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居一品-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默却不打算乘这绿呢轿子,因为这不仅仅是增加几名轿夫的问题,还要有引轿官,扶轿官,排场过于高调。自己好容易才收敛光华,让同僚不太嫉妒,但现在转眼又称为最年轻的部堂高官,必然许多人的心里又不舒服了。所以他打定主意一定要低调,以免引起上级和同僚的不满……锋芒太盛会让前者担心有人争权,让后者心中妒意横生,这会让自己的政治生态,重新变得恶劣的。
所以沈默把沈安好心安排的轿夫,并那抬绿呢大轿撵回去,并取他那抬蓝呢旧轿来,沈安嘟囔道:“咱又不是养不起,何苦让人看扁了。”
“什么话。”沈默皱眉道:“我看你最近变化很大啊,初入京时的沉稳劲儿哪去了?”
听大人说的这么严厉,沈安赶紧缩脖子道:“得,全听您的还不成?”便灰溜溜的下去重新准备。
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沈默摇摇头,对边上的铁柱道:“他真有十二房姨太太?”铁柱沉默的点点头。
“混账。”沈默轻骂一声道:“不能让他在北京呆了,过几天想个法子,把他送到上海,让沈京制制他吧。”上海一行,沈默对沈京的印象太深刻了,那绝对是心狠手黑的酷吏,把沈安阉了都是有可能的。
※※※※
通往西长安街的路上,沈默发现同路的人特别多,绿呢、蓝呢轿子也多到让人数不过来,有带仪仗的,有简行的。而且他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绿呢轿子都在路中间走得飞快,蓝呢轿则要靠边一些,但也比步行的理直气壮……京里穷官多得是,坐不起轿子又不屑骑马,只能下步走,还美其名曰,安步当车……
原先一顿饭功夫就能走到的路程,这次足足用了大半个时辰,沈默知道,这都是知道大局已定,来赶裕王爷的场的。路过景王府时,所有人都避之不及,仿佛看一眼那昔日门庭若市的王府,都会对裕王爷莫大的不敬,却忘了昨日钻营乞求、卑为门下走狗的时候了。
沈默暗暗感叹着,终于到了裕王府门前,只见宽敞的府前大街,以府门为界分成两个天地,西边车水马龙、水泄不通,东边却红毯铺地,金银焕彩,御林森严,闲人免进的……因为那是皇帝驾临的方向。
沈默下了他的蓝呢旧轿,果然不引人瞩目,悄没声的就从侧门进去,却还是让冯保给看见了,满脸堆笑的凑上来道:“大人,您可好些日子没来了,小得们都想死您了。”
“唉,王爷现在全部心思都在世子身上。”沈默仿佛抱怨,实则欣喜道:“哪还有心思听课,我自然乐得偷懒了。”
“您倒是清闲了。”冯保也仿佛诉苦、实则兴奋道:“奴婢等可是日日忙乱,唯恐今日有什么岔子。”因为这是裕王府落成后,皇帝第一次驾临,所以王府中上至亲王,下至普通宫人都很紧张,唯恐失了礼数,让人看了笑话,惹了皇帝生气。
还是沈默给他们从宫里找来黄锦,对王府众人讲解皇帝将于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来宾又该何处退,何处跪,何处进膳,何处启事,种种仪注不一。并将所需物什全都罗列出来,让他们照着准备。但也是无比艰巨的任务——古董文玩,鸟雀仙鹤,宴饮器具、海量食材都要采买置办,罗列排放;甚至还要请六个戏班子,在府中各处演出戏曲,买百多个小道姑、教她们念经咒……这其中任何一桩,搁在平时都是繁杂的苦差事,现在同时压过来,真叫冯保和孟冲想死的心都有了。
好在李娘娘已经可以视事,她居中指挥,调度有方,色色斟酌,安排妥当,竟让筹备工作运转起来,到了昨日下半夜,她与正妃娘娘处处查看,终于再无一些遗漏不当之处了。
于是裕王今日一早,便入宫恭请父皇去了,至于府中,只好由太监们先把来宾请进来吃茶,共同等候皇帝的大驾。
沈默见身边近处的宫人络绎不绝,皆不得闲,便笑道:“我不在这里碍手碍脚,先进去耍子去了。”
“您老里面请。”冯保笑着为他指示座位道:“东殿第一桌。”
沈默便与他分开,熟门熟路的来到东大殿,里面已经摆开了四十多桌,来宾已经到了一半,看到他进来,都站起来行礼,沈默赶紧热情的还礼,一路寒暄着往里走,自有太监将他引到座位上。
沈默一看身边坐的,全都是高官显贵……正殿里只有皇帝、亲王、王妃等天家人,享受天伦之乐,其余的人等,则在东西偏殿,甚至配殿中宴饮,陪着天家乐呵……所以沈默这一桌,坐的都是国公、尚书一级的,他这个三品大员倒成了小虾米。不过沈默知道,裕王这样安排,是请自己陪客的,毕竟王府老师,也算半个主人不是。
好在其余人等也不敢小觑他,就连平日里眼高于顶的国公爷们,也客客气气的跟他说话,没办法,谁让他现在红呢。
一桌人寒暄完了,沈默笑问道:“诸位老大人方才在谈什么,说出来也让小弟乐一乐。”
他身边的左都御史刘焘笑道:“沈大人不知道吗?昨日兵部安排了一场戚家军和京营禁军的军演,原意是让禁军跟着戚家军学点东西,起先是两千对两千,结果一转眼就被揍趴下了。”
边上的成国公爷摇头接话道:“兵部的人觉着没面子,就改成两千对四千,人数是戚家军的两倍,结果还是被打趴下了。”
“后来又加了两千,还是被打得屁滚尿流。”刘焘抢回话头道:“再后来,兵部就不敢再加了,因为实在丢不起那人了。”说完引得众人一阵哄笑。
沈默虽然也跟着笑,但心里却很不好过,因为他听得出,众贵官人对军队和武人的轻视,仿佛那不是保卫国家的卫士,而是一群下三滥的小丑而已。
‘大明军备松弛,武力衰微,跟这种轻视有直接的关系。’沈默脑海中划过这样一句,转眼便堆起笑容,与众大人卖力说笑,直到听见一声:“皇上驾到!”才与众人一道起身接驾去了。
第七零六章 人们
徐阶和几位国公,领着在公卿百官,在王府门外迎驾,风吹旗动飒飒作响,场中乌压压的人,却鸦雀无声。
等了不多会儿,便听到整齐的马蹄声,众人循声望去,就见两队金甲红披的御林校尉,骑马整齐而来。当先至王府门前时,队伍停住,将马赶出帷幔之外,便挺胸腆肚的对立在红毯两边。
少时,从裕王府到西苑们方向,便五步一对的立满了威武的禁卫,为皇帝的銮驾卤簿的前导。又过了少顷,方隐隐闻得宫调雅乐之声,只见一对对仪仗手持立瓜、卧瓜、星、钺各四、五色金龙小旗、五色龙纛、双龙黄团扇十、黄九龙伞各十,浩浩荡荡踏着红毯而来。
待那些旌旗仪仗过去,便是二十个全神戒备的御前侍卫,簇拥着一柄九龙曲柄黄华盖,华盖下是皇帝的步辇。后面紧跟着二百执枪、佩仪刀、佩弓矢的侍卫,最后殿以黄龙大纛!
待其一队队过完,见到皇帝的步辇缓缓行来,众大臣连忙路旁跪下,齐声道:“臣等恭迎圣驾,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监黄锦出现在步辇旁,高声道:“平身……”但皇驾并没有停留,而是直入裕王府中。
此刻王府所有的中门大开,站在大门外,一直能看到敞开的六进十二道中门外,都站满了仪仗人众。待皇驾进去,恭迎的众大人也起身按照身份,列队跟了进去,但能到最里面的并不多,大多数人在前面几近就停下来,回到自己的席上了,没有资格跟进。
但有资格跟到最里面的,都看见裕王爷扶着皇帝从步辇上下来……或者说,皇帝允许裕王与他共乘一车而来。
今天的裕王爷精神十足,面上带着微笑,半躬身扶着父皇从车上下来,嘉靖还是那个嘉靖,离了宫依然不舍得穿上龙袍,而是穿一件用金线绣着道德经的黑色道服,头上只系着一根道巾,从背后看仙风道骨,但若是转到正面,就会看到衰老的消瘦。已经是怎么也遮挡不住的了。
嘉靖已经走不动了,强撑着从步辇上下来,便一屁股坐在早就备好的腰舆上,但他今天的心情甚好,看看四周的众人,再望望碧蓝的天空,眯着眼睛笑道:“今儿是好日子啊。”
李芳站在嘉靖身后的左边,闻言笑道:“天都知道主子要来看皇孙,特意给了个好天气。”
“呵呵……”嘉靖闻言颔首笑道:“朕的孙子呢,快抱来给朕看看。”
“请父皇进殿休息。”裕王恭声道:“儿臣这就去把孩子抱来。”
“唔……”嘉靖点点头,腰舆便被抬到了大殿中,裕王则快步往后宅走去,不一会儿,领着正妃娘娘,还有抱孩子的李妃,盛装出现在大殿中,大礼参拜父皇。
“快起来吧。”嘉靖含笑道:“快把孩子抱过来。”
裕王看一眼李妃,朝她点点头,李妃便在宫女的搀扶下起身,抱着孩子走到皇帝近前,交给了李芳李总管,然后跪在地上。
李芳小心翼翼地抱着孩子,面上笑开花道:“哎呦,这小祖宗长得可真有福相,皇上快瞧瞧,这乌溜溜的大眼睛,真让人喜欢。”
让他一说,皇帝也心痒了,道:“抱过来,朕瞧瞧。”李芳就将小孩子送到嘉靖面前,让世子面朝着嘉靖。
那生下来便寄托着许多期望的小世子,生得并不算漂亮,但孩子是自家的好,嘉靖能从他的脸上,依稀看到自己小时候的模样。而且这世上,也许真有福至心灵,才刚刚一百天的孩子,忽闪着明亮的眼睛,望着前面这位陌生的枯瘦老人,不但不哭不闹,居然还笑了起来。
这神奇的一笑有如春风化雨,竟让嘉靖皇帝那颗冰冷多年的圣心,变得柔软起来,在一种叫做亲情的东西支配下,嘉靖的脸上露出了罕见的慈祥笑容,他居然双手一拍,伸开了双臂,道:“来,让爷爷抱抱。”
李芳将孩子捧给嘉靖,嘉靖小心地抱着孩子。动作十分生疏僵硬,但面上的笑容却越发的亲切自然,那孩子也不觉着不舒服,仍然朝嘉靖笑着,还伸出小手,去抓他的胡须。
看到这一幕,裕王和李妃的脸上,一滴滴渗出汗珠,唯恐父皇一生气,不喜欢这个孩子了。
但嘉靖的坏脾气,完全没有作用在这孩子身上,相反,他还很享受被小手揪着的感觉,爱不释手的将孩子抱在腿上坐下,对裕王道:“孩子的名字,朕已经想好了,你这个当爹的,看看合不合心。”李芳便从袖中掏出一张黄纸,躬身奉给裕王道:“王爷请过目。”
裕王的双手在衣裳上擦了擦,恭敬的接过黄纸,打开后轻声念道:“朱翊钧……”
“不错,朱翊钧。”嘉靖帝微微得意道:“这个名字,是朕花了几天时间。推演先天五行,河洛六神、紫微斗数,才推算出来的,将来一定能无病无灾,福气无边的。”
其实起什么名字,裕王都不在意,他在意的是父皇的态度,现在见嘉靖从来没有过的伤心,裕王在高兴之余,还感到阵阵心酸,他可从没享受过这种亲情,不由有些嫉妒起自己的儿子来。
※※※※
嘉靖毕竟身体虚弱,虽然朱翊钧没什么分量,但抱这一会儿,已经让他吃不消了,李芳察言观色,小声道:“主子,把世子爷交给奴才吧。”
“嗯。”嘉靖点点头,在孩子粉嫩的腮帮上亲一口,才依依不舍的将其递给李芳,目送着李芳再将其转交给李妃。嘉靖便对抱着孩子的李妃道:“你是我朱家的功臣啊,朕要重重赏你。”
李妃赶忙跪下道:“这是父皇敬天爱民的恩德,是王爷至纯至孝的福伯,臣妾不敢言功。”
见这女子对答得体,嘉靖的面上更好看了,笑道:“有功则赏,你能做了朱家的儿媳妇,还诞下皇孙,便是天大的福分了,朕就谢谢你娘家吧。”说着问她道:“你娘家是什么出身?”
“回父皇,臣妾出身小户人家,父亲是个泥瓦匠……”李妃声如蚊鸣道。她这样说,除了显得坦诚外,还有别的方面的考虑,为了防止外戚专权,大明的皇家向来不与权贵显赫通婚,所以历来的皇后、妃子都是小户人家出身,她自报家门,也是为了让皇帝放心。
“呵呵……”嘉靖不以为意的笑道:“既然如此,朕就给你父亲封个伯爵吧。”
李妃一下子愣住了,裕王赶紧一扯她的衣袖,李妃才醒过神来,赶紧给皇帝跪下道:“臣妾代娘家一门磕谢父皇天恩!”说着磕下头去,谢恩不迭。
嘉靖温和的笑道:“不用多礼了,替朕把皇孙带好,就是最大的谢恩。”待宫人把李妃再次扶起。裕王小声道:“儿臣已经备下斋饭,恭请父皇移驾赏用。”
嘉靖还从没在儿子家吃过饭。略一迟疑,方颔首笑道:“那好,朕就在这里叨扰一顿了。”
裕王大喜,立刻躬身答道:“儿臣等叨天之恩,谨陪父皇进斋!”立刻乐声渐起,宫人们如织穿梭在王宫中,为皇帝和来宾,奉上最丰盛的宴席。
※※※※
几家欢喜几家愁,与热闹非凡的裕王府相比,景王府就显得冷冷清清,鬼气森森了。
面色铁青、满脸胡子拉碴的景王爷,正满脸郁悴的喝着闷酒,边上伺候的宫人们瑟瑟发抖,唯恐稍有不慎,又招来一顿毒打。
景王的精神已经接近崩溃,在这个萧瑟的秋天,他最信任的老师,称病在家,不肯前来见他,其余的党羽也全都离他而去,昔日繁华荣耀的景王府,便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只剩下他这一个光杆司令了。
而且连他这个司令,也不能在京城就留了,礼部官员已经正是上疏,说什么‘天下人期盼景王就藩已久,请皇上不要再拖延了’,宗人府也拿出祖宗法度来,证明他这个年纪的藩王,是不应该再留在京里了。虽然都是些老调重弹,但效果却是前所未有的——嘉靖皇帝很快批准了礼部和宗人府的奏请,下旨命令有司筹备景王就藩事宜。
景王知道,自己这次是彻底输了,虽然没有证据表明,他也参与了严世蕃和伊王的谋反,但凭着袁炜在那件事上的消极表现,他便少不了瓜田李下的嫌疑。但他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还是裕王世子的诞生,这该死的孩子,让他不再是唯一有子嗣的皇子,也就失去了一直以来的护身符。
他其实知道,自己原先做下的事情,大都没有逃过皇帝的眼睛,之所以一直引而不发,就是因为他是继承皇位的唯一人选,投鼠忌器的皇帝,不能损坏帝国未来继承人的名声,所以只能睁一眼闭一眼。但现在他非但不是唯一人选,还不是第一人选,皇帝八成要跟他算总账了。
想想过去做过的事情,景王也知道自己是彻底没戏了,能安安稳稳去德安府当个富贵王爷,已经是目下最好的结果了,但是他不甘心啊,嫉妒和不甘像毒蛇一般啃噬着他的心灵,让他浑身充满了负面情绪。可现在他已是树倒猢狲散,做不了任何事情,只能在家里施施威风——今天早晨,他就把朱翊银和他母妃暴打了一顿,这几乎是每天必上演的曲目了。
但今天受裕王那边的刺激,景王下手有点重,他直接把年仅两岁的朱翊银打昏了过去,到现在还没醒过来。王妃要请太医看,景王却不许,甚至把常驻府上的太医都撵了出去。
“让他去死,让他去死!”朱载圳已经醉了,趴倒在桌上,还咕噜着含混不清的醉话道:“丢人现眼的孽种,孽种,孽种啊……”
闻听此言者,无不面色煞白,只恨自己为何出现在这里。
※※※※
在离长安街不到十里的狱神庙刑部大牢中,也有一场小小的酒宴,是严世蕃和罗龙文,向狱卒买了酒菜,在地上摆好,像模像样的对酌起来。
罗龙文问道:“三法司的奏疏已经咱们也看了,完全是按照东楼公的想法定的罪,这是不是说,咱们这次死不了了?”
严世蕃夹一块猪头肉,满脸享受的咀嚼道:“小华,你且放心畅饮,咱们这回是铁定死不了了,数日之内,定有判决,八成还是流放几千里,这次咱们直接去日本。”说着压低声音道:“这二年,我早预感有这一天,已将家里的大部分资财,都变成了海上的船队,还有一部分,也已经派人送到沿海岛屿隐匿起来,只等咱们登上船队,便去去了财宝,到时候咱们有船有钱,直取日本……杀了那里的国王,咱们也当个皇帝高兴一回。”
听他早已经安排好后路,罗龙文也放下心道:“不知咱们的船队有多大规模?”
“一共三支,每支都是百艘以上的大船。”严世蕃伸出三根指头道:“都由我的心腹领着,挂靠在王直名下。”
罗龙文大喜,将船队细节追问不休,严世蕃也是高兴,毫不隐瞒的讲给他听,两人一边喝着酒,一边意淫将来的海盗生活。罗龙文兴奋之余,未免又有些心酸道:“只是今生恐怕故土难回了……”
“那也未必。”严世蕃摇头道:“说不定皇上还念我父,再降恩命,也未可知……”当然他也觉着不靠谱,叹口气道:“到如今这般田地,能去海外逍遥为王,已经是极好了……”说着面色一阵狰狞,腮帮子颤抖道:“只恨无法取那沈默、徐老头儿、及邹、林诸贼的首级,难消我心头之恨!”他也知道,除非下辈子,不然再没有报仇的机会了。
罗龙文还有愁肠,严世蕃却笑道:“今朝有酒今朝醉,我俩先痛饮一番,到了出狱,自然深信我言,毋劳多说!”于是两人放开心怀,暴食滥饮起来,不一时吃得烂醉,直接躺在地上鼾睡起来。
※※※※
比较起严世蕃、罗龙文,伊王的待遇好多了,他只是被软禁起来,除了失去了自由,吃喝用度并没有亏着他……当然比不了在王府时,至少没有女人让他玩乐。
但伊王没有严世蕃的‘乐观’,他生性焦躁多疑,每天都处在惶惶不安中,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原本就十分消瘦,现在更是皮包骨头了,要不是还幻想着皇帝能念在他祖上是开国亲王的份上,格外开恩,放他回去,朱典楧怕真的撑不住了。
比较起来,住在他隔壁的另一位,精神状况就好多了——前司礼监首席秉笔、提督东厂太监陈洪,被穿了琵琶骨,用铁链拴住,以防这位高手暴起伤人,甚至逃窜。
但陈洪似乎已经对一切失去了兴趣,包括逃跑,当然他也逃不了。只见他披头散发的盘坐在床上,双目木然无神,左手持一笤帚,右手捏住一根根笤帚毛,匀速而缓慢扯下……只见他身前已经堆积了厚厚的一层笤帚毛,还有十几个光秃秃的笤帚头。而在他左手边,还整齐的码放着几十个崭新的……笤帚。
这倒不是锦衣卫的弟兄们孝顺,而是若没有这东西,陈洪便会狂躁的吼叫,非得给他个笤帚扯着,他才会安静下来,就当花钱买了个清静吧,所以大伙儿给他买了五十个笤帚,让他慢慢撕着玩。
※※※※
比起上面所有人来,袁炜更加自由,皇帝没有停他的职,一切待遇照旧,甚至没有限制他的自由,但他的状况却是这些人里最糟糕的。从返京路上,他就病倒了,来京里后延医问药,却不见好,反倒眼看着的一日不如一日,只剩最后一口气了。
昨天夜里,他便昏厥过去一会,太医看了说,可以准备后事了,家里人哭号着给他换了寿衣,儿孙们守在床前,等待他咽气的那一刻。
终于,到了中午时分,袁炜回光返照,睁开眼看看妻子儿孙,喘息道:“我怎么听着有乐声?”
他的长子小声道:“裕王府今日大庆世子百岁,皇上都去了呢。”
“皇上……”袁炜的表情一阵复杂的变换,喃喃道:“袁炜是忠臣啊,从没想过谋朝篡位啊!”
“爹……”他儿子吓得脸都白了,小声道:“话可不能乱说。”你说完死球,一了百了,我们活着的人可得遭罪了。
“没事儿……”袁炜看看左右,挤满了等着送他的人,他知道锦衣卫的耳目一定混杂其中,便用尽最后的力气,一字一句道:“我死之后,你上书请辞一切待遇,乃父赤条条来,赤条条走,什么也不要,可听明白了?”
第七零七章 浊泪两行
袁炜的儿子却不甘道:“父亲,您为皇上一生尽忠,并无大错,若是落到这种结局,孩儿心中不服!”
“逆子!”袁炜用尽最后的力气,甩了他一个大嘴巴道:“你要不照着办,咱们袁家大祸不远了!”
他儿子捂着脸,郁闷道:“知道了……”
袁炜面色一阵苍白,突然挣扎起来,朝西苑方向跪下,高呼道:“皇上啊,臣袁炜给您磕头了!”说完,便僵住不动。
“爹,爹……”他儿子上前轻轻扶他,却发现袁炜纹丝不动,再一探鼻息,竟已经没气了……
“爹……”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号,穿透袁家的屋顶,登时引起一片哭嚎声。
※※※※
嘉靖帝过午回宫,便听到了袁炜的死讯,之后皇帝的心情便一直不好,连晚饭都没吃。毕竟是陪了他二十多年的老臣。就算是条狗,也有感情了,何况他比狗可讨人喜欢多了。
“皇上,忧思伤身啊。”李芳轻声劝解道:“何况有些事情他是说不清楚的,这样的结局对他来说也不坏……”
“朕知道啊……”嘉靖缓缓点头道:“朕只是在想,人心似水哇,当年那个虔诚为朕写青词,一心一意侍奉朕的臣子,转眼就有了别的想法。”说着叹口气,摇摇头道:“不过朕不怪他,毕竟朕已经风烛残年,朱载圳才是风华正茂,作为景王的老师,他不能不为朱载圳着想啊。”
顿一下,嘉靖仿佛为说服自己似的加一句道:“而且,他的行为并不太离谱,虽有非分之想,却无过分之举,就……不必诛心了吧。”幽黄的灯光下,皇帝的身影显得十分瘦弱,仿佛沉浸在一种怀旧的气氛中。
“可是主子……”李芳轻声道:“如果不加惩戒,还让他享受一品大员的哀荣,会纵容不法的。”
嘉靖盯着灯火默不作声,仿佛在思考他的话。
这时,外面传来宫人的禀报声道:“皇上,袁阁老的公子来报丧了。”虽嘉靖早知道袁炜的死讯,但现在才是正式消息。
见嘉靖闭着眼睛、微微摇头。李芳便出声道:“皇上已经歇了,让他把丧表递上来,便先回去治丧吧。”
“明白……”宫人赶紧出去传话,一刻钟功夫转回,将蓝底白字的丧表送到了皇帝面前。
“看看写的什么东西。”嘉靖仍然没有睁眼,躺在龙床上问道。
“是。”李芳打开快速阅读起来,良久才轻声道:“主子,袁炜的遗愿是,请辞一切待遇,以白身归葬乡里。”
嘉靖闻言长叹一声道:“他这是在给子孙消灾啊……”虽然现在嘉靖,看在几十年的情分上,很可能饶了袁炜一门,但将来新皇帝登基,必有人要清算前朝,若看到袁家子孙还在承他恩荫,说不得就会连本带利全算清楚。
既然袁炜都这个态度了,嘉靖自然不会再矫情,准了他的遗奏。
但对其余人,嘉靖帝就不会再拖泥带水了,毕竟那些人,并没有几十年如一日的侍奉于他。相反,嘉靖认为是他们欠自己的。
欠朕的一定要还!就算你是朕的儿子也不能例外!
※※※※
第二天一早,在西苑值房外等候圣谕的黄光升,便被太监带到了圣寿宫中。
皇帝靠在躺椅上,经过一夜的休息,他的精神头好些了,至少能斜着身子歪起来了,对黄光升道:“你昨天送来的奏疏,朕已经看过了……”说完看着他,直到黄光升的额头开始渗汗,才展颜笑道:“干得很不错,朕心甚慰。”
黄光升悬着的心这才放下,不敢托大道:“臣与诸位同僚,只是恪尽本分,至于涉案众人如何处置,还请皇上定夺!”其实那奏疏上,已经拟了对涉案人员……也就是伊王和严世蕃等人的处罚,但判的比心理预期要稍重一些,因为以一般经验看,皇帝都会将刑罚减轻一等,这叫恩出于上。
但这次不一般,因为嘉靖压根就没有减刑的意思,反而道:“司寇判得有些轻,朕看不出伊王藩还有存在的理由,还有严世蕃,绞刑不足以彰其恶、警后人,朕看刑部还要再议!”说着仿佛自言自语道:“仅凭这些罪名,判他个凌迟也不为过嘛。”
黄部堂这个汗啊,心说皇上心里这得多大的恨呀……只好唯唯诺诺的应下。拿回奏本,赶紧回去再议。
待黄光升走后,嘉靖对李芳道:“还有个人,外廷不好判,你去解决一下吧。”
“是。”李芳小声道:“奴婢会让他永远闭嘴。”
“嗯。”嘉靖颔首道:“还有东厂,估计全是他的徒子徒孙,你看怎么办。”
“只能先停业清理。”李芳缓缓道:“不过奴婢老了,这个差事可办不好。”
“不要紧,慢慢整。”嘉靖道:“哪天整好了,哪天重开张,朕不着急的。”有了这几颗人头,足以震慑那些不自量力的家伙了。
李芳施礼,刚要出去传话,嘉靖又叫住他道:“朱载圳就藩的事儿,还没筹备好吗?”
“这种事儿。”李芳轻声道:“说慢,一年半载备不齐;说快,这个月出发都行。”
“那就这个月。”嘉靖道:“让他立刻去归德府,老老实实当他的太平王爷……”说着又叹息一声道:“其实他要是不蠢,五年前就该去了,现在……”
“裕王爷仁厚,现在也不会晚的。”李芳轻声道。
“不错。”嘉靖点头道:“如果让老四继位,老三就活不成,但反过来,兄弟两个都能活下去……”说完他的心情似乎放松下来,闭上眼睛道:“去吧。”
“是。”白发苍苍的李芳,不得不强打起精神,去执行对他来说,已经有些吃不消的任务。
※※※※
这下,消息是瞒不住了,也就是中午头,严党旧人便通过狱卒,向严世蕃传递消息。告诉他三法司上疏的内容——浑不是原先所知的那些,而是说他从发配中潜逃,在南昌有王气的风水宝地,兴建制比王府的宅邸,且交通倭寇,潜谋叛逆等等……
严世蕃当时正在饕餮,闻言一下子呆若木鸡,一杯酒全洒在身上,也毫无所觉。
罗龙文连忙摇醒他道:“东楼公,快拿个对策出来。”
谁知严世蕃竟然流泪了,许久才抬起头来,哀鸣一声:“此番休了……”便仰面翻倒在地,竟昏厥了过去。
见他这个样子,罗龙文也知道大事不好,如热锅蚂蚁似的等严世蕃缓过劲儿来,才摇着他的膀子道:“东楼公,这个节骨眼上,全指望你了,可不能没了辙啊!”
任凭他如何摇晃,世蕃只是俯首沉吟,不发一言。现在已是情况分明,他本就是肉在砧板,现在连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可能也没了,真是黔驴技穷、只能任人宰割了。
看到严世蕃面如土灰,闭口不语,罗龙文的心弦终于‘咯噔’一声,断掉了,颓然坐在椅子上。
到了下午时分,确切消息传来,刑部拟的是腰斩,但皇上嫌轻了,命令刑部重新量刑,但无论如何,都难逃一死了,且一定会死的很难看。
但当他歪头看严世蕃一眼,却看到那张胖脸上,写满了怨毒、愤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