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插队在黄土高坡-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日本人给的,我们不要,日本人祸害我们村可厉害了,我们咋能要仇人的钱呢,对不?”那个声音继续说。

“对,日本小鬼子的钱我们不要!”又几个声音符合。

“可,这是咱村知青李全旺给我们修小学校的钱……”大队书记李建文忙站起说。

“那也不能要,我爷爷就是让那狗日的小日本杀的!”“我奶奶也是!”“我叔也是!”随后,边有几个声音愤愤的嚷起来。

齐全网听到群情激愤的声音,心里有些害怕,真怕这些家里被日本人祸害亲人的人,一个民族激愤把自己这个也算是日本人的插队知青臭揍一顿,心想:没事请什么客啊,又捐献什么钱啊,瞧,惹起来了吧。

这是,知青葛存天站了起来,大声说:“村里的老少爷们,大娘大婶们,李全旺是知青,他这次是来和大家告辞的,临走要捐献点钱修咱们小学校,是为咱们村做好事啊,你们不要可以,你们就看着孩子在破的漏雨屋里上课吗,那可是你们的子孙呀,你们如果不要,他不捐便是了……”说完,他坐了下来。

“就是,别拿好心当驴肝肺啊。”“日本人也有好人,日本人还救过鲁迅呢。”人群里响起嗡嗡声。

“谢谢你啊,李全旺同志!”村革委会主任李牧站起身大声说……

又一个春节快到了,村里知青们大部分又回北京了。村里知青只剩下薛玉昌,张燕和徐风霞。薛玉昌张燕都在村里安了家,又都有了孩子。徐风霞虽然还没在村里安家,可是她已和许加添领了结婚证。许加添隔三差五的经常从县城回来,在原来的老乡家住已不太方便,她便搬到知青伙房的院中,平时那院除了几个知青吃饭时光顾外,房东当兵还没回来,常常只有她一个人。

现时正放寒假,学校无事,她便整天呆在家中,做做饭,洗洗衣服,看看书,把肚里的包包往起垫垫,栓得紧些,免得在人前掉下来。她算计着,春节过了,娃就该生了,她这个假孕妇,还要不要继续装。

大年二十九,许加添用拖拉机捎回来一只羊。这羊老大,大大的头,尖尖的角,足有七八十斤,而那下垂的,更是晃荡晃荡的,胀的鼓鼓的。许加添说,这是奶羊,刚下过小羊,奶水正旺,他弄来是为未出生的娃提供奶水的。

“那娃在哪呢?”徐风霞指指机子垫起的肚子问。

“马上就来啦!”

“在哪?”

“赵卫红从北京往县城给我打电话了,说明天来村里。”

“她不在北京生娃了?”徐风霞问道。

“在北京医院根本不给未婚女子做流产,她找了好几家,托了好多人,都没做成,于是她便准备回村里……”

“回村里,咱们得找接生婆吧?”

“找什么接生婆,我前两天就替羊接过生两次,都挺顺利的,瞧,我还找了本《赤脚医生手册》,里面有讲接生知识的。”

“出了事怎么办?”

“能有什么事,不就是生个小孩吗?”许加添淡淡地说。

大年三十,许加添从火车站把赵卫红接回了村。他们是傍晚进的村,大年三十人们都在家过年,知青伙房又在村边,路上又没碰见熟人,所以,许加添和赵卫红进村,村里的老乡没有一个人看见,也没有一个人知道。

赵卫红一进屋,往当屋一站,徐风霞便感诧异问:“你都该生了,怎么没见肚显啊?”

“咋没肚啊,他在里面又踢又闹呢。”说着,脱下军大衣,徐风霞这才看到,赵卫红的肚子是鼓得高高的,刚才军大衣给裹住了,不太显眼。

可是,徐风霞又端详了一会儿,举得比临产孕妇的肚子还是显得小,便又问:“还是不大,为什么啊?”

“我哪敢让他长大啊,我惦记给他流产呢,所以我每天就吃那么一点点饭,让你小子不出来,我饿,也给你小子饿死。”

“可是,你没饿死他啊?”徐风霞说。

“所以我只能回村生了,我家在大学住,我爸嫌我在北京生街坊邻居笑话,说没结婚就生孩子,又怕街道造反派知道,给当流氓破鞋抓了去游街,所以我算了算日子,差不多了,,就给许加添打了电话,赶快回来了。”

“咱们先找个接生婆吧?”徐风霞问。

“别找!”赵卫红忙阻止,“如果让村里人知道我生了孩子,以后分配工作哪还有我的份?所以,保密第一。”

“可是,如果出危险?”徐风霞很担心。

“不会的,我身体这么棒,没事!”赵卫红拍了拍自己鼓胀的肚子。

“我给你做饭去。”徐风霞起身要去做饭,赵卫红突然看到徐风霞的肚子,忙拦住问:“你也怀上了?”“怀上了。”“几个月了?”“九个月了。”“那也该生了?”“你生了我就生了。”

“不明白,你说什么呢?”徐风霞忙把自己几个月来装作怀孕的事说出,惊得赵卫红目瞪口呆。

村里开始放鞭炮了,一阵紧似一阵,旧年就要过去,新年就要来临。刚吃完年夜饺子,赵卫红便喊:“哎呦,我的妈呀,我那底下流水了,破了,可能要生了!”徐风霞早有准备,便让赵卫红平躺下支起腿,岔开,让许加添赶快去伙房烧一大锅水。

徐风霞一边安慰赵卫红,一边翻看赤脚医生手册中关于接生的章节。赵卫红很能忍,几乎没有喊出声,疼得她满脸涨红,浑身是汗,嘴唇咬的直流鲜血,但是仍未出大声音。许加添烧开水进屋,徐风霞说:“你出去,这是女人生娃,你不能在这儿。”

“我凭什么不能在这?”许加添仍往里走。

“让他进来,他的娃他不帮生,谁帮着生?来,攥住我两只手!”赵卫红躺着说。许加添走过去,攥住赵卫红双手。

“你把胳膊伸到我鼻子下边。”许加添不明就里,把自己的一只胳膊伸到赵卫红鼻子下,突然,赵卫红一口咬住许加添的胳膊。

“你咬我干甚?!”慌乱中,许加添忙问。

“我要祝你,能使上点劲,也不会喊出声,让外人知道。”

“那咬坏了怎么办?”许加添说。

“是你惹的事,你还怕咬坏?”赵卫红喘着气哼哼说。许加添感到自己手臂被咬的越来越紧,越来越疼,他强忍着,突然,他感到手臂被咬得钻心的疼,好像一大块肉被咬下来,他不自觉地“哎呦”一声,这时,只听接产的徐风霞也“哎呦”一声,接着说:“出来了,出来了!”说完,便双手托着一个红红的,湿漉漉的小娃娃出来。

许加添忙从赵卫红口中扯出被咬的胳膊,凑上前去说:“得剪脐带!”

“知道。”徐风霞拿起准备好的剪刀,用酒精消消毒,把孩子的脐带剪断,并系了一个扣。“孩子怎么不哭啊?”

“掏掏孩子嘴里。”许加添说。徐风霞用自己左右小指轻轻掏掏孩子的嘴,又照孩子屁股拍了一巴掌,那小娃便哇地哭了出来。

“是男娃是女娃?”许加添问。

“女娃。”徐风霞说。

“怎么是个女的啊?”许加添说。

“怎么,女的不好吗?我就喜欢女娃!”徐风霞轻轻抱着娃娃说。

知青伙房院里徐风霞住的屋房檐下挂上两串红辣椒,这是告知人们,村里这家人生娃了,女人在坐月子请不要来此串门。

许加添这两天请大队干部们喝了两次酒,不是在自己屋里喝的,因为有孕妇,是在大队部喝的,大队革委会主任李目说:“加添,不赖啊,刚扯证,才几个月便生了娃,不误农时……”

大队书记李建文说:“生个女娃好啊,头胎女娃二胎男娃,女娃四五岁时,再生个男娃,刚好女娃照看男娃,大人又省心又省力。”

大队会计说:“这个娃户口是上在村里呢,还是上在县里,上村里是农户,上县里是城市户口,你准备上哪,因为你在县城工作,风霞又是正式教师,你户口已转成城市户口了,风霞虽然当了正式教师,户口可还没赚,还在村里,你娃户口上哪都行……”

“过段时间,我想想再说。”许加添答。

关着门在屋里坐月子,赵卫红是真做,徐风霞是假做,赵卫红一天躺着,别人做给她吃,别人端给她喝,别人还得给她倒屎倒尿,白天,许加添干这些活,天一黑,锁上院门后,这一切便都是徐风霞干了。

正文 第一百零三章 天降喜讯

赵卫红人高马大,可是这几个月为了流产,把身子饿虚了,所以娃生下来,奶水并不旺,好在娘奶不旺,奶羊的奶却旺,一挤一大碗,除了小娃吃,赵卫红也喝。一晃十天过去,赵卫红整理了一下书包说:“明天,我要回北京了。”

“为甚这么急?”徐风霞问。

“多呆,别再村里露了馅,而且这娃我不要,给你的,你肚也鼓了好几个月,我怕时间长了,我又舍不得了。”说的徐风霞无言可说。第二天早上,趁村里人还没起来,许加添便和赵卫红悄悄去了火车站。

徐风霞每天看着女娃,看着女娃一天天长,一天一个样,她把这个女娃当成自己和孩子,渐渐地,她认为这个女娃就是自己的孩子,她给女娃取名叫许梦京,意思是梦里都想回北京的意思,可是许加添说,女孩取名叫梦京,好似不妥,梦京像是男娃名。那取什么名字?索性京字边再加个王字,改作琼,一种美玉,也带个京字,小孩叫起来也顺口,也好听。

四五个月过去,天又渐渐热了,梦琼也知道找妈了,瞧见徐风霞便笑,胖胖的脸上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看不见徐风霞时,只要听见徐风霞的声音,她那双黑漆漆的大眼睛便四处寻觅,让徐风霞真是又疼又爱,常抱着梦琼亲个不够,亲的女娃脸蛋红红的,笑声咯咯的。

一天徐风霞刚从小学校回屋,抱着梦琼味娃羊奶时,门开了。她以为是许加添,只说了声回来了,仍低头味娃奶。可是久不听声,她抬头一看,见是赵卫红站在面前。

“卫红,你回来了?”徐风霞感到有些突然。

“回来了,我先抱抱孩子。”赵卫红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女娃,伸出双手便去抱。女娃见生人抱,哇地一声哭了。

“这孩子怎么这样,不认亲妈啊?”赵卫红埋怨。

“她小你又不在,和你生分,所以还不认,呆几天,熟了,就认你了。”徐风霞说。

赵卫红听罢,慢慢伸过双手,脸上堆满笑,柔声说:“孩子,别怨妈,妈也是没办法,让你在这受苦了……”

“你说什么呢,和我们一块就是受苦?”徐风霞觉得赵卫红这句话有些刺耳。

“姐,别生气,我的意思是说,孩子在山西农村日子不如在北京生活好,吃不上人奶,只能吃点奶粉和羊奶,穿不上时髦衣服,睡不上床,只能睡土炕。”

“那怨谁啊,你有人奶,你喂她啊。”徐风霞一下把娃塞到赵卫红怀中。“哇”娃又哭了,徐风霞心软了,弯下头轻轻亲了下孩子,又拿起奶瓶,塞到孩子嘴中,女娃才止住哭。

“姐,这孩子叫什么名?”

“叫许梦琼。”

“怎么起了这么个名?”赵卫红皱起眉。

“不好吗?”

“梦琼,梦穷,做梦都见穷,能有什么好?”

“不是这个穷,是一种美玉,是王字边加一个京,就是梦里都想回北京的意思。”

“那叫梦京好了,叫什么梦琼?”

“我原先给她取名叫梦京,可是许加添说梦京是男娃名,所以改做梦琼了。”

“反正我觉得梦琼不太好听。”赵卫红不高兴地说。

“那你觉得叫什么名?”徐风霞问。

“叫,叫……”赵卫红想了一会儿,也没想出个合适的名,徐风霞问:“你怎么这大热天回来,想地里劳动了?”

“不是。”

“是想孩子了?”

“也不是。”

“那是回来干甚?”

“我告诉你,是大学要招生了,找工农兵学员。”

“招生,还招工农兵学员,什么意思?”徐风霞有些不明白。

“就是大学又开始招新生,不考试,是各单位推荐,就和招工似的。”

“那大队能推荐你?”徐风霞问。

“我父亲那所大学来山西招生的,是我父亲的学生,我父亲和他说了我的情况,他答应了,并说努力把我招成工农兵学员。”

大学招生怎么不考试呢,而且没开始招,已经有人早知道了,也托了人,自己结了婚,又有了娃,又有工作,能当这工农兵大学生吗?徐风霞想……

董秀芬拿着刚拆开的信,找到左小菊,高兴地说:“小菊姐,我爸又来信了,说大学马上开始招工农兵学院,他托了人,让我争取让村里推荐,不要放过这上大学的机会。”

左小菊望着她高兴的劲头,笑了笑说:“我知道,刚刚我父亲的来信我也看了,他也托了大学招生的人,希望我能争取上大学,可是我想插队青年但凡家有点路子的,在这上大学的事上,家长们都会使劲的。上大学名额有限,又不考试,所以托了路子,并不等于能上大学,咱们往好处努力,往坏处着想吧,上了,高兴,上不了,也别泄气,咱们都努努力吧……”

田新雨也听到大学要招工农兵大学生的消息,他琢磨招工农兵大学生,不考试,要单位推荐,什么叫单位推荐,那就是大队干部说了算,插队青年都在村里劳动,没犯法没被抓起来,也不是省劳模,市劳模的,一时种的一块地的黄豆,能长出哪粒大些,哪粒小些呢,纯属扯淡。

大队干部说你好,你就好,大队干部说你不好,你干的好也是不好,自己平时不爱拍马屁,和大队干部走的也不近,上大学绝不会一个村一招招十几个的,也就是一村能轮上个一两个也就不错了,村里有插队青年入了党的葛存天和贾月洁,有父母在北京,大学工作的赵卫红和左小菊,还有父亲是副部级的董秀芬,谁知还有谁的亲戚是大官,能托上人,自己这个普通百姓的子弟这次上大学恐怕戏不大。

他想的心闷,便去砖窑找王大力聊聊。王大力正在砖窑口坯,戴着个破草帽,赤着上身,穿着个旧短裤,身上晒的驴蛋般黑黑的,如果不开口说话,甩出一半句京片子话,谁能认出他是北京来的知识青年。“我说哥们,唉,你还扣呢,人家招工的招工,回京的回京,教书的教书,地里哪还有几个知青在干活呀,你是傻啊,呆啊?”

“我不傻,也不呆,就是阎王给我生错了地方,生在一个家庭有历史问题的家,招工不要,回京不行,教书更别说了,只有砖窑这累活,让我干,没人和我抢,我也喜欢干,干几个钟头扣千把坯,出一身通汗,愁烦全忘了。”王大力自嘲地说。

“别老扯你们家那点历史问题,比你爸历史问题大的多的人不少都在中央当大官,统战部当副部长,政协当副主席,他们的子弟都混的挺好的。”田新雨说。

“人家是高粱头,咱是高粱叶,你能和人比。高粱头是给人吃的,人不吃还可以酿酒,高粱叶是干什么的,是喂驴的,驴不吃,只能沃肥。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王大力唉叹地坐了下来。

“哥们儿。”田新雨坐到王大力身边。“最近大学要招生了,找工农兵大学生,你想去不?”

“听说了,只不过咱们才上过初中,高中课就没学,咱们能考上大学?”

“不考,是推荐,大队推选,你只要在村干的好,大队便推荐你。”

“哥们,什么叫好啊,”王大力说:“是在队里出的力最大,挣得工分最多,干的活最累,叫好呢,我肯定算咱村知青里好的,如果说是党员,团员,干部眼里的积极分子,'。。'和干部走的近的,那我就排得往后了,如果说家有后门,亲戚有当靠山的,那我就更没门了。所以,这次上学啊,我是丁香开花风吹过,香味一闻而已。和我没什么关系,我也不去想,我也不去说。哎,你怎么样?”王大力问。

“我有什么啊,我父母虽然没什么问题,可是也没后门可托啊?田新雨发愁说。

“对了,你不是讲过你有个堂姐嫁到山西一个副省级干部的家中吗?”王大力问。

“对啊!”一语惊醒梦中人,田新雨突然想起自己在山西还有一门颇为显赫的亲戚……

从堂姐家出来,田新雨悬着的心终于有些着落了,堂姐的公公,原山西省的副省长,六六年离休的老干部,热情地招待了田新雨和王大力,并答应他们:田新雨上大学的事,一定帮忙,如果有可能,上大学的事,也帮一下王大力。

并说,这事对他以前,简直不能叫事,但现在他离休多年,又文化革命了多年,不过他在生理还有好多老下级老朋友,关系还是不错的,估计,也不会驳了他这张老脸。田新雨王大力不能说是溺水者抓住根稻草,但可以说黑夜里看见黎明的霞光了。

他们在太原街上的小饭馆吃了顿饭,王大力想马上坐火车回忻县。田新雨说“咱们准备上大学,可是大学什么样咱们都不知道,哪个专业好学,咱们也不知道,不如趁来太原这当儿,咱们去山西大学看看,参观浏览一下,到时报名,咱们也有个心理准备。”

正文 第一百零四章 交流感情

二人很顺利地找到山西大学。山西大学一座座楼房前,有不少人都在拿蛰把用水清洗墙上的大字报痕迹,所以,一座座楼的外墙面都被刷洗的干干净净,湿漉漉的。田新雨知道这是为复课做准备,六六年文化革命停课,到现在才复课,才又准备招工农兵大学生。六七年过去了,学校才又有了学校的样子。

他们转了几座楼,见一个斜着生物系的牌牌的楼门敞开,他们便信步走进,进了楼道,见里面有一个们也敞开着,他们便进去,可是一走进那门,便见楼梯是通向下方的。“怎么往下走啊?”王大力问。

“人家教师可能就在下边。”田新雨边说,边往下走,很快,他们来到下边一个门前,门虚掩着,田新雨推开门,一股浓重的医院消毒水的味道扑面而来。

“这是什么味啊?”王大力问。

“福尔马林味。”田新雨回答。屋子挺大,只有一盏昏黄的灯,靠墙上方的几个小窗户用厚布遮的严严的,所以屋子显得昏暗而阴森,甚至有一股冷飕飕的感觉。田新雨刚下到这屋时,眼睛有些恍惚,看不太清。

静一下后,慢慢适应了这昏暗的坏境,于是他看到,屋子里除了有两把椅子外,有四五个巨大的长方形的白盒,他和王大力便向这些白盆走去,近前一看,空的,空的,只有最紧里边的两个白盆个子盖着两个灰色的大型塑料板。“这是什么啊,咱看看?”田新雨好奇说道。

他揭开身边盖着的第一个盆盖,之间盆里泡着一个白色的肉体,光秃秃的好像洗澡时脱光衣服的人,只是后背向上,他不由自主地顺着躯干往上面细看,看见细的脖子,看见长长的黑头发,他浑身不禁打了个冷战。

“是人!”他忙大声说。

“我早看清了,是人。”王大力在一旁说。

“是男的,是女的,咱们把他翻过来看看?”田新雨镇定下来后说。

“干嘛,如果是女的,你娶她当老婆?”王大力戏说道。

“你胡说什么啊!”王大力和田新雨便用手去翻那泡在白盆里的人。人因为跑在药水里,很滑溜,再加上田新雨和王大力心头又都有点发怵,有些害怕,所以翻了两下都没翻过来。

王大力便有点急:“你扳腿,我扳肩膀!”两人扳住腿和肩膀,一,二,三,一起使劲,盆中那人便被翻了个仰面朝天,呀,硕大的,王大力一眼就看到了。

田新雨忙说:“是女的,五六十岁呢。咱再看看另一个盆里是男是女,于是他们又去掀另一个盆的盖子。

田新雨和王大力刚把另一个盆的盖子掀开,只看见盆里也飘着个白白的尸体,也是背冲上面,还没顾上把尸体翻转过来,看清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时,只听一阵脚步声,接着,便见门口的亮光中一个人影出现,随后便听到一个老年男人的声音:“听课,怎么跑材料室来了?”

田新雨见有人来,心里一慌,但忙镇静下来说:“我们走错了,以为在这上课呢?”说着,赶紧拉了一下王大力,向那人走去。

“你闻这味还不知道这是材料室啊?”那老人的声音继续说。

“这不是停尸房吗,怎么成材料室了?”王大力好奇地问走进的,慢慢才看清楚了些的一个个等身材五十来岁的男人。

“在医院,叫停尸房。尸体在医院叫尸体,可是尸体拉到学校,做解剖,作为教学材料使用,所以这个搁尸体的地方,大学文明,叫法也文明,不叫停尸房,叫教学材料室。”那个五十来岁走近的老人不紧不慢地说。

田新雨开始听,觉得好笑,细一琢磨,觉得人家讲的也对。便点点头说:“老师,上课在几层啊?”

那老人在暗中看看王大力,又看看田新雨,问:“我怎么没见过你们俩,生物系的老师学生差不多我都认识,没见过你们,你们是美术系的吧?”

“对对!”田新雨怕这位老师责怪他们擅自闯进这里,并私自掀开盆盖,弄转尸体的事,便急应道。

“你们美术系也讲解剖学,要招工农兵大学生了,给要上岗的老师培训培训,你们俩也是六九届留校的本科生……”

“对对。”田新雨虽然还不明白这位老师指的是什么,但忙点头。

“六九届是文化革命要开始时上的大学,刚学一年,文化革命就开始了,这批人没学到什么知识,现留校当老师,当然得给你们培训培训了,我看你们俩真年轻,比我们生物系六九届留校的几个老师都显得年轻,上课去吧,二层二零一教室。”田新雨这才听明白,这位老师误把自己当成美术系六九届留校的老师了。

心里觉得好笑,也不管他了,向这位老师道声谢谢后,便出了这间地下室,上到二楼,见一教室开着门,有讲课的声音,便循声走去,看看牌子是二零一,便敲了下门,得到讲课老师的允许后,走进教室,坐到后面。

教室里有二十来人,有男有女,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静静地听着,拿笔在本上记着。教室前方有块大黑板,玻璃的,老长老长,上面用粉笔横画着一条放倒的人腿,从大腿根部一直画到五个脚趾,而这条腿的下方,又划了这条腿的剖面,从骨到肉,到肌腱,到皮下脂肪,到皮,一层层还用文字注明。

田新雨坐在教室后面,看到黑板上画的人腿,猜想老师可能在讲人腿,便自然地往老师的讲桌上看。这一看不打紧,惊得他张开嘴伸出的舌头几乎缩不回来。原来又宽又长的讲桌上,一块长长的刷着黑漆的长木板上,放着一条真的人腿,那条真的人腿也是从大腿的根部,一直到五个脚趾,只是毫无血色,惨白惨白的。

讲台后事一个白发削瘦的老者,戴着副挺高档的金丝眼镜,双手戴着薄薄的白色的橡皮手套,他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完腿的剖面图后,便手执一把小手术刀,将讲台上的真人推切开,一层层展示给大家,告诉学生,人的腿骨是什么样的,筋是什么样的,肌肉是什么样,血管是什么样,动脉在哪,静脉在哪,皮下脂肪,皮是什么样,结构是什么。

他一边解剖着,一边给学生讲,用手指还指解剖的部位。他讲的自然而流畅,那条腿在他手下,仿佛是石膏的,塑料的,王大力和田新雨听的心惊肉跳。出来后,田新雨说:“这生物系和美术系都要学解剖,咱们胆小,免了吧,干脆咱们学中文吧!”

两人一回村便到大队部,去打听工农兵大学生招生的事。此时,正是中午十二点多钟,村里社员都已下工,回家做饭去了,一个个房顶上的小烟囱,都冒着淡淡的青烟,村里的路上没有人,只有一两只狗热的趴在墙根的阴影里,热的吐着长长的舌头。

田新雨和王大力想,中午大队部无人,只有大队通讯员小个子李艮虎在,别瞧他人长的小,大队的事,没有他不知道的,正好向他打听,可一进大队部,他们便听到大队部办公室里有人在大声说话,吆五喝六的,还挺热闹。

田新雨和王大力推开门,只见两个办公桌并在一起,上面放着两瓶都已剩半瓶的高粱白酒,还有七八个吃的快露盘底的炒菜,炒菜盘边还放着几个已打开盖的猪肉牛肉罐头,罐头旁还放着半条大前门烟,和几盒打开了抽出几支的大前门烟。

而围桌坐的,是大队革委会主任李牧,大队支书李建文,大队会计李三狗,通讯员李艮虎,而和他们坐在一起的,是知青单丁一。这些人显然已酒足饭饱,一个个脸都喝的红晕晕的,个个都叼着一支烟,喷云吐雾。

田新雨和王大力一见这场面,知道这顿饭请客的肯定是单丁一,便觉得有些来的不是时候,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单丁一脑子快,忙堆出笑脸说:“你们吃饭呢。”

“来来,进来喝一杯!”革委会主任李目忙招呼二人。

“我们吃过了,我们想问点事。”田新雨说。

“来来,坐下说,喝一杯!”大队书记李建文边说边举起自己的酒杯递了过来。

“我,我们吃过了。”王大力想走。

“怎么了,递给你酒你都不喝,不给书记面子!”革委会主任李目的声音高了起来。见此情况,田新雨和王大力只得坐下,书记李建文便给他们一人斟上一杯酒,革委会主任逼着他们喝了下去。

书记李建文这才说:“我这是借花献佛,这饭,酒,烟,都是单丁一出的,他说要和咱们大队干部交流交流感情,已好几顿了,真得谢谢他……”

“你们甚时候也跟我和建文这样交流交流感情啊?”革委会主任李目醉醺醺地说。

正文 第一百零五章 算命

田新雨和王大力已经把自己身上所有的钱几乎都掏出来了,才请了大队干部两三顿,问起上工农兵大学的事,革委会主任李目说:“要村里推荐,我们觉得哪个知青都应该推荐,可是上边只让我们村推荐两个,这,我们就得考虑考虑了。”

田新雨又问支书李建文,李建文说:“人家上边带下来好几个名额,让村里推荐,大队干部哪能得罪上头啊。只得先推荐上边点名。”

“上边带下来的名额是谁啊?”王大力问。

村支书李建文说:“反正不是你。”

“那村里推荐我吗?”

“村里推荐也轮不到你。”

“我可是在砖窑上扣坯,推土,干知青最累的活。”

“那又怎么样,按你的出身照样不行。”

“我出身怎么了?”

“你的父亲参加过国民党。”

“但他不是反革命!”

“可还没定性,没说他是历史反革命,也没说他历史上革命。”

“他打过日本人!”

“打日本人的中国人多了,都是革命的?”

听了支书李建文的话,王大力一下像泄气的皮球,上大学的心劲都跑光了。“田新雨怎么样?”王大力又问。

“他是上边带下来的名单,可是上边带下来好几个名单。”

“还有谁?”

“董秀芬,左小菊……带下来的名单就不止两个,何况,村里一个都不推荐自己认为该推荐的,那大队也太没权了吧?”大队支书李建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