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帝国-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辱,是华夏的耻辱!
从此以后,汉朝改弦易辙。行和亲之策,争取国力的恢复时间。数十年间,汉军只是紧守城池,再未深入过大漠,更没有如此大规模的
兵。
即使数年前的长城大战。汉军仅仅到达长城脚下便止步了,没有翻越长城,深入大漠。
而马上就要进行的大战,却是十万精锐汉军进入辽东之地,远离汉境。出塞数千里,其意义非常大。
这标志着,汉朝奉行了数十年的防守战略正式终结,汉朝的军事战略由“本土防御”转为境外进攻。也就是由防守变为进攻!
若是打得不好,对汉朝的打击非常大。下一次“出塞”不知要猴年马月去了。
若是打得好,汉朝正式反击胡人。强汉大军正式驰骋在大漠之上。这是个开端,意义非凡。要是能借这次出兵之机,把匈奴二十万大军歼灭在东胡之地,这对匈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于接下来的汉匈大战具有莫大的好处。
正是因为此次出兵的意义太重大。景帝这才强撑病体,亲自过问。
周阳略一思索,把商议的结果向景帝一一禀报。景帝认真听取,问得很详细,连细节都没有放过,景帝最关心的就是汉军的补给问题了。
东胡的地域很辽阔,比起现在的东北三省还要大些,现在内蒙古和蒙古的东部皆属东胡所有,最北方已经到了呼伦贝尔湖。
在东胡作战,就远离了汉境。用汉朝人的话来说,就是“出塞。千多两千里,甚至三四千里都有可能。
补给线拉得很长,要是出了问题,汉军就有可能败军覆师,景帝是不得不关心。
对这问题,周阳早就想好了。汉军此次出征,既需要汉朝的粮秣。却不能全靠汉朝运输,主要是靠自是可以向东胡牧民换胡和匈奴样。是游,有的是牛羊骏马,他们需要汉朝的茶叶、丝绸、瓷器。这些汉朝之物,是东胡人的最爱。很值钱。要是交易的话,东胡牧民一定会很乐意。
二是以战养战,凡与大汉为敌者,不管是东胡之人,还是匈奴,他们的财物就会变成汉军的。
三是有司马义、秦枫这些辽东大家族帮着筹措。
“很好!周阳,你越来越老练了!比起初统兵时,眼界更开阔了!好!”如今的周阳,比起在北地初当大任时,更加老练,经验极为丰富。景帝这番赞扬没错。
“皇上过誉了!”周阳谦逊一句。
“这次出兵,不仅仅要打败匈奴。还要把东胡之地收了!”景帝猛的站了起来,挺拔如剑,气势不凡:“东胡之地广阔,若是并入大汉,联也对得起后世子孙了!”
景帝启用周阳,打败匈奴。洗雪了耻辱。还收了百越之地,其武功相当了得,一定会受到后人的赞扬。
可是,匈奴虽然败了,却并未动摇其国本,还会卷土重来,长城大捷固然让人欣喜,其意义并不大。顶多与赵武灵王和蒙恬在河套大破匈奴相当。
收百越,固然使得汉朝的领土扩大了不少。可是,那是秦始皇开拓的地方,不过是收复失地罢了。意义不算很大。
东胡就不同了,虽然不是汉的主要的敌人,却是自从盘古开天地以来。就从未并入过华夏的版图。要是把东胡给灭了,那就是开拓,比起秦始皇进军岭南,一点也不逊色。意义非凡,必将成为华夏的盛事!
会成为千古传奇!
在这一刻,景帝精神抖擞,容光焕发,不再是风烛残年的老人。而是一个意气风发的斗士似的。
“诺!”
周阳大声应诺。汉朝的东胡之地,现在的东北三省,白山黑水,富饶之地,岂能不收?
若是不收入版图,对得起“现代人”这个称呼吗?
周阳是异常振奋!
当时的东胡,面积不比百越之的秦始皇收岭南之地,成为千古佳话,若是东胡给收了,这亦是一段佳话。卫青、李广他们要参与此战的将军们,振奋异常。脸上泛着红光。紧握双拳,恨不得立时赶奔战场。
那是他们建功立业的时机!
那是他们名垂千古的良机!
男儿当此时!
“将酒来!”景帝大手一挥,高呼一声。
宫女端着酒过来,景帝伸出枯瘦的手,端起酒杯,递给周阳。再为李广、卫青他们一人端一杯酒。最后,景帝端起一杯酒。
“联祝你们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干!”景帝的声音锵铿有力。很是高亢。
“干!”周阳他们齐声道,一仰脖子喝光。
景帝一杯酒下肚,不住咳嗽。慌的刘彻为他捶背。喘息一阵,景帝不再咳嗽,大手一挥,喝道:“将军们,杀奔东胡去吧!”
“杀奔东胡!”
周阳他们向景帝施过礼,快步而去。
人人振奋,步覆沉稳有力,个个热血沸腾!
默以默
雷首山中,汉军的营地。
二十万汉军的营地,占地极广,营帐相连,一座接一座,绵延数十里。
“咚咚!”
惊天的战鼓声响起,直若云霄。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高高的将台上,周阳身着盔甲。铁兜鉴放在胳肢窝里,腰悬环首刀。背上的披氅在风中飘扬,俊朗的面容,挺拔的身姿,威武不凡。
李广、程不识、卫青、张通、公孙贺、公孙建、秦无悔、秦衣他们站在周阳身后,一字排开。
将台下,是一片兵的海洋,十万即将远征的汉军将士集结,列成一个个阵势。阵势谨严,厚重,无坚可摧。
人如龙,马如虎,气贯长虹,人人眼里闪着炽烈的战意,杀气腾腾。
周阳扫视一眼军阵,大是满意。这几年的心血没有白费,把汉军练得如此膘锐、精悍,一旦他们出现在战场上,必将给敌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弟兄们:七年了!整整七年了。没有和匈奴打过仗了!”周阳眼睛瞪圆,开始练:“七年前。我们在北地,在长城下,与匈奴大战一场。匈奴五十万大军。给我们打的溃不成军。如今,我们将再次面对匈奴,你们的膘锐之气还在吗?
“汉军威武!”
冲天的战号,直上云霄。震得天空的浮云为之颤抖。这是最好的回答!
“弟兄们:穿上你们的盔甲。擦亮你们的箭矢,磨亮你们的钢刀,杀上战场,把箭矢射入匈奴的胸膛!用钢刀砍刀匈奴的头颅!”周阳右手重重挥下。
“汉军威武!”
十万将军挥着胳膊,大声怒吼。
听着震天的战号声,望着挥动的胳膊,入眼的尽是闪着炽烈战意的眼神,周阳的热血沸腾了,不由自主的握紧了刀柄。
“七年了!七年了!热血奔涌的滋味是如此让人怀念!”周阳吸口气。望着北方。
李广他们跟周阳一样,个个热血奔涌,恨不得立时杀上战场,与匈奴大战一番。
“进军!”周阳右手一挥。
“隆隆!”如雷的蹄声响起,溅起大片大片的烟尘,仿佛一条怒龙。朝山外扑去。
一队队汉十…界台下开了出尖,李广他们快步下了将台,飞身卜马”防一收军开了出去。
“程将军,这里的事就有劳你了。”周阳冲程不识一抱拳。
周阳原本想把程不识和李广二人留下来率领余下的十万汉军。可是。侯产儿在东胡出现,那是第一个从李广箭下逃生的人,李广引以为憾事,无论如何要去东胡之地小要与侯产儿再战一场。
李广的箭术独步千古,世所罕见。要是不满足他的愿望的话,李广会遗憾一辈子,周阳只得同意让李广随去。
李广虽是去了,可是。周阳附加了条件,就是这一仗要尽可能让卫青、张通他们这些新人去打,让他们历练一番。
李广一辈子在战仗上打滚的人,要他上了战场,却不能率军大战,那是要他的命。可是,李广是个识大局的人。他知道周阳的苦心仍是同意了。
如此一来,这看家的丰小就着落在程不识身上了。程不识万分不情愿,也是不得不从夫局出发,留下来统领汉军,顺便还要再挑选兵士,练新军。
“大帅,保重!”程不识伸出大手,紧紧握了握周阳的胳膊。虽是话语不多,却是自有深深的情义。
“保重!”周阳拍了拍程不识的胳膊,快步下了将台,飞身上了追风宝驹,疾驰而去。
营地离山道出口,有数十里路程,对于全部骑马的汉军来说,不过一口气功夫罢了。
此时的出口,就象泄洪的闹门,汉军骑着战马,一队接一他的冲了出去。
一出了出口,汉军分路前进。卫青、李广、张通他们按照周阳预先分配好的路线。朝北方奔去。
十万大军。不可能走同一条道路,那会浪费很多时间。分头开进。齐头并进,更加迅速。
虽是十万大军,却是人手两匹战马。算下来,就是十万人,二十万匹战马,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尽管分路开进,动静仍是不汉军所到之处,必是引得百姓一阵惊叹。
别的不说,就是这么多的战马,就足以让百姓惊讶不置了。
汉朝马匹短少,这是汉朝一直没有大量练骑兵的原因所在。自从长城大战之后,汉朝缴获了数十万骏丐,挑选出上等母马、种马,大量蓄养战马。到如今,汉朝拥有的骏马,已经达到惊人的六七十万匹了。
马匹是冷兵器时代的战略资源。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强盛。中国历史上,拥有最多马匹的王朝不是汉朝,是唐朝。在唐玄宗时期,唐朝达到鼎盛。光是朝廷蓄养的战马达到了惊人的八十万匹。
汉朝离这一纪录还有些差距小这不要紧,这才仅仅是开始,只要假以时日,一定会打破唐朝的纪录。
更别说,汉军膘锐精悍,装备精良。虽然开进途中,汉军并没有穿戴盔甲,为了节省体力,把盔甲武器放在马背上驮运。
可是,长期练出来的气质是不能改变的,百姓一眼便看出,这些汉军不是他们平日里所见汉军能比的,要他们不欢呼都难。
这次行军,就是一次盛大的宣传。百姓见识了新军的不凡,无不是欢喜莫铭,往往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我要我的儿从军!”
这是一次意想不到的宣传,从此以后。百姓报名从军,踊跃异常,周阳还真是意外。
汉军行动神速,离开中原后,不过两天时间,就赶到了北地。
此时的北地,与当年大不相同了。主父偃的移民实边策发生了作用。被迁到北地的百姓有数百万人之多。有了这么多的百姓,北方繁荣起来了,城市更大了,街道更宽广了。房屋更多了,物产更丰饶了,百姓的生活水准更高了,,
自从长城大捷,回归长安后,周阳再也没有来过北地。这是旧地重游。却是让他感慨不已,这才短短数年时间,北地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番变化,虽然早就听说过了。当他亲眼见到时,仍是惊讶不已。这都是主父偃的功劳,周阳眼前浮现出主父偃饿晕在他府前的旧事。不由得大是感慨。若无主父偃。则无移民实边策。可是,若无周阳的救助,主父偃早就冻饿而死了。哪有今日位高权重的主父大人。
汉军在幽州,就是现在的北京。稍事歇息,然后转向东北开进。两天之后,汉军到达了辽西之地,前面一杂巨龙蜿蜒,正是长城。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我们祖先修建长城,主要是阻止北方胡人南下。这里所说的胡人,是一个笼统的称谓。因为修建长城要防范的游牧民族不少,主要是匈奴和东胡。
长城的西段,主要是防范匈奴。长城的东段,主要是由燕国修建。防范的不是匈奴,是东战国之际,东胡对燕国滋扰最厉害。
过了眼前的长城,就到了东胡之地。
周阳打马上了长城,放眼一望。只见汉军正象海潮一般,涌入了东胡之地。
东胡,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自古以来,就在侵扰中原。可是,华夏还从来没有大规模进入东胡,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意义非凡。
汉朝正式对北方的游牧民族,亮出了利剑!
第九章 重逢
十万汉军翻越长城,那是何等的震憾人心!不计其数的汉军把长城给淹没给了,一片红色的海潮漫过长城,朝东胡境内涌去,而后面的汉军还在汉境内。
以长城为中心,数十里方圆,都是赤色的海潮,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气势诣天。
最为显眼的是汉军的旗帜,无数的旗帜在风中漫卷,舒展如画,猎猎作响。
这是一幅壮阔的战争景象,尽管周阳出生入死多次,与匈奴大大小的仗打了不少,就没有如此让他激动的景象。
数年前子周阳率军与匈奴大战,虽然手握二十万大军,可是骑兵太少太少。就是周阳火烧草原那一战。率领的汉军骑兵不过一万人,这还是周阳东拼西凑,拼凑出来的骑兵。
而眼前,却是实实在十万大军。十万汉朝最精锐的军队!
眼下汉军,无论是从装备,还是战术打法,都不是以前汉军所能比的。他们的装备更加精良,他们的战术非常先进,打法凶悍。
更别说,他们人手两匹战马,这耍是在数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全成的了。
鸟枪换炮!
周阳心中升起这四咋。字,看看眼前情景,再回想当初的无奈,周阳真有当暴发户的感受。
“太难以置信了!太难以置信了!”
李广策马来到周阳身边,一拉马缰停了下来,手中的马鞭指着开进中的汉军,虎目中噙着泪水:“想我李广与匈奴打了一辈子仗,做梦都没有想到过,大汉能有如此声威极壮的精锐之师!做梦也没有想到呀”。
他与匈奴大小数十战,他率领下的汉军是汉朝的精锐,可是他们没有多少骑兵,带着战车。行动迟缓,战力有限,战果更不大。一次战役打下来,能有数百斩首,李广睡着了都会笑醒。
这才几年时间,汉军大变样了,有着用不完的马匹,来去如风,快捷不在匈奴之下。汉军的装备、战术,更非匈奴所能比。
回想以前,再看看眼下小李广真有恍然如梦的感受。
“是呀!真不敢相信!,小公孙贺抹了抹激动的泪水。
当年的安陶之战,那时候,他手里只有三千建章军,却与伊稚斜的一万精锐对上,固然打得匈奴尸横遍。让人欢喜。可是,那是在周阳用计的情况完成的。那时节,若是有这样一支精锐大军,哪里用得着费那么多周章,直接摆开阵势,与匈奴大战便是。
卫青和张通虽然没有参与当年之战,也是听说了很多,大是感慨。
“有如此精锐之师,行愁大汉声威不振于异域万里之外!”周阳手中马鞭重重一挥,眼中精光闪烁,振奋异常。
“东胡必破!匈奴必破!”李广他们齐声附和。
众人感慨一阵,激动的心绪方才平复下来,打马下了长城,进入东胡之地。
进入东胡之地,与汉朝的情形就不同了。汉朝到处可见房屋、田园、村庄,而东胡之地却是牛羊遍野,帐幕满地,牧民赶着牛羊,唱着牧歌,悠扬动听,别有一番异域风情。
望着眼前的白山黑水,周耻大是感慨,两千年之后,这里是富饶的东北三省,到处都是田园村庄,大型城市。繁华异常。
我们的祖先真是了得,把如此苦寒不毛之地,建设成了富饶的家园!
要不是周阳亲眼所见,还真难以相信,重工业基地,东北三省在两千年前,竟是如此的苦寒,如此的落后。
“汉军来了!”
“汉军来了!”
欺民冲开进的汉军,不断欢呼,人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东胡虽然不时就要与汉朝发生冲突与战争,可是,边境上的牧民时不时就要与汉朝百姓打交道,用他们的皮货、牛羊、骏马,换取汉朝百姓的丝绸、茶叶、瓷器,甚至还有食盐。
是以,牧民对汉朝百姓相当有好感。尤其是汉军在东胡存亡之际开来。那是拯救他们的,要他们不欢喜都不行。
“大汉的勇士,请饮马**!”
“大汉的勇士,请吃块羊肉”。
牧民们忙着把马**和牛羊肉弄出来,要搞劳汉军。
周阳的号令极严,没有命令小汉军将士不敢拿一针一线,好言谢绝。牧民们对汉军的好感度刷刷的直线飙升。
望着一张张喜洋洋的脸,听着发自内心的话语,周阳终于明白我们祖先为何能开拓这片土地。不为别的。因为我们有着先进的文明,让人钦佩的智慧。
在先进的文明和智慧面前,苦寒不毛,又算得了什么?
越往前行,牧民越多,帐幕相连。一座挨一座,不知道有多少;牛羊遍地,成群结队;悠扬的牧歌,悦耳动听;原野莽苍,草肥水美,,一派人间仙境。
周阳到过河套之地,领略过那里的美景,眼前景色之美,不在河套之下。
这里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辽河平原。富饶之地。在汉朝,辽河不叫辽河,叫“饶乐水”。
在汉朝,辽河平原不是富饶的农耕区,没有稻田,没有庄稼地,有的只是草原,是东胡人心目中向往的水草地,这里土肥、水美、草青、天碧,是人间的天堂。
就是寻常时期,聚集在这里…小用牧民就不今,匈奴二十万大军席卷而来。东胡甄徘忱军。死伤无数,北方的牧民不得不南迁。是以辽河平原聚集的牧民更多了。才有眼下情景。
天黑之时,汉军距离辽河不远了,周阳下令扎营。汉军的营盘一扎下,连绵十余里,帐幕相连,壮阔异常,气象森严。
汉军在四周巡视,顶盔贯甲,气势如虹,牧民不敢靠近,退退远
默以联
在距汉军营寨大约十里外,有一座不大不小的帐幕,里面跪坐着三个人。一个是离家数年,不闻音讯的张不疑。如今的张不疑,比起当初离家之时,脸上多了不少皱纹,更形苍老。可是。他的精神更好了。远非当日守清明门的城旦舂可比。
另一咋。人,就是那个相士。如今的相士,依然那般身形瘦削,却不再有猥琐之气,曲裾深衣在身,清量异常,精神抖擞,一派飘然出尘之慨。
第三个人,就是东方朔了。如今的东方朔,稚气已褪,长得是一表人才,身长八尺,英伟异常,让人一见就生出好感。
三个席地而坐。正在大口吃肉。大口喝马**。
“师父,你真打算入世了?”东方朔抱着一只羊腿,狠狠对付着,话语有些不清。
相士美美的喝着马**,笑道:“是呀!数十年来,我一直在为击破匈奴培养人才,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奔波忙碌了一辈子,还不如周阳练一支大军。”
“呵呵!”张不疑对周阳这个孙女婿很有好感,不惜溢美之词:“那是,那是!今日汉军翻越长城。进入东胡之地,那是何等的壮阔景象!看着开进的汉军,我们的心忤忤直跳,恨不得年轻二十岁,纵横在大漠上。”
“说来惭愧呀!”相士抚着额头。有些汗颜:“有如此精锐在手,何愁匈奴不破?匈奴一破,大汉北方无忧也,边靖安宁,百姓安居乐业。我若再不出山,恐怕只能老死山林了!”
“小朔子,这些年来,你长进了不少。随为师去,可以取富贵了。”相师打量着东方朔,再也没有当初的怪言怪语,颇多赞许。
“师父的好意,弟子心领了。”东方朔摇头婉拒道:“大丈夫搏取功名富贵,当靠自己,弟子不能靠师父的庇护。”
“哦!有志气!不愧本门传人!”相士更加赞许,问道:“小朔子。你打算如何取富贵?”
“东胡之事,有师父在。东胡跑不了。”东方朔微一沉吟,道:“匈奴,有周阳。要是我没有料错。破匈奴之策他已经盘算得七七八八了,也没有我大展身手的地方。我要去做一件,没有人想过的大事!此事做成了,我才能心安理得的享受荣华富贵!”
“好!好!好!”张不疑与相士一齐击掌,大声赞好。
三人吃饱喝足以后,东方朔拜别张不疑与相士,飘然而去。
“我们这就去见周阳!”相士送走东方朔后,与张不疑一道,赶去汉军营塞。
默默
周阳的帅帐,比起寻常帐幕要大。格外显眼。一面帅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帅帐中,周阳跪座在帅位上,李产、卫青他们跪坐在两厢,一边喝着马**,一边说着军情,偶尔感慨几句,严肃之中不乏轻松之意。
“禀大帅,司马义、秦板求见!”赵破奴进来,冲周阳见礼。
“来得太好了!快请他们进来!”周阳大是兴奋,右手在短案上轻敲一下。
汉军刚刚进入东胡之地,虽是派有侦骑。却是对当前军情不是那么了解。不用想也知道,司马义和秦械二人前来,肯定是为了军情而来。
赵破奴出去,领着司马义和秦抚二人进来。
“见过大帅!”二人快步上前。冲周阳见礼。
“请坐!”周阳回礼,邀请二人就座。
二人也不客气,跪坐下来。兵士送上热腾腾的马**。
“我等前来,是为当前军情。”司马义喝一口马**,直奔主题:“二十万匈奴,在侯产儿的率领下,一路势如破竹,东胡难以抵挡。首当其冲的是鲜卑一族,鲜卑一族的慕容、段部、拓跪、宇文、气伏、秃发、吐谷浑诸部伤亡惨重,几乎是溃不成军。到如今,他们的主力几乎打光了,已经没有了再战之力。”
“侯产儿真是凶猛异常!”秦枫摇摇头,道:“此人不仅身手了的。箭术精绝,更是一员难得的良将。匈奴此番东进。好似一股狂飙。难以阻挡。”“他不过是我手下败将,我要好好会会他!”李广身子一挺恨不的马上就与侯产儿在阵前大杀一通。
“飞将军自是不惧,可是,东胡哪有你那般的猛将!”司马义赞一句。接着介绍军情:“如今小东胡算的上完整的,只有乌祖一部了。
乌狂部在南方放牧,与汉境较近,是以还没有遭到匈奴的攻击。东胡王已把他们调到北方去了,估摸着。要不了几天,他们的败讯就会传辆”
“东胡王如今在何处?”周阳最关心的就是东胡首领,东胡王的下。
“他就在饶乐水北方不远。”秦枫冷笑一声,以讥嘲的口吻道:“这个东胡王,竟是给匈奴吓破了胆。不敢领兵上战场,派乌祖首领
“以我估算,他是打算,一旦战事不利,他就开逃。东胡有这样胆小的首领,不亡就没有天理了!”司马义不住摇头,一脸的讥嘲之色。
首领是非常重要的,老虎率领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群狼,绵羊率领的一群猛虎却可以为狼打败。东胡有这样胆小的首领,东胡的气运算是尽了。
可是,这和周阳没干系,东胡王的胆儿越对汉朝越是有利,收东胡就越容易,反倒是好事。
“禀大帅,有人求见赵破奴快步进来,冲周阳禀报。
“谁?”周阳大是诧异。在东胡之地,他根本就没有熟人。若说有熟人的话,那就是眼前的司马义和秦枫二人了。可是,二人就在眼前。还有谁求见?
“两个老者。”赵破奴禀报道:“他们不愿说姓名。只说,大帅一见便知。”
“老者?。周阳的眼珠立时瞪了出来,不住挠后脑勺:“谁家的?我根本就不识得呀?”
“大帅,见是不见?”赵破奴提醒一句:“这两个老者,恐怕有些来头,相貌非凡,一瞧便知不是寻常人,大帅还是见一见的好
就是他不提醒,周阳也是打算见的。虽然是打哑谜,可是,他们特的赶来”必是有要事,不妨抽出片刻时光见见。
“请他们进来吧!”周阳颌首。
“诺!”赵破奴应一声,出去领人。
周阳、李广小卫青、张通他们的眼睛瞪得滚圆,打量着帅帐入口,摆出一副瞧瞧这是何方神仙的样儿。
要是前幕求见的是年轻人,周阳他们倒不会惊奇,或许是前来禀报军情的,老者前来,难道是倚老卖老的?由不得周阳他们不好奇。
“大父!”张通好象屁股上装了弹簧一般,直接蹦起来了,眼珠子都差点掉下来了,吃惊的打量着快步进来的张不疑和相士,嘴巴张得老大。半天合不拢。
张不疑当年离家之后,杳无音讯,谁也没有想到,他竟然是出现在这里,周阳也是一蹦老高,吃惊的道:“大父!”
“呵呵!”张不疑笑呵呵的。打量起张通。再看着周阳,老脸上全是笑意。
张通是他最为器重的孙子,没有辜负他的期望,现在已经做到将军了,张家复兴有望,他能不欢喜吗?
周阳是他心爱的孙女婿,威震天下。张灵儿嫁给周阳,那是她的福气。张灵儿所托有人,他这个做大父的能不欢喜吗?
“恭喜大帅!恭喜张将军!”
张不疑一去无音讯的事,李广他们是知道的,忙着向周阳和张通。
“见过大父!”
周阳和张通快步跑过来,冲张不疑见礼。
张不疑左手拉着周阳,右手拉着张通,一双老眼,闪着异样光辉,把二人好一通打量,笑得嘴巴裂到耳根了。
“见过前辈!”卫青忙向那个相士见礼,执礼极恭。
相士当日赠金于卫青,卫青是个感恩图报的人,哪敢对相士不恭。
“呵呵!”相士的笑声极为清越。把卫青打量一通,笑道:“卫将军。封侯之期不远矣,多加努力!”
“谢前辈嘉勉!”卫青躬身领。
“大父,这位前辈是何人?”张通打量着相士,很是好奇的问。眉头一挑,有些惊奇的道:“好象在哪里见过?”
“你是二叔祖?。周阳的反应就比张通快多了,指着相士,差点尖叫起来。
“大典好敏捷的才思,竟然猜到老朽的来历了!”相士微微领首,承认了身份。
“你是二叔祖?。张通猛拍脑门。大笑不已:“记起来了,记起来了!二叔祖当日赠兵法之恩,侄孙不敢或忘!二叔祖,侄孙向你叩头了”。
“咚咚!”
张通跪在地上,一颗头颅点得比啄米的鸡头还要快,一口气功夫,不知道叩了多少响头。
“快起来!快起来!”张辟匿忙扶起来。
“呜呜!”张通抱着张辟匿的双腿,激动得哭了起来。
张辟鳖,张良的次子,对他的事。传说很多。那是张家的顶梁柱,十五岁一计保全了陈平、周亚夫这些大汉的柱石之臣,为诛灭诸吕打好了基础,被人赞为一言定邦之士。
可是,数十年来,他却是不见踪影。谁也不知道他在哪里,有人说他死了,有人说他归隐了,有人说他给皇帝诛杀了”各种各样的传言都有。
而现在,他就在眼前,张通哪能不激动。
“通儿,别哭,快起来”。张辟疆好说歹说,这才把张通劝得站了起来。
“啪!”
周阳一个耳光打在自己脸上,懊恼不已的道:“当日与二叔祖有过一面之缘,却是对面不相识,真是走眼了!走眼了!”
周阳与张辟疆有过一面之缘,当时没觉得他有何过人之处,还以为他是江湖骗子。事后。总觉得不对劲,就是说不上哪里有问题。这些年过去了,周阳依然没有忘记这事。
张辟鳖是名传天下的人物,神龙一般,见首不见尾,周阳竟然失之交臂,哪能不后悔。
第十章 东胡王
”呵呵!,张辟强开怀一着胡须,打量着周阳!旧渊办来,是我走眼了!我无论如何也是想不到。大帅竟然用兵如神。走眼了,走眼了!” 以前那个周阳,是个纨绔公子。只知吃喝玩乐,欺压良善,张辟强并没有走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