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迹在嘉庆初年-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军的八百两银子如数归还。”鲍铁接到侍卫官送来的金子后,本想推让一番,却在刘铭祺的强令下,甚是难为情地收了下来。
众将士带着百般疑惑地眼神望着刘铭祺独自骑着一匹枣红色高头大马奔向两军阵前。侍卫兵们纷纷按照总兵大人的吩咐,把银子按顺序摆放在城墙上。在午后日光的照耀下,打远一看,城楼上熠熠生辉,光霞满天……谁都猜不道刘大总兵从哪搞来如此多的一堆令人眼晕的金子,谁也猜不道刘大总兵接下来要干什么?正所谓: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正文 第48章:拿命来
匪头宋二虎那边一听说大清军的总兵独自一人等在阵前,指名点姓要自己亲自见他,顿时心生疑虑:“作为大清军的最高将帅,毫无畏惧地独自前来,难道他想耍什么花样?据传清军的总兵王世长病重回康襄城休养;临走时竟然将兵权交给了一个火枪营的千总来暂代,可见他对此人的器重和欣赏。据说他年纪虽轻,但心机深沉,足智多谋,其胆识、手段、魄力不在其王总兵之下,绝非等闲之辈。”宋二虎虽然是对刘铭祺恨之入骨,恨不能一刀杀了他,拿他的血祭旗,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雪恨。但他也打心眼里则是更佩服刘铭祺的老谋深算,对他怀恨之余更是存有一丝敬意和怯意。
自从刘铭祺出现后,仿佛克星一般,三次交战,宋二虎三次被打得狼狈不堪,若不是刘铭祺在里面搅和,宋二虎的反清大军早就攻到康襄城了,亦不至于落到屡屡惨败的下场。
既然刘铭祺敢独自阵前来见,自己也不能做缩头乌龟。想到这里,宋二虎出了营帐,翻身上马,催马来到阵前。抬头一望,两军阵前一位风度翩翩的年轻公子,穿着一身崭新的官袍骑坐在一匹枣红骏马身上,正在阵前等候。定睛一看,他身后的瑷珲城城楼上,道道耀眼的金色光芒绽射四溢,隐隐眩光在半空中划出一片辉煌的弧线,这一看不要紧,当真被“吓”了一大跳,一条由金子组成的长龙,与城墙连为一体,蜿蜒起伏数百米,真可谓千古奇观,不由得让人惊叹砸舌。
宋二虎心中一怔,暗道:“这摆的是哪出戏呀!鸿门宴不像鸿门宴,空城计不像空城计,难道是单出头? “擒贼先擒王。我他娘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能先杀了他,自己的起义军方才有活路走。”宋二虎心中不断地盘算着,催马朝刘铭祺疾驰而来。
提到宋二虎,在这里不得不介绍一下其人,宋二虎家族世代为匪,他爹爹是匪,他爷爷是匪,他的祖上全都是做匪出身。要细说起来,他也算是名门之后,要问他的老祖宗是谁?大家一定想不到,那可是赫赫有名的梁山好汉——及时雨宋江是也,有人问了,这宋江的后代,怎么会跑到塞外边关之地了呢?说来话长,宋江自从被朝廷的大奸臣高俅以招安的名义设计害死后,他们宋家后代子孙同样受到了牵连,只好辗转逃到塞外边境栖居了下来,因此才能保留住宋家的根脉。
也许是因为老祖宗宋江轻信朝廷的招安谎言后,才被恶贼高俅陷害至死的缘故?从此,宋家后代代代为匪,并且是代代与朝廷为敌,叛乱造反,揭竿起义,虽不能像老祖宗宋江一样声震四方,名扬千古,但也常常在塞外边境兴风作浪,诛杀朝廷里的贪官恶吏,即使历代朝廷多次派官员前往招安,承诺优厚条件为筹码,都不曾改变他们世代造反的初衷。
宋二虎自小习武,武艺超群,骨子里急侠好义,又有霸王之气,数年来,囤粮养匪上万,心中一心想做老祖宗宋江那样的英雄豪杰,对腐败的朝廷和那些贪欲暴虐的赃官极为痛恨。官逼民反,拉旗起义,走的是梁山好汉的模式。
宋二虎骑着一匹纯黑色的彪悍战马,箭一般地奔到刘铭祺的近面,打着急喷、的黑马烦躁爆烈地在原地打旋,马眸中的两道狠光跟牛尖刀子似的射出猎猎寒光,隐隐透出一股杀气。而骑在烈马身上的宋二虎更是一脸狰狞之相,一边勒住战马,一边喝问道:“来将可是大清的总兵刘铭祺吗?”
迎面的刘铭祺上下打量了宋二虎几眼,看相貌比自己略长几岁,身材魁梧,面色如彤,一双赤目,炯炯有神,在大清城还真找不到像这般威猛的虎将,一看就是一条好汉,当土匪真是太可惜了!宋二虎最特别最令人诧异之处是他的穿着打扮,只见他方巾扎头,身穿罗衫,机器具有浓郁的宋朝气息,显而易见,他们对祖宗的崇拜极其诚心,从表至里捍卫着祖宗的荣耀。
刘铭祺面色安然,不卑不亢,不骄不躁,稳坐钓鱼台。先是微微一笑,接着拱手道:“正是在下。莫非这位相貌堂堂,一脸英武之气的侠士便是赫赫有名的宋头领喽?”
伸手不打笑脸人,刘铭祺有礼有节,面无敌意,一副谦谦君子般的模样。并非给人一种逞强斗狠的感觉,让宋二虎也多少放下几分敌意。
宋二虎冷哼了一声,默认了自己的身份,然后以试探性口气地威胁道:“闻名不如见面,大清朝居然也有像你这般胆识的将帅,可不多见呐!不过,你身为一军之帅竟敢抛头露面,孤身前来,你就不怕我杀了你吗?”他眼下也不知道刘铭祺的水有多深,一时还不敢胡来。
刘铭祺听后,淡淡一笑,不急不慢地说道:“怕!当然怕,有谁不怕死呢?但是,古往今来,素有两军交战不杀使者之说,听闻宋头领也算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侠义之士,自然不会做出狗盗鼠窃之事?所以冒然前来,规劝宋头领能收回造反之心,放下武器,归降大清,我可保宋头领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宋头领意下如何呀?”虽然嘴上说的漂亮,可实际上心里也没底,宋二虎的人品怎么样?只有天知道,要是他真的是位侠义之士,倒也罢了,若要他不是?那只有听天由命,极有可能做了他的刀下之鬼。但为了不再目睹血肉横飞、生灵涂炭、军匪惨斗的场景,刘铭祺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冒死前去招安。
宋二虎一阵冷笑,狠咬钢牙,啐道:“呸,你少给我扣高帽子。老子才不与你们这群朝廷的狗官同流合污呢?想让我归降大清,你得先问问我胯下的这把偃月刀同意不同意?”宋二虎边说边从马鞍桥得胜勾上摘下百十来斤中的偃月刀,往胸前一横,欲杀之而后快。
刘铭祺见宋二虎怒发冲冠的样子,心里不惧那是假的,梁山好汉的后代,那可不是泥捏的,那百十来斤中的偃月刀更不是纸糊的。刘铭祺不禁打了个寒战,随后强装笑颜道。“哎呀!宋头领若是想杀我,也不必这么急吗?先容我把话说完,再动手也不迟嘛?”
“讲!”宋二虎犹豫了一下,硬生生地从嘴里蹦出一个字来,恍如炸雷一般。
刘铭祺稳了稳神儿,又苦口婆心地边赞边劝道:“说实话,凭宋头领一身不凡的武艺,你何必执意要做山贼草寇、造反于朝廷呢?虽然大清朝国力衰微,民不聊生。但并非当今皇帝暴政于民所造成的,而是吏治腐败,宦官专权,国无贤臣良将,奸佞之徒横行所致。宋头领为民请命举兵造反,欲要推翻大清帝国几百年的夯实霸业,恐怕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而反受其害,反受其苦的仍是黎民百姓呀!一个国家自有一个国家的定数和运脉,宋头领不可逆道而行,逆天而为,殃及无辜的百姓啊!你若是真的为了你兄弟们的前途着想,理应立即将其就地解散,不要再使其误入歧途了。”
刘铭祺满腹的诚恳之念,句句实话实讲,转身抬手指了指身后烁烁金光的城楼,又道:“你看,本官已经在城头上为宋头领的弟兄们准备了足够的金银,只要你点头同意,遣散你手下万余众的兄弟,本官便立即将此金银分发给你的兄弟们,让他们自谋前程,自谋出路,安居乐业。我担保朝廷决不会追究任何人的造反叛国之罪,并且本官还可保举宋头领为副将,以作国之栋梁。”
宋二虎听后,仰头大笑不休,语气轻蔑道:“哈哈……原来你是来当说客的,想说服我投降,门都没有,我才不稀罕什么狗屁副将呢!不过金子吗?等我攻下城后,自然会分发给兄弟们;总兵大人就不用替我操心了。”这宋二虎纯属四季豆的——油盐不进,任凭刘铭祺磨破了嘴皮子,初志不渝,毫无丝毫投城之意。宋二虎虎视眈眈的眼神中渐渐浮现出阴森邪恶的气息,暗露杀机,更让刘铭祺有一种不详之感。
刘铭祺听宋二虎强硬的语气后,不禁大失所望,心头又气又恼:一片好心都被当成驴肝肺了!宋二虎却没有半点退步,根本不买他的账。
刘铭祺压下心头怒气,又耐心地劝道:“曾听闻宋头领的祖上乃是鼎鼎大名的梁山好汉宋江是也,想当初他不也是为了兄弟们都能有个好前程,才欣然率兄弟们归降朝廷的吗?”
此话不说便罢,说过后,却见脸色铁青泛黑的宋二虎暴躁不宁,那杆偃月刀接连在手中颤动不停,咬着牙一字一顿地道:“想当初,我祖上若不是偏信朝廷的谎言,对朝廷抱有较高的忠诚,才会先被利用,后被残害,他的兄弟们死都没落下个好下场。我宋二虎决不会步老祖宗的后尘,更不会轻信你们这些朝廷狗官所言。”
刘铭祺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唉!此言差矣,你祖上本都是些忠肝义胆的梁山好汉,最后遭遇不测,那全因奸臣当道,残害忠良,高俅挟私报复所致。本官虽不敢说有多大的能耐,但本官以我项上人头担保宋头领及兄弟们的生命安全。若是依了本官的规劝,本官宁愿将这数千万两的真金白银双手奉送,其诚意自然一明一了,不必多说。”
宋二虎撇了撇嘴,身子向前倾了倾,探着上身歪着脑袋,冷言反问道:“说的跟唱的似的,鬼才信你的话呢!你只不过是位千总提拔上来的总兵,凭什么会有如此巨多的金银,难道你就不是奸臣吗?我凭什么信你!”
“这……”刘铭祺哑然半响,人家问的对呀?自己只不过是个一介秀才的身份,不幸被清兵捕来做壮丁,机缘巧合地当上个微不足道的七品武官,又临时顶替总兵之职还不到半月之余,别说人家宋二虎对自己是了如指掌,搁谁也都会怀疑这是个布局诱敌之策啊。古有诸葛亮智摆“空城计”,今有刘铭祺计设“金城计”,宋二虎没有理由相信那位鬼点子多如牛毛的刘铭祺又在耍什么花招,怎肯轻易上当受骗。
此时的刘铭祺也实在说不清道不明,干脆直截了当地挑明道:“你信也好,不信也罢。我劝宋头领三思而行,不要一意孤行,别落下损了金子又折兵的下场。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呀?你看看你眼下的境况,兵无士气,将无斗志,弹尽粮绝,危危可及。”
宋二虎听罢,脸上更是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单手将偃月刀向前一指,“若是让我信你也不难,只要你今日愿意留下你总兵大人的项上人头,老子便相信你的话。你意下如何呀?”宋二虎边说边面带一股强大的杀势催马朝刘铭祺缓缓而来。他故意以此来威胁,无非是想给自己找一个杀掉刘铭祺的借口罢了。
一看宋二虎起了杀机,心慌胆怯的刘铭祺心里暗暗大骂道:“宋二虎呀宋二虎,你他娘的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苦我不惜金银富贵相赠于你,且又低三下四地百般规劝你。而你不但根本没听进去,还把我刘某人的规劝和诚意,当作杀掉我的借口,把我当成眼中钉肉中刺,趁机来除掉我,难道你他娘的良心被狗吃了吗?”
刘铭祺眉头耸起,心惊面不慌,仍不死心地解释道:“冲动是魔鬼,宋头领若是想当场杀掉我这个手无寸铁的人,尽失仁德之本,岂不被世人耻笑?唾骂?”说完,刘铭祺眼见情势不妙,顺势掉转马头,随时做好“逃跑”的充足准备。好汉不吃眼前亏,更何况眼前的形式已然危及到自己的性命。
“你说够了没有?”宋二虎烦躁地怒问道。
“望宋头领三思加三思,六思而行!本官可是为你好,你可不能恩将仇报呀?”刘铭祺近乎于用哀求的口气劝道。心中不禁苍然万分:做人难,做好人更难,做一个被别人当成了坏人并且还要将其杀之的好人更是难上加难。
“说够了,老子可就要动手了,你的脑袋可比满城的黄金值钱多了,若是砍下来,高高地挂在旗杆之上,定能重振我军的士气,一举捣毁瑷珲城,杀他个片甲不留。”说完,杀气腾腾的宋二虎猛然间挥刀扑向刘铭祺,接着大喝道:“狗官,拿命来!”
三句话没谈拢,没料到宋二虎恼羞成怒,怒要当场斩杀刘铭祺。早有心里准备的刘铭祺双脚紧扣,急催战马,落荒而逃。
招安不成,逃命要紧,这时候也不在乎面子不面子的了!能保住命就算是万幸了!
正文 第49章:城外遇险
刘铭祺驾马逃至离城门还有三四十米处,宋二虎抓握着刀柄急拍马匹,他的那匹战马的马头离枣红马的马屁越来越近,贴追的紧紧的。若是想进城,显然是来不及了,一旦被宋二虎追到马后,手起刀落,非活劈了他不可。慌不择路的刘铭祺明顾不了许多,俯身趴在马背上,任由战马朝城东奔驰逃去……城里的鲍铁大呼不好,忙急冲下城楼,飞身上马,慌慌恐恐地纵马前去搭救刘总兵。
刘铭祺和宋二虎俩人一前一后,纵马疾驰,转眼间,便离瑷珲城越来越远,刘铭祺的心里跟打鼓似的,也越来越怕,都说艺高人胆大,刘铭祺的那点功夫和宋二虎比起来,根本不是同一个级别的,如同是三狸猫遇见坐地虎,区别大了去了。但愿自己能甩掉宋二虎的追杀,方能逃过这一劫,否则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
刘铭祺一边疲于逃命一边大大地后悔,肠子都悔青了:“人有千虑,必有一失,本想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宋二虎改邪归正,步如正途,也好使得这场血腥杀戮尽快结束。万万没料到,自己不但未能说服宋二虎归顺,却落得个被其追杀的悲惨下场,自己这不是吃饱了撑得吗?好心没好报?这要是被他给一刀杀了,您说,冤不冤?”
好在,死到临头的刘铭祺忽然想起自己还有个防身的家伙,就是他自己那把常常揣在怀里跟老婆似百般呵护的防身洋枪,伸手朝怀里摸了摸,确定它还在的时候,自己的心里也随着他是了点,好歹生死攸关之时,拿他出来唬唬人,说不定还能保住一条小命。
两人的战马穿过一片低矮的小树林,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条十几丈宽的小河,横卧在平阔的草原之间,水流缓慢,清可透底,数十条小鱼成群结对地在河内悠闲的地游来游去。
人要不走运,老天爷都不帮你。刘铭祺骑的这批枣红大马,彪肥肉厚,耐力极好,但却天生怕河,不管大河小河,见河就晕,不敢涉足。刘铭祺纵马来到河边,枣红马前踢高扬,一声长嘶,差点将刘铭祺从马屁股上滑下来。待到枣红马双踢落地,左右徘徊数步,不停地打着响喷,尽管小河深不过马膝,枣红马仍不肯踏入河中半步。
“我靠,他娘的,这是哪个狗日的给老子选的马啊!这不是存心想把老子害死吗?若是让我活着回去,我非得把他给查出来,非挖了他的双眼,再挖了他的心,最后还得挖了他家的祖坟不可。”性命攸关,再急再气也枉然。
情急之下生睿智。就在他绝望之际,脑袋瓜子灵光一现,不禁由悲转喜。立即麻利地将自己身上的官袍撕脱下来,披蒙在马头上,眼不见为安,焦躁不安的枣红马随后安定了下来。
刘铭祺心中大喜,双脚猛夹马腹,枣红马浑身一激灵,自然而然地踏入河内,啪嗒啪嗒地淌河而行。
此时,宋二虎已然纵马追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就在刘铭祺的枣红马淌到小河中央的时候,只见宋二虎瞪着通红眼珠子,嘴里哇哇发出人兽均都难以听懂的怪叫,顿然挥舞着虎虎生风的偃月刀,跃身鹤立于驰骋而来的马背之上,如履平地一般。战马刚刚追至岸边,再见他双脚脚尖一用力,身轻似燕,竟然凌空飞出三丈多远,又蜻蜓点水般地脚尖触水,整个人一边踩水一边双手高举大刀,平行朝刘铭祺飞追而来。
刘铭祺回头一看,顿时吓得脸都绿了,我地妈呀!这宋二虎真他娘的有两下子,这可不是演武打戏,吊钢丝绳,乃是亲眼目睹真正的绝世功夫。
“你不仁我不义,既然你非要不识好歹,一心取我性命,我也不能等在这给你白白的活劈了不是,不给你点颜色看看,我看你是不知道我马王爷三只眼!”想到此,刘铭祺迅速从怀里掏出洋手枪,突然转身回手便是一枪。
刘铭祺身在前世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手枪玩的那也是不计其数,枪法那更是钢钢地,他要是说打你鼻子绝不打你耳朵,不敢说百发百中,但也算是弹无虚发的主,实战技能超强。
“砰!”扳机一扣,一声震耳欲聋的枪响过后,刘铭祺信心十足等待着宋二虎中枪落水的精彩画面。
但令他一百万个没想到的是,身怀绝世武功的宋二虎可不是等闲之辈,察觉到不妙,挥刀一拨,“嘡”的一声脆响,偃月刀的大刀片子竟然将疾飞而至的子弹头击挡出去,忽地一下,不知飞落到了何处?
“我靠,不是吧!没搞错吧!”不可思议的刘铭祺舌头伸出三分之二,完全没想到宋二虎居然能击挡住极速而至的子弹,然后,稳稳地落在漂移在河面上的一根干枝上,如同站在小船船头一般的稳当。宋二虎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功夫深不可测,深不见底,顿时使刘铭祺再次落下了一身的白毛汗,后背的内褂洇湿了一片。此时此刻,他才真正体会到‘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这句至理名言。
刘铭祺一见大事不好,使劲催马前行,欲再次逃离生死之地……
“狗官,哪里逃!”宋二虎一声傲喝,冲天而起,凌空翻转刀锋,一道冷光从天而下,轰然击下,登时朝刘铭祺的后背劈来。
说时迟,那时快,偃月刀势不可挡,转眼即到,避无可避,躲无可躲,刘铭祺已然预感到了不测,心里咯噔一下,心凉了半截……
突然“扑嗵”一声,马背上的刘铭祺身子猛地一斜,滚落入水,溅起水花四面飞扬,惊吓群鱼慌乱而逃。
心惊胆颤的刘铭祺大难不死,跳马落河,险象环生,霎时躲过偃月刀袭杀,终是逃过这一劫……可那匹枣红马却没那么走运,被宋二虎锋利的偃月刀一刀劈入马背,鲜血喷射,四溢横流,枣红马一命呜呼,尸体软塌塌地侧倒在缓缓而流的小河内,瞬间染成血红一片。宋二虎这一刀硬生生地砍入马骨,也随着枣红马的尸体摔落河中。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宋二虎的那一刀砍下后,不但没砍到刘铭祺其人,却将他的枣红马给活活地砍死,更不巧的是偃月刀愣是卡在马背上的脊骨中难以拔出。浑身湿漉漉的宋二虎手握着刀柄,躬身在马屁股后面,连拔数次,均未能如愿,洋相百出,令人忍俊不已。
在这关键的时刻,竟然是那匹枣红马为主捐躯,以身试刀,为刘铭祺创造了宝贵的逃生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刘铭祺从浅河里爬起来,不容分说,顿起杀心,趁宋二虎分神之际,抬手一枪……
宋二虎注意力全都放在他那把偃月刀上面,耳边突然听到枪响,绰不及防,本能地抬手一档,一枪击中左臂……
宋二虎伸出右手捂住枪伤,半跪在河内,转头狠狠地望了刘铭祺一眼,方见到黑洞洞的枪口冒着缕缕的硝烟,指向自己的面门。
“别动!动一下,老子就让你的脑袋开花!”刘铭祺底气十足地厉声威胁道。功夫再好,面对洋枪,也不敢轻举妄动。
受了枪伤的宋二虎一边忍着疼痛一边不服气的夹了刘铭祺一眼,道:“背后偷袭算什么英雄好汉!”
刘铭祺摇了摇头,一个劲地叭嗒嘴,不屑地道:“啧啧啧、你还好意思说,老子这都是跟你学的,这就叫以其人知道还以其人之身。小子,你他娘的真不识抬举,好心都被你当成驴肝肺?恩将仇报不说,还差点要了老子的命,本总兵大人再问你一次,你降还是不降?”
宋二虎头一扬,心一横,啐道:“呸,我生是一条好汉,死也是一条好汉,不用多费口舌,要杀要剐你动手吧!老子要是哼上一声,就不是娘养的。”
刘铭祺阴着脸道:“有种?我若是要你死,只需扳机一扣,便送你上西天,可是你想过没想过那些跟你出生入死的兄弟们是何等的下场?实话告诉你,如是他们乖乖归降,本总兵先前的话仍可兑现,满城的金银作为他们的遣散费,打发他们回家种田,老老实实做大清的顺民。若是他们公然反抗到底,本总兵大人定将他们统统诛杀,一个不留!”
……
宋二虎可真是个倔骨头,一言不发,宁死不从,任凭刘铭祺的吐沫星子喷干,仍是不肯说出半个降字。
正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急如骤雨,从西面的小树林中杀出一员大将,伴随着一声闷雷般的粗嗓门吼道:“哇呀呀!总兵大人莫慌,鲍铁前来救驾,我来也!”鲍铁打远处就清晰可见清亮亮的小河仿佛红绸一般,红通通的一大片,以为是刘铭祺出了事,奇 …書∧ 網心中焦急万分,纵马冲杀过来,不分青红皂白,举刀便朝宋二虎的脑袋砍去。
“住手!”刘铭祺一声大喝。
“啊!”鲍铁不解其意,无奈收回刀式。若是没有刘铭祺的这一声疾呼,宋二虎的人头恐怕早已人头落河。死对他来说并不为惧,但令宋二虎诧异的倒是刘铭祺的所作所为使其泛起了思量,难道自己真的碰上了宅心仁厚,以德服人的好官?
鲍铁跳下马,遁到刘铭祺的面前,疑问道:“总兵大人,匪头作恶造反,为何不杀?”
“鲍将军莫急,本官自有道理。”刘铭祺并未多做解释,只是简单地应付了一句。鲍铁虽然猜不透刘铭祺的心思,但也不敢多问,言听计从地护在刘铭祺的身旁,确保刘铭祺的安全。
说白了,于情于理于国于民都不能将其嗜杀。于情:刘铭祺是惜才爱才之人,就这样一刀结果了宋二虎实在有些可惜!
于理:宋二虎祖上乃是梁上好汉中的大英雄宋江,也是刘铭祺心目中的非常崇拜的偶像,更不可断了宋家的根脉,让流传千古的梁山英雄断了香火。
于国于民:若是杀了宋二虎,匪寇群龙无首,定会分成各帮各派,各立山头,日后仍会举兵造反,那今后老百姓怎能安居乐业,朝廷仍要派兵围剿,劳民伤财,国无宁日。
虽然宋二虎对官府充满敌意,自己何不在借此感化他一次,让他迷途知返,收回他的叛逆之心呢?
想到此,刘铭祺缓步走到枣红马前,矮身从河里捞起仍蒙在马头上的官袍,揽在手里用力的拧了拧,潮乎乎地披穿在身上,转身对宋二虎吩咐道:“宋头领,你走吧!”
宋二虎一愣,做梦也没想到,刘铭祺不但不杀自己,反而要放自己走,是何居心?抬头望了望刘铭祺一脸严肃、面露正气的神情,不像是在骗他,这就更让他纳闷了,于是,踉踉跄跄地站起身来,半信半疑地问道:“放我走?你若今日不杀我,日后可不要后悔呀?”
刘铭祺正色道:“本官做事从不后悔,既然你不相信朝廷,更不相信本官的招安之心,本官也不会强求与你。本官佩服宋头领的英雄气概,顿生英雄相惜之念。我们只有战场上论输赢,随时等你率领你的兄弟们攻城,若是你能将瑷珲城攻破任何一座城门,本官立即打马回康襄城,将瑷珲城让给宋头领。”
“你这不是戏言吧?”宋二虎越听越纳闷,越听越糊涂,大为惊奇地问道。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刘铭祺接过话头,铿锵有力地回道。
“有魄力,有诚信,刘总兵果真是大帅贤德之人,宋某人敬佩敬佩。如若我宋二虎今夜攻不下瑷珲城,明个辰时,我便会带着我的兄弟们跪城投降,任由处置。”宋二虎信誓旦旦地扬言道。
“好,一言为定。宋头领,告辞。”刘铭祺朗声道。说完,转身上了岸边。心里情不自禁地大喜,暗道:老子,就等你这句话呢?收拾不了你宋二虎,穿越清朝也枉然。
鲍铁边走边跟在刘铭祺的身后小声嘀咕道:“总兵大人,放了宋二虎,如同放虎归山,是否有些不妥啊?”
刘铭祺面带笑意,低声笑道:“舍得放血,才好长肉,鲍将军,莫要多虑,好戏在后头呢!走,随本官回城备战,今晚我们要让宋二虎败得心服口服,明个辰时,乖乖地归顺朝廷。”
鲍铁拍了拍脑门,显然由于智慧太少,始终悟不出刘铭祺的这招放长线钓大鱼的奥妙。军事战略上的高瞻远瞩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乍就那么大呢。
刘铭祺和鲍铁同骑一匹战马,临走仍不忘吩咐鲍铁回城后,要立即派人把那匹惨死的枣红马的尸体抬回去,好好安葬,以求心安。
说完,扬长而去,返回瑷珲城中。
明天就封推了,手持鲜花的大仙们,多多支持道男哦!
正文 第50章:如履薄冰(封推感言)
封推了,决定写手命运的时候到了,一本书的好坏,收藏的多不多,点击的多不多,都将在这个时候体现出来,作为每个网络写手应该说都是很辛苦的,绞尽脑汁地收集素材,千方百计地寻找灵感,无论春夏秋冬,坚定不移地守候在电脑前敲敲打打。人都是有七情六欲的,而作为写手的七情六欲几乎都放在了书里面。
在17k这个大家庭里,我虽然不是最优秀的一个,但我敢保证,我是个最勤劳的一个,每天从早上七点一直到晚上十一点,都是我码字的时间,即使饿了,也只会抽出十几分钟,草草填报肚子。
有人说:你是不是脑袋坏了?
我说:还没有。
有人问:那为啥如此自虐?
我说:人各有志,因为这里面有我的梦想和希望,就像和尚整天敲击着木鱼,如果心中没有梦想没有佛,他不会日复一日的坚持。
也许正应了那句再普通不过的话,“坚持就是胜利!”我希望如此,也希望书友们会喜欢我的书,我不敢说我的书有多好,但我敢保证我每天都在努力奋斗,争取做到更好,套用一句广告词里面的话,就是“我能!”
最后道男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天天开心,支持道男,支持北京奥运。
疯癫道男(公元2008年6月30日星期一晚)
夕阳西下,余辉斜照,瑷珲城楼上的将士们在七彩落日的衬托下,绽开着绚丽的笑脸,拥挤在门楼上,踮着脚张望着平安而归的刘大总兵进城。
回到寝帐的刘铭祺重新换上了一身官袍,简单地梳理了一下,饭都没顾上吃一口,便急急忙忙赶到军机大帐。此时的刘铭祺显得异常的兴奋,毫无疲惫累乏之感。今夜一战,非同小可!胜则,国泰民安。败则,殃国殃民。
刘铭祺极其沉稳地端坐在大帐中央的木椅上,众将全部分两派面面而坐,面色忧郁,似有一层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