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居一品-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十三笑道:“沈大人要营救老师,提前一步来,也是正常的。”

“那……”周毖终于道出心中的疑问:“怎么见不到杨总督,也没看到路巡按呢?”众人赶紧或者抬头望天、或者低头望地、或者左顾右盼,反正绝不敢看他,唯恐被问到。

周毖是老刑部了,立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道:“发生了什么事?”

涂立虽然也觉着不妙,但觉着还是别将冲突表面化的好,便和稀泥道:“还是先进城再说吧吧,这城门口上风刀子刮脸实在受不了。”

周毖跟涂立一伙,不好不给他面子,况且他也又累又冷,只好答应下来,众人便分乘几抬暖轿,进城去了。

轿子直接抬进了驿站,四位钦差堂中并排落座,周毖和涂立都是三品,因而居中,沈默和朱十三甘陪左右,其余官员文左武右,在堂下站好……因为事情出乎某几位钦差的预料,所以也不搞什么迎接仪式,直接进入正题了。

“陈府台,本钦差问你。”周毖是嘉靖二十三年的进士,比涂立早三年,所以当仁不让,以主官自居,发问道:“杨总督和路巡按为何还不出现?”

陈府台不敢怠慢。看看沈默,小声道:“回禀钦差大人,他们俩……已经被沈大人给……禁闭起来了。”

“什么?”周毖和涂立一起吃惊道:“果有此事?”这句却是问沈默的。

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好遮掩的了,沈默索性大方道:“是的,他们已经被本官软禁,听候朝廷发落。”

“你……”周毖也顾不得场合了,霍然起身道:“你想干什么?皇上让我们四部共同查清此案,谁让你擅自行动了?”

“不是吧?”沈默扬眉笑笑道:“当时皇上下旨,我可在现场听得分明——皇上的原话是……”说着顿一顿,众人赶紧施礼道:“臣等聆听圣谕……”连周毖涂立都不例外。

“皇上说……”沈默这才满意地点点头道:“让刑部、都察院、兵部都派员、还有锦衣卫的人,各路神仙都去瞧瞧,回来各上各的本……”后面什么‘白眼狼’之类的词语,自然省却了。

把嘉靖的口谕复述一遍,沈默对那周毖冷笑道:“皇上都说了,让咱们各查各的,何来共同查案之说?本官先到先查有何不可,我还赶着回京过年呢。”

“你!”周毖气得词穷,边上的涂立赶紧接茬道:“沈大人先查也不要紧,但既然圣意让我们四部齐查,想必是要汇总比较各方的调查结果后,再做定夺了。”

沈默点点头,又听涂立道:“既然如此,您看是不是先把杨顺和路楷放了,也好让我们开始查案……”

“几位大人要查案,尽管去总督府找他们俩。”沈默微笑道:“本官只是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并没限制诸位,不影响你们查案的。”

“你有什么权力限制一位总督的自由?”周毖一脸愤慨的高声道:“我要求你,立刻无条件放人!”

“你也没有权力对我指指点点。”沈默面露不悦之色道:“大家都是钦差,谁也管不了谁!”

“说得好!”周毖一拍桌子,冷笑道:“我管不了你,你也管不了我,我自个就去把人放了!”说着便要起身往外走。

“去吧!”沈默嘴角挂起淡淡的笑意道:“只要你敢放人,我就敢参你个包庇共谋之罪!”

“尚未定罪,何罪之有?”周毖哼一声道。

“我这里有宣府三十余位文武官员的供词,共揭发了杨顺贪污军饷、畏敌怯战、隐瞒败绩、屠戮百姓、谎报战功等十余条罪状。”沈默沉声道:“还有从总督府中搜出来的阵亡将士花名册,能确切的反应每一次战败;贪污挪用军饷的账册,人证物证俱在,谁敢说他无罪?!”

听了沈默的话,周毖和涂立难以置信的望着宣府的官员,心说天下还有这么不仗义的下属吗?只见这些‘不仗义’的文武官员,纷纷低下头,面露羞愧之色,却也印证了沈默的话……

沈默当然要给他们打气,便高声道:“宣府的官员是有良心的,他们亲眼所见,宣大总督杨顺昏庸无能,累及三军,连吃了数次败仗,便魂飞胆丧,闻得虏寇前来,竟不敢出城迎战——对虏寇不敢发一矢,却纵吏士杀兵及百姓!还厚颜无耻的勾结路楷,向兵部邀功!百官莫不为之齿冷,莫不深恶痛绝,早就有弹劾告发之心,只是被那沈炼抢了先。”说着朝众人摊开双手道:“本官一到宣府,便得到了城中文武的大力配合,他们踊跃揭发杨路不法,实乃正义光辉之举!没有你们,这个案子不可能这么快水落石出;没有你们,那杨顺也不可能如此轻易地被制服!我要再次诚挚的感谢诸位!”

一众宣府官员,已然在白纸黑字上签字画押,就算是上了他的贼船,再反复也不过是止增笑耳,只好纷纷尴尬地笑道:“都是大人英明领导,我等倒要感谢大人为宣府除害……”

沈默哈哈一笑道:“大家都有功劳!”说着一挥衣袖,对三尺道:“将证词证物拿出来给几位钦差过目。”

三尺便抱着个小箱子上前,搁在周毖与涂立面前,沉声道:“请二位大人过目。”

两人对视一眼,还是不到最后不死心,便打开那盒子,各拿出一份供词看起来,草草阅读几份之后,周毖将其悉数搁在桌上道:“全都是出自一人之笔,也没有谁的签字画押,我怀疑这是捏造的吧?”涂立也望向沈默,等待他的答复。

“哦。”沈默轻轻一拍脑门,微笑道:“瞧我这烂记性,这是抄本,原件已经着锦衣卫连夜送往京城,此刻应该已经摆在皇上的案头了吧。”说着从箱子里拿起一张纸道:“这是本官出具的文书,保证抄本与原件一致,如果有什么出入,二位只管凭这个问的罪就是。”

事涉欺君大罪,两人自然知道沈默不敢作假,但脸色非但没有舒缓,反倒更难看了——原来他俩是小阁老决定的人选,来前小阁老亲自和他们面谈,要他们千万顶住沈默的压力,把杨顺等人保下来,哪怕是撕破面皮,把事情闹到朝堂上,也绝不能失守这块阵地……

※※※※

严世蕃早就深知,他在皇帝心里已经是臭不可闻了,只有铤而走险,绑架了大明江山来要挟嘉靖。方能保住自己的权势地位。

只有疯子才会这么干,但严世蕃本来就是疯子,所以他不惮于这么干!事实上,嘉靖也确实被难倒了——朝堂上六部九卿多是严嵩的义子,地方督抚太半严党走狗,南边抗倭离不开胡宗宪,北边宣大门户又得靠杨顺守着……要是打倒严世蕃,从朝廷到地方,从东南到西北,就得换上个遍!在这种边患不断,乱民四起的危难之际,嘉靖不敢冒这个险,只能继续容忍他!

严世蕃也知道,这是在刀尖上跳舞,要冒很大的危险,但他自信天纵之才,只需小心应付,必能逢凶化吉,将这段最艰难的日子撑过去。但他小觑了天下英雄,他的倚仗被徐阶和沈默看穿,两人摸清了嘉靖的顾虑,自然知道如何投其所好,让嘉靖皇帝帮着铲除严党了!

徐阶和沈默的办法,便是不问首恶,先除党羽,枪口不对准严家父子,而将重点放在吴鹏、鄢懋卿、欧阳必进等严党的干将身上,想方设法把他们推到嘉靖帝的屠刀下——对于早烦了严世蕃的嘉靖来说,十分乐于消减他的势力,所以每每让两人的奸计得逞。

而严家父子起初,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甚至还存着牺牲几个让皇帝消气的心理,直到身边党羽纷纷落马,转眼间被徐党摧城拔寨,要夺去半壁江山了,才猛然醒悟,知道再这样下去,必然完蛋大吉,才顿下决心,绝不再丢一城一池——吏部冯天驭一案,就是他们振作后的第一战,誓要将徐党赶出吏部!而这次的案件,又事涉兵部与宣大总督,两处要害部位,其重要性甚至高于冯天驭一案……而且现在朝野皆知,沈默在内阁重重折了小阁老的面子,所以严世蕃连派两位最得力的侍郎,力求能压倒沈默,哪怕把事情闹到北京、闹到皇帝那,也不能输了这一阵!

在小阁老的殷切期盼下,周毖与涂立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星夜兼程来到了宣府城!谁知还是比立即出发的沈默晚了一天半,而就在这短短一天半的时间里,这个神通广大的沈拙言,竟然掏出了这么多的牛黄狗宝,抢先一步将案子办成了铁案!让两人空有一身本事,无法施展出来……这好比兴冲冲的娶了个媳妇回来,结果已经被人家搞大了肚子。

两人简直好比守八辈子活寡的怨妇,哪怕是把东海的水倒干,也浇不息他们无边的怨念……

两人甚至不知沈默他们什么时候走的,就这么对着那箱子对着枯坐到深夜,不知该怎么跟小阁老交代。

第二天,涂立睁着熬得通红的眼睛,嘶声对周毖道:“好歹去看看杨顺他们吧,看他们怎么说。”长途奔波、不吃不喝,熬夜上火,严重的伤害了钦差大人的形象,但此刻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周毖点点头道:“走!”两人便命备轿,往总督府去了。

※※※※

正如沈默所言,守门兵丁没有丝毫阻拦,任由两位钦差直入内堂,进入杨路二人被软禁的花厅中。

才不过三天时间,也没受什么酷刑,也没被断了伙食,杨顺和路楷两个,却已经憔悴不堪,头发花白、眼窝深陷、腰都直不起来,仿佛老了十岁,或者被蒙古人抓去三年一般。

当时饿得不行的杨路二人正准备吃这些天的第一顿饭,一人拿着个火烧,才咬了两口,就见同样憔悴的周涂二人推门进来。

杨路二人费劲的聚焦起眼神,辨认出来人,眼泪刷的就下来了,一个掉了手中的火烧、一个颤抖的捏着火烧,杨顺两眼流泪道:“老路,我是不是在做梦啊,快捏我一下……”路楷便狠狠的在杨顺胳膊上拧一把,痛得他哇哇大叫道:“真不是做梦啊!小阁老果然没忘了我们!”

路楷比杨顺理智得多,起身行礼道:“二位大人,恕我二人冠服不正,失礼了……”

涂立点点头,轻声道:“非常时期嘛……”周毖可没他那么好脾气,冷哼一声道:“你们俩怎么搞的?手掌着宣府的军政大权,竟能让个单枪匹马的毛头小子给端了老巢,怎么不找块豆腐撞死?!”

两人面露羞愧之色,小声道:“他是皇上钦差,我们哪敢乱来?”

“就算惹不起。”涂立叹息一声道:“哪怕坚持个一天半载也好啊,只要我们来了,不就可以挡住他了吗?”

“二位难道也是?”路楷瞪大眼睛道。

“是的,我们跟他一样,都是审查此案的钦差。”涂立郁闷道:“只是比他晚来了一天半,竟然成了这个样子。”

路楷和杨顺面面相觑,这才知道这下被沈默诳惨了,跌足道:“我们怎么这么傻,人家说什么就信什么?”

“一对蠢货!”周毖恨不得踹他们两脚,狠狠骂道:“坏了小阁老的大事,你们百死莫赎!”

涂立叹口气,劝道:“那个事后再说,现在先合计合计,看看怎么度过眼下这关。”

杨顺闻言一下子来了精神,道:“这么说,二位能搭救我俩?”

“这得问你们有没有办法自救。”周毖闷声道,涂立轻声解释道:“那沈默做事太绝,我们是没办法了。”

“办法也不是没有……”路楷用只有几人能听到的声音小声道:“鞑虏来劫掠的日子就要到了……”

第六零二章 四个台吉

国朝驱蒙元而代之,当年徐达、常遇春灭掉北元。将成吉思汗的子孙撵回了茫茫大草原,从此中原的繁华富饶与蒙古人无关,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在风沙苦寒中苦苦挣扎,却也唤回了他们身上的狼性,重新变得弓马娴熟、狡猾凶残起来,那是长生天的馈赠,那是成吉思汗的遗传,曾在中原的纸醉金迷中迷失,终于在莽莽大草原上找回。

结果大明历次远征,都无法消灭他们,还被其不时骚扰﹐严重威胁着帝国的统治,到了成祖时候,便耗费巨资在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广袤万里的边境线上,设立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山西﹑固原九座边城,防御蒙古人的进攻,这边是人们常说的九边。

这九座边城,烽堠相望﹑卫所互联,构筑成大明的北疆防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又数宣府为重中之重,因为它是京师西北面最重要的外围据点。如果宣府一旦失守,京城就剩下居庸关一道屏障了,京城形势岌岌可危了。事实上,只要入侵者突破宣府防线,攻克居庸关就没什么难度了。

所以名义上是京畿外层防线的宣府城,实际是保卫北京的最后防线,也是最关键的屏障,所以被称为‘九边要冲数宣府’、‘京城锁钥’,为历代统治者最为重视的边镇,其城池经过百多年的营建,高三丈五尺,全是用夯土外加青砖包砌而成,城防设施完备,城高池深,气象雄伟,坚不可摧,它西边的大同甚至西安,都比不上它的规模。

城内长年居住三十万人,其中军户二十万以上,与其说是一个城市,不如说是个拥有独立作战功能的军事堡垒更为恰当。

正是因为宣府的存在,使蒙古人不敢深入内地,即使取道云中袭扰京城,也不过是虚张声势,唯恐被宣府出兵,断掉后路,往往一沾即走,政治意义远大于实际收获。所以历代蒙古统治者……无论是也先、小王子,还是俺答汗,都视宣府为眼中钉、肉中刺,无比渴望将其拔掉!只要拿下宣府,大明朝的京城就像扒光了衣服的女人,只能乖乖任其蹂躏了。恢复祖先的荣光、重据京城繁华之地,也就不再只是妄想了。然而即使强横如也先,甚至都将明朝的皇帝俘虏了,却也从未攻占过宣府……

一座顽固宣府城,挡住了多少蒙古大汗的复兴之路,将其雄心壮志化为了永久的怨念,在一代又一代的继承人耳边反复念叨,使其在继承财富与地位的同时,也继承了这种怨念。黄台吉,在蒙语中是‘太子、继承人’的意思,他是传奇般的阿勒坦汗的长子,自然对宣府这个字,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执念。

所以当杨顺的使者,通过萧芹找到他时,他一下子就激动了,他甚至感到了长生天的眷顾,要让他成为比父亲还伟大的蒙古大汗!

当激动过后,他冷静下来,与心腹仔细商议,发现凭着自己部落的四千控弦,哪怕有人里应外合。也不敢贸然挑战宣府那个庞然大物,只好派人联系二弟布彦台吉所率之巴岳特部,四弟丙兔台吉所率之畏兀慎部;五弟把林台吉所率之巴林部,至于其他兄弟叔叔的部落,因为距离太远,唯恐夜长梦多,也就没有通知。

三个‘台吉’同样对宣府深具怨念,一听消息便飞马赶到,四个台吉一合计,能凑出一万五的精锐部队,蒙古勇士能以一敌十,差不多足够了。老五把林台吉问:“要不要请父汗来坐镇?”结果遭到了三个哥哥一致的白眼,布彦台吉骂道:“若是父汗来了,到时候人们只说,阿勒坦汗攻陷了宣府城,哪会提我们的名字?”“对,这是我们的功勋,父汗已经足够荣耀,不需要了。”丙兔台吉也道。

“可是,我怕万一损失过重,父汗会责罚我们的。”把林台吉向来小心谨慎,畏惧俺答如虎。

“放心吧,这次我们用计。”黄台吉笑着安慰他道:“不强攻就不会有损失。”

“计将从哪里出?”把林台吉可不放心,追问道。黄台吉本想卖个关子,但另两个台吉也好奇道:“是啊,大哥,你就别瞒着了。”他只好招认道:“是萧国师说的。”

“那到底是个什么妙计呢?”

“没问……”

※※※※

在三个弟弟的要求下,黄台吉把萧芹找来。

那萧芹望之四十多岁,穿一身宽大的白袍,额上系着杏黄色的布带;身材高而消瘦,脸型同样细长;生一双狼目、一个鹰鼻,嘴唇薄而紧抿着,一看就是个难对付的家伙。他是读书人出身,但塞外的风霜砥砺,早已经涤荡了他身上的文弱气息,让他看起来更像个战士。

“长生天永远眷顾,黄台吉和三位台吉。”萧芹躬身施礼道。

他虽然是个汉人,但蒙语说得极好,对蒙古人的风俗习惯了若指掌,甚至对黄金家族的历史和萨满教义都十分精通,所以蒙古人对他很有好感,四位台吉也不例外。黄台吉朝他点头笑道:“板升的守护神,阿勒坦汗的国师萧大人,我的四位兄弟来到这里,要听一听你神奇的计划。”

萧芹也不隐瞒,笑笑道:“经过这几年的经营,我已经在宣府城中,发展了上千名的信徒,其中有个最近入教的,乃是北城门的城门官。”

四个台吉闻言大喜道:“这么说,我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便能进城了?!”

萧芹笑道:“汉人有句话,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可以将其谋划的滴水不漏,但还要祈求长生天保佑。”

“那一定没问题,我们是成吉思汗的子孙,长生天的宠儿,不保佑我们保佑谁?”四个台吉大喜道:“萧国师快去联络,我们这就各自点齐人马,咱们尽快出兵!”便全都信心满满,把林台吉也不再提通知父汗的事儿。

“好说好说。”萧芹笑着应下来,出帐准备去了。

蒙古人彪悍好战,入则为民,出则为兵,每年春夏两季逐水草放牧,繁衍牲口;到了秋冬季节,牧草早已经割下,喂养圈起来的牲口,就是女人和小孩的事儿了,男人们整日里喝酒吃肉、骑马射箭,期待着去劫掠汉人的财宝与女人。

当他们接到首领的动员令,就立刻带上弓箭、骑上骏马,在女人们和孩子们的送别中,离开各自的营地,往各自首领的大帐集中。仅仅用了两天时间,散布在方圆百里范围的蒙古汉子,便悉数集中在中央营地,整装待发了。

黄台吉和三个弟弟,身穿着祖先留下的皮甲,骑马立在高坡之上,望着坡下乌压压的蒙古勇士,弟兄四个不禁浑身热血沸腾。在那一刻,四人都有种成吉思汗附体的感觉,自觉不可战胜,并可征服一切。

黄台吉拨马而出,对坡下一脸热切的蒙古骑兵道:“今天,我们是个阿勒坦汗的台吉,将带领整个草原最勇猛的武士,去创造一个历史!此役之后,明国富饶的内地,将任我们自由驰骋,甚至明国的首都,也会成为我们宴会时的牛羊!”

听到下面传来的粗重喘气声,看到一双双充满欲望的眼睛,黄台吉心中暗喜道:‘这段词还真管用呢……’原来他的演说词,是萧芹写好,费了老鼻子劲,才一句句教他背下来的。

谁知这人不能得意,一高兴,竟把词儿给忘了。在下面人热切的目光中,黄台吉十分尴尬,却该死想不起下面说什么了,只好小声求救道:“帮我接下去。”

要不怎么说,打虎还得亲兄弟,三个台吉毫不犹豫,一人一句道:“抢光他们的钱财!”

“带走他们的女人!”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众人跟着高呼道。

黄台吉见好容易可以下台,赶紧道:“出发!”四兄弟便率领万余蒙古骑兵,向宣府方向呼啸而去。

※※※※

大明边患严重,每年国库收入的四分之三,都要投入到九边军镇,虽然无法带来像样的胜利,却也不是一点用处也没有——几乎是黄台吉率众出发的当天,蒙古人大举集结,动向暂时不明的情报,便已经送到了宣府城中,邢将军的案头上。

邢将军的全名叫邢玉,是宣府总兵官、挂镇朔将军印,所以‘将军’这个称号,不是虚名。这其实很了不得,此时全国共有总兵六十二名,而总兵挂印称将军的仅有八名。其中以‘镇’字打头的将军规格上高于‘征’,‘平’字打头的将军,乃是响当当的二品武将。当总掌军政的杨顺杨总督歇菜了,他就成了第一军事长官。

邢玉深感问题的严重,拿着这条情报便去了驿馆……大明朝以文驭武,虽然杨顺歇菜,可还有那几个钦差呢!他当然要先汇报请示了。

到了驿馆,沈默和朱十三不在,周毖和涂立在,他也顾不得谁是哪一边的了,将情报禀明了两人。

两人不禁心中叫苦道:‘怕什么来什么!’现在杨顺被沈默软禁,宣府的军政群龙无首,如果因此导致战事不利,到时候皇上追究下来,姓沈的固然要扛大头,可他们同为钦差,也不可能好过了。

周毖问邢玉道:“会不会是去别处啊,这么多地方,还偏来咱们宣府啊?”

涂立也抱着侥幸问道:“是啊是啊,也许是去云中、应州,目标是劫掠村镇呢。”

“肯定是宣府!”邢玉焦急道:“大人有所不知,那些蒙古人自私贪婪成性,如果只是普通的劫掠,是绝不会四部联合起来!能让他们甘愿合在一起的,只有独吞不掉的目标——方圆二百里内,只有宣府一个!”

两人见邢玉说得斩钉截铁,不由信了他的说法,异口同声问道:“那现在怎么办?”

邢玉道:“大人也不必太过担心,我宣府城有全套的对策,只是少了总督大人居中指挥,文武难以协调。”说着一抱拳道:“还请钦差大人主持大局,率领我等积极备战!”

两人一听脸都绿了,都一口拒绝道:“那不行那不行,我们什么都不懂,外行怎能指挥内行?”态度无比的谦逊,坚决不背这个黑锅。涂立还笑眯眯的鼓励邢玉道:“我看邢将军就很有才嘛,你亲自指挥不好吗?”

邢玉嘴角泛起一丝苦笑道:“我大明以文御武,我一个武将,是没法调动那些文官老爷的。”他是睁着眼说瞎话,宣府城中的文官武将早就成个一个集团,文以陈府台为尊,武自然是他说了算,若有军事方面的命令,是没人敢不听的。但他十分滑头,唯恐战败承担责任,所以坚决不当这个头。

亲眼目睹了历任总督的悲剧,宣府的官员无论文武,都信奉一条座右铭道:‘出头的椽子最先烂’!

看邢玉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周涂二人还指着他领兵守城,自然不能强求,只好答应给让找个领导,这才劝得邢玉先去准备御敌。

※※※※

待邢玉走后,周涂二人相对枯坐,先闷了一会儿,然后又同时道:“你来吧!”说完不禁相视苦笑,知道谁都不会担着个责任。

“不如我们抓阄吧?”周毖道:“抓到谁算谁?”

涂立是个好说话的,点头道:“好吧。”便裁了纸,写下字,揉成一团让周毖抓,周毖抓一个,打开一看,不由变了脸色,哈哈干笑道:“这法子不好,咱们再想别的办法吧。”摆明了要耍赖,涂立也没办法,瞪他一眼道:“你想吧!”

周毖陪笑道:“别生气,我还真有办法……”

“什么办法?”

“照路楷说的。”周毖轻声道:“把杨顺放出来。”

“不妥不妥!”涂立反对道:“杨顺已经是待罪之人了,把他放出来统领大军,万一要是出了什么事,不仅咱俩跑不了,就算小阁老也要受牵连的!”

“我却觉着路楷说的对。”周毖道:“这是个让他们将功折罪的好机会,只要把蒙古人挡回去了,咱们再吹捧他一下,让京里大人觉着,宣府不能没有杨顺这个人,自然就有人出来为他说好话。”说着恨恨道:“然后再添油加醋,告那沈默假借钦差的名义扣留总督,险些酿成大祸,这样双管齐下,不愁皇上不犯嘀咕。”

涂立被他说动了,叹口气道:“事已至此,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你去把他放了吧。”

“不是我,是咱俩!”周毖摇头道:“我一个人的卫队做不来这事。”

“那我把卫队给你指挥。”涂立道:“还是不要都跟沈默撕破脸的好,万一还得求他,我到时也好说话。”

“求他干什么?”周毖骂一句道:“那小子就是想把咱们往死里整,哪还有什么好心!”话虽如此,却也不再要求涂立跟他一起行动了。人的名、树的影,沈默的鼎鼎大名,不可避免的在他心里留下阴影,让一贯强硬的周侍郎,也不敢冷酷到底。

※※※※

周毖带来的护卫有六十多人,加上涂立的四十多个,一百多人便手执刀剑长矛,跟随周侍郎往总督府去了。

快到了的时候,周毖给他的下属打气道:“待会儿什么都不用管,只管进去抢人!出了人命我担着!”护卫们便嗷嗷叫着往大门口冲去。

守门的锦衣卫早就得到消息,在门口站了两排,挡住了周毖等人的去路。

“奉钦差大人命,进府押解杨顺路楷!”周毖的护卫长高声道。

“奉钦差大人命,任何人不得带走杨顺路楷!”值守的锦衣卫也高声道。

这要让不知内情的听了,定然以为那位‘钦差大人’是精神分裂。

“动手!”周毖不想啰嗦,沉声下令道:“冲进去!”

“谁敢!”只听一声大喝,锦衣卫百户吴强,出现在人墙之后。

第六零三章 我来

大概在邢玉到驿馆前半个时辰,年永康先一步将沈默和朱十三叫走了……因为杨顺的侍卫长从城外回来了,且已经被秘密抓捕。

“不是说,先暗中观察他一段时间吗?”到了年永康在贫民区的据点,沈默问道。

“已经盯梢过了。”年永康面带煞气道:“他化装成个行脚商贩,跟几个白莲教妖人前后脚进城,进城后也不回家,在城里四处流窜,一天工夫见了十几个人!”

沈默便不再言语,跟着他下了后院的地窖,发现竟是个像模像样的地牢,足有七八间牢房,还有刑讯室。

朱十三问道:“小年,怎么混得这么惨?躲躲藏藏的怕什么呢?”

年永康轻声解释道:“没办法呀十三爷,这里是当兵的天下,咱们要是抓了人,他们就成群结队的上门要人,不答应就给你捣乱,让你不堪其扰……当然,原先不是这样的。”

朱十三知道他的意思,拍拍年永康的肩膀道:“大都督不在了,我们更要自强!”

年永康点点头,深吸口气道:“二位大人这边请,那人在刑讯室里。”

走到刑讯室中,沈默便看到个悬吊在室中央的男子,虽然他之前见过许多捆绑悬挂,但都没有这次的别出心裁——只见那男子的两手拇指被铁箍牢牢箍着,铁箍上系着铁链子,铁链子穿过两侧墙上高处的铁环,将他的身子吊得笔直。然而他的两脚却没法悬空,因为他仅被足尖着地的高度,不多一寸、不少一寸,使他既难以完全靠拇指承受全身重量,又不能完全靠趾尖支撑身体,浑身酸麻无比,有力使不上。仅仅吊了半个时辰,那人就已经满头大汗,不停地颤抖。

朱十三大为赞赏道:“小年真不赖,这法子值得推广一下!”他已经高升为北镇抚司副指挥使,所以都是从全局的角度看问题。

年永康受宠若惊道:“谢大人夸奖!”便一下子来了精神,指着满屋子的刑具道:“宣府地处偏远,比不得北镇抚司的诏狱,没有那么多的花样。平时除了挺棍、夹棍、脑箍、烙铁子这些一般项目,也就是‘一封书、鼠弹筝、拦马棍、燕儿飞’,没什么稀罕玩意。”说着看看沈默道:“况且弄得血肉模糊,老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