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权霸天下-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龙椅上的赵构似是对萧炎的说辞一愣,但随即点头道:“有什么说什么,是块武将的材料,性子直爽。”
萧炎听完反倒愣了,这哪儿跟哪儿啊,老子是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心里暗自好笑,脸上却一脸正色,道:“臣,谢皇上体谅。”见赵构摆摆手,灿灿的退回去,萧炎觉得好像后背又湿透了。
暗暗舒了口气,抬头量这众人,自己这边看不见,但对面的文臣那边还是能看见的,见几个人的脸上似是露出不耻之色,但却连看都没看自己一眼,先是不屑于看。
萧炎也觉得一阵惭愧,随即又想到:“老子惭愧什么,至少老子还在建康打金人呢,你们这帮子人在这儿人五人六的,要是见到金兵还不早就尿裤子了,哼!”
岳琳站在边上看见萧炎刚才好像有些羞愧,接着就好像战胜的公鸡一样,有趾高气昂的站在那儿,不觉好奇,但又没法说话,只是好奇的看着萧炎。
萧炎瞄到岳琳看着自己,忽的一侧脸,由于两人离得近差点碰到岳琳的鼻子,吓得岳琳一怔,萧炎却得意地笑了一下,意思是叫你老看我,岳琳小脸通红,偷偷地打量了一下四周,见没人注意,深仇手在萧炎的手上使劲的捏了一下,把萧炎疼的嘴一咧,但又不敢出声,只好用眼神向她投降,见萧炎那副半真半假挤眉弄眼的样子,岳琳差点没憋住,只好狠狠的瞪了萧炎一眼,转过头去,怕一不小心憋不住。
这时殿上的大臣们一开始纷纷发言,此时正有一个一脸长须的老者在侃侃而言,见他那摇头晃脑的样子萧炎觉得好笑,在听到他的话,萧炎肚子里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这时已接近尾声,“金人只所以,屡次南下,不过是为了钱粮,而今之计,我大宋占据江南富裕之地,为是我大宋臣民免兵祸之灾,还请皇上早日派出使臣和谈。”
萧炎也不知这人是谁,只好在心里暗骂:“又是一汉奸。”
“林大人。”没容萧炎多想,文官列里有一人开口道:“想我大宋,自太祖定鼎天下,时至今日只剩半壁江山,江北百姓无不盼望我王师北伐以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身为大宋子民,林大人难道就忍心偏一隅,你这不但是陷我百姓于死地,更是陷吾皇于不义啊!”
“好!”萧炎心里叫道,这人看似文官,但豪气却不若于武将。
这人短短的几句话,顿时一起了不少人的共咛,特别是那一帮子武将,有的都公然叫好。
萧炎这是脑子里本来有些若隐若现的一些什么东西没弄明白,这一下子叫好,萧炎豁然开朗。前世的历史知识终于有了发挥之地了。
抬头望了赵构一眼,见他端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一副平静的样子,一咬牙出班。
“臣,有话说。”
第九十七章:京华风云之大殿风波
萧炎即使闭上眼应该也能感觉到众人那射来的目光,当然有的是关切,有的是仇恨,大多数还是看笑话的。
萧炎什么人,才不理会呢,皇帝都准了,你们又能怎样。一副欠揍的笑容,大有前面刀山火海我自岿然不惧的样子,向前几步这次倒是没跪,稍微有理了一下头绪,又用白眼瞟了一圈四周,意思很明显,上面的是老大,你们都是棒槌,才懒得理你们呢!
故作严肃轻咳了一声,话虽没说,气派十足,缓缓说道:“微臣身在草莽之士听说过陛下的一些传闻。”
大殿之上无论是谁,顿时满头黑线。出场架势十足,这一句话让本来专注的听着萧炎的众位大佬们大跌眼镜。
刚才被反驳了一通的那位林大人正想找机会找场子呢,见萧炎一句话说出来像是市井之言,而且又牵扯到当今皇帝,觉得机会到了,赶忙出班呵斥道:“大胆!”
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区区小吏,敢谈论陛下往事,还不退下。”
说完那位林大人自觉话说到点上了,正在洋洋得意的准备向皇上邀宠呢,他刚一躬起身话还没说呢,就见萧炎跨了几步来到眼前,还没反应过来呢!眼前一黑,一座五指山已铺天盖地而来,,耳边还有萧炎那稍显激愤的话语:“退下的是你。”、、
惊呆了,殿里的人都惊了,甚至那黄纱后面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都抖动了一下。
即如闪电,秦桧这时也愣了一下,随即瞅了一眼上面的赵构,见他愣在那儿,心道:“真是无知小儿,自寻死路,正愁找不到借口呢!”
斥道:“金殿之上,殴打大臣,无法无天,置君父于何地,置朝廷法度纲纪于何处,这是要造反。”
说着向赵构一躬:“臣恳请皇上,立即拿下萧炎,重重治罪。”一顶造反的大帽子扣下来,顿时让众人一惊。
“大胆,还不快快向皇上请罪。”朱胜非说道。
“请皇上治萧炎不敬之罪。”
一时分为两派,一时维护萧炎的,一是秦桧一党的。但萧炎看了一下,很是出人意料,竟然有很多不认识的人也在维护自己,想不明白,但萧炎知道只是不是想的时候,的趁着赵构没说话之前把事情反过来,要不然一旦皇帝发话,那可就是铁板一块了。
他理都没理捂着腮帮子呻吟的那位林大人,直接来到秦桧面前,吓的秦桧往后一退。
秦桧可是知道萧炎,万一在挡着皇帝的面给来一下,那。。。。。。。
秦桧一退,萧炎却没再上前,反而一脸平静的看着他,仿佛刚才的事跟他没关系似的,笑着说了一句:“放心,乖乖的,不打你。”
语气就像大人在哄自己家里犯了错误的孩子似的,就差没加上一句,出来吃饭饭。
‘扑哧!’不知谁先笑了,随即声音越来越多,一开始还是强憋着只是‘嗤嗤’的笑声到最后都哈哈大笑起来。
秦桧脸上这时红得像要滴血,萧炎看了一下四周的众大臣,都笑得前仰后合的,但他却还是跟没事人似的静静地站在那里时不时用眼瞟一下赵构,见他趁众人不注意悄悄的回了几次头,双肩不住的抖动,萧炎的脸上浮出了笑意,转头看了一下岳琳,见她一脸担心色,轻轻地点了一下头,又摇了一下头。
岳琳一直相信萧炎的能力,可能是有点盲目崇拜吧!但这次她真担心了,皇帝面前殴打重臣,这,她都不知萧炎怎么说收场了,但看见萧炎那副自信的样子算是稍稍的放了一点心。
站在班里的岳飞和朱胜非韩世忠梁红玉等人用眼神交流了一下,意思是万一萧炎获罪,那无论如何都要保他下来,当然这些萧炎是不知道的,他见笑声小了,马上来到殿中。
见赵构刚要张口,抢先道:“臣出班奏事,是陛下准的,臣还未说,这位大人。”说着一指林大人,吓得那个捂着嘴的林大人隔着萧炎好几步远连退了几步,就好像萧炎会冲过来似的,差点又引起哄笑。
“擅自打断臣的话。陛下让臣出班奏事,他却让臣退下,明显是僭越,违抗君命。”这几句话一出,虽有些强词夺理,但却是事实,朝列中有几个人开始左右观看,见不少人看萧炎的眼神稍微变了一下,不再是刚才那副一脸把萧炎归为匹夫之勇的表情了。
“再者臣出身草莽,听到的却是平民百姓对皇上最真实的评价,都说皇上虽未继承之君,实为开创之祖,在大宋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挽大厦将倾与不倒,救黎民水火之中,现在虽说大宋半壁沦丧与金人之手,但这与皇上何干,说句大逆不道的话,此时的局面乃是二圣宠信奸佞所造成的,要收没有皇上,恐怕我大宋早已亡国了。”
这几句话说得又快又急,不容别人插嘴,萧炎知道什么是一气呵成,为免被人打差,它是大气都没敢喘,见这几句话说完,众人还沉浸在里面,稍稍喘了口气,接着道:“这是臣听到的普通坊间百姓之言,另外萧炎自己还有一些心里话没说。”
顿了一下:“还是先请皇上治萧炎咆哮金殿之罪。”
新名词,咆哮金殿,有些反应快的脑子转开了,这一下子就把自己打人的罪名给减轻了,但随绝不对又说不出什么不对的地方来,只有一个子可以形容这个词‘妙’。
萧炎说完之后,见赵构久久没说话,但这时却谁也不敢打扰。
“继承之君,开创之祖,别的话赵构虽然也听了,但唯有这四个字最为震撼他的心了。”
赵构在立国之初,到是也有些雄心壮志。但一想到一旦北伐成功,接回自己的那个老爹和兄长,心里就气堵,看着一群整天在自己身边嚷嚷着北伐的大臣,气就不打一处来,北伐成功,你们功成名就,我呢,干嘛去!强赖着不下台会被世人说成不孝,下来吧,我才刚刚过把瘾,难道真叫我过把瘾就死啊!
赵构抬头看着下面,正好萧炎刚刚说完最后几句话,也不知是刚才的思绪还没回来还是萧炎说道他心坎里了,顺嘴说道:“爱卿直言,何罪之有,平身吧!”
没事了,列位大臣的嘴一下子张得足以塞进去俩馒头,感情我们刚才急赤白咧的白争了。
“那!我。”捂着嘴的林大人还等着萧炎治罪呢,见皇上这麽轻飘飘的就没事了,急了也顾不得一张嘴腮帮子疼了含糊说道:“皇上我。”
赵构看着他,捂着腮帮子说话更吃了热地瓜似的,又好气又好笑,但面上却很严肃:“你身为礼部侍郎,却违旨阻碍朝臣上奏,着降一级,仍在礼部奉职,以观后效。”说完觉得好像还不够又说道:“罚俸两年。”
说吧不理会他了而是朝着萧炎笑吟吟的说道:“萧爱卿继续说吧!”
第九十八章:京华风云之语惊四座
萧炎脸色和炯的扫了一下殿上的各位大佬,神色依然平静,但是他自己的心里却远没有表面上的那么平静。
“自己心里的这点微薄的历史知识能说服赵构吗,心里不是很有底,但事已近临头,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稍微调整了一下心里的情绪,萧炎知道赵构最想听的是什么,但这是最后的杀手锏,可不能一下子就拿出来,要想达到目的,就必须稳住劲,先抻一下。
“对!”萧炎暗自决定,想到这里萧炎开口缓缓说道:“金人残暴,屡次犯我大宋,到如今只是我大宋百姓流离失所,沦陷江山半壁,偏安江南一隅,是我们大宋臣民苟且偷生。”
果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些话大家都知道,但是谁都不敢说,但萧炎却说出了大部分人的心里话。刚才萧炎的一系列表现,只是让大家觉得他是一个草莽习气而又脑袋瓜机灵点而已,说白了就是有点小聪明。
但这几句话一说,却说出了每个人心里的憋屈,虽是丧气的话,却一样让人热血沸腾,萧炎这一句话一下子扭转了他在大家心里的形象,这典型的一有勇有谋而又有血有肉的爱国青年啊!
但赵构缺不乐意了,他还一心想着萧炎顺着刚才的思路说下去呢,但萧炎却突然来了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弯。
看着底下小声议论的众位大臣,轻咳了一声。
能站在这里的都是人精,甚至是精中之精,看赵构的脸色就知道当今不高兴了,于是赶紧闭嘴,这时底下好些人到时替萧炎担起心来。一些刚才看热闹的这时甚至有的心里暗暗决定,如果萧炎一会要是获罪,无路如何也要保他,老子也是爷们。
萧炎这是的心里跟明镜似的,他知道赵构的心现在的感受,于是话锋又一转:“这不但是我的心情,恐怕也是大家的心情,也是我们大宋老百姓的心情。”
顿了一下,看着脸色拉下来的赵构心里暗笑了一下“不能在这麽说了,再说下去恐怕。。。。。。。”
“当然对这些,我想皇上的心里是最明白的了,也是最痛心的了,但是!”瞅了赵构一眼虽说不投他的心思,但毕竟也是一个小马屁,脸色稍缓了一下。
萧炎心里有底了,有时突然提高声音说道:“但现在我们能和金人硬拼吗,不能!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谈判,求和。”
落差太大了,刚刚激起人心里的热血,接着一盆冷水就浇上去了,估计心脏不好的应该受不了了,果然有几个年龄大的,脸色有些发白,还伸手抚胸。
这时已经有几个性子急的要出言指责,要不是看见赵构的脸色,恐怕萧炎从刚才的热血青年一下子就会变成千夫所指了。
“脸色完全正常了。”萧炎的心里更加有底了。
刚才的话又急又快,现在却又慢又缓:“在这儿的诸位,有不少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了,应该知道两军交战什么是决胜的根本。”
说到这儿停了一下,给这些人一个思考的机会,萧炎舒了口气继续道:“除了知己知彼,我想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和充足的兵马钱粮才是决战必胜的基础。所以说,打仗打得是什么?表面上是两军阵前的你死我活,浴血奋战,统兵将帅的运筹帷幄,实则是两国财力的比拼。”
大家可能习惯了萧炎的跳跃性思维了,这时到没人表现出特别的情绪,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无论文武。
萧炎的这些在当今的社会可以说是人尽皆知,打仗吗打的就是国力、经济。但在千年前的大宋这可是超前的,在那些三军统帅的运筹帷幄和智谋计略决定胜败的年代,虽说一些名将会考虑到后勤补给,但还是思维局限在整支军队,而没人回去考虑整个国家的财力。
当然这倒不是人的脑子想不到,而是封建社会的制度造成的,你一个领兵打仗的将军去考虑整个国家的财力,那恐怕你脖子上的脑袋就好搬家了,久而久之就成了人的定向思维了。
“你这个萧炎啊!”赵构这时也适应了他的说话方式了,含笑说道:“众位爱卿,不用想了,等萧炎说完后大家再议吧。”赵构看到下面都在拧着脑袋在想萧炎说的话说道。
见大家都回过神来萧炎接着说到:“先抛开大宋与金人的争斗不说,我先说一下我们的皇上。”
语不惊人死不休,不过好像赵构和大家伙都习惯了,特别是赵构,一听萧炎说这个心都提起来了,他能隐约都觉得萧炎说的正是自己刚才心里期盼的,于是不易觉察的往前倾了一下身子,萧炎当然看见了。
于是还拿捏了一次,左右踱了几步,才开口说道:“我们大宋乃礼仪之邦,金人乃是蛮夷,我们讲究的是先礼后兵,出师有名。”
“金人占我国土,杀我子民,我们收复故土,拯救黎民于水火,难道不是师出有名吗?”一人实在忍不住了开口问道。
“这。”萧炎刚想解释。
“闭嘴!请萧将军说完。”吓了萧炎一跳,虽不是异口同声,倒也整齐,这是整个大殿上大部分人的心声,其中还夹杂着赵构的声音。
那说话之人没想到反应这么强烈,挠挠头灿灿的不说话了。
“刚才这位大人其实问的没错。”萧炎接着问话说道:“不过。。。。。。这只是站在你个人的角度看问题,如果大家站在整个大宋来说,我们现在的大宋算什么。二圣当年宠信奸佞,致使大宋半壁沦丧,而自己也被金人掳走,陛下临危受命,即位以安人心,率领臣民奋勇抗战,才暂时有了这安稳的局面。”
萧炎这是脸上边的严峻起来。
“陛下仁慈,不愿指责自己的父兄,而自己默默的担负起这千斤重担,但我们做臣子的不行。”
萧炎提高了声音继续说道:“君犹臣辱,我们做臣子的就是要替君分忧,我说的师出有名这是其一。”
萧炎顿了一下,好像心中万分沉重似的,“我们北伐一是收复故土,这毋庸置疑,二是接回被金人掳走的二圣和皇室的亲眷。”
大殿上此时一片寂静,殿里的人到这时候隐约知道萧炎要说什么了,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陛下心慈仁孝,二圣回来必定是要退位的,但我们大家忍心让我们辛辛苦苦才有的安定局面毁于一旦吗?”
“不能,我想大家也是和我一样的想法,那就请吏部的官员议出一个妥当的安置方法来。”
一语惊四座,不够,这时把天捅个窟窿啊!这话谁敢说,甚至想法都不能有啊!萧炎说了,而且是一针见血,不容争议。
赵构坐在那宽大的龙椅上,他虽然心里知道萧炎要说什么,但一旦这层窗户纸捅破,还是让他心跳不止,过了好一会,才慢慢直了直腰,开口道:“众位爱卿!”
连说了两遍才算把众人的心思拉回来,“萧炎说的虽是忠贞之言,但朕只是暂领此位,一旦父兄回来,真必定是要让贤的,这一条众位爱卿不必多议。”
这些人都是傻子啊!这是在犹豫,那也别混了,更何况这些人算是赵构的心腹吧,换了别人还不定怎麽样呢,那还等什麽,于是满朝文武,推金山倒玉柱呼啦呼啦跪倒在地,齐声请凑。
那架势这大宋立了赵构就好像立即就灭国是的,还有更过分者,脑袋都磕出血来了,哭得那叫一个稀里哗啦啊,估计死了亲娘老子都不会有折磨难过吧。
赵构这时表现得到时仁厚至极,铁青着脸不言语,急了喊一声:“你们这是逼宫,大逆不道。”说完就要甩手走人。
萧炎也随同大伙跪在那里,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暗笑不止,再看赵构的表情,明明心里乐开了花,脸上却像是被逼做万分不情愿之事。
秦桧表现得更是激动万分:“臣身为礼部尚书,今天就违抗君命了,我马上就招集部员议事,订出章程。”
他心里想啊:“今天萧炎得了最大的彩头,深获圣心,自己这段时间官家又不待见自己,再不表现,那。。。。。。。”用脚趾头都可以向出来。
这大宋朝的崇政殿,顿时成了哭的海洋,不知道的还以为赵构突然翘了呢。
“皇帝。”龙椅后面传来一声苍老深沉的声音:“大家这是一心为国为君啊!你且稍安勿躁,听大伙说说嘛。”
赵构好像极不情愿的又坐回了龙椅,嘴里不知说了句什么。
“皇上虽说仁孝,把我老婆子拉出来,但我老婆子是打算不干涉朝政的,但今天事关皇帝自己,那我老婆子就说两句吧。”
声音不大,但却低沉威严,众人一听也都收起了那‘悲伤’的表情静静地站起来各回其位。
“秦桧身为礼部主事,此事由你全权负责。”见秦桧答应退下又开口道:“今天早朝,我好像听说还有一个议题没干嘛!”
对啊!这时众人都想起来了,还要议一下勤王将领的封赏啊!
赵构这时也好像恍然大悟似的,说道:“朕现在心乱如麻,此事就先搁置吧,众爱卿!”
赵构好像特意调整了一下情绪,高声说道:“下面议一下众位爱卿的封赏。”
第九十九章:京华风云之义子
“臣这几日与六部商议,昨日会议结果已报皇上知晓,但皇上有谕,今日朝会一体商议,所以臣等草议,请皇上御览。”朱胜非出班奏道。
此乃丞相职责,朱胜非统领六部,这倒是他份内之事。
御前内侍接过奏折递给赵构,赵构看过之后放在一边想了一下说道:“今天朕就先下一道旨意着原杭州知府康元之暂代吏部左侍郎领吏部事务,着即日会议吏部众位爱卿封赏诸事。”
话音刚落。康元之立即出班谢恩,杭州知府是四品衔,吏部侍郎一下子成了三品不说而且还是暂代尚书之职,这也就是原尚书徐处仁已经下来了。
康元之一边谢恩,一边想到:“怪不得呢,今天这么重要的朝会徐处仁没来呢。”
康元之在杭州知府任上已三年了,要不是这次苗刘兵变,恐怕仕途就到此为止了,特别是前段时间还得罪了秦桧,没想到这次竟一下子成了吏部左侍郎,而且暂代尚书之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次自己是深的圣宠。
康元之抬头望了一下赵构,心里却再主意不断,这次是自己见机得快才有今日,该怎样才能让皇上高兴呢。
“刚才皇上说了,今日就是自己暂获实职,其余的都等着自己下诏呢,真是这样吗?”康元之跪在地上谢恩脑子没闲着。
“萧炎。”康元之一下子豁然开朗。
“臣,康元之谢圣上恩典。”顿了一下:“臣有本上奏。”
“啊哦。爱卿刚刚上任就有本啊!”赵构好像有些诧异。
“臣。”康元之似是有些尴尬,但随即就恢复原态说道:“臣得圣上信任,不敢怠慢。”
“准凑。”赵构知道康元之肯定是投自己所好,乐的做个纳言之君,说道。
“臣今天,要弹劾萧炎。”康元之话音刚落,大殿之上顿时响起一阵嗡嗡之声。
萧炎当时一愣,但随即反应过来,暗想:“果然是久经宦海。”暗自点头。
赵构也是一愣,傻子都看得出来,萧炎的话深的圣心,飞黄腾达就在眼前,这康元之还。。。。。。随即明白过来,于是淡淡一笑说道:“爱卿,不必顾虑,直言不讳就是。”
“萧将军这次勤王之功,赐爵封侯都不过分,但刚才在大殿之上公然殴打朝廷重臣,虽有功,但功不能抵过,还请皇上功过分明。”康元之侃侃而谈。
在康元之说要弹劾萧炎之前,秦桧还暗自高兴呢,在他说完之后,心里直骂:“你他妈这是弹劾吗,这摆明了就是提萧炎在表功吗。”
秦桧转念一想:“你不是以退为进吗,那我就以进为退。”于是秦桧出班奏道:“萧炎勤王有功,而且刚才在朝上直言不讳,虽说语言有些粗糙,但一片忠君之心是天日可见,故此臣觉得康侍郎之言似有不妥。”
“来了。”萧炎侧目看了一下秦桧暗道,但是有说不出他哪儿说的不妥。只是觉得秦桧不应该按什么好心。
萧炎虽然比他们多了近千年的经验但是却对当时的朝廷制度了解甚浅,只是觉得不对,但却说不上来呢而不好。于是静静的听秦桧怎么说。
“臣认为,萧炎本身为健=建康驻屯军都统制正三品,这次二功合一应官进一级,爵赐为公,臣建议萧炎进为从二品骠骑将军,赐爵忠勇公。”秦桧说道。
萧炎道没觉得怎样,但众位大臣可是一下子反应过来了,秦桧太阴险了,现在的大殿之上一品大员有,但却没有一个爵位,即使这次勤王的诸将最多也就是封侯而已,萧炎只不过是一次之功加上这次偶的幸晋,一下子封侯,这不是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了吗。
赵构瞅了一眼秦桧,今天早上的事情他已听说了,但秦桧却只字未言,现在他是知道了秦桧这是给萧炎下个套。
这要是在以前,赵构恨不得有人给这些领兵在外的将军找点事干,但现在萧炎刚刚的表现摆明了就是向自己靠拢,如果自己不能让他满意,不胆寒了萧炎的心,而且寒了所有人的心。
他不满地看了一眼秦桧,缓缓开口道:“刚才两位爱卿的意见,你们觉得怎样啊!”
“皇帝!我老婆子再说句话行吗?”隆佑太后说道。
赵构答应了一声,隆佑太后缓缓说道:“刚次各位爱卿说的话我老婆子都听见了,都有道理,但萧炎还年轻,我建议他就功过相抵了吧,当然我只是提个建议,具体还要你们议论才成。”
这些话正合赵构的心意,他一方面对萧炎的话是十分喜欢,但又觉得萧炎太年轻了,而且手握重兵,本来就十分的不放心,要是封赏,怕萧炎势力坐大,不赏吧又有些说不过去,现在隆佑太后这么一说可是替他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他开口便想说话。
“萧炎是何方人士,父母可都健在。”隆佑太后提前开口说道。
一听问起自己萧炎上前一躬说道:“臣是洞庭人氏,父母双亡,只剩下萧炎残躯一个。”
“可怜见的。”纱帘后的隆佑太后说道:“皇帝,我想收萧炎为义子,不知你觉得如何啊?”
话音一落,别人还好说,秦桧一下子就懵了,这,我不是只剩下等死了。
赵构一听,也是一愣,但转念一想:“对啊!这样既可以拉拢住萧炎,又能给他一些虚衔,一举两得啊。”想到这里赵构回身说道:“儿臣没有意见,一切听从幕后的懿旨。”
“好啊!就不知萧爱卿,可否同意啊?”赵构回身问道。
,
萧炎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形,但此时又容不得多想,只有回道:“萧炎蒙太后恩宠,是萧家的荣幸,谢太后皇上恩典。”
萧炎说完知道要跪了,然后又说道:“臣万分荣幸。”
萧炎这一下,隆佑和赵构都很高兴,赵构说道:“明日崇政殿大典,庆贺太后收萧炎为义子,也就是朕的皇弟。〃
“着礼部俺祖宗成例操办仪式。”赵构说道。
第一百章:京华风云之赐宴
如在梦里,萧炎曾经想过很多种结果,但是却独独没有想过这种结果,但是又偏偏不能拒绝,不独是萧炎,大殿中的所有人也都傻了,大家大眼瞪小眼的一时都不知说什么好了。
大伙都知道,靖康之耻过后,大宋皇室宗亲所剩无几,全部被金人掳走,萧炎如果成为隆佑太后的义子,虽说无皇室血统,但也算是皇室中人了,按非赵姓不能封王之说,怎么地也要封个公侯吧,那萧炎就成了大殿之上身份最为尊贵的人了。
秦桧这时有种吐血的感觉,心里不由狠心自己的那个儿子来,要不是秦煌招惹萧炎,这萧炎都不会进城,那那这莫多便宜给他沾啊。
萧炎这是还没反过劲来呢,“这他妈到底怎麽回事啊!老子一下子和皇上成了干兄弟了。”
萧炎似在梦里,连蓝珪宣读嘉奖众位勤王将领和大臣的圣旨都没仔细听,直到蓝珪念完之后谢恩时才反应过来,浑浑噩噩的随着众人下跪谢恩,起来之后稍稍缓了一下,抬头看着赵构,此时已近午时,在内侍的尖声尖气的声音中,结束了一上午的早朝,萧炎刚想随众人往外走。
“萧炎留一下,陛下赐膳。”蓝珪喊住了萧炎。
萧炎一愣,但这时已清醒过来,叮嘱了岳琳几句,自行随蓝珪朝后殿走去。
“恭喜,萧将军。”蓝珪满脸含笑说道。
“萧炎,还没谢谢蓝公公呢!”一副开玩笑的口吻。
“我比你痴长几岁,要是不嫌弃的话,我们兄弟想称怎麽样。”蓝珪一直想感谢萧炎的救命之恩,此时说话也特别的客气。
萧炎一愣,“你现在只能算是半个男人,还兄弟相称。”心里好笑,嘴上却说道,萧炎如何敢高攀。
“咱哥两就不用这莫客气了。”蓝珪凑过来在萧炎耳边说道。
“这厮不会像电视中演的喜欢男人吧。”借拱手的机会,退后一步一脸激动的样子说道:“承蒙公公看得起,萧炎敢不从命。”
蓝珪看来很是高兴,想了一下说道:“大宋规矩,异姓不能封王,而且即使破例封王也不能在外带兵了,兄弟你可千万不能接受王爵的封号啊!”
萧炎心里一震,“快不得呢!赵构脸上笑得合一朵花似的,还以为。。。。。。,原来诀窍在这儿啊。”
“谢谢蓝大哥。”萧炎这下也不客气了,直接和蓝珪说道:“大哥在外边有没有什麽事需要兄弟的,尽管说就是了。”
“倒是真有件事,不过此事倒不用着急。”蓝珪轻松的说。
“何事,大哥尽管吩咐,萧炎一定全力以赴。”萧炎一副严肃的样子。
原来蓝珪老家是江北人,在北方沦陷以后,他还有个侄子一直留在江北,自己是个太监,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