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霸天下-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蓝珪老家是江北人,在北方沦陷以后,他还有个侄子一直留在江北,自己是个太监,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个侄子身上了。

萧炎听完想了一会,说道:“大哥放心,只要是。。。。。。。我一定尽力去找。”

“现在兵荒马乱的,萧炎之所以没说出来是因为万一死了,那还怎麽找啊!”

蓝珪也明白萧炎的意思,说道:“兄弟的心意我明白,只要是兄弟尽力就行,我也知道如今世道不太平,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就看他有没有这个命了。”蓝珪倒是通情达理。

两人一边聊一边走等到了御膳房,蓝珪让萧炎先进去,自己去接皇上。他刚走两步又退回来看了看左右悄悄说道:“兄弟,现在皇上最烦心的事缺钱,你要是有办法的话,我在边上再给你斡旋一下,让你既不用留在这儿,还能升官。”

刚才蓝珪一说,萧炎的脑子就没闲着,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顺利地回建康,蓝珪这么一说萧炎有底了,有事一躬,“谢谢大哥。”这次倒是诚意十足。

古人讲食不语,萧炎倒省了不少唇舌,等吃完了,赵构看着一直吃香斯文的萧炎有些好奇地问:“爱卿,听说你出身草莽,但朕刚才观察你吃饭的架势,不像是草莽出身啊?”

这一点赵构还真看对了,萧炎这一世虽是洞庭水盗,但前世好歹也是警察,大小场合还是参加过不少,这吃饭还真是让人看不出自己是水盗来。

萧炎起身一躬:“回陛下,臣自由也随父母念过几年书,只因金宋开战,父母死于战火,萧炎被水匪掳掠,不得已才入了伙,但自从萧炎当上寨主已来,就不是教育下属我们是不得已才当了水匪,但有机会还是要报效朝廷,报效皇上的。”

萧炎见赵构听得很专心接着说道:“但是我们也要吃饭,又不能去抢大宋的钱粮,于是我们就被悉数千里去抢金人的。”

有真有假,萧炎滔滔不绝的把怎样去打建康说了一遍,淡然有些是不能说的,比如抢了多少钱粮啊之类的,有些是必须夸大的,向怎样去打建康,怎样打退了金兵啊,萧炎俱都夸大到了不能再大的地步。

等萧炎说完了,赵构好像还沉浸在萧炎说的血雨腥风之中。

半响,赵构才缓过神来,赞道:“如果人人都像爱卿,那就好了。”

话锋一转问道:“听说爱卿这次收复建康和打退金兵,俘获了不少钱粮啊!怎么爱卿刚才说,还不够赈济百姓啊。”

萧炎心想:“你也太着急了吧,直奔主题啊!”

萧炎面色沮丧的说道:“这是因为臣性格直爽,不善于处理与同僚之间的关系,被人恶意中伤,像黄善等人就因屡次勒索臣等,据因臣不予理会,于是才有了这些谣言。”

见赵构一副半信半疑的样子,萧炎也没再多说,这种事越解释越黑,还是不说为好,但萧炎刚才经蓝珪提醒,转移话题说道:“不过臣等在建康也思虑良久,倒是有一个生财的办法。”

“快说!”赵构急道。

萧炎在赵构耳边嘀咕了几句。

“真的。”一副不相信的样子赵构说道:“爱卿你果真有把握。”

“臣愿立军令状。”萧炎信誓旦旦的说道。

“好!”赵构赞了一声:“拟旨。”

第一百零一章:京华风云之京查大计

路远的估计才刚进家门呢,路近的最多也就是刚喝上杯热茶,宫里的圣旨就随后跟进来了。未时进宫有要事与众臣商议。

得!饭是不能吃了,未时这说话就到,赶紧走吧。

大家伙急匆匆的赶到崇政殿,老远就看见萧炎正和当今的官家坐在丹墀上聊天呢,两人交头接耳的聊得正起劲呢,最让他们感到气愤的是萧炎还时不时打个饱和,让这些回家大气还没喘匀的人那俩眼个个都像兔子似的眼珠子通红。

两人一看有人来了,赶紧各回其位,赵构回到龙椅上端坐,萧炎做了个鬼脸,好似没刚才那回事似的回到自己的位置老老实实地站着。

但早来的这些,却把刚才的情形看在眼里,面似平静,心里却都是波涛汹涌,知道这萧炎现在一跃成了官家的第一红人了。

等大家陆陆续续都到了之后,蓝珪一声轻喝:“忠臣肃静,朝议开始。”

参见完毕,赵构身形一整,身子微倾,刚要讲话。

殿下急匆匆跑来一个后宫内侍,蓝珪迎上去,内侍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蓝珪脸色似是变了变,又急匆匆的跑到赵构耳边低语了几句,赵构的脸色也变了变,然后沉思了一会,面色沉重,声音低沉,缓缓说道:“太后午后身体有恙,朕要去看一下。”说罢转身就要下殿。

突然好想又想起了什么,回身看了一眼殿下,莫名其妙的群臣,说道:“朕去去就来。啊哦!”

他看了一眼萧炎若有所悟的说道:“萧炎,你虽还未正式册封,但这已是太后定下的事,今天的朝会内容,你已经知道了,现在你暂代朕先行会商吧,。”

他又对来扶自己的蓝珪说道:“你不用去了,协助萧炎议会吧。”

说完在另外的小内侍的搀扶下,缓缓退入后殿。

代表皇上主持朝会,这在整个大宋的历史上是为数不多的一次,众人看萧炎的眼神变了,嫉妒愤恨、羡慕,还有赤裸裸的奉迎的目光。

萧炎听完后在蓝珪的招呼下,来到丹墀下,背对龙椅站定,和蓝珪示意了一下,蓝珪说了开场白之后,萧炎清清嗓子说道:“奉皇上谕旨,萧炎主持此次朝会,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大人多多指教。”

话倒说得中规中矩,但气势却摆在那儿,见众人没说话,萧炎接着道:“这次朝会,只有一个议题,苗刘叛乱,乃是各部司缺乏监察和用人只顾,对此皇上决定以后每一年会组织一次京查。”

“京查!”下面的人从来没听说过这个词啊!于是小声的议论起来,还有些好事的把刚才来时看见的萧炎和赵构的情形给传了出去,然后大家伙各个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于是看萧炎的眼神又变了,如打翻了五味瓶,心理啥滋味都有了。

萧炎说完这句话看了一眼下面站的众人,见以朱胜非为首的一帮主战派到时脸色平静,而以秦桧为首的主和派可就不一样了,各个面面相觑,不知在想什么呢。

“萧、萧、萧大人,不知何为京查啊!”上午刚受到萧炎掌掴的那位林大人在秦桧的眼神示意下,战战兢兢出来问道。

“咦!”萧炎一看,是这个主啊!身体稍微前倾,微微一笑。

“你要干什么!”林大人禁不住退了半步,双手一护,大眼瞪着萧炎,一副老鼠见了猫似的样子。

惹得众人一阵窃笑。

萧炎见状也是微微一笑,到是没跟他单独解释,回过身来,对着众人说道:“所谓京查,暂定为京城五品以上,有陛下指定专人负责,具体京查人员有指定专人自行组织,京城六部及各大衙门不得参与和干扯。外官有六部会同协查,京官三年一次,外官五年一次,以后形成惯例。”

嗡、嗡!萧炎的话一说,大殿之上,听萧炎说完,接着跟炸锅了一样。

这意味着,负责京查之人主宰这京城五品以上官员的生死荣辱,这权力太大了。

而且这也意味着,这些官员那种安逸的日子每隔三年就要经受一次‘考验’。而且万一。。。。。。,那好日子就到头了。

现在大殿上不论何人每个人的心思都不一样了,都纷纷看着自己的主心骨,这边秦桧的几个心腹都在用眼神交流,对秦桧来说,这不是个好消息,但是要是自己主持京查大计的话,这倒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

而主战派这边,以朱胜非、王士浚为首的也都知道这负责京查之人的关键性,不断的在用眼神交流着,虽然他们心里倒是没想到整人,但是放人之心不能没有啊!

萧炎说完之后,一时没说话,冷眼看着对面。

他知道,什么叫一石激起千层浪,现在看似沉寂的大殿上实则是如风平浪静的大海,底下暗流涌动。

******

皇上驾到。就在众人沉静的时候,一声独有的声音响起,打断了众人的思绪。

面容有些疲惫,似有些悲伤的表情。实则是在后面听着萧炎说完,见众臣那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强忍着没笑出声来,给憋得。

他做好以后,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萧炎,萧炎呢一本正经的向他细述了一遍,然后遵旨推后到自己的位置上。

本来萧炎是站在最后的,但是上午已经都知道了萧炎明天就回成为太后的义子,皇帝的义弟,看这架势圣宠一时无他。这时脑袋瓜灵活的谁还敢让萧炎站在后面啊!于是几个人纷纷从后绕道了萧炎的后面,萧炎见装,在赵构的示意下只好前边站了,正好靠在了岳飞的身边。

岳飞用他那只独特的大小眼不易人查的瞄了萧炎一眼,萧炎会意的朝着岳飞眨了一下眼有轻微的朝着前面努了一下嘴。

岳飞虽然没太明白萧炎的意思,但是也知道应该是好事,于是用眼神朝着望向自己的同僚们示意了一下。

萧炎一站过来,那些主战派知道萧炎和岳飞关系的就有眼神望过来,别人不注意他俩的小动作,这些人可是看得明明白白的,见岳飞示意,应该是好事,忐忑的心稍微放下了一些。

“众位爱卿!”赵构轻咳一声说道:“刚才萧炎以代朕说了一下朝会的议题,朕再申明一遍,此次京查是为了我大宋的长治久安,为了肃清朝中的不法之臣,只要各位爱卿一心为国,那京查优异的朕会加官进爵。”

说到这里赵构顿了一下然后深沉道:“有奖就会有罚,京查出问题的朕会知会刑部都察院依律治罪。”

“朕不多讲,稍后会有旨意下达各部。”赵构说完那眼神示意了一下蓝珪。

蓝珪会意,扯嗓子说道:“有事回奏,无事退朝。。。。。。。”

就在众人心情郁闷得准备赶紧回去想折呢!

“臣,礼部尚书,秦桧有事上奏。”秦桧一脸肃容出班喊道。

第一百零二章:秦桧的毒计

众臣一愣,不知这时秦桧还有何事要奏,殊不知秦桧也是被逼无奈。

本来按照他的想法这个计划,因该是在他正式成为宰相后次推出的决策,但现在这个形势,一是萧炎和他之间的恩怨,二是这次苗刘叛乱之后赵构对他的态度不冷不热的,再加上今天萧炎大出彩头,这架势,如果不遏制住萧炎的势头,那说不点那一天就会毁在他手里。

侵回自己也是有苦难言啊!他稍微理了一下还不是很成熟的这个计划,清清嗓子斟酌着字句缓缓说道:“臣闻听萧将军刚才的奏疏心里涌起一个想法,说出来请皇上和众位大人斟酌一下。”

秦桧老奸巨猾,先说是听了萧炎的奏疏后才有的想法,万一不行,也不会令人起疑,是预谋已久的。

秦桧说完这句话,停了一下抬眼望了一下赵构,见赵构脸色平静,看不出什么了,秦桧的心里有些吃不准了,但是既然已经说了,万没有再收回去的道理了。

“刚才萧将军讲到我们现在的处境,老夫深有同感,以我们现在的国力实在是不亦再起战端,但现在金国却是一心想再次南下,犯我大宋,如果现在议和,成功的几率很小,即使最后能够议和成功,恐怕我们付出的代价也会很大,所以老夫有一个建议,使议和的机会大大增加。”

看来秦桧的心里很矛盾。说话断断续续的,这句话一说见赵构的身子前倾了一下,知道赵构还是热衷于议和,不由心里稍微放松了一下,接着声调也不由自主的高了一起来。

“臣以为,金人之所以屡次南侵,一是金人本是蛮夷部落,自己不是生产,原来以打猎和掠夺为生,我天朝上国物华天宝,金人自是不会放过,但这些都是陈年旧事了,现今金人子站我大宋半壁江山,慕我天朝文明,享我天朝之福,到时再也不用以掳掠为生了,但是我天朝的繁华,却让金人有了更大的野心,一心想吞并我天朝朝纲,灭我中华。”

秦桧这时好似思绪顿开,说话也流利起来,而且他的这番话,确实也有道理。不少人包括秦桧的一些对头都是频频点头。

萧炎的看着秦桧,暗自心道:“都说秦桧,学识渊博,果然名不虚传,如果一心为国的话,绝对是大宋之福,可惜!”

萧炎看秦桧的目光不由有些异样:“要是在太平年月,这秦桧说不定会成为一代名臣。”想到这里看了一下赵构,见赵构听得极为专注,暗叹:“如果朝廷能同心同德,不用说金人,即使是后来居上的蒙古人也没脾气啊。”

“但是我大宋百姓具是受圣人教化,对于突然受到金人统治,却是无法忍受,所以一些北地的宋人都纷纷南来,而金人统治的北方,人越来越少,很多地方,用赤地千里来说都是轻的。这也是金人屡次南侵的原因,他们现在南侵,掠夺钱粮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掠夺我们的人口,来为他们从事生产。”

“南人不归,北人南归。”萧炎听到这里脑子里突然蹦出了这几个字,秦桧臭名昭著的理论,萧炎心里一跳,这些应该是还要晚几年才有的,难道自己的出现,一些历史轨迹也随之改变了吗。

想到这里,萧炎不由望了一下岳飞,“不知道师父的结局会不会改变呢。”

这是萧炎的大脑开始高速运转起来,“秦桧就是因为这条祸国殃民的理论才导致下台的,知道绍兴年间才再次上台,难道今天历史就要发生吗,我该怎么办呢。”

“北人!”萧炎脑袋里好像有一道闪电划过,瞅了一眼赵构,嘴角又泛起那欠抽的笑容。

“北人北归,南人南归。”这句话一出,朝堂上立即炸了锅。

现今朝堂之上无论文武,北人居多,秦桧这一下毒啊,不但给金人增添了国力人口,还能排除异己,当然前提是要赵构同意。

但大家,望着赵构,看赵构的表情,明显有倾向秦桧的意思。

赵构这时心里也是五位都有,这次的苗刘叛乱,正是北人闹事,现今秦桧提出这个论调,可以说是正合自己的心意,但见此论一出,朝堂之上乱成一团,一时也不敢表态,如果这些人都走了,自己不就成了光杆司令了,我给谁当皇帝去啊。谁替我办事啊!

心思慢的,只是想到自己要是回北方去,心思快的这时已想到,秦桧的心思太歹毒了,这样一来,金人就是不用南侵,大宋慢慢地就自行灭亡了,毕竟人才是一切。人都没了,哪还有国家。

这时大家的眼神都聚在朱胜非的身上,他是宰相,而且还是秦桧的对头,于情于理都还要他站出来说话。而秦桧一党,虽然也有些异议,但毕竟是一派这人不能互相拆台,这时只是观望,却并无一人出声。

“皇上。”朱胜非整整仪容出班说道:“秦尚书此言,乃是亡国之道。”一语中的,不留丝毫缓和的余地。

是啊,这个时候如果在含含糊糊,那不易于自己找抽,人家都骑在脖子上准备拉屎了,你还好整以暇的和他讲在别人头上拉屎种种不好,那还不如自己抹了脖子,甩他一个跟头呢。

“如果真如,秦尚书此言,那我大宋的子民会逐年减少,而金人会逐年增多,此消彼长,最重的结果,就是自行亡国。”朱胜非倒是说出了事情,但是却没说到点子上,不是他不想说,而是此时太突然,一下子淬不及防,让他没有细思。

“朱大人,秦尚书,好像还没说完,不如我们听他说完以后在议如何。”刚刚升官的康元之见朱胜非没说到点子上,有意拖延一下时间,打断了他的话。

朱胜非这时也知道康元之是在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时间再详细的考虑一下,顺势而下道:“康大人说的是,老夫鲁莽了,秦尚书请继续。”

秦桧这时恨不得他们讲呢,趁他们思路不明,乱讲一气,一旦把皇上惹烦了一气之下同意了那不就万事大吉了,见康元之坏了自己的好事,不由瞪了他一眼。

只好又朝着赵构一躬,说道:“这件事,并不是想众位大人所想的那样。其实。。。。。。。”

这时只见皇帝身边的蓝珪,突然在赵构的耳边说了几句,赵构的脸色似是变了一下,然后赵构打断了秦桧的话,说道:“秦爱卿所言,今天暂时不议,你且下去详细的写出一份奏折,待来日专门找时间再议,今天太后身体不适,朕还要去看一下。”

原来萧炎见事不对,悄悄的给蓝珪打了个眼神,意思是让他借机中断朝会。

蓝珪是什么人,察言观色乃是吃饭的专业,他虽然不知萧炎是何意思,但是却知道萧炎希望中断朝会,意思是不让秦桧再说下去,会意的给点点头,才又了赵构刚才的话。

萧炎看这秦桧一脸不敢却又失望的表情,趁着下朝的时候来到他面前,笑了笑然后扬长而去,留下了秦桧在后面怔怔的望着萧炎。

心里越来越沉,一种不好的感觉在秦桧心里泛起。

第一百零三章:封侯

祭天地,拜祖宗,一连串的礼仪下来,萧炎觉着骨头架子都快散了。

繁文缛节,萧炎终于知道了。想象中宋朝的礼仪多,可是没想到的是,礼仪如此之多,萧炎心里感慨:“我只是个干儿子,至于吗。”

还没想完呢,负责礼仪的礼部郎官,又喊道:“册封大典正式开始。”

萧炎听完,差点没一头栽在地上,但脸色已经不是一般的难看了,不为别的,累的。好家伙折腾了一上午了,感情这才刚刚开始。萧炎这时有种刚吃了一顿肥肉,吃的给屁着凉的时候,突然有人端上了一盆红烧肘子,告诉他正餐刚刚开始,他现在心里有种想哭的感觉。

老子容易吗,当个儿子还是干的,至于吗。

挺着疲倦的身躯,来到崇政殿,直挺挺的站在那儿,等着皇帝和太后的到来,萧炎在等待的过程中腹诽不已:“他们只是随着履行了一两个程序,其余的都是有礼部的官员领着萧炎在做,老子累的已经不是儿子了,已经成了孙子了,估计你们还在喝着茶聊着天等老子呢。”

“皇上驾到,皇太后驾到,众臣跪迎。”内侍的喊声响起,萧炎偷偷的看了一眼一上午随着他见礼的官员,脸色不见得比他好很多,萧炎的心里算是平衡了一点,这毕竟是为了自己,而那些人呢,全是打酱油的,心里肯定更冤。

随着众人起身,赵构和隆佑太后都坐在了丹墀之上,今天的隆佑太后没坐在纱帘之后而是加了一张椅子坐在了赵构的右边。

头发已经全白了,脸上的皱纹倒是不多,一身盛装打扮,年纪虽不小,但从这脸型身形依稀可以想得出年轻的时候必定是个美人坯子。两眼到时炯炯有神一闭一合能看出,必定是个女中豪杰。这是萧炎第一次见到隆佑太后,所以多看了两眼,正赶上隆佑也望向萧炎,萧炎只好脸含微笑,而那太后也是含笑朝着萧炎点了一下头,脸上倒是一副慈祥的面容。

“册封大典正式开始。”内侍喊道。

这时一名礼部的官员,快步上前,向着皇帝太后行礼之后展开早已准备好的诏书念了起来。

全是古文,萧炎也听不进去,要不是站在那里,估计都能睡着了,好不容易听到了几句能听懂的,萧炎仔细听了听。

“今有鄂州人士萧炎,精忠爱国,功勋卓著,而又深得太后恩宠特收为义子,按朝廷律例,特晋封为辅国大将军,镇北侯。建康镇江镇抚使兼建康驻屯军都统制,原江淮路义军大总管改为江北义军招抚使。”累牍连篇萧炎虽是终于听明白了一句,自己现在已经是镇北侯了。至于后边那一连串的官职萧炎也懒得听,反正是还要继续留在建康,别的就不用听了。

******

“侯爷,侯爷,醒醒。”萧炎正在和周公下棋呢,迷迷糊糊听见有人在喊,不由睁开了眼,眼前的人影漫漫情清晰起来,是迎宾馆的内侍。

“侯爷。”喊谁呢,萧炎这是还没完全清醒过来,一时之间没想到是自己。

昨天,大典完毕,皇上赐宴,众人虽都给这一套繁文缛节折腾的够呛,但皇上赐宴,而且是为了庆贺萧炎封侯,眼看萧炎一时现今最后的人,谁敢不给面子,再者说了这种机会以后还不一定在有,于是酒宴之上倒也热闹,萧炎本来还能喝点,但架不住人多,而且都是朝廷重臣,到最后也是昏昏然不知其所以然了。

“侯爷,上午议事,皇上知道侯爷昨天喝得不少,特意改到了下午。”内侍一脸谄媚的笑容。

“侯爷。”萧炎这才记起来自己已经是靖北侯了,一下子也清醒过来,问道:“现在什么时辰了?”

“回侯爷,快到中午了,内廷蓝公公特意吩咐人来喊醒侯爷的。

“啊哦!”睡了这么长时间了。

萧炎昨天喝多了之后,还不知道这是在哪儿呢。

躺在床上四处看了一下。也没问是哪儿,自行起床,梳洗完毕,简单吃了点东西,准备立刻进宫。

走出门去回头一看是迎宾馆,专门为进京而又在京城没有地方住宿的官员准备的

“侯爷,侯爷,您慢点。”刚才那内侍见萧炎大步流星的走出迎宾,急忙喊道。

“有事吗?”萧炎睡足了叫,而且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心情不错,和颜悦色的问道。

“您稍等侯爷。”内侍低眉顺眼的说道:“还不快点。”

随着话音,从边上的侧门抬出了一顶轿子,是个四人抬。

内侍有些歉疚地说到:“侯爷先将就做一下,你的轿子再有几天就做好了,是个八人抬,这个有失您的身份,还请侯爷谅解。”

“咦!”还有轿子,萧炎可以说还从来没做过呢,他一见轿子还真像过过瘾,不由跃跃欲试,还真没这轿子的规格上想,听内侍这么一说,才恍然大悟,自己现在已经是个侯爷了,应该做八抬大轿了。

“有意思!”萧炎自己嘟囔了两句,转身掀开轿帘就坐了进去,“嗯。”还真是舒服,轿子虽不大,但里边收拾的倒是不错,紫色绸缎加棉花做的软垫,四周轿布全是厚厚的毡呢布,轿杠边上还挂着一个用草编的圆筒,打开一看,原来是盛茶水壶放在里边呢。萧炎十分满意,想想后世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官老爷坐轿的气派,伸手在轿杠上一拍。

“侯爷,您到哪儿。”外边轿夫的声音。

“哎!这一手在大宋就有了。”吩咐道:“进宫。

”这在这时候应该最少能和宝马比了吧,萧炎一路上没干别的,随着轿子那均匀的颤抖,遐想连篇。知道外边人喊了才知道,已经到了,自己丝毫没感觉到轿子早已落地。

这不论坐轿骑马,只能到朝天门,剩下的路程要自己走了,萧炎这是心情高兴,也没顾得上这麽多,下轿就往里走。

这几天,萧炎以吩咐马柔吉带人回到了城外的军营,一时大意竟然连亲兵都没留下,这几天一直是晕晕乎乎的,直到现在萧炎才发现这个问题,而且这次也没有岳琳陪在身边了,不过萧炎这时也顾不得许多了,拔脚就往崇政殿走去。

“萧侯爷,萧侯爷。”有人在喊萧炎。

萧炎回头一看,愣了。

第一百零四章:朕也是北人

萧炎笑吟吟的看着这人,果然是老熟人了,两次被萧炎所俘,两次都没杀他,现今算是第三次见面了,总算是事不过三,这次的见面倒还算正常。

“王大人,萧炎可是好久都没见你了。”萧炎首先说道。

萧炎口中的王大人正是王伦。王伦脸上到时还显平静,微微带着一丝笑意一拱手:“王某可不敢当,如今你可是侯爷,当朝第一宠臣。”

不知道的还以为萧炎和王伦乃是多时不见的同僚好友,许久不见,一见之下叙叙旧呢。谁能猜到两人的相识是那样来的。

萧炎和王伦到时没什么恩怨,只不过是两人相识不太正常,这时见了一时不知说什么。

王伦似是看出了萧炎的心思,说道:“王某一回到临安才知道,时隔不久竟会发生这么多事。”说着还感叹一声。

萧炎一愣,感情是王伦不在临安,不由诧异道:“王大人这是又到那公干去了?”

“还是先恭喜萧侯爷吧!王某人命苦,又到。”王伦突然住了口只是用手指了指北边,接着说道:“今天一早刚回来,这正准备进宫复命呢。”

萧炎随即明白过来,这伙计还真是命苦,刚从金人的牢笼出来,又被派到金人哪去了,不由微微一笑,但是没有说话:“还没和皇上复命呢,自己还是不要多问得好。”

王伦到是明白萧炎的意思,望了一下四周,朝着宫内一指,意思是和萧炎一起进宫,萧炎想了一下觉得倒是无所谓,伸手做出请的姿势,王伦紧走两步,两人一起朝着崇政殿走去。

等到了大殿门口,萧炎基本上明白了王伦这次的使命了,原来是去议和去了而且还带来了金人的合议代表来,这次金人的目的很明显,一是所要金银财物,要大宋称臣,二是要当时在金人统治下不愿做金人顺民而南下的北人北归。

萧炎一路上听着王伦在哪儿细说此次北上的经过,脑子也没闲着,等王伦说完萧炎心里已大致明白了,这次秦桧所提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虽说是早了段时间,但机缘巧合金人的议和也提前了,萧炎这是心里已有了注意,但是他也没和王伦说透,只是嘱咐王伦先不要去崇政殿复命,暂时找个地方在殿外着候,等他的消息。

王伦对萧炎的吩咐倒是没表现出特别的想法,点头答应,他和萧炎也算是老熟人了,对萧炎倒也有些了解,知道萧炎年龄虽小,但心思头脑却是老练得很,而且绝对是抗金积极分子,而王伦虽然圆滑的官油子做派,但在对待金人这个问题上到是有些读书人的骨气,决不妥协,所以萧炎一说,他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人其实很奇怪,相处相交多年,不一定互相信任,有些人虽是对头敌人反而更相互了解,王伦虽然曾经是萧炎的俘虏,但是他连问萧炎到底是什么事都没有,一口就答应了,对萧炎却是如此信任。

******

殿里的争论已经白热化了,萧炎却是一言不发,只是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臣恳请陛下下旨立即调查秦桧的真正身份,是不是金人的奸细。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纯属误国之举。”兵部侍郎綦祟礼言辞最为激烈,直指秦桧金人奸细。

龙椅上的赵构,在一开始,又让秦桧详细的讲了一遍,他那一套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理论。

秦桧经过一晚上的深思熟虑,又把他那套不成熟的论调进行了酝酿,还加上了一句’要想天下无事‘此计就得实施。

顺带这秦桧接着地上了一份由自己草拟的致大金国的和议书,更加详细的把自己想做奴才的意思传达给金国。

赵构当场就夸了秦桧一句:“朕又得一佳士也。”

秦桧听后沾沾自喜,谁知这句话竟成了导火索,朝廷上的一帮子武将本来就已山东河北中原地区为主,如果此计实施,那岂不是要回去当金人的奴才。

当场就有人暴跳如雷,当然矛头不敢指向皇上,但指向秦桧这个始作俑者,还是可以的,武将的高声斥责怒骂,文官的据理力争。一时朝堂之上比菜市场热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