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福大贵(晒星月)-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大清的宗室里。每逢重要战事,帝王必须亲征,以获人心。所以四爷听阿玛那么说,便更想去了。
“满汉要合一,新的君主,必须要融合汉人的君主行为。我一直想让汉人也能过得好起来,可是汉人的怨愤依然很深,我更希望你能在满汉合一的问题上,有所成就。西征只是镇压叛乱,而治理好汉人。才能行得更远。汉人的文化根深蒂牢,而我们满人却没有这样的东西,所以,你要把汉人的根舀来。变成我们满族的根,那江山就牢了。如果不能收服汉人,人心不能统一,那比西域的动乱更可怕。”
皇上睡在龙榻上,语重心长地对老四说。
“阿玛。其实儿子觉得汉人原来有许多规矩也要改的。尤其是贱藉制当废,民心是天,人民是天子,如是到处都是贱民,怨声载道,江山也会贱得很的。我们成天吟经诵佛,说一切众生皆平等,可是贱民太多,便不能平等,不平等就会有怨恨。”四爷说出自己的感悟。
皇上笑了,“说得好。阿玛是老了,恐怕实现不了这么大的计划。你知道。宗室里的老臣,都极固执。既要善待汉人,又不能激怒自己人。这一秆秤,不好称。阿玛希望你能称好这秆秤。”
四爷担心道,“若是不让儿子西征,将来儿子如何能震慑内臣的心?”
“如果,你真是个君王,你就能。你将来的路不好走,很不好走。但是你一定要走过去,为了大清,也为了历儿。”
“阿玛,路再难,儿子都要抗过去,儿子少活几十年都要抗过去,为了大清,为了历儿。”
“君慑天下顾然重要。可是君下面还有臣,江山安泰,不是一个君王能成的,有的事,有的功劳,你得让别人去做,让别人去舀,因为那件事,他比你更适合,你能做到这样,你才是好的君王,你是君王,你就象船长,你只管掌好舵,却不需要去划浆。”
“儿臣受教。”
弘历听他们说了半天,也听明白了,在一边,脆声声地说道,“玛法。历儿也明白了。”
皇上笑了,“历儿明白了什么?”
“如果你是水手,你就要做一名优秀的水手。如果你是船长,你就不能为了水秀的荣誉,而放弃船长。船长就是要掌好舵,带好水手们,给他们吃,给他们鼓励,让他们干好活。”
“嗯。历儿好悟性。”皇上抱着历儿,狠狠亲了两口,“你真是象玛法小时候得很。”
“可是历儿没治过螯拜,历儿没有玛法英明。”弘历认真地道。他最喜欢听玛法讲原来的故事。
“哈哈哈。历儿,将来说不定你也要对付螯拜这样的人咯。”皇上点着他的额头道。
“那历儿就学玛法,与他们周旋到底,让他们统统变成历儿的水手。”
“哈哈哈。好。”
四爷茅塞顿开,心中却再次奇怪,怎么姣娇似知道皇阿玛的心思。
西征选将,练兵,足足用了半年,十四不仅武艺出众胜出,更是众望所归。十月,十四阿哥胤祯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入驻青海,讨伐策妄阿喇布坦,以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征,出征时,“用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所有不出征的王、贝勒、贝子、公以及二品以上的大臣俱着蟒服,齐集午门送行。
皇上降旨青海蒙古王公,“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既与我当面训示无异。尔等惟应和睦,身心如一,奋勉力行。”
这在众臣看来,十四在皇上心中的地位极高,才能以天子的规格出征。因此,所有的人都以为,十四将是新的君主。
连四爷心里都又生出疑虑。可是姣娇却道,“如果阿玛能御驾亲征,便不会这样。因为阿玛不能出征,为了震慑天下,不得不这样。这是政治手段。”
“可是……”四爷的压力越来越大。
“如果阿玛真要立十四,此时应该已经下旨了,以鼓励他早日凯旋而归。可是为什么阿玛迟迟不立储?”
“一头雾水。”
“其实当皇上很苦。现在皇室的情况,你也有看到,现在坐上江山,绝不是吃喝玩乐,只有吃大苦的,若是只顾吃喝玩乐,那皇上也光不了几天的。如果十四真有那个才能,你倒不妨退一步,海阔天空。”
依现代人看此时,姣娇已经看到朝庭需要多项重大变革,因此十四未必 是合适的人选,而是四爷这些年来的积累和准备,正好堪此重任。
“我退得了吗?不是继任,就是作臣。阿玛不会放我走。”最主要,他多年的心血还没得到实施,心有不甘。
“朝庭现在的情况,十四若是继位,不能扭转几个关键,清朝必定大乱,汉人会呈出不断地起义。当他只能以杀镇压时,那江山也不久的。你说,阿玛会看不到这些问题吗?阿玛为什么还不下旨立储?因为他看到了这些问题。如果,你真的想为苍生吃苦,你就不要去想继位的事,天若器重你,你才真的是堪成器。你若真要为天下吃苦,现在你心里只想天下的事,不是一个位置。”
其实姣娇心里也把不准了,毕竟十四出征的声势太浩大,而且动用了天子的规格。难道历史上真的老四夺了十四皇位之事?
如果十四是贤王,能益于苍生,姣娇愿意和丈夫作平民。或许,该找德妃谈谈了。就象当初德妃要老四有天放过十四一样。姣娇如果劝着老四退却,也需要十四放过老四。
姣娇带着弘历去探望悫惠贵妃,然后把弘历留在悫惠贵妃处,独自去拜见德妃。
“听说历儿进宫了,你却不让他来见本宫?”德妃虽然经常看到历儿,可是太喜欢这个孩子,便想时时见到。
“额娘,儿媳独自前来,有事相求。”姣娇跪在地上,不肯起来。
彼此欣赏的婆媳,行事的方式总有一些相似。德妃心里更喜欢这个媳妇,拉起她坐到身边,为她拂一拂额前头发,笑道,“说吧,有什么事,只要本宫能的,一定不遗余力。”
“就象那次额娘来找儿媳,儿媳此番心意相同。”姣娇也不用儿臣,只说儿媳,以强调亲情关系。
“唉。”德妃现在认为,可能十四胜仗归来,真是要继位的,姣娇一说,自然明白她的意思,拍着她的手道,“你放心。十四最孝顺,只要有额娘在,不会让他对你们不利。不仅这样,我还要让他好好待你们,尤其是弘历,若能收作他的儿子,你明白的。”
“额娘。儿媳和四爷,想以后归隐田园,我们有双手,只要勤劳,便能活得好。至于历儿,他已经这么大了,恐怕他不会跟十四弟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四九章叙谈
“唉。本宫是想,历儿被认作了十四的儿子,将来才能尽可能的避免血光相见。本宫与你说的都是真心话。与别人,这些话不敢说。”德妃为了双重保险,才想出这么个办法。
“十四弟有儿子,历儿抱过去,恐怕会惹更多事情。”
“本宫和皇上会好好地商量个万全之策,总之,本宫决不许十四与老四相残。”
“额娘。将来请你转告十四弟,儿媳从不曾想让四爷继位。当皇上并不容易。儿媳怕四爷没那个本事,弄砸了天下。眼前,先不说满汉的矛盾深重,王公贵族间的算计争夺,就说国库亏空这一项,一年比一年严重,如是让四爷继位,我真怕大清会玩完在他手上。”
“本宫生的儿子,本宫最清楚。老四不是你担心的那样草包。”
“一山不容二虎。额娘,请成全儿媳的心意,待十四弟胜仗归来,儿媳便和四爷归隐。”
“你不能作老四这个主。待本宫与皇上商量后再说。”
德妃又何尝没看到现在朝庭的诸多困难和问题?姣娇说的,都是她极担忧的。她是个顺从丈夫的人,在儿子与丈夫之间,首先顾及丈夫的感受,儿子毕竟是晚辈。
姣娇说的太郑重,德妃当即来到景仁宫,与皇上商量到这事。
“宣雍亲王的钱王妃来觐见。”皇上早想和姣娇谈一谈国家大事。考虑一个新的储君,同时考虑到他身后的女人也十分重要。
姣娇在承乾宫还没离去,接到圣旨,来到景仁宫,被赐平身。皇上端坐在案前,令德妃退下。
“姣娇。听说你又想为老四求辞?”
“阿玛。不是儿媳不让四爷为国家作贡献。就算是儿媳自私,想保得全家平安吧。”
“你的心意朕明白。可是老四一走,你让朕的江山怎么办?”
“阿玛。相信新的储君一定能安稳江山社稷。”
“朕的身体已经老了。现在可不可以向你请教一下另一个世界的事?”皇上再无原来的多情。但对另一个世界的事,还是会偶尔思及和好奇。
姣娇看着他,他的确老了。她的儿子都七岁了。皇上目肿面瘦,萎萎缩缩地。全无了君主的气度。他在世的时日应是无多了。他是个重情的人,对历儿爱得极深。此时,她应该了却他的心愿,其实也不费事,只是答答他的问题。
“那是未来世界。比现在文明和发达。那个世界讲究人权的平等,只有一夫一妻。”
皇上终于听到她说另一个世界的事了,目露欣喜。“你说那个世界好,还是在这个世界好?”
“在那个世界,没有君主,只有国家事务管理者,即使是个百姓,都是快乐的。这个世界,身为皇子的女人,其实不快乐,不自由,有太多担忧和顾忌。如果。可以穿越时空,我宁愿带着的丈夫和儿子,去那个世界作平民。”
“你这么说,是朕没有呵护好你们了。”皇上很失落。他尽皇者的力量,尽可能地呵护着她和历儿,可是她并不满意。
“阿玛。时代不同,即使你是天子。若你还有前世的记忆,你便能明白我为什么这样说。在这个世界,不是你对儿女呵护不够,是时代不同,政治环境不同,大家处的位置不同。”
“朕前世是个什么样的人?可以告诉朕吗?”皇上极诚恳地问。
“一个研究学术成果的学者。一个爱家的学者,只是还未有所成就,便出事故走了。”
“前世的那个也儿,好不好?你后来怎么走的,你还记不记得?”
此时,两人象故人相叙一般,姣娇再不忍心拒绝一位垂死的老人。
“他很好,很聪明,很健康,长得很英俊,很有学问,继承了我留下的生物制造企业,如果他经营得好,现在应该是上百亿的财富了。”
皇上不懂她说的财富值,“可以用白银作比方吗?”
“大致相当于你一年三分之一国库收入吧。当然不是国库亏空这种情况,是富余的情况。”
天,皇上咋目结舌,她前世竟然办了个那么挣钱的事业。
很快他笑了,“你好有本事,难怪你懂经营茶楼。若是一个国家交给你,这个国家也不会太穷。”
“我一个妇道人家。而且时代规则不同,行起事来也不同。”
皇上很开心,更坚定心中的感觉,如果把国家交到老四手上,他们夫妇俩会让清富有起来。所以,他决不能让老四隐居。
“你是不是看到朕给十四天子的规模去应征,认为朕要立十四?”到这时,他也不避讳谈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他早想和她谈谈。
“不知道阿玛怎么想的。儿臣只知道,阿玛是想震慑天下吧。可是这么高的待遇,将来若是不传位于十四,恐怕对新的继位者也会行成极大的压力。”
“唉,朕也是逼不得已。毕竟江山安危必须考虑在前,而朕的确又没法再御驾亲征。”
“儿臣能理解阿玛的为难处。不过十四弟的确很出色。”
“治理一个国家,不只打仗那么简单。朕不让老四去打仗,因为朕不想让老四在现征中有意外,朕害怕再让你作一世寡妇,朕要还你一世的幸福。”
皇上说得很诚恳,姣娇惊愕不已,原来皇上竟是这个意思。
“老四得好好活着,将大清江山好好地守下去。你可得好好协助老四,让大清走出困境,将来别让老四,走朕的老路,把个烂摊子交给儿子收拾。”
原来皇上还是这个意思,姣娇沉默了。
“现在的局面有些乱,将来老四肯定会面对很多委曲和压力,请你多劝着老四,凡事以大局为重,要忍辱负重。朕相信你将来会是个好的皇太后,也会是个极有福气的人。答应朕,为了大清,不要带着老四隐居,好吗?”皇上身子往后退了一米,伏头向她叩一头,“这一礼,是朕代大清百姓向你叩的。这是朕最后的遗愿,希望老四和你能让大清好转起来,让百姓们好过起来。”
康熙的确是一代明君,是一个为天下人所虑的皇上。姣娇感动了,眼角潮湿,伏首向他回礼,“儿臣遵旨。”
“有空,让历儿多进宫来陪朕朕,朕看到他,便看到了大清的希望。你是个慈母,也是个善于教导的母亲,历儿能够从小不骄不躁,全仗有你这个母亲。朕已经明白了,你就是我大清朝的天贵星,朕的江山,就拜托给你和老四,以及弘历了。”
“阿玛。”姣娇动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是真的对皇上充满了长辈的敬重。
皇上笑着,胡须抖动,“如有来世——”
“如有来世,儿臣还想作历儿的母亲。”姣娇对皇上这个期许,没有憎恶,但却巧妙地避开了,如有来世,她的确还愿作老四的女人,老四独爱她这份情,是前世王良友不能及的。
“你是个不慕虚荣名利的好女子,老四有你是福,老四当初悄悄娶了你,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幸运。好了,记着多带历儿进宫来看陪陪朕。”
“是。”
姣娇退下去后,皇上坐在案前闭目沉思,前世那个女人深深地爱着老四,就象德妃爱着自己一样。皇上召来德妃,拉着她的手,温柔地看着她,她这张脸真是百看不厌,随着岁月的渐老,德妃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眼角也有了细小的皱纹,轻轻抚摸着她脸上的皱纹,柔声道:“爱妃,做朕的妻子,辛苦你了。”
德妃不知道皇上对姣娇说了什么,但见他如此动情的样子,猜他们一定谈得很投机。
“朕有一件事告诉你,不知你会不会难过。”
德妃握着他枯瘦苍老的手,噙着泪直摇头,“无论你的什么决定,臣妾都支持你。”
“如果朕把江山托负给十四,你准备怎么办?”
德妃惊愕了一会,很快适应过来,“那你为什么要给十四出征这么高的礼遇?”
“两军打仗,打的是个气势,出征的气势越高,这仗才有胜算。所以,朕说你做朕的妻子,生了这么两个儿子,不仅劳苦功高,也极不容易。”
天哪,德妃想象不出来十四知道这个消息后,该会怎么样地失望和愤怒,甚至,他可能会谋反的。
德妃脸色灰白,似乎已经看到十四打了胜仗回来,带着雄雄大兵将皇宫围了个水泄不通。
“你还是舍不得十四?”皇上轻叹一声,放下她的手。
“不。臣妾只遵从你的意愿。”德妃不放开他的手,将头埋在他胸前,吞下痛苦,她不能让皇上带着遗憾离开。
“那到时你打算怎么劝十四?”
“你放心,我会尽全力帮助老四登基的。”德妃相信丈夫的决定,是为了大清,不是为了个人的情感。
“好。那朕就放心了。”
皇上实在太累了,头昏发作,笑着倒在德妃怀里。德妃声音沙沙地直叫,“老张,传太医,皇上晕倒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五O章谁最明白
就在众人以为十四必为新储之际,十二月,皇上下旨孝惠章皇后升祔太庙,位于孝康章皇后之左,颁诏天下。晋和嫔为和妃,册封庶妃王氏为密嫔,陈氏为勤嫔,封世祖悼妃之侄女博尔济吉特氏为宣妃,册封戴佳氏为成妃,哈琉哈氏为定嫔。
皇上明白,这是他有生之年最后一次册封了。
同时颁旨欲在顺天府昌平州内,“距京城二十余里”的郑家庄建造行宫,安置胤礽。
皇上钟爱嫡长孙弘晳,可能会因此第三次复立胤礽,新的谣言传至宫外,甚至远播朝鲜。
暗中所有的焦点,依然聚在十四和胤礽身上。只有姣娇、老四和德妃知道,皇上在开始安抚人心了。
皇上已经开始行动了,圆明园不能完全等待。老四将来继位时,要突破十四这个大功臣的光辉,以及满朝的孤立,姣娇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反复劝说老四,一定不能失了处羹尧的心。
年丽欣因为锦春的夭折,一直郁郁寡欢,四爷经过反复考虑,不得不利用年丽欣这一颗棋子,不仅对她问寒问暖,在姣娇的安排下,开始宠幸年丽欣。
次年正月,皇上又颁诏功之臣退闲,世职准子弟承袭,若无承袭之人,给俸终其身。
这令不少人更多的遐想,皇上在安退老臣,为新君新臣铺路了。到底是复立胤礽还是新立十四?朝庭上下充满了悬疑。
无疑皇上对胤礽和十四都是极爱,而又栽培得最多的,尤其胤礽,不用说,是皇上用一生心血培育的继承者,只是他中年不济。疯癫频乱,实在不堪为君。
这个时候弘晳已经二十五岁,若是胤礽继位。只是个形式,最终江山当落弘晳之手。
但是西征战事未明,所有的关注很快转移到战事之上。四月。皇上下令抚远大将军十四驻师西宁,统新疆、甘肃、青海等省的八旗、鸀营十万兵力。调兵遣将,稳定军心,激励士气,笼络**喇嘛,捷报频频传来,送新封**喇嘛进藏,到九月时。彻底平定策旺阿拉布坦所策动的西藏叛乱,因此威名远扬,皇上谕令立碑纪念,命宗室、辅国公阿兰布起草御制碑文。
康熙五十九年五月,年丽欣终于生下一个儿子,皇上赐名福宜。老四心中舒口气,年丽欣生了个儿子,因此牢固定的得到了年家暗中的支持。
十月,皇上诏回抚远大将军胤禵会议明年师期。康熙六十年三月,大学士王掞先密疏复储。后御史陶彝等十三人疏请建储,康熙帝不许,王掞、陶彝等被治罪,遣往军前效力。
于是。所有的人以为,新的储君必是功臣十四。这个时候,皇上身体已经很坏,有时头昏一发作,便会昏迷半天。
五月,十四移师甘州,企图乘胜直捣策旺阿拉布坦的巢穴伊犁。但由于路途遥远,运输困难,没有取得进展。
十四出去带兵打仗,老八与他一直书信不断。皇上身体不佳,又一直不立储,老八着急了,频频去信催十四先搬师回朝再议。
十月时,胤禵以军务重大,密奏暂停进剿,得到康熙的赞同。
十一月,胤祯奉命回京述职。经反复研究磋商,康熙决定争取和平解决准葛尔问题,特致书策旺阿拉布坦,令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选派喇嘛位使,赉书前往招抚。
皇上的身体越来越坏,立储的问题迫在眉睫,可是现在几乎所有有力的的势力都倾向了十四。
皇上为此费尽了心思,虽然安抚了一大帮老臣,可是宗室中还有那么多强大的势力。
正月时,皇上行了千叟宴,宴谢有功的老臣。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这是一场他今生的答谢会,答谢曾经追随他的老臣,尽心尽力跟着他走过了数十个年头。
这一年弘历十一岁了,已经长成一个英武的少年,性格开朗,文武俱精,言行沉稳。皇上的晚年几乎是在弘历带给他的快乐和安慰中度过。
三月时,皇上去圆明园赏花饮酒,下旨将弘历养育宫中。
十四与老四之间的矛盾浮出水面,皇上为何这时要将弘历养育宫中?皇上对弘历的喜爱,已经超过寻常的祖孙之情,而且皇上不只一次说,弘历就是他孩提时的影子,此子将来必为天下英雄。
四月时,皇上令十四阿哥胤祯离京再赴军前。十四欲称病拒行,怕此次出去后,回来已经江山有主。德妃何尝不知皇上这一招为何?让十四再次出军,其实也有她的意思,她必须支开十四,同时如果老四食言要取十四的性命,他手上有一大股兵力,尚能以此协制老四,而留下条命来。
母亲的心碎了,可是她能怎么办?只有声泪俱下的痛斥十四:“你如今长大了,翅膀硬了,枉你阿玛宠爱你,到需用你时,你有点功绩却骄傲上天。想想当时挑选大将军,众兄弟中,真的只有你能胜任吗?那去撒血拼死的人士兵中有你吗?你不过是调兵遣将,在一帮忠将的帮助下,而成就了事业而已。你既是大将军,接了平定西乱这件事,你就得给我好好把这件事完成。若不然,你就不是我的儿子,也不是你阿玛的儿子!”
十四是孝顺的,如果他都不是母妃和阿玛的儿子了,他还能是什么?
可是十四不甘心,败给老四,跪在德妃面前,痛哭不已,“都是你生的,这时你怎么就不心疼这个儿子了?”
德妃怎么能不心疼?皇上迟迟不下旨,便是在想,如何安抚十四这个宠子。皇上很难办,很为难,甚至有时会有个冲动,恨不得把皇位撕成两半,一子继承半办边,可是江山不能分裂。
她若不为皇上考虑,只怕皇上会死得很不放心。无奈之下,只得哄着十四,“你若不能圆满地办成这事,将来如何震慑满朝重臣?老臣中,有几个不是从刀口上舔爬过来的?你这一仗,不过是你阿玛在帮你挣资本而已。你阿玛若要把皇位传给别人,为何现在还不降旨?枉你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十四恍然大悟,是呀,我怎么糊涂了。待我功德圆满回来后,不是一切顺理顺章?
“额娘,儿臣一定负阿玛的苦心和重任。”
于是,十四又带兵西行,为促成和平谈判。
所有的人都认为,只要十四谈判回来,便是继位之时,这个时候皇上的身体,已是枯如油灯。
然而,只有姣娇明白,皇上是要把十四派出去,不能让他留在京里,皇上极擅长政治手段,这是他能为明君的智慧所在。
皇上的身体越来越坏,可是皇上还是不提立储,也不许别人提。大家以为,皇上是在等十四的好消息。
在德妃的支持下,四爷党的人展开了密切的准备。老四没想到额娘会如此促成他继位,甚至可以把十四弟派出去,其实西藏战事已平,余下来只是谈判的问题,大可不必派十四去。
四爷府的人,都已经暗中明白,四爷要继大位了。李佳氏见弘历如此受皇上喜爱,心中生出妒意,怕弘历将来会成太子,弘时才是雍亲王府的长子。而四爷这时似乎新宠上了年丽欣,对福宜十分宝贝。
宋氏认为,皇上喜欢弘历不可怕,他年纪老了,喜欢一个孙子很自然,可是他传位后,四爷喜欢的,才是真的太子。
宋氏没有孩子,协助那拉氏,对弘时有抚育之情,自然也希望弘时将来能当上太子。年丽欣是众妻妾中最年轻的,这时得宠,说明四爷已经厌倦了钱姣娇,他这个时候宠的女人和孩子,便可能会是皇后和太子。
宋氏叼唆那拉氏,“孝惠章皇太后是嫡后,孝康章皇太后虽是皇上生母,可是嫡皇太后却埋在孝康章皇太后的下位。可见当儿的心里,养母不如生母重要。”
那拉氏自己也明白,四爷小时不在生母身边,所以后来对府里侧出的孩子,也不强调一定要归在嫡母身边抚养。
可是十四西征那年冬天,废太子妃瓜佳氏病逝后,她一样无有子出,皇上却仍以嫡媳妇的待遇下令行葬,而且诏文把瓜佳氏赞得极贤慧。
皇室宗族中,一旦有嫡,若无过错,那是不容轻易推翻的。这些年,她也看透许多,对钱姣娇更是佩服不已,这个女人不是一般,四爷能继位,跟皇上对她的信任有极大的关系,还有弘历,一个极其优秀的孙子,已经让皇上认定了,弘历就是孙辈的继承人。
即使如此,而钱姣娇依然低调,不争功,不张扬,还劝着四爷宠幸年丽欣,牢牢抓住年家的支持。
钱姣娇不只会相夫,还很会笼络那拉氏,她已经暗中向那拉氏表过态,若是四爷将来继位,皇后当是嫡夫人,绝不能是其它。
因此,那拉氏不肯上宋氏的当,反而训责她不可节外生枝,坏了四爷的前程。
连那拉氏都归顺了钱姣娇,就是将来那拉氏当皇后,但处处听钱姣娇的,钱姣娇岂不是更得意?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李佳氏决心要在四爷继位之前,解决掉所有的问题。(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二五一章没那个必要
李佳氏要犯心胸,严子风哪能不察觉?人家严子风对弘时的存在还觉得是个障碍呢,若不是姣娇一直按着,严子风早把弘时这个长子劈了。
你李佳氏真是活得不耐烦了,原来被禁足,真是处罚得太轻,严子风觉得李佳氏这样的人真是该让她永远打入冷宫。
李佳氏的心胸犯得大,不仅觉得弘历碍事,就是不到一岁的福宜都碍了她的眼。可是要怎么样除掉弘历和福宜呢?她大费周章,苦苦冥思。
眼看福宜要满周岁了,圆明园张罗着福宜的周岁宴,这时年丽欣肚皮又隆了起来,再过几月又要生孩子了。看着年丽欣似乎极得宠。却不知四爷也很会投机,这个时候要给人外界一个感觉,他很宠爱年丽欣的,女人得宠无非怀孕生子,因此年丽欣生下福宜后,过了半年,四爷让她又怀了孕,这样他便得到解脱,至少又得一年清静,不必再与年丽欣同房。
与年丽欣同房是很痛苦的事,她是含月转世来的,四爷心理障碍极重,而且心中也厌烦与姣娇之外的男女之事。可是为了政治力量,他不得不笼络年家。每次与她同房,四爷象上刑一样,总是匆匆完事,然后去了净房,便不再去她屋里。
年丽欣却很满足,就是一年只有一月十天,四爷去她屋里播种,不在她屋里宿到天明,她也极满足了,这已经是钱姣娇之下的最高待遇了。何况,这么快又怀了孩子。
年家的人盼着她再生个儿子,严子风却觉得年丽欣的肚皮又鼓起来,极看不顺眼。一直让姣娇再生几个。
姣娇觉得好笑,再生一个?这个时候再生一个,只有更麻烦的。还会分了她的心教导弘历。只要历健康长笀,她生一个儿子胜过一辈子都在生孩子的妻妾。
这个时候,四爷早无了再让姣娇生孩子的念头。年丽欣的问题。让他意识到,姣娇再怀孕生子,他便不能近她。不能碰她,他啥都能捱。就是在钱姣娇面前捱不住,只喜欢夜夜抱着心爱的女人,怎么都满足。所以,他觉得姣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