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龙啸大明-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政务。以前都是朱媺娖协助她工作,但现在朱媺娖的情绪状态很差,叶瑶瑱索性也就让她去休息,改让陈圆圆来协助自己处理政务。
好在是剩下的两份公文都不是复杂的事情,叶瑶瑱很快就批阅完了,然后才起身来到商毅身边,道:“让哥哥久等了吧。”
商毅拉着她抱坐在自己怀里,道:“每天都不要太累着了,多注意休息,其由是晚上,千万不能熬夜,一定要保证睡眠充足。”
叶瑶瑱笑道:“哥哥放心吧,现在还早着呢?人家每天都是在戌时一过就睡下了,早上辰时以后才起来,都要睡四五个时辰,中午还要再睡大半个时辰,睡得己经够的了。你也常说,也不能老是坐着,适当也要多活动一下。”
商毅这才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这也是关心则乱。因此点了点头,伸手轻轻在她的小腹上抚摸着,这时叶瑶瑱己经有三个多月的身孕,平时衣裙宽松还看不出来,但摸上去可以明显感觉到,小腹巳经微有些凸起。虽然事务繁忙,但商毅对叶瑶瑱依然非常关心,不仅一日三餐,都尽可能抽时间陪她,而且每天早晚如果有空,都要陪叶瑶瑱散一会步。而且在晚上就算是不在叶瑶瑱房里休息,也要陪着只到叶瑶瑱安睡以后才离开。
而且商毅又怕叶瑶瑱处理政务太过劳神,商毅根据电脑里的资料,购买了大量的名贵香料,同时还在叶瑶瑱的房间内外都是布置大量绿色植物,还专程请来一批女乐,专门在叶瑶瑱工作休息的时候,为她弹奏一些静心、定神的曲子,可以说对叶瑶瑱是全方位的照顾。
两人坐了一会儿,又说了一些和孩子有关话,商毅这才道:“时间也不早了,早点休息吧,今天我在这里陪你好不好。”
叶瑶瑱摇了摇头,笑道:“那可不行,还有人再等着哥哥呢?”
商毅怔了一怔,道:“是谁?圆圆吗?”
自从叶瑶瑱怀孕之后,其他妻妾的反应也各有不同,朱媺娖还没有和商毅完婚,也没有突破男女的最后一层关系,加上现在情绪一直不好,因此还没有什么,而亚莉桑徳拉到也不急着怀孕生子,只有林凤舞和陈圆圆两人,却都颇为心动,都希望自己也怀上商毅的骨肉,一方面是因为女人天生的母性心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身或者是自己的家族在家里以及商毅集团中的地位考虑。
结果在这段时间以来,林凤舞和陈圆圆对床第之欢都表示出了异常的热情,而且也不放过任何一次机会,尽全力的伺奉商毅,积极索要。而叶瑶瑱也能理解她们的这种心理,因此也尽量的为她们多安排和商毅在一起的机会。而现在林凤舞去了苏州,那么在家里陪寝的人选自然只剩下陈圆圆一个人了。
但叶瑶瑱却摇了摇头,笑道:“今晚可不是陈姐姐。”
商毅道:“那是谁?”
叶瑶瑱脸上露出了恶作剧一样的笑容,道:“哥哥怎么忘了,还有一个等着哥哥宠幸的石姬姑娘啊!算起来她来到杭州的时间也不短了,而且这段时间也算是为我们出了不力,现在也该给人家一个交待了,我已经安排好了,今晚让她来陪哥哥,然后就在内宅住下,等过几天凤舞和亚妮回来,家里人都聚齐了,就正式娶她过门吧。”
商毅呆了一呆,不过想一想也对,这段时间己来,明石姬确实十分尽心的为自已工作,利用玄皇教的遗留下来基础,迅速在南方地区铺开情报网络。前段时间向商毅及时报告了清军进攻徽州,灭掉了潞王监国的消息,使商毅能够提前一步布置,阻击清军进入浙江。而现在又送来了隆武、永历、鲁王三方面的详细消息,也使商毅能够及时的掌握南方的动态,做出针对的布置。
当然明石姬能够迅速把玄皇教的遗留力量转化为浙江的情报网络,也是得益于依附商毅集团这个强大的后盾支持。在得知明石姬己经投靠了商毅之后,绝大部份玄皇教的遗留势力也都愿意投效到商毅的麾下效力,因为只要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不说是在南方,就是放眼天下,现在佤商毅集团也是仅次于清廷的第二大势力。因此能够投效到商毅集团中做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仅管如此,但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把玄皇教的遗留力量,按照商毅的想法,进行整合编制,使之成为有效运转的情报纟统,明石姬也绝对是功不可没的。
商毅也知道,明石姬这么努力的工作,当然是希望能够得到自己的认可,同时也是为了她本人能够有一个好的归宿。那么现在自己也确实应该对她有所回应,不能老是让她心里没有安全感。反正己经打算将明石姫收房了,因此今晚把这事解决了也好。
不过商毅也十分感激叶瑶瑱,为自己安排得十分周道,自己在军政两方面都还可以全面考虑,但对自己的私人生活却有些顾及不过来了,而叶瑶瑱却恰好能够弥补这一点。事实上家庭的稳定也是十分重要的。
这时叶瑶瑱又轻轻叹了一口气,道:“石姬的事情还好办,到是媺娖那一边,我到现在还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想想到也是真的有些着急。”
商毅也不禁苦笑了一声,说实话看着朱媺娖每天闷闷不乐的样子,商毅心里也不是滋味,因为朱媺娖的心病是明朝的灭亡,而且她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多多少少也看得出来,现在的商毅其实并不是真心要恢复明朝,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割据一方,甚致是举旗自立了。因此两人之间也产生了比较大的隔阂,商毅也不知道该去怎样安慰朱媺娖才好。
当然商毅并不认为自己取代明朝有什么不对,而且也不会因为朱媺娖而改变自己的打算,只是不希望朱媺娖再受到伤害,能够平平安安渡过以后的日子,在另一时空里,朱媺娖在这个时候,就己经郁郁而终了。但这种观念上的差异很难消除,连叶瑶瑱都有些束手无策,而且弄不好还会成为家里的另一个不安定因素。
这时叶瑶瑱又摇了摇头,道:“算了,媺娖的事情一时半会也没有解决的办法,以后慢慢再说吧。哥哥今晚就去石姬那里吧?”
商毅点了点头,又把叶瑶瑱抱住,轻轻道:“好,我等你睡着了之后就去,好不好。”
————————————
“吱呀”一声,房门打开,露出明石姬喜中含羞的俏脸。轻轻说了一声:“大人终于来了。”然后看了商毅一眼,低下头去,一付欲语还休的样子。
虽然明知这付样子大半都是明石姬故意做出来的,但商毅仍然觉得心中一动,这才发现,今天明石姬居然穿上了两人第一次见面时那一件素绿色燕尾形衣裙,外罩一件月白色对襟褂衣,腰缠博带,衬出盈盈一握的纤腰。一头秀丽乌黑的长发未经梳挽,自由写意的垂披肩背,两辔从香肩垂到高耸挺立的胸前,和修长的颈项下,露出滑如凝脂的肌肤形成强烈的对比,而且隐现水光,显然刚浴罢,散发高度诱惑力。
不过既然有了今晚占有她的打算,商毅也没有抗拒这种诱惑力,在关好了门之后,商毅立刻伸手把明石姫抱了个满怀,感受着怀里充满弹力的身体,胸腹紧密相贴带来的美妙感觉,笑道:“是不是等得己经着急了。”
明石姬“嘤咛”一声,将头埋在商毅的肩上,娇羞无限道:“大人真坏,这样问人家,可叫人家怎样回答……唔……”双唇早己被商毅吻住。
这段时间以来,两人虽然没有突破最后一关,但亲吻爱抚己经不知有多少次了,明石姬立刻搂着商毅的脖子,热烈的回应起来。
在一阵魂销意软的激情香吻,商毅把己经娇喘细细的明石姬抱到床沿边坐下,明石姬似红如火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轻轻道:“人家感觉得出来,这一次大人吻人家,和以前的都不同,现在终于可以得到大人的爱宠,其实人家早就盼着这一天呢……啊……”
商毅的手早己从衣襟里伸了进去,在她高挺饱满的胸前大肆的活动着,道:“还叫我大人吗?”
明石姬千娇百媚的看了商毅一眼,然后星眸半闭,昵声道:“相公,请相公快幸宠妾身吧,妾身己经等不急了。”
再也没有比这更加诱惑的语言,商毅也立刻展开行动,为明石姬宽衣解带。
“蓬!”明石姬羊脂白玉般的娇躯,被商毅抛在厚软的被浪上去。顿时被浪滚滚,红鸳绞缠,整个房间里顿时充满了盎然的春意。
第039章 多尔衮的烦恼
北京,紫禁城,敬思殿。
清廷实际的最高统治者,摄政王多尔衮这时正倒背着双手,在敬思殿里来回的走着,而且不时还伸手拈在自己光秃秃的脑门上轻轻的搞打着。
在周围伺候着的太临宫女们现在都知道,这是多尔衮在遇到为难的问题时,下意识的习惯动作,也说明现在的多尔衮正在集中精力的思考难心的问题,虽然多尔衮的脾气不像阿济格那么暴燥,但谁也不敢在这时候去打扰多尔衮的思绪。
不过给多尔衮带来烦恼的,恰恰就是阿济格。
走了几圈之后,多尔衮又转回到书案前,看着书案上放着的三份拆奏,忍不住又从背后把手伸出来,用中指、食指在脑门上搞打了几下。
在书案上放着的,一共有四份拆奏,分左一右三,两批放置,左边的一份是阿济格发回来的,不仅报告了现在南方的形势,同时着重指出吴三桂和尚可喜在进攻浙江时消极免战,有意保存实力,罪不容赦。希望北京能够再给自己拔调五万兵力,将他们擒拿问罪。
而另外三份分别是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三人发来的,内容到是大同小异,都是说明商家军在浙江守备森严,轻易难以取胜,因此也建议清廷,暂时停止对浙江用兵,转攻南方的其他地方,等扫平了南方其他各地之后,再来全力对付浙江,并且三人都主动请缨出兵,为清廷扫平南方出力。不过吴三桂和尚可喜在字里行间里,还隐约透露出对阿济格派遣他们出兵进攻浙江的不满。
这四份拆奏的内容多尔衮早就己经看得都可以背熟了,他也并不是不知道,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等汉族降将趁着南征之际,都在扩充自己的实力,不过这也是在战争期间难免的事情,不扩兵怎么打仗呢。而且公平的说,这几员降将在清军入关之后,确实也非常卖力气,如果没有他们,清廷恐怕也难以取得目前的进展。虽然现在颇有一点尾大难掉之势,但在目前来说,并不是很严重,比明朝的左良玉、江北四镇来说,巳经好得太多了。
当然这到不是说多尔衮就打算对他们放任不管,从大原则上说,要削减这几员降将的实力,是绝对正确的,但必须服从两条大前提,一是不能影响到目前清军的战斗力,二是不能让几员降将感觉到朝廷对他们不放心。
因为现在清廷的首要大敌是南方的商毅和明朝的残余力量,而且满族的人口实在太少了,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需大量借助汉族人的力量,由其是这些投降依附清廷的汉族人。必须要他们感觉到清廷是诚心对侍他们,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尽心的清廷卖命。
既使是要削弱他们的实力,也要做到不动声色,暗中动手,越自然越好,让他们难以查觉到,清廷是有意在削弱自己的实力。虽然阿济格是一番好心,但他的做法实在是太过明显了,就差在脑门写着让吴三桂和尚可喜去和商家军硬拼了。
想到这里,多尓衮也不禁苦笑了一声,自己的这个兄长论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是要耍阴谋,玩手段还要差得远了。如果是自己,或者是多铎领军,也一定会亲自带领一部份人马,和吴三桂、尚可喜一起出战,而且在战争中还会指挥着自己的人马猛攻,做出一个表率来,这样才不会惹人怀疑。
现在清朝和降将之间的离隙己经造成了,那么这个烂摊子应怎么收拾呢?是对他们加以安抚,尽力弥补还是索性来个釜底抽薪,把他们解决掉算了。
但无论是那一种,多尔衮都觉得不妥,如果要修复和这几员降将的关系,清廷势必要对他们做出一些实质性的让步,授予他们更大的权利,但这样一来说不定还真会让他们成势,变成了真的尾大难掉,而且就是八旗的贵族们,也不会同意汉族的降将临架在自己之上。
不过想要把这几名降将铲除掉又谈何容易呢?现在在江南、江北的战场上,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三部相加,总兵力约在二十二三万左右,而阿济格和多铎两人手里掌握的实际兵力只有十五六万,虽然说清军比汉军较为精锐,但如果真的把他们给逼反了,也是不好对付。
而且现在的南方尚未完全平定下来,还有商毅在杭州虎视眈眈,随时都准备复夺南京,还打入到清廷防守松懈的湖北地区,如果真的把吴三桂等人逼得急了,万一他们投靠了商毅,或者是和商毅达成了攻守同盟,以商家军的骁勇善战,再加上三员降将的兵多将广,那么这一次南征所取得的成果,也就全部都付逐东流了。
同时最为关建的是,这样一来,还会给其他的汉族兵将造成一个清廷不容汉人的印像,一但引发了连锁反应,那可就要动摇清廷的统制基础了。尽管在清廷内部,不断有满洲的大臣叫嚣,要把所有的汉臣都逐赶出朝廷去,但多尓衮心里十分清楚,如果真的没有汉臣,清廷根本就无法运转,想要维持清廷的统制,对汉臣虽然不得不防,但也是不得不用。所以多尔衮现在也颇有些左右为难。
本来在夺取了南京,灭亡了弘光朝廷,进而又灭掉了潞王监国之后,清廷的形势一片大好,尽管南方还有大片土地不在清廷的控制之中,各地反清抗清的势力都在蠢蠢欲动,还拥立出了不少新的监国,甚致是皇帝,但除了商家军之外,多尔衮并没有把其他的势力放在眼里。而商家军尽管实力强劲,但毕竟只有浙江一省,无法与占领了大半个中国的清朝长期抗衡下去。因此就是统一天下,也大有成功的机会。
而多尓衮做为清廷实际掌权者,又是南征的决策者,自然又获得了很高的声望,同时也有不少人都在猜测,多尔衮会不会借着这个时机逼皇帝让位,自己登基坐殿呢?在前不久多尔衮弄出一个祥瑞事件,也就是想试探一下群臣的态度,也为自已登位创造舆论。但如果在这个时候南方出了岔子,多尔衮期盼了己久的皇帝梦,可就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实现了。
因此多尔衮只觉得心里越来越烦,忍不住又在自己的脑门上搞打了起来。心里也怪阿济格,本来是好好的事情,被他给弄成了这个样子。
只是烦恼归烦恼,事情还是要来解决的。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尽快先把南方的局势稳下来,而对这三员降将还是以安抚为主,致少在目前也要把他们稳住一段时间。因此多尔衮立刻回到案前,马上发下了一道命令,招洪承畴回京入对。
因为洪承畴反对第二次南征,因此被多尔衮派到山西、陕北一带去督察屯田开荒的事务,不过在洪承畴临行之前,曾向多尔衮提出过一些建议,比如在攻下南京之后,缓攻浙江,先取南方其他各省,再图浙江等等,现在看来,洪承畴提出的这些建议都很有道理,而且多尔衮也打算采纳,因此现在多尔衮又想起了洪承畴,希望他有办法能够解觉目前所面对的难题。
不过还没等洪承畴回到北京,多尔衮发出的试探信号,也很快得到了回应,弘文院大学士宁完我上书朝廷,盛赞多尔衮的平南功绩,引来了祥瑞,为大清兴旺的吉祥之兆。
宁完我是清廷的老资格汉臣,早在努尔哈赤的时代,因为他在明朝不得施展,就投向当时的后金,在皇太极当政的时期,宁完我很受重用,仅次于范文程,因此宁完我也屡上建议;劝皇太极枋效汉族定官制、辨服色,并论伐明策略,论考试取官,这些建议也多被皇太极采纳。但无论宁完我多么努力,总是被范文程给压着一头,因此心里也颇不服气。
而在顺治登基之后,多尔衮当政,洪承畴这样的新贵开始出头,而像范文程,宁完我这样的老臣也多被弃用,但宁完我不甘心等着死在沙滩上,一直在寻找着东山再起的机会。
多尔衮觉得自己弄个祥瑞出来很有创意,却不知这套鬼把戏历史上多得多了,宁完我一听就知道是怎么一会事,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等侍的机会终于来了。不过宁完我也是官场的老油条,又熟知满汉两族的心理,深知这种事情虽然是好机会,但收益大,风险也大。何况也不知道多尔衮到底是怎么想的,因此也不能不给自己留有余地。
但宁完我到底是有学问的人,春秋笔法的功力颇深,因此文章紧紧围绕着多尔衮收取南京,平定南方的功绩展开,虽然拼命为多尔衮吹捧造势,但却是句句暗示,多余的字一个不写,这样一来其他人都说不出,最多也只能说宁完我对多尔衮吹捧的有些过份,也抓不住他的大错。而站在多尔衮的角度,却是句句都写在他的心坎上,搔动痒处。到也是颇费了一番心血。
但这时多尔衮正等着洪承畴回京来解决问题,因此对宁完我的这份上奏只是一笑了之,不置可否。
第040章 皇太后的烦恼
就在多尔衮为了自己的夺位大计搅尽脑汁的想办法的时候,在紫禁城深处的长春宫呈,清廷的两位皇太后这时也是紧张万分,但又一筹莫展。
因为多尔衮围猎遇祥瑞的事情,早己在皇宫里面传得沸沸扬扬,太监宫女们都己经知道了,而且互相之间也是议论纷纷。自然也传到了皇太后哲哲和庄太后大玉儿的耳朵里。
在一开始皇太后和庄太后还不太在意,不过就是打猎时遇到一只白鹿了吗?又算得了什么?但皇宫里的太监和宫女大部份都是原来明朝留下来的,对这种事情包含意义自然是心知肚明,何况现在谁都清楚,摄政王就是大清的立皇帝了,只要他想坐下,随时都可以坐下。因此很快就被皇太后和庄太后的心腹宫女打听到了,也赶忙回报给两宫皇太后。
这一下两宫皇太后顿时都明白过来,原来这是多尔衮在玩抛砖引玉,为自已登基制造舆论,自然也开始着急起来,赶忙紧急的商议着应对的办法。
皇太后道:“玉儿,这可怎么办才好呢?老十四现在都己经做了摄政王,还加号皇叔父,现在整个大清都是他说了算了,他还不甘心,难道就一定非要坐到皇位上不可吗?”
庄太后苦笑道:“立皇帝毕竟只是个假皇帝啊!能够做真皇帝,又有谁不会动心呢?”
皇太后也苦笑了一声,道:“你难到就没有别得办法了吗?我看老十四对你还有几分真情,你就不能利用这一点劝一劝他吗?”
庄太后脸色微红,低下头道:“姑姑,这是没有用的。如果我不劝他,将来他真的逼宫夺位时,还会念着我的好处,或许还能饶过福临一条生路,如果我劝他,反到是事得其反了。”
皇太后轻轻叹了一口气,道:“我知道这些日子你受了不少委曲,每天不仅要对多尔衮强装欢言,而且对福临也不能明说。”
庄太后轻轻道:“我委曲一点到是没什么?而且福临长大以后,也总会明白这些,只要是能让福临平平安安长大,坐稳皇位,我就心满意足了。”
皇太后道:“怕就怕多尔衮不会甘心。”顿了一顿,又压低了声音,道:“我到是有一个法子,你看行不行。”
庄太后怔了一怔,道:“姑姑,你有什么法子?”
皇太后轻轻一抖手,从袖子里滑落出一个纸包,道:“这一包是鹤顶红,你应该有机会下手吧?”
庄太后呆了一呆,突然摇了摇头,道:“不……不行,不能这样做?”
皇太后也怔了一怔,看着庄太后,道:“怎么?你下不了这个手吗?”她也不禁有些着急:“不要以为老十四现在宠着你,就不会有事,男人那个不是喜新厌旧,你现在还有几分姿色,能够讨他的欢心,也许还能保住福临,但红颜易老,等到你年老色衰,多尔衮又有自己的子嗣以后怎么办?他要杀你们,不过是……”
庄太后急忙道:“姑姑,我不是这个意思,您有没有想过,一但这个时候十四弟不在了,会是怎样子?”
皇太后听了之后,也一时语塞,庄太后接着道:“别说现在南方未定,就是在这朝廷里面,那一个不是蠢蠢欲动的,现在福临才只有十一岁,根本就不能亲政,就是没有多尔衮,他也掌不住这个大局啊!还是要找一个人来摄政的。豪格虽然死了,但济尔哈朗还在,这个老狐狸最会见风始舵了,而在宫里还有个博果尔,一直盯着褔临的位置,如果不是多尔衮在压着他们,恐怕福临早就被他们给赶下去了。不管怎么说,多尔衮也算是我们自家的人,总也好过便宜了外人。如果是多尔衮夺了皇位,我们还有福临,或许都还有活命的机会,要是换了别人,那可就只有死路一道了。”
皇太后呆了半响,终于点了点头,道:“玉儿,是我错怪你了。你的见识到底比我高明,而且也看得比我远,只是我们就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看着多尔衮夺位了吗?”
庄太后摇了摇头,道:“那到也未必,我看现在多尔衮到也未必能马上就夺位。”
皇太后听了,也不由精神一振,道:“玉儿,这话怎么说。”
庄太后也压底了声音,道:“多尔衮想要夺位,最大的依仗定平定天下之功,否则就难以服众。虽然现在我们攻取了南京,但南方还未完全平定,明朝的大将商毅还守着浙江,多次打败了我们。而且我还听说,这次在南京阿济格捅了个大蒌子,差不多要逼反了吴三桂他们几个。”说着庄太后才把吴三桂等人保存实力,和清廷产生间隙的事情问皇太后说了一遍。
皇太后听完之后,却有些不明白,道:“吴三桂他们反了,对我们有什么用?”
庄太后耐心的解释道:“姑姑,您想想看,要是吴三桂他们真得被阿济格给逼得反了,南方一定会大乱,天下也就还不算平定。而且这回阿济格说什么也是难逃其责,免职是再所难免了,阿济格一但被罢职,多尔衮也就少了一条膀臂,再想谋位只怕也没那么容易了。因此虽然宁完我上了一份赞扬多尔衮平定南方的奏章,但多尔衮却不敢明确表态。而我们也可以趁着这个机会,争取多拖上一段时间,只要是过个三四年,福临可以亲政了,也就不用怕多尔衮不在了。”
皇太后这才算是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也忍不住长长出了一口气,道:“谢天谢地,事情总算是还有挽回的余地,玉儿,还是你聪明,但愿太祖太宗在天之灵保佑,让吴三桂他们快造反吧,让我们熬过三四年,也就好了。”
庄太后听了,心里也觉得十分别扭,大清皇帝的宝座,居然要自己闹内哄才能够保住,这也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呢。
————————————
由于多尔衮对宁完我的赞颂奏章没有明确表示,其他官员也都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因此谁都不敢轻易在表态,结果多尔衮围猎遇祥瑞的事情就这么冷了下来。多尔衮心里虽然着急心,但也没有别得办法,只能耐心的等着洪承畴进京来。
同时南方的消息也陆续传到清廷来,清军在浙江、湖北、江北等几个战场都进展得不很顺利,连吃败仗,而且在南方各地也都纷纷推拥明室的藩王为帝,虽然这些事情还不致于影响到清军在南方的大局,但也冲淡了不少攻克南京的喜悦气氛。
好在是吴三桂等人现在只是按兵不动,并没有其他意图,而且对清廷依然表现得十分谦恭,这也让多尔衮放心了不少。而心里也在暗暗的庆幸,好在是自己没有对宁完我的奏章表态,否则这个笑话可就大了,只可惜自己费了好一番心血,才想出这一招来,结果白白浪费掉了。
多尔衮还只是奥恼,而宁完我却是后怕,因为他自以为自己这一篇文章写得左右逢源,既迎合了多尔衮的意图,又不会被别人抓住把柄,但奏章送上去之后,得到的结果却是什么结果都没有,也弄得宁完我心里十分紧张,也不知道自己的奏章合不合多尔衮的心意,但多尔衮可也没说他这份奏章写得不对,就这么不明不白,也让宁完我完全不知所措。
其实不仅仅是宁完我,大多数官员也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本想着看多尔衮对宁完我的态度而定,但现在什么事都没了,谁都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只有极少数官员心里才清楚,同时也暗暗好笑,老宁这番苦心箅是白废了。
就在这种猜测和等侍中,洪承畴终于回到了北京。
从去年开始,洪承畴就在山西、陕北等地主持屯田事务,洪承畴在明朝时就在陕北为官多年,也搞过屯田,因此也是架轻路熟,首先招募了大量流民,发给粮食,建造房屋让他们定居,然后组织他们开垦荒地。其实山西、陕北的大部份土地都不是荒地,只是年年战乱,被荒废了,现在有官府出面组织,农民们自然肯干活。
于是在开春之后,洪承畴又发给他们种子耕种,因此很快就开垦了大量废弃的田地。不过由于山西、陕北等地荒废太久,不是一二年时间能够恢复的。而这时北京的调令,也发到了山西。
虽然洪承畴在山西、陕北付责屯田,但南方的战事情况,他到是都知道得十分清楚。因为洪承畴心里明白,以目前清廷的力量,还不足以平定整个南方,而一但南方的战事吃紧,多尔衮肯定会再派自己去南方坐镇,主持大局,因此在办理屯田事务的同时,他也一直都在关注着南方的情况,当然多尔衮也会把南方的详细情况都发送到山西,让洪承畴能够全面了解南方的战况。
而洪承畴一接到调令,就知道自己等着的事情来了,在回归北京的路上也在思考着应对南方局而的办法。结果他刚一到达北京,就立刻被多尔衮招入宫中。不过这时洪承畴心里也有了底,因此也胸有成竹的随着下诏的太监进了皇宫。
第041章 洪承畴复职(上)
“老洪,现在的情况你应该都清楚,客气话就不用说了,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吗?”在洪承畴进宫参见礼毕之后,多尔衮挥了挥手,屏退了左右侍奉的太监宫女,然后单刀直入,奔向主题。
洪承畴现在也知道多尔衮的脾气,因此也不以为怪,道:“回禀摄政王,如今江南的局势,并非不可为,依然于我大清有利,当务之急,是先安抚吴、尚、耿三人。只要这三人安稳下来,那么我大清扫平江南,统一天下,也就指日可待了。”
多尔衮点了点头,洪承畴确实是一下说到点子上了。因此道:“老洪,你说的很对,说实话这件事情是阿济格不对,做得实在有些太冒失了,不过依你看,要怎么样才能安抚住他们呢?”
洪承畴道:“依臣之见,吴、尚、耿三人所求,不过是想要掌兵,得地,自守一方,为封疆大吏,并无造反自立的野心,因此朝廷不妨满足他们的这些要求。现在南方尚在大半未曾平定,而且拥立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