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想着,商毅忽然有一种自己和历史发生碰撞的感觉,如果自己真的能够在这个时空里取得成功,那么在这个时空的后世人们,又会怎样评价这件事情呢?会不会把这件事看成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拆点呢?

而就在这时,只听程协祥道:“各位,就是这里,我们以经到了。”

第131章 苏州织造(二)

这个织造作坊的地址在山塘街上,是林之洋和李格非准备收购的三家作坊中最大的一个,占地约三百多平米,外间是门面,还可以做一些零售散点生意,整个作坊一共有织机四十七张,其中有提花织机八张。所有工匠、帐房、掌柜伙计一共有一百零七人。因为一个织造作坊并不是全都是织工,还有提炼工、染色工、印花工、小工等等,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织工。

总体看来,这个作坊里的一应工具齐全,还有二百余斤生丝,因此只要把手续办清,就可以马上开工了。

虽然在商毅看来,这个作坊还是偏小,但林之洋和李格非以将左右几家店辅全都谈好了,或买或换,都盘整了下来。这样算下来,整个厂房可以扩大了五六倍,总计约有一千六七百平米左右,可以放下四百张左右的织机,在苏州的丝绸织造业来说,绝对是一个庞然大物。因此商毅也觉得比较满意,同时他还计划,以后将织造厂盖成二到三层楼结构的楼房,就可以达到容纳下千台织机的规模。

因此商毅当场就拍板决定,将这家作坊买下来。先前价格都以经谈好了,商毅也懒得为几百两银子去讨价还价,林之洋立刻叫来了作坊主,当面交款,扮理过户手续。同时也和周边几家店铺都办理了过户手续。

因为在苏州这边有成进的三团接应,这次来苏州,商毅并没有大张旗鼓,而是便服私行,只带了段鹏这一个连的侦察兵,并且还带着六个人凑齐的银子。因此在办理过户手续的时候,商毅都没有出面,主要是由林之洋和李格非出头。

同时商毅也通知了南京的福威镖局,让他们派人过来在织造厂里“坐头”。虽然在苏州有商家军坐镇,但一来苏州并不属于浙江省,而是归南直隶管,二来商毅也不原意给别人造成以官势压人的印像,因此还是以民间惯用的形式,请镖局的人来“坐头”,同时他们也可以兼管货物押运。除非是镖局解决不了的时候,才由商家军出面来解决。

手续都办好之后,商毅立刻招集所有的工人,告诉他们,作坊以经换了主人,同时也宣布,所有人全部留用,但给三到六个月的试期,干得好的继续留下,干得不好就走人。因为织造厂可不是他在杭州收购的印刷作坊,既然是商毅的一个试点,同时也可能是未来的一个重要经济支柱产业,而且这一百多名工匠只是织造厂的第一批工人,以后还会成倍的增加,因此必须让工匠们有紧迫感,同时也要严格管理,当然制定各项严密的规章制度,更是必不可少的。

工匠们散去了之后,商毅等人单独留下了掌柜和几个主事的工匠师传,询问有关丝绸织造的事情。

这一问之后商毅才知道,原来丝绸只是一个统称,大体可以按织物组织、加工工艺分为十五个大类、按绸面的表现又可以分为三十五个小类,而且按不同的标准,还有许多分类方式。

掌柜的叫徐仁章,干这一行己有三十余年,是一步一步从学徒做到工匠,再做《“文》到师传,为人聪《“人》明勤奋,又精明《“书》强于,还识《“屋》文认字,因此也被作坊主提拔成掌柜,因为对整个丝绸织造技术十分清楚,居他向商毅介绍,丝绸织造是一件极为复杂的工艺,既使是不算前期的养蚕、结茧、抽丝等,也有十余道技术工艺,多种织制方法。大体可分为生织、熟织、素织、花织等。

生织就是生丝不经染色先制成织物,称为坯绸,然后再将坯绸染色为成品丝绸。熟织是指在织造前先将生丝染色,然后再织成品丝绸。素织是指无花纹或是重复变化纹路的成品丝绸。而花织又分为小花织和大花织,前者是指成品丝绸表面呈现细小花纹或条格图案的组织变化,而后者则是成品丝绸表面为一种或多种不同组织、不同色彩、不同原料的花纹图案。

其中生织和素织属于中低级丝绸工艺,而熟织和花织为中高级丝绸工艺,由其是大花织为最高,成品丝绸的一个花纹循环的经纬线数很多,可以达到几百根甚至是数千根,必需是在专门的提花织机上织造,如果图案是特指定制,则还要复杂,而织出的成品丝绸自然也是极品。一般都为皇室的专用丝绸,少量销出海外,都是绝对的抢手货,一匹高级的大花织丝绸在海外,往往可以卖到高达数千两白银。

尽管在汉代,丝绸就以经传入了欧州,而且罗马帝国在六世纪左右也开始学习养蚕织造丝绸技术,但经过了千余年的发展,其水平和产量比中国仍然相差甚远。事实上一直到近现代,尽管中国的科技全面落后于世界,但丝绸织造技术却依旧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水平。

因此商毅听得也长了不少见识,而且徐仁章还告诉众人,这家作坊就有二台特制的大花织提花织机,可以丝造大花织丝绸,同时徐仁章也拿来二匹本作坊织造的成品丝绸,给几位新东家过目。果然是表面光滑,质感柔顺,色泽华丽胘目,图案栩栩如生。也令人赞不绝口。

商毅赞叹了几句,又问道:“徐掌柜,一个工匠织造一匹丝绸,需要多少时间。”

徐仁章道:“那可就看织那一种丝绸了,一般来说,一个熟练的工匠织一匹没有花纹的素织丝绸,大约要十天半个月,织有纹路的素织丝绸,则要二三十天。如果是织有花纹图样的丝绸,起码要两三个月,至于这种大花织丝绸,就还要更长的时间,有时一匹订制的大花织丝绸极品,半年都织不完,而且不是所有织匠都会织大花织,会这门手艺的人,一百个织匠里挑不出几个来。”

商毅点点头,虽然大花织丝绸是极品,但销售量大的还是中低端的丝绸,当然采用熟织工艺的素织丝绸,也占了很大一部份比例,这两项才是海外出口的主力。这样算来,一个熟练工匠一个月最多只能出二三匹丝绸,甚是一匹。假如自己有三百名织匠,一年最多也就产一万多匹丝绸,一匹普通丝绸的海外售价大约在六十到八十两白银左右,除去其他生产成本,大约有四十到五十万两白银的纯利润,作为商人,到是一个比较可观的数字,但想到这个织造厂当自己支柱产业,还嫌不够,看来以后还要慢慢提高生产技术,或者是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商毅又问道:“徐掌柜,现在织工工钱的行势是多少?”

徐仁章道:“在我们这个作坊里,是把织工分为三等,普通织工的工钱是一个月一两五钱,一个熟手可以拿到二两五钱,高等的织工可以拿到五两。”又指了指那两匹大花织丝绸,“能够织出这样丝绸的工匠工钱最高,一个月可以拿到十两白银。其他工匠的工钱和普通织工差不多,只是付责染色的师传要高一些,可以和高等织工相等,另外逢年节的时候,原来的东家还会发红包。”

王柏也在一边道:“苏州的行势就是这样,这家作坊的工钱还算给得不错了,有的作坊里普通织工的工钱只有一两银子都没有。至于其他的零工,有的连一两银子都拿不到。”

徐仁章点了点头,道:“这位东家说得是。”

商毅不由也苦笑了一声,总体看来,除了高等的织工和特殊织工以外,一般织工的工钱还是偏低,毕竟右织工中还是一般织工和熟练织工占了绝大多数。现在虽然江南一带没大乱,但米价也上涨到了二两白银以上,因此一般的织工也就只能免强养家糊口,而那些没有田产的零工,生活就更艰难了。而且即使是高等的织工和特殊织工,也不公平,因为他们的劳动和产出太不成正比了。江南虽然富庶,但直正有钱的,除了包买包卖的官僚士绅大商人之外,就是拥有许多织机的大雇主,至于一般百姓,无论从事那个行业,都不好过。

徐仁章虽然不知道商毅的真实身份,但察颜观色,也能看得出来,商毅虽然最年轻,但却是这伙东家的领头人。因为刚才听他说了一句“干不好就走人”的话,这时见他沉吟不语,心里也有些忐忑不安,因为他是从低层做起来的人,深知在这里干活的织工几乎都是靠工钱过活的人,因此他又试探着道:“东家,工匠们也不多求什么,只要能维持现在的工钱价钱,他们就满意了。”

商毅听了,知道他是但心自己压降工匠的工钱,不过他肯为工匠说这些话,也说明徐仁章为人还算厚道,因此道:“徐掌柜,你放心吧,你可以去告诉大伙儿,工钱只会涨,绝不会降。只要大伙儿好好干,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徐仁章听了,也松了一口气,忙道:“谢谢东家。”

商毅点点头,又道:“我们还收购了两家作坊,这两天会一起搬过来合并。等人手都到齐之后才正式开张,到那时我会公布新的规矩。”

第132章 苏州织造(三)

三天之后,所有的手续都办完了。收购的另两家作坊的人员和设备也都到位。同时又打通了相邻的一间店辅,这样目前的位置暂时也就足够了,外间的门面也同保留下来,作为一个对外经营的窗口,而其他的地方,商毅打算重新规划一番。

现在整个织造厂一共有织机一百一十三台,其中有十二台提花织机,三台特制的大花织提花织机,工匠总计有九十六人,一般织工三十三人、熟练织工四十八人、高等织工十二人,特殊织工三人。另有提炼工二十六人、染色工八人、印花工二十二人、小工三十六人。伙计十二人,帐房两人,掌柜一人。共计是二百零三人。这样的规模,在苏州的丝绸织造业界来说,以算是首屈一指了。

商毅、林之洋、李格非、张庚秋都不会长期呆在苏州,而王柏和程协祥也还都有自己的生意,也不可能长时间守店。而徐仁章虽然能够管理生产经营,但也担不起这么大的责任,因此各方都需要派出自己的代理人来看店。

林之洋首先做出决定,派自己的大儿子林旭升代表自己,在苏州管理织造厂。现在林家以经把海外生意从林之洋手里分离出去,因此林之洋对这个织造厂十分重视,这可是和商毅合作的基础。林旭升以经是林之洋生意上的一个得力助手,可以独当一面,林之样把织造厂交给他,也能放心。

李格非和他交情莫逆,一向视林旭升为子侄,因此也没有派人,把自己的一份也委托给林旭升代管。张庚秋在内陆没多少基础,干脆也把自己的一份暂时委托给了林之洋。而商毅也同样是派不出人来,不过他和林之洋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认为这个人精明强干,能力不错,把织造厂交给他,自己也能放心。反正在六人达成的协议中以经规定,必须按严格财务流程制度办事,每月向六方提供财务报表,自己有没有人在场也没关系。

结果这样一来,林旭升一下子成为了四方的代表。王柏和程协祥也派出了自己的代理人,整个织造厂的领导班子也就这么确定了下来。

对于工匠工钱的待遇,商毅认为应该提高一些,一方面是要稳定住现在的这批工匠,至少要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以后随着织造厂的扩大,还会陆续招募新的工匠,而且主要还是以脱离农业生产工匠为主,因此也要加强对他们的吸引力。

林之洋和李格非等人对商毅的这个意见都没有异议,毕竟想要使人干活,就要先让他们吃饱饭,这个道理他们还是懂的。只不过林之洋提出,一次不能提高太多,一是怕打乱本地劳资市场的结构,引发同行的不满,二是陡然一下子将工资提高太多,容易造成工匠们的贪心和惰性,因此只能逐步增加,而不能一次提高过多。

商毅听了之后,也不得不佩服,林之洋果然是有几分资本家的潜质。不过这也符合商毅的构想,因为他打算在未来把工匠的工钱和各人的生产成果挂勾,实行工资加提成制度。

因此最终众人商议决定,织造厂的工资标准定为普通织工一个月二两白银,熟练织工一个月三两白银,高等织工六两。特等织工十二两。而其他工匠的工钱也都有相应的增加。新工钱标准现在就开始实施,实用期为半年,半年以后,再视情况而定,是否重新调整。

而这时福威镖局派来的坐店的人员也以经到位。苏州也算是福威镖局常来的地头,三教九流,红黑两道都来交往,而对这次坐店的任务,福威镖局也相当重视,因为这是商毅兴办的一个大产业,总镖头黄得林亲挑选精兵干将,并指令自己的大儿子黄泰松领头,带了十二名伙计,负责苏州织造厂的坐店业务。而且这次黄得林和林承业两人亲自带队,来到了苏州。

同时商毅手头上还有一万多斤生丝,以一两五钱白银一斤的价格,全部买给了织造厂,这样再加上厍存的一小部份生丝,至少可以维持到明年开春以后,收购新丝的季节。可以说这个织造厂以是万事俱备,当然还剩最后一件事情,完成之后,就可以开业了。那就是这家织造厂的名称。而这个任务也当仁不让的落到了商毅的身上。

这是商毅穿越之后创立的第一个实业产业,其意义不亚于商家军的建军,当然要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只可惜这方面并不是商毅的特长,想了好久之后,终于很无耻的嫖窍了后世的一个名称,——新丝路,将织造厂命名为“新丝路丝绸织造厂”。当然商毅对众人的解释是:新丝路就是新的丝绸之路的意思,我们就是要建立起自己的新丝绸之路。说完之后,也立刻博得了满堂的喝釆。

当然名字可以从后世嫖窃,但亲笔提字可是杀了商毅也写不出来了。不过众人也能理解,毕竟商毅是武将,写不出字来,也是情有可原。而林之洋立刻找人写了厂名,又让人立刻连夜赶工去刻牌匾,准备开业。

随后众人将新的工钱标准告诉徐仁章,让他向工匠们宣布。徐仁章也十分高兴,虽然工钱的涨幅不大,但涨工钱总比不涨工钱要好,他是从学徒做起来的人,深知织工赚的都是辛苦钱,人人都要养家糊口,而且现在的米价也越来越贵了,都很不容易。至少从现在看起来,新东家们还算不错。

不过同时徐仁章也向商毅等人报告了一个不和谐的事情。

原来就在昨天下午,徐仁章正在店里招呼准备开业的事情,从门外进来了三四个人,自称是隆兴堂的人。向徐仁章询问,这家织造坊是不是易主了?东主是谁?要想在苏州做丝绸生意,为什么没有到隆兴堂去投贴报名?难道不明白规矩吗?

徐仁章一听之后,也犬吃了一惊,他是干这一行的,当然知道苏州丝绸业内的规矩,如果不到隆兴堂去投贴报名,根本就在苏州做不开生意,只是他看这几位新东家都不像是普通人,而且一开张就是大手笔,一口气就收购了三家织造作坊。由其是那个牵头的商东家,年纪虽然不大,但气派到是真不小,想来也是有些门路的人,大概是以经把隆兴堂那边疏通好了,徐仁章也就没有多问。那里今天才知道,原来压根就没理隆兴堂那边。这还了得吗?难到是几位新东家把这事给忘了吗?但这个大的事情,怎么能忘了呢?

因此徐仁章也不敢怠慢,赶忙先赔了几句小话,把来人给打发走了,然后赶忙来向商毅等人汇报。

商毅听了之后,只是笑了笑,道:“徐掌柜,不必去管他们。再有人来,你只管把口气放硬一些,不用怕他们,有事我来顶着。”

徐仁章也吓了一跳,也不明白商毅到底是聪明还是糊涂,或者是有什么过硬的后台,但又不敢多问,这时王柏也过来,劝道:“大人,我看我们还是到隆兴堂那边去打个招呼吧。这样大家也都好过一些。”

商毅摇了摇头,道:“只去打招呼有用吗?隆兴堂就会让我们在苏州做生意了吗?”转头又对徐仁章道:“徐掌柜,要到隆兴隆去投贴报名有什么规据没有?”

徐仁章道:“首先要先找隆兴堂的十八家织户中的一家作依附,由他们引荐入会,还要给各家织户的老板送一份礼,让他们都同意,才算正试接纳我们。每年还要缴纳一笔会费,等我们开业之后生丝进货,都必须去他们的织坊去进,而且织好的丝绸也由他们统一收购,销售海外。否则根本就无法开业。”

商毅又问道:“那么价格呢?”

徐仁章道:“生丝的收购价格要比别处高出三到五成。而丝绸的收购价格,也比行势价低二到三成。不过其实不是所有的生丝和丝绸都要经过他们的丝行,我们自己也能自行收购和销售一些。”

商毅点点头,说白了隆兴堂也就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垄断行业。道:“这些规据是谁定的?隆兴堂不过是一个商人组织,凭什么这么霸道,我们来苏州,是做正当生意,怕他们做什么?不用理他们。”

徐仁章苦笑道:“商东家,如果不理他们,只怕我们这个织造厂根本就无法开业了。”

商毅笑道:“无法开业?难到隆兴堂是官府开的吗?还能够管得了这些事吗?”

徐仁章道:“隆兴堂可比官府还要厉害,在苏州城里,谁都知道,隆兴堂背后就是苏州织造局,现在是由郑公公在织造局里主事,谁敢不按他们的规据来,只要郑公公一句话,苏州知府、守备就会马上派出官兵,查抄我们的厂。”

商毅冷笑了一声,道:“你放心吧,苏州知府那一边,我以经疏通好了,是不会派官兵来的。其他的事情,就不用去管了。”

这时段鹏走了进来,在商毅的耳边道:“大人,嫂子的车仗以经到了苏州。正在公馆里面休息。”

商毅怔了一怔,道:“这么快就到了吗?”然后马上对徐仁章道:“徐掌柜,这些事情你就别操心了,还是尽快多招一些织工进来,我们还要进一步扩规模。”说完之后,也不理在一边发怔的徐仁章,立刻转身离开了丝绸织造厂。

第133章 夫妻团聚

商毅动身来苏州的时候,就以经得到了消息,从山东过来的人员车仗大队以经到达了长江北岸的扬州。

这次商毅是六月中旬领军南下,这时己是十一月的时间,夫妻分开差不快半年了,算起来他和叶瑶瑱成亲的时间还不到一年,收陈圆圆的时间更短,而且都正是少年夫妻,蜜里调油的时候,一下子分开了这么长的时间,要说不想念是不可能的。不过因为前一段时间一直在四处征战,军旅繁忙,到还好些,但现在以经在杭州稳定了下来,因此商毅对自己的两位妻子的思念也是与日俱增。只恨不能早一日团聚。

于是商毅也派人给车队送信,让叶瑶瑱和陈圆圆从扬州过江之后,转道苏州来相聚,而其他人则还是依原定行程,先到杭州等自己。并且让成进安排人手去接车。

虽然这一次商毅到苏州来是私服出行,并没公开自己的身份,暂时就住在成进的军营里,但商毅考虑到,织造厂开张之后,自己会经常来往苏州,就算自己不来,也会派别人来,而且恐怕也会有不少来往应酬,总是住在军营里也不妥,因此在收购织造作坊的同时,商毅也买下一座大宅院,佣女侍女也都一应换上新人,当做是自己在苏州的住宅,同时也可以供其他到苏州办事的人员居住。成进派人把叶瑶瑱和陈圆圆的车队接到苏州之后,就把她们安排在这个住宅里休息。才又派人通知商毅。

等商毅赶回到住宅时,成进正在大堂里帮着指挥着从人们清理放置行李,见商毅回来,成进对他挤了挤眼睛,道:“将军,嫂子都在屋里收拾,你快去吧,这里有我就行了。”

商毅立刻走进了内室,推开自己的卧室房门,只见叶瑶瑱窈窕的身影正背对着自己,在一个大衣柜面前,整理着里面的衣服。

听到门扇响动的声音,叶瑶瑱也扭过头来,先是怔了一怔,随即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情,道:“哥哥,你回来了……”

说还没有说话,早己被忍不相思的商毅一把抱在怀里,叶瑶瑱“呀!”了一声,下意识的用双手撑着商毅的胸膛。但商毅丝毫也不理会她的挣扎,轻轻道:“瑶瑱,我可真想你呀!”猛然吻上她那无比诱人的樱唇。

其实分开了这几个月,叶瑶瑱何偿又不想念商毅,虽然被他搂住亲吻,但立时也被燃起了少妇的似火热情,顿时放开心怀,一双玉手主动勾着商毅的脖子,春葱玉指也轻轻刮划着商毅的颈背后。梦呓般道:“哥哥,我也想着你的。”

商毅的双手穿过她腋下,绕过她那不堪一握的腰身,两臂微一用力,就那么把她贴身抱了起来,柔软丰满的身子挤在商毅的怀中不断的摩擦。琼鼻轻微的翕动,不时发出醉人柔腻的哼声,一双秋水双眸中射出迷离的艳光。小巧的香舌被商毅一阵吸吮,香津暗度,迎的合着商毅的侵袭,主动吐了出来,两人的唇舌迅速搅缠在一起。完全迷失在热吻之中。

“啊!”

也不知过了多久,两人才被一声轻呼给惊醒过来,两人赶忙才分开,只见陈圆圆正站在门口,脸色绯红,神色之间也有些尴尬。见两人都看着自己,陈圆圆也不禁有些心慌,道:“我……不是有意……啊……”

原来商毅根本就不给她解释的机会,抓住她的香肩,一把将她带到怀中。笑道:“圆圆,现在该轮到你了。”然后也径直向她娇艳欲滴的花朵般的樱唇吻去。

“啊!”在两唇接触的瞬间,陈圆圆像是触电一般,身子渐渐软化下来,全身提不起一丝力气,整个身子都依在商毅的怀中,一点芳唇,也被商毅轻而易举的攻破,在唇舌交缠之间,品尝着那诱人的芬芳,香津玉舌亦从她口中渡了过来。

直到陈圆圆有些喘不过气的时候,商毅才从他的口中退了回来。双唇分开,陈圆圆已是羞红满面娇艳欲滴,一双秀目也蒙上了一层迷离的水雾,酥胸微微起伏着,小口张开急剧的喘着气。目光流转,这才发现叶瑶瑱以经关好了屋门,正在一边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不禁一阵窘迫,道:“相公,夫人在看着呢?”

商毅笑道:“她看到又怕什么?你刚才不也看到我和她吗?”说着伸出一支手去拉叶瑶瑱。

叶瑶瑱也十分顺从的又倚入他的怀里,三人这样静静的相拥在一起。

又过了好一会儿,叶瑶瑱这才道:“相公,我们先出去吧。”

商毅也将她们两人松开,三个人又各自整理了一下衣服,才打开房门,只见田珍和田珠正在门口守着,生怕有人进来打挠了他们。见他们出来了,抿着嘴忍住笑,两双眼睛却直勾勾的盯着看,只看得叶瑶瑱和陈圆圆心里都有鬼,脸上禁不住又添了一些红晕。

到是商毅的脸皮够厚,还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还调笑田珍道:“成进就在外堂里,去和他打了招呼没有,他可一直都在想你。可惜成钢不在这里。”到把这两个小丫头说得羞红满面。

这时以经快到黄昏,叶瑶瑱和陈圆圆带来的东西也都搬完放好,成进来向商毅告辞回军营,商毅也让田珍去送他出去。三个人才坐到一起,谈分离之后的经过。

其实商毅在南下之后,一直都再向穆陵关里写信,因此叶瑶瑱和陈圆圆对商毅的情况也十分了解,只是不知道他突然到苏州来做什么?

于是商毅也把这次自己在苏州开办丝绸织造厂,明天就要正式开张的全部经过都向她们讲说了一遍。叶瑶瑱听完之后,也不禁笑道:“看来咱们到是来得真巧,正好赶上了织造厂开张,而且以后可好了,咱们家到是不愁丝绸做衣服了。在穆陵关的时侯老是听陈姐姐说苏州的丝绸天下第一,明天到是真要好好见识一下。”

商毅听了,这才想起来,陈圆圆的家乡常州府就在苏州西边,而且在他去北京之前,就是在苏州做妓女,这里也算是她的老家。

陈圆圆听完之后,却有些担心,道:“我在苏州的时候,也听说过不少隆兴堂的事情,他们在苏州一带势力极大,而且和一些地方帮会都有联络。整个苏州的丝绸产业除了苏州织造局之外,都归他们控制。居我所知的,就有不少作坊都被他们整得倾家荡产,其中有两个作坊主在朝廷里还很有些靠山。相公这么和他们做对,可要小心一些,依妾身看,能够和他们和好,还是以和为好。”

顿了一顿,陈圆圆又道:“虽然妾身离开苏州以有一年多了,但当年还认得几个有身份地位的人,如果相公同意,到是可以帮相公去说说,让他们出面,为我们双方说和一下。”

陈圆圆说完后,商毅还没有说话,叶瑶瑱己道:“姐姐,你虽然是为了相公好,但这不是相公不原和隆兴堂讲和,而且双方根本就没有说和的余地。除非相公是不做这丝绸生意了。你想想看,相公一到苏州,就收购了三个织造作坊,这个规模,已是苏州数一数二的了,而且还要继续扩大规模经营,试问隆兴堂里,那一家作坊主会甘心让相公的织造厂在苏州立足,就算相公答应了他们的条件,加入了隆兴堂,也一样会受他们的百般刁难。因此还不如一开始就不去理他们。”

商毅点点头,叶瑶瑱只听自己说了一遍,就能把双方的根本矛盾看得这么透策,看来她真的有很强的政治天赋。而且随着年岁的增涨,也在慢慢显露出来了。

陈圆圆苦笑了一下,又道:“妾身只是但心,相公能够斗得过隆兴堂吗?”

商毅笑道:“放心吧,我也不是一个人和隆兴堂斗,我也有一群合伙人,不仅资本雄厚,现在人手也齐全,原料也有来源,而且又有销售渠道,怕隆兴堂做什么?而且苏州这边还有成进在这里驻守,隆兴堂再强,也不过是一个民间团体。公私两面,我们都不用怕他。”

陈圆圆道:“我到不是这个意思,如果是正正当当做生意,我们当然不怕,就是隆兴堂在背后捣些鬼,也无关大局。只是隆兴堂背后可是苏州织造局,都是由朝中的公公主事,都是皇宫里的人,怕的就是他们会到朝中告相公一状,到时候别说是这个织造厂保不住了,只怕连相公也会受朝廷责罚。”

叶瑶瑱笑道:“陈姐姐你太多心了。在来的路上你也听过了,孙传庭以经兵败身亡,李自成攻陷了关中,北京己是旦旦欲失,现在朝廷只有两条路走,一是调吴三桂的关宁军出关南下援京,二是调我们的商家军渡江北上勤王。因此在这个时候,朝廷不知会多么倚重相公,那里还会为这些事情责罚他呢?因此朝廷现在对相公做什么事情都只会百依百顺,如果苏州织造局的太监真要是告到北京去。只怕皇上会立刻撤了他的职,来向相公示好。”

陈圆圆也是极聪明的人,只是政治敏感度差了一些,听叶瑶瑱这么一说,也明白了不少,虽然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