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乌纱-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件事在局内人看来,当然是清洗魏党的一个步骤,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局外人却不定知道朝廷里的事儿,特别是广大的平民百姓,根本就是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怎么可能看得到那么多内部的事?所以在许多官员看来一目了然的事情,百姓们依然蒙在鼓里,眼见一品部堂大人都被整治了,以为朝廷真心实意要清明吏治……
崔呈秀在诏狱里面关了好几天,吃了许多苦头,总算顿悟了玄机,明白自己干错了什么事,但是已经晚了。他是真的绝望了,惹恼了皇帝、惹恼了现在的当权者,灭门之祸就在眼前。
锦衣卫明白了崔呈秀是因为给皇帝泼脏水的情况之后,对他也就没有了关照。在诏狱这个地方,官大官小没有任何区别,主要是看什么关系。于是崔呈秀被折磨得体无完肤,生不如死。
在东厂锦衣卫及三司法的共同操作下,最后以崔呈秀的大罪、判处诛九族!这种判决,基本上只发生在造反的人身上,但是现在却发生在了一个部堂大人的身上,崔呈秀可谓是背运到了极点。
在处决他们之前,王体乾去诏狱看了一回崔呈秀。亲眼看看敌人的悲剧,王体乾主要是去感受一下胜利者的快感。
在诏狱的一个单独房间里,狼狈不堪的崔呈秀趴在案上,对着满桌子的酒肉大吃大喝,他都完全不用担心有没有毒了。
王体乾没有动酒杯,他看着面前这个黑糊糊的人形东西,有些恶心,实在喝不下去。王体乾叹了一声:“崔大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哈哈……”崔呈秀张嘴大笑了几声,把眼泪都笑了出来。
王体乾以为他要破罐子破摔骂自己了,便说道:“你骂我也没用,省省力气算了。”
不料崔呈秀并没有破口大骂,发泄心中的仇恨,他笑过之后,情绪反而稳定了许多,“我觉得这样的下场很好,一了百了……”
王体乾:“……”
崔呈秀继续说道:“魏公公是我的干爹,士林皆知,魏公公得势的时候,大伙个个都不嫌弃这个,削尖了脑袋巴结;可是,现在魏公公身败名裂了,死无葬身之地了……我这样一个拜太监做爹的人,大伙立马觉得无耻、下流、恶心,唾弃谩骂在所难免,您说,我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我们一家子活着有什么意思?”
王体乾听罢突然觉得有些悲凉,什么胜利者的快感都不见了。他这时觉得脏兮兮的崔呈秀好像不那么恶心了,便端起面前的酒杯仰头一口喝尽,叹道:“成王败寇、古今同理,原本就没有清高和无耻之分……老夫会交待下去,让你和家人在死之前少受点罪,死得痛快点。”
崔呈秀听王体乾口气缓了下来,他的眼睛顿时一亮,急切地说道:“王公公,您能不能帮我一个帮!我那小儿子今年才两岁,什么都不懂,您放他一条生路,给咱们家留个后,随便送到某个百姓家,让他过普通的日子……”
“这个咱家真的爱莫能助。”王体乾毫不犹豫地打断了崔呈秀的要求,他盯着崔呈秀的眼睛说道,“诛灭九族!这是各部衙门共同审理、御批的案子,谁敢放你小儿子?”
崔呈秀道:“您在我面前就不用说这些了,我还能不知道吗?您身为东厂掌印,要救一个孩子不就是像吃饭喝水那般简单?王公,我不让您白帮忙,当初我是魏忠贤的心腹,我这里有一些对你有用的信息!”
“哦?”王体乾问道,“你说说看。”
崔呈秀瞪大眼睛:“我要是说了,您会帮我?”
王体乾冷冷道:“你现在还有选择吗?先说说,如果真有价值,老夫就答应你。你也别怀疑老夫食言、也别觉得不公平,因为你现在已经没有讨价还价的位置了,明白?”
崔呈秀想了想,说道:“王公公府上是不是有个女人叫余琴心?”
王体乾吃惊道:“怎么了?”
“余琴心一直就是魏忠贤的人,当初她在青楼里还没有出名的时候,那家楼子就是魏忠贤的资产。后来她出名儿了,正好被王公公您看中,就成了魏忠贤布在您身边的一枚棋子。所以当初您和魏忠贤离心的时候,魏忠贤第一时间就掌握了你的举动……”
“不可能!”王体乾瞪圆了双目,腾地一下站了起来,满脸通红地指着崔呈秀的鼻子,“你……你胡言乱语,血口喷人!余琴心怎么可能是魏忠贤的人,啊?魏忠贤是什么玩意儿,他配得上是余琴心的人……”王体乾已经言语错乱了。
他怒不可遏、又心痛无比,仿佛在忍受着一种比凌迟还残忍的酷刑,他手足无措。桌子上的酒菜不知道和王体乾有什么仇,王体乾拂袖一下就扫了过去,“叮叮当当”地把满桌子的杯盘扫得一片狼藉。
声音惊动了外边的锦衣卫,带着绣春刀的侍卫立刻出现在门口,却见崔呈秀好好地坐着,手脚的镣铐也没有异样,只有王体乾在那里发疯,侍卫们对视一眼,又退了出去。
“你胡言乱语、你血口喷人!”王体乾一连重复了几遍这句话。
崔呈秀也没有辩驳,他反倒冷冷地看着王体乾……于是形成了一个很诡异的场面,快被满门抄斩的人很安静,作为胜利者看别人悲剧的人反而悲狂万分。
崔呈秀不解释,王体乾渐渐地平息下来,按他的头脑,很容易就能判断出事情的可能性和崔呈秀的可信度。
如果可信度很低,王体乾也不会这么发狂……就如一个愤怒的人,恼羞成怒,一定是被人捉到了实处,否则不会怒不可遏。
段五 阁臣
二月底的一天,张问从内阁早早返家,因为家里边来人说几个夫人从浙江到京了……但是沈碧瑶和韩阿妹因为自家有事,暂时并没有到京来。回家的路上,张问遇到了王体乾的那个红颜知己余琴心。张问坐的是官轿,停轿之后,他从轿子里面走出来与她相互执礼,对余琴心以礼相待。
余琴心作为一个女人,受到内阁次辅的这般礼遇,很显然是因为王体乾的关系。她今天穿了一身浅色的襦裙,收拾得淡雅得体、秀色可人,不过脸色不太好,眉宇之间的郁色让她看起来如遭大变。
“琴心姑娘遇到什么难事儿了?”张问关心地问道。
余琴心忍住眼泪,左右看了看,哽咽着说道:“妾身能和张大人单独谈谈吗?”
张问沉吟片刻,心道她毕竟是别人的女人,虽然王体乾是个太监,但是也要给予一定的尊重。和别人的女人同乘一轿显然不太合适,请到家中也不太好。张问便指着街对面的一家茶楼说道:“那我请你喝杯茶,咱们去茶楼上的雅间里谈。”
余琴心点了点头,没有表示异议。张问遂带着几个侍卫一起向那家茶楼走去。因为张问刚从内阁出来,身上还穿着大红的一品官袍,肚皮上的补子是仙鹤!所以一走进茶楼,立刻就使得掌柜亲自来招呼。
在京师,穿红袍的官员并不少见,四品以上就穿红袍嘛,京师那么多官儿,四品以上的确实不少。但是肚皮上敢画仙鹤的,实在就是难得一见了。
按律法,一品官的补子就是仙鹤,但是从嘉靖朝开始,发生了一点变化。嘉靖信奉道教,因为当时一品官有点多,他每天看着一大群挂着仙鹤的乱七八糟的官儿在面前晃,十分不爽,于是后来大部分一品官都不敢穿仙鹤补子了,只有少数亲信的大臣敢穿这种衣服。只要有了先例,就基本上是祖制,后来的朝廷也延续了这个祖制,只有少数人敢穿仙鹤补子。
当今朝廷,官员数以万计,穿仙鹤补子的文官只有几个,而张问就是其中之一。
开茶楼的八卦挺多,当然知道一些这指头都数得清的仙鹤补子,掌柜的打量了一下张问,见其年纪轻轻,很快就猜了出来,打躬作揖道:“敢情您是内阁次辅张大人?”
张问笑了笑:“你们这儿消息还真多呢。”
“哪里哪里,大伙儿到茶楼里喝茶,听曲儿、听书,要不就是吹吹牛闲聊些逸闻趣事儿而已……”掌柜的故作无意地瞟了一眼边上的余琴心,说道,“楼上有清静的雅间,您让自己的人在外边守着,说什么话儿保管没人听得见。”
“成,那你就带我们上去吧。干净的地方就成,咱们就是说说闲话,叫人听见也没什么。”
“张大人大驾光临,小店蓬荜生辉,老朽带几位上去,请。”
在茶楼掌柜亲自带引下,张问和余琴心进了一个雅间喝茶。待店家上了好茶,张问端起茶杯用盖子轻轻拂弄着水面,闻着茶叶的清香,等着余琴心说话,她肯定有什么话要给张问说。
不料余琴心呆呆地看着窗外,忧郁地一言不发。张问心里面有些急了,自己那几个女人刚刚到京,几个月没见了,他还想赶着回去重逢呢,话说小别胜新婚,他哪里有闲情配着别人的女人在这里磨蹭?
饶是这样,张问依然没有表现出不耐烦来。或许是因为他对余琴心多少有点好感,虽然那次去王府听琴被她摆了一道,不过回忆起来倒是件有趣的事儿,张问很多时候心胸并不狭窄。他和余琴心虽然交往不深,但总算一个朋友关系。身居高位,朋友实在难得,大多是有求于自己才交往,真正没有利益牵涉的人少之有少。
于是张问又陪她闲坐了一会,见余琴心还是没有说话的意思,张问便故作很闲逸的姿态说道:“余姑娘觉得这家茶楼的茶怎么样?”
余琴心这才回过头来,轻轻闻了一下,点点头道:“几道工序都还考究。张大人对茶道有兴趣么?”
张问摇摇头道:“实际上我喝着手里这杯茶,和喝百姓家用的那种花茶,完全没有任何区别,它们真有什么区别,我也不知道。”
余琴心听罢忍不住笑了出来。
张问随即又说道:“我觉得女子还是笑着比较好看,虽然大伙老是用眉间轻蹙形容女子的美貌……对了,你有什么烦心事,可以当我是朋友,说给我听听,看我能帮上什么忙。”
“朋友……张大人真愿意当我是朋友吗?”余琴心怔怔说道。
张问叹了一声道:“多两个能说话的朋友,并不是坏事。”
“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其实今天找张大人,我也不知道究竟为什么找你……只是上回在古董店里,我觉得张大人是一个很好的人,而且也知道我那点事。我不知道应该找谁的时候,就想起了你。”
张问沉默片刻,说道:“余姑娘把真相都向王公公坦白了么?”
余琴心摇摇头,眼眶里浸满了眼泪,“我没有说,但不清楚王公公怎么知道了……他肯定已经知道了!王公公掌着东厂,消息特别灵通,我以为他很相信我,不会监视我,现在看来,他肯定在监视我……”余琴心声音哽咽,语不成句地倾述着,她的眼泪终于掉下来。
张问看着她的眼泪,并不像别人那样看见女人哭就觉得特别可怜,在张问的想法里,哭的时候很爽很痛快。哭的感觉,他这辈子记得起的就一次。
他想了想,说道:“你的意思是王公公可能知道了,但是他并没有在你面前点破?”
“嗯。”余琴心含泪点头,“他是肯定知道了,我看得出来,就差明说。”
张问冷静地说道:“这样的话,事情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糟糕。既然王公公还在犹豫,他肯定还念着旧情,不会杀你的,你别太害怕。”
余琴心泪眼婆娑地看着张问:“但是我们的裂痕再也无法弥补了,没有了王公公,我以后该怎么办呢……他一定很伤心,很愤怒,而且王公公有这么大的势力,万一有一天恨起来,我……”
余琴心的削肩抽动不已,她既伤心又害怕。王体乾现在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余琴心原本是深得王体乾的信任,得到这么一个人的信任,就会拥有很多东西,尊严、财富、地位……这些东西,一下子没有了,任谁也会十分难过吧;再有王体乾是她的知音人,世上知音难寻啊,失去知音,也是令人难过的事。她害怕,面对王体乾,她就像一只羔羊一般。
张问听罢余琴心的述说,并没有产生任何不理智的冲动……男人的潜意识里一般都会有一股子英雄主义作祟,看见弱小和可怜就会产生一种救世主的心态。不过张问的经历和性格,很好地控制了这种心态,他没想着要对这个女人怎么样,他不可能说:老子和王体乾的权势差不多,而且不是太监社会地位比他高,你长得这么漂亮,跟我得了。
张问不是见着漂亮女人就想收入后宫的人,天下漂亮女人那么多,难道都收来自己养着?况且余琴心这种经历复杂、高端物质生活的女人,多弄几个张问恐怕都养不起。张问对她并没有特别的感情……交情浅能说上话的朋友而已。
于是张问说道:“现在我倒是可以帮上你的忙,但是这样反而不好。”
余琴心道:“我应该怎么办?”
张问不慌不忙地说道:“我给你讲个战国时期蔺相如的故事。完璧归赵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但和氏璧并不是一开始就在赵王手里,一开始是在宦官缪贤那里,当时蔺相如还是官宦缪贤门下的一个宾客。缪贤得到和氏璧,喜欢得紧,就私藏了,结果被赵王发现,要治他的罪。缪贤就想逃往他国,当时他想到了另外一个诸侯多次向自己示好,关系不错,就想投奔过去。这时候蔺相如就出现了,劝说缪贤:那个诸侯对你示好,是因为你是赵王的宠臣;可现在你已经成了赵王的罪臣,如果逃过去,诸侯为了不得罪赵王,可能把你押解回来。缪贤就问我该怎么办啊?蔺相如说不如主动到赵王那里请罪,只要态度诚恳,说不定赵王念着旧情,就饶恕你了。缪贤按照蔺相如说的做,果然赵王赦免了他的罪。故事完了。”
余琴心听罢张问的故事,当然明白张问是劝她主动到王体乾那里交待事情原委,现在魏忠贤已经死了,就不存在余琴心继续为魏忠贤做事的嫌疑,因为态度诚恳,说不定王体乾就会宽恕她。
余琴心想了想,却问出一个张问始料不及的问题来:“蔺相如为缪贤出主意,说那个诸侯和缪贤交往,是因为赵王的关系;我想知道,张大人和我交往,是因为王公公的关系吗?”
这句话倒真是把张问问住了,张问心道如果不是因为王体乾的关系,自己还会花时间和余琴心坐到这里聊天?不过他又转念一想,她已经失去王体乾的信任,再怎么弥补和宽恕,都无法回到以前那种信任了,如果真是要利用她,现在她还有什么利用价值、还需要鸟她吗?
张问想明白之后说道:“我能与你认识是因为王体乾,但是我今天和你说话,并不是因为他。”
余琴心听罢很是欣慰,但是她也有女人的共同点,老是不满足、老是要问个没完,就像女人们问你爱我吗,你为什么爱我,你爱我多深,你为什么爱我这么深……于是余琴心又追问道:“不是这个原因,是为什么呀?”
张问:“……”
张问心道:如果不是因为王体乾有权有势,他一个太监能得到余琴心的芳心?张问顿时觉得有些寂寞,女人并不像美丽的外表那样好。他看了看天色,站了起来,说道:“我得回去了。对了,以后你还是少见我为好,王体乾和我现在并不是亲密无间,谨防他怀疑你和我有所勾结。你照我说的做,向他坦白交心……但是很难回到以前了,听说皇后喜欢听琴,你可以留在皇后身边,也有个归宿。”
余琴心道:“张大人,谢谢。”
张问回头淡然一笑,走出门去了。
刚出茶楼,就见一匹快马向这边飞奔而来,马上的人是个青袍官员,于是张问就站在原地等着他过来。那官员奔到轿前,从马上跃下来,对张问执礼道:“张阁老,元辅让下官找您回去,有急事要您拿主意。”
张问转头看了一眼回家的路,皱眉问道:“什么急事?”
那官员道:“通政司刚刚收到四川总督、总理西南五省军务朱燮元的捷报,官军活捉了永宁大土司奢崇明,斩首十六万,彻底荡平了西南土司叛乱。元辅收到捷报之后,一面呈报司礼监,一面让下官找张阁老回去安排内阁票拟等事宜。”
四川永宁土司奢崇明自天启元年起,拥兵十万造反,当时成都兵力空虚,奢崇明攻下成都青羊宫、杀死了蜀王,又联络贵州、云南等土司起兵,严重威胁了明王朝的统治。三年以来,朝廷在西南花费了巨额军费,起起伏伏打了这么久,朝廷又将原四川布政使朱燮元先后升到四川巡抚、四川总督节制五省军务的位置,调集几省大军,总算解决了西南兵祸。算起来,仗都打了三年,这个捷报确实是天大的喜讯,对内阁来说,起码每年的军费又节省了许多。
事情虽然大,但是朱燮元还远在四川,这种事也不慌一天两天,张问先是有些困惑,顾秉镰慌着找自己回内阁干甚?片刻之后,张问顿时明白了,朱燮元挂着总督的大印、打了大胜仗,回来之后就是铁板钉钉地位列九卿,对朝局肯定有所影响,况且兵部尚书崔呈秀倒台之后,兵部尚书的位置还空着,很可能会让朱燮元出任兵部尚书一职。当然如果张问不愿意让朱燮元干兵部尚书,可以给他安排一个清水衙门做小九卿。
捷报传来,一些细节上的东西就可能影响朱燮元的前程,所以无论张问站在什么立场,都要早作安排。正因为这个原因,顾秉镰才第一时间找张问拿主意。顾秉镰并不争什么,但是心里面却把整个朝廷看得清楚,从这件事上,他就立刻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凡事让张问拿主意。
张问第二次回头去看回家的路,虽然沈碧瑶和韩阿妹没有来,那几个刚到京师的女人张问也不是太重视,不过总算是自己分别了这么久的家人,他没有了父母,他身边那些女人就是他的家人。所以张问有点不情愿回内阁捣鼓个半天耽搁太长的时间。
他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说道:“回内阁。”
朱燮元在京师当小官的时候,张问还不知道在哪里吃奶,后来朱燮元说父母年岁高了,就辞官在家里侍奉父母十年,然后启用为陕西按察使、四川布政使,就一直在地方上干,所以张问连他的面都没见过。这样一个不熟悉的人,张问必须得提防着点,不然以后万一政见不合,平白给自己弄一个制肘,张问心中的革新大计就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为这个原因,张问放弃了回家的打算,返身回内阁去了。
张问走到内阁办公楼的大厅里,顾秉镰就从内阁值房里走了出来,和张问相互见礼,两人一起走到南厅的首辅值房里商量。
顾秉镰把一份折子递给张问说道:“因为是捷报,朱燮元的折子老夫已经让人送上去了,这份是通政司的备案抄录,张阁老先看看。”
张问接过折子,翻看大概浏览了一遍,捷报一般都那么写,没什么看头,不过就是地名、数据等有点差别而已。
顾秉镰沉默了一会,沉声说道:“这个朱燮元多数时候都不在京师,老夫对他也不熟悉,不过他在朝廷里名声很好,尤其有孝子的名声。况且现在的朝廷元老剩得不多了,朱燮元这样的资历和功劳……”顾秉镰再次降低了声量,小声说道,“皇上如果要增补阁臣,朱燮元可是不二的人选。”
张问看了一眼顾秉镰,心道这老家伙滑得很,眼看现在朝廷里张问得势了,他便多次在各种细节上表明自己的态度要靠过来。高明之处关键是顾秉镰从来没有自降身份,而且在保持足够的尊严后表明立场,这点就让人佩服了。
张问不动声色地说道:“要入阁的话,须得先让他做部堂长官,兵部尚书一职空着,就看他能不能做兵部尚书,如果做不了尚书,入阁就是空谈了……当然,咱们内阁得照着皇上的意思来办,如果皇上真要让朱燮元入阁,我们也别拦着,拦也拦不住。”
段六 内宅
大明多事之秋,四方兵祸此起彼伏,所以这个时候的大臣,如果既是科班出身、有懂兵事,那前途就不可限量了。这步棋张问走得比较早,很早就在研习兵法,并在实战中演练,他能升得这么快,这方面的原因不可忽视。
此时四川的捷报传来,手握总督大印的朱燮元打了大胜仗,按照惯例,这种总督回到朝廷立刻就是九卿之列。张问也是总督出身回到朝廷做的部堂大人,所以不得不注意着朱燮元。
朱燮元从资历上说比张问老,他一进内阁,如果要和张问对着干,实在是个难办的事。况且首辅名义上还是顾秉镰,虽然皇上让张问主持朝局,但是人的情绪总会在变,万一哪天对张问不高兴了,那么朱燮元又是一个张问的强力竞争对手。
这些门道,混了这么久朝堂的老臣顾秉镰自然也看得十分清楚,所以有意无意中提醒了一下张问,同时也表明了他顾秉镰的立场,现在是向着张问这边的。
顾秉镰也很无奈,他就是被人推向前台的一粒棋子,坐在那个位置就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张问看着顾秉镰,心道自己何尝不是被人推到前台的一粒棋子呢?皇上让他以次辅的身份主持内阁和朝堂,不过是看中了张问提出的中兴政略,要让他出来革新办事。革新就会树敌、就会得罪人,这些都得张问自个担着,成不成功还是另说。
张问看了一眼顾秉镰,叹道:“我与元辅,其实没有多大的差别……咱们内阁按规矩来,最后怎么办,还得看皇上的意思。”
顾秉镰撸了一下下巴的胡须,说道:“张阁老处事稳重,另老夫佩服。皇上让张阁老主持朝局,并非偶然啊。”
张问笑了笑,不置可否。
二人商量了一下近期的事务,当然票拟就是让朱燮元押俘进京,这个没有任何分歧,必须得这么做。至于官位,现在还不着急。
张问办完事,便从内阁出来、径直回家。他坐轿从左安门出来,穿过棋盘街,一直向南边走,从青石胡同进去。他进了内院,就见屋檐下站着一群婀娜多姿的女人向自己见礼,都是他的妻妾。
妩媚动人、纤腰楚楚的寒烟,浓眉大眼、头发浓密的淡妆淡妆,还有娇小可爱的蕙娘,这些女人张问都快记不起她们的样子了,只有当她们站在面前时,才会想起。
只有他以前的后娘吴氏,还有在辽东有过生死之交的秦玉莲,张问心里面还惦记着。回来的一共就这五个女人,其实最漂亮的还是江南青楼出身的寒烟,不过在张问心里,自己这些女人的外貌已经不是那么重要,因为看得久了。
她们纷纷微曲膝盖,向张问作了万福,“妾身见过相公。”
这时绣姑才从厢房里走出来,高兴地说道:“相公回来了啊,姐妹们中午就到了,妾身前几天就叫奴婢们把厢房收拾了出来,今天姐妹们刚到、舟马劳顿,妾身已经安排了房间,正好让大家休息一下。”
张问回顾了一下内宅这个院子,廊道上有左右厢房各三套,一共六套,现在一下子来了五个女人,就得用五套。他自己在东厢房住了一间,这下子内院住得满满的了。北边倒是还有两间上房,但那个位置应该是长辈或者男主人才能住,但是张问住惯了东厢房,不愿意搬过去;外院倒是还有许多房屋,但不适合让内眷住在外边。
张问看了一回,说道:“院子都住满了,以后要是添了儿女,还没地方住……扩建很是麻烦,看来得在京师买一处大些的院子才行。”
女人们听到“添了儿女”,因为这里有许多人,大伙都红着脸一副羞涩的表情,其实心里边也在寻思,张问有好多女人,要真把张家当成归宿,得生下子女才牢靠。
张问看着一副女主人模样的绣姑,心道如果是在普通家庭,绣姑肯定算得上一个贤妻良母。但是在自己这样的官宦家里,相比之下她太善良太单纯,估计玩不转这后宫……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张问太明白这个道理了。
……这时候身世显赫的沈碧瑶和韩阿妹还没住在一起,如果她们都来了……像绣姑这样的,在她们面前无论从气质和身份上就矮了半截,还怎么管别人?就是面前的秦玉莲,人家是山海关总兵的侄女,本身也是个女将,绣姑能管谁去。秦玉莲很低调地在一旁,很是尴尬,因为张问还没动过她,她一时不便于和其他女人掺和在一起。
张问要在外边做事,家里边如果太闹心了不是什么好事,他得找一个既控制得住场面,又能营造出好气氛的人。比来比去,张问还是觉得自己的正室夫人张盈才有这个能耐,张盈要身份有身份、要手段有手段,真是个不二的人选。实际上这些女人没来的时候,张问的后院能平安无事,全靠玄月管着,不然绣姑根本管不住家里那些丫鬟奴婢。
女人们和张问没说几句话……虽然这时候一个男人拥有好几个女人是合法合道德的,但是无论在什么时候,她们要和别人分享一个男人,心里总是不那么痛快,而且会提防着别人,有些过于亲密的话是万不肯当众说的。
于是张问便说道:“路途遥远、也累着了,都各自回房休息一下吧……玄月。”
张问身后的玄月抱拳道:“属下在。”
“那你就安排一下丫鬟奴婢,把人都侍候好,地方小委屈一下,过些日子咱们再搬到大些的院子去。还有,叫曹安到会揖房来,我找他办件事。”
“是。”
张问出了内院,见了曹安,让他注意京师有什么地段好的院子。张问决定直接买一个院子来得方便,如果要扩建现修的话,讲究点的能修个一两年,耗费的时间太多,而且往京师运送材料,也是件显眼的事情。
今天回来见了分别几个月的女人,张问没有表现得很热情,或许是在朝堂里呆久了,养成了这么一些习惯,但是他心里面还是有她们的,否则也不会忙着就找曹安要买院子。张问作为男主人,首先想到的是给自己的女人们一个好的生活条件。
曹安想了想,说道:“前兵部尚书崔呈秀的那个院子被籍没国库,要卖成现银,但是少爷是做官的人,住罪臣的宅子有点忌讳,如果是商贾买下倒也没什么。”
张问点点头道:“崔呈秀的死和我有关系,他的宅子咱们不能住。”
曹安又道:“听说礼部左侍郎快回乡养老了,他那处院子肯定要卖出来,而且老奴认识他们家的老管家,听他说侍郎本身是浙江人,对园林格局很有研究,所以他们家那处院子深得园林之妙,那处院子肯定不错。”
张问听说宅子主人对南方园林很有研究,顿时来了兴致,因为他的女人多数是南方人,如果让她们住在南方式的园林里,应该很高兴吧。
“那你和他们家的管家说说……”张问突然想到在京师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修建的园林,得要多少银子啊,便又说道,“讲讲价,能便宜点就便宜点。对了,现在咱们帐上还有多少银子?”
曹安道:“老奴瞧着一些地段好的商铺,就用别人的名头投资了一些,现在帐上能立刻提出的现银,还有八万两左右。”
上次张问从温州回京,底下的官员们凑了二十万多两银子,他回京办事花去了一大半,现在剩下的银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