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明史-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日,卫平组织起了大量的年轻军官,开始商讨进攻神户的办法,当然,前提条件是,必须要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伤亡代价来换取胜利,而不是蛮干。而这些年轻军官也都是各自发挥各自的想像力,提出了一些匪夷所思的建议出来。甚至有人提出,去把附近的日本人都押来,由这些日本人打前阵,打乱日寇阵脚!最后,卫平从这些意见中挑出了几个比较好的,然后就让部下的官兵分头去做准备了。
三日之内,明军除了联系下炮兵之外,基本上没有发动什么大规模的进攻。第四日,卫平组织起兵马,再次发动了进攻作战,而这次,打前阵的不是步兵,而是一种神秘的战车。几乎同时,李舜臣的舰队也返回战场,开始支援第三军作战。
卫平采纳的第一个办法就是组建一支特种炮兵。这种炮兵使用的不是长身管的火炮,而是舰队的囟炮,这种短身管,大威力的火炮。以往,这种火炮在陆军中几乎毫无意义,毕竟射程太短,在野战与攻城战中都没有多少作用。不过,这次卫平采纳了一名低级军官的建议,用这种大威力地囟炮来对付日寇的弩炮!为此,卫平专程让人去舰队取了一批囟炮回来,这也花去了几天的时间。
要想达到这一目的,那就必须要想办法对付日寇弩炮的威胁,而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囟炮的防御,将炮手都保护起来。三日之内,明军赶制了一批炮车。这些炮车都是用厚重的木板制成的,外表就像是一座活动的碉堡一样,表面再覆盖上一层铁皮。由四匹战马拉动,而且战马也在保护之中。停下来的时候,战车底部的尖刺扎入地里,起到稳固作用。这样,即使日寇的弩炮炮弹直接击中炮车,也难以将其摧毁!而囟炮的射击口在炮车的顶端,掀开顶部的盖子之后,就能够射击了!
这几十辆炮车一起出动,而后方的炮兵则不断的向日寇阵地发射着特制的炮弹。而这就是卫平采取的第二种办法。用黄磷,白磷,硫磺,硝石等发烟材料取代炮弹里的火药,制造出一种以发烟为主的炮弹。而这就是最原始的烟雾弹。当这些炮弹落在神户城内,城墙上,城外的时候,产生的大量烟雾足以遮挡住日寇的视线,让日寇的弩炮无法发现推进的炮车,起到掩护作用!
因为特制炮车极为笨重(囟炮的重量也是普通火炮的三倍以上),推进速度非常缓慢,短短两千多步的距离,足足花掉了近半个时辰。而当这批炮车到达了距离日寇城墙不足三百步的地方停下来的时候,浓烈的烟雾几乎弥漫了整个神户城都笼罩了起来。虽然,这也妨碍了明军炮兵的射击,不过,对于大威力,且射速极快的囟炮来说,这点麻烦还算不了什么!
随着几十门囟炮发威,日寇的灾难降临了。这些囟炮炮弹的威力是普通火炮炮弹的好几倍,一发就顶得上几发,而且还都是双重装填,一时之间,城墙上的日寇哪能抵挡得住,整段城墙顿时陷入了炮弹的火海之中。
几乎在囟炮开火的同时,一批步兵冲到了城门处,他们每人都抱着一只用棉布包裹好的炸药包。这是卫平采用的第三个办法,不直接攻击城墙,在锋线压上去之后,直接用炸药炸城门,为后面的进攻部队打开通道。
等到上百的步兵把炸药包垒好之后(一百多个炸药包,这完全是浪费),三个方阵的一万五千步兵也已经压了上来,纷纷做好了战斗准备。而后面的炮兵也已经转移到了更靠前的阵地上,也不再使用特制的烟雾弹,而是直接用炮弹轰击城内的日寇了。
随着一声巨响,城门,连同城楼都被彻底的炸塌了。这反而给明军制造了麻烦,毕竟翻过倒塌的城楼,要比穿过城门麻烦多了。不过,这也扩大了明军的锋线宽度。刹那之间,第一批明军就已经杀入了城内,而跟着推进的囟炮战车也开始将炮弹大量打向城内的日寇,战斗在这一刻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可以说,在此之前的整个进攻行动一气呵成,中途没有任何的麻烦,各参战部队的配合非常的到位,这也现实了第三军新补充的官兵的素质并不差。但是,要攻占神户城并没有这么容易,更多的麻烦还在等着卫平呢。当然,卫平当时并没有认识到,在他看来,只要明军步兵杀入城内,那么问题就解决了。无疑,卫平与之前的日本将领都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任务打破了城市的外围防御,就已经胜利了。而实际上,胜利距离明军还很远!
第六卷 渡海东征
第四十二节 樱花武士
佐久间信盛也早就料到有城破的一刻,虽然这来得太快了一点,不过,这并没有让他慌了手脚。在佐久间信盛的防御部署中,城墙的防御只是第一道防线,而且是他最为不重视的一道防线。在明军发射烟雾弹的时候,佐久间信盛就已经把城墙上的兵力都撤了下来,随着明军破城而入,双方之间的巷战爆发了!
实际上,明军最不愿意打的就是巷战,只不过,在以往攻占日寇城市的战斗中,只要城墙一倒,战斗就宣告结束,因此巷战还没有给明军产生多大的麻烦,只不过,这次,问题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随着明军推进,卫平也身临前线,即使他没有站在最前沿,不过也已经到了危险地带。第一批投入进攻的一万五千明军花了半个时辰杀入城内,不过,立即就陷入了恶战之中。而且,在城市内的巷战之中,因为双方纠缠在一起,炮兵只只能起到压制与隔断作用,根本无法对步兵提供更有效的火力支持,一时之间,明军步兵陷入了与日寇的苦战之中。
这正是佐久间信盛所采用的防御方式。明军因为火力强大,所以日寇很难在炮战中占据上风,且,这是以己之短,对敌之长,打下去,必然失败。佐久间信盛冷静的分析了双方军队的优劣之后,认为日军在近距离的格斗战中因为有大批武士,以及更适合近战的武器,所以占有上风。那么,将明军放进城来打,一方面可以发挥日军的优势,另外一方面,还能克制明军的强大炮火。此消彼涨之下,日军的胜算自然增加了不少。当然,佐久间信盛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彻底战胜明军,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给明军制造沉痛的伤亡。让明军主动撤退。因此,在部署城内防御的时候,佐久间的唯一目标就是杀伤明军的有生力量!
这下,轮到明军吃苦头了。在佐久间信盛到达神户之后的十多天时间里,他除了组织起更多的防御部队之外,建造大量的重型弩炮之外(当时,佐久间信盛几乎将神户所有高大的建筑都拆了。将这些建筑用的木材用来建造弩炮),佐久间信盛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城内挖设陷阱!而这正是当初明军在塞外战场上对付蒙古骑兵的有效办法。也是在马关等城市里打防御战的有效办法。现在,轮到日寇用陷阱来对付明军的进攻部队了!
佐久间信盛在部署陷阱方面绝对算得上是专家中的专家了。以往,在他负责断后的时候,陷阱就是用来阻挡追兵的有效办法。十多日之内,佐久间信盛几乎将整座神户城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陷阱。在他的组织下,数万日寇十多日之内,在神户城内挖了几十万个陷阱,甚至可以说,每踏出一步,都有可能踩上陷阱!而且,这些陷阱还是有“组织”的,有着明确的针对对象。在这么严密的防御体系之下,可以想像,杀入城内的明军会遇到多么巨大的麻烦。
确实,一万五千明军一进入城内。在短短的半个时辰之内,就已经有两千多人阵亡,数千人负伤被抬出了战场。当卫平见到这么多官兵伤亡之后,也顿时急了起来,这么打下去,第三军就算是全部赔在这里,也不一定能够打下神户城!
“停下,停下,别打了!”卫平冲到了前线附近,“立即组织防线,把炮兵,还有那些囟炮全都给我拉上来,用炮弹,一寸一寸的轰!”
明军立即转进攻为防御,五千多步兵建立起了散兵线,随后,更多的步兵转为阵地防御工作,开始在占领的这片城区边缘修建简易防线。同时,后面的炮兵也迅速的压了上来。这次,卫平发了狠心,就算是用炮弹当锄头,也要把神户城一寸一寸地犁一遍,看看日寇到底有多少的陷阱!
炮击再次开始,这次,明军炮兵是统一指挥的,常规炮兵从远到近,以两丈为间隔,每两丈范围之内进行三轮炮击。相反,囟炮从近及远,以一丈为间隔,每一丈范围之内进行一轮炮击。
整个炮击过程足足持续了两日,卫平也耐着性子在打。反正,后方的弹药正源源不断的送来。而且,这次陈懋也准备了非常充足的弹药,只要能降低伤亡,那多用点炮弹根本就算不了什么。用陈懋的话来说,现在在战场上用点的战争经费,今后一定能从日寇那拿回十倍的赔偿回来(陈懋严重低估了这一点)。卫平在乎的只是他手下的官兵,能保住手下的官兵,那第三军就能够继续作战,能够继续消灭更多的日寇,也就能够立下更多的战功,能够从日寇那得到更多的好处了!
两日的炮击结束之后,明军再次展开进攻,可让他们惊讶不已的是,这些日寇仿佛就没有受到什么伤害一样,当明军推进的时候,他们如同耗子一般的再次出现在了战场上,阻挡着明军的进攻,并且给明军制造着巨大的伤亡!
确实,日寇这次几乎是变成“耗子”了。这佐久间信盛确实是个“人才”。在他组织防御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了明军会以炮火轰城,如果他的兵力全都留在地面上的话,那伤亡将会非常巨大。当初,毛利辉元在马关城就是因为遭到明军的猛烈炮击,结果,留在城内的预备队反而要比城墙上正面作战的部队伤亡大!因此,佐久间信盛除了在城内挖掘大量的陷阱之外,还建造了大量的地下防御工事!
地道,地下坑道系统这些在未来的战争中并不少见,甚至可以说,是在装甲部队出现之前,阵地战的最好防御体系。不过在当时,将防御系统建造到地表之下,这确实是个创举,可以说,佐久间信盛的这个发明对战争的影响极大,也极为深远。
当火器在战争中大规模的使用。特别是随着火炮技术的提高,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的火炮出现在战场上之后。战争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这是个战术大变革的时代,冷兵器时代的老旧战术必然遭到淘汰,而适应火器的战术必然得到发展。可是,就在这个战术大变革的时代,却并没有多少人能够找出更有效的战术来。这一方面且当时的主要将军都是冷兵器时代的将军,其战术思想基本上已经固定了(朱祁钰大量培养年轻将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另外就是新战术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才能够总结出来。
显然,佐久间信盛就是一个总结出了新战术的将领。在面对明军强大的炮火压力时,唯一的办法就是让部队躲在地下。躲避对方的炮火打击,等到明军的步兵进入了预设阵地之后,再让步兵投入战斗,以此抵消明军强大的火力优势。显然,这一招确实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而且成了明军难以攻克神户的主要原因!
两日之内,明军的炮击除了将城内剩下的建筑物全部摧毁之外,其实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相反,那些躲在储备了充足的食物与饮水的地洞里的日寇反而过得很安心。直到明军再次展开进攻的时候,这些日寇立即从地洞里杀了出来,顽强的阻击着明军!
一时之间,卫平也有点傻眼了,这日寇也太顽强了一点吧,竟然躲过了这么猛烈的炮击。不过。没用多久,卫平也就明白了过来,日寇竟然在城内挖了大大小小难以统计的地洞,而这些地洞到底连接到哪里去,到底有多宽广,甚至连卫平也搞不清楚。这下,卫平有种束手无策的感觉了,仗这么打下去,第三军肯定受不了!
卫平再次组织起了大量的年轻军官,让这些人提出对付地洞里的日寇的作战方法。不过,讨论来讨论去,虽然军官们提出了不少的意见,可没有一个能够有效的对付地洞里的日寇。最后,在没有办法的办法下,卫平也只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让军官们分头去行动,先检验一下这些办法的实际效果吧。
明军使用上了火攻,就是将大量的桐油,火油顺着发现的地道口倾灌进去,然后再把油点燃。不过,这个办法并没有收到多大的效果,日寇在设计地洞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对付火攻的办法,一是在地道的入口处修了一条弯道,这些火油都无法进入地道的深处。二是用湿润的泥土来对付明军的大火,效果还不错。
明军采用了水淹的办法,不过神户城内的取水点并不多,而从城外取水非常麻烦,从港口取水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且水淹地道的话,需要很多的水,一时之间,明军根本就没有足够的人力运来这么多的水。
还有烟熏,放毒气,用炮弹轰,甚至掩埋等等办法。可日寇的整个地下防御体系是联系起来了的,如果无法找到所有的地道出口,这些办法都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完全就是在浪费时间与人力。而且,日寇还趁着明军忙着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展开了反击,给明军制造了一些伤亡。显然,这都不是好办法!
打了三天,卫平非常的失望。围困神户已经快十日了,而且明军已经杀入了城内,却无法占领神户。甚至连陈懋都数次派人来询问,为什么第三军花了这么长的时间还打不下神户城?卫平几乎急得跳脚,可是他根本就没有合适的办法对付那些如同耗子一般躲在地下的日寇,怎么办?
其实,办法不是没有,可是行不通。当时城内日寇的粮草并不多,最多坚持一个月左右。也就是说,明军只要围困神户一个多月,日寇就将不战自败。可是,这却要将第三军拖在神户一个月,而且还要让李舜臣的舰队一直在神户港附近活动,阻止日寇船队从海路运粮过来。而当时,卫平根本就没有这么充足的时间。陈懋的要求是在一个月之内就完成进军京都的作战行动,而第三军是进军京都的主力部队之一,如果第三军一直被拖在了神户的话,那正好中了日寇的计划,让日寇有足够的时间在京都组织新的防线!
反正,当时卫平几乎没有任何办法快速取得这场胜利,不过,他要面临的麻烦还不止这点。在第三军围困神户的第十四日,也就是明军杀入城内的第九日,一场灾难差点就让明军的所有付出变成了泡影!
当日夜,日寇组织了一次大规模反击,目标是城内的明军,以及明军设在城北附近的营地,这也是明军作战物资的储备地点,而实施这次攻击的正是佐久间信盛组织起来的那批武士。这些日本武士全都穿着黑色的夜行衣,这晚正好月亏,且满天乌云,月光与星光被完全遮住了,有效的掩护了这些日本武士的行动。
一千多武士在这面牵制住了明军防线,而五百死士则从倒塌的城墙处悄悄的摸了出去,直奔向明军的物资集结地点。如果不是当晚卫平正率侍卫团在阵地上巡逻,寻求对付日寇的办法的话,恐怕明军囤积在城外的那些弹药,粮草就全被日寇给摧毁了!
卫平的侍卫团只有两百人,而且是遭到突击,战斗一打起来,立即就落于下风。不过,他们的抵挡已经足够了,当营地里的明军,还有战场上的所有明军被吵醒的时候,日寇的偷袭宣告失败。
战斗一直打到夭亮,卫平也砍掉了几个日寇的脑袋,虽然他没有受什么重伤,不过日寇的那些武士刀可不是吃素的,如非卫平当时按照规定穿上了铠甲的话,恐怕他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将军,这些日寇看来都是精锐之士,你看,他们的衣服上都有一朵樱花!”
卫平也看到了,他当然知道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而这些日寇使用的武士刀上甚至都刻着一朵樱花。“把这些尸体都处理掉,该死的,我们差点就被日寇给干掉了。让官兵们加紧一点,这几日陈懋元帅又来催我们了!”
“将军,你去那?”见卫平不去处理伤口,反而朝城市方向走去,侍卫急了起来。
“我去前面看看,这几日必须要想办法打下神户,不然,我们第三军就没有脸混下去了!”
卫平头也不回的朝港口的方向走去。两日前,第三军的一部分步兵在舰队的帮助下刚刚占领港口,卫平想到港口方向上去看看情况,寻找击败日寇的办法。
第六卷 渡海东征
第四十三节 水淹千军
码头上,数千明军已经建立好了防线,并且开始向城市方向推进,而卫平则站在码头上,看着正在缓缓入港的明军船只。这些运输船带来了明军的作战物资,以及更多的部队。而李舜臣的舰队也在港口内活动,准备接受补给。
“将军,这边的五千步兵都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如果我们从两个方向展开进攻的话,相信能够更快的占领神户!”
听到旁边军官的话,卫平苦笑了起来。虽然进攻能够压缩日寇的防线,占领更广阔的城区,可是随着日寇防御密度的增大,那么进攻的压力也必然会更大,到时候,日寇如果在明军无力继续进攻的时候展开反击的话,问题就会更加严重了!到时候,明军非但无法攻占神户城,反而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卫平的目光又转移到了舰队上,问道:“李将军的舰队什么时候可以完成补给?”
“大概今日傍晚就会完成补给,不过,他们将离开神户附近,前去轰击大阪!日寇在大阪的部队已经杀过来了,元帅让舰队去协助第二军作战,无法继续留在神户作战!”
卫平点了点头,第三军在神户打了这十多天,日寇也展开了反击,如果没有第二军在东面拼命顶着的话,恐怕现在第三军就要同时面对从大阪方向杀来的日寇了。虽然,陈豫卖了命的为第三军创造攻占神户的机会,可是第二军的伤亡也非常惨重,甚至放弃了在北面的游击活动,让第一军扩大了防线,将主力都集中到了神户东面,阻挡日寇援军。卫平想到这,心里的负担就更大了,第二军的官兵用自己的生命在为第三军创造机会,可是他却拿城内的那些日寇没有多少办法!
“将军,将军……”
卫平一愣,回过了神来,这才发现李舜臣正从码头那边走来。
“卫将军!”李舜臣的汉语还是带点朝鲜腔调。“舰队将在傍晚出发,舰队将在下午进行一次炮击,卫将军,还有什么需要吗?”
卫平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这十多日,李舜臣的舰队已经尽了很大的力了,为第三军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可是并没有收到多大的效果,既然第三军的炮兵都难以对付躲藏在地下的日寇,那舰队的火炮自然也就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了。
“李将军,这些日子来,感谢舰队的帮助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们第三军自己处理吧!”
李舜臣动了动嘴,尴尬的笑了一下,突然说道:“卫将军,你有仔细观察过神户城的地势吗?”
“地势?”卫平有点惊讶地看了一眼李舜臣,接着目光转向了城区的方向。
“相信卫将军能够很快就找到解决日寇的办法的,我也是今日上午舰队入港之后才发现的!”说完这句话,李舜臣就笑着走了。
等卫平反应过来的时候。这才明白了李舜臣的意思,而且对李舜臣的做法感激不尽。显然,李舜臣已经找到了破城的办法,可是他并不想与第三军争功,不想与卫平争功,所以只是提醒了一下卫平,然后就离开了。
“将军,有好的办法了?”
卫平点了点头,说道:“立即将那五千步兵组织起来,除了留下两千防御日寇的反击之外,其他人都到堤坝这边来。另外,从北面抽调两个团的兵力过来,我们要给日寇毁灭性的打击!”
侍卫没有立即反应过来,不过他还是立即照着卫平的吩咐去办了。当日下午,五千多明军就集中在了港口的堤坝附近,开始按照卫平的安排工作了起来。
两日之内,明军没有采取多少有效的进攻办法,除了偶尔对付一下反击的日寇之外,战场上很平静。不过,这两日卫平的神色好了不少,他也对明军的防线做出了调整。在城市北面,明军停止了进攻,开始加固防线,并且在防线后方修建了一条高数丈,宽一丈余的土墙,或者说是堤坝。而更多的明军则干脆撤到了城市北面的高地上,这一切,都是为了卫平将要发动的最后“进攻”所做的准备。
在舰队离开港口之后地第三日夜里,卫平亲率两百侍卫来到了港口后方的堤坝上,而那五千明军也已经撤到了堤坝上,就连之前在前面担任防御工作的两千明军官兵也都撤了下来。现在,即使卫平不做任何解释,明军官兵也知道要发生什么事情了。
神户城的地形有点特殊,除了城市北面大概三成左右的地方地势比较高之外,南面的大部分地区都在海平面之下。当初,日寇在建造神户城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直到建造了港口之后,发现城区过小,且离港口的距离太远了。因此,就在港口北面修建了一座堤坝,将城区给围了起来,而堤坝所围成的部分也就成了神户城的新城区。这部分城区都在海平面之下!
明军这两日所做的事情,就是在堤坝上挖开了一道宽两丈多的缺口,然后用一道很薄的围堰把缺口堵住了。现在,这道围堰的后面已经堆上了几百斤的炸药,只要炸药被引爆,围堰就会被彻底的炸开,海水将涌入神户城内。而卫平的计划也极为简单,用水把城内那些躲藏在地道里的日寇全都淹死!
堤坝北面,上百条小木船已经运了过来。卫平见到各官兵已经做好了准备,就朝站在引火索旁边的侍卫点了点头,那名侍卫立即点着了脚边的引火索,接着,围堰周围的明军纷纷向后退去。
随着一下猛烈的爆炸声,围堰被彻底炸上了天,接着,一股汹涌的海水涌了进来,几名离得比较近的明军士兵差点就被海水给卷走了,其他人等纷纷再次后撤,以防被海水卷走,做了无辜的牺牲品。
这股海水的势头很猛,就如同脱缰的野马一样,根本就不受控制。卫平冷眼看着神户城,而城里那些躲在地道里的日寇也感受到了危险,正在纷纷从地道里爬出来,而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比明军的炮弹更为猛烈的打击。
见到这突如其来的洪水,日寇手足无措,反应快的。冲向了北面的高地,不过此时城外的明军炮兵已经开始进行火力压制了,离开了地道保护的日寇成了明军炮击的最好对象。而冲近了的日寇,更是成了明军火枪兵的极好目标。更多的日寇则纷纷寻找着漂浮物,不过这种努力的结果并不大,海水来得太猛了,即使部分日寇已经抓住了漂浮物,仍然被海水无情地吞没了。当然,绝大部分日寇根本就没有机会逃出地道,在海水涌入地道的时候,就被淹死了!连佐久间信盛这个日寇将领也因为躲在地道的深处。根本就没有来得及逃出来,结果,做了他所倚重的地道的殉葬品!
“所有人上船,消灭残余日寇!”
那些躲过了洪水,漂浮在水面上,惊慌失措的日寇并没有能够逃脱这一劫难。当乘坐着小艇,手上拿着长矛,战刀,短铳,装上刺刀的火枪的明军杀过来的时候,这些还在水面上挣扎着的日寇也彻底的完蛋了!
这一战,除了三万多日寇被全数歼灭之外,城内那些被佐久间信盛安顿在地下坑道里的日本人也无一幸免。只不过,到底有多少日本人死亡,这个根本就无法统计。明军也不会等到水退了之后再挖开地道来清点人数吧。所以,关于神户一战到底死了多少日本人,这个一直是个迷。后来,有日本学者根据当时神户的登记人口数量做了估算,认为有十多万,而明帝国则一直坚称,市区内的日本人早就已经在战争之前,也就在明军围城之前撤走了,死的全是日本军人。当然,到底是怎么回事,恐怕永远也调查不清楚。至于几百年后还有日本工人在神户挖出尸骨来,这就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战斗并没有持续多久,不过,明军在神户城的战斗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就在卫平组织人员扫荡那些残余的日寇时,一股新的危险靠近了。
“将军,快看!”
卫平一惊,顺着旁边军官的目光看去,只见城北的明军已经陷入了混乱之中,一股突然到达战场的日寇骑兵正在冲击着明军的防线,对付着毫无准备的明军步兵与炮兵。虽然,这股日寇骑兵的数量不过千余人,可是,这对整个第三军都是致命的威胁。
“立即赶回去,所有人员前去救援!”
卫平没有时间多思考了,这股日寇骑兵到底是怎么杀出来地,他根本就无暇猜想,现在最重要的,是在第三军后方的防线崩溃之前,挡住这股日寇骑兵的进攻。
第三军后方阵地上的明军虽然都在奋力抵抗着,不过却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此时,第三军完全是按照进攻方式部署阵地的,炮兵在最后面,只有少数负责看守营地的步兵在炮兵附近活动。而这些小股的明军步兵根本就无法组织起坚固的防线来,在日寇骑兵的迅速冲击之下,明军炮兵已经完全崩溃,而分成小股抵抗的明军步兵也难以对付日寇的骑兵!
一时之间,第三军阵营大乱,幸好此时卫平是在码头这边,而没有在后方的主营里面,不然他就要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了。也正是如此,虽然后方的明军军官奋力的在组织着手下的士兵进行抵抗,可并没有得到统一的指挥,明军的防线摇摇欲坠,眼看着一千多日寇的骑兵在第三军防线里几进几出,杀得数万明军步兵人仰马翻,根本没有招架之力!
灾难在迅速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明军步兵开始向神户城的方向退过来,以避开日寇骑兵的进攻。此时,卫平也率领侍卫队在神户北面的高地上岸。
面对着这些逃窜的明军士兵,卫平毫不留情,手起刀落的砍翻了两个惊慌失措的士兵,然后大声吼道:“守住防线,步兵组织散兵线,伤员后撤,无令后退者,斩!”
见到主将赶来,明军官兵也振奋了起来,特别是见到卫平临阵处决了两名逃跑的士兵之后,明军官兵也被逼疯了,后退是不行的,那么就勇敢的作战吧!
当日寇骑兵再次冲过来的时候,虽然明军官兵并没有完全做好防御准备,不过却积极了许多。卫平更是身先士卒,率着手下侍卫对着日寇的骑兵就杀了上去。卫平很清楚,必须要挡住这股突然出现在战场上的日寇骑兵,不然他的第三军就完蛋了,即使,这样的冲锋很冒险,他也不得不这么做!
主将冲了上去,更多的官兵也压了上来。而日寇骑兵两翼的明军步兵也组织好了散兵线,明军的步兵顾不得会伤着自己人的危险,纷纷将枪口对准了日寇骑兵,随着一排排火枪连续射击,日寇骑兵纷纷落马,不过,更多的明军步兵也倒在了地上,他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