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定国-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用再考虑了!眼下苏三手头上可用的人不多。能用得上的人便是少得可怜。你是一个合适的人选,苏三相信你可以胜任,你所需要的就是放胆去做。这件事情就这么决定了,不用再讨论了。这段时间,你暂时留在苏府,我有一些武器的样稿正在整理之中;另外还有一种纺织机也在研究之中,若是成功了,可以让纺纱的速度加快不少!你呢,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找我聊一聊。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在没有开始之前,尽可能地多考虑一些,才会事半功倍。另外,苏三正在策划的那件事情,也离不开你的协助,你也正好从这件事情之中,了解一下苏三做事的风格。”苏三说完,把扇子在手里一拍,合上了,表示就这么定了。
莫少华听了苏三的话,早已暗下决心,要把这一摊子的事情承担起来。万事开头难,怎么开始?确实是一个要花些时间好好地考虑一下的问题。好在这段时间,自己都在苏府,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向苏三请教!
而且莫少华对苏三提到的那个正在策划的事情,也非常感兴趣。他很想知道,是一个什么样的计划,可以让苏三在短时间内,把手头上的银子番一番,因问道:“能知道是什么样的计划吗?”
“当然能知道!”苏三呵呵一笑道:“事实上,这件事情,还需要少华全程参与呢!”
叫玉儿换了热茶上来,苏三慢慢地品了一口才微笑地道:“眼下,有一大笔银子,正静静地躺在金陵城的某个地方!只要我们方法得当,操作顺手,那么这一大笔银子,唾手可得!这些钱,就算我们不去取,回头也只是便宜了别人。与其让那些银子,最后便宜了一小部份人,还不如咱们现在取过来加强实力。不取,实在可惜。”
莫少华自然想不出苏三要怎么去谋这一大笔银子,因此眨巴着眼睛,异常好奇地看着苏三,一脸倾听的模样。
苏三见已经吸引住了莫少华的好奇心,便也不再卖关子了,把自己的想法详详细细地一说。最后才对已经张大了嘴巴的莫少华问道:“少华觉得,这件事情有可为吗?”
“这个?”莫少华咂巴咂巴嘴,想想又挠了挠头,老半天才道:“好像这种事情,从来没有人做过啊!”
“那是自然的,要是有人做过了,宁远想轻轻松松地赚这笔钱,哪里那么容易!”苏三呵呵地笑道。
莫少华又道:“对方好像不是很好惹,真逼急了他们?”
苏三摆了摆手道:“不妨,宁远既然要做,就自然有不让他们知晓是谁在搞鬼的手段。宁远要让他们吃一个哑巴亏!退一万步说,就算他们知道是宁远在背后搞鬼,那种情形之下,他们又奈我何?”
莫少华见苏三成竹在胸,主意已定,便知苏三一定是把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给想到了。也是,这么重大的事情,动辄就是数以万计银两的大操作,苏三不可能心血来潮。苏三在与自己说这些话之前,一定是计较了很长一段时间的。
因此莫少华也不再提心中的疑问了,而是考虑起这种事情真要开始做,可能成功的机会有多大。莫少华思索着道:“听起来似乎是有些道理,毕竟若真是发生了这种事情,他们不可能不采取补救的手段!真要是闹得不可开交,朝廷也不可能坐视不管。最起码的一点就是,就算把他们逼急了,甚至逼到要上吊,他们也不可能跑掉。”
苏三点了点头道:“他们要是能跑,宁远也不敢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自然是跑不掉的,要不然他们也别想做这门营生。所以,逼急了他们,他们就是卖地卖房卖首饰卖儿卖女,也要把势态给稳定下来。事实上,宁远也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毕竟这种事情闹一闹,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也是一个警告!”
“嗯,倒是值得试一试!可以肯定的是,就算最后失败了,咱们至少不会亏。”莫少华像是想明白了什么,肯定地道。
第396章 大通银庄
“好!”苏三一拍手笑道:“这件事情,你牵个头吧!听潮轩那里,还有月儿,志远镖局的李技,都全力地配合你。这事不小,牵扯的人很多,有些事情,你一个人自然是操办不来的,所以你手头上没有人可不成。宁远这里可以抽出一些可靠的人手给你,但是人手绝对不会多。少华你得自己想办法多找些合意的人手。而且你以后的事情只会更多,没有自己的班底可不成!”
莫少华见苏三连任用人的大权都让自己掌握,心中不由又是一阵感激!感激之余,莫少华倒是想一个合意的人才起来,只是这个人?
“怎么?”苏三看莫少华似乎在为什么事情为难,便问道:“是不是有什么困难?”
点了点头,莫少华看着苏三道:“有个人,少华很想用!只是这个人现在有官职在身……”
“你说的这个人,是不是杜兴?”苏三打断了莫少华的话。
“啊!”莫少华再没有想到苏三一下就猜到了自己的意思,不由点了点头。
苏三想了想道:“杜兴这个人,倒是个人才。好了,我知道了!这事情我来办吧,不过拉他进来后,暂时还不要让他接触太多,先把他‘骗’上船,等到合适的时候,再让他慢慢了解这些!”
“这小子鬼精着呢!骗他可不容易。”
“那可就要看少华你的本事了!反正这是你要的人,我只负责把他送到你面前,剩下的可就没宁远什么事了。”
莫少华想了想道:“暂时‘骗骗’他,问题应该不大!三爷放心好了。”
苏三自然是放心的!若是莫少华连这点事情都处理不好,那以后自己还能指望他什么呢?
至于杜兴这个人嘛,苏三还是欣赏的!
这人有野心!任记金陵店开业的那一天,别人都没有上台去向查理挑战,他却想要出这个风头。出风头的目的当然是想引起楼内人的注意。楼内有太子,有二皇子,杜兴必然是抱着想更进一步的心思,才想着要露脸的。
只这一点,便足以说明杜兴是个有野心的人!
若是一味的只有野心,其实是不足取的。真正让苏三欣赏杜兴的地方是,这人还有一颗忠心!这一点从杜兴对待莫少华事件的态度上,便可以看出一二。莫少华落难,九门里的人,虽然没有落井下石去害莫少华,但也没有人主动想办法救莫少华。只有杜兴,在这个时候为莫少华上下奔走。这一点尤其难得,也让杜兴在苏三心中的位置直线地上升。
事实上,杜兴也算是一个极机灵的人!善于把握事情的变化,善于应变,也算是不可多得吧。难怪莫少华这么看重杜兴,一说让他自己找人,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要把杜兴给捞过来。
嗯,有忠心做基础,再配上野心与机灵,倒是可以成为莫少华的一大助力。
紧接着,苏三与莫少华两人,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开始讨论起来,许久之后,两人的讨论才渐渐收住。
莫少华今天得到的消息太多了,他要好好地消化一下。所有信息,他都要在脑子里重新理一理,虑一虑!并且在脑海里构想出一个框架来。只有掌握了整件事情的主要脉络,莫少华才能分出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到了正月的最后几天,一直晴好的天气,突然下起了雨!绵绵的细雨一飘下来,整个气温也下降了不少。眼看着渐渐地要暖起来的天,说变脸就变脸,城里的闲人们,便再不愿在街面上走动,只在茶楼酒肆里闲坐,打发这无聊的时间。
茶楼酒楼的生意好了,银钱的流动量便大了起来。对于酒楼茶室而言,收到的银票,自然是要兑成银两,以应付柜台上的流水;而对于客人而言,却不希望怀里惴着沉甸甸的银子,四处瞎转。
所以,大家便都挤到银庄去,存银的存银,兑银的兑银。银庄从一早开门,到晚上打烊,就从来没有断过人。倒是金陵城里人气最旺的所在。而这个人气最旺的所在,在整个金陵城里,就只有一家,那就是大通银庄。
大通银庄是封朝唯一一家朝廷认可的银庄!是唯一一家可以签发银票的银庄。事实上,封朝境内,除了大通银庄,再无其他的银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银庄就是大通银庄,大通银庄也就是大家的说的银庄。
大通银庄里只做一项交易:收进现银,签出银票;接收银票,兑出现银。银庄里管这项交易为‘纸银’,喻指以纸为银的意思。收现银开银票银庄叫进单;收银票出现银银庄叫出单。当进单比出单多的时候,就意味着大通银庄银库里的钱,就会多出一堆来。若是银库里的现银,每天都多出一堆来,日积月累,那就是一笔不可小视的财富。
当然,这些财富并不是银庄所有;而是手里拿着银票的人所有。只是,手里拿着银票的人,大多数都不会选择把银票兑成银子。毕竟,银票也可以在市面上流通,而且买卖之间用银票来结帐,比用现银结帐更方便,也更安全。
只要银庄很牢靠,银票又随时可以兑成实际的银两,那拿着银票与拿着现银的区别也不是很大。
这种思想只要在所有人心中成为共识,那银庄里的现银便只会越来越多,多到银库里都放不下的地步。连银库都放不下的银两,那可不是几十万两,几百万两,上千万两,那可是以亿来计的银两啊!
只是,眼下的大通银庄,还远远达不到这种水平!
事实上,大通银庄的出现,才只有十几年的时间。是封朝迁都到金陵,平稳了十几年之后才出现的产物。
在大通银庄之前,大封朝有一家官办的银庄。那个时候发行的不叫银票,而是‘交子’。只是官办的银庄经历了都城南迁的这一变故,又失去了公信力,所以才山穷水尽渐渐淡出世人的视野。
在那以后,以许家为首的,当时一些比较有势力的世家,这才想到要联合在一起,成立一家全新的银庄,来,经营这项可以获得大量闲散游资的买卖。
按当时的情形来说,大通银庄的成立算是解决了朝廷的一块心病,毕竟官办的银庄有许多烂摊子,朝廷无力解决。大通银庄能全盘接管,自然是皆大欢喜。
这也是为什么封朝境内,只有大通银庄一家银庄的根源所在。
第397章 许家
在普通人眼里,开银庄应该是一个亏钱的买卖。
存银子的人,可以拿到等额面值的银票;而拿银票来兑银子的人,也可以兑出票面等额的现银。既然是平进平出,没有差价,那银庄凭什么赚钱?
何况,银庄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支付保管银两的费用,房屋店铺的费用,请人工的费用。甚至还要花大力气,把银子在各府各路的分号中,倒腾来倒腾去。
这些都不说,就光是银子在银库里的自然损耗,那都是一笔算不清的帐。
赚钱?亏得裤子都没有得穿吧,又从哪里能赚出钱来呢?
只是,十多年过去了,大通银庄不仅没有关张,反而越做越稳当了。平民们想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因此也就不再去想了。反正他们只需要知道,拿着银票可以从银庄里取出现银,便足够了。
事实上,大通银庄自然不会做亏本的买卖!也不可能让银子在库房里发霉!这么一大笔钱,若是不用出去,赚些利钱进来,只怕以许家为首的几大世家,睡觉都睡不着了。
因此,大通银庄只是留下了部份的现银维持着日常的流水。绝大部份的银子,都用来囤集土地,囤积物品。十几年来,大通银庄帐面上结余的两千多万两现银,大部份都被银庄用来了兼并土地,积攒物资。土地每年都会给银庄带来稳定的回报,囤积的物品也通过低进高出原则,给银庄带来可观的收入。
这些收入反哺进银庄中,不仅足够支付所有的费用,而且还为几大世家,提供着丰厚的回报。十几年中,这样的回报已经从最初的几千两几万两,变成了现在至少每年几十万,上百万两的稳定岁入。
几大世家渐渐尝到了开办银庄的巨大甜头。为了能更快,更多地得到巨大回报,大通银庄一方面增多分号的开办,尽可能多地吸进银两;另一方面不可必避地虚开银票,用来大规模的圈地和进行各种能赚钱买卖的尝试。
由于银庄的财势太大,在买卖的竞争中,简直是无往不利!很多时候,只要银庄一出手,便可以垄断某一项买卖的全部交易,随后银庄便可以坐地起价,大赚特赚。
银庄正是这样,靠着从别人家借来的母鸡,一刻不停地生着自己的蛋!这真是一桩无本的大买卖,而且可以预料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把自己的家的母鸡借给银庄,让银庄大发其财。
最终,大通银庄会成为一只巨大的噬金怪兽,把爪牙伸进每一个可以赚上一笔的行业中去。而大通银庄的东家们,则会躺在金山银山上呵呵大笑。
其中笑的最开心的,自然便是银庄最大的东家,金陵城的许家!
许家是封朝的世家!家族中人丁兴旺,每代都有人在朝为官,在封朝的影响力,自是不俗。不可否认的是,大通银庄在创立之初,起步还是很艰难的,面对平民百姓的不信任,以许家为首的那些东家们,还是费了许多力气的。如今,大能银庄能有了这个势头,靠得是十几年扎扎实实的经营。
只是在苏三看来,大通银庄注定是个短命的产物!
眼前的风光,只是暂时的,外部的环境已经不适合大通银庄再发展下去了。如果连封朝都面临着生死存亡,那依附在封朝躯体上的大通银庄,那也只能是风中残烛。
这不是大通银庄的错!而是大封朝并没有保护大通银庄平稳发展的实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破巢之下,岂有完卵?乱世之中,谁还会把不值一文的银票拿在手里呢?
而许家的家主,东府里的侍郎大人,许文臣,却没有这样的觉悟!
许文臣算不上是个真正的商人,也并没有商人那么敏锐的目光!他能做侍郎,并不是因为他有多高的才能,而是他代表的那个利益团体,需要他坐在这个位置上,替他们发出声音。
许文臣既然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能,那他在继承了家业,继承了家族为官的传统之后,自然也就没有要改变,要创新的思想。在他眼里,稳定压倒一切!按部就班地维持着现在良好的形势,便比什么都重要。因此,许文臣的许多决定,难免保守。
正是这么一个保守的,一心求稳的人,主掌着许家的命运,主掌着大通银庄的命运!
其实求稳保守,无可厚非!若是封朝一直能平稳地发展下去,谁也不能把许家怎么样,谁也无法对大通银庄说什么。可是世道多变,许文臣碰到这么个时节,也只能是说一句:时也,命也了。
“老爷!三老爷和银庄的分掌柜们进来了!”许府的管家王崇对着刚下朝回来的许文臣说道。
王崇原本是许府的二管家!自朱一光出息之后,王崇便从诸多二管家中被选了出来做大管家。王崇自然也想着能与朱一光一样,获得出息的机会。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推官,但能自己开府立户,这样的诱惑对他们这些下人而言,还是很能吸引人的。
所以王崇对许府的事情,是异常上心的,生怕自己做错了事,影响了上进。
许文臣听了王崇的话,不紧不慢地换了一身家居服,看着外头天色将晚,天空还飘着星星点点的寒雨,才问道:“他们进来有什么事情?”
¤文¤王崇一低身应道:“说是银庄里的事情,具体的小的就没敢问了。”
¤人¤许文臣接过热茶,香了一口才道:“让他们到书房里等着吧!我这就过去。”
¤书¤王崇便连忙退了出来,去厅里传话。
¤屋¤许文臣安安身身地在椅子里坐了一会儿,心里想着今天朝中发生的事情!
原国那边已经得到朝廷要和亲的消息了!原国不仅同意了和亲,而且派出了议亲的使者队伍,现在这支队伍已经在绕道往南边赶了!公孙胜那老匹夫,这次算是立了大功。听说联盟的和约谈得很顺利,这老家伙还为朝廷争取到了许多利益,原人似乎做了许多让步。
看来公孙胜再次入朝为官的局面,已经不可避免了,只是不知道皇上会把公孙胜安置在什么地方。不管怎么安置,老家伙进入东府是铁定的。哎,东府里又多了一个老狐狸,以后办差便要更加小心了。
哎,早知道这么好谈!自己就该主动请缨,揽下这个差事。
算了算了,事情都已经这样了,再想这些又有什么用?不过,朝廷与原国联盟的达成,怎么看都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于公事而言,政事堂里多了一个公孙胜,吴台铭的地位必然就要下降一些,毕竟公孙胜几十年副相的影响力足以与吴台铭相提并论。反正自己是哪边也不去得罪就对了!东府里的山头越多,对自己就越有利。
于私事而言,封原两国联盟,应该会极大地震摄住京人!这个合约一谈成,只怕三国鼎立已成定局,封朝的外部局势日趋平稳的同时,大通银庄的发展也会安稳许多!这不能不说,是个大好的消息。这消息,只要一经传开,那银庄里的进单只会越来越多。
许文臣一边想着这些,那边王崇再次走了进来!许文臣便弃了茶,提着暖手炉,朝书房走去。
一走进书房,许文臣便听到一屋子的人都在激烈地谈论着冯家。许文臣一进来,所有人便息了声,全都站起来,给许文臣请安。
许文臣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除了三弟许世杰之外,其他几个都是各个东家派在银庄里的分掌柜,平时也不做什么事情,只是共同监管着帐务。
许文臣眉头紧了紧,心道父亲真是有些糊涂。银庄这桩生意许家完全可以自己接下来,为什么当初要把这些世家拉在一起?现在好了,每年的收益有一半都要分到这几个世家去,这几个世家光靠着银庄,什么事都不做,也饿不死。
许家受些累,主持着大局,帮着这几个世家赚钱,这些世家若是老老实实地坐等着分钱,那也倒罢了!可是这几年,这几个世家老是动不动就跳出来,这个提议那个建议的,让人不胜其烦,这次不知道又要出什么妖蛾子,连三弟也跟着胡混。
清咳了一声,许文臣在书房的大书桌后坐下,这才对众人道:“都坐吧!”,等众人都坐下后,这才对三弟叫了一声:“世杰!”
许世杰的面相有些老,虽然小了许文臣十岁,但年纪上看起来,倒是与许文臣相差不大!因为是在银庄里做大掌柜,所以性子是愈发的沉稳。
许世杰有些怵许文臣,俗话说长兄如父,如今父亲已经过世,所有的事情又都是这位大哥在做主。这位大哥的性子很执拗,一旦拿定了主意,八头牛都拉不回来。所以,银庄稍大一点的事情,许世杰都要进来问大哥的意思,否则一定是要挨骂的。
见许文臣一进来便叫自己的名字,许世杰刚坐下的身子又立刻站起来道:“大哥!”
许文臣很满意三弟这么恭敬的态度,便摆了摆手让他坐下,问道:“刚才你们在议论冯家?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398章 异常
许文臣对冯家还是很上心的。上心的原因不外乎冯家从许家的手里,抢到了‘霸王别姬’的代理权。此时的许文臣,恨不得冯家在‘霸王别姬’的事情上吃一个大亏!这样一来,自己的心里就可以平衡一些。
其实许文臣对‘霸王别姬’是不看好的,若不是是许世杰说‘霸王别姬’怎么怎么热销,强烈要求许家一定要拿下这个代理,而自己又看到宫里头,礼物送得都是‘霸王别姬’,自己是不会动心思,要接‘霸王别姬’这个代理的。
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去年银庄给许家又赚进了许多钱,许家正要找些路子,用这些钱再做几门营生。可是结果却被冯家给接了去,为了这事,许文臣没少生闷气。所以,听众人在议论冯家,许文臣自然是要问一问的。不过,冯家似并没有吃亏,反而是大赚了。
只听许世杰道:“从冯家接了代理到今天,也只十来天的功夫,听说冯家那边的流水已经高达十万两了!”
十万两的流水额,只十来天的功夫,那是一个很恐怖的慨念。
“便是我们许家,也为冯家贡献了大几千两!”许世杰叹了一口气,有些无奈地道:“听说这几天,许多代理商都堵到武陵那边去要货了!要不是冯家这头,武陵那边的货品接不上,只怕还要大发利市。现在是许多人家都拿着钱到冯家那里下定,等着拿货。金陵府治下的各个州县的人,把冯家的门槛都挤破了。比咱们银庄里还要热闹。”
许文臣倒没有听说‘霸王别姬’的代理权全都签出去了,自然也不知道许多代理商堵到武陵的事情。再一听说,冯家这么热闹。许文臣便冷冷地哼了一声道:“也就是热闹这几天而已,那东西这么贵,不就是金陵城里头,能有此人用?下面的州县还能卖起花来?好了,不说这些了。说说你们进来有什么事吧!”
许世杰见许文臣不想谈论这些,也就只能做罢了。其实他是很眼红冯家的!
自己经营着银庄,各种营生都拦在头里做,虽然因为财势大,所向无敌,但往来的费用,花费的人力物力,也是巨大的。这些年虽然很赚钱,但是看冯家只接了一个代理,便这么牛市起来,自然是心中不太爽利的!
他心里倒是想着,若是大哥肯花些力气,与苏三搞好关系,说不定可以把金陵府的代理权一分为二,那时便不至于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冯家大把大把地挣银子。可是看大哥的情形,是一点也没有往上靠的意思。心里也只能是暗叹一口气。
大哥没有这个意思,许世杰自然不敢顶着大哥的意思说,因此只好接着大哥的话头道:“最近,银库比较吃紧!武陵府,金陵府,江东路都有大量的现银出单!而往年这个时候,出单应该是很平稳的,所以,我们觉得这事有些古怪。”
许文臣略为沉吟了一会儿才道:“去查了什么原因吗?”
“查过了!可是查不出什么头绪来。其实也没有大宗的兑现,兑银子的都是散户!几百两上千两的,只是总量上加在一起,就比较多一些。”
这种情况在最近几天特别突出!许世杰先是在金陵城的银庄账目上发现了这种异常,因此让其他几处银庄也查查有没有这样的情况,这才发现武陵府与江东路也有这样的情形。
私下里与几个分掌柜的讨论了以后,大家还是觉得应该进来听听许文臣的意思为好!毕竟这种变化,确实有些异常。
“唔!有人年后想拿些现银在手里的情形也不是没有。”许文臣觉得这个可能性更大一些,又问道:“大概有多少出单?”
“往年正月里出单大约都会在四十万两,今年估计达到了七十万两。”
“那进单呢?”
“还是一百万两,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许世杰并不认同大哥年后,有人想把现银拿在手里的说法!
事实上,这种兑现银的情况,多半会在年底前的两个月。一旦过了年,进单就会稳定的逐月增长,出单则会快速的下降。
从近两年的旧帐对比看来,就算是年底前的两个月,出单也不太可能会超过进单的七成!可今年正月的情形,就有些诡异了,前二十天还好好的,就这几天时间,出单量就冲了上来,不仅没有下降,而且超过了年底前的那两个月,趣出进单总量的七成。
若今年每个月都是这样的情况,那今年一年下来,净存下来的现银,就只有两三百万两而已,这绝对会大大低于预算。与前一年相比,也会出现负增长。
可许文臣却并没有想这么多。在他看来,这些年银库里常年滞留的银两,已经累积到了两千万两,就算如今每个月出单都是进单的七成,可那总归还是进多出少!每个月净余三十万两在库里,一年下来,也要为库银贡献出近四百万两!这也就不少了。
想想父亲还在世的那头几年里,一年下来,银庄能净存一百万两现银,都是要偷笑的事情,有四百万两还有什么说的?难道说去年有八百万两存银,今年就一定要一千万两存银,才能心满意足?
因说道:“嗯!多了一些出单,也不是很出奇的事情。进单的量还是很稳定的嘛。不用太过惊慌!我们开银庄,总不能拦着别人不来兑银子,只是要咱们开出去的银票,有多少咱们就收多少,你们只管调配好银两就是了!我一直在说,开源节流是不适合我们做银庄的。银两流出,我们是不可能去控制的,我们唯一要努力的地方,是要开源。只要我们不断地把银庄开出去,进单自然就会与日俱增。你们的眼光要放长远一些,不要只盯着出单多了,便不高兴。开源才是你们要投入精力要做的事情。”
许世杰一边听着大哥的训,一边觉得有些话,还是与大哥说明白为好!
第399章 内情
虽然银库的帐面上结余有两千多万两现银,但事实上,这些年来,陆陆续续地用于圈地,囤货的钱,占去了这些银子的一大半。真正在各个银库中维持周转的银子,不过是一两百万两而已!
现在看起来还是进单高于出单!但是万一出现了倒置的情形,那就意味着要把银库里的现银,往里填!可是银库里哪里有银子?银子都花出去生利钱了。
而且,前两年为了能囤更多的地,更多的房屋,更多货品,银庄陆陆续续地虚开了五六百万两银票,这些都是没有银根的银票,是虚开的。虽然这些银票虚开出来,都投进了圈地之中去了,而且也赚了不少钱出来。但是赚到东家们腰包里的钱,谁也不想拿出来补回这些银票。
一旦进单低于出单,存银子的人少了,兑银子的人多了,银庄的经营就一定会有问题。
虽然就现在的情形来看,就算进出单持平或者暂时出现倒置,也不会动摇银庄的根本。但还是要小心,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否则十几年经营下来的信誉,可就要不保了。
许世杰正要说话,许文臣却接着道:“告诉你们吧,再过个把月,原人与朝廷联盟的消息就会传出来了,到时候朝廷的外邦心中的地位将会急剧上升。当那些财东们再不用担心京人会南下的时候,只怕银庄一年净余一千万两,也不是什么难事,所以大家没有必要去计较这几十万两的进出。我们做大事的人,要有大的格局,老盯着脚底下的路,那是要撞墙的。”
众人听到这个消息,不由俱都一喜!
这确实是一个大好的消息。封人惧怕京人南下的心情由来已久,许多商家宁愿把大笔的银子藏在家里,埋在地下,也不愿意兑成银票!
现在京人再无危及封朝的可能,那银子也就不用捂的那么紧了。只要银子一出来,那存进银号换成银票流通,是最为自然的事情。若是这样,银庄的存银只怕立刻便会多起来,确实不用再去计较这几十万两了。
许世杰虽然心中也是欣喜,但他为人谨慎,若不是事实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他都会抱有疑问。因此,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