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居一品-第4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身份明是徐党,实则晋党。

晋党不是没有想过,要把李春芳推上首辅的宝座,然而李春芳的性格和能力,注定了他即使勉强坐上那个位置,也无法在虎狼满地的内阁里,为晋党攫取应有的利益。而且很可能转眼就被人拱下台。所以当张居正反复找他商量,一起把沈默搞回家时,杨博力劝他以大局为重答应下来,以造成徐党内部的自相残杀。

当然,杨博也信誓旦旦的向李春芳保证,绝不会给他造成麻烦,并会毫不犹豫的出手,掐断任何可能对他的威胁。

是的,这一场冬季的大政潮,其始作俑者,就是这个不显山不露水,一直看似置身事外的杨博。

不要忘了,他被严世蕃称为天下三杰之一时,徐阁老还在给严家父子当小妾呢……

※※※※

杨博的计划不可谓不妙,先让李春芳假意答应张居正,然后故意把张居正的计划搞出破绽。以杨博对沈默性格的了解,他绝不可能坐以待毙,只要给他一个机会,他就一定能败中求活,然后必然会对张居正施展凌厉的报复。

张居正当然是敌不过的,这时候老徐阶就该出马了,师徒相争,必然是好一番腥风血雨,不过最后什么结果,都是杨博喜闻乐见的。当然最好就是一个卷铺盖滚蛋,一个没脸见人,杨博估计,这样的可能性不小。

虽然后续的发展,令他有些瞠目结舌。沈默所表现出来的手腕和能力,让已经高看他一眼的杨博,不禁再次刮目相看。几个凌厉的杀招,便将主动牢牢地握在手中,也让杨博打消了想坑他一把的念头。

为免徒劳无功,只能老老实实的和他合作,先把徐阶坑回家再说。

杨博本想一直置身事外、不惹是非的,然而沈默在把大局做起来,却抽身而走,把剩下的任务丢给了他。

这个点,沈默掐得很准,一方面胜利在望,杨博想要兑现自己的利益,就必须接着干下去;另一方面,如果杨博不插手,让徐阶缓过劲儿来,倒霉的可不一定只是沈默。

好在对沈默作的这个局,杨博已经了然于胸,接下来完全可以胜任,也没有什么后遗症,这才无奈接过沈默的枪,继续他的倒徐大业。

但沈默想自己替他染这段因果,那是万万不可能的。杨博已经想好了对策,不仅可以完成目标,而且也不会成为众矢之的,还能小小的阴沈默一把,可谓一举三得。

第八二二章 绝杀(下)

杨博一共只准备出三招。

第一招就是邹应龙。

邹应龙,字云卿,兰州皋兰人,丙辰科三甲进士,徐阶门人,沈默同年,倒严头号功臣,现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家境贫寒,热衷出人头地,目前还没有表现出对金钱的贪婪。

这份资料一摆在杨博面前,他就知道这是一个可以被利用的人,因为此人当年倒严,并不是处于公愤道理之类,而是纯为了投机。通过派人和他进一步接触,更证实了这是个权力欲望强烈,为了往上爬,可以不惜一切的……小人。

是的,小人。在杨博看来,邹应龙就是那些败坏言官形象的人的代表,当然这样正好,否则也没法利用他。而且这厮还是兰州人,兰州地处九边之地、乃晋党的传统势力范围,杨博一声令下,很快便将邹应龙的关系网查清。

邹应龙在京城的朋友不多,只有三两个而已。其中有个叫周易的,是个兰州的行商,每年往来于兰州和京城之间。两人在老家就是街坊,这周易每每来京,都住在邹应龙家里,当然是要付房租的,而且他给的房租,足以在东城租个很好的四合院了。

这里面的猫腻,不当官的也知道,无非是一种变相贿赂罢了。当然周易也亏不着,他打着邹应龙的旗号,在兰州做起生意来,自然无往不利,说起来,也算是互惠互利了。

前面说邹应龙不爱财,那他怎么还拿这种钱呢?这也是实在没有办法的,别看他是四品大员,但俸禄微薄,又在都察院这样的清水衙门,没有外快可捞。他又端着架子,不受人家外官的冰敬、炭敬,所以活该受穷。可当这么大官儿,得坐轿吧?得雇管家、佣人、婆子吧?总不能自己走道上班,让诰命夫人下厨做饭吧?不是谁都像海瑞那样,丢得起这个人的。

这些政府都不管,都得自己掏腰包,所以他再清廉,也得有找钱的路子才行。能有个同乡好友这样可靠的来源,对邹应龙来说,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了。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他对这周易虽有些瞧不起,但礼数还算周全,加之他朋友不多,也时常与他一起吃酒……当然邹大人都是白吃的。

周易这人是走南闯北做买卖的,其实要比这个官老爷见识多多了,又尽心巴结着,所以一来二去,两人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加上他不是官场人,邹应龙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烦恼,都会向他倾诉。

就这个人了!杨博一拍板,晋党强大的机器马上运转,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让这周易的生意濒临绝境,债主把他兰州老家砸了稀巴烂,扬言七天之内不还钱,就杀他全家。

周易是个有脑子的,知道自己惹上不能惹的对头了,他就没指望邹应龙那个自私的家伙,能帮自己什么忙,只能小心翼翼的去求告,看看有没有一线生机。对于他这份机敏,对方很是满意,告诉他,只要办成一件事,非但债不用还了,还会收购他的买卖,让他成为整个兰州城布匹生意的大掌柜。

做生意的,总是在权衡值不值得。现在只要坑一把邹应龙,就可以成为山西帮的一方掌柜,他绝对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这些年供祖宗似的养着这厮,还整日得听他聒噪,就是让他把他剁了,周易都不会犹豫,何况只是小小的坑一下……至少在周易看来,比起他做生意坑的那些爹,简直不值一提。

于是在一次喝酒时,邹应龙又向他提起自个的苦闷……邹大人的问题在于,他对左都御史之位的极度渴望,和上面迟迟不肯让自己动手,无法实现目标的憋屈。

邹应龙告诉周易,上面说情况有变,局势对徐阁老异常不利,这时候组织弹劾,无异于自杀,所以在新的指令到来前,先干嘛干嘛。他们等得,邹应龙却等不得,因为总宪之位不能虚悬太久,而他和这个位子之间,还隔着两个人呢,一旦不能马上立功,得不到徐阁老的支持,想在廷推胜出难比登天。

所以邹应龙都感到有些绝望了,一晚上问了周易八百遍:‘怎么办,怎么办?’后来看差不多了,周易便装作不耐烦道:“我们做生意的都知道,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既然那么想当这个都御史,就主动出击呗!”

“怎么主动出击?”邹应龙醉眼惺忪的问道。

“他们让你弹劾徐阁老,是为了什么?”周易问道。

“当然是给徐阁老解围了。”邹应龙道:“但现在弹劾的话,非但解不了围,还能害死徐阁老。”(文*冇*人-冇…书-屋-W-R-S-H-U)

“你再想个别得办法,能给他解这个围,效果不是一样?”周易诱导他道:“塞了鼻子不会用嘴喘气?”

“说得轻巧,哪有什么办法……”邹应龙苦笑道:“真要是有办法,上面那些聪明人早想到了。”

“只有把别人都办不成的事儿办成了,才能显出您的本事。”周易循循善诱道:“别忘了您是怎么飞黄腾达的。”

“嗯……”邹应龙被这一番话激起了斗志,便对周易道:“我想想,你也帮我好好想想,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咱俩总比臭皮匠强吧,也能顶个诸葛亮。”

于是两人便白天各自寻思,晚上碰头合计,周易故意先乱出了很多主意,都不能让邹应龙满意。过了几天才在邹应龙快绝望的时候,状若不经意的把山西帮给出主意说出来。

他说,我听说大户人家犯了事,总有下面人出来顶罪。如果你能利用职务之便,见到王廷相的,是不是可以劝说他,主动把案子揽在身上呢?如果案子到他为止,徐阁老不就两难自解了?

邹应龙一想,总宪的关防还在王廷相身上,到年底了总要盖章的。副宪大人催了好几次,但下面人都不愿去沾这个晦气,所以一直拖到现在,还没拿回来……如果想见王廷相的话,这倒是个机会。仿佛抓到救命稻草一般,邹应龙便打了鸡血似的,和周易讨论起可行性来。

讨论来讨论去,自然还是杨博给的那套办法。

虽然觉着这法子不错,但邹应龙还有些迟疑道:“徐阁老毕竟没给过这些承诺,我这里假传将令,会不会怪罪我呀。”

“哪有菜齐了才下锅的道理?富贵险中求,不管做官还是经商,都是一个道理。”周易道:“这事儿就得先斩后奏,等那边王廷相一撂,你去跟徐阁老坦白,他一定不会怪你的。”说着笑起来道:“你给他解了大围,就算嘴上骂你两句,心里还不知怎么高兴呢。”

“有道理……”邹应龙的脸上,终于在连日阴霾之后,露出的笑容。

※※※※

听完杨牧的讲述后,张四维不禁感叹道:“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这一手确实狠辣,利用邹应龙的愚蠢,逼死了王廷相,而且还查无对证……王廷相的死讯一传出来,打死邹应龙也不会承认,自己曾经跟他说过什么话。

所以这个案子,并不会给杨博引来任何麻烦。但是查不出结果,人们可以用脑补的,必然都以为是徐阶授意,便达到了继续抹黑徐阁老,激怒隆庆皇帝的效果。而且将来,还可以再栽赃沈默……邹应龙和沈默是同年啊,将来邹肯定会投靠沈,不管沈会不会接受,都很容易捏造攻击他的口实。

一举三得,可谓妙哉。

虽然张四维对沈默还是很有好感的,但一切为了晋党,没什么好内疚的。

今天他才知道,原来杨博对徐阶的算计,从当初举朝倾拱的时候就开始了,他不仅亲自上演苦肉计,还撺掇刚刚起复没几个月的葛守礼辞官致仕,以及暗中挑拨言官和内监相斗……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就是让皇帝一次次体会到徐阶的跋扈。

“徐阶老儿太过自信了,总以为掌握了言路,掌握了六部,就能无敌于天下了。”杨博淡淡道:“他忘了杨廷和、夏言、严嵩是怎么败的。大明朝皇权在上、太阿高悬,你一个权臣没有兵权,再怎么牛也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儿。”说到这,杨博有些欣慰,虽然自己因为久掌兵权,导致被挡在内阁门外。但也因为九边军镇,只有自己能镇得住,所以不管宫里刮哪阵风,他也总能屹立朝堂,地位无虞。

“如今火候已到,过犹不及!”见杨博的表情严肃起来,两个后辈都正襟危坐,听他沉声道:“所以我决定,命人上书弹劾徐华亭!”

“舅舅莫怪孩儿多嘴。”张四维却不太认同道:“徐阁老虽然早就不讨皇上欢心,但他的威望太高、太重,也没有恶行劣迹、更没有不臣之意,皇帝焉能冒此天下之大不韪?当今有承受政坛大地震的魄力?孩儿不太相信。”

“哈哈哈……”杨博笑起来道:“不要担心,我还有第三招,这招一出,你老丈人就该回家了,还能把我们撇清。”

“愿闻其详。”张四维好奇道。

“我先卖个关子,咱俩打个赌怎样?”杨博看看他,笑道:“要是我赢了,你半年之内和你媳妇和好如初,如何?”

张四维是个心比比干多一窍之人,知道这是杨博不放心自己……不过他并不生气,谁让自己娶了徐阶的女儿呢?把最终手段对自己保密,也是题中之义。

何况老杨博一点没让他难堪,张四维也便就坡下驴,和他打了这个赌。

待张四维走后,杨博不禁对儿子叹道:“子维确实是我山西之凤啊,你一定要跟他搞好关系,把老爹失的分补回来。”

杨牧点头应下,道:“爹,明儿就是三十了,让张齐赶紧上书吧!”

“通政司是徐阶的人,如此非常时刻,如果我是他,肯定会把这种弹本扣下……等过了年黄花菜都凉了。”杨博摇头,吩咐杨牧道:“让人去把张齐的奏本拿来,我想办法递进宫里去。”

“是。”杨牧恭声应下。

※※※※

文渊阁,首辅值房。

张居正向徐阶汇报调查的结果,自从王廷相被软禁以来,只有邹应龙在七天前去过他家,虽然打着公务的幌子。但这种事,随便派个御史最合适,邹应龙一个副都御史,干嘛要自找不痛快?

“你说他,是不是说了什么话,让王廷相产生错误判断,结果自杀了?”徐阶不愧是徐阶,一下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八成是这样,但空口无凭,问他也只说,去要了个关防,然后问了问病情,并没有多说什么。”张居正冷哼一声道:“那何必要屏退左右?我看他必然有鬼!说不定,已经投靠什么人了。”

“算了……”徐阶现在是焦头烂额,只求先过了这一关,哪有闲心清理门户,他对张居正道:“明天六科来内阁会揖,老夫会出席,你让他们都过来。”

“是。”张居正点点头道。

“明年就是大年三十了。”徐阶仰面靠在椅背上,无尽疲惫道:“年年过年,年年过关,今年的年关最难过,但只要过去了,日子就会好起来的。”

“是。”张居正心说,但愿如此吧。

张居正出去后,徐阶歇了好一会儿,才坐直身子,把一份写了个开头的奏章,从抽屉里拿出来,继续字斟句酌的写起来。

只见其题目是‘乞骸骨书’……

第八二三章 辞旧岁(上)

二十九过午,在举行完盛大聚餐之后,京城大小衙门便陆续关门大吉了,官员们开始享受一年最长的假期,要到来年十五之后,才会重新回衙开印。

也有例外,作为诸司之首的内阁,会坚持到除夕日,一来,各个衙门最后报上来的奏本,还得进行最后的归拢,二来要为来年开年的政务做一准备;第三,也是为了表示内阁之恪尽职守。

上峰不放假,对下面人就很有压力。那些处于宫外的衙门还好说,横竖不照面,先歇一天也无妨。然而和内阁打对门的六科廊,可就不敢先撤了,每每要等到会极门上贴了封条,那些科长科员们才能作鸟兽四散。

以往每年到了除夕这天,六科廊的人都是百无聊赖,啥事儿也没有,就巴巴等着内阁的人出来。所以往日严肃的给事中们,也会难得轻松的说笑、聊天、甚至打几把马吊。多少年来,年年如此,已经形成惯例。

然而隆庆元年的这个除夕之日,却显得分外不同。

六科给事中,在各自科长的率领下,正襟危坐在科廊大厅中。一个个脸上都带着,与节庆气氛格格不入的严肃。没有人说话,厅里一片安静,只听到墙角那座西洋钟,指针在‘嗒嗒’地转动。

直到那指针指向八点三刻时,吏科都给事中辛自修,带好暖帽起身道:“出发吧。”于是其余五名科长、并几十名科员,便跟着他鱼贯走出大厅,排着队从归极门往会极门而行,去参加内阁召开的特别会揖。

按先朝传下的惯例,每月的初一、十五两次,六科给事中都要到内阁和辅臣作揖见面,称为‘会揖’……就是互通声气的例会。只是今天这次会揖不伦不类,一是时间不对,大年三十开会,这还是头一遭;二则内阁次辅李春芳、阁员陈以勤均不在阁,前者偶感风寒,后者则告假回家过年,只有首辅徐阶,和阁员张居正出席。

辛自修一帮给事中们,在内阁的朝房中坐定,这才知道李春芳和陈以勤都不会出席,不由更加确定,这次会揖绝不会是例会那么简单。应该就像有些人私下说的,是个‘动员会’、‘誓师会’!

众人心中不由浮现出,这几日时常议论那些话题:

‘这次政潮汹汹,看似是民意难为,实则有人在背后推手,要逼徐阁老的宫呢。’

‘就是有人在拿胡宗宪的死大做文章,想把姓高的迎回来!’

‘高党余孽,贼心不死,这是要报复徐阁老!报复我们科道!’

终于,朝房中嗡嗡声渐起,给事中们一个个面现悲壮之色,小声却激动的议论道:

‘这次恐怕要比年初那次闹得还大,徐阁老也不能掉以轻心!’

‘徐阁老对我们向来爱护有加,朝野也早将我们看做徐阁老的人!一旦要让姓高的回来了,咱们可就惨了!’

‘都察院的同仁已经坏了,我们要是再不反击,谁来捍卫徐阁老?!’

这一切,都被站在屏风后的张居正看在眼里,见给事中们果然被自己散布的谣言,搅得十分不安,却又不失斗志。不由暗暗点头,悄悄退出了朝房。

他顺着回廊,来到首辅值房外,轻轻叩门道:“师相,人都到齐了。”

屋里的徐阶没有马上应声,而是将那本辞呈中,完整的一段写完。才轻轻搁下笔,吹干了墨迹,将其收回抽屉,用一把精致的小锁扣上。这才沉声道:“来了。”

※※※※

“元翁驾到!”门口的司直郎一声通传。

众言官马上噤声,肃衣起立,一起向门口处行礼。便见身材不高、面容白皙、略带忧愁的徐阁老,在玉树临风的张阁老的陪伴下,缓缓步入了朝房。

徐阶挥手示意众人坐下,他也在正中空着的主人位子坐了。言官们偷眼瞧去,便见平素和蔼可亲的徐阁老,此刻脸上没有一丝笑意,眼角密如蛛网的鱼尾纹和那两道绕嘴的深刻法令,都透着一股凝重忧虑……这也证实了他们的猜测。

张居正也在徐阶边上坐定,捋着保养整齐的胡须,开场白道:“方才在走廊听得里头叽叽喳喳,如何我们一来,就变得鸦雀无声了?”

辛自修乃六科给事中之首,闻言便欠身恭敬答道:“下官等,方才在议论时局。”

“哦……”这次是徐阁老说话了,他捻须望着辛自修道:“倒要听听辛科长的高见。”

“元翁不要故作轻松了!”辛自修其实是就是个托儿,闻言慨然道:“现在朝野风浪险恶,其用心更是险恶,竟意欲坏了您的名声!对您的处境,学生等都感同身受,恨不能将那些暗中作乱的魍魉斩尽杀绝,以解师相之忧!”他是丙辰科进士,可以用这个称呼。

徐阶听了有些不爽,这个话虽然要说,但这样毫无铺垫说出来,效果却会差很多,不过他显然多虑了。张居正散布的谣言效果极佳,一听说是高拱在暗中捣鬼,言官们根本不用动员,就算拼了老命,也不能让高肃卿再回来啊!

“是啊元翁,我们给事中深受皇恩、代掌天宪!碰到朝政窳败、结党作乱之人,必须拍案而起、犯颜直谏,这不仅是责任、也是道义,否则,会令天下人耻笑的!”另一个给事中王岳大声道,不少言官也跟着嚷嚷起来。

见士气可用,徐阶老怀甚慰,抬起双手微微下压,让躁动的言官们安静下来,才缓缓道:“诸位如此急公好义、奋不顾身,老夫很是感动……”说着满含感情道:“六科廊都是好样的,二百年来,不知多少给事中,为了维护朝纲法度,为了致君尧舜,为了天地道义!而被罢官、被判刑、被廷杖,乃至被杀害……毫不夸张地说,你们就是朝廷的脊梁,大明的良心啊!”

被徐阶如此一捧,给事中更加头脑发热,这时让他们去死,都会毫不犹豫的。

“元翁说的对……如果没有你们,恐怕现在严党还会肆虐,那些大奸似忠之徒,还会窃据高位,戕害国民,我大明隆庆新政也就无从谈起。”张居正接过话头,继续下料道:“方才辛科长说得也不错,现在朝野上下,风高浪急,看似是民心所向。但实际上,是有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在那里扇阴风、点鬼火、唯恐天下不乱!”说着声音变得激昂道:“这是一股妄图祸乱朝争、打倒内阁,逼元翁下台的逆流!诸位都是我大明的中流砥柱,现在朝廷需要你们、内阁需要你们、元翁需要你们,各位又要披挂上阵,灭此朝食了!”

他富有激情的讲演,让言官们彻底热血沸腾,纷纷按捺不住起身请愿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我等全凭元翁吩咐!”

“好好……”徐阶也被他们感染了,情绪明显高昂起来道:“今天找诸位来,正是为了会商此事。其实之前,辛科长几位便对老夫说要上本,老夫考虑当时的形势扑朔迷离,让他们暂且观望几天再说。现在看来,再不动手的话,就要大事不妙了……诸君,为了朝局稳定,为了‘隆庆新政’能顺利实施,又要劳烦诸位了。”

“我们这就上本弹劾高拱老贼,必不叫他得逞!”给事中们纷纷道。

“诸位误会了,弹劾,就必须做到铁证如山。”张居正面不改色道:“高肃卿一乡野村夫,距京城千里之遥,没有确凿的证据,贸然进行弹劾,是无法让皇上、让朝野相信的。”

“那我们该如何去做?”言官们问道:“总得有个目标吧。”

“现在我在明,敌在暗。兵法有云‘先立于不败之地,再图战而胜之’。”张居正沉声道:“我们暂时谁也不攻击,而是要一起呼吁结束混乱,稳定朝局。”

“结束混乱,稳定朝局?”言官们道。

“对,对方要想浑水摸鱼,我们则要朔本清源!”张居正双手一击道:“只要尽快结束混乱,让池子里的水清下来,那些魍魉就无处可躲,沦为众矢之的!”

原来不是弹人,言官们闻言一阵失望,旋即又大感放松,毕竟大过年的不玩命,上些冠冕堂皇的奏本,既体面又安全,何乐而不为?

“不要掉以轻心。”张居正谆谆道:“这种奏章不好写,必须拿出正邪不两立的气势来。让天下人知道,谁敢破坏安定的局面,谁敢阴谋作乱,就是朝廷公敌,人人共击之!”

“要让他们看到,我们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决不让些许魍魉,破坏了得来不易的大好局面!”辛自修站起来喊口号道:“给皇上的贺表还没送去,我们这就回去重写!”

“也不必着急嘛。”徐阁老终于露出了笑容道:“今儿是大年三十,咱们就不要给皇上添堵了。”

“致君尧舜,刻不容缓!”给事中斗志昂扬道:“何况改起来并不麻烦!”

“还是要注意语气的。”徐阶叮嘱道:“过年讨吉祥的时候,有些过火的话,还是留待年后再说吧。”

“是……”给事中们齐声应下,便都回衙改奏本去了。

※※※※

会揖结束,给事中都走光了,徐阶又露出疲惫的神色,张居正为他斟茶,轻声道:“师相,除了这些给事中外,我还联络了几十名各级官员。这么多人一起上书,必能形成一股压住他们的风头。”

“但愿如此吧……”徐阶点点头,缓缓道:“王廷相的死,虽然谁也不愿看到,但至少眼前帮我们解了围。”王廷相一死,便给立刻结案创造了机会,虽然不能他前脚一死,后脚就结案。但从陈老公公那里传来的消息,皇帝早就厌倦了这冗长的折磨,迫切希望结束这一切。

徐阶已经传下话去,必须在来年正月里,把所有的程序了结,结束这个令人无语的神仙案。他接着道:“旧乱思定,此乃众望所归,这个时候百官上书要求安定不折腾,想必皇上也会赞成的……”顿一顿道:“来年一回来,我就上辞呈。”

“师相……”张居正吃惊道。

“不要担心。”徐阶一摆手道:“老夫还没到滚蛋的时候,只是要向皇上喊喊痛,施加点压力罢了。”说着揉揉自己的太阳穴道:“如此,这段差不多就能撑过去了。”

“陈宏可靠吗?”张居正马上意识到,徐阶要是玩以退为进,那个老太监就是个关键人物。

“问题不大……”徐阶有些不确定道:“我试过他两次,结果都还不错。”说着自信的笑道:“放心,他就算不帮我说话,皇上也不会动为师的!”

“尽量还是不要玩火的好……”张居正就像换了个人,变得无比谨慎起来。

徐阶却只道他被整怕了,不以为意的点点头,便不再说话。

※※※※

每年元旦,在京官员都要向皇帝进献贺表,今年也不会例外。

不过今年这贺表送得够晚的,直到天都擦黑了,内阁的人才推着个小车,将在京百官的上千份贺表送到司礼监。

司礼监太监自然没好脸道:“怎么这么晚,这都开始放鞭了!”

“送来的晚有什么办法。”司直郎一脸无奈道,其实他也郁闷,这所有的贺表,都一本本的检查完,看得他恶心想吐,现在能送来,已经是个奇迹了。

大过年的,太监也不想生事,嘟囔两句,便收下贺表,将小车推了进去。

里面司礼监秉笔石公公也等急了,催促道:“这都啥时候,快给皇上送去。”小太监们赶紧将那些贺表,分装在铺了黄布的托盘里。那石公公也上来搭手,黑灯瞎火的,谁也没看到,他偷偷把一本藏在袖子里的奏本,搁在了托盘上面了。

第八二三章 辞旧岁(中)

除夕日,天刚擦黑,北京城便被爆竹声声、烟花朵朵所笼盖,一副欢度新春的美好气象。

宫里却稍显的有些静悄悄,不是隆庆皇帝不爱热闹,相反,他平时最喜的就是放鳌山灯看烟花。现在听到宫外噼里啪啦,一颗心都快痒死了。只是他仍在居丧期间,越是过节,就越有人盯着。未免被言官聒噪,只好使劲忍下了。

不过除了不能放烟花外,宫里还是一派喜洋洋的新年气象。到处张红挂彩、悬起了各式宫灯,树上都挂了绸缎,花花绿绿煞是好看,让人就像身处琼楼玉宇一般……一看就是皇帝老儿不差钱了。

现在是老百姓准备吃年夜饭时候,宫里也不例外。皇帝一家平日里是难得在一起用膳的。只有年节,才会把后妃子女召集到一起,吃顿团圆饭。晚宴摆在清宫,按例应该皇帝一人一桌,但隆庆做不了外臣的主,在宫里还是能说了算的。他说这大过节的谁还称孤道寡?就叫摆一张餐桌,老婆孩子围坐一起,热闹。

这时候,大厅中已经摆上了围着黄金绣龙桌围子的大宴桌,宫人们开始布菜……因为皇家也和寻常百姓一样,过年讲究个丰盛,所以在上热菜之前,仅仅各式荤素甜咸点心,以及冷拼冷盘,就一共六十三品,还有两副雕漆果盒,四座苏糕、鲍螺等果品、面食等等。

各种膳点在餐桌上的位置,彼此间的距离也都有尺寸要求,所以从申末就开始布菜,到现在还没摆完。

皇帝一家子已经聚到了乾清宫,总不能坐在那儿干等吧,于是嫔妃们陪着皇后,在西暖阁喝茶闲聊。隆庆皇帝虽然喜欢女人,但并非妇女之友,受不了这些女人一起聒噪,便带着太子朱翊钧,到东暖阁暂避。

当然也不光是为了避女人。作为皇帝,隆庆虽然本身并不称职,但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成为一个好皇帝,所以对他的教育很是看重。便利用吃饭前的这点空儿,带太子感受一下上书房的气氛。

只是令他脸红的是,上书房中虽书籍盈架卷帙浩繁,看上去却少有翻动,再看看那块‘宵衣旰食’的大匾,隆庆颇有种愧对太子崇拜目光的感觉。这时门口响起陈宏的声音:“主子,群臣的贺表送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