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进入丝绸生意的圈子中来。

当然这也和目前商毅在江浙一带炙手可热的声势有极大关系,至少从表面上看,商毅不仅是浙江总兵,而且在背后有吴С牛猱‘不仅是内阁大学士,督师,同时还属于东林一纟,这样的后台也足够硬实,因此两人也非常看好商毅这一次的投资行为。于是也借看这次给林正朔贺寿,赶到杭州来详谈合作支划。

几个人正说说笑笑的时候,只听一个清脆动听的女子声音道:“李叔父,张伯父,你们也来了。”

第128章 林府寿宴(三)

商毅回头看时,只见又是林凤舞出现了。不过这时她己换了一身翠绿色罗衫中式长裙,外被一件水合色坎肩,束一条墨绿色鸳带,一头秀发也被挽了一个发髻,横插着一支碧玉凤钗,耳坠黄美玉环。只是两辔从清丽的脸颊边垂下的秀发还带有一些卷曲,但还依然挂着那个纯银的十字架。不过美女就是美女,无论怎样打扮,都让人赏心悦目。不过依稀还可以闻一丝淡淡的皂荚香味。

李格非笑道:“凤舞,你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林凤舞道:“刚刚才到,见过爹和爷爷,然后换了衣服就来了。听爹说您在这里。所以就找过来了。”

李格非道:“这些人都是我和你爹的好朋友,快给大伙见礼。”又对众人道:“这是我林大哥的宝贝女儿。”

林凤舞飘飘施了一个万福,道:“凤舞给各位见礼了。”然后目光流转,扫了众人一眼,在商毅身上停住,道:“原来你也在这里吗?刚才可多谢你帮我说话。”

李格非道:“大人见过我这侄女吗?”

商毅笑道:“方才这位林大姑娘回来见老太爷的时候,穿着一身干纟腊人的服装,林五爷说了她几句,我在旁边看不过眼,于是冒味劝了几句。”

李格非怔了一怔,指着林凤舞笑道:“你这丫头啊,都到了嫁人的年纪,却还是这么调皮,日后到了婆家,又怎么得了呢?”

林凤舞红染双颊,娇嗔道:“李叔父。你再这么说,我可不理你了。”

李格非苦笑了一声,对商毅道:“到是让大人见笑了。”

商毅道:“那里,那里,不过是穿一件干纟腊人的衣服而己,也值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其实我看林大姑娘穿那身衣服也很好看。”

林凤舞的一对秀眸中闪出一丝喜悦的光芒,笑道:“你这个人可真有意思,还是第一个说我穿那件裙子好看的人呢!”

其实按中国习惯,夸赞陌生女子的衣着相貌多少有些失礼,但一来江浙风气较为开放,二来林凤舞出于商人之家,没那么多讲究。而且再坐的几乎都是商人,因此也没人在意。再加上林凤舞又在马尼拉长久居住,也沾染了不少欧州人开放的风气,对人恭维自己的容貌也不以为怪,反到觉得商毅比其他人都顺眼一些。

商毅又问道:“林姑娘信天主教吗?”

林凤舞嫣然一笑,道:“是啊!”目光转向商毅身边的阿科尼亚,立刻双手十指交差相握,垂下头,忽然改用西班牙语道:“神父,想不到能在我家里见到您。”

其实阿科尼亚早就发现她带着十字架,也很想和她谈谈,只是一直插不上嘴来,现在见林凤舞主动打招乎,而且还是用西班牙语,心里自然十分激动,赶忙起身,道:“美丽的女士,见到您也非常高兴。”于是两人都用西班牙语交谈起来。

商毅也吓了一跳,没想到她居然会说西班牙语,而且还十分流利,并不在自己的法语水平之下。在场的人当中,李格非和张庚秋都听得懂西班牙语,商毅也能免强听清一些,阿科尼亚的语言平缓,因此听得懂的一些,主要问她什么时候开始信奉天主教,是否接受过洗礼,有没有教名等等。而林凤舞的回答的语速较快,商毅只听清了一句,她的教名叫菲尼克丝。而王夫之、程协祥、王松三个人却是听得一头雾水。

李格非看着他们用西班牙语交谈,苦笑道:“看来以后还是少她在马尼拉居住,否则再过几年,可就真的成了洋婆子了。”

众人正说着,这时林之洋走过来,道:“各位,以经开席了,请跟我一起入席吧。”随手又招林凤舞道:“凤舞,去见见你的娘,还有姑姑,她们正在那边招呼女眷客人,你去给她们帮个手。”

林凤舞答应了一声,对阿科尼亚道:“神父,很高兴能在我家里接待您,但愿我们的接待能够让您感觉到满意。”

阿科尼亚在胸口划了一个十字,道:“尊敬的小姐,能够见到您这样的主的信徒,我以经觉得不虚此行了。”

林凤舞正要起身离开,忽然又回头看着商毅,道:“对了,我还不知道你是谁,他们都称你为大人,难道你是当官的人吗?”

林之洋赶快喝斥道:“凤舞不许无礼,这可是新任的浙江总兵、临邑伯商将军,也是为父请来的贵客。还不快向商大人陪礼。”

商毅笑道:“林先生,不用动怒,其实这没什么?令嫒心直口快,到是直爽的很,不必责怪她。”

林之洋苦笑了一声,道:“是我教女无方,到是让大人见笑了。”

林凤舞却吐了吐舌头,道:“如果不是爹说起,还看不出来,你会是总兵。不过到是比我五叔的那几个朋友强多了,他们都装腔做势的,看着都让人生厌。”

林之洋挥了挥手,道:“你就少说几句吧,快去,你娘在那也等着你呢?”

等林凤舞离开以后,林之洋这才道:“各位,都是我平时忙着料理生意,没空管教她,弄得现在这么没规据,到是让你们见笑了。”

李格非道:“大哥,就不要再说了,商大人也没有怪罪凤舞,你又何必还揪看不放呢!”

林之洋苦笑了一声,道:“时候也不早了,各位都快请入席吧。”

众人跟着林之洋一起来到厅堂里,林家的寿宴也是分了三六九等,商毅自然是最高等级,就在刚才林正朔接待他的那间正屋里,而且还是一人一席的坐位。其他人中,王夫之和阿科尼亚是商毅带来的人,李格非是林之洋的好友,因此都被安排在侧厅的次一级席位,而张庚秋、程协祥、王柏等人又更次一等,被安排在外厅的席位上。这时也早有家人过来,领着众人去各自的席位。

商毅放眼看去,只见在正堂里只设下了十几个席位,除了林正朔和他的五个儿子以外,也就只有十来个人,无一不是身份地位显赫之辈。不过林家终究还是商人之家,因此请到真正的高官不多,而且多是只有虚职而无实权或是以经致仕退休的官员。

而商毅无论是官职还是品级和爵位,都是最高的,又是浙江的实权武将,也就被公推坐在首席的位置。商毅也知道这是推辞不过去后,也就像征性的客气了一番之后坐下。紧排在他身后的,就是冒避疆和陈贞慧。经过引见之后,双方也互相认识见礼寒喧一番。

在后世冒避疆和陈贞慧都是有名的人物,由其是冒辟疆和董小婉的事情,一向都是后世的影视作品中热门题材。因此出场的次数实在不少,虽然商毅并不喜欢看这些言情影视作品,但也知道而且两人在影视作品中,都是一色少年英俊的公子形像。

可惜见了真人之后,商毅这才发现,自己又被后世的戏说影视作品给误导了。虽然以后世的标准来看,两人显得阳刚之气有些不足,但确实都是风度翩翩的文士样子,而且相貌也算英俊,只可惜和少年公子并不太粘边。因为两人这时都己留了短须。

其实在这个时候,明末四大公子的年岁都不算小,有三个都以经是奔三的人,最小的候方域也有二十八岁,怎么样也不能算是少年,而冒避疆和陈贞慧同年,今年都以经三十二岁了,如果按明代的年龄划分看来,这以经是接近中年线了。因此商毅也不得不感叹,看来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是有相当的差距啊。

另外根据许多史料记载,陈贞慧的资料不多,但对冒辟疆比效详细,这家伙到是个风流的主,除了董小婉之外,其实还和不少女子都有瓜葛,从这一点看,和后世的一些娱乐体育明星到颇有相似之处,而且居说在冒辟疆遇到董小婉之前,和陈圆圆还有过一段情缘,这么算起来,自己和冒辟疆还是情敌。这笔混涂帐也不知该怎么算。

不过可能是因为商毅纳陈圆圆的消息这时还并未传开,看来冒辟疆还并不知情。冒避疆和陈贞慧对商毅的态度还算恭敬,虽然还带着一些文人的清高,但在表面上也过得去。

这一方面是因为商毅是朝廷的正式高级武将,而冒避疆和陈贞慧现在还是只有虚名,但无一实职,陈贞慧好歹还考上个举人,而冒避疆现在连个秀材的功名都没有,而且自从南下以来,商家军在南方以经建立了赫赫威名,不仅英勇善战,而且军纪森严,秋毫无犯,和这个时代的其他军队相比,实在是有天壤之别,既使是明朝重文轻武,但也颇受百姓和士大夫的好评。当然从表面上看来,商毅也算是吴男母梗绻细窕值幕埃购兔氨芙⒊抡昊凼粲谕徽笥娜宋铩R虼宋蘼鄞幽欠矫婵矗且裁挥性谏桃忝媲敖景恋淖时尽

而这时各种美味佳肴也都陆续端了上来,一场盛宴就此开始。

第129章 林府寿宴(四)

“父亲,我看我们千万不能和商毅参合到一起,去苏州做丝绸生意。”

“为什么不能?”

“这……”林之海一时也答不上来。

在寿宴结束以后的第二天,林之洋就去找商毅,准备开丝绸织造厂的事情,而林正朔也趁机招集林之海、林之湖和林之泊,商议怎样对待和商毅合作好问题。林正朔的五个儿子中,林之洋是婢女所生,林之河是妾室所生,因此这两个人被林正朔排除在继承林家大业的资格以外。

而林之海虽然是个草包,但也平素也以林家的继承人而自居,不过他也明白,林之河比自己小,又是庶出,而为人老实,做生意也中规中据,也不会给自己带来多大危胁,而林之湖和林之泊都走科举的道路,因此也不会和自己争这家主的位置。

只有林之洋则不同,不仅年龄比自己大,而且为人又精明强干,代替林正朔执掌林家的生意之后,也做得有声有色,这才是自己最大的危胁,如果他和商毅合作成功,也算是找到了一个大靠山,说不定真的能把自己给挤下去。因此也是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林之洋和商毅合作。

林正朔目光锐利的盯着眼前肥胖的儿子,混然不像在白天寿宴上老眼昏花的样子,淡淡道:“丝绸生意的利润极大,如果做成了,与我林家大有好处,何况商毅又是浙江总兵,和他拉上关系对林家也大益处,不和商毅做这生意,总要有个道理吧?”

林之海想了好久,才道:“现在江苏的丝绸,官方都是由江苏织造所垄断,民间由隆兴堂所垄断,咱们那能插得进手去呢?”

林正朔“哼”了一声,道:“这还用得着你说吗?要是我们林家能插得进手,我早就做了。现在借商毅的力量才插手丝绸生意,正是一个好机会呀。”

林之海又憋了半天,才道:“但这么一来,岂不是要和江苏织造的郑公公做对吗?还有隆兴堂,都是由苏州当地的丝绸大户联合而成立,常言道‘强龙难压地头蛇’啊!咱们和商毅参合到一起,不是把苏州的丝绸大户还有郑公公都得罪了吗?”

林正朔道:“你懂什么?商毅是浙江总兵,又是吴男母梗袢桓也迨炙砍裆猓厝皇怯邪盐斩愿吨9摹B⌒颂帽旧砭褪强孔庞兄9С抛牛拍芸氯ィ灰前阎9庖还毓耍⌒颂糜帜苣蒙桃阍趺囱棵窕鼓芎凸俣仿穑俊

林之海还强辩道:“郑公公可是皇上身边的人,商毅凭什么斗得过他。”

林正朔虽然年,但心里可一点也不糊涂,皇上身边的人又能怎么样,郑公公权势再大,说穿了也就是太监,用不用他不就是皇上一句话的事情吗?现在是什么年月,天下大乱,大明朝还能撑多少年都难说,商毅手里有兵,又能打仗,皇帝正是需要他的时候,还不得由着他来。怎么可能为了个没把的废物开罪商毅?连这一点道理都看不出来,还想来争家主这个位置,自己怎么生了这么一个废物。当然这话他还不能说,只是道:“你怎么知道商毅一定是要和郑公公做对,说不定他以经和郑公公商量好了。”

“啊……”林之海呆了一呆,也哑口无言。

林正朔冷笑道:“你心里想的什么别以为我不知道,想续承我这个位置,先拿出点成就来。如果你有老大一半的本事,我早就把这个位置让给你了,还用等到今天吗。以后放老实一点,先好好把自己的生意打理好再说,马上就到年底了,今年可别直望我还会给你填窟窿。”

林之海听了,就像泄了气的皮球,瘫到椅子上一动不动了。

林之泊却皱了皱眉,道:“父亲,我也觉得不该让大哥去和商毅合伙。”

林正朔道:“你又有什么理由呢?”

林之泊道:“咱们家现在也算是官宦门第了,那能还这么像一个生意人似的,追利重义,还是抓紧让子弟们多念些书,苦攻四书五经,以后多考中功名,这才不辱没了我们家的门第……”

“混帐。”林之泊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林正朔一口打断,道:“你爹我,还有你爷爷,还有我的爷爷,都是商人出生,又怎么样,还不是挣下了这么大一份家业,才能供你读书参考。别以为你考上了进士就了不得,如今还连个正经的官都没做过,就忘了本。”

林之泊赶忙低下头,不敢和父亲顶撞,心里却还不服,暗想着要不是我这两年在家里丁忧,这会至少也会做到一任知府了,说不定还选到京里,进了翰林院。

林正朔是什么人,看着他的样子,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心里也是又气又悔,林之泊读书到是有些头脑,可惜读的全是死书,对人情世故一窍不通,他只知道和复社的朋友们呤诗唱和,针贬时政,还以为自己怎么了不得了,也不想想,自己为了让他拜钱谦益为师,让他进复社,在背后求过多少门路,使了多少银子,而且复社肯接纳林之泊,一多半还不是看在银子的份上吗?这两年自己少说为复社捐了五六万两银子,到头来他居然还看不起自己的商家出身。怎么不让林正朔生气呢?

这时林之湖道:“父亲,您老见识多,您看怎么办呢?”

林正朔闭上眼前,想了一想,道:“如果把丝绸生意真做成了,对咱们林家当然有好处,做不成,损失也不大。复社这边怎么也有几分面子。苏州那边也未必敢为难我们什么?不过你大哥要全心全意帮商毅,家里的生意恐怕就顾不过来了,我打算把你大哥手里的海外生意交给你来营业。”见林之湖想要说什么,他又道:“你放心,虽然你没有做过,但可以慢慢的学嘛,我也会一点一点教你。我还可以让林建帮你。”

林建是林正朔的义子,也就是所谓的“义男”。这是当时中国海贸商人中常见的经营方式。因为出海的风险较大,因此一些豪商便豢养一些义男、义儿,让他们处理顶风破浪出海贸易,而亲生儿子则可以在家坐享其成。林正朔过去养了三个义子,有两个都死在海外,现在只有林建还在,跟着林之洋仍然是处理海外的贸易。不过现在林家产业大了,而且海外也有固定的合作者,因此出海的风险也小了许多。

林之湖点点头,道:“是,父亲,我会努力去做的。”

林正朔这才感觉到欣憵一点,老实说现在他把继承家业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林之湖身上了。林之湖比林之海精明,又没有林之泊那么迂腐,确实是一个合适的人选。而且他和林之泊是一母所生的兄弟,如果他真能掌握家业,兄弟两互相扶持,到是可以把林家更兴旺。只是这些年来林之湖一直在准备科考,现在让他转行学做生意,少说也要六七年的时间才能独当一面,谁知道自己这把老骨头还能不能熬到那个时候。

如果这次林之洋真的和商毅把丝绸生意做成了,其实也是件好事,自己索性也就顺水推舟,让林之洋去自立门户。这样一来,林之洋虽然无法继承家主,但有属于自己的产业,可以传给他这一纟的后人。而且兄弟之间日后也都留有畲地,不会为了争夺家主的位置,弄得骨肉相残。不管怎么说,林之洋也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林正朔也希望他能够有出息的。

————————————

就在林正朔和三个嫡子商议对策的时候,商毅也和林之洋等人就丝绸织造厂的事情达成了一致的协议。

众人首先都同意,丝绸织造厂将实行丝绸的生产销售一体化,适当也从个体织户手中收购散绸,统一销售,而销售范围主要供应海外,也有少量在江浙一带,甚致是深入内地销售。

商毅首先提出,丝绸厂总投入为五十万两白银,分成五千股,计一百两白银为一股。这个数字当时就把另五个合伙人给吓住了。因为在他们看来,成立一个丝绸厂,最多也就一二十万两白银也就够了,五十万是什么概念。但商毅认为要做就要做大,继然有销路,那就不怕大产量,那怕现在的规模一时上不去,也要为以后扩大生产准备好资金。

林之洋等人思考了一会儿之后,也认为商毅说的有道理,也就都答应了下来。当下各人报出自己认购的股份,分为商毅出资十五万两白银,认购一千五百股,林之洋出资十万,认购一千股,李格非和张庚秋各自出资七万五千,认购七百五十股,王柏和程协祥各出资五万,认购五百股。

确认股份之后,六人又经也详细的协啇,又就其他许多细节问都达成了一致,主要有每年年底进行一次分红,分红比列按各人持有股份比例计算,并且允许各人的股份自由买卖,转赠和继承。最大决议由六人协商,投票决定,得四票为通过,如果出现三对三的结果,那么就按双方所持的股份计算,等等。最后以书面形式写出,六人者签名按手印,一式七份,各人各自保留一份。

第130章 苏州织造(一)

自宋代以来,苏州就是中国的繁华之地,与杭州并称为“人间天堂”。由其是以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

这时商毅、林之洋、李格非、张庚秋等人沿着闹市走去,只见河叉密布,到处可见小桥流水,河道中船只来往穿梭,全是一副水乡古城特色。而且在河岸沿途尽是各种店铺,鳞次栉比,琳琅满日。更有唱戏的、演武术的、玩杂耍的、说书的、摆测字摊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商毅也不禁感叹,这才是原汁原味的古色古香风貌,和后世那种人工制造的仿古场景完全不同。

段鹏道:“我看苏州可比杭州热闹多了。”

商毅笑道:“杭州刚刚遭遇了叛军劫掠,现在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等再过几个月之后,风貌一定不会比苏州差了。”

林之洋也道:“自古以来,苏杭都是并称,自然是不分上下。”

商毅忽然见到一座庙宇前前空地上,一群衣衫褴褛的壮年人三五成群聚集在此,或者互相聊天或者东张西望,没有上百也有七八十号人。颇有些像后世等待有人雇佣的农民工样子。商毅道:“这些人是做什么的,聚在这里,莫非是等人雇工吗?”

这时只见有一个人走到人群边上,大声道:“我要十个,家里有织机的人。”

立刻就有二十多人围陇了上来,纷纷道:“我家有织机,我家有织机,老板,就用我吧。”

程协祥道:“这些人都是本地机户散工,每日聚集到这里来,等着大户作坊来召唤他们做工。有些人家里还有些田产,只是为了挣些余钱补贴家用,但也有人完全靠做活挣钱,来维持生活。”

商毅道:“难到这些大户作坊都没有雇固定的织造工人吗?全是靠这样临时招募。”

程协祥道:“如果雇佣固定的工人,就必需屯积大量的生丝,保证他们每天都有活干,一天也不能窝工,但只有少数大户有这个实力,大多的中小作坊都耗不起,只能买来多少生丝就织多少丝绸,等买完之后,再购进生丝生产,不过也有的作坊是有钱也买不到生丝,因此也请不起固定工人,只能这么临时雇佣。而且就是大户也不会全用固定工人,总会空二三成空织机,临时雇人,这么一来久了,也就形成了这样一种规矩。”

商毅到有些奇怪,道:“有钱也买不到生丝,莫非生丝的供应量不够吗?”

程协祥道:“那到也不是。”左右看了看,又小声道:“这里生丝的收购和出售除了苏州织造局之外,就是隆兴堂说了算,织户想买到生丝,大半都要走隆兴堂的门路。但隆兴堂对生丝卡得很紧,因此不是隆兴堂的人,很难得到足够的生丝。咱们在这里开厂,以后只怕也会遇到这个麻烦。”

商毅点点头,笑道:“生丝又不是只有苏州才有,我们杭州也有不少丝农,隆兴堂管得了苏州,杭州他们可就鞭长莫及了,何况还有其他地方的生丝。我们刚到苏州,不要轻易和隆兴堂发生冲突。”

程协祥忙道:“是啊,是啊,还是和气生财为好,和气生财为好。”

商毅又看了他一眼,淡淡道:“但如果他要欺负到我们头上来,那可就怪不得我们了。”

李格非也道:“大人说的有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咱们和和气气做生意,也不欺负人,但绝不会受别人的欺负。”

商毅又问道:“我刚才听那雇工的人说,要雇家里有织机的人。这些散户家里都有织机吗?”

王柏道:“这些散工又为分两种,一种人自家就有织机,只用从其他大作坊那里领了生丝,自己回家去织造。也有人没有织机,只能到大户的作坊里去用他们的织机工作。”顿了一顿,他又道:“不过家里有织机的散户是少数,而且家里多半都还算宽裕,因为一台织机可不便宜,少说也要二十两银子上下,一些上好的提花织机,达到六七十两银子也说不定。还有不少人本身自家就是小作坊,平时就家里几个人自己织造一些素织的丝绢,在没有活做的时候,也出来揽一些活做。”

商毅想了一想,又道:“现在苏州最大的织户一般都有多少台织机?”

王柏道:“一般的大户都有七八十台到上百台织机,只有江苏织造局才有近千余台织机,小的只有三四十台,我们现在谈好了三家作坊,如果全都买下来,可有一百多台织机,可以算是苏州最大的织户了。”

商毅笑道:“一百多台织机有什么用,咱们要做丝绸生意,那就做最大最好最强的。最好的织机也就六七十两银子,一百台也就只有六七万两白银,又算得了什么?”

李格非道:“大人说得是,小打小敲,做的有什么意思。否则我们也不用这么劳心费力,到苏州来开织造厂了。”林之洋和张庚秋听了,也都频频点头,但王柏和程协祥的脸色却都明显有些不自然起来。

商毅把他们的表情都看在眼里,同时对自己的这五个合伙人也有了新的评估,林之洋到底是豪商家族出身,而李格非和张庚秋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也做惯大手笔,因此对自已的计划从一开始都十分支持。只有王柏和程协祥毕竟是内陆商人,目光窄浅,只看眼前的营头小利,而缺乏冒险精神,虽然他们嘴里没说什么,但心里一直在犯嘀咕,但心商毅把织造厂弄得大了,到头来不好收拾。当然这也是这个时代中国商人的通病,对他们还需要多加以引导。

而在另一方面,商毅也知道,这就是明末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荫芽状态。所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荫芽,其实就是指一种完全脱离土地的雇佣生产关系,织工全靠赚取工资而不是农业生产为生存,以经居有了一些早期工人的某些特征。当然这也是中国沿海一带的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不过尽管明末的商品经济十分发达,但资本主义荫芽的发展却十分脆弱,苏州的织造业构成方式多种多样,但最大的织造坊也不过百台织机,以家庭为单位的中小型手工生产作坊还是占了大多数。而且纯粹靠工钱生存的织工并不多,大部的织工本身还有田产或是佃农,只是在农闲的时候才出来找活干。因此尽管清朝的商品经济比明朝要逊色得,但资本主义荫芽却比明朝更为发达,就是因为清朝的一些类似作坊的规模更大,而且靠工钱生存的早期工人也更多。

但从总体来看,无论是明清两朝,资本主义荫芽的发展始终都十分弱小,起不到瓦解小农经济,家庭生产方式,促成社会分工,引发革命,建设新型生产关系的作用。也使中国始终徘徊在封建专制的社会中,难以取得突破性发展。

不过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是向后世一些人所说,是清军入关打断了中国的发展。事实上清军入关之后,在政治、经济上几乎全盘山寨了明朝的制度,只不过专制更严厉,手段也更残暴得多。即使没有清军入关,按明朝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同样也无法取得突破性发展,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不过现在不同了,既然商毅来到了这个时空,致少也要尽自己的力量,为中国的发展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尽量让中国在一个正确的道路上前进。尽管历史发展不是以个人的力量能够左右的,但也不能否认,个别的突出人物,能够在某些历史发展关建时刻,推动甚致改变历史的方向。

现在的中国,可以说以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一方面社会发展以经初步俱备了资本主义发展革命,改变生产关系的条件,而另一方面,古老的传统和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又在阻碍看新生力量的发展。中国其实正在革新与守旧两端徘佪不己。只可惜在另一时空里的中国,最终还是选择在守旧的道路上一路走到黑,错过了这个历史的最佳时机。

但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人能够使一把力。把中国拉上另一条道路,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这也是后世一些历史学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只不过商毅现在却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虽然不一定能够保证成功,但至少也要去试一试,就算是失败了,对中国来说,也并没有什么损失,大不了还是回到另一时空的老路上来。如果连试都不敢试一下,自己穿越这一次,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一次在苏州办织造厂,也就是商毅决定做出的第一次偿试,既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荫芽还很弱小,那么就尽自己的努力,使它尽力壮大,商毅相信,只要自己这次办厂成功,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来效仿,必然会带来一次丝绸生产的大发展,造就更多的产业工人,并且还会带动其他的产业发展,那么自已的目地也就达到了。

这样想着,商毅忽然有一种自己和历史发生碰撞的感觉,如果自己真的能够在这个时空里取得成功,那么在这个时空的后世人们,又会怎样评价这件事情呢?会不会把这件事看成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拆点呢?

而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