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世龙腾-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千里横扫大漠,以一万大军冲破多尔衮十三万大军的重围;君不见,以微弱的优势一举攻克坚固的锦州城,这其中的每一件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可以相提并论的,汉之卫青、霍去病,宋之狄青、岳飞可以堪比的,去剿灭他,先不说茫茫大海是不是他的对手,就是与他陆上决战,也只是找死的份。
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冷冷的看着下面莫不做声的群臣,刚毅的眼睛里露出一丝失望,十七岁登基的他,多么希望自己成为唐太宗、宋太祖以及洪武皇帝那样的盖世明君,所以在即位到现在,每日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每天批阅的奏折到深夜,然而让他失望的是,朝政一日接着一日的糜烂,局势也慢慢的变坏。关外已经不是大明的领土了,李自成等人肆虐中原,张献忠盘踞四川,其他的各地盗匪更是曾出不穷。如今又反了台湾的李无庸。“列租列宗,难道我大明二百多年的江山真的要亡在朕的手中吗?列祖列宗,你能不能告诉朕,朕作错了什么?”只可惜洪武皇帝并没有给予他任何的提示,朝堂之上仍然是寂静无声,众大臣都是呆拉着脑袋。
“臣有话说?”寂静的朝堂上突然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
崇祯大喜,连忙睁眼望去,只见是户部尚书侯恂,大喜道:“爱卿有何计策?
侯恂说道:“陛下,臣听说李无庸年纪青青就有了八位娇妻,可见此人喜渔色,不若由陛下派人与之和亲,从后宫中选一公主嫁之,一方面可以安其心,而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公主来宣扬陛下威仪,使台湾上下感陛下仁德,这样陛下就可以尽得台湾之心,到那时李无庸就是想造反,也得问问台湾百姓会不会答应。”
“何人为佳?”崇祯皇帝皱了皱眉头问道。毕竟对于他来说,公主一大批,随便选一个就是了。只要能控制李无庸就行了。
侯恂见崇祯皇帝有些意动,脸上露出一丝喜色,接着说道:“老臣曾听说九公主…”
“放肆。”崇祯顿时大怒,想那九公主是自己的心头肉,怎么可以匹配李无庸这个恶贼。“九公主乃金枝玉业,安能许配给李无庸这个卑鄙之徒。朕意以绝,命令凤阳总督马士英守南京,刘良佐守浙江,黄得功守福建,史可法再招募大军十万守广东。退朝。”崇祯说完就气哼哼的甩了甩龙袍。
龙卷天下 第一百一十五回 看史书君臣改计 挟天子以令诸侯
局势也同样象李无庸等人猜测的那样,崇祯帝终于对李无庸为首的台湾采取了措施,派遣大军驻扎在沿海诸省,同样也对台湾岛采取了全面封锁,凡是内地的船只不得登陆台湾,同样台湾的一切也不能上岸,虽然事情是按照李无庸等人预测的一样,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是事情真来到的时候,才发现事情大条了,台湾的商人损失之大让众人吃了一惊,要不是台湾有了一些纵深的区域,海南也在开发,扶桑也早就成了台湾商品的倾销地,恐怕这个时候台湾早就乱了套了。
“好个靖海令。”李无庸在书房里狠狠的骂道:“他就不怕我李无庸反了吗?他以为在江南的数十万人马能挡的住我的大军吗?”
旁边的宋献策并没有出言,因为他知道李无庸不过是想出口气罢了,同样是个明白人,知道事情有轻有重,一旦这个时候与明朝开战,就算击败了面前的数十万军队,台湾军队也是强弩之末,而江南作为中原财源地,只要稍微有点知识的人,都是不可能让他落入别人的手中,到时候李无庸面对的就是崇祯皇帝疯狂的反扑了。
“谷镇东打到了哪里了?”李无庸好半响才冷静下来。
“回主公,谷将军前些日子来报,已经攻占了安南北部最大的海港云屯,所获的物资都已经运送到了台湾,而且已经登记造册。”宋献策赶忙回答道。
“恩,不错,镇东深得我心也,有了安南的北方,我军就可以快速的通过高平,然后攻取鸡鸣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取广西全境,绕到敌人后面去,给予对方以致命的一击。”李无庸点了点头道:“他说了下一步的计划了吗?”
“好象是安南北方的庯憲,是交州东南的一个城市,是北朝最大贸易城市。广东、福建商人主要经商与出没的地方。”宋献策露出喜色的回道。
“哼,交州本来就是我中原汉家的领土,自从秦朝的时候,就安置了象郡,到后来汉武帝灭南越,并在越南北部地区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明朝洪武年间也曾对安南行使了统治。”李无庸冷哼哼的说道。
旁边的宋献策忐忑的望了一眼,却被李无庸看见,不虞的说道:“我与先生相交数年,虽名为臣属,实以先生待之,先生有话何必放在心里?”
宋献策心里一惊,站起身来神情激动道:“回主公的话,属下这些日子关注了安南的往事,也略有体会。”
李无庸顿时来了兴趣了,招呼宋献策又坐了下来,微笑道:“军师请说。”
宋献策抿了嘴巴,仿佛是在酝酿着措辞,好半响才回答道:“属下以为我们如今最大的敌人和最迫切的任务不是占领安南,或者说是不能把最大的经历放在那个小地方。”说完又偷偷的抬起头来望了李无庸,见他脸色平静,心里也就松了口气,要知道占领安南可是李无庸既定的战略,自己虽然是军师,但是抵抗李无庸的决策,他还是不敢的。
“想来军师有更高明的方法了?”李无庸并没有生气,因为他知道一个人考虑的再多也有遗失的地方,这就是李无庸设置大都督府的原因了。
“属下不敢。”宋献策惶恐道。
“先生不必如此,接着说。”李无庸淡笑道。
“谢主公。”宋献策欠了欠身子道:“属下这几日翻阅史书,在历朝历代不乏有雄才大略的君王都想收复安南,但是皆未有成者,在北宋神宗年间,交址曾经侵犯过宋境,攻陷了边境两个州,屠大宋边民五万,王安石曾和神宗讨论过交址问题,虽然那时北宋有严重的财政问题,北方又有战时,但北宋还是派兵去报复,而交址则倾国抵抗不过这场战役不怎么成功,北宋军被交址军阻于一条江边无法渡河,北宋因为财政问题一直没办法筹集到足够的军粮,最后以交址向北宋臣服为条件而撤军;再到后来就是忽必烈了,在他即位的时候出兵安南,攻破王都。安南国王陈日眨亡避海岛。蒙古兵因天气炎热不能久留,还师。中统初,安南国王陈光昺被迫称臣入贡,接受忽必烈的册封。元朝命钠刺丁充安南国达鲁花赤。过不了几年,忽必烈宣诏:以“君长亲朝”、“子弟入质”、“编民数”、“出军役”““输纳税赋”、“置达鲁花赤”六事相约束,企图进一步控制安南,但遭到对方拒绝,后来忽必烈准备远征占城,遣使征兵粮于安南,安南强烈反抗,并且派大军抵抗,双方在万劫江大战,安南战败,安南王弃舟揖甲仗匿山谷间,走清化府。同时调谴安南援军,到了最后陈峻聚船千余艘于万劫,阮盝在永平。元军师老兵疲,加上暑雨疾疫,死伤甚众。限于地形蒙古军马无法施展,只好放弃京城,撤兵北返。安南军乘机追袭。元军行至册江,未及渡,林间伏发,李恒中毒箭死,脱欢逃回思明州。唆都距脱欢驻营二百里,不知道脱欢北撤的消息,回军途中在乾满江被歼。虽然后来忽必烈再次征伐,但是还是大败而归。”
“先生之意,我以知晓。”李无庸点了点头,安南的地形与众多的雨林决定着在安南作战困难多多,天时、地利、人和是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可如今地利这一条就限制了李无庸的大军前进的速度。
“看来,对安南的策略要改变了。”李无庸眼睛里突然冒出一丝精光。
“挟天子以令诸侯。”书房里两人相视而笑。
“既然如此,就有劳军师传令谷振东了,如今安南南北分治,我们现在既然是进攻北方,那就安抚南方了,派个人到南方去谈谈,就说我李无庸承认阮氏政权,阮氏政权臣属于我李无庸,至于北方,就让镇东去那里给我好好的搜刮一下吧!”
龙卷天下 第一百一十六回 一将功成万骨枯 围点打援定郑氏
“大将军,主公有令喻到。”曹百原敬畏的望着正在看地图的年轻人。刚毅的脸庞,浓眉紧皱,显然是遇到什么难题了。
“主要说了些什么?”谷振东头也没抬,沉声的问道。
曹百原闻言飞快的打开信件,看了半响,方回道:“第一是表彰我们取了胜利;第二是让大将军快速的解决战斗,最后是让我们在安南扶持一个傀儡。”
“恩,和本将军猜的一样。”谷振东丢掉手中的小树枝,道:“主公等不及了,中原的局势恐怕是一日三变,再不快速的解决眼前的这个麻烦,日后中原大战,我们就只有看的份了,你曹百原愿意吗?看来我们得用的工夫了。”
曹百原闻言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皱着眉头问道:“大将军,那主公为什么让我们在安南扶持一个傀儡呢?依末将看来,安南没有我们可以与之匹敌的军队,干脆一口气把他灭了就成了,扶持一个傀儡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天时、地利、人和是一场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你看看我们的情况。”谷振东招过曹百原道:“我们如今所处的位置是庯憲城外三十里,你再看看我们周围的地形,看看。都是森林,本将军仔细的研究了一下,在安南最多的就是这种森林,现在还好点,到了夏天来临的时候,这里的天气就是下雨,瓢泼大雨中的树林容易产生瘴气,而在安南,毒蛇也是经常出没的东西,我军虽然是来自南方,但是象这种天气还是很难见到的,而安南人就不同了,他们对地形熟悉,对瘴气有一定的免疫力,又更是玩蛇的祖宗,如果他们把这种情况利用起来,我军就会象几百年前的元朝的军队一样,师老兵疲,暑雨疾疫,陷入内外交困的局面,这种情况如何与对方纠缠。”
“既然如此我军为何要劳师远征呢?干脆在这里扶持一个傀儡,向他提供武器、帮他训练军队,不是可以减少我军不少的麻烦吗?”曹百原又问道。
“曹贤弟,你知道什么是为将之道吗?”谷振东突然问道。
“小弟知道,在《六韬论将》中,凡是大将之才,自身必须具备‘五才十过’;‘五才’者为‘勇、智、仁、信、忠’也,所谓‘勇则不可犯,智则不可乱,仁则爱人,信则不欺,忠则无二心’也。而除了‘五才’之外还有‘十过’,这‘十过’分别为‘有勇而轻生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洁而不爱人者,有智而行缓者,有刚毅而自用者,有儒而喜任人者’。这个主公曾教导过。”
“你说的不错。”谷振东点点头道:“但是你还忘记了一点,那就是为将者需要一个全局,你认为主公征伐安南真的是因为安南对我大汉民族不敬吗?不是,中原局势日益紧张,主公有鸿鹄之志,报国救民,振兴我大汉江山的雄心壮志,如今朝廷腐败,奸佞重生,关外的后金虎视眈眈,随时都能灭我华夏文明,主公要兴义师,吊民伐罪,而这一切就必须有实力说话,我台湾军队甲天下,那是用大量的钱财累积起来的,而如今史可法逃离了台湾,朱由检肯定在沿海一带布置了重兵,封锁台湾。缺银少粮的台湾能支持了多久,也只有天知道,所以主公才打安南的主意。才会派本将军来,论智谋,我不如施琅将军,论勇武,我不如刘启将军,但是我比他们更狠,只有我这个恶魔才能给主公带来他想要的,也只有我才能威慑我们以后扶持的傀儡。你这下该明白了吧!”
曹百原点了点头,又沉吟了好半响,方小心翼翼的问道:“将军,您杀人无数,难道不怕日后史书上给你重重的写上一笔吗?”
谷振东眼睛中杀气大盛,盯的旁边的曹百原吓的象后退了一步,好半响才冷静下来,谷振东吐了口气,轻声道:“贤弟,今日这里就你我两人,日后此话不要问了,要知道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主公鼎定中原,自然不会说本将军是个恶魔,上面只会说本将军是霍去病,你懂吗?”
曹百原闻言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去准备攻城吧!”谷振东闭上眼睛道:“还是用老办法,让那些炮灰冲锋,打开城门,火枪阵在后,大将军炮压阵,对准城墙轰炸。”
“是。”曹百原神色大振的了领命而去
不一会儿就听到帐外炮声隆隆,喊杀声不断。谷震东毫无反映,脸色冰冷,好半响才叹息道:“哎,也许这次是我谷振东最后一次出征了,中原的花花世界,恐怕不是我谷某人建功立业的地方吧!主公恐怕也不会让我这个郐子手去玷污他的清名吧!”一代名将长叹吁吁。
崇祯十五年,炎黄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右金吾大将军,征南大元帅谷振东率领大军十万,攻陷安南第二大城市庯憲,下令屠城三日,除缺汉人,幸存者仅三百五十七日,还是因为收殓死尸的缘故。谷振东这尊杀神用他自己的特有的手段告诉世人,敢于大军相抗衡者的后果。以往以仁义而著称的泱泱上邦撕开了他虚伪的一面,以杀戮来征伐天下,血腥的手段让安南朝野为之震动。顺王黎维佑乘机宣称其兄黎维祺获罪于天,联合御林军都统郑元琅、交趾五城兵马使郑泰等文武大臣数十人,威逼黎维祺退位,一边发布勤王令,召集各地军队救援交趾,一边派出使节求和。
三天后,征南大军沿着官道朝交趾开进,一路上,逢寨灭寨,遇城灭城,杀戮遍布了整个安南,恐怖笼罩着整个天空,有不少的人都望山里躲去。从庯憲到交趾的路程大约有一个月的路程,谷振东的血腥政策以及他独特的进攻方法让大军并没有多少的抵挡,基本上是毫无阻拦的到达了交趾城下。
交趾这昨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名城,又一次迎来了异族的敌人,只不过这次迎来的不但是敌人,或者可是说是恶魔。
交趾城下,谷振东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手中的马鞭不时的轻轻挥动,再他的旁边正是曹百原、郑森与罗振川两人,谷振东看着城墙上站着的无数士兵,手中的长刀不时的闪过寒光,谷振东的眼睛里流露的是讥笑,他不由的想起了,前些日子前来想投降的家伙,卑躬屈膝、低眉顺眼,满嘴巴的阿谀谄媚之词。“你以为献点东西就能换取我们去撤兵吗?简直是好笑,既然你的东西多,我要你每年进贡干嘛呢?还不如由我自己去取,得到的比你还多。你郑家在黎朝树大根深,留你们在这里只能坏主公的好事。想那莫家如今是日落西山,主子年幼不说,就是他的那个姐姐也是十分美貌。”想到这里,谷振东不由的朝后面的大营望去。
“进攻。”谷振东马鞭挥动,“先给他点颜色看看。”
战斗终于打响了,炮声隆隆,半边天都红了,各种火炮的巨响汇成了一气:加农炮,榴弹炮、冲天炮,只要是台湾所能制造的炮弹在这里都得到充分的应用。各种炮弹从士兵脑袋顶上都往交趾飞去,交叉火力拖着火尾巴划着各种弧度和线条,狠狠的砸向高大而坚固的城墙,城墙一阵颤抖,有的炮弹落在城墙炸的黎军死伤无数。无数炮弹将人体撕成了碎片,残肢随着气浪飞向天空,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落向了城墙下,化为肥料,滋润着大地。
这个时候,数万由安南人组成的炮灰在督战队的威逼下,挥舞着手中的残破的大刀,扶着前不久赶制的攻城梯朝城墙扑去。明晃晃的刺刀在烈日下烁耀着逼人的寒光。“放箭,放箭。”郑元琅杀红了眼,怒张着大嘴,大声喊道。一切的狂暴尽毕露于他和他身后士兵的双眼里。炮灰们在这近似疯狂的反扑面前怯懦了,败退了,但他们身后的督战队却无情的行使了权利,这剥夺了数以十计敌军士兵的生命;无奈,愤怒,绝望迫着这些战争狂的炮灰们掉转身子迎向更残酷的死亡,用手中的钢刀砍向自己的同胞。瞬间,只是一眨眼的工夫,两只受伤的军队已经纠缠在一起了。此刻城下的炮声也骤然停止了,众人都在注视着等待着这转眼将至的血肉横飞的死亡,他们没有任何的奇怪,战争就是这样。
“收兵,以后每天再这么来一次。”谷振东淡淡的说道:“交趾有四门,我们四个人一人守一门,把交趾团团围住,主要精力用来对付即将前来支援的援军,等待把他们都消灭了,再来收拾交址想来不是什么难事。”
“围点打援。将军好计策。”罗振川说道。
“这不是本将军想到的,是主公教的。”谷振东脸上并没有任何的得意。
崇祯十六年,炎黄六年二月三日,围困了一个多月的交趾城终于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被谷振东的大军攻破,城破后,城内黎氏族人与郑氏家族皆被屠杀。炎黄六年二月十日,莫氏王朝统治了安南北部,李无庸派人携带金印,封为“越南国国王”。
龙卷天下 第一百一十七回 罗振川总领安南事 李自成自立大元帅
“主公,安南有战报来了。”宋献策脸上带着一脸的忧愁走了进来,而身后的刘谦也失去了往日的从容。
“都怎么了?俗话说世界上没有常圣的将军,胜败乃兵家之常事,本将军还是相信振东的。”李无庸漫不经心的打开文书。“咦,不是胜了吗?既然胜了你们怎么都不高兴啊!”
“主公,在这份战报上,谷振东仅仅是提到了,‘安南北部以入囊中,扶莫氏幼子为王’十五个字而已,战斗的主要情况,以及那个莫氏幼子等情况都没有详细说明。”刘谦轻声说道。
“怎么,又有人在说什么了吗?我就知道有的人对谷振东的作战方法不赞成,就想方设法的说问题,战报不详细又能怎么样,在汉朝的时候,大将军霍去病从来不写战报,汉武帝仍然对他信任有加,怎么,我们难道连古人也不如吗?谷振东打仗有一套,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获得这么大的成就,已经是很不错了,虽然没有控制安南全境,但是对我们来说,这已经够了,传令下去,谷振东的爵位再升一级,与施琅、刘启相同。谁能打胜仗,我就能赏他。”李无庸的言语已经有点不客气了。纵观中国史书,除掉唐朝,没有哪个朝代的武将有好结果的,宋朝的重文轻武很是有名,而成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不就是这种情况吗?到了明朝,更是奇怪了,太监做监军,文人领军,武将位于其下,要是能碰到袁崇焕这样的文人倒是不错,但是有多少文人能知晓武略?如今自己的得力将军打了胜仗,嘉奖令还没有下,就有人在后面使扳子,李无庸焉有不生气的道理。一代伟人说的好啊,黑猫白猫,只要能抓到老鼠的都是好猫。对于李无庸来说,只要等打胜仗的就是好将军。
“主公,鹰眼传来消息说谷振东娶了安南王的姐姐为妻。”刘谦轻声说道。
书房内一阵寂静,好半响,李无庸才微笑的说道:“好啊!振东也年纪不小了,是该找个人管一管他了,这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啊!”
“主公,谷将军的手下可有十万精锐,而且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论经验也只有施琅将军的手下可以与之相比拟。如今成了安南的驸马,远离台湾本土,而安南地形复杂,森林众多,环境恶劣,可偏偏的是粮草无数,这里可是个好地方啊!”刘谦眼睛里露出精光。
“岳父大人可是怕振东会背叛我?”李无庸微笑道。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更何况此事关系重大,属下恳请招回谷振东,另选一忠心人士前无安南。”刘谦仍然不放弃自己的观点。
“军师,你是怎么看的?”李无庸望着旁边一直不说话的宋献策道。
宋献策微微一笑,“知人知明莫过于主公,主公心中早有主张了。”
“哈哈哈!”李无庸指了指宋献策大笑道:“军师你好滑头哦!振东是忠心人士,焉有反意,先不说这十万兵马,低级校尉都是由随营军校出来的,他们对我忠心耿耿,怎么可能凭着振东的一番话就反了呢!那他们在台湾的家人又该怎么办呢?其二,振东虽然不是残忍嗜杀之人,但是他在安南残杀安南百姓无数,安南百姓焉能服他,岳父,您多虑了。”
“主公说的极是,自古君臣相疑可是大不好。”宋献策恭维道。但又突然说道:“但是既然谷将军小登科,按照道理应该休息一下,一方面可以当作是主公对他的奖赏,而另一方面,安南的条件不如台湾,这婚嫁之事自古也是由长辈做主,谷将军是位孤儿,而主公可以为之。所以属下认为,谷将军应该回台湾一趟,而既然安南莫氏即位,为主公藩属,就应该到台湾来朝见主公。方是正理。”
“真的需要这样吗?”李无庸奇问道。
宋献策与刘谦二人互望了一眼,齐声道:“不敢欺瞒主公。”
“哦,既然如此,就让大都督府,哦,不,让参谋司的人写道调令,调谷振东回台湾,由…有罗振川总领安南,让他寻机把安南与大明交界的鸡鸣关给拿下来。另外由大都督给莫氏下令,让他或者他的姐姐来台湾。”李无庸吩咐道。
“遵命。”
“岳父,中原的李自成与张献忠可有什么消息了?”李无庸突然问道。
“回主公,鹰眼来报,去年李自成去年攻陷开封,抢掠一空,如今恐怕已经南下湖北一带,至于张献忠上次在安徽被大军击败后,也朝湖北方向退去了。”刘谦皱着眉头道。如今中原已经乱的象一锅粥一样,如此好的环境,自己的这个手握雄兵的女婿却不见任何的动静,怎么不让他这个做岳父的心急呢?
“看样子,李自成要称王了。”李无庸悠悠的说道。旁边的宋献策闻言神情一动。
如今的中原也确实象刘谦所描述的那样,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了,一些精明的人都已经看出了明朝已经是腐朽的木头了,已经没什么作用了,有许多的文人也都纷纷把自己的宝压在了诸路豪强身上。而李自成的开封大捷,让李自成的威望上升到了顶点,有许多的文人豪客都先后前来投奔。
崇祯十五年十一月,李自成率部攻下了汝宁城。至此,河南黄河以南地区全部被攻陷。朝廷实际上已无法控制这一地区,也不再设官,而百姓们则纷纷结寨自保,或降农民军,或受朝命,并互相吞并。中原祸乱,至此为极!
李自成在横扫河南后,于闰十一月率部众四十万人,由河南南阳进入湖广,向襄阳(今湖北襄樊)进军。
当时据守襄阳的是左良玉部。左良玉在朱仙镇被李自成、罗汝才大败后,逃回襄阳。经一段时间的恢复后,此时又有部众二十万万,号称三十万万。不过朝廷只给饷两万五千人,其余的粮饷只能靠自筹。说是自筹,实际上就是搜刮甚至抢劫,因此给襄阳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军民关系自然是形同水火,十分紧张。
此时的左良玉已非昔比,他再也不敢与李自成打硬仗。当他得知李自成、罗汝才大兵压境时,便于樊城造船,准备随时顺汉水退走东南。不料襄阳百姓对他已恨之入骨,竟放火烧毁了他的船只。左良玉闻讯大怒,下令抢掠民船,载运军资、家眷先走,自己则率部屯兵樊城高地,设阵布防,准备阻击。
李自成部抵达城下,先遭左良玉部火铳阻击,后经当地百姓指点,绕过左良玉部防线,渡过汉水,攻击樊城。左良玉见势不妙,于十二月初三日拔营东遁,樊城随即沦陷,襄阳也于次日被攻占。郧阳巡抚王永祚护送襄、唐二王之子弃城而走。樊城、襄阳之战,充分显示了人心向背对战争所起的巨大作用。当时的百姓,已对朝廷失去信心,甚至是痛恨万分,人心思乱,一见风吹草动,便纷纷闻风而动,反过来支持农民军。十二月十四日,农民军占领荆门州,偏沅巡抚陈睿谟此前已护送惠王朱常润等弃城而走荆州。十六日,农民军占领荆州,执杀湘阴王全家。陈睿谟则护送惠王逃往岳州。荆州被占前,豪绅陆师贽曾主张抵抗,却无人响应,只得自杀。当时荆州城内的士绅百姓都纷纷迎接农民军入城。在荆州得手后,农民军又攻击承天府。承天府在明代有特殊地位。嘉靖皇帝的父亲兴献王朱祐杬的封地就在这里。当时因武宗无子,兴献王之子朱厚熜得以入继大统,做了皇帝。从此,钟祥就被视作龙潜之地,加上兴献王墓地(即献陵)在此,于是被升格为承天府,并设有2卫防守。当时,湖广巡抚宋一鹤、巡按御史李振声、总兵钱中选等都在此驻防。
左良玉率部从襄、樊撤退后,也曾到过承天。饥兵抢掠,左良玉便向巡抚宋一鹤请饷。巡按御史李振声便说:左兵太多,何以给之?即使有粮,也不如养承天之民自守!宋一鹤于是拒绝供饷,闭门不纳。左良玉大怒,下令抢劫后率部扬长而去。如果左良玉部能呆在承天,情况或许会有所不同。
崇祯十六年正月初一日,农民军攻克承天府。巡抚宋一鹤自杀,巡按李振声被俘,总兵钱中选战死,钦天监博士杨永裕投降。李自成令改承天府为扬武州。其后,臣僚劝李自成即皇帝位,牛金星、黄玉等以为时机尚不成熟,而李自成心动。于是李自成号“奉天倡义大元帅”,罗汝才号“代天抚民威德大将军”。谋以荆襄为根本,改襄阳为襄京,改承天府为扬武州。李自成兄子李过、妻弟高一功迭居左右,亲信用事。以田见秀、刘宗敏为权将军,李岩、贺锦、刘希尧为制将军,张鼐、党守素等为威武将军,谷可成、任维荣等为果毅将军,凡五营二十二将。又置上相、左辅、右弼。其下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政府;喻上猷为吏政府颠倒乾坤郎,徐邱为郎中,顾君恩为从事;萧应坤为户政府侍郎,郭附龙为从事;杨永裕为礼政府侍郎;王家柱为兵政府郎中,傅朝升为从事;邓岩忠为刑政府郎中。孟长庚为荆州防御使,张虞机为荆州府尹,陈荩为扬武防御使,姚锡胤为安陆府尹,李之纲为襄阳防御使,朱铨为襄阳府尹,吴大雁为南阳防御使,刘苏为南阳府尹,黄阁为信阳防御史,金有章为汝宁防御使,邓琏为汝宁府尹,刘懋先为均平府尹。另任命一批州县官,地方政权亦随之建立。
龙卷天下 第一百一十八回 安得壮士挽天河 净洗甲兵常不用
“大帅,听说主公要调你回台湾。”交趾城外军中大营里,曹百原大声说道:“如今安南的局势才刚刚稳定下来,南面的阮氏大军还在对我们虎视眈眈呢,主公此时调回大将军是何意?难道是因为大将军在外掌控雄兵,有谋反之心不成?”
“放肆,主公之心焉能是尔等猜测的,曹百原,你好大的胆子。”这边的罗振川脸色涨的通红,指着曹百原的鼻子大骂道。
“怎么还没有接任大将军职位,就在这里吆喝了?架子好大啊!”郑森在旁边突然阴阳怪气的说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