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战之红色警戒-第2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愿我没有看错,这确实不是上海!”他看着一个路标,上边的指示很明显,写着中都,而且周围的东方仿古建筑也告诉阿瑟…普利策,他不是身处西方建筑风格荟萃的上海。但身边街道上众多南腔北调的行人,和琳琅满目好像堆积了世界各地商品的店铺,看上去比他五年前看到的上海还繁华。

“难道这就是那个商都?商业之都?”他禁不住问随行的翻译罗莽道。

罗莽心中好笑,不过还是耐下心来解释道:“商人这个词的由来也确实是与商朝有些关联!不过,这里是华夏中原的核心地带,以前不仅仅是商朝的都城,还有好几个朝代的都城,甚至可能是更早的夏朝的都城所在。”

“夏朝?难道那不是传说吗?”阿瑟注意到了罗莽斟酌的用词,不由笑问道。

“在甲骨文未发现之前,商朝也是一个传说,但现在一个庞大的帝国出现在这片土地上,至于夏朝,虽然还没有考究到确切的文字,但我们无法断言就是一个部落联盟似的传说,华夏文明也不仅仅是商朝这个殷革夏命的成熟帝国。你知道的,前一段时间,在二里头又发现了年代更加久远的古城遗址!可能推及到更加古老的年代,我们有更好的方法完全可以判断出来。”罗莽不禁激动的说道。

关于华夏的渊源,在经过历代的战争、自然灾害和人为故意的改变后,而掩饰在历史迷雾中,后人无法看清楚。但那些无法判断的事情,或许无法定论,但也不能仅仅一个神话传说了事的。

“我知道,我来就是来看一看你们的那个碳14方法的。”阿瑟想不到罗莽会反应那么激烈,忍不住耸了耸肩膀道。

他这一次来华夏采访主要就是针对着华夏科学家宣布的新的测年法而来。碳14是在40年才刚被发现,还停留在科学家们的嘴边,那边华夏人就发现了它的新用法了。

“我们不仅仅有碳14,我们还建立了详细的树木年轮记录,推算到一万年前也没问题!”罗莽忍不住自豪道。

在各地大兴土木的同时,考古队伍也在不断的扩大。

为了防止在现代建造中破坏各类文物古迹和地下遗址,成为历史的罪人,孟享可谓是煞费苦心,直接用钱硬生生的砸出来了一支庞大的考古队伍。甚至提早引入了各类以后的先进技术,比如本来应该49年才出现的碳14测算法。

现在华夏的核计划还在紧锣密鼓的实施着,虽然最后的一步还没有跨过去,但一些附属的产物也顺带着研制了出来。尤其是国外弄来的专家,他们或许参加核武器计划不适合,但用于和平的前沿研究,很多人还是很乐意的,甚至间谍们从美国的核计划组中挖到了不少不愿意从事武器研究的大能。

碳14定年法中就有不少这些外国专家的功劳。

与此同时,树木年轮的测算法在美国天文学家道格拉斯于本世纪初发明后,各国都有自己的记录。孟享舍得投入,大把的金钱砸下去,不仅从美国人那里借鉴来刺果松的年轮年表,德国人的栎树年表以及英国人法国人的研究也一起综合了参考,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华夏独有的年轮表系,靠着华夏的古木较多,此时已经对六千年内的做了精确的记录。成了华夏考古的利器。

考古系的繁荣也吸引了一大批学贯中西的大师加入,甚至那些喜好玩金石的遗老们也对此充满了兴趣。这种追寻上古三代历史的行动也成了孟享被人夸奖的圣人之举。虽然不少西化的新文化人也对上古质疑,但更多的国人还是深信华夏的渊源更加的流长。

“若不是中央下文,对很多遗址严格审查,不符合条件的不允许轻易挖掘,我们可能早就发现了夏朝的秘密了!”罗莽又略有些遗憾道。

各种科技手段和工具的帮助,让不断扩张壮大的考古队伍的自信心略有些膨胀,甚至还有要求开挖秦始皇陵墓的。这让孟享不禁联想起后世的诸多问题,当初秦始皇兵马俑出土后,色彩褪色才变成了灰扑扑的样子。考古并不是挖出来就算结束,文化遗产不仅仅属于一代人,如何保护好留给更多的后代子孙才是更重要的。

现有考古科技还不完善,考古大军也不是用钱砸就一步成熟的。只要不是非挖掘不可,孟享宁愿继续等待。

不过,阿瑟…普利策还是不大肯认可罗莽的说法,现代考古界定义的文明三大标志中,只有城的标志不管用,还需要文字和青铜。但从刚才罗莽的反应来看,他突然觉察出了这座城市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了。

“自信!这座城市的人更加有自信,比起五年前我看到的上海的华夏百姓来,更加的有自信了。就像是曾经的日本一样。”阿瑟恍然大悟道。

“对日本和苏俄的连连胜利,让这个国家的人又找回了自信,面对西方人时,不再唯唯诺诺了。”阿瑟忍不住打量四周心道,“不光是来自战争的自信,虽然直接坐飞机到达了这座城市,没有看其他地方,但从这座城市的发展来看,华夏的经济也开始强大了起来。他们并没有被北方的战争波及,被战争拖垮他们的经济,反而更加繁盛起来。这一点比现在经济局促的日本人要强多了。难怪他们如此自信!”

“怪不得你们的这座城市叫做中央之都!”他禁不住感叹出声道。

罗莽误会了阿瑟的想法,忍不住解释道:“虽然之前不少人打算把中都当做首都,但我们的新首都已经定了下来,长安同样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你如果有时间去看一看就知道了。”

他心中也有遗憾,按道理来说,中原地区在和平的年代是古代华夏最繁华的核心地带,以中都为都也没关系,但战争一直陪伴着华夏的兴衰,像中原地区这种四战之地,又没有天险可依,在上古时期的木棒青铜年代,可能堆土为城还尚可,但近现代的战争中,甚至更早的骑兵年代,没有地利的优势,都城很容易遭受威胁。新都城暂定为长安,要相对安全的多。

他不知道当初孟享在做选择的时候,也是为难了很久。复兴华夏文明必然不会遗漏中原地区,敢于在中原地区立都,必然是有绝对的自信。

在孟享的眼中,后世出现导弹和现代飞机的年代,甚至牵扯到天空的战斗后,长安和中都的区别不是很大,况且孟享手握基地,也同样有绝对的自信立保中原。无论从交通还是联系沿海和内陆的文明和经济过渡来说,中都也更合适。

但孟享始终不敢把所有的赌注压在基地身上,任谁莫名其妙的获得基地,至少也会考虑到头顶上还有个管辖自己的,很可能也会莫名其妙的再失去。

中都作为首都或许等到以后华夏称雄世界后,会考虑,但现在长安的地形最起码能保障这个陆地为王时代的安全,尤其是此时已经消除了部分来自北方的压力,还可能要和另一个庞然大物争夺全球利益的时候。

“这么大的城市即使不是首都,也会是一个伟大的城市!”此时的阿瑟…普利策不吝啬多一句夸奖。当然这也不限于夸奖,普利策这个姓氏让他有着不屑虚假的骄傲,毕竟当他听说中都这座新城市的面积时,也忍不住吓了一大跳。

经过解释他才明白,这座可堪称是世界最大城市的中都不限于传统的一个城市。不止是中心地带的那座随着平汉铁路和陇海铁路交接处而兴起的郑州小县城,通过便捷的轨道交通,甚至把周围差不多一百五十公里以内的城市都扩充了进来,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城市圈。

其中包含着古老城市洛阳、许昌、开封、许昌等,如果说中都是中原的核心地带一点都不为过。

阿瑟也曾对这座属于中央直辖的城市圈有超过二千万人口而感到不可思议,也同时为四通八达不逊于美国的铁路网而感到惊叹。正是通过越来越多的平均速度超过60公里的铁路线,和铺设的越来越长的引用德国技术的高速公路网,才让这个数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城市圈成为现实。

“华夏人追求大的同时,也是一种追求更大自信的过程,虽然有很多的盲目不足之处,但他们的发展速度惊人,终有一天,他们会创造出更多奇迹的。自信给了他们前进的动力!”阿瑟…普利策在本子上记录道。

合上本子之前,他想了想,又重新加了一句:“我们需要谨慎考虑和他们的关系!”

第0677章 麦克阿瑟的担忧

“我敢说,华夏将会成为我们最大的敌人!”麦克阿瑟肯定道。

美国也在急速扩军,上个月麦克阿瑟刚刚成为了陆军中将。因为美国政府对军队的控制,作为前任陆军参谋长的他,此时的中将地位已经是极为显赫了。要知道他在25年就已经是少将了,在之前的19年还成为西点军校的校长,后世有现代军校教育之父之称。

这也就意味着二战涌起的不少将领都与他有的渊源。这个作用只要看看老蒋就知道了。这也是他日后从菲律宾逃离后屁事没有的其中一个原因,若不是他日后成为日本太上皇,一些战争利益分割矛盾,加上在朝鲜的失利,说不定他还能比艾森豪威尔混的还好。

要知道,小艾此时还刚被同为中将的马歇尔赏识,之前不过只是麦克阿瑟手下的一个校官而已。但是后来他的主要战场是那个远比亚洲富饶的欧洲,美国大鳄们都集中关注的世界财富之地。所以,同为军队代表的小艾兴起了,老麦垮蛋了。

不过,此时老麦还是意气风发,虽然当年还没有再跳到上将,但此时美国军队中,他的声音已经是很有分量了。

“但现在我们最大的威胁是德国人。”身为现任陆军参谋长的马歇尔一摊双手道。

“或许还有日本海军!”再次担任陆军部长的亨利…刘易斯…史汀生在一战前的时候就担任过陆军部长,是只老狐狸了。此时他的一句玩笑话,让被麦克阿瑟带起的会议室的气氛松缓了许多。

“先生们,我是认真的。”麦克阿瑟并没有借此重回会议原来的议题,而是继续说道,“在东方,华夏已经开始崛起,他们有5亿的人口,有广阔的土地,现在他们又正在吞并广袤的西伯利亚,甚至远东。如果任由他们这样下去,那么多的土地上都繁衍起黄色的人种,那么或许黄祸这个词离我们并不遥远!”

他此时已经在菲律宾担任了远东美军的陆军司令,对亚洲方面的举动很为关注。相对之前搜集的日本情报,现在关于华夏先锋军的情报越来越多,而情报的内容让他越来越吃惊。他隐约的感觉一个庞然大物正在身边崛起,可能隔着大洋的美国本土感受不深,但在菲律宾,在东南亚,华夏的影响越来越大。让他觉得甚至超过了日本人的影响。

“没有根茎的树木是张不成参天大树的!”马歇尔交叉起双手来也认真地说道,“华夏虽然现在有五百多万的军队,但他们正在竖起的那些工厂,并不能供应足够的武器让他们坚持到最后。更不用说,他们要跨洋作战了。他们以后会对我们有威胁,但只是以后,或许十年以后,或许更久。”

马歇尔此时涉及军队的后勤组织,对于后勤的认识十分深刻。他手中也掌握着不少华夏工业情况的报告,虽然对华夏工业快速的发展吃惊,但总体规模来看,华夏的水平离着美国还差远了,近期内最多与日本人相比而已。

战争就是如此现实,没有足够的经济支撑,没有工业支柱,就谈不上现代战争的胜利。美国人对此最是深有体会。

“但他们的背后有山寨公司在扶持,要不然他们也不会搞出一个数千里的大规模空降来!”麦克阿瑟大声嚷嚷道。先锋军的空降乌拉尔和西伯利亚作战一下子震惊了全世界。

对比之前全世界的陆军眼睛盯着的德国闪电战,现在世界陆军的讨论都集中在了更加快速的千里奔袭空降上。就连美国人现在也把空降部队的编制在扩大。

“一个山寨公司能支撑他们多久?还有大规模的空降,需要的费用绝对是个天文数字,恐怕华夏人这一次的胜利,之后会是很长时间难以缓过气来。即使山寨公司和他们是一体的,那么多的费用消耗,也会让他们也元气大伤。”马歇尔对此并不认可。

他身为陆军参谋长,已经通过各种情报推算了先锋军的空降战术。得出的结论让他吃惊,庞大的费用消耗是让美国人都难以接受的。千里奔袭空降,美国人也能做到,而且一次可出动数千架的运输机,规模还能做的更大。但国会是绝对不批准的。

战争依靠的不仅仅是先进武器,而是合理的费效比。虽然先锋军的空降战术很成功,但在马歇尔的计算中,华夏政府早已经破产了。

“要知道即使他们获得了整个西伯利亚,西伯利亚又能带给他们什么?那恶劣的环境下开发资源可能还不如在华夏本土上采掘。华夏不是日本,他们更紧缺的是工业,而不是各类自然资源!他们得到的西伯利亚最多是把大把的资源富集地送给那些送给他们武器的人。”在马歇尔看来,华夏此时的这次对苏战争若不是恰逢苏德之战,恐怕就会大亏特亏。

此时的华夏经济太脆弱了,连自己国内的基本需求还满足不了,而不是像美国一样,需要用战争来消耗工业力量。西伯利亚的资源长时间或许有利与华夏的崛起,但短时间内华夏薄弱的工业根本消耗不了这个战争红利,甚至还会因为这场战争而陷入到经济崩溃的泥潭中。被战争拖垮,一夜轰塌的帝国从古到今大有人在。

“我们在亚洲应该更警惕日本人,得到了东南亚的资源,他们的工业爆发出的能量足够让我们麻烦一阵子。”相比以后的敌人华夏,马歇尔对此时的日本人更为警惕。

“有华夏人,日本人已经不敢轻举妄动了!”麦克阿瑟不屑的笑道。对于在华夏手中战败的日本军队,麦克阿瑟不由带上了些轻视。

“应该多注意下日本人的海军!他们在法属印度支那也设立了新的海军基地,一不小心菲律宾就会有麻烦!”史汀生慢悠悠的说道。

史汀生现在还负责监督原子弹的研制,对比那群科学家口中所描述的那种超级炸弹,似乎任何的敌人都不在是威胁。更何况,他还大致了解罗斯福针对日本人的计划,一切都在控制之中,最多只是“麻烦”而已。

“我们真正的大麻烦在欧洲,如果希特勒整合了欧洲,即使是让半个欧洲的机器都转起来,也会对我们构成致命的威胁!”马歇尔接话说道,他的提携之人潘兴特级上将就是在欧洲获得了最高荣誉,他也格外关注此时的这个西方的文明中心。

“德国人的威胁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料,他们在整条东线打得苏俄人溃败数百里的同时,还能继续用战舰锁住奄奄一息的英国人。我想是我们应该做出最终决断的时候了。”马歇尔继续说道,眼睛却看向了一直在旁听不语的威廉…丹尼尔…莱希,这位罗斯福的私人参谋长。

这位不久后会成为美国最高司令首席参谋长,也是第一个获得五星上将的二战幕后大牛,此时就像是一个记录员一样,一声不吭的低头坐在那里不断的写写画画。

“正是华夏人的插手,让苏俄人也两线作战,无法全力的来对付德国。我们都知道,华夏是德国人的隐形盟友,虽然没有共同盟誓,但他们的出击时机是多么的巧妙,现在他们就要占领整个西伯利亚了,而我们的战争制裁还不能落到他们的头顶上。”麦克阿瑟忍不住又嚷嚷道。

他觉得有些憋气,现在钢铁和石油这些敏感的战略物资还在流向华夏,美国政府却并没有和日本人那样直接切断这条线。华夏没有和日本人宣战,使得美国人中断战争双方战略物资往来的借口落实不下去,而华夏提前对红色苏俄宣战时,也得到了西方世界那些资本大佬们的支持,战争经济制裁也就成为了一纸空文。

“我总觉的华夏的军队让我不安!那个华夏年轻的领袖头脑一发热,说不定就会把整个华夏赌进去,打乱我们一切的计划!他们或许糟糕的已经不能再糟糕了,连续不断的战争对于他们又能失去什么?我可是听说华夏人能靠吃土活着,我还看了华夏的战争史,他们为了战争可以牺牲上亿人!是上亿人!他们像蚂蚁一样的多,那么多蚂蚁狂躁起来也能咬死狮子!”麦克阿瑟一直对华夏人庞大的人口基数深为担忧。

“十个人吃五个面包,或许每个人都要挨饿,如果按照强盗的逻辑,杀死其中五个人,剩下的一人一个面包或许就能好一些。现在我又听说了一个更加有趣的分配法,或许有五个人自动消失,前提条件改变,一切就和谐多了。”一直沉默的莱希终于开口了,一开口就让众人有些莫名其妙,“这个有趣的消息来自华夏!”

第0678章 应该学会向外解决

“尔等国贼!人人可得而诛之!”一个老头白发赤目,手指向邵力子,力竭声嘶地喊道。

“肃静!肃静!这里是议会,不是菜市场!”敲着木槌的李宗仁此时忍不住要气爆了肺,恨不得手中的木槌变成一挺机枪,把那些吵吵闹闹的老头子们都突突了。

但他知道这不现实,下边的那些老头子能成为国家议会的议员,无一不是背后有大势力者,打不得骂不得,还得挤出笑脸来拉拢这些混迹了数个政权的成精的老狐狸们。

他心中也有不由有些恼恨自己非要来做这个临时议会的议长。

想到提前一步到位的阎锡山,他拒绝了孟享提出的新政府副主席的位子,想通过可以参政议政的议会来掌控更大的权力。却没想到这个临时议会虽然权力比北洋的羊头议会要大很多,但各势力在其中的角斗丝毫不让,根本把握不住。

“难怪孟日白这么大方?”李宗仁脑海中突然浮起了孟享的笑脸,不由心中恍然道。

整个新政府要想顺利的做事,有太多牵制的人。政治不是凭借着枪杆子就摆平一切的。很幸运,孟享手中还握着钱袋子,至少消除了来自各代理者的制约。不过各行业人才的限制,并不是孟享可以通过克隆兵就能解决的。

很多方面需要专业的人来处理,不过,哪个人才不是傲气比才气多?面对着华夏这个千年难遇的变局,各种主义和理论都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汲取着营养。似乎每个有志者都在推行着自己的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他们没有恶意,只是凭借着自己的热血全力去推动,而且在一辈子为之奋斗的理想面前从不易对外妥协。

即使孟享成立了公民党,但依旧在外围产生了众多的小党派,宁为鸡头的坚持着自己心中的道。

一个人的道或许都有些道理,但无数人的道掺杂在一起,就成了混乱。

孟享只需要他们的才能来为华夏出力,而不需要他们操控理想的理论和手段。他需要对这些百花齐放的思想理念寻找一个释放口,于是议会就成了这块思想激烈碰撞的前沿阵地。

本来,新政府体系和公民代表大会已经可以推动一切在良好的运转了,但需要议会这个润滑剂,并抽取了公民代表大会的部分职能,成为了新政策的孵化场。

在这里,各种势力先要学会互相妥协,然后才有和新政府较近的力气。要不然,那些脑子里遗留着清谏的遗老们还真的可以做出堵政府大门的行为来。

而现在只需要抛出一两个议题,就足够消磨他们的精力了,即使议会中吵破了屋顶,在克隆人精确推动下的各级新政府照样在运转着,即使有越轨者,也会有享有极大监督权的公民代表大会的监督纠正。

只是这个临时议会的主持者需要在平衡和妥协中经受住考验,就连李宗仁这样的脾气也按捺不下了。

他的木槌威力有限,不过旁边笔直挺立的议会维持武警横扫过来的目光让议会的秩序稍好了一点。这些武警真敢按照一侧墙壁上红底黑字的会议秩序所列的规矩直接拉人,虽然不会有所伤害,但驱逐出议会,就足以让颜面大损。

此前已经有名士以自由…主义的名义直接下手动武,结果被以藐视庄严神圣的议会的罪名而被拖出去了,甚至有人被直接取消了议员资格。这也使得其他人的激烈动作收敛了许多。不过仅限于动作,口水是绝对少不了的。

“如果不控制人口,人多地少,如何分配。这低保政策又能推行几年?现在很多地区的低保政策都无法满足需要土地的农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剧增下,他们的衣食从何而来?”邵力子丝毫不肯退让,趁着维持秩序的片刻,继续对他的计划…生育的提案做辩解。

他一向是鼓吹控制生育,可以说是华夏提倡计划生育的第一人。

“人多是好事情,但现在很多地方,无论是土地还是粮食,定数之下已经趋于饱和。现在还能维持平衡,但田地不加,而人口逐渐翻倍,若不加以控制,恐怕以后就要遗祸无穷了,说不定再起刀光!”邵力子痛心疾首道。

他说的这些也是有调查依据的。现在低保政策在全国铺开,一些地方的土地多的自然没有什么疑问,一些土地本来就少,而人口密集的地区,对于很多想要土地的农民来说,就没办法了。即使低保政策中可以提供他们粮食,但他们根本不相信能吃免费低保一辈子。国人根治了数千年的土地思想,成为了他们对生存理解的依赖,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才会让他们心安,更何况还遇到这种免除苛捐杂税的盛世。

土地的矛盾依旧存在,一些地方随着经济的转好,土地也开始不断升值。甚至有一些势力受到了苏俄渗透反击的影响提出均田地的口号,蛊惑人心,引起一些地方的骚乱。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政策,人心的变动让每一个政策中都会出现不断变化的漏洞。

“百姓们不应当只局限在土地上,他们应该走出农村,走向城市和工厂!”章乃器不悦道。他一向提倡走工业化实业救国的道路。众多青壮人口困于土地上,必然让工商业大受影响。

“虽然我们的工厂在不断增多,但人口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工厂的就业人口增长速度。就是以后,我们也可能会有产品饱和,工厂生产过剩,而导致就业人数饱和甚至萎缩,但人口基数却在不断增长。”马寅初站出来旗帜鲜明的支持邵力子道。

“大量没有工作又失去了土地的人口就是不安定的因素,而国家低保养着他们的费用也会大幅度的增加,拖累国家财政。为了多余的人口而付出更大的代价,使得我们社会财富的积累越来越少,甚至成为负数。没有积累,又谈何国家发展?不发展,哪里又有众多的工厂来吸纳多余的人口?如此下去,必然是形成恶性的循环!”

“控制人生育,还有没有人权?”一个年轻的声音爆喝道。议会趋于白热化的争吵中,已经顾不得抢帽子发言般的规矩了。

“有计划的生育可以保障妇女的人权,解放妇女权力!”和平老人邵力子一时成了妇女之友。

也怪不得他这样,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

这个时代的人们缺乏生育的基本常识,至于保护套更是扯淡。小孩子连飘在童年自由空气中的气球都没有,还哪里有多余的列为战略物资的橡胶来普及这个?

很多妇女平均两年就要生育一次。一辈子生十几个很正常。而这个时代的卫生医疗和营养条件极其恶劣,每一次生育不仅仅是身心的痛苦和损伤,而是真正的过一次鬼门关。邵力子的母亲和妻子都是深受其害,他是深有感触的。

“要少生优生!”他的发言立即获得了只占少部分的妇女议员的摇旗支持。此时倡导妇女解放的呼声是越演越烈,华夏的妇女解放运动在宽松的政策支持下,明显走在了世界前沿。对生育权的主导也成为了妇女解放的一方面。

“适当控制人口,提高每个公民的素质,才是华夏民族整体强盛的根本之路。”吴泽霖在三十年代也已经意识到了华夏人口的危机,他一向提倡提高民族素质,也曾和潘光旦和陈鹤琴等人呼吁立即公开提倡节育。

一时之间,似乎提高人口的素质和控制人口结合成了一体,引得众多议员立场转换,这场争辩了好几天的议题开始朝着控制生育的政策倾斜。

“这是要绝我华夏祖祀!”倒是一些遗老说不出大道理,只能搬出祖祠而哭。

……

“华夏在人口政策方面倒是走在了最前头!”孟享再一次看到争论的结果后,不由感触良多的嗤笑道。

“因为华夏泱泱人口第一大国确实有了这个压力!”周白对控制人口的政策也是比较赞同。控制人口规模后,能很快积累出更多社会财富和资源用于提高国家的整体水平。

“杀一人,救十人,不仅仅是个哲学问题!”孟享略有些苦笑道。不曾经历过,就不知这项政策的古怪之处,“在基层的监督机制还不完善的时候,每一项政策就会成为下边官吏追求政绩考核的鸡毛令箭。谁也不知道,没有节制的它会被官字两张口扭曲成什么样的怪胎?”

看到周白有些诧异的眼光,孟享才正色道:“国内有矛盾,应该学会向外解决。我们还没有窘迫到需要通过削减人口数量的方式来完成国家原始资本的积累,外边还有广阔的天地等着我们去开拓,而人口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巨大优势!比如说,去征服西伯利亚!”

第0679章 新的机会

“额的老天爷呀,这是真的?”胡老汉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问了好几个人后都是同样的答案,才让他半信半疑,最后又守在村公所的大喇叭旁边听了一整天的收音机,才相信了这个事实。

“一千亩土地内不用纳任何税?而且还保障一百年?真有这么好的事情?”他迷迷糊糊中又碰上了黄老汉一个劲扯着他的衣服问。

“真有!咱们的孟大帅亲口说的话还有假!”胡老汉一下子成了这个消息的坚定支持者。

“孟大帅亲口说的?那,额信了!”黄老汉放下心来。

这条消息是孟享从收音机中亲口颁布,听着那个熟悉的声音,众多老百姓才真的相信了这个消息。

临时议会在公民代表大会的强势干预下,否定了所谓的政府计划控制人口的方案。

“现在是战争时期!”孟享的一句话就把本质说清楚了,现在是需要人口扩张的时期,即使是计划也是各家各户自己计划。

战争时期,鼓励生育是常有的事情。毁灭中孕育着新生,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希望所在。

现在华夏的经济水平也需要人口红利,人口也将是孟享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的一种手段。

现在逐渐透漏出的人口危机若是按照原来的历史来看,或许需要适当的控制一下。但此时有了孟享的转折,不需要行政性的控制,就足以减缓甚至消除这个危机。

新的医疗卫生体系正在逐渐普及,人们的见识也在增长,农村的夜校中甚至专门组织妇女宣传生理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再加上全民基础教育的普及,人口的增长速度在跳过一个生活水平提高而爆发的高速期后,会逐渐放缓的。

可能只需要两代人就能稳定到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