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明朝当县令-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有话要说: 诗是自己瞎编的,平仄韵脚什么的大家看看就行了……
管青楼女子叫女状元女榜眼什么的,我一开始写出来的时候还有点惴惴不安,感觉会不会侮辱了读书人。结果发现这个就是史实……明朝秦淮河边选美真的就这么叫ORZ
还有就是明朝中后期的时候青楼里确实引领时尚,还有一些良家女子派人蹲点,看名妓们穿了什么好赶紧学。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也感觉好魔幻啊!
晚上还有一两章
第45章 话本
蒙阳百姓最近过得很满意; 上任县令孙大人在任的时候苛捐杂税多不说,还要担心山贼流匪的困扰。城中生意萧条; 想做点小买卖都活不下去。
可自从新县令温大人来到蒙阳,大家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前些日子的牡丹节,蒙阳就接待了不少游客; 大家赚的盆满钵满。
蜀人喜欢过安逸的生活,现在钱不少了; 都想着怎么丰富一下精神娱乐生活; 于是各种市井小说层出不穷。
这天温瑜又美滋滋的带着徐敬去茶馆听说书; 刚想着怎么才能委婉的拉近距离,最近的进度实在是太慢了!
正当他暗搓搓的想着如何开口,突然听见那边说书人道:“温玉大人一声怒吼,吃我一记旋风排空掌; 直打的歹人跪地求饶!邻国公主被其魅力所吸引,顿时芳心暗许……”
温瑜:“……”就不能放过他了吗!而且这个台词他怎么听的这么耳熟,之前是狐妖; 现在是邻国公主。是个女子都要对他“芳心暗许”了是吧!这让他以后怎么搞对象了!温瑜抓狂。
旁边徐敬忍俊不禁:“正清如此受到百姓爱戴,我这个当朋友的也与有荣焉啊。”
温瑜被他说的羞窘; 不行了,蒙阳本地的话本行业真要管管; 再这么发展下去,怕是过不了多久他温正清就要大闹天宫了!
说做就做,待温瑜回府后,他叫来了书童元宝; 让他去寻找世面上所有热销小说,统统买回家来。元宝得令,晚上就给温瑜抱回来一堆。
温瑜看着书山啧啧称奇:“怎么这么多!”元宝笑道:“怪只怪蒙阳现在挣钱太容易,如今家家户户闲下来都想着买一两本书做消遣。弄得那些书生几乎人人出书,而且书商老板也会找人来写。”
温瑜打定主意要研究市场,遂耐下心来一本一本的翻。
不过很快就看不下去了,这些小说大部分内容黄、暴不说,逻辑还不通,语音低俗,并且抄袭现象严重。比如这本的将男主与敌国公主的故事,另一本就换个壳子,将敌国公主换成狐仙鬼仙,内容都是差不多的。
不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男主毫无例外的都是温玉!温瑜一开始还感觉羞耻,最后已经麻木了,他现在都习惯自己点石成金,三妻四妾,文武双全。还好这时候文人虽然扯淡,但还是有底线,没有写温玉揭竿起义造反当皇帝,不过感觉也不远了。
文化市场的整顿简直迫在眉睫!
不过到底该怎么做还是个问题,如果一刀切式简单粗暴的禁是不太可能,归根到底这也是蒙阳老百姓们爱戴他。温瑜心肠软脸皮又薄,实在不忍心百姓们劳作一天这一点点乐趣都被剥夺。
而且古今中外无数实例告诉他,文字狱是要不得的,越禁大家越想看,他也不能免费帮这些小黄,书打广告啊。
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他要自己亲自下场些小说!他要用最精彩的故事将这些烂书钉在社会的耻辱柱上!
明清小说虽然发达,但现在这个时候《三言二拍》、《金瓶梅》这些优秀的作品还没有问世,大家见识有限,难怪写来写去都是些千篇一律的梗。
温瑜就不同了,作为来自现代纵横书海的宅男,他的眼界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只见他想了一会儿,轻轻提起笔,在纸上写了几个大字——玲珑记。
故事主要讲的是在一个架空的朝代,有个叫沈玲珑的公主因为国家战败被派到敌国和亲,面对跟自己毫无情感的三皇子丈夫,处处刁难自己的小姑子如意公主,还有丈夫屋里的一堆妻妾。她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从中周旋,最后协助丈夫登上皇位,自己也成为皇后,母仪天下。
虽然整部小说的剧情放到现代社会一定会被人吐槽,但也没办法,这毕竟是几百年前的大明朝,这又是第一本书,他争取做到有宅斗有权谋有宫斗有爱情。事实证明观众是吃这一套的。
他连续几个晚上通宵写了几万字,命元宝找一家书商,谈好价格将稿子卖了出去。书局老板哪里见过这种题材的小说,看了半天爱不释手,连忙签下合同。临走前还询问元宝,写这书的人笔名叫什么。
元宝一愣,这点温瑜还真没跟他说过,估计是自己也忘了。他是个缺心眼儿的,想着自家老爷最近埋头市井小说,那里男主角都叫温玉,想必老爷一定特别喜欢这个名字,遂开口道:“笔名就叫温玉。”
书商也呆住了,其实元宝这样频繁出入书局,他在蒙阳也不曾刻意隐藏身份,大家早就知道他是县太爷的书童了,这篇小说作者的笔名叫温玉,那岂不就是我们县令温大人些的!
如此一来这本书可是要好好经营一番,假如卖的不好怕是县令大人要拿我们撒气。可怜的温瑜还不知道自己新书还没出版就掉马,还在家里奋笔疾书的赶稿。
温琼最近一阵子简直玩疯了,他自幼长于内帷,混迹在丫鬟之间。稍微大了一些,身边的朋友不是浪荡不堪的富贵衙内就是逢迎拍马的小人。从小到大还是第一次有像唐寅这么心意相通的朋友,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还不拘一格。
是的,虽然牡丹节结束了,但唐寅一家还留在蒙阳。原因就是唐广德的水泥生意谈的非常顺利,他为人真诚,出价还高,又有桂耀祖这个彭县富商替他担保,比起他人,蒙阳商户更愿意跟这种知根知底的人合作。
目前唐广德已经拿下苏州水泥的代理,不过还有一些细节要详谈,所以暂且居住在这里。
唐寅同样也得以不用跟自己的小伙伴分开,二人现在焦不离孟吃饭看书都在一起。
“唐寅你快来看!玲珑记终于又有印了!”温琼抓着书,一脸兴奋的跑过来。
唐寅连忙一把夺过,两人坐在石阶上如痴如醉的读起来:“玲珑姑娘真是旷世奇女子,不仅文采出众,还善解人意,这三皇子何德何能娶到如此贤妻啊!”
温琼倒是有不同见解:“我倒是觉得三皇子此人深谋远虑,能文能武,而且深受手下爱戴,这样的人才是龙章凤姿。我看沈玲珑才是三生有幸嫁给他。”
这就是温瑜的高明之处了,虽然书名叫玲珑记,但他不仅仅是写沈玲珑这个人。男主三皇子他同样下来大笔墨去描写,参考现代总裁文和某点升级流,对待女主怎么苏爽怎么来,对待敌人就是无限开挂,金手指突突突。
虽然不少人指出玲珑记中反派智商下线,各种不合逻辑不合常理,但架不住是真爽啊!平均每三五章就是一次高潮,男女主分别打脸众人。大明朝的书生文人们哪里经受得住如此套路的文章,别说大明朝,就算是现代社会这种文也是有受众的。
一时之间玲珑记这本书在蒙阳掀起风潮,不管男女人手一本,女子不自觉学习起书中沈玲珑的一言一行,连穿衣打扮都被其影响。男子则幻想着自己就是三皇子,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
温琼虽然也着迷,但是看书的时候总觉得有些怪怪的:“你说,这个作者,嗯……我是说温玉,他会不会是我大哥啊?名字也太像了。”
唐寅愣住,笑道:“怎么可能,我观温大人日理万机,人又谨慎守礼,端的是谦谦君子,让他去写话本,你还不如说是我写的呢。”
“切!美得你,就你这样还写书呢!我想也是,要是我大哥,怎么可能就把自己名字改了一个字就登上去,这也太明显了!我估计是哪位兄台听多了现在市面上的小说,于是将其中主角的名字拿来用,我大哥那么正经,我估计这种书他连看都不会看。”
另一边,被人描述成正经人的温瑜抓狂的看着手里的书!为什么!他为什么就差一句话!现在好了,作者名字跟他一样,万一季卿看到书察觉到是他写的怎么办!天知道为了吸引读者他还在其中加了不少带颜色的情节。他已经不敢去想自己如今在心上人眼里的形象了。
说曹操曹操就到,温瑜刚想做鸵鸟,那边徐敬马上就来了。
徐敬来温瑜当然欢迎,但当他转身看见徐敬手里的东西就笑不出来了。只见硕大几个字——玲珑记映入眼帘。
徐敬察觉到他的目光,笑道:“这几天巡检司那帮小子们心不在焉的,我后来才查到,就是这本书让他们魂不守舍,连王会科都躲在房里偷偷看。季卿可知这书……”
“我什么都不知道!”温瑜不等他说完就下意识否认,看见徐敬疑惑的双眼有慌慌张张的解释:“我是说……这书我听说过,但还没读过,季卿你也知道的,我平时都看一些诗词文章,很少看这些……”话还没说完,袖子里一本精编版玲珑记就掉了出来。温瑜越说越小声,最后干脆闭嘴等待拆穿。
徐敬看了几眼,轻声一笑:“我又没说什么,这书写的确实是好。连我都忍不住沉醉其中,想必作者必定是一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大文豪,他要是出现在我面前,估计我要直接拜倒在地。”
“噗……”温瑜被他说的笑出声。顿时所有的担忧焦虑都烟消云散,想也是,季卿这么温柔的人总不会让自己为难,于是他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给徐敬听。
作者有话要说: 明朝的那些小说大家可以有时间找出来看看,写的是真的黄,暴
而且脑洞大开,上到皇亲国戚,下到三教九流,没有他们不敢编排的……
第46章 办报
“这么说; 这本书是正清你为了整顿蒙阳话本市场而写的了?”徐敬好笑道。
温瑜羞愧的点点头,结果先把自己整顿进去了。
徐敬想了想; 又问:“那等这本书热度退了正清有没有想过怎么办?那些杂书岂不是又要冒出来了?”
温瑜回道:“我本是想着,等这本写完了,我再写那么一两本; 这些东西都火了,世人自然会跟风; 到时候温玉这个人就没人在意了。结果现在这样一来; 我彻底没心情了。”
徐敬不忍看他沮丧; 安慰道:“我看大家也猜不到是你,谁会想到有人用自己的名字写书呢。我是因为太熟悉正清你说话的语气,以至于一打眼就知道此书是你的手笔,正清想写放心大胆的写就是; 你这书我喜欢的很。”
温瑜听他这么说才打起点精神。仔细一想也是,如果不坚持到最后,之前这本岂不是做无用功。不过他却不打算这么写了; 现在市场这么乱,与其放任自流; 不如把这些东西掌握在自己手里。
随即他就联系了之前投稿的那家书商,书商老板秦高见战战兢兢的走进县衙; 难道是书店的营销策略县令大人觉得不满意?
温瑜让他坐下,之后缓缓道:“不知秦老板对板报可有兴趣?”
秦高见一愣,立刻反应道自己出头的机会来了,谁不知道温县令点石成金。估计是前些日子拜佛有效; 馅饼终于落到自己头上了,小鸡啄米点头:“有兴趣有兴趣!实不相瞒,草民早就想着将几个故事合订成一本这样出售,不过就是来我们书局供稿的人水平参差不齐,很难找到像大人这样文采出众的人!”
温瑜听他这么说也觉得这个老板是个有追求的人,于是接道:“这道不难,如今温玉这个人在蒙阳也算有一定号召力,他下一本书,也可以投到你们书局,不过是采取连载的方式。你们还可以在报纸上投放一些其他佳作,并且分门别类。有鬼怪情节的可以归到志异类,写市井趣闻的可以归到日常类……”
是的,温瑜采取的正是金庸先生办《民报》的策略。靠连载小说来吸引读者,不过有一点不同,这份报纸他除了小说话本之外不打算放其他内容,形式更加类似于现代的《故事会》,不过是因为考虑到这个时候没有彩印,投稿又比较少,印成一本书内容不够充实,才用报纸的方式呈现。
封建主义皇权社会稍不注意就要掉脑袋。他还是老老实实写小说吧,并且他打算拍两个书吏去那里坐镇,筛选内容,擦边球无所谓,但真妄议朝政的东西绝对不能登上去!如此一来,就算有人向上告他与民夺利,他也能用监督言论的借口怼回去。
秦老板听的目瞪口呆,想都没想到竟然还有这种操作,旋即对温瑜佩服的五体投地,对温瑜的命令全部照做,并且再次基础上加以运营,最终秦高见成为大明朝出版行业首屈一指的富商。这是后话,暂且不谈。
秦高见走了之后,温瑜开始构思他的第二本书。
第一本他写的是公主与霸道皇子,这第二本嘛,他就打算写一个穿越的故事。因为这次是为了推广报纸,所以不能和上回一样随心所欲了。
玲珑记虽然内容充实,但以女性为第一视角还是颇受一些士大夫鄙视,受众也大部分都是些年轻学子和闺阁之人。
这次也不能写争霸了,而是说一位明朝名叫欧阳子龙的普通书生穿越回汉朝,帮着汉武帝打匈奴,治国安抚百姓,期间收获了不少女子的芳心,最后封侯拜相,权倾朝野的故事。
温瑜本身就是写公众号的,玩弄笔杆子的事他在上辈子就轻车熟路了。这次为了写好文章,他打了几千字的大纲,又细细的写了人物设计。
主人公欧阳子龙自然是长相道德都要符合这时代的审美标准,能文能武能又温文尔雅,并且还要给他安排一个不俗的身份,最好是官宦人家的小公子之类的。明朝可不同现代,不流行什么吊丝逆袭。此时的人大多数对阶级这方面很敏感,你写一个王侯公子最好成功反而更容易让人接受。
女性角色也是,温瑜争取涵盖到形形色色人的品味。有活泼可爱的,有冷清孤高的,有雍容华贵的,还有小家碧玉的。
回想到他穿越的时候现代社会正流行炒股文,于是他还打算请城中最高明的画师,让他们将几位女主画出来。贩卖周边炒热气氛。最后还可以搞一个线下投票,选出你最爱的女主角什么的。
这篇文温瑜下了大力气,效果当然也是非常的好。
秦高见按他说的,以报纸想行事发售,虽然一份才三文钱,但架不住卖的分数多啊。
报纸刚出,众人就被此新事物吸引,不到半刻钟就抢购一空,因着第一份报上有官府的大印,说明是蒙阳县官方指定合作伙伴。以至于其他人也不敢私印。秦高见每天数钱数得见牙不见眼。
这份报纸被温瑜命名为《蒙阳小报》,名字虽土,但却直指中心。小报小报,注定是不讲国家大事只谈风月的东西。虽然一些老学究依然觉得此物上不了台面,但却架不住内容精彩。
如今在蒙阳,你手上没有蒙阳小报,没看过温玉的新书,简直跟人无法交流。这份报纸甚至顺着蒙阳商人的手流到外地。现在不仅四川,整个西南地区都不少人等着蒙阳小报每周更新。
温瑜趁热打铁,更新旧文的同时趁热打铁,写了一些新的短文。这些文章基本都是些寓言童话故事之类的,老少皆宜,还能教化百姓。如此一来,买蒙阳小报的人更多了,以前是大人,现在家里有孩子的都被缠着买。也亏得蒙阳经济飞速发展,百姓手里闲钱多。
另一边,温瑜那些小故事也给了其他投稿人灵感,不少人不再拘泥于中长篇小说,题材也逐渐丰富起来。大明朝文人的想象力创造力都是相当出众的,有几篇文就是温瑜都忍不住拍案叫绝。
其中一本名叫《大明少年神探》的书吸引了他的注意。里面主要是讲一位少年的哥哥是刑部侍郎,处理全国各地案件。而他就在一旁协助他哥哥,最后功成名就。
当看到那少年哥哥感激的握住他的手,激动道:“家里还好有你,哥哥全靠你了”之时,他再也忍不住了。走到后院,一把推开门:“温琼你个臭小子,马上就要府试了你还搞这些没用的东西!我看你是又皮痒了!”
此时温琼还在跟唐寅一起写书,他构思唐寅起稿。看到温瑜一下子从凳子上跳起来,慌张的想遮掩书桌。“大、大哥,你怎么来了,我跟唐寅讨论诗词呢。”他讨好的冲温瑜笑了笑,然后给唐寅使眼色。
唐寅接收到信息,虽然很害怕一脸怒意的温瑜,还是鼓起勇气怯怯道:“是的,我们正讨论诗词,刚看到、看到……温大哥对不起我先回家了!”唐寅最后在温瑜杀人的目光里实在编不下去,慌慌张张的告辞了。
温琼一边眼神控诉小伙伴的不讲义气,一边惴惴不安的看着自家大哥。温瑜看他那副德行又好气又好笑:“行了别装了,你不是想在这个家当家做主吗,还让我靠你,我要是靠你这小子现在全家都要饿死!”
温瑜嬉皮笑脸道:“哪能啊,我以后肯定好好孝敬大哥,还要给大哥养老呢!”
“我自己有儿子还用你养!你府试准备的怎么样,还有几天了就考试了,过不了小心了你的皮!”温瑜恐吓道。
温琼自信满满的点头:“大哥你放心吧,等你弟弟再给你拿个案首回来。”
温瑜摇头,明朝的童子试分三步,县试、府试、院试,这三个考试都通过了,才是人们口中的秀才。县试不过是最简单的考试,到了府试则是要去成都府考,难度提升了许多不说,主要是温琼在成都府人生地不熟,温瑜这个县官也不能擅自离职,实在是让人担忧。
正想着,就有衙役来报,说有上面的文件。温瑜打开来看,发现正是成都府下达的通知,让温瑜马上进府里述职,不得有误。
温瑜心中疑惑,但送文件的只是一名小吏,问其也什么都不知道,可看文件的语气不像是有什么坏话。就打算刚好这次跟温琼一起去成都府。临走前他还特意派人去巡检司通知了一声,免得徐敬找不到他人着急。
安排妥当他就与温琼上路了。成都府离着蒙阳很近,他们乘车一天一夜就赶到了。进了成都府温瑜就感受到不同,虽然蒙阳最近发展的好了。但跟首府比起来,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城市建设多相差甚远,自己还是要多加努力啊。温瑜感叹。
温瑜简单梳洗一番就进成都府述职,但进去没多久就被拦回去了,衙役跟温瑜说近日知府大人公务繁忙,让他回去再等几天。
什么鬼!?连夜让自己过来又不召见,温瑜带着一脑袋问号回驿站。反正也没什么事,就当是陪着自己弟弟考试了。温瑜这么想,于是放宽心,整日吃饭睡觉打弟弟。可怜的温琼日夜煎熬,总算熬到府试了。
府试流程跟县试差不多相同,分为帖经、杂文、策论三场,一共考四天,录取五十人。
最后一场出来的时候,温瑜看着神清气爽的弟弟,心里也不由送了一口气,问道:“考得怎么样?”
温琼又发神经:“哥!你就等着我中状元给你养老吧!”
“滚滚滚!”
作者有话要说: 一万字……
第47章
考完府试之后又过了几天; 知府那边一直没有消息,但温瑜也不急。他这个人在某些方面非常心大; 毕竟穿越这种大风大浪都见识过了,这点小事算什么。
每天吃吃喝喝,还借这个机会拜访了几家商户; 谈下几笔石料水泥的生意。最后终于有衙役上门说知府大人要召见他。
温瑜整理了一下衣服,还带着从蒙阳打包过来的礼品。不慌不忙的走进知府宅。下人将他领进厅堂后; 就都退下去只留他一人。
温瑜忍不住四处打量了一下; 这一路走来他发现整个府邸竟然还没有自己的县衙豪华。来之前他也打听过成都知府的为人; 此人姓刑,单名一个甫字。
刑甫是成化初年的进士,也算是少年有为。但行事极为迂腐,好不容易靠着资历熬到成都知府这个位置; 如果还做不出一番成绩,再过几年估计就要致仕了。
估计这次叫自己前来不是什么好事,温瑜在心中暗道。
过了一会儿; 只见位老者在一个中年人的陪伴下走进来。老者看上去极为清瘦,面容冷硬不苟言笑; 温瑜知道这恐怕就是他那位上官了。连忙起身行礼,老者冷冷的看着他; 也不说话。
他身后的中年倒是先开口:“温大人不必多礼,我们说白了都是同僚,快快起身。”
温瑜没理他,还是坚持的把整套礼行完; 那中年被噎得有些生气,但见刑甫没说话就也按下怒气。
等温瑜坐好的时候,刑甫突然开口:“好一个蒙阳县令,你好大的胆子!”
温瑜冷静问道:“下官不知刑大人此言何意。”
刑甫冷哼一声:“你身为朝廷命官,与民夺利不说,还擅自插手别县内务,你是觉得我这个知府不存在是吗!”
“下官自从上任以来,不说取得多大成绩,但也算是兢兢业业不敢又半分懈怠,不知大人所谓的与民夺利是指什么?”温瑜也不急着辩解,他就想先听听对面是怎么说的。
那边的中年人又抢先道:“你县里那水泥、红砖等物,我听说这些生意都有你们蒙阳官府参与,你身为县令更是直接入股,你敢说自己没有违反大明律!”
温瑜心中安定下来,原来是这两样东西,那就不怕什么了,如果是养殖场什么的他还不好解释,毕竟都是一群女子,这里涉及到大明朝伦理道德男女大防的问题。
但只是此事的话……温瑜组织一下语言开口道:“回大人的话,下官从未做过与民夺利之事,所谓的水泥红砖,全部为官府特许经营,盖因此物都是由我们蒙阳县衙的主持下研发,贸贸然投入市场担心打破秩序,官府也都只是正常收税,不知与民夺利大人是从何处听来的?”
刑甫迟疑了一下,这些东西他之前也没打听过,只是下意识觉得水泥在蒙阳县衙手中,那猫儿哪有不偷腥的,温瑜这个县太爷肯定不干净。
刑甫暗暗扫了身旁的中年人一眼,中年人心领神会:“温大人为何不去教化百姓,崇文拜祖。反而在这些金银之物上费心思?”
温瑜又立刻回道:“下官不才,上任未满一年,虽说没做出什么太大的功绩,但也修了县学学舍,还按祖制恢复了社学。蒙阳如今通过童子试的数量比之前大大增多,也算对得起朝廷的一番栽培。”
“你……”
“下官还有一个疑问,不知这位先生身处何职?”
那中年男子傲然道:“我乃万历十八年的举人,刑克敏。这次是特意陪家父来询问的,怎么?我见到温大人还要行礼不成?”
“不敢,我朝律法确实规定,身上有举人功名的见到县令可以免礼,但刚才我向刑知府行礼之时,你也不见侧身躲避,下官岁不才,但也是成化十六年中的举,按例刑举人还应对我拱手吧。”那男子不说话了,脸色一阵红一阵白,过了一会儿就求助的望向刑知府。
刑知府干咳两声,将这个话题岔开:“温大人,我儿此次确实做的不对,此事是我教子无方,不过蒙阳水泥之事,我们还需从长计议。”
温瑜心中一紧,平静道:“不知大人打算怎么做?”
刑知府干枯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本官觉得,既然蒙阳本就归成都府管辖,那这水泥之法,也应上缴成都府,由成都统一调度,这样就当温大人戴罪立功,你经营商贾之事本官就决定不再计较了。”
即使早就知道他想要说什么,温瑜还是被其无耻震撼到:“下官要是不从呢?”
刑甫脸色一变:“你如果不从,那就别怪本官上报给朝廷,到时候怕是就由不得你了。”
温瑜假意思考了一会儿,点头道:“如此的话,下官就清楚了。请容我回去考虑一会儿,因着此事牵扯甚广,蒙阳甚至许多京里的商户都掺杂在其中,我必须好好想一想。”
刑甫听他这么说才笑了起来,感觉此事已经十拿九稳:“好,本官给你三天时间,到时候带着东西来见本官,你放心。两年后你考评之时本官自然会为你美言,争取将你调离蒙阳。”
“……”温瑜也是无语了,知晓他估计是看蒙阳人口经济都转好,连这都想要分一杯羹。
温瑜回去后,左思右想咽不下这口气,明朝虽然很多人都能向自己这个县令下达命令,但成都知府终归是他的直系领导。
水泥时蒙阳走到今天最大的支撑,就这样给他们温瑜肯定不甘心。但自己孤身一人在大明官场,怎么也斗不过他们。
温瑜想着不如干脆将此物上交给四川巡抚,毕竟升迁考核都掌握在他手里。于是起身磨墨,提笔开始给巡抚写投诚信。熬了一夜,温瑜整个人头都要秃了,才憋出来一封。
第二日他早早整理好,还没外出,就听见敲门声。温瑜过去开门,朝思暮想的身影就这样映入眼帘。
温瑜控制不住自己上扬的嘴角:“你怎么来了,不是说在巡检司有事吗?”
徐敬也笑着说:“看你这么久没回蒙阳,有些担心,忍不住来看看。”
温瑜暗自将手中的信往身后藏了藏,他不希望徐敬跟着自己操心。这种动作既然逃不过徐敬的眼睛,但他依然假装没看见,貌似不经意的问道:“正清这是要去哪?我随你一起去吧。”
温瑜不自然的摇了摇头:“不过是出门找本地商人谈些事情,你一路车马劳顿,还是好好休息吧,我独自出门就好。”徐敬点头同意。
温瑜拿着信,有些忐忑的走在路上,天知道这位四川巡抚是什么样的人,假如他与刑甫是一丘之貉,那岂不是白用功。
不过刑甫那人,真不是温瑜瞧不起他,二十几岁的两榜进士出身,当官当了近四十年才混到个知府,实在是不入流,听闻如今的四川巡抚也是一代风流人物,应该是看不上那种人吧……不管了先将信送到再说。
温瑜刚走到一半,突然跟刑甫打了个照面,这次他总算是没带自己那鼻孔朝天的儿子。
温瑜见到他还有些尴尬,想着怎么开脱溜走,结果原本一脸焦急的刑甫刚看见他,马上喜笑颜开。
看着他那张绽成菊花养的老脸,温瑜不由打了个冷颤,开口问道:“下官见过大人,不知大人行色匆匆是为何事?”
刑甫神色闪过一丝讨好:“我是特意来找温大人的。”
温瑜装出一副受宠若惊的面孔:“找我?”
“是啊,这不是前些天多有得罪,今日特意来向温大人赔个不是。希望温大人不要放在心上。”
温瑜面露疑惑:“那之前的水泥红砖?”
刑甫连忙否认:“那都是老朽一时糊涂,都做不得数,温大人就听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