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定国-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安应了一声,便离开衙门口。先把三爷要见唐超的消息传了出去,又给莫少华传了回信,这才返回苏府。

正赶上张工出门,小安便问道:“正要寻你说话呢,差点错过了。城外货场的货物,还有多少没转走啊?”

“这才哪跟哪啊,一半都没有运到,听说乌江边上都堆不下了,李家那边正在筹措船只呢!就算是增加人手,估计还得再要几天时间。”张工紧了紧腰间的配刀,这些天他晚上都要去城外许家的库房值夜!虽然单论起来,不是什么很值钱东西,就算有人来抢来偷,也带不动这许多东西,但必要的防备还是需要的。

小安想想也是,就别说那是市面上价值四五百万两的物品了,就是四五百万两银子全部装箱抬走,也不是一下两下就可以抬得完的。“守夜的事情,你不要去了。三爷已经让金铁石金营头调了一队兵士出城了!明天济老爷子要回武陵!三爷说,让你跑一趟武陵,送济老和宝珠郡主回去。”

第428章 再见胜老

“这就要回去了吗?”张工讶然地道:“后天就是春闱,济老先生那么大学问一个大家,不留在金陵看了皇榜再走?”

小安便笑道:“老先生在这里呆得闷,说是也放心不下‘武陵大学’!要回去看看,若不是盈儿主母有些舍不得,只怕是早就走了呢。”

张工点着头,正要再说话,却见三爷与一个老头儿笑呵呵地走了进来。便连忙与小安闪在一边。

苏三看到小安便道:“去学厨的那边院子支会一声,叫姑娘们炒几个像样点儿的菜,到我的书房里去。再去请济老过来。”苏三对着小安吩咐完了,便转头对老头儿说笑道:“宫里头的饭,谁也不好放量吃,胜老此行往返千里,饭量一定是大增的,可见是吃不饱的。放心,宁远这里,再不会让胜老空着肚子回去。”

“哎,别得不想吃,炸鱼块一定得要有。”胜老呵呵地笑道。

苏三也是一笑道:“有!呆会啊,让济老的宝贝孙女儿给您现做。都是最近开发出来的新品种,新口味,准备特贡的。”

胜老咂了咂嘴道:“酱料可一定要管够!”

“放心好了!”苏三倒有种他乡遇故知的喜悦,心情也是大好了起来。胜老济老算是他接触这个世界最开始那段时间里最初结识的人。那个时候,自己还是意志消沉,胜老也是久别庙堂。如今异地再相逢,自己是灸手可热的宠臣,胜老亦事老树再开新枝,再回庙堂之高,已成定局。而这一切,不过是相隔半年的时间而已。

“张工,你呆呆地站在那里做什么?有时间就多看些兵书。”苏三掉过来头来,对张工喝了一声。

张工的年纪其实比苏三要大,但见着了苏三,他却没有年纪大的觉悟,就好像年纪大的不是他,而是苏三似的。因此苏三用什么语气对他说话,张工都没有半点反抗的心思。心甘情愿地接受着苏三的教训。

苏三的话一传过来,张工便连忙跑开了。

苏三,陪着胜老走进书房,胜老微笑地看着苏三道:“想不到啊,想不到啊!昨天在驿馆里听人说起,宁远小友是本届春闱的主考,老夫还吓了一跳,以为是重名重姓的人两个人。却不想,还真是宁远,而且宁远小友这升官的速度也太快了吧,一步登天,也没有宁远小友这么个登法啊,老夫离开武陵才几天功夫,这变化也太大了吧。宁远小友不是说要投笔从戎的吗?怎么不去参军啊?”

苏三见胜老拿去年自己说得玩笑话来挤兑自己。却不以为意地笑了笑:“还是投笔从戎的心,要真是有这样的机会,苏三义无反顾!”

胜老见苏三说得大义凛然,不由一愣道:“说真的?”

“自然是真地!”苏三笑道:“向皇帝请示了好几次了,就是不放宁远去啊!回头要是有机会啊,胜老可得帮宁远再说说。”

公孙胜见苏三不似在开玩笑,还真吃不透苏三的真意了!放弃九门巡检司的职位,去当大头兵?难道宁远小友内心里还是那副淡然的心性。

正有些想不明白苏三的本意时,却看见济老在周盈盈的陪同下走了进来,便放下这个思量,笑迎着济老道:“听说你认了个孙女,我还吓了一跳!却原来是任记的女掌柜,被你认了下了,济老还真是好口福哟。”

胜老离开武陵是在重阳节前,而济老认任盈盈为干孙女的时候,是在那之后。许多事情不知道,也是自然之理。

济老见到胜老,也是很高兴!熟人相见总是改不了老习惯,不知不觉间的,济老说话的语气便回复到最早有些刻薄的路子上去了,笑呵呵地道:“还以为你就草原埋荒骨了呢?想不到你这把老骨头,还是这么活蹦乱跳的,居然越活越年轻了。”

胜老呵呵地笑道:“草原上的空气好啊!一到了草原,感觉心胸开阔了不少。所有烦琐的事情啊,全部都消散一空了。若是济老也去了草原,准保可以多活几年。”

苏三见两人还是老脾胃,便看着盈儿介绍道:“这是公孙胜,胜老先生!此次远赴原国谈判的,正是这位老人家。”

周盈盈连忙行礼。

苏三便又道:“去弄些炸鱼块来吧,现在啊,胜老就想吃这一口呢!”

济老听了苏三的调侃,倒是哈哈大笑起来。周盈盈准备去了之后,三人这才重新落座。不一会儿酒菜送了上来,还特别准备了一道烤鱼,吃得胜老大呼过瘾。“草原上好是好,就是吃得东西吧,太单调。天天都是肉,手抓肉,烤肉,素菜极少,整天吃那些肉,人都吃腻味了。”

苏三便问起原国居民的一些生活状况。

“平民还是以放牧为主!并没有什么农耕。所以中原的布匹丝绸,在那里都是很贵重的东西,并不是什么人都用得起的。另外就是茶叶,食盐和铁器,也是原国很紧俏的物品。不去原国之前还不知道,去了才晓得,原国人已经把国土往西,往北打出去极远,其疆域远比目前的京国和封国加起来还要大上很多。”

济老暗暗乍舌,忍不住地道:“那原人这么大的势力,为什么还要联合朝廷,对付京人呢?他们自己单干不就行了?”

胜老一边吃着炸鱼块,一边晃着脑袋道:“这就要说到原国的权力构造了!原国最早发源的时候,还都是几个小小的部落。那个时候,了人势大,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后来阿什河畔的京人部族发展起来,打下去了辽人。这个时候,草原上的原人,才慢慢发展起来。京人势力最大的时候,与原人打过几场仗,杀了许多原人,原人不得不往草原深处退让。再后来,京人内乱,原人的势力才开始急速的壮大。其中一个大部落,攻打下了西边的伊利地区,占国数十个,号称伊利汗;另有几个部落打下了俄罗斯,也分别称汗。几年前,诸汗王为争夺草原核心发源地,爆发了争位之战。其中最主要的对头,便是如今的原国大汗奇可恩和他的兄弟奇阔台。战争打了四年,草原上血流遍地,最终奇可恩打败了奇阔台,获得了汗王的位置,正式成为诸王之王。奇可恩拥有广阔的大草原,对其他地方的小汗王有着无以伦比的影响力,奇可恩需要什么,诸汗王都必须要无条件的服从,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可是要维持这种影响力,奇可恩必须还要有新的功业来支撑着他的威信。西边是伊利王,北边是八大金帐,东边是大海,因此往南便成了奇可恩的首选。京人是原人的世仇,若是能把京人打掉,那既报了仇,又可以增加威信,这无疑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只是京人太了解原人,而原人也太了解京人,奇可恩单独打京国,底气不足,所以才会想到要与封国联盟。”

原来如此,济老倒是长了见闻。

第429章 原人

看到济老恍然的样子,苏三在心里道:奇可恩不仅仅是想打下京国,就连封国只怕也早就在他的虎视之下,包括溪下,西了,吐凡,大丽,甚至是高丽,倭国,最后也难逃奇可恩的虎口。原人的侵略性和好斗思维,将会无情的催灭一切敢于阻挡他们的力量。

历史是惊人相似的,这种事情,在前一世的史书,早已发生过一次,如今这不过是历史在另一个时空中,重新演绎而已。

只是这种疯狂的占据,其败亡的结局也是必然的。

原人太少,文化太单薄,管理人才又极度缺乏,偌大一片疆土打下来,又缺少必要的管制,终究是难以维继的。更先进的文明,自然不会屈服在荒蛮的统治之下,纵使奇可恩天纵奇才,也无法保证他的后继者能控制得住这条大船,所以最终的结果,还只能是被同化,被消亡,随后会有更合理,更强大的统治者出现。

济老应该会担心,原人在灭了京人后会不会,掉转头来灭封国!毕竟这是比打掉京国更大的功业。

而胜老应该不会有这个担心,因为这一点根本不用担心,而是必然的现实。胜老完全可以想到,原人打下京人后的下一个目标,必然是封国。

但所有人都不会想到,原国的雄心壮志,决不仅仅是京,封两国。而是这片土地上的所有国家。让所有人更想不到的是,这其中还夹着自己这只黄雀,在伺机而动。

或者,还不只自己这一只黄雀也不一定?

有好奇心极重的济老在,苏三也省得问话了。济老把自己能想到的问题都问了个遍,才心满意足地放过了胜老。而胜老在这里说话,也没有什么顾虑,该说的,不该说的,包括他自己的一些观点,胜老都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

济老于某些政事,总转不过脑子,所以胜老话里藏着的许多话头,他都听不出来。但是同样的话在苏三听来,往往便能抓到最关键点。

胜老的话里最关键的一点便是:原人是全民皆兵的!

非战时,所有士兵都回到草原放牧,一旦战争打响,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全都会被征召进军队!原人的军官是世袭的,十户,百户,千户,都有品阶,动员令一下,以点带面,很短的时间里便会集合起一支大军。这些军队全部自带装备,人人皆会骑射,个个都是悍马精兵。

事实上真正是奇可恩亲信部族的人数绝对不会超过两万人!而整个大草原上可以征用的兵力,也不过就是十万人到顶。可是奇可恩便是用这两万人,控制住了整个原国的十万人,进而又控制了数以万计的各种种族的人群,也包括相当一部份中原人。

就好像是小齿轮带动大齿轮,奇可恩正是靠着原始部落的那两万人的武力,把整个战争的机器开动了起来。

不用置疑,原人骑兵的战力是相当强大的!这种强大体现在原人骑兵的超强机动能力上。他们不需要粮队,不需要后续的补给,打到哪里便抢到哪里,渴了饿了便喝马奶充饥。

只要地面上有可供马匹食用的草,原人便可以持续不断地把仗打下去。

公孙胜叹了一口气道:“原人百姓的生活还是很艰苦的,所以他们很希望打仗,那样他们可以抢回他们一辈子都赚不到的财富;原人打起仗来,也不怕死。因为他们的军功是可以世袭的,父亲是百户长,儿子就是百户长。为了那是一个为战争而生的民族,有极强的侵略性。”

济老听了这些,不由也是唏咦!“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自古以来的兵法都有这个说法,可是这一点,在原人身上,一点用处也没有了。”

公孙胜看了低头静思的苏三一眼,认了济老的说法。其实他说这些的目的,只是想让苏三多了解一些原人。军事上他不懂,但他心里却有一比。他把原人的骑兵比做流窜的悍匪,把封人的军队比做剿匪的官兵。

尽管剿匪的官兵很多,但是流窜的悍匪冲上来打一阵,便散去,打一阵,便散去。反应迟钝的官兵,是没有办法收拾得了这些悍匪的。这无疑是用稻草人去吓野猪,那野猪连真人尚且不怕,还会怕假人吗?

真要是原兵与封兵打起来,胜率也是堪忧的!

胜老抹开这些想法,又详细地述说着自己在草原上的见闻,更多地谈及得是文化与信仰了解。

京人与原人都信萨满,但原人显然不仅仅只信奉萨满。以奇可恩为首的上层原人,对外来文化的接受程度,是出奇的宽容。在原国的土地上,充斥着各文化。有来自遥远西方的基督文化,起源于伊利汗国的伊斯兰文化,还有佛学,道家,儒文化,等等数不胜数。

游牧民族似乎对外来的一切文化都很好奇,尽管他们嘴里还说着‘长生天’,但无疑新的文化,给了他们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开放的民族,总会在一定的时间里大放异彩,这也可以解释原人为什么会发展那么迅速。

胜老边吃边说,苏三只是静静地听着,相比较济老而言,苏三对大草原的想象只会是更加形象。毕竟去过与没有去过的人,想象起来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事实上原国的种族是很原始的!他们崇尚胜利,崇尚力量。即使他们自己人在相互比武的过程中,也会毫不犹豫地杀死失败的一方。在他们的眼里,失败的命运就是死亡,胜利者有资格处死失败的一方;而失败者也不认为自己被胜利者处死,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情,即便对方是自己的兄弟,族人。

前一世的历史中,介绍过类似于这样从大草原上起源的民族,他们无一例外的嗜杀,以杀人为乐。攻下一座城池,动不动便要屠城!当狭隘的民族情节碰撞到更先进的文明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吸收,而是毁灭。

因此,事实远比胜老所看到的要残酷!虽然奇可恩足够的开放,足够的宽容,但民族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

第430章 被人算计了

三人聊了一下午,胜老仍然回驿所居住,并不留在苏府。不过胜老听说济老明天要回武陵,倒是有些唏咦。

公孙胜离开武陵也有半年了,若不是朝廷的事情脱不开身,胜老倒是也想回武陵歇着。尤其是济老提到过的那个‘武陵大学’,公孙胜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或许可以去讲讲学,也是一件乐事。

只是这些目前都是奢望了!

与原人联盟的契约在这几天里就要完成签订,自己肯定是要在场的,哪里会走得开。再说,自己这次往原国和谈,如今也算是有功于朝廷,再次复出已经不可避免,正是要发挥余热,造福天下的时候。

有些事情,不容许他退却。

苏三送走了胜老,仍旧回到书房,关于胜老说得草原上的见闻,苏三要花些时间,反复消化一下。有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见闻,说不定到用的时候,便会起到大作用。而且,以他思维的发散能力,再加上前一世对草原生活状况的了解,苏三可以很容易地构建出想象中的原国现状。

即便是如此,想象出来的东西,与现实的东西,应该还是存在着差距的,苏三还是希望自己可以有机会到草原上去看一看,只是这种机会应该很渺茫,等到要看到时候,只怕也不需要这么费心力地想去了解了。

天色渐渐地黑了下去!苏三只是静静地坐在书房中,默思着这些。

唐超与莫少华一走进屋子,便看到三爷静静地坐在书桌后面,目光微瞌,正全神贯注地在想着问题。

两人不敢搅扰,小心翼翼地站立在一旁,静候着。

过了好一会儿,苏三才收住神思,抬眼看了两人一眼,这才笑道:“早来了吧?坐,小安。”

小安连忙走了进来。

“把灯点上,让玉儿弄些吃得东西进来。”苏三看小安应着出去了,便对莫少华道:“此去成都府,关系重大!少华肩上的担子很重啊。”

莫少华点了点头:“担子轻也是走一遭,担子重也是走一遭。比起来,少华宁愿挑重担。”

“好!不过,也要注意方法,注意劳逸结合。”苏三轻轻地道。

“是,三爷!”

苏三从书架上取出一封书信,递给莫少华道:“这封信交给我的大哥苏一,大哥那里会尽可能地给你一些帮助。但你也要明白,他眼下还是朝廷的官员,就算是成都府的首官,也不是能一手遮天的,有些事情,还是要尽可能做的隐密。”

莫少华点了点头,接过书信。

苏三又道:“明天走的话,可以先到乌江边,跟着李家的运粮船走!省时省力。我就不去送你了。”

莫少华再一点头:“三爷在金陵也要多多保重!将来有许多事情,还等着您主持,千万可不能有什么闪失啊!”

“嗯!”苏三感受到莫少华的挂心,微笑地点了点头:“放心吧!苏三也不是小孩子了,苏三虽只是一人,但身上系着诸多人的干系,再不会轻易涉险。少华且请安心。”

莫少华是有些担心苏三有时候会头脑冲动,毕竟苏三的年纪在这里明摆着。既然是年轻人,就难免会做出什么草率的事情来。现在苏三身上系着许多重大的干系!一旦有个闪失,损失只怕会很严重,所以莫少华不得不出言提醒!

但见苏三这么说,莫少华倒也放下心来。苏三能充分地认识到,他的身上并不是只关系到他一个人,这就说明,他的心性成熟程度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深沉。

苏三又对唐超道:“京国设立情报分站的事情,不能再拖了。实在不行的话,就是把杜先生召回来,这件事情也要尽快地安排下去。”

唐超已然猜到苏三把自己召进来的目的,见苏三这么一说,只好硬着头皮道:“倒是不用把杜先生召回来,小的这里,想到一个人选,只是!”

苏三‘唔’了一声,只是看着唐超并不说话。

听潮轩里所有人员的资料他都有,他心里清楚地明白没有一个可以统管全局。而京国情报分站的重要性,眼下已经比建设‘听潮轩’总站更为紧迫和重要。必须得有个有能力,有担待,有头脑,有胆气的人才行。

唐超见苏三疑惑地看着他,头稍稍一低,吞吞吐吐地道:“三爷,您看露儿是不是可以胜任?”

露儿?苏三一愣!半天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话说,原国使臣进了金陵城之后,原封两国和亲的事情,便成了全城的热议。

从平民的角度上来看,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件极振奋人心的事情!而在金陵的举子们,显然对这件事情,更是热心。三五成群地,一见面便是议论这种事情!一时之间,仿佛在所有人的眼里,京国瞬间变得弱小起来,再也不是那么让人惧怕的存在一般。

所有人都在讨论,封人打回北十六州的可能性。城里头对京人的敌意,在这个消息的刺激下,变得更加激烈;许多年青人都叫着要把京人赶回白山黑水。若不是京人的辕所,一早就有九门的卫兵保护着,说不定就有人要闯进京人辕所。

与京人辕所前,许多人扔臭鸡蛋相比;原人的辕所前,却又是另一种景像。

只要是路过原人辕所的封人,都会对原人辕所前的原人守卫,抱以善意的微笑。附近的店铺只要知道买东西的是原人,不用还价钱,立刻就给出最低的价格。往原人辕所里送油米菜蔬的小贩,也是挑最新鲜的送进去,以表达对原人的好感。

平民的举动是最直白的,他们只是简单地表达出了对两国之间的好恶。可他们不知道京人固然可恶,原人也不见得会好过京人。而平民们很乐见的和亲,永远也只是个笑话。

第二天,城内对和亲的事情热议不减!只是举子们已经没有什么心思再讨论这些了。明天,天不亮所有应试的举子都要入闱,所有人既紧张,又兴奋。

能否一朝登顶,在此一举,再年少轻狂的人,碰到这种情形,都会有些紧张。

自然地,对于苏三这位主考官的讨论,也成为所有举子再三提起话题。许多举子已经专门收集了苏三的诗词,汇成一个小集。名曰:宁远小集!拿到这个集的人,每天都抱着小集仔细研摩,以确定自己在考试中所使用的文风。

单世杰对举子们的这些行为,却有些嗤鼻。

在他的眼里,苏三能不能最终成为主考,还得过了今天晚上的这一关才行!

不过在他看来,苏三只怕是过不了今天晚上的这关了。只要今天晚上大家闹起来,苏三断没有呆在主考位置上的道理。

罢考的事情,历来是最严重的。若是举子们对主考实在不满意,就算是皇帝也不得不慎重考虑如何安抚举子们的情绪,毕竟举子们才是朝廷的根本。而安抚举子们情绪的唯一办法,便是把苏三撸下来。

只要苏三从主考的位置上被赶下来,那么罗大人自然就会顶上主考的位置。届时,看‘宁远小集’的人不就抱错了佛脚吗?而自己这个组织罢考的骨干,还用担心科举的结果吗?从此,平步青云,天地两端,好日子指日可待了。

单世杰一想到这些,心中急切的情绪就无可名状!一大早起来,单世杰便先去了几个最为积极的举子那里,把今晚上的时间地点最终确定了一下,嘱咐他们小心安排,不要走漏了风声,这才往李府去寻李舒说话。

李舒在府中也有些急切,秘密地与单世杰说了一番话之后,眼见得成功就在眼前,李舒的情绪简直就有些亢奋。

两人粗略地核对了一下罢考的人数,估计到场的人可以达到三百人时,两人便感到似乎是做了一件天大的事情。这事若做成了,便是不参加科考,他们也是名声在外了。

他们坚信,只要这三百人往翰林院里一跪,立刻还会有闻讯而来的学子们,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之中。到时候,整个翰林院都是罢考的学子,立刻便要震动朝野!

这可是封朝有史以来,第一次考生罢考啊!

两人觉得事情到了这一步,再没有什么问题了。若是现在不是上午,而是晚上,那所有的事情,就再完美不过了。

可是两人都没有想到,事实与他们所料想的简直是大相径庭!就好像是一群小孩子在盖泥房子,最后来了一个大人,一脚下去,便把大家玩的游戏给摧毁了。

不过既然是小孩子,那自然也就不可能想那么多!

单世杰从李府一出来,便被十来个兵给拿进了九门巡检司!这一幕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的,十来个兵还有意在街上绕行了一圈,才进了九门巡检司!因此街面上知道这事的人极多。

一些暗地里有策划的举子们听到这个消息,不由都大惊失色起来。有几个大胆一些的匆忙聚在一起,商议着要不要先在九门衙门口闹一场,把单世杰给要出来。毕竟九门是苏三在辖制,而苏三正是他们要对付的人。

可是还没有等他们商量明白,这些举子们便发现自己的身边,突然多了许多人当兵的人,这些人也不上前干涉他们的举动,而是不远不近地紧紧盯着他们。

举子们正有些惊惶不安的时候,便听到单世杰已经安然出了九门巡检司的消息。众人的心中不约而同地冒出一个想法,那就是:自己被单世杰给卖了!否则,这些当兵的人,不可能这么快便盯上了他们。

第431章 劝供

愤怒在这些举子们的心中产生,大骂单世杰的同时,心中也开始考虑这事情一旦暴露后,将会产生的后果。结果这不考虑不要紧,一考虑才发现,若真是被逮住了,将永远失去科考的机会。

被人出卖,而永远失去科考机会,自己如何面对家人,如何对得起那逝去的苦读时光?

大家越是这般想,便越发把单世杰骂得体无完肤。

有几个人实在是不敢等了,便干脆冲到九门巡检司里,把罪责推到单世杰的头上,表示自己是受了单世杰的盎惑,才同意了这些幼稚的傻事。

苏三只是听着他们的话,也不做笔录,也不责怪,只是宽慰着他们,让他们安心回去看书,好好准备科考,不要为这些没什么名堂的事情,而耽误了科考。

有人做了初一,便有人跳出来做十五。紧接着,便有更多举子,争先恐后地跑进九门巡检司递书悔过。

苏三真是有些苦笑不得,跑来悔过也就罢了!还非要递什么书?这不是上赶着给自己送证据吗?这些举子们,还真是傻得可爱。

不过苏三自然不屑于用这些悔过书做证据,因此苏三当堂烧了举子们的悔过书,表示非常理解举子们的心情,再也不会为了这种事情,对举子们惩罚。让举子们安下心,全力应考,再不可生出事端来。

消息一经传出,众多学子才知道居然有人在暗中策划罢考这件事;当然紧接着,一众学子也对苏三交口称赞起来!都说苏三这个主考有胸怀,是个又宽容,又大气的主考。摊上这样的主考,那绝对是所有举子们的福气。

当然始作俑者的单世杰和李舒等人,也成了众人议论的对象!不过,对两人的议论倒不尽相同。在议论中,李舒变成了有胆色,有担当角色;而单世杰嘛,就有点惨了,被人骂成了十足的奸邪之辈。

单世杰做为组织者,居然出卖了所有人,这一点,让他们单纯的心,实在无法接受。

而听到这些流言的单世杰,此时想死的心都有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刚开始并没有出卖任何人的打算!

他被抓进九门巡检司之后,根本没有人来搭理他。自己在偏房里静坐了半刻时辰,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被客气地给送出了门。

单世杰不明白,既然抓自己进来,什么话都不问,那为什么还要把自己抓进九门巡检司。弄得他还担心,是不是有人出卖了自己,让罢考的事情走漏了风声。

可是紧接着,单世杰便发现风头有些不太对劲!

出了九门巡检司之后,那些原本很积极的骨干人员,见了他的面,一个个都背转身去,再不肯与自己说话。

单世杰感到所有的事情透着古怪,可是自己却想不清楚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他急切地跑到李府,想寻李舒说说这些怪事,可是李府的人却连通报一声也不肯,便把自己给轰了出来。

这个时候单世杰才想起城外读书的许伟!紧赶慢赶,连中午饭都没有吃,便冲到许伟读书的庄子里,却被告知许少爷根本没有来此地读书。

正没思量处,又跳出几个兵,把自己带回了九门巡检司,一切就好像似在做梦一般,转眼间自己又进了衙门。

恍惚间,单世杰看到一个官,打头里坐着,边上却坐着面色铁青的罗瑞清。单世杰看到罗瑞清时,才觉得心神往回收了一些,就像是看到了救星,刚想对罗瑞清说话,可是下一刻,他又不得不把所有的话都吞了下去。因为他终于想起来了,这里是九门巡检司,是苏三的地头!

“你就是单世杰?”冯天元看着单世杰道。

“啊!是!”单世杰忙伏低身子。

“坐吧!”冯天元板着脸说了一声,语气还算是客气。单世杰不安地坐了下去,脑子里到现在还是有些转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冯天元见单世杰还是一脸的茫然,便淡淡地道:“你组织三百举子罢考的事情,我家大人知道了!”

单世杰顿时面如死灰,他想到过这种可能,但却想不明白苏三是如何知道的!难道是有人告密?是下面那几个骨干的成员,还是李舒,或者是许伟?

“我家大人可怜你十年苦读,不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