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明史-第3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好几年没有这么多的订单了,要工厂突然进入全速生产,这肯定有很大的问题。所以,朕叫你过来,就是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丁用迅速地思考了一番。说道:“陛下,这些问题确实很复杂。比如说,在没有接到国防部的大额订单的情况下。

很多工厂为了减少开支,节约成本,都会选择辞退一部分地工人。减少租用的仓库数量。并且降低对进口物资的需求。而这引起地反应是一系列地。军火工厂辞退地工人会选择进入其他的工厂,寻找新的工作机会,而几年下来,这些工人的技能肯定都减退了很多,而且工厂的生产工艺也在更新换代,所以这些工人在正式进入工厂之前。都需要接受新的培训。另外,军火工厂要完成国防部地订单,就必须要购买更多的原料,这就必然会增加对原料的需求。当然,这些可以通过调配其他产业的需求量来解决部分问题,不过根本还是在原料生产方面,这需要给原料产业,以及原料产地一定地适应与调整时间。还有,那些被挪为他用的仓库也需要尽快腾出来。当然,这些问题本身都不复杂,不过,要同时解决好所有的问题,同时不至于对其他的行业产生严重影响,这就是件很麻烦的事了!”

朱祁钰笑着走到了丁用的身边。“这就是朕找你来的原因。当然,一些重要问题,我们可以现在商量,需要朕出面解决的,朕自然会做出安排。当然,主要的工作由你负责。现在,虽然你已经不是帝国经济部的大臣了,但是,朕相信,现在帝国最有能力解决好这一问题的正是你!”

丁用尴尬的笑了一下,但是没有推辞,而是很直接的说道:“为陛下,为帝国尽力是臣的职责。当然,臣也相信,这些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的!”

朱祁钰拉着丁用坐了下来。很快,两人就进入了正式话题,开始商讨调整帝国工业生产的几个关键问题。而这无疑就是原料供应,工人的培训,以及对各个行业做出排序,优先照顾主要的行业。显然,朱祁钰当时所做的,其实就是将帝国的经济体系带入战时状态,不过,当时并无这一说法。直到数百年之后,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战时经济”才成为了一个新的名词。不过,毫无疑问的,当时朱祁钰所做的,就是让帝国经济系统由普通状态转入战时状态,以此来满足战争需要。显然,在一个国家需要动用所有的力量来推动战争,并且获得战争的胜利时,这是一种高效,而且有效的办法!

当然,进行战时经济调整的关键问题,就是由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转为国家控制的计划经济模式。虽然,在资本主义早期的时候,并无计划经济这个概念,当时,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是自由经济。不过,不管是哪一个国家,在国家需要全力进行战争的时候,所采用的办法都是一样的。特别是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而政府的影响力又比较大的国家,选择计划经济是唯一能够保证将国家的所有力量都投入战争的方法。当然,当时朱祁钰与丁用其实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但是他们都知道,通过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整,保证将每一份原料都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并且尽量保证最重要的战争物资的生产,这是唯一发挥国家战争实力的办法。显然,他们所采取的办法,正是一种原始状态下的国家计划经济。

当然,具体的讲,调整经济模式有三个主要的问题,一是原料的分配,二是劳动力的分配,三是国内运输能力的分配。说白了,这就是满足工业生产的三大要素所做出的改变与调整,这也是将国家战争实力彻底的爆发出来的主要办法。

“在原料方面,这些原料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虽然丁用以前的经济部大臣,但是在他担任经济部部长的时候,经常与军队打交道,对军队的需求是非常清楚的。而且,当年他也参军打过仗,所以,对军事方面的了解其实并不是很差。“首先是钢铁,这是我们制造火炮(当时的轻型野战炮,还有后来步兵军换装的新式野战炮,后来海军战舰上所使用的舰炮,都先后换成了用高强度钢材制造的钢炮,青铜炮逐渐退出了帝国军队),枪械(不管什么时代的步枪的枪管都是用最好的钢材制造地。而在帝国军队开始大规模使用金属弹壳子弹,以及采用了后膛装填机构之后,步枪上就很少使用铁与铜制部件了。而后来。帝国军队采用来复枪的时候,钢材,特别是优质的高强度钢材更是成为了制造步枪地主要材料)。以及其他各类武器的最为重要的材料。而且,听说最近。帝国海军地几家舰艇研究机构发明了在战舰外面包裹铁皮地办法来加强战舰地防御能力。不过听说,因为其他因素的限制,这种战舰的适用性非常差,几乎没有装备部队的可能。不过,臣认为,迟早有一天。这种用钢铁建造的战舰将成为海军的主力。因此,钢铁是我们必须要首先保证地原材料!”

朱祁钰点了点头,丁用所说的那种战舰正是铁甲舰,不过。铁甲舰本身却受到了一个重要因素的限制,那就是动力。如果仍然依靠风力作为战舰的主要动力地话,暂且不论风帆对战舰的影响,仅仅这一点,就无法让铁甲舰达到使用的水平。因此,新的动力系统是铁甲舰问世的关键性因素,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因素。而这新的动力就是蒸汽机。不过,现在帝国科学家在蒸汽机方面的研究仍然处于很原始的阶段。段灵已经开始着手全力研制具备适用价值的蒸汽机了,而且她已经组织人员制造出了第一台试验用蒸汽机,输出的功率达到了半马力左右(这是一个新的物理单位,按照后来的标准,当时明帝国所用的马力大概相当于零点六千瓦)。不过,制造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仍然很困难,即使是工业使用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更别说要求更苛刻的军事用途了。当然,这些问题迟早都会得到解决的,而且肯定能够解决。当然,这都需要时间,充足的时间!

“第二种重要的原料仍然是铜!”丁用没有注意到皇帝的神色变化,仍然专注于他的工作之中。“虽然,随着青铜炮逐渐被钢炮所取代,不过,铜在军事方面的使用量仍然非常大。现在,帝国军队用的步枪已经全面使用铜制弹壳的子弹了,而且子弹的弹头也开始用铜进行包裹,以增强子弹的穿透能力。另外,帝国正在研制第一种定装炮弹,虽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之内,使用定装炮弹的火炮还不可能具备实用价值,不过,就算按照现在的铜消耗量,我们所需要的铜都非常巨大!”

接下来,丁用有先后列举了包括棉花,硝石,硫磺(制造高能炸药的主要原料),粮食,大豆(军用粮草),木材,生铁(制造船舶的主要原料),以及其他各类近三十种最重要的战争物资。按照丁用的定义,这二十多种物资是必须要得到完全保证的,这是满足战争需要的必备物资。显然,在原料方面,这些物资都需要首先满足军事需求,然后才能考虑供应给其他的部门。

“臣大概算了一下,如果我们从其他部门抽调这些物资,并且适当的调配一下国内百姓的生活方式,减少粮食的浪费与消耗,以及让百姓做出一些不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牺牲的话,在战争最初的两年时间里完全可以满足这些需要。当然,我们只需要度过这最为艰难的两年时间,让各个原料生产行业能够进入战争轨道的话,那战争就算再拖上几年,都不会对我们产生更大的影响,甚至帝国百姓的生活还会在三年之内有所改善!”丁用长出了口气,在擦掉了额头上的汗水之后,他抬头看了一眼在旁边看着他的皇帝。“除了原料之外,劳动力的重新分配是最为重要的。而荆剧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尽量协调各个行业,并且鼓励工人加班工作。当然,如果陛下觉得有必要的话,应该制订一部类似的法令,这样,在帝国有需要的时候,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让国家进入战时状态。这也许对我们今后更有帮助!”

朱祁钰微微一愣,说道:“这是个好办法,朕以前还真没有想到。可以暂时称其为‘战时法’,这将是今后帝国需要集中力量进行战争时的法律依据,也是我们进行战争动员的法律依据。”

丁用点了点头。“当然,现在制订法律也许稍微晚了一点,不过亡羊补牢,也许还有点动吧!”

“朕明天就找薛希镰与于谦谈谈这件事情,现在还没有进行战争动员,如果能够快速的退出这部法律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好的来控制帝国的各行各业,让这些行业能够在需要为国家效力的时候将其能力爆发出来。”朱祁钰笑着拍了下丁用的肩膀,“你也明天一早过来,我们一起商讨一下!”

丁用尴尬的笑了一下,虽然他已经不再是内阁成员了,但是他没有拒绝,他知道,现在皇帝需要他这个助手。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运输能力的分配!”丁用很快就转入了下一个话题,也是最后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很重要,毕竟帝国的工业区与原料产地有一定的距离,大部分的原料,还有军需品都需要分配调度。虽然帝国的道路系统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在西征的时候,帝国出现的运输能力紧张问题就已经是一个教训了。

以前我们也许不会重视这个问题,不过,我们吃了一次亏,那就要学聪明一点。合理的调动帝国的运输能力,这是保证各个工厂能够正常运转,而且生产出来的军后能够迅速的交给部队的重要因素。当然,这个问题,臣需要几天的时间来具体规划,毕竟,这是我们第一次解决这样的问题!”

朱祁钰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好吧,你尽快就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拿出一套解决方案来。到时候,朕会想办法与郑梦秋他们沟通,也许,我们到时候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管理这些事情,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帝国的战争潜力!”

朱祁钰在这里说的某个部门,正是后来帝国成立的临时军事委员会。这是一个临时部门,在非战争时期是不存在的,只有在帝国进入战争状态之后,才会有内阁中的相应部门的部长组成这个委员会,这包括了内务部,经济部,工业部,交通部,税务部,农牧部等众多部门。其实,这也就是帝国在战争时期的临时小型内阁,是帝国在战争状态下的最高行政部门!

第十五卷 再上征途

第十节 战时法

一大早,于谦与薛希濂就赶到了新宫来,不过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是,丁用在他们之前就赶了过来。当然,两人已经知道皇帝叫他们过来为了什么事情,而在见到了丁用之后,两人心里都明白了,显然,皇帝是从丁用那里得到了一些启发,所以才决定要为战争立一部法律,来确保帝国政府在必要时期动员国家的战争力量的法律基础。当然,这本身也是让帝国完成法制转型的重要事情。

朱祁钰首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是他在一个晚上之内想出的一些关于确立战时法的主要内容,当然,这涉及到了征兵,征用民力,民间的物资设备,以及帝国政府在必要时候调动国家力量进行战争的所有保证性行动都能够有法律依据。当然,其中很多都是经济方面的,毕竟当时帝国实行的是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募兵方式,服兵役本身就是帝国臣民的职责与义务。当然,具体的问题很多,朱祁钰的思维也比较凌乱,等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的时候,三个人都沉默了下来。

三个人都是非常聪明的,虽然皇帝的阐述本身很混乱,可以说东一句,西一句,但是在皇帝的话说完的时候,他们三人都迅速的抓住了一个中心思想,那就是,皇帝这次设立新的法案,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保证,在帝国遇到了重大威胁,或者是为了捍卫帝国的利益。扩展帝国地利益时。帝国政府能够在法律地支持下,调动帝国的所有力量来发动战争。进行战争,并且获取战争地胜利。当然。这三人也都辅佐朱祁钰有十几年了。所以对皇帝的逻辑是很清楚地。

就算朱祁钰在阐述他地观点时语言组合更混乱一些。他们也能很快就明白过来。不过,问题还是很明显地。

“陛下,其实设立这样地法律。本身并无太大的问题!”薛希濂作为法律方面的资深代表。首先开口了。“如果由政府立案。再由陛下亲自交给议会审议。并且最后由最高法院确定地话,那么要确立这样地一部法律本身是不会有任何困难地。不过,臣认为,最大地问题其实并不在设立法律方面。而是这样的法律,到底会不会得到支持与认可,特别是百姓。以及那些资本家的支持与认可,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于谦点了点头,说道:“陛下,薛希濂大人地话没有错。设立一部新的法律并不难,不过,这样的法律直接关系到了帝国每一个人地根本利益,让其得到百姓的广泛认同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部法律没有得到百姓的认同,反而遭到百姓地抵触的话,那么这样的法律就是不适合帝国百姓的,也不适合帝国的利益,至少无法得到承认,因此,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不是设立法律的问题,而是法律本身的问题。”

“臣也认为,这样多的要求,在帝国百姓中间肯定会遭到反对!”丁用的话就要直接很多了,毕竟他现在已经不再是帝国内阁大臣,所以在说话的时候,更多的是站在普通人的立场上。”臣认为,这其中的很多条款本身是值得商椎的。比如,正式确立义务兵役制,这虽然是要求帝国的臣民尽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不过在这些年来,帝国所实行的其实都是志愿兵役制,参军在很多的时候,是帝国百姓的一种志愿,而不再被看成是一种应该履行的义务。另外,在战时所采取的配额制,这虽然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将帝国的每一份资源都用到战争上来,但是,这却直接影响到了帝国百姓的生活,粮食,衣服,乃至所有的物资都按照政府规定的配额发放的话,这将对百姓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在劳动方面的规定,更是直接限制了帝国百姓本身的自由,同时也限制了百姓的生活与工作。这些,都需要详细的斟酌。如果因为这些问题而让这部法律遭到百姓的抵触的话,这对帝国来说,就将是一场灾难,特别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如果公布这样的法律,这将对帝国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朱祁钰看了三人一眼,这下他也不得不沉默了下来。其实,在他考虑这些法律条款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类似的问题。不过,朱祁钰仍然将问题看得简单了。在新政推广了十多年之后,帝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百姓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过,在这十年种,帝国百姓的思想也出现了迅速的变化。特别是对现在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来讲,他们几乎都是在新政的光芒下成长起来的,在认识上,与老一辈有着巨大的区别。特别是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之下,在这些年轻人的心里,臣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显然,要想让帝国百姓支持国家的战争行为,这确实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并且考虑得更为稳妥一些,这样才不至于因此而导致国家动荡。

“臣认为,在陛下提出的这些条款中,大部分还是可以接纳的!”薛希濂尴尬的笑了一下,他觉得开始丁用的那些话说得有点过头了。”毕竟,任何一名帝国的百姓都能够认识到,获得战争的胜利是实现帝国,也是实现他们自己利益的最大保证,而这也是他们报效帝国的最佳办法。当然,问题的关键仍然是在宣传,以及提高百姓的认知方面。而臣认为,这需要更多的时间,毕竟,宣传需要时间,同时让百姓支持这样的法案也需要时间!”

“可是,我们没有时间!”朱祁钰长出了一口气,“如果有时间的话,那朕也不会这么急着立法了。这次的远征肯定将是帝国在这几十年之内经历地规模最大地一场战争。如果我们能够等待的话。那么朕就不需要这么急了。所以,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时间来向百姓做宣传!”

“那么,最好地办法就是逐步推广与完善这部法律!”薛希濂稍微犹豫了一下。“我们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来达到这个目地。现在首先将一部分争议不大。可以得到百姓认同地条款拿出来。先设立一部暂时性地法案。而且这样可以绕过在议会表决地这一程序,法案受到的反对将更小。今后,等到帝国百姓的认知逐渐提高了之后,等到帝国百姓逐渐能够接纳新的条款之后,我们再一步步的补充进去,这样就可以逐渐化解问题了!”

“议会的事情不需要我们担心。至少,现在地议会,还不会反对这样的法案!”朱祁钰看了薛希濂一眼,他很清楚。薛希濂的新提议,实际上仍然是通过时间来解决问题,显然,这仍然是他无法接受的。“从你们开始地谈话中就很清楚的表达了一点,在这部法案中受到争议的部分,其实是最关键,是最需要得到确立的部分,比如兵役制度,战时配额制,以及物资调配,国家经济调控,这些方面都是让帝国发挥出所有战争潜力的关键性条款。如果,这些条款都无法得到通过与认同的话,那么,我们就算确立了临时法案,这又有什么用呢?至少,这对即将开始的远征有什么用呢?”

薛希濂闭上了嘴,显然,皇帝对他开始的话很不满意。当然,他也不想再惹麻烦了,毕竟皇帝在这个时候提出设立“战时法”的事情,就是要为远征服务,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的话,那皇帝根本们就不会提出在这个时候设立这样的法律了!

“那么,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通过宣传,来让百姓觉悟。”于谦叹了口气,他很清楚皇帝的性格,从此时朱祁钰的表现上,他就已经看了出来,就算天下所有人都反对,皇帝仍然会让这部法案通过的,甚至将用强制性力量来维护法律的尊严。”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宣传手段来推广这部法律的话,这无疑要耗费很多的时间,也许是几年,甚至需要十几年的时间。而我们,现在最多还有几个月,最多不过一年的时间了……”

“不,应该是半年。半年之后,远征的各项准备都将逐渐到位,而且,杨天奉已经拖不了更久了,所以,远征大军将在半年之后出发。当然,在此之前,朕会亲自向奥斯曼帝国宣战的!”

“那么,我们就只有半年的时间准备,如果这中间除去各方面动员所需要的准备时间的话,那我们最多只有三个月的时间用来做宣传了。显然,如果用传统的办法,这根本就不可能收到任何效果!”于谦长出了口气,“所以,我们必须要想一个好点的办法出来,让更多的人,在更短的时间内接受这部法律。”

“古时候,吕不韦在他的《吕氏春秋》成书之后,曾以千金悬赏。”丁用慢慢的说了起来,“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用这样的办法来达到更为广泛的宣传效果呢?”

朱祁钰一愣,立即笑了起来,说道:“还是丁用的脑袋灵活。当然了,这次我们不能照搬古人的办法,得用更为巧妙的手段。比如说,我们不求人改字,但是可以全面公示法案的内容,广泛征求百姓的意见,并且可以对那些提出了有效的,重要的观点的人给予高额的赏赐,以此让百姓来了解这部法律!”

“这也许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于谦慢慢的点了下头。

最后,薛希濂也投了赞成票,虽然他对宣传工作本身并不是很了解,不过在这个特殊的时候,也就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当然,在具体操作的时候,我们得更加灵活一些!”朱祁钰笑着站了起来,“而且,这种办法可以推广都今后的其他法案上去。让百姓有机会参加立法工作,当然,决定权并不是在百姓手里,仍然在帝国的行政,立法与司法机构的手里。

不过,我们可以广泛的征求百姓的意见,并且采纳一些好的意见与建议,让百姓真正的体会到自己有议政,参政的机会,这样,百姓在接受新的法案时就会更加的主动了。而且,这是法案正式确立之前的宣传,这样,在法律正式确定之后,就能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同,在执行法律方面也将减少很多的麻烦,宣传效果必然会更好!”

“那么此事就应该让宣传部门的大臣去处理了!”

“对,于谦,这事你来安排!”朱祁钰长出了口气,“当然,可以适当的删减一些比较有争议的条款,比如这其中的战时配额制度,至少,现在帝国还不存在物资短缺的问题。而为了今后考虑,在设立法案的时候,可以规定帝国政府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具体的法律条款来增强帝国的战争实力,这样,就更能够被百姓所接受了!”

于谦点了点头,显然,皇帝在得到了支持之后,也做出了微小的让步。其实,这对朱祁钰本人来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让步了。如果换在以往的话,皇帝绝不可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做出让步,哪怕是一丁点的让步也不可能。不过,在经历了这几年的政治斗争之后,皇帝已经学聪明了很多,准确的说,是皇帝能够准确的把握管理国家时的分寸了!

《战时法》成立的帝国第一部拿出来由全民修议的法律,而且从这之后开始,帝国还设立了一部专门的法律,用来规范百姓在讨论法律条款方面的权利以及讨论范围,并且规定了,今后帝国的所有法律,在正式提交帝国议会表决之前,都必须要提前三个月的时间公布于众,让帝国百姓能够提出修改意见。当然,是否采纳百姓所提出的意见,这就是政府的事情了!不过,从此之后,帝国百姓也真正获得了议政的权利。

当时,通过的《战时法》其实只是一部临时性的法律,直到朱祁钰的第三次西征结束之后,这部法律才得到了完全的确定,而且在后来的十多年时间里,各项条款逐步补了上去。当然,《战时法》确立了之后,帝国在进行战争的时候,就能够通过法律的手段来维护国家的战争机器了!

第十五卷 再上征途

第十一节 大皇子的志向

当《战时法》草案被张贴在帝国京城的南门,整整用了上百面告示牌,开始向帝国百姓征求修改意见的时候,关于皇帝再次远征的事情立即成为了帝国的头号重要事情。当然,有眼光的人都已经看了出来,皇帝在这个时候推出《战时法》,正是要利用帝国百姓对远征的热情来让百姓接受这些将对他们的生活产生巨大改变的法律。不过,对于大部分的帝国百姓来说,这还是一件新鲜事。这也是他们第一次拥有了向帝国政府,乃至帝国的皇帝提出自己的观点与意见的机会。显然,这本身就足以在帝国引发一场大讨论了。

在帝国百姓就《战时法》草案进行激烈讨论,并且连续有人上书(当时,很多帝国百姓还是通过传统的办法来表达自己观点的,这就是向皇帝上书)的时候,朱祁钰也很是高兴。这正是他所希望看到的场面。而且,他在这部法律的草案中故意留了几条有争议的条款,等到百姓的讨论结束,他将这部法案正式交到议会审议的时候,会以百姓提出的意见为由,故意删除掉这几项条款,以此彰显百姓意见的重要性,让百姓对其他的条款更为认同。当然,这仅仅只是一种手段而已,而百姓这么热情的讨论一部法律,这本身也就预示着这个办法的成功,以及这部法律的成功。

当然,朱祁钰本人是不会在这个时候出面的。当各项准备工作都逐渐到位的时候,朱祁钰突然发现自己由闲了下来。离远征大军出发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这是战争前期准备工作所必须的时间,而且这已经被朱祁钰压缩到极限了,毕竟军队的调动,物资的储备与调动,各运输部队的安排,这些都需要时间。特别是工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民间军事力量的征召等等,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朱祁钰不得不耐心的等待这几个月,就算他是帝国皇帝,是世界上权力最大的皇帝,他也不可能在与时间的竞争中赢得胜利!

不过,也就在这个时候,朱祁钰遇到了一个让他有点头痛的问题。当李妃,李惠中带着他的大儿子朱见泽来到他的面前时,朱祁钰这才猛然发现,他印象中的那个还处于襁褓中的大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

朱见泽小的时候有一个别名(传统,即使是皇室也不例外),而其正式名字是在其十二岁的时候才取的,这显得有点晚。不过当时朱祁钰也刚好回到帝国,而为皇子定名的事情,自然应该由皇帝来做,其他人是无法代劳的,所以也就拖到了这个时候。而朱见泽是景泰三年出生的,如果按照帝国的方式来计算的话,他已经十八岁了(实际十六周岁才过)。按照帝国的观点,十八岁,就已经到了成年的年龄,而在其他的很多国家,这已经是青年人,而不是少年了。

“坐吧,朕一直没有时间陪伴你们!”朱祁钰尴尬的朝妻儿笑了一下,“见泽都这么大了,朕现在还一直认为你是那个不懂事的孩子呢。怎么,今天跟母亲一起过来,是不是有什么事要跟朕商量?你也不小了,是不是看中哪个大臣或者百姓家的千金小姐了,要找父皇替你做主啊?”

“父皇,其实皇儿不是为此而来而麻烦父皇的!”朱见泽的声音还有点稚嫩,不过已经显得很成熟了。

朱见济在诞生的时候,朱祁钰就给他找了一个好老师,这就是帝国总理大臣于谦。也许,这是当时朱祁钰能够给这个大儿子找到的最好老师了。不过,于谦给朱见泽传授得最多的还是道德,以及作为一个国家接班人所应该具备的管理国家的能力。不过,于谦却仅仅只是朱见泽的正式老师而已,除此之外,他还有几个很多不“挂名”的老师。这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有三个人。

第一个人是柴美娇。柴美娇因为没有亲生儿子,所以一直将朱见泽当作了自己的儿子看待,当然,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柴美娇也是朱见泽的“大娘”。因此,柴美娇对这个儿子是很看重与照顾的,她几乎将自己的知识都想办法灌输给了朱见泽,这其中,最多的自然是航海方面的知识了。

第二个就是段灵。在小的时候,段灵一直很照顾朱见泽,即使后来段灵也为皇帝生了个儿子,不过段灵仍然将朱见泽当作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看待。当然,段灵传授给朱见泽的最多的还是科学方面的知识。为此,段灵甚至专门找了几个科学院与大学的教授来向朱见泽传授一些重要的基础科学知识。

不过,最为重要的还是第三个人。这人就是帝国近卫军的军长梁岳上将!作为帝国近卫军的统帅,梁岳是长期呆在皇帝身边的。虽然在很多时候,梁岳本人并不负责皇帝的安全,不过当时京城的安全工作基本上都由近卫军负责,而且梁岳每日都会到皇帝那去报道,履行近卫军的职责。而在最近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