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居一品-第1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待遇,把他从孔庙中赶出去!同时在诏书中严令,如有劝谏者,以大不敬论处,并且让金吾卫当场射杀。

圣旨一下,满朝文武登时慌了手脚,大家都是孔孟之徒,不执行命令不行,执行命令又感到极其荒唐,便一面缓住朱元璋,一面各尽所能,改变皇帝的想法。

国子监的太学生们在午门前跪谏,时刑部尚书钱唐袒露着前胸,用车拉着棺材入大内死谏,当场中了一箭,但钱唐依然大声道:“臣我能够为维护孟子的名誉而死,就是死了也光荣!”朱元璋终于感受到什么是信仰的力量。也被士子们无惧生死的气势,不敢同时与天下的读书人为敌,于是命太医为钱唐医治箭伤。

见皇帝态度出现动摇,大臣们纷纷上本,请求改变旨意,钦天监也说:‘荧行于惑,是天要发怒的先兆,陛下是不是有些什么政策举措,让上天感到不安了呀?’这给了朱皇帝台阶下,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而后几年相安无事,大伙也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净,只当皇帝发了次神经。可谁也没料到的是,朱皇帝记仇,真到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地步……朱元璋压根没忘记对孟子的憎恨,只不过他在杀大臣,杀王公、杀武将、杀勋旧、杀官员,杀得不亦乐乎,没工夫理会已经作了古的孟轲老先生。

但到了洪武二十二年,朱皇帝环顾左右,发现已经杀无可杀了,群臣匍匐在脚下,他的喘息声稍粗,山河都瑟瑟发抖。不禁志得意满,觉着这下没有自己斗不过的敌人了。于是干脆颁下圣旨,直接取缔《孟子》这本书——任何阅读、讲授、传播、印刷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不仅会被依法取缔,还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但是大臣们说,不行啊,您最推崇的朱圣人,将《孟子》列为四书之一,您也早颁下圣旨,将四书定为天下读书人的唯一教材。这事儿可不能出尔反尔啊。不然就是陛下的英明,否定朱圣人的正确,对天下臣子和读书人来说,都是很严重的。

朱元璋一听,觉着也有些道理,便一拍脑袋发话了,出个删节版吧,便把他不喜欢,不爱听,反感的,有抵触的句子,统统删掉了,整出一本阉割版的《孟子》,在全国范围发行,作为士子们的指定教科书。

更是严禁各级考试,不准超出教科书范围,谁要敢用禁句出题,哼哼,后果你知道的……

※※※※

在大臣们不懈的斗争下,到正德年间,禁锢已经渐渐松动,连皇帝都不把这个当回事儿了,只是碍于祖制,还一直用《孟子节本》作教科书罢了。

不过轮到嘉靖当皇帝的时候,他得位不正,处处高举太祖爷的大旗,对孟子的态度也无比严厉起来,将刚有抬头的卫道士打压下去,所以近二十年的读书人,鲜有知道《孟子》还有完整无删节版的,是以当赵贞吉才会献宝似的将那本宋版《孟子》拿出来。

沈默虽然早就在唐顺之那里稔熟了孟子全文,但此刻的惊讶却全不是装出来的——他不知道向来道学的赵老夫子,为什么会把这本禁书拿给自己?

赵贞吉却以为沈默是少见多怪,便低声道:“这个书在正德年间,其实是可以买到的,只是到了近几十年,锦衣卫查禁的严。寻常人见不到了。”

沈默点点头,轻声道:“大洲公,您给我这本书,不只是为了让我收藏吧?”

“当然不是。”赵贞吉摇头道:“书是用来看的,藏着喂蠹虫吗?”

“这个……”沈默不知该怎么说了,想了好一会才,才吞吞吐吐道:“您不是最注重道统的吗?怎么让我看‘禁书’呢?”您最注重道统,就是‘卫道士’的委婉说法。

“什么是道统?孔孟之道也!”赵贞吉正色道:“身为儒家子弟,精研《孟子全篇》,就是恪守道统!”

“那祖制呢……”沈默轻声问道。

“祖制?”赵贞吉的表情一下黯然起来,沉默良久才缓缓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吾取道统而舍祖制。”说着抬起头来,面色深沉道:“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国家是怎么了?为何我泱泱天朝,内忧外患连绵不绝;天灾人祸层出不穷,看似强大,实则中干,连小小的倭寇也对付不了,连自己的百姓也无法养活。我相信,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岔子。”

沈默缓缓点头,听赵贞吉继续道:“如果出了岔子,那一定是我们这些当官儿的出了问题……地方上的官员,只知道横征暴敛、鱼肉百姓,京城里的官儿们,只知道党同伐异,争权夺利,整个官场乌烟瘴气,百姓自然民不聊生,国家焉能不出乱子?”

“难道我们以儒家治理天下,真的错了吗?”赵贞吉缓缓摇头,坚定道:“不!孔孟之道已经传承两千年了,历史早已证明,但凡君臣恪守,便可迎来治世,乃至盛世……所以我相信孔孟之道不会错,错的是我们这些学生没学好。”

沈默点点头,他不禁要对赵老夫子刮目相看了。这才是真正的卫道士。

※※※※

“后来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我儒学又叫孔孟之道,因为是孔夫子和孟夫子共同的道统,孔不能离开孟,孟也不能离开孔,一旦分开,也就不是完整的孔孟之道,就是假儒学了!”赵贞吉的声音逐渐洪亮起来,有直抒胸臆的快感,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孔子传授治人者治人之道,孟子教治人者以民为本,两者缺一不可……不懂‘治人之道’,就不会驾驭臣民,国家没有秩序,君主没有权威,是会出乱子的;不懂为何要‘以民为本’,就会视黎民为随意践踏的草芥,国家更会出乱子的!”

“之所以跟你说这些,是因为国子监早晚是你的。”赵贞吉起身拱手道:“拙言,拜托你回去好好看看这本书,如果觉着真有道理的话,希望你能对太学生们讲一讲,哪怕不直接说,只是潜移默化,也是功德无量的。”说着又一抱拳道:“如果将来你掌权,还是该好好听听孟夫子的教诲,有点敬畏之心,这官儿当得就坏不到哪去;懂得爱惜人民,不管做什么,都能问心无愧。”

沈默闻言深深鞠躬道:“学生受教了……”

“拙言,相信我,吾道不孤!”赵贞吉扶他起身,有些动情道:“许许多多人都在思考,大明到底怎么了。我虽致仕,但并不打算回老家,而会在各地讲学,宣讲孟子的精言大义。”

沈默点头道:“我会尽量帮您去除麻烦的。”

“放心,我好歹是礼部尚书出身,他们不敢真动我的。”赵贞吉笑笑道:“要是真动我更好,我只怕闹不大呢,闹大了才能吸引大家的注意,事半功倍,省时省力。”

将那本《孟子》用丝绢包好,小心收在怀里,沈默便要告辞了,赵贞吉起身送他,突然说一句道:“有些事情,你看到感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沈默愕然,不知他这话什么意思,再要问时,赵贞吉却笑而不答,只是道:“时候不到,等到时候就知道了。”沈默听了不禁苦笑,这真是报应不爽,自己刚刚这样忽悠了高拱,想不到隔天就被别人忽悠回来了。

赵贞吉毕竟是个实诚人,见他憋得难受,便又说一句没头没尾的道:“高拱这个人,不会两面三刀,虽然脾气暴躁,却是可以信任的。”

再问,赵贞吉三缄其口,彻底拒绝回答了。

让三尺留下来接收书籍,送去国子监,沈默自己则揣着那本‘禁书’,先走一步了;跟高拱请假,两个时辰就是两个时辰,迟到一会儿就会被骂得狗血淋头,让人实在难以接受。

※※※※

第二天,赵贞吉便启程离京了,据说很多徐党的人,还有无党派官员,都去十里长亭相送。有人说,看你这个人怎么样,不能看在位上时,因为别人敬的是乌纱,是官位,而不是你这个人……换成另一人坐上你的位子,也一样会让人捧着、敬着的。

现在赵贞吉下野了,还有这么多人记着他、念着他,不惜得罪权贵也要送他,那才是单纯对他本人的敬意……做官只是一时,做人却要一辈子,赵老夫子虽然官场失意,但人生绝对是成功的。

不过沈默没有去凑那个热闹,昨日已经去送过赵老夫子,再去就是矫情了。所以他稳稳当当坐在办公房里,想要检查检查自己的教学大纲,但发现很难看得进去,因为只要一静下心来,马上就有一句句的孟子语录浮现出来。

沈默知道这些言论不合时宜,教给学生们会有麻烦的,但‘以民为本’的政治诱惑实在太强了,让他有铤而走险的阵阵冲动。

‘这是怎么了?’沈默使劲拍拍脸,让自己清醒点,自问道:‘赵贞吉给我这本《孟子》,到底是什么意思?他跟我非亲非故,且还刚刚冰释前嫌,为何对我如此看重?难道真因为我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吗?’

显然不是这样的。沈默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根本不是赵贞吉欣赏的类型,就算要传道授业,他也该找张居正,而不是自己这个‘外欲浑然’的家伙。

“有阴谋啊……”想着想着,沈默竟不小心轻声说出来。

“什么阴谋?”便听高拱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沈默吓了一跳,赶紧强自镇定道:“呵呵,大人,我在想东南的局势,对倭寇的举动有些看不清。”难为他脑子转的这么快,高拱这才没察觉,还顺着沈默的话头道:“唉,说起来都是王本固那个蠢货干的好事儿!”说着哂笑一声道:“堂堂大明,竟要用践踏自己的信用,才能逮住倭酋。用这种下三烂的手段,不仅治不了倭寇,还让朝廷信义全失,实在是得不偿失。”

沈默笑笑,没有接下去,而是起身拱手道:“大人快请进,您有事儿叫我一声就好,干嘛要亲自过来呢?”

“哦,我是刚从翰林院回来。”高拱笑道:“就顺道拐你这儿来了。”

“看大人高兴的样子,看来是有好事儿。”沈默也笑道。

“呵呵。”高拱笑笑道:“是不是好事儿,要看你怎么看了。”

“关于我的?”沈默轻声问道。

“对。”高拱点头道:“按规制,王府应该有四名侍讲,但现在裕王爷都只有三名,翰林院得再推荐两名过去,今天他们询问我的意见,我便推荐了你。”

第五二四章 炼丹

玉熙宫的炼丹房中烟火缭绕,那是从一个七尺高的紫铜吞兽炼丹炉里发出来的。大热的天,十六个身穿青色道袍的道士,按照太极八卦大阵围炉而坐,而在阴阳两阵眼处,赫然坐着大明嘉靖皇帝陛下,和陆炳陆太保!

一个头戴紫金冠、身着杏黄袍、脚踏逍遥履的中年道士,站在阵外紧张的注视着熊熊的火苗,他这身装束可不得了,那是礼部尚书衔的护国天师才能穿的。整个嘉靖朝,第一个穿的是邵元杰;第二个是陶仲文,自从五年前陶仲文归隐龙虎山,便空悬了数年,现在终于有了新的主人。

要说这位新天师,可是开天辟地、改朝换代的一位,他竟然打破了龙虎山一系对天师之位的百年垄断,以山东崂山上清宫道士的身份,登上了天下道教总首领的位置……凭得自然不是陶仲文的青睐,而是一手扶鸾起乩的绝活!

他就是蓝道行,嘉靖三十四年来到京城时,还是个饭都吃不上的落魄道士,阴差阳错遇到了沈默。在其帮助下好容易才进了天师府,成为一名不受重视的外围弟子。

也该当他发迹,不久后陶仲文便生大病卧床不起,只好让弟子们轮流进宫服侍皇帝……当然,为了保持龙虎山一脉的正统,他只派出身天师道的嫡传弟子去,像蓝道行这种后娘养的,是一百年也排不上队的。

蓝道行很生气,倒不是因为捞不着进宫见皇上,而是他最恨这种厚此薄彼、任人唯亲的师傅……当年之所以反出上清宫,不就是因为师傅待他不公吗?

所以越不让他去,他就越要去,越是不想让他出头,他就越要混出个人样来。便日缠夜磨交好的几位师兄,请他们给自己一天时间……他为人豪爽、仗义疏财,大伙儿都很喜欢他,所以有一次,一个师兄拉肚子,便把当差的机会让给他。

有道是机会来了挡都挡不住,缘分到了拦也拦不住,那天正好赶上嘉靖心情不错,看他比较面生,且虬髯魁梧、相貌堂堂,浑不似别的道士那样胖的胖、瘦的瘦,要么暴饮暴食、要么纵欲过度的样子。

一时兴起,嘉靖便问他,你是哪来的?蓝道行说。贫道是山东来的。这让嘉靖很是稀罕,笑道:“你是上清宫的弟子,怎么拜到天师道的门下了。”

蓝道行便大声道:“我听人说,上位者都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天师道虽好,却也不能代表所有道家,陛下想成大道,就得兼听各家的道法,光学天师道,是远远不够的!”

这话虽然是他精心准备的,无奈水平有限,实在不算高明,但走运的是,恰逢嘉靖帝修炼无所寸进,正在苦闷的时候,闻听这句话,感到十分有理,便假装不快道:“你有什么本事,还敢跑来教朕?”

“不瞒陛下说。”蓝道行神秘兮兮道:“微臣是紫姑乩童……”他那张憨厚的脸,总是容易让人轻信。

一听说他竟然可以沟通紫姑。嘉靖这下彻底来了兴趣,道:“你现在就预言一下,宫里未来几天会发生什么不寻常。”

蓝道行便一番抽风似的扶鸾,沙盘上立刻显现出四个歪歪扭扭的大字,赫然是‘今夜火灾’。嘉靖半信半疑,让他先回去等着,待次日再来觐见。

※※※※

等第二天再来时,蓝道行便见嘉靖帝一脸的佩服,简直要五体投地一般。原来,昨晚宫里果然发生了火灾,好在宫人们预先得到警示,早早扑灭大火,最后仅烧了几间房子,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嘉靖那个佩服呀,一口气封了他个‘保国弘烈振法通真上人’,命常驻皇宫,随侍左右。

此时陶天师从大病中康复,于功名利禄一事上,看开了许多,接连上书恳请还山,并献还皇帝历年所赐予的莽玉、金宝、法冠及白金万两,见挽留不住,嘉靖帝便答应了陶仲文的请求。

陶仲文去了,但他并不担心,因为他的八大弟子全都留了下来,他们各个本领高强,跟嘉靖的关系也都不错,看起来完全不必担心天师道的统治地位。

但一辈子精明的老道士,显然对三个和尚的故事体会不深。弟子们眼见二位天师独享荣宠三十年。早就眼红的不行,朝思暮想的都是成为第三位天师,恨不能诸位师兄弟死绝了才好。指望他们齐心协力,共保天师道,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于是,群龙无首的龙虎山道士们,为了天师之名,争得头破血流、一地鸡毛,让嘉靖帝十分的不快,最后竟作出个惊人的决定,将天师之位授予了蓝道行,除了他扶乩特准,为人又憨厚,特别讨嘉靖的欢心之外,恐怕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分不开。

龙虎山的弟子自然无法接受,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还出现大面积的消极怠工,让嘉靖帝的修炼活动,一下子陷入了混乱,可能因为他是新手,嘉靖采取了忍耐,并没有大发雷霆,但皇帝的耐心极其有限。一旦长时间没有好转,肯定是要倒大霉的。

但所谓吉人自有天相,就在这时,陶仲文的死讯传到了京城,早就对道士们恨之入骨的言官们,立刻找到了发难的机会——陶仲文口口声声可使陛下长生,现在自己却先死了,可见长生之道是不存在的,那些所谓的‘长生之术’,不过是道士们为了攫取荣华富贵,而捏造出来的谎言罢了。所以应当坚决予以取缔。

更有甚者,还要求将宫里的道士全部处斩,其余的全逐出京去,还宫里和京城一片清明。

道士们慌了、赶紧去找平日里往来的达官贵人,请他们代为说和,但没人愿意在风向不明的时候,为一群道士而对抗言官;道士们这下怕了,甚至将蓝道行当作救命稻草,请他问一问紫姑,到底该怎么办。

蓝道行心说,我知道就怪了……这世上哪有什么紫姑神?他所谓的扶鸾起乩,不过是一种高明的障眼法罢了。如果大家还有印象,可以记得他给沈默表演时的流程,与给皇帝扶乩别无二致……先支起一个沙盘,在沙盘上搭个架子,架上悬着乩笔;皇帝把要问的问题写在纸上,然后密封起来,由太监转交给他,再由他当众烧毁,然后即刻作中风状,身体神鬼乱舞,那乩笔也在沙上乱画,这就是紫姑神降临了。

其实,随便从村里拉个大仙出来,他就会玩这套鬼画桃符,更别提以装神弄鬼为业的道士们了。嘉靖皇帝也靠这个跟神仙联系了几十年,可为什只有蓝道行一个,能凭此骤然显贵,一步登天呢?

因为别人扶乩出来的文字,都是鬼画符,要皇帝自己去琢磨,而蓝道行扶出来的字,却可以勉强辨认。虽然嘉靖皇帝天资聪颖,可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那些鬼画符,也没有研究出个道道来,现在骤然到道足以识别的汉字,哪能不欣喜若狂?所以蓝道行才能得到嘉靖的恩宠。并被亲切的称为‘蓝神仙’。

可这世上哪有什么神仙鬼怪?所谓的紫姑也不过是臆造出来的人物,而那沙盘上之所以能写出清楚的汉字,自然也是出自蓝道行的手笔。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大家都不这么干?难道所有的道士都是文盲,只有他一个识字的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其实真相是,别人搞不清皇帝问什么,当然不敢随便写个答案,万一答非所问,岂不是要倒大霉?而蓝道行之所以敢这么干,显然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看过皇帝的问题!

他这一招的关键在于——皇帝要想提问,可以!但必须用他提供的全套笔墨纸砚。按照蓝道行的说法,这些文具经过他的温养,已经通了灵,容易跟紫姑神沟通。若是换了别的纸笔,他就没法保证准确性了。

在修道这件事上,嘉靖帝严重的好商量,你让用就用吧,便乖乖用蓝道行提供的文具书写,就连信封也是他特供的,这就为‘蓝神仙’变戏法提供了先决条件。

说穿了,蓝道行的过人之处,在于他高超的手法,能以人眼难辨的速度,将皇帝的信封掉包——上一刻拿在手里的是嘉靖所书,一转眼功夫,已经变成了他早藏在宽袍大袖里的空信封。烧掉的自然是空信封,而皇帝所书的那个,又被他藏在袖子里。

然后起乩、跳大神——紫姑上身,浑身乱颤,袖袍狂舞,让人眼花缭乱,他则利用这个机会,打开皇帝的信封,看到里面的内容,自然可以有的放矢,包君满意了。

就像世上任何的戏法,说穿了都简单无比,但就是可以让表演者混上饭吃,其中佼佼如蓝道行者,甚至都表演到皇宫中,成了护国真人,足以令所有后辈高山仰止,以为奋斗目标。

※※※※

但无论如何,这都只是个障眼法,真到了没法预测的时候,他也只能抓瞎。可为了稳定军心,蓝道行还是硬着头皮起了一乩,得出个结论是:‘少安毋躁,静观其变’,如此消极的态度,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因为大家也没有办法,所以变成了最好的办法。

又因为是‘紫姑娘娘法旨’,所以道士们心下大定,该烧火的烧火,该炼丹的炼丹,不再那么着急了。

然后,奇迹便真的发生了,在沉默一段时间后,嘉靖帝廷杖了为首的八名言官,并对余者全部降级罚俸,又将蓝道行晋升为太子太保衔,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事实证明,言官们确实被他吓住了,别看开始声势那么大,嘉靖帝稍稍发作,便全都噤了声;那些官网的权贵,如严家父子之流,也纷纷开始表态,支持皇帝修炼,支持道士牛鼻子。于是,这次因陶仲文之死,而引起的危机,便有惊无险的过去了。

运气爆棚的蓝道行,又一次成了最大的赢家,他在道士圈里的地位暴涨,大家都真把他当成神仙,再没人敢跟他对抗,他也终于坐稳了护国天师的金交椅。

但是享受天师的荣光是一方面,同时还得履行天师的职责,能为皇帝沟通神仙固然好,可皇帝跟神仙聊天,不是因为闲得无聊,而是想知道如何长生,所以归根结底,帮助皇帝长生不老,早日羽化成仙,才是他的本职工作。

这下蓝神仙可傻了眼,因为他是典型的一招鲜,除了扶鸾之外,什么炼丹、搬运、修炼,全都稀松的紧,哪会什么长生之术?

不过也不要紧,他现在是天下道门的领袖,自然有的是门派巴结他,完全可以放手让那些人去做……当然也不能胡做,不然真将皇帝搞死了,大家一起玩完。

经过精挑细选,他选中了仅次于天师道和武当山的全真教……这是个典型的名门正派,深受广大贵人欢迎,名声甚至好于天师道和武当山。

全真教掌门也十分重视这次机会,希望能一跃成为天下第一教派,便派出了十六大弟子组成的代表团,千里迢迢来北京为皇帝炼丹。

蓝道行热情接待了全真教的朋友,但对他们如此庞大的阵容深感怀疑,要知道天师道在京里也不过才八个牛鼻子,全真教这一下就来了十几二十位,不是借机公款旅游吧?

当他提出疑问,带队的全真掌门解释道:“我们这次应召前来,准备为陛下修炼祖传的‘龙虎丹’。我教邱处机祖师的《大丹直指》说,道家炼丹者以龙代表汞,以虎代表铅,铅汞合炼,以求变化成丹。”

听他一套套专业术语往外蹦,蓝道行顿时大喜,他虽然没听懂,却知道这个足够蒙人,至少能蒙住皇帝,便将他们推荐给了嘉靖帝,这是今年初的事情了。

转眼半年过去了,可那传说能让人长命百岁的龙虎丹还没练成,嘉靖帝耐心耗尽,质问蓝道行,那些人到底行不行?蓝道行转过头逼问全真掌门,你到底行不行?

全真掌门吞吞吐吐道:“炼这个丹需要龙虎共处,龙是‘正阳之气’,虎是‘真一之水’。‘龙虎共处’也是‘水火相济’,才能达到合二为一的最高境界,将丹练成……之前没有练成,就是因为没找到合适的龙虎,所以才……”

“那你是说在耍我了?”蓝道行怒道。

“天师请息怒,息怒。”全真掌门赶紧道:“我已经找到龙虎了,只要您能请来帮着炼丹,就一定能练成。”

“说。”蓝道行道。

“在我大明,真龙只有一条,那就是皇帝陛下。”全真掌门道:“虎虽然很多,但最强的一个,是当今陛下的大都督陆炳。”

“好,我给你去请!”蓝道行也是死马当活马医了,咬牙切齿道:“这次再不行,咱们一块玩完!”

“您放心吧!”全真掌门丘机子道:“我们长春真人传下来的法子,指定错不了的!”

※※※※

于是,在蓝道行的大力邀请下,嘉靖帝终于答应客串一把炼丹士,皇帝都答应了,陆炳只好无奈奉陪,两人每天坐在太极阴阳两眼的位置,任凭烟熏火燎,这已经是第七个七天,也是结丹的日子了!

蓝道行全神贯注的盯着炼丹炉中的火苗,心中满是惴惴不安,他知道,这次把皇帝溜得这么惨,若是还不能顺顺利利的结丹,自己一定会比死还难看。

正在他胡思乱想间,便听坐在乾位的丘机子大吼一声道:“无量天尊,请天雷!”然后一道耀眼的蓝光闪过,剧烈的轰鸣声将所有人震倒在地,连武艺高强的陆炳也不例外,更不要说嘉靖陛下了。

吃亏最大的,却是站在那里的蓝道行,他直接被冲击波推到撞到了一个铜鼎上,眼前一黑便昏了过去。

第五二五章 吃鱼

当蓝神仙悠悠醒来,发现已经身在自己的房间,徒子徒孙围成一圈,正在关切的望着自己。

一见他醒过来,徒子徒孙们争先恐后的表达着他们的欣喜之情,道:“谢天谢地,谢谢太上老君,您老可算没事儿了。”

蓝道行使劲回想一下,自己好像是在参观炼丹,然后发生了爆炸,好像皇帝也在其中,不由吓得浑身筛糠道:“哎呦俺得娘来,皇上他老人家没事吧?”

“瞧您说的,圣上洪福齐天,有金刚护体,怎么会有事儿呢。”一个尖细的声音响起,众人赶紧闪开空,只见大太监陈洪出现在床前。

蓝道行的脸变得煞白道:“陈公公,您老不是来抓俺地吧?”

“抓你?”陈洪呵呵一笑,慢悠悠道:“国师真会开玩笑,就是借杂家个胆儿。也是不敢啊。”说着笑眯眯的一拱手道:“恭喜蓝神仙,贺喜蓝神仙,陛下的金丹大成,您老可是居功甚伟,陛下定有封赏啊!”

“什么?金丹大成了?”蓝道行大瞪着眼睛道:“俺怎么记着爆了呢?”

“是爆了。”边上人道:“当场还砸死两个,伤了好几个呢……可从废墟里一找,好家伙,一百多颗金灿灿的仙丹呢!”

“我滴娘哎,这个全真教还真是下血本呢,连命都不顾了。”蓝道行不由感叹道。

“您老先先别感叹了。”陈洪道:“看看还能不能走,陛下那边着急见您呢。”

“俺试试啊。”蓝道行强撑着起身,便听到浑身一阵噼里啪啦,左右赶紧扶住,慢慢下地走两步,发现除了有些一瘸一拐,没有什么大碍,便道:“走,咱们见皇上去。”

※※※※

玉熙宫里,嘉靖帝正坐在蒲团上调息,李芳跪在他身后,用剃刀小心的将他烧焦的头发搁下,盛在边上太监托着的小盘里。口中还心疼道:“主子,咱以后可不能玩这个了,太危险了,您瞧您的龙颜都受损了。”

他这一说,嘉靖便感到面颊上那道浅浅的伤口。一阵阵火辣辣的痛,他却丝毫不以为意,反而满脸兴奋道:“值了,真值了,这次能炼出金丹,朕终于大道可期,吃点苦头又算得了什么呢?!”

见皇上如此兴致高昂,李芳自己不能扫兴,陪笑道:“是啊,这次的仙丹不比往常,原先都是红的绿的,却没有这次这样的金黄。”

“金丹金丹,不金黄怎么叫金丹?”嘉靖伸手打开身边的景泰蓝罐子,便见几粒黄橙橙的丹药静静躺在里面,他看了又看,不住赞道:“真美啊……”

他正在这边陶醉,外面传来陈洪的声音道:“主子,蓝神仙来了。”

“快快请进。”嘉靖这才小心合上盖子,正襟危坐起来。

蓝道行趋布进来,山呼万岁之后,嘉靖帝没有让他马上起来。而是下旨道:“着,全真教忠贞神通,有大功,合教晋为护国阐教,一切待遇与天师道同;封掌门丘机子为‘靖微妙济守静神通真人’,牺牲二位道长为‘忠贞献国真人’……”说着看蓝道行一眼道:“蓝神仙鞠躬甚伟,封少傅,赐蟒袍玉印、食双俸,荫一子为太常寺丞,钦赐!”

“谢主隆恩……”蓝道行赶紧代替全真教,也替自己谢谢皇上的恩典。

※※※※

待他起身后,嘉靖赐坐,一脸感慨的对他道:“当初多亏你一番话,才有了今天的收获,如今大道可期,实在可喜可贺。”

“皇上过誉了。”蓝道行赶紧逊谢,又十分关切道:“不知服了丹药没?感觉如何?”

“还未曾。”嘉靖摇摇头道:“按丘真人的意思,朕得先辟谷七七四十九日,排除体内杂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