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顺宗-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尚塔赞答道。听到尚塔赞的回答,部将的火气腾地就上来了,一个个脸上都露出了愤怒的表情。尚塔赞却不慌不忙,慢慢地说道:

“诸位可是要问我,咱们被唐军射杀了那么多的弟兄,为何还敢这么说?诸位请想一想,敌军为何前两次舍不得用箭支,最后一次突然大规模使用?仅仅是为了造成对我军的杀伤吗?”

尚塔赞威严地扫视着那些敢于表现出愤怒之情的将领,这些将领充满了武力的大脑哪里能回答得了这么个问题,被尚塔赞扫视地一个个都低下了头去。尚塔赞很满意自己的权威重新得到了树立,解释道:

“不,不是,是为了对我军造成心理上的威慑,使得我军惨败之后不敢接近城下强攻。决战的时刻又没有来,关上士兵本来不多,而他们为什么还要不惜士兵生命要达成这样的目的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的箭支真的不多了,不多到守不住玉门关的地步,所以想通过一次大规模的杀伤来造成我军的畏惧,为他们赢得喘息的时间。”

尚塔赞的分析有条有理,原本愤怒的,沮丧的,恐惧的脑袋们一个个都重新抬了起来,将领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连日以来尤其是刚刚的惨败,等待着尚塔赞的指令。尚塔赞道:

“我们两军现在就像是两群决斗的雪狼一样,都伤痕累累,都在等待对方先倒下去,哪一方先倒下去,哪一方就会失败,失去生命。我们从雪山一路征战到这里,难道就是为了失去生命吗?”

“不是!”

“那好,就带着你们的儿郎在这里休息半个时辰,吃饱肚子,然后抬起你们的头颅,拿起你们的刀枪,去把前面的玉门关铲平吧!”

终于恢复了些许士气的吐蕃兵就在原地坐了下来,吃些干粮,喝些水,等待着体力的恢复。尚塔赞在军中四处巡视,许多旧部都对自己在没有敌军追赶的情况下溃败深感羞愧,见到尚塔赞都纷纷站起来弯腰行礼。见到士兵们的士气已经慢慢恢复,尚塔赞也将心头悬着的石头放了下去。

关上,李继言和史敬奉又凑到了一起。史敬奉道:

“吐蕃军虽然败退了,但是却没有入营,看起来心有不甘啊。”

李继言道:

“我心里也有些害怕,莫非是尚塔藏识破了我们的计策,要反身来攻?”

史敬奉道:

“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我们还是要小心戒备。箭支还有多少?”

李继言道:

“亏得刚刚我派人在关上关下搜集,得了大几千支箭,连同原本剩下的,能用的也就是八千有余,万支不到,若是吐蕃人全力来攻,未必不能抵挡得个把时辰。”

史敬奉道:

“只好这样了。过了今日,大家都被逼到了死地,就什么也不怕了。”

“都督,吐蕃军又开过来了!”

望楼上的士兵高声报告着。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又马上分开了。

刚刚从紧张的战斗状态中松弛下来的唐军战士们或坐或靠在关墙上,每人的目光中被鲜血激起来的戾气还没有消散干净,浑身的肌肉也都显得有些僵硬。听到示警的梆子声,狂躁的情绪直起立马迸发了出来。

“哐当!”

一块留在关上的青砖被一个士兵一拳捶得粉碎。士兵怒骂道:

“他娘的 ,怎么又来了!”

一个刚刚经历了火烧敌军地士兵站在垛口上,挥舞着长刀,高声骂道:

“吐蕃番子,你姥姥的,你来啊,老子等着你,等着你!”

结果被两眼通红的队正一棍子敲得昏了过去。队正虎着脸冲着自己的士兵吼道:

“不想死的都老老实实躲在后面,谁嫌命大就想想自己的老子娘!”

“十五怎么突然这么大脾气!”

“新当了队正呗。”

“别说了,小心迎敌!”

几个老兵迅速安静了下来。进入了战斗状态。

尚塔藏带领自己的大军重新来到了玉门关下,太阳尚未落山,夕阳的余晖照耀着关前的缓坡,缓坡上满是吐蕃战士的尸体。望着这一片昨日甚至就是刚才还鲜活的生命成了一堆堆无知觉的死肉,许多士兵忽然有了想逃走的冲动。就算是他们见惯了鲜血和杀戮,看见这么多的战友死在自己面前,他们坚强的心也会柔弱起来。

尚塔藏似乎听到了自己队伍里的哭声。他没有发作,只是命令道:

“祭祀!”

几个巫师摇着铃,转着圈,开始唱起了古老的战歌。关上,一个不啻于战歌的令人激动的消息传了开来。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一百二十五章 … 玉门雪(十二)

“二郎来了,二郎来了!”

就在关上进入高度紧张的戒备状态时,关后忽然传来了欢呼声,张义谭仔细听了听,兴奋地对李继言道:

“李将军,二郎回来了,我就说,二郎会回来的!”

二郎是张义谭的弟弟张议潮,现任史敬奉的亲兵队正,十数日前被史敬奉派出带着一队士兵去瓜州、沙州运送辎重武器,迟迟没有回来,大家都以为路上肯定是遇到了吐蕃兵,回不来了。张义谭为之难受了好久,却总认为自己的弟弟会回来。张义谭说道:

“二郎十四岁就在外游历,到过逻些和粟特,那么远的路都没有难倒他,这么点路怎么能拦住他呢?”

此时张议潮回来了,张义谭自然兴奋不已了。李继言命令手下小心戒备后,对张义谭道:

“走,我们看看二郎带来了什么。”

关内一群士兵正围着一个满身血渍的少年正在问长问短。少年身后是几辆大车和数十名坐在地上休息拼命喝水的士兵,他们和张议潮一样,也是满身血渍尘土,一看就知道经历了一番恶战。史敬奉已经从另一边下了关。见到史敬奉和李继言,张议潮忙上前抱拳道:

“见过史都督,李将军!标下张议潮不辱使命,共运得十万支箭来!”

“十万支,十万支!”

士兵们窃窃私语,兴奋了起来,十万支箭对眼下的玉门关意味着什么他们每个人都很清楚。但是史敬奉和李继言却注意到跟随张议潮去的一百五十名士兵回来的只有五十几人。

史敬奉看着这个十六岁的少年,不高的身躯挺得笔直,战袍扯得一缕一缕地,身上有几处伤痕,头盔歪在一边,露出的头发凌乱,脸上满身灰痕和血渍,眼睛努力睁得很大,里面布满血丝,却充满了兴奋,史敬奉和李继言都熟悉,那是经过恶战后没有放松下来的兴奋。

十六岁稚气未脱的少年,此刻竟然有了大人的模样。史敬奉不由得心里一软,说出来的话却是硬邦邦的,道:

“你们辛苦了,我会记下你们的功劳的。带着你的人去吃点热的,泡泡脚,好好休息吧。”

张议潮却道:

“都督,属下不累,属下有机密军情禀报。”

史敬奉与李继言对望一眼,李继言便大声命令士兵们把箭搬上关去。史敬奉则带着张议潮到了自己的厅事内。稍后李继言也来了,和史敬奉打个招呼便上关去了。史敬奉道:

“吐蕃军就在关下,给你的时间不多,你要尽快把事情说清楚。”

张议潮道:

“属下省得。都督,尚塔赞派遣大军绕过玉门关,从金关入大漠中,偷袭晋昌沙州。”

饶是史敬奉久经风雨,闻言也是不由得一惊,问道:

“二州如何了?”

张议潮道:

“晋昌已经失守,沙州情况不知,属下带部下离开的时候还好好的,到了晋昌遇到了吐蕃军,属下一边派人回去报信,一边带人进入祁连山躲避,恶战数场才突围回来,所幸箭支没有丢掉。”

史敬奉暗忖这是断其根本的战法,只要切断了玉门关和瓜州的联系,玉门关就只能依靠自身的储备坚守。问题是尚塔赞为什么早不采用晚不采用现在才采用?不嫌这样太过耗时了吗?问张议潮,张议潮的任务是运送箭支,也不太清楚。史敬奉想不明白,关上又传来了示警的讯号,史敬奉便问道:

“还有其他人知道吗?”

张议潮道:

“属下知道事关重大,特地嘱咐了手下不得对任何人提起。”

史敬奉称赞他做的不错,便匆匆戴上头盔出去了,张议潮要跟着,却被史敬奉一呵斥:

“好好休息!”

到了关上,却看到李继言站在他的位置上在指挥,见史敬奉上来,李继言也不搭理他,把命令吩咐完了以后,才用探询的眼光看着他,史敬奉低声说道:

“晋昌。”

李继言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史敬奉道:

“把这一仗打完了再告诉弟兄们。狗日的尚塔藏,今天非要给他下狠的不可!”

尚塔藏快要疯了。他带着刚刚恢复信心地士兵杀到了玉门关下,祭祀完战死的士兵之后,尚塔赞就指挥部下开始了对玉门关的攻击,结果是令他惊喜的,玉门关上最初射下的箭果然都是一些残破的箭支,有不少还是他的士兵们射上关去的吐蕃制式。

这一点的发现极大的振作了吐蕃军的勇气,他们终于相信尚塔赞的判断是对的,事实上尚塔赞的判断本来就是对的,前提是如果没有张议潮这个“意外”的话。试探结束以后,吐蕃军对玉门关的攻击的力度也大了起来。结果就在吐蕃军再次大规模集结准备攻城的时候,唐军铺天盖地的箭雨又覆盖了下来。更令尚塔赞愤怒地是,唐军再杀伤他的士兵后,还集体用吐蕃话嘲笑道:

“欢迎再来送死!”

愤怒的吐蕃军再攻,迎接他们的是密集的箭雨。接着攻,唐军还是用密集的箭雨来招待他们。天色将晚的时候,尚塔赞终于意识道,唐军有着用不完的箭。羞愤不已的尚塔赞只得下令退兵。一路上尚塔藏都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算错,难道唐将是唐人传说中的诸葛亮吗?

“快,快!”

东方数十里外的地方,一队唐军骑兵正沿着祁连山麓在疾驰。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一百二十五章 … 玉门雪(十三)

垂头丧气地回到了葫芦河边的大营后,吐蕃军都各回各营地去了。损兵折将,士气低落,尚塔藏也无心再折腾士兵,嘱咐值夜的将领多放哨兵,提防唐军劫营后,就命令部将各去用饭,用完饭后到大帐议事。

将领们用完饭后到了尚塔藏的帅帐,却发现尚塔藏的表情并不像刚刚入营时那么凝重,反而有一种很决断的神态。将是主心骨,尚塔藏有了决断将领们都觉得身上的压力轻松了不好,却仍然是默默地弯腰行礼,坐在自己的席位上。几个老成的将领起身道:

“四只脚的牦牛都会跌倒,何况两只脚的人?看见大将军从失利中走出,有了决断,我们真是高兴。不知道大将军有什么喜事告诉我们呢?”

尚塔藏道:

“确实有好消息,就是我们勇敢的角罗将军,带领他的勇士们,已经夺回了晋昌城,正在向沙州进攻。角罗将军还报告说,唐军有一队运送箭支的士兵,突破了我军的截杀,在今天下午进入了玉门关。”

将领们一片原来如此的表情。不过有人更关心晋昌城里的收获。这也难怪,吐蕃军是以部族为单位出兵作战,对这些靠天吃饭的部族而言,出兵打仗就意味着放松生产。如果不能从战争中获得财富抵消损失,怎么肯安心打仗呢?尚塔藏很怪部下的鼠目寸光,但是却知道不能不关心属下作战的决心,只好暂时停下话题道:

“角罗在晋昌城内,抓获了三千多的子女,也有少量的财货,这些战后我会按照战功大小,分到各部的。”

听尚塔藏允诺要分配战利品,将领们的心才安稳了些,又有人质疑为何只有这些,尚塔藏眼珠一转,道:

“那是狡猾的唐将知道晋昌守不住,把财宝都集中在了兵力最多的玉门关。只要攻下玉门关,那些财宝就都是我们的了。”

这下帐内的气氛就又高涨些了。就有将领道:

“既然角罗抓到了那么多子女,大将军可是要按照先前的议定办了?”

尚塔藏道:

“军情紧急,刻不容缓,也由不得我不如此。我本来还想留着这些子女的性命分给大家的呢。现在只好让大家先受些损失了,等打败了唐人,我们就什么都有了。”

“就是,就是。”

将领们纷纷赞成道。也有人在惋惜道:

“三千多朗生啊!”

不过没有人在意。尚塔藏的副将首先称颂道:

“山再高高不出蓝天,水再涨涨不过桥面。唐军只是暂且嚣张几天,最终还是要折在我们大将军的手里。”

尚塔藏脸上挤出了一丝笑容,道:

“有道是,好吃的牛肉在骨头上,锋利的刀也在牛皮鞘里。玉门关虽然难打,但是打下来后就会有想也想不到的收获,我们经既然有利器在手,那么明天无论如何都要打上关去了。我决定,先攻上关的,有权先挑选战利品。各位明天一定要尽力啊!”

“紧随大将军马后!”

将领们弯腰行礼道。尚塔藏满意地道:

“很好,先坐下吧,商议一下明天出兵的事······”

正说着,帐帘被掀开了,一个蓄着山羊胡须的将领进来道:

“禀告大将军,有紧急军情发来。”

尚塔藏的心猛地跳了一下,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了心头,强压住心头的不安,问道:

“什么事情?慢慢道来。”

来人弯腰行礼道:

“大将军,我们在葫芦河那边的探马回报说,在二百里以外发现了唐国的大军。”

“来的好快啊!”

帐内顿时都是一惊,议论纷纷。尚塔藏问道:

“可知道来了有多少人?”

来将道:

“唐军派了游骑四处驱赶,我们的探子不敢靠近,只是远远的观看,唐军的队伍有好几里长,打着的是河西节度使李光颜的旗号,队伍里有四五十面将旗,举着的火把看上去足有上万的火头。目前看来,不下四五万人。”

“四五万!”

“四五万!”

帐内本来的兴奋消失了。以自己这支久战之师,和唐军的四五万大军交手,结果不问可知。很多将领都感到一股凉气从自己的丹田升起。还是副将站出来问道:

“消息属实吗?张掖不是还在我军手里吗?唐军怎么能出现在张掖后面呢?”

来将道:

“确实没有听说有张掖陷落的消息,所以末将判断是唐军可能已经知道了玉门关的事情,分兵前来救援玉门关。”

这么多日交战下来,吐蕃军上下已经知道了守关的乃是一支孤军。唐军主力若是知道有这么一支孤军控制了玉门关,怕得鞋都不穿就跑来救。这个解释将领们都接受了,尚塔藏又问道:

“李光颜那里到底有多少兵马,能派四五万人来?”

副将道:

“甘州传来的消息,李光颜号称大军二十万,但是实际上只有十万左右,四五万可就占到他们兵力的一半了。再说他一路上打下来要不停地分兵把守地方,还要和甘州我军作战,怎么着也分不出一半兵力来,末将以为,这四五万唐军可能是疑兵之计。唐军能有一万人就了不得了。”

帐内压抑的气氛终于轻松了,见恐惧的神情从众人脸上退去,尚塔藏又道:

“不管他来的是一万还是五万,都要小心戒备。因为这意味着,唐军已经开始向玉门进军了,为了战胜唐军,也为了我们自己,明天,一定要打破玉门!”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一百二十五章 … 玉门雪(十四)

“如何?”

望着大军密密的旗帜还有一眼望不到头的火把长龙,田布有些得意地对宋朝说道。此时他们置身于大军数十里外的一处山包上。天上是寥落的晨星,东方已经现出了鱼肚白,而那条火把长龙里的灯光也已经渐渐熄灭了一些。宋朝笑道:

“今晚,尚塔藏的探马有得忙了。”

此时关内已经是暮春时节,而河西却依然是一派初春景象。春寒料峭时节,早晚还是凉飕飕的,唐军大队人马却冒着春寒,晚宿早起,急速前进。现在,尚塔藏那里的报告已经变成了唐军往前推进了数十里,还有唐军军中有大量军马。估计尚塔藏现在已经判断出这是一支机动性很强的军队,感到了重重的压力了吧?

不过尚塔藏做梦也不会想到,唐军真正的杀招并不在这支声势浩大的兵马上。如尚塔藏所估计的,这支兵马绝不是四五万人,而是万人不到。不但是万人不到,而且距离万人还差得远,不过区区三千人而已。

以区区三千人扮出了四五万大军的气势,也真够难为他们的,但是这难不倒田布。当沙吒利的第一路援军和宋朝、田布率领的第二路援军先后绕到张掖背后,开始急速前进的时候,越来越大的真假莫辨的消息也传到了唐军的耳朵里。比如说玉门关已经被尚塔藏攻占,据守玉门关的唐军全军覆没,或者玉门关失守,唐军退守沙州等等。这些消息的来源大都是被俘的吐蕃军官,至于甘州本地的汉民由于距离太远,战况又被吐蕃军严密封锁,无法提供有用的信息。

前进到高台之后,唐军在已经废弃的官道边发现了被悬挂着的几具尸体,当地汉民告诉唐军,这是玉门关派出向唐报信的信使,冬天的时候被吐蕃军捕获,杀死后吊在这里,已经风干成了干尸。抓获了这些信使之后,甘州吐蕃就派出了大军去攻打玉门关,甚至强行在汉民中签军,却被玉门关的那位“司将军”杀得大败亏输,在葫芦河边折损了一半多。狼狈地逃了回来。

“额们村上的小十五还有十几个壮小伙子就是那次被签军抓走的,也不见他回来,不知道他死了没有,那是个好娃啊。”

当地人感叹道。而此后的事情就谁也不大清楚了。本地有热血的汉子想偷偷地跑到玉门关投军,却在路上被吐蕃军查到,一刀斩了。

“连全家都被杀了呢!”

一座新坟草草地堆在村外。吐蕃人本来是收尸也不让的,就要把这些尸体放在这里进行威慑。最近吐蕃人下来转悠的少了,当地百姓才大着胆子将这一家人埋了,只是尸首已经残缺不全了。当地人还说,吐蕃人大肆宣扬玉门关已经被伊州来的吐蕃大军击破了。吐蕃大军正在追剿残余唐军,不日就将到甘州。

沙吒利从当地游牧部族了解的情况也大抵如此。所以沙吒利派人前来知会宋朝和田布,询问是否要暂停前进,等待李光颜大军前来。这个时候,田布展现了他的家学渊源。

“宋将军,这必定是吐蕃人的疑兵惑民之计。”

田布接着解释道:

“若我是尚塔藏,取得玉门关之后,必定会留下五千兵马留守玉门关,然后大军挥师东进,解甘州之围。如今吐蕃兵马无一兵一卒至此,不正说明玉门关还在史将军手里吗?”

田布又献出了疑兵之计,道:

“我军远道而来,人马又少,若不能一战而解玉门关之围,自身说不定会先陷入困境。现在可以效仿太宗解雁门关之围,以三千军为后队,大张旗鼓,多设旗号火把,以三千人作出数万人声势,吐蕃人必然知道,知道之后也必定会根据甘州方面的情报判断出我军是虚张声势,不以我军为意。然后可请沙吒利加速前进,打着李帅的旗号从正面进攻,末将率领五百朔方骑兵绕道至长城从后面打着我父帅的旗号进攻。尚塔藏围关数月而不克,师老兵疲,此时一惊之下,必定以为我军援军大至,惊慌失措,我军乘势掩杀一定能解玉门关之围。”

计策是好计策,只是仅仅带领五百人就有些托大了。而且李光颜把田布交给宋朝,宋朝哪里敢让田布去冲营。两人争执不下,约定各带一千人,宋朝尾随沙吒利之后,而田布打着田弘正旗号伪装朔方援军从背后进攻。

唐军依着田布之计开始行事之后,果然就发现了吐蕃军的大批探马,此来彼往,热闹非常,唐军也不管不顾,只是派出游骑驱赶,不让探马靠近。而田布和宋朝各率领一千骑兵,一人三马,悄悄离开了大队;潜入了群山之中。而大军也是每日晚睡早起,作出着急增援的姿态,吸引吐蕃探马的注意,为宋朝和田布的行动作掩护。

“田将军,玉门关下见。”

宋朝抱拳,对田布说道。田布抱拳道:

“玉门关下见。”

卯时左右,玉门关前,吐蕃军再次在关前列下了阵势。关上的唐军也不慌不忙地完成了集结,等待着吐蕃军的再次来犯。昨日虽然六次击败吐蕃军,但是唐军损失也极大。比如刚刚升了队正的十五,现在再也没有人问他这一次杀了多少吐蕃番子了。

“关上的唐军听着,我军大将军心怀仁慈之心,不忍心看你们白白送死,特地让我来劝说你们,你们还是识相一点,乖乖开关投降,我军大将军必定不为难你们。若是不然,你们可是哭都没地方哭了!”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一百二十五章 … 玉门雪(十五)

听着吐蕃使者不自量力的威胁,关上刻薄的声音又响起来了。

“回去告诉你们尚塔藏,我军将军心存仁念,不忍心你们远道万里前来送死,只要你们自己自缚双手投降,将军保证你们可以活着回到家乡。若是不然,我们关上的箭支还有很多呢!”

哄笑声从关上响了起来。吐蕃劝降人恼羞成怒,道:

“敬酒不吃吃罚酒,你们就等着哭吧!”

说罢高高举起了右臂。关上的唐军将士都盯着他,看他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蜜蜂嘴上有糖,莫忘尾上有刺。狼挂起山羊的胡子 改不了凶恶的嘴脸。”

张议潮站在关上,嘴里念念有词。边上士兵问他说什么,他笑道:

“这是我前年在逻些听人讲的吐蕃谚语。”

接着又用汉话翻译了一遍。前面的史敬奉听了,问道:

“哦,有点意思,还有什么?”

张议潮又道:

“牦牛不知道它的角弯,骏马不知道它的脸长。”

史敬奉道:

“有道理。朝堂上的那些人都说吐蕃回纥是化外之民,粗鄙无文。要真是粗鄙无文,怎么能夺了我安西北庭河西陇右那么大地方呢?咱们要是真输在野蛮人手里,咱们不是连野蛮人也不如吗?这些家伙,真是自大惯了。”

隐隐的哭声从远处传了来。关上的将士不禁有些惊愕。史敬奉站在高处,手搭凉棚一望,忽然忍不住骂道:

“直娘贼,这些番子还真不是他娘的好人!”

吐蕃军的阵型慢慢分开,从阵后,黑压压的破衣烂衫蓬头垢面的汉民被绳子串着,从阵后押了上来。关上唐军将士的心猛地紧了起来,手都不自觉地握紧了兵器。

该死的吐蕃人,把这些老百姓抓过来干什么?

将士们心里自然都能想到是为什么,可是心里却都不愿意往坏的方面想。渐渐地,哭声靠近了,被绑着的汉人被押到了关下,足有千人之多,多数是老人和妇女,还有一些受伤的汉子。

“吐蕃人贵壮贱老,所以押来的都是老人妇女。”

关上,张议潭握紧拳头,压抑住心内的愤怒,轻声解释道。不过似乎没有人听他的解释,每个人的眼里都喷出火来,盯着关下。

“关上的,看到了吗?这些都是追随你们叛乱的朗生(奴隶)。如果你们再不投降,就让你们看看和大吐蕃作对的下场!”

“尚塔藏,拿老人婆娘来威胁我们,你他娘的算什么好汉!有本事你出来,老子和你一对一单挑,不割了你这个野种的卵子老子不姓史!”

关上,史敬奉跳着脚骂道。跟着史敬奉的骂声,关上已经是哭声一片,和关下的哭声交织在一起。

吐蕃人很满意这样的效果。刚刚被史敬奉骂得老脸一红的尚塔藏此时也举着马鞭指点道:

“这个姓史的,脾气暴躁,跳踉大喊,一点也不怕扰乱军心,哪里有大将的样子。老夫怎么会输在这样的人手里?”

副将接着道:

“他那是靠着玉门关天险,哪里是他自己的本事了。再说,他最后不也得输在您的手里吗?”

史敬奉站在关上又跳又骂。终于冷静了下来。冷静下来之后,史敬奉感觉到士兵们的目光全部集中到了自己身上。关下是被像绵羊一样押着的父老,之后是虎视眈眈的吐蕃兵,要不要救?该不该救?

难道只能像吐蕃军要求的那样?

吐蕃劝降人等关上的声音减弱了,才大着嗓门道:

“给你们半个时辰的时间考虑,半个时辰之后,如果再不投降,哼哼,相信你们想得到结果是什么。”

结果能是什么呢?吐蕃劝降人挥手作了一个斩的手势。似乎是感应到了森森杀气,哭声又响起来了。

“怎么办?”

史敬奉问身边的张议潮道。张议潮脱口而出道:

“不能降,降了救不了他们,如果降了,我们前面大半年的努力就要前功尽弃,这些人照样会死,而且死的还会更多。”

史敬奉怒道:

“老子什么时候说过要降了,老子是问有没有办法既能守住关城,又能救出他们。”

张议潮低下头道:

“没有。”

这一刻,十六岁的少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能为力。

半个时辰很快到了。见城上没有任何表示,吐蕃劝降人怒道:

“快点哭,让你们的将军救救你们,快点!”

本来还有隐隐的哭声的人群忽然安静了。吐蕃劝降人感到一阵面上无光,抽出刀架在一个老者的脖子上道:

“哭,喊,喊关上的人救你。”

迎接他的是无声的嘲弄。本来弯着腰的老者反而挺起了腰。

刀光一闪,老者仰面倒了下去。

“挑十个人出来杀掉。若是不降,再杀十个!”

吐蕃劝降人已经近乎疯狂了。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一百二十五章 … 玉门雪(十六)

“苍天在上,我史敬奉在此立誓。今日吐蕃人杀我一人,他日我豆卢军玉门军必杀其十人以报。吐蕃人毁我一城,我豆卢军玉门军必毁其十城以报!”

“报仇,报仇!”

关上的唐军将士同声高喊道。关下的尚塔赞心头却泛起一阵寒意。他开始有些后悔作出这样的决定了。不过适才还透活的生命转眼已经成了一具具没有生气的死尸。事情已经至此,是没有挽回的可能了,于是尚塔藏钢牙一咬,抽出宝刀道:

“大吐蕃的勇士们,杀啊!”

“先登上玉门关者,赏黄金百斤,封千夫长!”

“先登上玉门关者,再加赏草地十里,牛羊百头!”

“先登上玉门关者,再加免三年赋税!”

“不论是谁,只要先登上玉门关,朗生升为平民,平民升为贵族!”

······

赏格不断地往上攀升,登上玉门关的吐蕃士兵也越来越多,可是无一例外的结局就是死亡。吐蕃军杀红了眼,唐军也杀红了眼。吐蕃军的红眼里看到的是自己的族人不断的被杀死,脖子里或者某个致命的地方嘟嘟往外冒着血泡,以至于眼前的玉门关墙都成了红色,而唐军眼里看到的,则是关下的数千亡魂。

每当有士兵觉得自己力气将尽,想就此撒手的时候,他就会看到关下的那数千亡魂,然后不自觉地咬紧牙关,冲向下一个敌人,直到再也咬不动。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站在凌烟阁上,望着西方,李诵口中油然诵出了王之涣的名句,一股惆怅之情似乎看得见,摸得着。知道皇帝是在忧心玉门关的战事,立在李诵身后的吕元膺清一清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