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帝国-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单于肯定有目的,问题是,他的目的是什么呢?”秦无悔直性子,直接点出来。
公孙贺、程不识、秦无悔一齐看向周阳:“大帅以为,单于的目的何在?”
周阳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一句:“你们以为,单于在长城脚下摆出一副大战架势,是真还是假?”
“假的!肯定是虚张声势!”公孙贺想也没有想,就做出了判断:“匈奴的肉干快耗光了,单于要撤军了,故意给我们看的。”
“我到是以为这是真的。”程不识名将,思虑缜密得多:“是真撤,是假撤,我们可以算一笔帐,就知道真假了。匈奴宰杀了近两百万牛羊,每只羊算六十斤,照一百五十万只算,那就是接近一兆。还有五十万头牛,每头牛照两百斤算,这也是一兆。两兆肉。做成肉干,肯定会缩水,可是,我们也能算出个大概。”
略一停顿,扳着手指头,计算起来了:“每个匈奴每天吃掉五斤肉,可以维持两个月。可是,匈奴打仗,有死伤。仗打到现在,匈奴损失了五六万,也就是说,只有四十五万左右的军队。当然,吃肉的不仅仅是匈奴军队,还有牧民。我们一把火虽然烧掉了大部分牧民,活下来的还有接近十万之数。算上他们,匈奴也有两个月的肉干。如今,才过了一个月,匈奴的肉干还没有耗光,而单于却撤了,在长城脚下摆出大战架势,我以为是真的。”
这笔帐算得挺精细的,周阳、公孙贺、秦无悔不住点头。
“可是,单于为何在长城脚下大战,而不是在雁门城下呢?”公孙。贺又陷入了迷茫中。
雁门城,那是汉朝的重地。不仅城里的粮草、军械多。还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一旦攻破,好处之大,不需要想也知道。
对于匈奴来说,攻打雁门城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偏偏军臣单于反其道而行之,放弃攻打雁门城。还在长城脚下摆出一逼大战架势。颇是让人费解。
“我也不明白。”程不识挠着额头,不住摇头。
“要明白单于的用意,其实也不难。”周阳的声调很平稳。
“大帅,你知道单于的用意了?”程不识、公孙贺、秦无悔三人齐齐问道。
周阳微一颌首道:“网刚想明白。他这用心极为歹毒。我们站到干也步来设想下,就能明于若是强攻雁门,众一州,。结果呢?”
“匈奴不善攻城,匈奴攻城,那是舍长用短,一定攻不下来。”公孙贺脱口而答。
“那是必然。”周阳微一点头,话锋一转:“若是单于在攻打雁门时,我们突然赶到,又会是什么结果呢?”
“那肯定是我们赢。”程不识右手紧握成拳:“我们的弩阵一直留着没用呢。那可是给单于备的一份厚礼。到那时。我们用弩阵,一定会杀得匈奴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话是没错,问题是,单于还不知道我们有弩阵。”周阳却是摇头道:“他一定会想,就算我们赶到了,与匈奴打野战,我们也不是匈奴的对手。匈奴最善长的就是打野战,他一定是信心十足。以为可以击败我们。”
接下来的问题,就更加让人费解了,程不识再次沉吟起来:“既然单于以为他有十足的把握打胜,为何还要撤到长城脚下呢?”
“那是因为他担心,我们即使败了,仍是可以退入雁门城里固守。他依然是拿不下雁门!”周阳的声音有些高。
“哦!”
程不识、公孙贺、秦无悔三人一副恍然之态,惊讶不置。
“他是想把我们诱到长城下,与匈奴打野战。”程不识的反应最快:“打野战,正是匈奴所长,单于以为十拿九稳。一旦野战占了上风,他就会派兵抄我们的后路。让我们无路可逃。只要把我们重创,甚至歼灭了,雁门就成了一座空城,就会落入匈奴手里。好恶毒的算计!”
“太恶毒了!”
公孙贺和秦无悔齐声讶然。
野战是匈奴的长处,汉军虽然打了这么多的胜仗,还没有组建起一支能征善战、规模庞在的骑兵队伍,不具备与匈奴打野战的实力。
若是汉军追到长城脚下与匈奴大战一场,们势就会颠倒过来。汉军善长守城,不善野战,这是弃长用短。而匈奴的长处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等场屠杀。
军臣单于的用心非常险恶。
这事太有震憾力,周阳他们陷入了沉默。谁也没有说话。
过了老一阵,公孙贺率先打破沉默:“大帅,单于用心险恶,要逼我们打野战,我们可以不打。只需要紧守城池,匈奴的肉干也不多了,顶多一个月,他就得退军。”
“可是,他明年还会再来。”周阳的话里带着担忧。
“哈哈!”公孙贺倒不担心:“大帅,这你就不用担心了。我们一把大火,烧死了那么多的牛羊,匈奴今年这个冬天会很难过。会饿死很多人,到了明年,单于不会南犯。即使要南犯,人也不会太多。”
“不,明年会来得更多!会更加难以对付。”
秦无悔直接否决了公孙贺的看法。
“为何?”公孙贺一脸的惊讶。
都知道,大漠苦寒。即使正常年岁,一到了冬天,匈奴的日子非常难过。雪灾稍微大些,就会饿死人。要是遇到大雪灾,更是饿死无数。周阳这把火。比起雪灾厉害多了,今年的冬天,要是匈奴不饿死,无数,那就不是匈奴了。
秦无悔竟然不同意这看法。不仅公孙贺觉得不可思议,就是程不识也是一脸的不解。
“秦无悔,你把原委给他们说清楚。”周阳却是赞同秦无悔的看法。
应一声,秦无悔解释起来:“公孙校尉是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了!我们这把火比起一场大雪灾更可怕,的确是会饿死很多人,却饿不死单于的军”
“为何呀?”这话让人太费解了,公孙贺更糊涂了。
秦无悔接着解释:“大汉推崇孝梯之道,大汉子弟要孝敬老人,友于兄弟,遇到灾难,宁愿自己承受,也不能让亲人受累。而匈奴,恰恰相反。匈奴贵壮贱老。最好的骏马、最锋利的弯刀、最美味的食物、最漂亮的妇人,属于最勇猛的勇士!食物短缺,饿死的是那些老弱,而不是年轻力壮的兵士。那些老弱,即使不给饿死,也会给杀死。”
尽管程不识他们对匈奴很走了解,也是没有想到这层,这可是让人根本就不敢去想的事情。舍弃老弱,自己存活,这是禽兽之行,是汉人的禁忌,不要说做,就是想想,也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
程不识和公孙贺的嘴巴变成了圆形。
“每当遇到雪灾,匈奴的老弱就会饿死无数。河套之战后,匈奴的牛羊损失无数,食物不丰,为了保证军队的食物,头曼单于还下令屠杀老弱。”秦无悔右手紧握成拳,手背有些发青:“而匈奴的军队,却是奉行无误。在被屠杀的老弱中。有不少是参与屠杀兵士的父母,他们仍是毫不手软。”
“这个”程不识和公孙贺惊讶得说不出话了。
周阳却是淡淡一笑道:“这是很残酷。让人难以接受,却是匈奴的自全之道。”
幸好周阳知道食物链是怎么回事,要不然。乍听这话,会和程不识他们一般无二,震惊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匈奴贵壮贱老,是故老相传的习俗,到了万不得已时,就是自己的父母,也会给杀死。这在汉人眼里,是不孝,是禽兽之行,在匈奴眼里,这是天经地义。谁叫你老了没用呢?
这是很残酷,却是匈奴自我保全的
限的食物,不能养活所有的人,舍弃老弱,拍干,匈奴一次又一次,利用这一铁则,存活了下来。
赵武灵王大破奴,蒙恬的河套之战后,匈奴都是靠这一铁则,挺了过来。
“匈奴是蛮夷。是禽兽!”程不识忍不住骂起来了。
要不是秦无悔对匈奴特别了解,也不会说出如此深刻的见解,他们不敢有一丝怀疑。
“最可虑的是,单于来年再度南下,必然会带有攻城器械。”周阳的话让他们更加震惊:“被匈奴掳掠的百姓中,不乏能工巧匠。今年吃了亏,单于回到大漠,一定会把这些巧匠找来,要他们造攻城器械。百姓们虽然不愿,可是。身入敌手,还能怎样?”
匈奴掳掠了数十年边境。落入匈奴手里的工匠不在少数,一旦让他们制造攻城器械,后果难以设想。
军臣单于今年之所以没有造攻城器械,那是因为他以为有血誓就足够了,一定能攻破一座汉朝城池。只要攻破一座。就有攻城器械,犯不着自己造,那太麻烦。
毕竟,匈奴不会造攻城器械。要汉朝百姓来造攻打汉朝的攻城器械,他们会不会捣鬼,谁也说不清,还不如直接攻城,夺取攻城器械省事。
若是今年退回漠北,那么,他来年一定会带上攻城器械。匈奴一旦有了攻城器械,那后果将是毁灭性的,北方的城池会给攻破一大片。
会酿成一场并所未有的浩劫。
明白危害有多大,程不识他们心中的震惊远非笔墨所能形容,程不识时而紧握双拳,时而咬牙,时而咒骂。
军臣单于这一着,打中了汉军的要害。逼迫汉军与他打野战。
汉军要是不打,那就来年春季再来打。若是现在就打,野战正是匈奴所长,即使汉军有弩阵,这胜算能有几成呢?
按照周阳原先的计发”利用汉朝城池消耗匈奴的锐气,然后周阳率领汉军连番出击,把匈奴攻城的军队各个击破。最后再在雁门城下;与单于决战。
周阳的计划“若是实现,那么,到决战之时,单于手中的兵力会锐减。兵力悬殊不会那么大。更重要的是,有雁门城依拖。汉军一旦不利,可以撤入城里,暂避锋芒。
无论如何,汉军都是立于不败之地。
可是,单于这一撤,形势立即颠倒过来了。汉军追上去打,不一定能打得过。不去打,来年凶险,还真是两难。
来年打的话,汉军可以拥有更多的弩,这是无疑的。至于骑兵。就别想了。
汉军会抓紧时间刮练骑兵,问题是,一支骑兵的成熟,需要的时间很长,哪能在一个冬季就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骑兵呢?
装备不是问题,问题在于。骑射砍杀,不是装备能堆出来的,要的是时间,汉朝缺的就是时间。
骑兵不够精锐,不能与匈奴正面硬撼。在匈奴有攻城器械,汉朝城池优势不存的情况下,只有给屠杀的份。
“大帅,怎么办?”
程不识没主意了,眼巴巴的望着周阳。等待周阳的主意。
此时此刻,程不识、公孙贺、秦无悔不向周阳讨主意,还能找谁呢?
周阳皱着眉头道:“其实,程将军只是算了一笔账,还有一笔账没有算。我们来算算,真要打的话,对谁有利。”
“那还用问嘛,肯定是对匈奴有利。”程不识眼光是何等的犀利。
“若是只说这一仗的胜负之数,是对匈奴有利。可是,若是从大局来看,对匈奴未必有利。”周阳的话很是绕人,不等他们发问,解释道:“匈奴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口众太少,大汉的口数是匈奴的数十倍之多。我们这么来算,如今边关的汉军有二十万。即使全打光了,大汉多少时间能恢复过来呢?”
“最多两年!”程不识点头道:“若是匈奴战死二十万,由于缺医少药,那么,其实损失的没有三十万,也差不多了。三十万的损伤,匈奴至少需要三五年,多则需要十来年,才能恢复过来。”
说到这里,眼睛特别明亮:“大帅的意思是说,和匈奴拼消耗?”
“没错!”周阳点头道:“即使我们打败了,惨败了。我想,凭我们手中的弩阵,也能让匈奴负出十来万的死亡吧?加上缺医少药而死的匈奴。不会低于十五万。匈奴攻城一个多月,损失了好几万人,再把受伤而死的算上去,差不多有十万之数了。这就去掉匈奴二十五万,是匈奴的半数。”
“损失二十五万,匈奴至少要五年以上。才能恢复过来。五年以后,大汉的骑兵必将纵横在大漠之上,哪里还轮得着匈奴横行!”程不识右手紧握成拳,用力一挥:“拼!划算!大帅,你这就下令吧!”
“不!”周阳摇头:“这事太过重大,我也拿不准。还是禀报给皇上,由皇上圣裁。若皇上愿意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这一仗。我们就打!若是皇上不愿,就来年再打!”
汉朝不善打野战,却与匈奴打野战,胜算并不高。代价之大,难以想象,周阳虽是统帅,也难以决断。
那可是二十万条人命,光是想想就让人心颤!
第七十八章 敌变我变
二阳努力控制自只的情绪。却是没用,反倒是心潮澎祈公…垒景帝同意开战,边关二十万将士。能活下来的有多少?即使活下来,不是伤,便是残。
二十万呐!
任何一个人听到这个数字,都会震惊,更何况还是统帅,进攻的命令得由他下达。
程不识、公孙贺、秦无悔他们深深理解周阳的心情,并没有打扰。三人也是心潮起伏,沉默不语。
仰首向天,周阳双目紧闭。好象雕像一般。
过了许久。周阳叹口气,叫兵士磨好墨,提笔给景帝写奏章。以往的奏章,周阳是一挥而就,今日的奏章却是无比沉重,足足花费了半个时辰,方才写好。
每一个字,都沉重无比。那不是写字,是在自己心头刻字,让人难受。
写完,周阳派人送往长安。
奏章虽然写完了,周阳不仅没有轻松起来,反倒是心情更加沉重。
程不识他们保持沉默。
过了许久,还是程不识打破沉默:“大帅,瓦罐不免井口破,将军难免阵前亡,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只要划算,能为大汉争取到三五年刮练骑兵,重新打造军队的时间,我想,将士们愿意拼死一战!”
“话是这么说,可是,我与你们不同。”周阳微微颌首:“你们只需要听从命令便是,我却是要下达命令。每一道军令,就会死伤无数,我一想起来,心头就跟灌了错一般沉重。”
“大帅,我们现在怎么办?不能老歇在这里吧。”公孙贺马上转移话头。
周阳明白他的用意,是要周阳不再想这事,感激的一笑:“敌变我变!单于已经改变了打法,我们也得改改。我想,单于要对付我们,他就得把攻城的军队集中起来,避免给我们各个击破。”
“这一战,他是志在必得,军队越多越好。”程不识很是赞成周阳这一判断,马上就出主意:“大帅,匈奴要往回撤,要赶去与单于汇合。这倒是给我们省了不少事,省得我们跑路,一城一城的攻打。我们只需要把匈奴回撤的必经之路上埋伏好,等着匈奴便是!”
“高!”周阳大拇指一竖,道:“我正是这样想的。这一次,我们一定能有不收获。”
“那是一定!”公孙贺很是振奋:“单于精通兵道,他一定会提醒匈奴小心,不要中了埋伏。可是,我们要是下手快的话。收获就更大。”
军臣单于打了一辈子的仗。他肯定会想到汉军会设伏,会提醒回撤的匈奴。是以,周阳他们下手越快,收获越大。
周阳取出地图,四人围坐在一起,对着地图商议起来。选定了匈奴回撤的必经之路,然后,各率一支军队出发了。
联炽蚁
“隆隆!”
一队疾驰而来的匈奴军队。人数不过三千,溅起来的烟尘却是不好象一条怒龙般。朝前扑去。
草丛中,周阳叼着一截草茎,打量着远处的烟尘,精神一振:“匈奴来了!”
“终于等着了。”赵破奴很是兴奋的一握拳。
“叫弟兄们上马。”周阳转过身,来到战马前。
此时的战马,马嘴里衔枚,卧在草丛中。这里的秋草及膝深,战马卧倒,汉军跪藏在这里,不容易给发现。
周阳一拍马背,战马站起身,周阳摘下马嘴里的枚,飞身上马。
汉军骑兵上马,步兵开始列阵。人人脸上泛着光辉,眼里闪着耀眼的光芒,很是渴望与匈奴一战。
自从周阳掌军以来,汉军强攻过,硬撼过,突袭过,就是没有打过埋伏,人人兴奋。打埋伏的好处就是,省力气,等着匈奴送上门来,就是略显枯燥。
等待的过程中,可以睡大觉,养足精神。既省事,又有匈奴可以杀,这种好事哪里去找?要汉军不兴奋都不行。
一万骑兵。早就给分成四全部分了,周阳、程不识、公孙贺、秦无悔各带一部分,分头打埋伏。周阳手里的骑兵只有两千多一点,步兵倒是不少。
要对付这三千匈奴。还是不会有问题。
这支匈奴的统帅,是左骨都侯。左骨都侯身材高大,骑在骏马上。好象铁塔,身着裘衣皮帽,外罩皮甲。腰悬弯刀,背负硬弓劲矢。
“汉人!胆小的汉人竟然敢拦住我们的去路!”
左骨都侯不屑的扯扯嘴角,猛的拔出弯刀,手腕一抖,一个漂亮的刀花出现,大吼起来:“大匈奴的勇士们:用你们手中的弯刀,砍下汉人的头颅!用你们的弓箭,射穿汉人的胸膛!””乌特拉!”
“乌特拉!”
匈奴虽然数次败于汉军之手,整体实力还是远胜汉军,匈奴仍是不把汉军放在眼里。一见汉军拦路,是喜不自胜,巴不得狠杀一通。
左骨都侯手一挥,匈奴泼风般朝着汉军扑去。
汉军的步兵在中间,骑兵护住两翼,这是步骑结合的典型阵势。左骨都侯指挥匈奴对着汉朝的步兵冲击,企图一举打乱汉军的阵势。
左骨都侯久历战阵,深知骑兵打步兵具有天然的优势,居高临下,砍杀起来,步兵没有招架之力。只要他一个冲锋,就能把汉军的步兵阵势打乱。汉军阵势一乱,那么紧接着的就是屠杀。
步兵一乱,必然会冲击汉军骑兵的阵脚,他从后猛攻,
不得不说,他的想法非常好,好就好在有些想当然尔。
左骨都侯冲击步兵,周阳手一挥,汉军骑兵对着左骨都侯的后跑包抄上去。只要周阳的骑兵一合拢,左骨都侯的军队就是插翅难逃。
左骨都侯看在眼里,却是不予理会。他很会计算,即使周阳他们冲到他的背后,也需要一定时间。有这时间,他足以冲乱汉军步兵的阵势了。
现在的汉军步兵,没有带战车,无法阻止匈奴骑兵冲击,他的计算是对的。
问题是,他忽略了一点汉军骑兵有手弩。他还没有冲到步兵跟前,手弩就发威了,数千支箭矢在空中织成一张严密的矢网,对着匈奴就罩了下来。
“咻咻!”
破空声响成一片,左骨都侯暗叫一声糟糕,他忘了把汉朝骑兵的手弩算进去。
汉军骑兵打败过伊稚斜的精锐,突袭过右贤王、右大都尉的营地,打得他们大败而逃。可是,真正记住汉军骑兵手弩的又有多少人呢?
只有那些经历了血淋淋教的人才会记住,毕竟,匈奴的整体实力摆在那里。
就在左骨都侯暗叫不妙时,匈奴发出一片惨叫声,不少匈奴中箭落马。
“应该集中兵力冲击汉军一路骑兵!”左骨都侯马上就有了最正确的判断了。
他要来就集中兵力冲击一路骑兵。步兵不用说了,眼定跟不上。另一支汉军骑兵,即使冲过来,他也可以凭借兵力上的优势,把汉军骑兵压着打,让他们付出高昂的代价。
似乎还不算晚,左骨都侯一声令下,放弃步兵,对着左边的汉军骑兵冲去。
左边这支骑兵,正是周阳率领的。人数上虽然少些,却全是建章军。左骨都侯从人数上判断,他有数倍兵力优势,要是把这支骑兵都收拾不了,还配称匈奴的勇士吗?
他却不知道,他已经踢到铁板了。
建章军仍是猛放弩矢,对匈奴以有效杀伤。右边的骑兵飞马赶来,一边冲,一边放箭。
左骨都侯催动坐骑,对着建章军猛冲再去。他非常清楚,只有尽快通过弩的射程,进入到弓箭范围内,凭借匈奴的骑射功夫,把建章军射杀。
匈奴快速冲来,建间军收了手弩。摘下大黄弓。搭上大黄箭,对着匈奴。
左骨都侯的眼力不错,一眼便看出,建章军手中的大黄弓与一般汉军所用弓不同,这是硬弓。微觉奇怪,却是不明所以。
“射!射死汉人!”左骨都侯大声下令。弓开满弦。
匈奴兵士个个弯弓搭箭,准备给可恶可恨可憎的汉人重大杀伤。
然而,就在这时,破空之声响成一片,一篷篷密集的箭矢,好象雨点一般射来。
对于普通匈奴来说,还没有什么反应,不就是汉军嘛。对于左骨都侯这个射雕看来说,那就不同了,他震憾了,震憾无比!
这可是射雕者般的存在,这是好几百射雕者,那不是要人命吗?
身为射雕者,他很是清楚,如此冲上去,那是送死。为今之计,只有马上逃。尽管逃跑要经受建章军手弩和弓箭的两重打击,代价会很大。
可是,逃还有活命的希望,冲上去,那是送死,没有一点希望。
左骨都侯比起伊稚斜更明智,当然了,他的军队也没有伊稚斜军队精锐能打。一拨马头,立即开溜。
他一逃,匈奴立时大呼小叫,四散逃命。
可惜的是,已经迟了。汉军骑兵冲过来,切断匈奴的退路,汉军步兵趁势冲杀,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见一拨斩首一拨有多少,杀多少。
左骨都侯若是拼死一战,不见得就不能突出去。可是,他深知数百射雕者般的存在有多可怕,没有勇气与之一战。
在汉军的追杀下,匈奴很快就没有了阵势可言。零零散散,四处逃命,汉军大吼大叫,从后追杀。
等到喊杀声停歇下来,三千匈奴,逃走的不到一百人。
左骨都侯仗着箭术精绝。算是逃出去了。他身中数箭,落荒而逃。
汉军经过短暂的欢呼后,略一打扫战场,在周阳的率领下,从战场上消失了,他们赶往下一个埋伏地点。
默联
“来了!”
赵破奴兴奋的在周阳身边提醒一句。
周阳凝神一瞧,只见冲天的烟尘,遮盖了天空:“来的匈奴不少啊。足有好几万人。””几万?”
赵破奴吃了一惊,紧接着就是惋惜:“可惜了!早知道,我们何必分兵。”
要是汉军不一分为四的话。集中所有的骑兵,就是遇到几万匈奴,也能硬打。虽说现埋伏,周阳现在手里只有两千多骑兵,建章军虽然了得,也不是几万匈奴的对手。
与匈奴正面对抗,步兵发挥的作用不大,主要还得靠骑兵,这着实让人惋惜。
可是,世上哪里去买后悔药?
周阳倒不后悔,匈奴回报。行军路线不定,会多头行动,集中汉军固然有兵力上的优势,却是顾此失彼。分兵虽然可能遇到大量匈奴,兵力不足。不能打埋伏,并不是说分兵是错的。
“楼隆!”
如雷的蹄声,震得大地都的颤抖。从蹄声就可以判断出来,来的匈奴不少,足
以周阳现有的兵力,已经不能埋伏了。只有立即撤退。赵破奴万分不愿的道:“大帅,我们掇吧!”
“传令:叫步兵上马,赶紧撤走。骑兵列队,准备冲杀!”周阳眼亮的眼睛打量着滚滚而来的怒龙。
“骑兵不撤?”赵破奴不解了,忙劝道:“大帅,我们是打埋伏,能打则打。不能打,则退。不必硬拼他还以为周阳不甘心撤走。
“匈奴这块肉太大,我一口吞不下,我咬下一小块,总行吧?。周阳眼珠也没有转一下。
“大帅,你还真是个不愿吃亏的人赵破奴很是意外,转念一想,周阳说得有道理。
匈奴来得太多,汉军没有一战之力,更不可能把这股匈奴吃掉。那么,依靠汉朝骑兵装备上的优势,再加上骑**得的建章军,打掉一部分匈奴还是没有问题。
“大帅就是大帅!”赵破奴不得暗赞一声,周阳见事够明快的。
命令一传下,步兵开始悄悄撤走。骑兵列阵,以建章军为中心,排成一条长龙,等待匈奴的到来。
这支匈奴的统兵将领是左大将。
左大将,是匈奴的重臣,排在右谷矗王之后,是匈奴的第六号人物。这人身材高大。虎背熊腰,满脸络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背上一张又长又大的硬弓,腰间一把弯刀,异于寻常弯刀。要厚重得多,因为他的力气不是匈奴有名的勇士。
左大将的目力极好。远远就看见列成阵势的汉朝骑兵,不冉得嘴角微微一裂,嘲笑道:“就这么一点人,也敢拦我的路!找死!”
“大人,汉人向来胆打不过大匈奴,就躲回他们的羊圈,城池!”亲卫马上献媚:“汉人难得大胆一回,却是以卵击石,不智!”
“哈哈”。
左大将开心不已,得意的笑道:“他们想找死,就遂了他们的心愿。咦!那是周字帅旗,帅旗下的年青人,就是周阳吧?。
“一定是周阳!”亲卫忙附和一句。
“太好了!”左大将拔出弯刀,紧握在手中:“遍寻周阳找不着,他却自个送上门来了!我们冲上去,杀了他!不,要捉活的!”
一声令下,行进中的匈奴马上变成战斗队形,一个横列连绵数里,好几个梯次,占地极广。再变成一个弯月形,两边突出,中间四进去,对着汉军围了上去。
左大将这是要把汉军包围住,然后再歼灭,这样的话,汉军就一个,也逃不掉了。
他的想法很对,问题是,周阳会让他如愿吗?
一旦陷入匈奴的包围中,尽管汉军拥有装备优势,尽管有建章军这等精锐,毕竟人数太少,要想脱身,必然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周阳手一挥,汉军驰骋起来,对着左边的月牙尖冲去。
周阳的用意,并不是要打败这支匈奴,而是要干掉一部分,这种处置是对的。
左大将久历战阵,于周阳的处置,还是赞赏的:“这个周阳,倒是挺狡猾的,避重击轻。可是,那是我的军队,哪会让你得逞?”
他的得意之情并未持续多久,只见汉军手里多出一把手弩,对着匈奴猛射。匈奴中箭落马者。不在少数。
在汉军击下,匈奴伤亡不不过,对于左大将来说,他手里有五万大军,是汉军的近十倍之多,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只管指挥匈奴从后追去就是。
一进入射程,两军就开始对**。建章军一发威,左大将着实吃了一惊,尖叫一声:“射雕者?这么多的射雕者?”
紧接着,他就兴奋无已:”快,不计代价,一定要干掉汉军!”
这支汉军不仅有这么多的射雕者,还有周阳,要是把汉军干掉了,那就是天大的胜利!于他来说,是天大的功劳,即使把他的军队全部打光,他也会干。
一进入近战范围。汉军手绰长矛或戟,对着匈奴直冲过去。匈奴根本就挡不住,纷纷坠马,死伤不可计数。
紧接着,汉军拔出汉剑砍杀。匈奴阵势混乱,哪里能够迎敌,竟是给汉军一举突破。等汉军停下来时,早已到了匈奴的阵后。
汉军的冲击力,竟然如此强悍,左大将要不是亲眼见到,还真不相信这是真的。
这可是梯次配置,即使前面的给打败了,后面的还可以顶上来。可是,在汉军的冲击面前,匈奴的梯次配置就跟纸糊的一般,一冲就垮了。
左大将宁愿自己的眼睛瞎了,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
“走!”
周阳手中带血的汉剑叫军,甩出一串血珠,率领汉军疾驰而去。
左大将哪会甘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