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荣华盛世-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昭拍了拍卫崇荣的后背,连声道:“好好好,爹爹陪你睡。”是夜,卫崇荣的睡姿格外糟糕,手足并用,全部缠到了卫昭身上。
  
  第037章 噩梦
  
  恍然间,卫崇荣听到有人在唤他,唤的不是“卫崇荣”,而是“伊殷”。
  他犹在奇怪,爹爹不是已经给他改了名字,怎么还会有人叫他“伊殷”,就感觉有人在背后拍了自己的肩膀。
  卫崇荣回过头去,却见卫阳站在自己身前,笑意盈盈道:“阿殷,朕叫了你好多声,为何不回答?你在生朕的气吗?”
  “微臣不敢。”卫崇荣下意识地拜倒道,他自卫阳登基就跟随在他身旁,对他的服从已经近乎本能。
  随即,卫崇荣反应过来,不对,他不是已经死了么?死后回到小时候,回到卫昭身边,两人一起逃回渝京,那时卫阳应该还没出生,他和爹爹睡在一起……
  爹爹呢?爹爹在哪里?卫崇荣慌乱地到处张望,却见四下无人,哪里还有卫昭的身影。他再看看自己,分明就是成年人的身型,早不是窝在卫昭怀里的小娃娃了。
  无措之际,卫阳的声音再度响起,他依然在笑,可是他的笑容,却让卫崇荣感到寒意阵阵,仿佛是从骨子里渗出来的,根本挥之不去。
  “阿殷,朕知道你最好了,就算所有人都背叛朕、离开朕,你也不会的,对不对?”卫阳不知何时走到了卫崇荣身旁,贴着他的脸颊,一字一句地说道。
  卫崇荣默然颔首,他的确对卫阳说过这样的话,他说不管卫阳做了什么,他都不会恨他、背叛他,不管卫阳想要什么,他都会帮他,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因为在他黑暗而孤独的少年时代,卫阳是唯一照进来的光束,即使光芒微弱,也足够让他心生向往,就像扑火的飞蛾,九死不悔。
  卫阳笑意更甚,却也更冷,他用毫无起伏的语调说道:“上官家垮了,永安王和齐国公换了人做,大将军也已解甲归田,朕的心腹之患从此只剩一人。阿殷,你可愿意帮朕把他除去?”
  “你想要我杀谁?”撕掉曾经温情脉脉的面具,卫崇荣发现自己对卫阳的意义,就是一把锋利的刀刃,遇佛杀佛,遇神杀神,并不需要有独立的意志存在。
  卫阳敛起笑意,不舍地轻叹道:“阿殷,你知道朕有多舍不得你吗?没有了你,朕以后要做很多事,都会很不方便。可是朕不能不这样做,朕别无选择,你明白吗?”
  卫阳的语气很平淡,却透出一抹冷冽的杀意,令卫崇荣心中一颤,他能感觉到,这份杀意是冲他而来的。
  卫崇荣没有反抗卫阳的习惯,他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想要逃开,却浑身无力,动弹不得。
  卫崇荣怔愣片刻,然后想了起来。昨日夜里,卫阳约他在鼎湖宫喝酒,他在酒中下了化功的药物,所以他全身的内力,根本无法凝聚,只能任人宰割了。
  卫阳轻轻推了卫崇荣一把,他向后跌倒在地,目光死死落在卫阳身上。卫阳蹲下身,手中拿着一只碧玉酒樽,酒樽晶莹剔透,樽中液体流光溢彩,与酒樽融为一体,清香沁人,扑面而来。
  “是‘琼浆’?”卫崇荣眨眨眼,惊讶道,眼中写着难以置信。
  琼浆是长宁王府秘制的佳酿,酿制过程极其繁复,一年不过两三坛。姬辛死后,酿制琼浆的秘方失传,留存世间的十余坛琼浆,更是成了绝品。
  卫阳舍得用琼浆来送自己上路,待自己也是不薄了,卫崇荣自嘲地笑了笑,伸手拿过碧玉酒樽。
  卫阳避开他的视线,淡然笑道:“‘无回’无色无味,什么痛苦都不会有……”他的声音越来越轻,后面更是低不可闻,也不知是说给卫崇荣听的,还是在说给自己听。
  不等卫阳把话说完,卫崇荣端起酒樽,一饮而尽。他必须承认,琼浆是他喝过的最好喝的酒,如果有可能的话,他都想让卫阳再上一杯了。
  卫阳似乎没想到,卫崇荣这么快就把酒喝了,他脸色一变,忽地跪到在地上,喃喃道:“阿殷,你不要怪朕,朕也不想这样的,可是……你是四皇兄的儿子,永安王也好,齐国公也罢,甚至是霍大将军……他们每个人都帮着你,朕要对付上官家,他们个个作壁上观,你一出面,就纷纷变了态度……朕知道,他们是嫌弃朕,嫌朕的母后出身低微,嫌朕不是姬家的后人……阿殷,如果有一天,你也背叛了朕,朕该怎么办呢,你也是卫家的子孙,你身上留着姬家的血,他们会不会废了朕,再让你登上皇位……”
  卫阳的表情越发狰狞,全无平日的温文尔雅,卫崇荣倒不害怕,只是觉得心里空得厉害,他从来不知道,卫阳竟是这样看待自己的,他竟然把自己,当成了他最大的威胁,可能吗?
  呵呵……
  卫崇荣听到了自己冷笑的声音。
  卫夙不肯让他姓卫,也没给他上过玉碟,他连卫氏的宗室都算不上,还能威胁卫阳的帝位,不是笑话是什么。
  卫阳难道不知道,他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给的,要想收回去,不过是一句话。就是来自永安王府和齐国公府的助力,也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卫昭的儿子,更是由于他是在给卫阳办事。
  卫阳的储君之位得来是很匆忙,他是在卫夙驾崩前三天,才被册封为皇太子的,所有仪式从简。
  然而无论如何,他都是先皇钦点的继位人选,是大衍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卫崇荣就不明白了,卫阳的阴沉和多疑从何而来。
  “陛下,我不恨你……”也许,犯错的不是卫阳,而是他自己。错把流萤当成了金乌,并向它祈求自身都不拥有的温暖,难怪会落的一败涂地,是他看错了人。
  卫阳惊呆了,似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似笑非笑,最后化作了虚无,转身落荒而逃。
  卫阳走了,殿内空无一人,卫崇荣躺在冰冷的地面上,静候死神的到来。
  “陛下心愿达成,微臣是否应该说上一声恭喜?”死神没来,倒是君华充满讽刺的声音从殿外传来。
  “君卿为何来此?是要送阿殷最后一程么?”卫阳的语调早已恢复平静,“可惜到死,他心里想着的都是朕,君卿大概是要失望了?”
  君华没有作答,沉重的殿门被人推开了。君华一撅一拐走进来,姿态看着有些好笑。
  卫崇荣侧过头,用带着歉意的眼神看向君华,他早就提醒过他的,卫阳不会相信任何人,他不听,结果害死了自己。
  “白痴!”君华冷冷吐出两个字。卫崇荣闻言大惊失色,他不是没听到君华说的内容么,怎么会……
  “你死了不要紧,倒要我给你……报仇!你欠我的,下辈子也还不清!”君华的语气充满不忿,可他的神情,却是卫崇荣记忆中的哀伤。
  眼前的场景陡然发生变化,卫崇荣看到卫阳口吐鲜血,扑倒在御案上……
  看到铺天盖地的白色,他知道,那是国丧……
  紫宸宫的主人换了,换成了卫崇荣的堂弟,鲁王卫晓的嫡长子卫若……
  君华一袭白衣,和身着玄色帝袍的新皇站在高大的宫墙上……
  “陛下,你助我报仇,我助你夺位,如今目的达到,我们两清了!”
  “怀熙,不能留下么?朕……朕哪里比不上……”怀熙,是君华的字,卫夙亲自取的。
  “你哪里都比他好!”君华粲然一笑,“但是,你不是他!”
  说着,他向前迈了一步。卫若伸手去拉,没拉住,抓空了。
  卫崇荣顾不得自己身在何方,毫不犹豫扑了上去,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君华去死。
  只可惜,他也没有抓住君华,他们的手在空中碰到,错开了。
  “君华!”卫崇荣大声喊出他的名字,跟着他跌进虚空。
  再度睁开眼,卫崇荣发现自己躺在床前的脚踏上,后背疼得厉害。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卫昭放大的担忧的脸。
  夜半时分,卫昭察觉儿子睡得很不安稳,手脚乱蹬,猜到他是做了噩梦,想要唤醒他。岂料卫崇荣向外滚了一圈,直接滚到床下去了,直叫卫昭措手不及。
  他忙坐起身,把摔醒的儿子抱起来,连声问道:“荣儿,摔到哪里没有?有没有哪里痛?快告诉爹爹……”
  卫崇荣揉揉眼睛,神智仍然有些不清醒,他后来看到的,是他死了以后发生的事情吗?
  卫阳死了,君华帮他报了仇;卫若登基,他和君华合作了;君华从宫墙跌落,谁也没有拉住他……
  卫崇荣浑身颤栗,一头扎进卫昭的怀抱,抱着他的腰不肯松手。
  卫昭只道儿子被噩梦吓着了,柔声问道:“荣儿,梦见什么了,说给爹爹听听。”再吓人的噩梦,说出来也就没事了。
  卫崇荣在他怀里蹭了蹭,仰首道:“我梦到那个坏女人打你了……”他不想骗卫昭,但是今夜梦到的内容,是谁也不能说的。
  原来是扶余的旧事,卫昭闻言松了口气,抚着卫崇荣的后背轻声道:“荣儿不怕,我们已经回渝京了,谁也不能再欺负我们了。”
  他的声音清亮悦耳,卫崇荣听着,不自觉就安了心,未来的事还没有发生,也不可能发生,他没必要自己吓唬自己。
  唤来守夜的宫女给卫崇荣换掉被汗水浸湿的里衣,卫昭把他抱到床榻里面,轻笑道:“爹爹在外面挡着,你再如何折腾,也滚不到地上了。”
  卫崇荣不好意思地笑笑,枕着卫昭的胳膊,两手环抱着他的肩膀,想睡又有些不敢睡。
  卫昭侧着身子,看着卫崇荣温言道:“荣儿,快睡吧,爹爹在你身边守着,什么事都不会有。”
  卫崇荣闭上眼,辗转反侧多时才睡着,不过再也没做噩梦。卫昭直到儿子睡安稳了,才重新合上眼,稍微眯了会儿。
  夜里睡得不安稳,翌日清晨,卫崇荣就比平时起得晚了些,不过卫昭没怪他,还说在上林苑这些天,就当是给他放假了,让他好好玩玩,有空也好想想卫明那日说过的话。
  谁知卫崇荣这个人,脾气忒怪,卫昭逼他读书,他跟完成任务似的,每天应付了事。如今卫昭不逼他了,他反倒上了心,不但主动温习先生讲过的内容,还会自觉预习后面暂时没学到的,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去问卫昭。每日的两篇大字,也被他加到了四篇,写得一丝不苟,虽然字迹稍显稚嫩,也能隐约看出些未来的风骨。
  卫昭看到卫崇荣这般表现,只以为是卫明的话触动了他,心里还在想,皇兄真是会教孩子,看看他家儿子女儿,除了最小的卫茂尚不懂事,哪个不是知书达理、谦逊懂事,真是叫人羡慕。
  他却不知道,卫明讲的那些道理,卫崇荣其实都是明白的,可他就是做不到,缺乏动力。反而是那天的噩梦,彻底唤醒了卫崇荣,他们的危机并未解除,他有什么资格骄傲自满。
  在扶余的时候,卫崇荣一心想着要保住卫昭,哪怕他能做的不多,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是积极向上的,他必须把能做的都做了,才有可能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会,继而改变命运。
  回到大衍,由于卫昭的归来,卫崇荣面临着和前世完全不同的境遇。
  不管那些人心里是如何想的,当着卫崇荣的面,谁对他不是毕恭毕敬,他不得皇帝待见又如何,卫昭得宠就行了,人们不看僧面看佛面,谁也不敢如前世那般冷待他。
  于是,卫崇荣心安理得地过起了前所未有的安稳日子,并在不知不觉间,丧失了原有的警惕性和上进心,凡事有爹爹呢,他又何必操心。
  他忘了,卫明是卫夙苦盼多年才得来的皇太子,在储君之位上待了二十几年,生而聪慧,性格谨慎,到头来仍是被拉下了马,可见对方手段之高深,不可小觑,便是多了卫昭,也要小心应对。
  他也忘了,欣贵妃得宠多年,曾经和皇后分庭抗礼,若非卫旭病弱,只怕早就和东宫正面对上了。欣贵妃之后,卫夙最宠爱的是云妃和赵姬,而这两名女子,都和上官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能对皇帝的心思把握至此,上官家的布局始于何时,可想而知。目前,云妃已经去了,可赵姬算算时间,也该展露头角了,东宫不知她和上官家的关系,轻视了她,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卫崇荣能够得知这些宫廷秘辛,得益于卫阳和上官家的翻脸。为报母仇,小皇帝把和上官家有关的事情,翻了个底朝天,倒是便宜了卫崇荣,让他在对上上官家的时候,能占得先机。
  如今,上官家的谋划早已开始,东宫和秦王府危机四伏,他不想着如何扭转局面,却在妄想未来的逍遥自在,岂不是舍本逐末,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想通这一层,卫崇荣哪里还敢不努力,卫明和卫昭是同母兄弟,东宫和秦王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倘若卫明太子之位不保,等待他和卫昭的命运,卫崇荣根本不忍去想。
  
  第038章 落水
  
  身为局外人,卫崇荣看得很清楚,巫蛊之祸最终能够扳倒东宫,幕后的上官家和赵姬也好,台前的薛瑞和苏文也罢,都不过是外在因素,究其本质,却是皇帝和太子之间出了问题。
  皇帝日益老迈,太子年富力强,无论曾经的父子关系如何亲睦,到了这个时候,都会变得很微妙。翻开史书一看,就会发现因此失位的皇太子,并不在少数。
  卫夙和卫明之间,显然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虽然还不严重,却已经初现端倪,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深。
  在卫崇荣看来,他的太子伯父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他监国理政却不擅自专权,他礼贤下士却不结党营私,他为了自己的政见,可以和皇帝抗衡到底,然而谁也不能否认,在皇帝的诸多儿女中,太子殿下是最孝顺的那个。卫明的所作所为,都是从江山社稷的角度出发考虑,同时他也把自己的位置看得很清楚,绝不露出试图染指皇权的丝毫意向。
  但是君心难测,尤其是年老的帝王,他在看待自己的接班人时,目光会格外挑剔,稍有不慎,就会被他视作行为不轨。
  在这样的背景下,若是再有有心人从旁挑拨,局面就会变得非常难以收拾。卫明很不幸,他遇上的“有心人”,不止一拨,他和卫夙的父子亲情,也因此不复存在。
  以卫明的心性,不是被人逼到了绝路,如何会走上起兵谋反之路。他是不得不反,因为不反,他只有死路一条,反了,反而还有一线生机。
  卫明去世第二年,卫夙幡然悔悟,他的儿子是被冤枉的。于是,他下罪己诏,他修思子宫,他族灭了巫蛊事件的始作俑者薛瑞,他甚至当着卫阳的面,说出了“朕没有儿子了”的话。
  就是这句话,让卫阳怨念了一生,在卫崇荣面前反复提起。卫崇荣闻言又惊又怒,要知道,卫夙说自己“没有儿子了”的时候,除了早逝的卫旭,卫晓、卫时、卫阳……
  甚至远在扶余的卫昭,都是在世的,但是皇帝却说他“没有儿子了”。由此可见,在卫夙的心里,他所有的儿子加起来,都比不过卫明一个。
  只可惜,皇帝的醒悟来得太迟,他的太子已经不在了。
  如果卫明没有死,卫崇荣不认为卫夙真的会原谅他的谋反之举,他只会恨不得将他除之而后快。只有卫明死了,卫夙才会悲痛欲绝,想起他曾经的好。
  皇帝和储君的终极矛盾是无解的,卫崇荣很明白,自己不可能左右卫夙的想法,卫昭也不能,但是卫夙身边那些明显对东宫不利的近侍,他们若是有机会,倒是可以下手的。
  截止目前,皇帝还没有不信任太子的倾向——哪怕他们父子,经常由于政见不同在朝上对持——否则离京之时,卫夙不会走得那样洒脱,他对太子的防范,完全出自帝王的本能。
  卫明生来就是皇太子——虽然不是一出生就册封,但是姬婉因为他的出生而封后,就已经注定他的储君之位了——从小学的是皇道正统,他想要的东西,往往不用开口,皇帝就会让人准备好,送到他的面前,求而不得这种事,皇太子从未经历过。卫明性情温和,待人亲切,对待宫女内侍,从不会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子,也绝不会刻意去亲近或者讨好某个人,他没有这个意识。
  对宫里其他人来说,卫明的态度没有问题,但是紫宸宫的人,由于皇帝的有意筛选,本身就少有亲近东宫的,又因长期近身伺候皇帝,素来显得高人一等,宫中其他贵人,谁见了他们不是客客气气的,只有这位太子殿下,态度过于高冷,明显不把他们放在眼中。
  单是如此,也无所谓,谁还能因为太子殿下对自己不够客气就记恨上他不成,人家是储君,是未来的皇帝,有这个资格,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没必要想得那样远。
  黄门令苏文也是这样,他虽不喜太子,但也没想过要对他如何。直到他的侄儿犯了事,落到京兆府尹骆赋手上,而这位骆大人,恰好是原来的太子少詹事,和卫明关系极好。
  苏文幼时,家境贫穷,兄长娶妻拿不出彩礼,寡母无奈,只得把他送到宫里。后来,苏文母亲和兄长相继去世,嫂子改嫁,留下个侄儿,他向来是当成亲儿子看待。因他在皇帝跟前有些脸面,侄儿又被宠坏了,难免闯些祸事出来。以往,那些人看在苏文的面子上,对他侄儿都是既往不咎,偏偏骆赋是个死心眼,六亲不认,坚持要判苏文的侄儿流刑。
  流放三千里,几个人能熬出来,何况是他从小娇生惯养的侄儿,苏文四处托人,想给侄儿减轻刑罚,可惜骆赋油盐不进,坚持原判。
  苏文无可奈何,只好去求卫明,希望他能在骆赋面前说两句好话,不说免了他侄儿的刑罚,好歹换个稍微近些的地儿,他也好托人照料。
  卫明并非不明世事之人,他身边的人遇到麻烦,只要不出格,他肯定不会不管。但是苏文是黄门令,是卫夙的人,他若帮了他,有拉拢人的嫌疑,父皇再是信任他,也不会希望自己身边的人,都是向着太子的。再说苏文的侄儿不过是流刑五年,时间不长,更无性命之危,以骆赋的死脑筋,就是他打了招呼,也减轻不了多少刑罚,毫无意义,所以他婉拒了苏文。
  苏文求助不成,忍痛送了侄儿上路,心里对太子的不满,很自然加深了。雪上加霜的是,苏文侄儿被流放的第二年,他干活的矿山垮塌了,他被压在底下,当场死亡。
  噩耗传来,苏文差点疯了,那是他苏家唯一的独苗啊。从此,苏文彻底恨上了太子,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在皇帝面前说太子的坏话,有时是自己说,有时也让旁人说。
  紫宸宫的人都是不亲近东宫的,以往是没人带头,各人都在心里腹诽,如今苏文起了头,风向就渐渐开始变了。
  常言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卫夙长期远离皇城,时不时就能听到对太子不利的说法,纵是不信,心里难免也会有点疙瘩,一旦太子真的做了什么,只怕马上就能套上去。
  卫崇荣对上林苑的地形很熟悉,每天除了读书习武,就在苑中四处乱窜,谁让卫夙喜欢跟他抢人,有事没事就爱把卫昭叫过去陪他说话,都没人陪他玩了。
  殊不知,苏文等人对此同样很不满。以往,他们之所以能够指鹿为马、混淆视听,仗得是太子和皇帝隔得远,他们说了什么,根本不会传到东宫去,太子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
  如今可好,皇帝日日逮着秦王在林光宫的书房议事。他们是内侍,不得擅议朝政,可皇帝的书房里,到处是地图和沙盘,他和秦王商议的,不是兵事还能是什么。
  皇帝和太子最大的争议就是北方战事,皇帝主战,坚持要收回全部失土。太子主和,认为铁勒已退,扶余威胁不大,常年战事不断,要征兵,要增税,百姓负担重,田地也荒废了,得不偿失。两人谁也不能说服谁,说到战事就会僵住,再说家事和国事不可混为一谈,可天家的家事,不就是国事,争执的次数太多,对父子关系不可能没有影响。
  毕竟,皇帝是说过“子不类父”的话的,真要是太子换了人做,对他们有百利而无一害,即便是换不了,他们遵照惯例不过是定陵守陵,也不会更差。
  秦王和太子却不一样,他从小舞刀弄枪,十二岁就被皇帝扔进了军营,十六岁出征扶余,初战便大获全胜。被俘生子的事儿说来虽不好听,可秦王和扶余大君的梁子,肯定是结下了,他和皇帝在北方战事上的观点,完全是一致的。他们没机会再说太子的坏话不要紧,问题秦王的举动,是在给东宫一系刷好感度啊。退一万步说,秦王和太子不是一条心,便是太子真被他们拉下马来,以秦王目前得宠的程度,上位的也会是他,而不是母族无人、失去扶持的五皇子卫时。那样的话,他们这些人,就是彻底完了,太子温和,不会清算私怨,秦王任性,天知道他会做出什么来。
  皇帝连着和秦王秉烛夜谈了几回,苏文迅速做出决断,他要转移目标,先对付秦王。不过卫昭功夫好,脾气不好,他动不得,倒是他家那只小狼崽子,下手比较容易。
  卫夙不待见卫崇荣,这是宫里的人都知道的,不待见到什么程度呢,他每日留秦王在林光宫用膳,从来不会叫上卫崇荣,卫崇荣到了上林苑十余日,就没正式见过皇帝。
  而且卫崇荣还是个调皮捣蛋的,整日里不是翻墙就是爬树,一点也不老实,他在苑中闲逛,身边也不爱带人,总是一个人跑来跑去,都不用刻意去寻落单的机会。
  上林苑池子多,大大小小十几个,建成两百多年以来,淹死的人不在少数。冬季寒冷,池边湿滑,小孩子失足掉下去什么的,再是容易不过。
  这日,卫崇荣裹着件白狐斗篷,独自跑到昆明池边上看水。一边看一边回忆,他和君华熟悉起来,就是在这个地方。
  由于君华第一次抱着小狗亲近卫崇荣,就被他推到了,卫夙很生气,严禁他们再有接触。直到卫阳登基,君华给他当伴读,两人才重新见面,关系也不熟稔。
  卫阳年幼,大权旁落,他对住在紫宸宫没兴趣,便经常呆在上林苑,卫崇荣和君华,自然随他而行。
  卫崇荣不清楚君华是如何掉到水里去的,反正他路过昆明池时,就见到君华在水里使劲扑腾,周围一个人都没有。他毫不犹豫,脱了衣服跳下去,把君华打昏捞了起来。
  那时,君华已经没有意识了,也不会自主呼吸,卫崇荣又是压他的胸口,又是帮他吸气呼气,忙活了好半天,才把人给弄醒了。
  结果君华醒过来就给了他一掌,好在软绵绵的,也不大痛,然后就抱着卫崇荣开始哭,哭得特别委屈。
  卫崇荣哪会哄人啊,抱着君华都不知该说什么,后来发现他全身冰冷,才回过神来,把浑身湿透的小家伙抱回住处,烧水洗澡换衣服。
  饶是如此,君华回去还是病了,烧了整整三天,睡着就做噩梦,拼命喊着“爹爹救命”,醒了也不会说话,就用湿漉漉的眼睛盯着卫崇荣看,看得他心里痒酥酥的。
  想到这里,卫崇荣暗自下定决心,等君华生下来,一定要教会他凫水,这样再被人扔到水里,也能自救了,不用在那里徒劳挣扎。
  哦,不对……
  正确的说法是他要保护好君华,不让他再被人扔进水里才对。当然,凫水还是要学的,以防万一,卫崇荣及时纠正错误想法。
  卫崇荣想好了,打算换个地方继续逛,他在上林苑住过的时间不比宫里短,和君华一起去过的地方,更是不计其数,眼下先去踩踩点,以后也好带着君华来玩。
  虽然他不能确定,梦境最后看到的内容,是他死后发生的事情,但以卫崇荣对君华性格的了解,这种玉石俱焚的做法,符合他的风格,他做得出来这样的事。
  如此说来,他欠君华的事,又多了一桩。更重要的事,他死了以后,竟然有人愿意付出那样的代价为他报仇,伤感之余,卫崇荣又有些说不出的得意,也许他真的不是最倒霉的人。
  卫崇荣正要转身离开昆明池,就被人从后面猛地抱住了,紧接着就有人蒙住了他的眼睛和捂住了他的嘴巴,随即一前一后,将他凌空抬起。
  卫崇荣刚要挣扎,就听到身后的人语带困惑地开口道:“也不晓得苏公公啥意思,这个小野种,他根本就不入陛下的眼嘛。”
  “可不是嘛……”前面那位附和道:“秦王每日伴驾,他却连陛下的面都见不到,陛下留秦王用膳,不说叫上他了,就连赐食都没有,简直就是当他不存在,啧啧……”
  卫崇荣的手脚被人分开握着,他非要挣扎,未必挣不开,可他听了两位小太监的对话,脑子转得飞快,有点不想轻易逃开了。
  苏公公,应该就是苏文吧,自己什么时候碍着他的眼了,竟然这么快就要下手,还有执行任务的这两位,是不是已经当他是死人了,什么话都敢说,就不怕他逃出生天指认他们……
  果然,后面那位小太监接着说道:“咱们快些走,找个僻静的角落把人扔下去完事。”说完两人加快了步伐。
  只见他们三步一拐,五步一弯,尽找没人看见的路线走,很快就拐到一处假山背后。两人停下来,其中一个叹气道:“小野种真是够沉的,累死人了。”
  另一位忙道:“废话少说,快点把人扔出去,这里偏僻,他就是呼救,也没人听得到。”说着两人合力,把卫崇荣甩了出去。
  
  第039章 冬泳
  
  随着“咚”的一声巨响,一个白色的身影坠入昆明池,溅起无数水花。站在岸边,只能看到一团白色一沉一浮,有个小太监担心道:“咱们没把人捆着,也没坠上石头,会不会淹不死?”
  另一位敲敲他的脑袋,用尖细的声音笑骂道:“你个笨蛋,就是什么痕迹都没有,才好说是失足落水,还捆起来,坠上石头,你生怕秦王找不到证据啊。”
  说错话那位连连点头,表示明白。皇帝不待见孙儿,秦王却很疼爱儿子,他们的手脚不干净点,可过不了那位任性王爷那一关,好在他儿子不听话,喜欢一个人乱跑,不然他们也不容易得手。
  不多时,水面上就只剩一件白色的狐毛斗篷飘着,卫崇荣却不见了。两位小太监见事情成了,悄无声息地走了,回去跟苏文汇报。
  他们刚拐出去,卫崇荣就从岸边爬了起来,只见他浑身湿漉漉的,小脸冻得通红,手上却拿着一枚宫中通行的腰牌,这是他被扔出去的瞬间,从抱他双手的那位小太监身上扯下来的。
  卫崇荣把湿透的衣服扯得更加凌乱,又在脸上拍了拍,酝酿了下感情,就一路哭着往林光宫跑去。他熟悉路径,跑的是小路,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就到了。
  卫昭用过早膳就去了林光宫,此时肯定也在。卫崇荣到了林光宫也不禀报,哭喊着“爹爹救我”就要往里闯,搞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