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荣华盛世-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昭避无可避,迎面正对着姜澈审视的目光。他们已经不可能了,不是么。
  良久,姜澈缓缓道:“阿昭,你只是答应带话,对么?”卫昭默然颔首。
  姜澈又道:“你希望我如何作答呢?”卫昭愣住,随即摇头。他能说什么,让姜澈娶了谢秀,他说不出口,叫姜澈不要成亲,他不能太过自私,误了姜澈的一生。
  等不到卫昭的回答,姜澈自言自语道:“阿昭,只要是你想要的,我都可以给你,只要是你想做的,我都可以帮你。”言罢转身告辞,背影看上去充满萧瑟之感。
  卫昭目送姜澈离去,神情一片凄然。他明白,他们这回是彻底结束了,从此再无瓜葛。
  
  第035章 迷茫
  
  卫崇荣苦恼地闷在屋里写功课,越写越烦躁,若不是不想让卫昭看了失望,他真是一个字也不想写,读书实在是件叫人头痛的事。
  卫崇荣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已经在很努力地读书了,殊不知,卫昭对他的表现其实并不满意。
  因为先生说了,小王爷脑子灵活,学东西特别快,说是过目不忘绝不过分,可他就是不上心,他教什么他听什么,他让写什么他就写什么,完全没有过心。
  这样学下去,他就是把诸家经典牢记于心、倒背如流,也跟没学没什么区别。
  听过先生的话,卫昭陷入沉思,他发现自己有点搞不懂儿子的想法了。
  诚然,卫昭小时候也是个不爱读书的,可他是因为贪玩,有机会就想办法逃课,还让顾毓帮自己写功课,哪像卫崇荣这样,听课貌似认真,功课从不敷衍,却是一点心思都不肯花。
  真要不喜欢读书,他不该跟他闹吗?就像他在卫崇荣这个年龄的时候,也是死活不肯去宫学的,还是卫明连哄带骗,才把他诓了去。
  卫昭面前的桌案上,摊开摆着卫崇荣最近几日写的功课,看着儿子稚嫩却又认真的笔迹,卫昭的眉头越蹙越紧。
  “爹爹,你的药来了。”很快,卫昭的思绪就被身后传来的清亮的童音打断了,卫崇荣跟着端着托盘的绿衣,走进卫昭的书房。
  卫昭示意绿衣把药碗放在桌上,他待会儿再喝。绿衣颔首应是,放下药碗告退了。
  卫昭不急着喝药,反而把卫崇荣拉到身边,问道:“功课都写好了?有空到处乱窜了?”
  卫崇荣点点头,得意道:“我都写好了,爹爹要检查吗?”就是因为卫昭要看,他才会写得那样认真。
  卫昭不置可否,又问道:“先生讲的内容,你可都明白了?”面对这样的儿子,他感觉有点无力。
  卫崇荣再次点头,肯定道:“明白啊,爹爹不信可以抽问。”他上辈子读书再少,也不至于连小孩子启蒙的内容都要反复诵读才能记住,随便看看不就行了。
  卫昭并未提问,只是盯着儿子看了片刻。卫崇荣被他看得心里发毛,伸手摸了摸桌上的药碗,遂把话题岔开:“爹爹,药快凉了,你快把它喝了。”
  从宫里搬出来,卫昭有段时间没喝药了,但是看过端木先生之后,又恢复到原来的每日汤药不断。卫崇荣怕他喝得不耐烦,不时过来监督下,免得卫昭心情不好,顺手把药给倒了。
  卫崇荣问过好几次,卫昭都是打哈哈把话带过去,从不告诉他自己的身体状况。卫崇荣无奈,只得暗地里仔细观察,好在卫昭的脸色看着,比前些日子是好看了不少,让人心下稍安。
  卫昭瞥了卫崇荣一眼,端起药碗一饮而尽,继而问他:“荣儿,你是不是觉得先生讲课没意思,所以才不爱听?”不喜欢不要紧,总得有个原因啊。
  卫崇荣抿唇,一时间却不说话。的确,他一直觉得读书很没意思,可这不是先生的问题,而是他接触中原文化的时间,实在是有些偏迟了,认同感不足。
  扶余迄今没有文字,前世的卫崇荣在扶余生活了十年,初到渝京的时候不要说认字,根本就是汉话都不会说,跟人交流也很困难,还闹出了不少笑话。
  学说话比较简单,周围人都是讲的汉话,卫崇荣听得多了,慢慢也就会说了,虽然腔调有些古怪,还被卫阳嘲笑过。
  学认字就麻烦了,卫夙见都不想见到卫崇荣,哪里还会记得安排他去读书,要不是跟着卫阳和君华在宫学旁听了两年,说不定他一直不识字都有可能。
  卫崇荣从未学过百家经典,也不认为自己学了能派上用场。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旁人读书习武,都是奔着前程去的,可他呢,学来能有什么用。
  卫家并不禁止皇子皇孙入朝,前提是你有足够的才能和忠诚。无论文武,是否有才都是极好判断的,可是忠诚,那就只有坐在龙椅上的那位说了算了。
  卫崇荣是赫连濯的儿子,而赫连濯,他是扶余的大君,不管卫昭承认与否,这个标签都是贴在卫崇荣身上的,撕也撕不掉。
  无论是如今的卫夙,还是日后的卫明和卫萱,卫崇荣都不认为,他们会给自己大展宏图的机会,看在卫昭的面子上,保他一生荣华富贵,就算是很厚道了。再则说,他也没有卫昭那样的抱负,只要卫昭好好的,一生顺遂,他对前程仕途,并无期待。
  有着这样的想法,卫崇荣读书能用心才怪,肯定是得过且过,可他不敢说出来,只得装傻道:“爹爹,不是先生讲得不好,而是我不明白,那些东西学了有什么用?”
  卫昭没想到儿子会问出这样的问题,稍微愣了愣,随即笑问道:“荣儿,你知道么?我以前也问过皇兄这个问题……”
  “哦?”卫崇荣惊讶地应了声,接着问道:“伯父怎么跟你说的?”原来,不爱读书的,不止他一个人。
  卫昭笑而不答,见卫崇荣不高兴地鼓起了脸,才抱起他说道:“爹爹带你去博望苑,你亲自去问伯父岂不更好?”
  卫崇荣想了想,歪着脑袋问道:“三哥会不会在博望苑,要是他在的话,我就不去了。”
  卫昭笑着摇头:“茂儿在宫学读书,没空出来的。”见卫崇荣面上一喜,又逗他道:“荣儿不喜欢茂儿?还是怕了他?”
  “我不喜欢他,不过也不怕他。”卫崇荣说着把脑袋埋在卫昭肩上,小声道:“三哥不喜欢我和爹爹,如果他说了爹爹的坏话,我会忍不住想打他,但是伯父对我们很好,大哥和姐姐也很好,我把三哥打了,爹爹在伯父面前会很为难的,所以我还是不要见到三哥比较好。”
  卫昭闻言怔住,半晌不语。他和卫明兄友弟恭、亲密无间,却没有办法保证,他们的儿子,也有同样深厚的情谊。
  翌日,卫昭带着卫崇荣来到位于城南的博望苑。果然,卫萱等人都不在,卫明看到卫崇荣喜欢得很,抱在怀里不撒手,直夸他聪明可爱,比卫茂强多了,夸得卫崇荣都不好意思了。
  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博望苑,卫崇荣由衷地发出感叹,祖父对伯父的宠爱程度,远不止人们看到的那些。
  旁的不说,单是给儿子修博望苑,让他随意结交天下名士的态度,就不是一般皇帝能有的,这是何等的信任啊。
  博望苑中高人众多,各家学派的都有,讨论问题非常热烈。卫崇荣在旁边听了会儿,觉得比先生讲课有趣多了,不由听得津津有味。
  卫昭趁机向兄长抱怨,儿子不爱读书,卫明敲敲他的额头,说他也不爱读书,这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卫昭抵死不认,说自己明明就很刻苦认真。卫明笑而不语,除了练武,卫昭什么时候刻苦过、认真过,不过卫崇荣在场,他也不好多说什么,免得折了卫昭的面子。
  见卫崇荣双手撑着下巴,认真地听着那些他应该听不懂的治国之策,卫明建议道:“阿昭,过了年就让荣儿进宫学,茂儿他们都在那里,多几个小伙伴他说不定就有兴趣了。”
  卫昭点头,说自己想过这件事,就怕卫夙不肯。卫明说他来安排,卫昭又担心卫夙看到卫崇荣不高兴。
  卫明正色道:“阿昭,依我看来,荣儿的性格很对父皇的胃口,你该让他们多接触,老不见面,父皇对荣儿,只怕更有成见。”
  卫昭皱眉思索了片刻,不确定地道:“皇兄,你确定父皇见到荣儿不会更加厌恶?”那一半的扶余血统,在卫夙看来,简直就是卫崇荣的原罪。
  卫明不假思索便答道:“无论如何,荣儿总是父皇的孙儿,再不喜欢也就是不愿见他,还能对他如何,总之不会比现在更差的。”
  卫昭闻言默默点头,良久方重新开口:“父皇即将巡幸上林,召我伴驾,我却尚未想好,是否要带荣儿同行。”
  听到卫昭这样说,卫明毫不迟疑地道:“自然是要带的,此事何需犹豫。”皇帝年迈,越发不喜皇宫拘束,每年少说有半年时间是在上林苑度过,朝中政事全是太子定夺。
  对卫明而言,太子监国固然是好事,可皇帝巡游,素来不带皇后,也不带东宫皇孙,他要处理朝政,更不可能前行,父子间的交流只能通过书信,比起在宫中每日相见,到底疏远不少。
  前些年,云妃宠冠六宫,皇帝走到哪里,她和五皇子卫时就跟到哪里,兼之姬家式微,李伉显赫,朝野上下不是没有流言蜚语传出。如今,李伉战死,云妃病故,卫时在皇帝跟前,也不复先前的得宠,可卫夙身边,又有更年轻的赵姬、燕从侍等人了。卫明虽不至于担心,他们会威胁到皇后的位置,可皇帝身旁没有亲近自己的人,始终不是好事。
  再说卫昭,他回京小半年了,先是在宫里窝着,开府后更是闭门不出,身上也没任何差事,不免让人揣测,这位被俘多年的四皇子,是否早已失了圣心。
  卫夙此番游幸,竟然召了卫昭伴驾,对东宫和秦王府来说,都是绝对的好事。至于卫崇荣,他到底是卫昭的儿子,皇帝既然让他上了玉碟,就是承认了他的身份,再差也不过是如此了。
  卫昭思忖片刻,颔首道:“皇兄说得对,是我想得太多了。”
  “爹爹,你在想什么?”卫崇荣听了会儿学者们的辩论,似懂非懂,就不再听了,想来问问卫明,正好赶上卫昭的后半截话。
  卫昭抱起迎面扑来的卫崇荣,笑道:“你皇祖父过几日要去上林苑巡幸,召了爹爹伴驾。上林地势开阔,风光优美,爹爹打算带你一起去玩。”他的儿子这般可爱,父皇见了没道理不喜欢的。
  岂料卫崇荣听到“上林苑”三个字,脸色刷地就变了,阵青阵白,似是惊惧不安,还在卫昭怀中扭来扭去,把他抱得更紧了些。
  卫昭不明白他的意思,不解道:“荣儿,你怎么了?不想跟着爹爹去玩么?”这不符合他儿子的性格啊。
  卫明也看出了卫崇荣的不对劲,握着他的胖爪子安慰道:“荣儿是怕皇祖父不喜欢你吗?不要担心,有你爹爹在呢,不会有事的。”
  其实,卫崇荣只是想到骀荡宫便是位于上林苑,一时有些失神,害怕倒不至于。此时醒过神来,忙问道:“爹爹,到了上林苑是不是可以狩猎?”
  不等卫昭回答,卫明便惊叹道:“荣儿喜欢狩猎?”
  卫崇荣连连点头:“喜欢,我还自己打过猎物呢。”
  “如此甚好。”卫明满意地笑笑,转而对卫昭道:“父皇素来喜欢儿孙尚武,荣儿小小年纪,就能自己射猎,他见了必然欢喜。”
  有人表扬儿子,卫昭心里是得意的,嘴上却道:“皇兄,你别听荣儿吹牛,那些山鸡、野兔,都是侍卫帮他赶到面前的,不然你以为他能打到,再说这是冬日,谁会去打猎啊。”
  卫明毫不在意,依旧赞道:“有侍卫帮忙也很厉害了,荣儿还不到五岁,你对他不要太严苛了。我家小的两个,现在都还拉不开弓,明年春日的狩猎,估计要被荣儿笑话了。”
  卫崇荣扁扁嘴,不说话,他才不会笑话卫兰和卫茂呢,只要他们不来招惹他,他就谢天谢地了。
  说过巡幸和狩猎的事,卫明又问卫崇荣:“荣儿,我听阿昭说,你问他读书有何用,可有这回事?”
  卫崇荣并不否认,反而问道:“伯父,爹爹跟我说,他也问过你这个问题,可他不肯告诉我,你对他说了什么。”
  卫明从卫昭手上接过卫崇荣,笑问道:“伯父跟爹爹说了什么不重要,伯父先问你啊,长大了想做什么?”
  卫崇荣怔住了,他要做什么呢,好像什么也不想做。硬要说的话,他想阻止巫蛊之祸的发生,可是这话,能是给卫明说的吗,显然不能。
  “荣儿不知道么?”卫明并不惊讶卫崇荣的反应,接着说道:“你爹爹告诉我,他要做昭阳侯那样的大英雄。”
  原来如此……
  以君临为人生目标,像是卫昭会做出的事情,而他确实也是这样做的。
  可他不想做君临,也不想做卫昭,为大衍而战什么的,对他来说毫无吸引力,卫崇荣甚至不觉得自己是大衍人。
  卫明见卫崇荣不说话,继续道:“没想好不要紧,荣儿可以慢慢想,想好了再做也不迟。可不管你要做什么,读书都是有用的,等你想好了再去读,岂不晚了,一边读一边想也是可以的。”
  广撒网,多敛鱼,择优而从之。卫崇荣的脑子里,突然冒出了君华说过的这句话,既然不知道要做什么,那就什么都学好了,技多不压身,兴许哪天他就有想做的事情了呢。
  作者有话要说:
  人物关系(皇家部分):
  皇帝:卫夙
  皇后:姬婉
  大公主:元康公主
  大驸马:宜春侯谢柏
  儿女:谢秀、谢秋、谢香
  三公主:遂宁公主(已故)
  五公主:高昌公主(和亲乌孙)
  皇太子:卫明
  太子内君:君非离
  儿女:卫萱、卫蔻、卫兰、卫茂
  四皇子:秦王卫昭
  儿子:卫崇荣
  欣贵妃:上官翎(已故)
  七公主:万春公主
  二皇子:郑王卫旭(已故)
  郑王妃:上官婵娟
  令侍君:桂至(失宠多年)
  三皇子:鲁王卫晓
  鲁王内君:孙野
  儿子:卫若
  云妃:李氏(已故)
  五皇子:卫时(尚未封王)
  赵姬
  六皇子:卫阳(尚未出生)
  
  第036章 上林
  
  卫崇荣自以为,他的表情应该是很深沉、很严肃的,但他忘了一件事,就是他的肉团子脸,配上这样的表情,要有多诡异,就有多诡异。
  卫昭在旁边看着,就不禁“扑哧”笑了起来:“行了行了,你快下来,别老是赖在伯父身上,也不想想自己有多沉。”
  卫崇荣“哀怨”地看了卫昭一眼,主动滑到地上站好,心里却在想,你是我亲爹哎,不能以取笑儿子为乐。
  卫明显然比卫昭更富有同情心,他摸摸卫崇荣肉嘟嘟的脸颊,笑道:“荣儿长得好,你该高兴才是,要是像茂儿那样,体弱多病的,不得愁死你。”
  卫昭敛起笑容,把儿子捞进怀里,两边脸上各亲了亲,认真道:“荣儿跟着我,也是吃了不少苦的,稍微运气差点,你可能就见不到他了。”旧事重提,卫昭非但不觉得轻松,反而感到后怕。
  卫明抬手拍拍他的肩膀,安慰道:“阿昭,事情都过去了,你别再想那些不开心的。”卫崇荣学着卫明的动作,也拍了拍卫昭。
  五日之后,皇帝起驾,前往上林苑。卫昭带着卫崇荣,伴驾而行。
  御驾出行,规格隆重,速度肯定是不快的,卫崇荣坐在马车里,把先生新教的内容反复背诵了三遍,实在无事可做,就问卫昭:“爹爹,我能不能出去骑会儿马?”
  当初在扶余,他经常自己骑着小马出门晃悠,回到渝京,反而没了这样的机会,偶尔骑马,都是卫昭抱着他一起,从未自己单独控马,很是怀念在马背上的滋味。
  卫昭看了眼窗外蜿蜒曲折看不到头尾的队伍,摇头道:“现在不行,你的小马在家里,没有带出来,先到了上林苑再说。”
  卫崇荣趴在卫昭身上,眨眼道:“我不要骑小马,我想骑‘流云’。”他的眼睛亮晶晶的,显然是充满期待。
  当年,高昌公主送给弟弟两匹乌孙神驹,卫昭分别取名“流星”和“流月”。流星跟着卫昭出征扶余,并在他被俘时遭人射杀,流月生下一匹小马,随后绝食殉情。卫明听说此事,命人对小马好生照料,并在卫昭归来后,把马儿还给了他,便是“流云”。卫崇荣特别喜欢流云,高大威猛,神骏异常,可惜卫昭不让他单独骑,任他如何央求也没用。
  “不行。”卫昭想也不想,就拒绝了儿子的无理要求。诚然,卫崇荣驭马的水平远远超过常人,可他毕竟是个孩子,未成年的小马也就罢了,流云那样的烈马,他如何敢让他单独骑行。
  卫崇荣早料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并不是很失望,只是扯着卫昭的衣袖撒娇道:“爹爹,你就让我骑一会儿,流云很乖的,不会摔到我。爹爹,好不好嘛?”
  流云生性暴烈,养在东宫的时候,除了卫明和卫萱,根本没人骑得上去。但是它对卫昭和卫崇荣,似乎有着天然的好感,打从卫萱把它牵回来,就和他们亲近得很,一改先前的暴躁脾气。
  卫昭哪里看不出来卫崇荣的心思,捏捏他的脸颊笑道:“流云肯定不行,你再撒娇也没用,等你长到有马背高再来跟我说。”
  卫崇荣就等着卫昭这句话,顺水推舟道:“流云不可以,别的马儿该行了吧。”以退为进,好像是孙子兵法里面提过的,那天卫昭给霍青阳讲兵法,他在旁边听到了。
  果然,卫昭没有再坚持,他抱着卫崇荣坐起身,吩咐外面的随从给他寻一匹温顺的母马过来。他是看出来了,不让卫崇荣出去骑马,他是一刻安宁都不要想有。
  马儿很快牵来了,卫崇荣从榻上跳下来,兴奋地问卫昭:“爹爹,你要出去透气吗?”坐马车不舒服,尤其是这种慢腾腾的,更不舒服。
  卫昭摆摆手,表示不想去,卫崇荣就自己爬到马背上去了。只见他轻勒马缰,伸手在马头上一拍,马儿就迈着欢快的步伐蹦出去了。
  “殿下,小王爷他、他……”马夫吓坏了,说话都不利索。他在宫里养马多年,像卫崇荣这个年纪的皇子皇孙,哪个骑马不是让人牵着马走,自己骑的,真是前所未见。
  卫昭不以为然道:“没事儿,让他去,荣儿会走路起,就会骑马了。”说完放下车帘,留下外面的随从和马夫面面相觑,秦王殿下的心,也太大了一点。
  上林苑修在渝京城的北面,规模宏伟,宫室众多,占地面积是皇城的数倍,因其景色别致,殿阁华美,是大衍历代皇帝都喜欢的巡幸之地。
  从皇宫到上林苑,有平直宽阔的御道,由于皇帝年迈,御辇行进极其缓慢,而且非常平稳,卫夙斜倚在宽大的御座上,几乎感觉不到是在行进中。
  突然,有马的嘶鸣从侧畔传来,惊醒了昏昏欲睡的皇帝。卫夙不悦道:“何人在此喧哗?”
  黄门令苏文跪禀道:“回陛下,是秦王殿下的小世子在外面骑马……”开始看到的时候,他们都以为是自己眼花了。
  卫夙轻哼一声:“秦王上折子请封世子了吗?你们就叫上了……”原来是那个小鬼,他不想见他。
  苏文连忙请罪道:“奴婢失言,还请陛下责罚。”话音未落,嘶鸣声去而复返,吓得苏文脸色都变了。
  卫夙顺手掀起帘子,却见快速奔过的马背上,只得卫崇荣一人,不由神色一动,随即道:“传秦王过来,朕有话问他。”
  苏文不敢抬头看皇帝的表情,忐忑道:“陛下,是否要让秦王的小公子去别处骑马,以免……”
  “不用,就让他在这里。”卫夙摆手,表情似笑非笑。那只小狼崽子还不到五岁吧,卫昭像他这样大的时候,尚不能单独驭马,有点意思。
  卫崇荣下车后,卫昭有点困了,就躺在榻上补眠,刚要睡着就有小黄门来传话,说是皇帝召见。
  卫昭瞬间清醒,稍微整理了下衣物,忙跟着过去了,心里却想,父皇为何突然召他,莫非是荣儿跑马太过放肆,惊了圣驾。
  进入御辇,卫昭稽首参礼道:“儿臣拜见父皇,父皇长乐未央。”
  卫夙下颌一抬,示意卫昭免礼。卫昭从容起身,垂手而立。卫夙又道:“过来,坐下。”
  卫昭挪步过去,在御座前的脚踏上坐下。卫夙抬手,轻轻落在他的脸上,半晌方道:“比起在宫里的时候,又瘦了些,端木惠怎么说的?”他对卫昭出宫后的行踪,显然是很了解的。
  卫昭不敢隐瞒,如实回道:“筋脉受损,需得仔细调养,若是方法得当,能恢复八成以上。”说完把头枕在皇帝腿上,就像小时候那样。
  卫夙垂目看他,沉吟道:“阿昭,你不必太勉强自己,领兵打仗,重要的是运筹帷幄,并不需要事必躬亲。”姬家世代领军,也不是每一任长宁王都很能打。
  卫昭轻声应道:“儿臣明白,多谢父皇关怀。”
  卫夙摩挲着他的脸颊,半晌方道:“过罢年后,朕让太医院几个老家伙给你会诊,若是他们都说没问题了,你就回东城大营去。”
  卫昭仰首道:“儿臣谢过父皇。”他的声音,透出轻微的激动。
  大衍的军制承袭神川皇朝,分为京师兵和地方部队,京师兵又分为禁军、东城大营和西城大营三部分。
  禁军乃是守卫皇城的部队,长官为统领,其下主兵的有南宫卫士令、北宫卫士令、左右都候等,因驻守城北,又被称为“北军”。
  东城大营和西城大营是大衍军队的精锐部分,按照太祖皇帝的意思,东城大营由平亲王和静亲王掌管,西城大营则是永安王和长宁王负责。
  由于静亲王的爵位无子国除,永安王一系又改走文官路线,所以多年以来,东西两营的兵力,基本上都是掌握在平郡王和长宁王的手中。
  第一代平亲王卫商是太祖皇帝的叔父,为大衍开国立下不世功勋,他的爵位原本是世袭罔替的,可惜后人不争气,几番犯错,爵位升升降降,目前停在平郡王的位置上。
  卫家的皇子从军,向来是去东城大营,卫昭自然也不例外。只是他的母家是长宁王府,有人对此提出异议,说西城大营一直由姬家掌管,都快成他们的私兵了,姬家所出的皇子再去东城大营,似乎对皇帝不利。皇帝看到折子大怒,把上折子的大臣痛斥一顿,连降三级,贬到边关牧羊去了。
  彼时,君临已逝,姬清父子亦不在世,姬辛尚且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姬家空有在军中的影响力,却没有领军人物,卫昭的出现恰到好处,那人简直是一巴掌拍在马蹄上。
  卫昭十二岁进入东城大营,他在军中的根基都在那里,卫夙肯让他回去,他的复仇计划,就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阿昭,你想把小狼崽子立为世子?”卫夙对卫崇荣仍然没有好感,这种厌恶,来自他的血缘本身,与他个人是否优秀,并无关系。
  卫昭抬起头,与皇帝直直对视,随即点头道:“是的。”皇室惯例,亲王郡王的嫡长子年满十岁,便可请封世子,若是无嫡子,庶子就要等到成年,通过宗正寺的考勋,才能封为世子。
  卫夙皱眉,眸光深邃莫测,反问道:“你不打算娶亲了?”世子之位没了,哪有世家贵族肯把女儿嫁给卫昭,大衍的皇后王妃,历来是非世家女不得其位。
  “暂时不考虑,以后再说罢。”跟赫连濯的恩怨没有了结,卫昭哪有心思去想儿女情长的事,何况他喜欢的那个人,他们已经不可能了。
  “宗正寺不会通过你的请求。”单是一个名字,宗正卿就跟卫昭对上了,要立卫崇荣为世子,就是卫昭没有别的儿子,也要等他成年才有可能,具体成不成,端看他的本事。
  卫昭唇角上扬,笃定道:“荣儿没问题的,天赋和努力,他都不缺。”他早就已经想好了,能继承他王位的,只能是卫崇荣,不会是其他人。
  看着卫昭明显透着骄傲的炫耀表情,卫夙莫名感到心塞,以前都是他在别人面前炫耀儿子的,如今卫昭竟然炫耀到他的面前来了,看来那只小狼崽子,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是么?”卫夙眯了眯眼,面无表情道:“那朕就再看看吧。”他和皇后不一样,卫昭不想成亲,他是不会逼他的。
  卫昭心头一喜,又把脑袋埋回卫夙腿上,还轻轻蹭了蹭。这一招,是他从卫崇荣那里学来的。果然,卫夙对儿子亲近自己的行为很满意,絮絮叨叨和他唠起了家常。
  卫崇荣撒欢够了,就放慢了速度,他原想等着卫昭从御辇下来,跟他一起回到车上。
  谁知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卫昭出来,卫崇荣冷得瑟瑟发抖,只得裹紧衣服爬回车上,一边发抖一边想,卫昭在御辇上做什么,想着想着,他就睡着了。
  卫昭陪了卫夙很久,直到皇帝午休,才从御辇退下。回到马车一看,儿子已经呼呼睡成一团,像只可爱的小猪。卫昭哑然失笑,把卫崇荣捞进怀里,抱着他一起睡了。
  上林苑距离皇城不算远,不过两百余里,快马半日可到,但是御辇沉重,车驾缓慢,走上两天也是不稀奇的。
  因着卫夙一路上都让卫昭相陪,有关秦王失宠的传言,不知不觉间消失殆尽。只有卫崇荣,对卫夙成天霸占卫昭的行为很不满,他除了晚上睡觉,都见不到爹爹了。
  到了上林苑,皇帝照例宿在林光宫。林光宫位于上林苑东侧,是太宗皇帝所建,每日首享山林曙光,故而得名,其内外陈设装饰,绝不逊于皇城中的紫宸宫。
  卫昭和卫崇荣被安置在离林光宫最近的骀荡宫,在旁人看来,这意味着无限的恩宠,可卫崇荣,却是搂着卫昭的脖子,一步也不肯下地走了。
  骀荡宫,那可是卫阳前世赐死他的地方,要说卫崇荣一点阴影都没有,绝对是假话。
  卫昭以为卫崇荣是白天骑马累了,就抱着他进了骀荡宫,他对这个住处,倒是满意得很。因为上林苑足够大,宫室也很多,除非是皇帝最亲近的人,否则骀荡宫宁可空着,也不会给人住的。
  骀荡意为舒缓、怡悦,以此为名的骀荡宫是上林苑春日的景胜之地,所谓“春时景物骀荡满宫中也”。
  既是以春景为胜,冬日里难免就要萧瑟些,卫崇荣一进骀荡宫,就觉得此处的寒意比别处更盛三分,不由地把卫昭搂地更紧了。
  察觉到了儿子的异常,卫昭柔声道:“荣儿,今天是怎么了?身体不舒服么?快让爹爹看看……”
  卫崇荣摇摇头,撒娇道:“爹爹,今晚我能跟你一起睡吗?”回京之后,他们父子少有再同塌而眠,也不知卫昭是否愿意。
  卫昭拍了拍卫崇荣的后背,连声道:“好好好,爹爹陪你睡。”是夜,卫崇荣的睡姿格外糟糕,手足并用,全部缠到了卫昭身上。
  
  第037章 噩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