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宠毒后:鬼王,来硬的-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阔满是羡慕地道:“阿娘,我也想去,可是二叔说得不错,身为嫡长子,就有自己的责任,责任重过学问。”
他伸出手,怜爱地看着陈阅,“去了医族,可不许偷懒,要用心读书学本事,将来大了,你就能回家,如果能拐一个医族娇娘子回来,就更好了。”
陈阅很是认真地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医族人长得貌美俊俏……”
谢氏抬手拧住儿子的耳朵,“你是去读书的,你才多大就学会逑淑女,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阿娘,放……放手,我不是小孩子,这不是长兄说的。”
陈阅连连挫着耳朵。
家中长辈是同意了,想到医族的古籍,他的心似要飞跃起来。
第七百四十七章 相中为弟子
翌日一早,袁东珠与杨瑜等一行十余人离开永乐邑。
医族人在陈、莫两家挑选弟子的事传出去了,平静的永乐邑就如煮沸的水。
太上夫人敲着木鱼,口诵经文,这篇经文她是从幽兰寺求来的,早已经背得滚瓜烂熟。
身边的仆妇正语调轻柔、欢快地禀着刚发生的大事。
“是医族的圣医,拿了一件医族圣物给我们家的公子、娘子检测血脉,四郎主的几位公子娘子,个个都是鲜红的健康红,祥瑞得很,尤其是楷四公子,闪出红木光芒,甚是奇特。
九郎主家的几位公子娘子,只三公子与庶出六娘子有鲜红瑞光出现。
十郎主的儿女也甚好,嫡出、庶出都有红光闪耀。
十一郎主的三个儿女个个都闪过红光。”
太上夫人道:“有几个孩子的血脉不好?”
“四位郎主统共有五个孩子的血脉未有祥瑞光芒。”
莫三舅的孙儿孙女可有十三个,健康的红光与异象有八个,比例也算是高了。
燕京贵族盛行给自己的儿女结亲,要挑血脉纯净、健康、高贵的,认为这样选出来的儿妇,育出的子孙才更健康、尊贵、聪明,为了这个,可以与寒门结亲。
太上夫人沉吟道:“医族人当真拿来了圣物?”
“是,那可真是个宝贝,不同的人,检测出来的也各有不同。几位郎主也都试过,个个都是鲜红的瑞色,只几位夫人……”
太上夫人道:“说罢!”
“四夫人、十夫人、十一夫人有瑞色显现,九夫人的血滴入之后,圣物虽有红光,里头却有杂浊之气。”仆妇迟迟疑疑。
太上夫人轻喝一声:“在我面前,但说无妨。”
仆妇道:“老夫人很生气,直说九夫人身有隐疾,害得六公子、四娘子亦随了她。”
太上夫人轻叹了一声,“今是儿挑起话头说要检测血脉的,医族登门,是来莫家选弟子,几个郎主、夫人凑什么热闹?”
“是九夫人……”
这可是怎搬了石头砸了脚。
自莫九郎入仕之后,九夫人就在妯娌里说话的嗓门都高了,有时候还想压长嫂一头。
这一回,几个夫人都检测了血脉,就只有她的不好,旁人都呈瑞色。
老夫人当然生气,觉得父母健康,生出的儿子才是健康的,其他几个嫡出孙儿孙女,个个都是好的,就她生的六公子、四娘子没瑞光呈现。
太上夫人吃吃笑了起来,“怕是三儿妇这会子气得不轻罢?”
“九夫人这会子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老夫人追问。”
太上夫人歪着脑袋,“九夫人的娘家母亲,我听说生女儿倒无碍,生儿子必是瘫子,在她上头,原有两个兄长,长到三岁都不会走路,后来都没了。她亲娘没有儿子,就将庶长子寄到名下……”
仆妇应答一声“是”。
“这就是隐疾,瞒过了所有人,却瞒不过圣物,这一检测就露馅了。”
太上夫人想着陈蘅,医族圣物,陈蘅说借来就借来了。
医族未免对她太过恭谨?
是因为他们看在天圣女的情面上?
就算陈蘅与天圣女好,也不至于让医族给她这么大的面子。
太上夫人忆起当年,化名朱雀的元龙护送陈蘅去江南,竟用短短一月就收服了水帮,后来又有了太平帮。当是老太公知晓,叮嘱莫三舅、莫三郎莫要张扬,让他们静观其变。
原想,是他异想天开,未想到还真被元龙给得逞了,他不但顺遂的收服了水帮、太平帮,还以护镖、护行做起了生意。
医族是北燕太子的母族,襄助北燕太子还能理解,可他们为甚要帮陈蘅?
太上夫人的疑惑越来越重,越想越多,将许多的事又从头到尾地理了一遍。
她忆起了当年空灵大师的预言“帝凰现,天下安”,忆起了莫静之、莫太后……
*
这日,去岁十一月出嫁的陈薇特意来元宅拜访,同来的还有婆家娣姒(意:妯娌)。
陈薇好奇地问道:“姐姐,医族真的在陈、莫两家选弟子?”
陈蘅道:“要看孩子的天赋。”
“外头说陈闹、陈阅和莫家的莫楷都被选中。”
陈蘅知道前儿元诚、长阳子带着血灵石去莫家的事,莫家所有十五岁的公子、娘子都接受了检测。
“莫楷……”
陈蘅一时忆不起这人是谁。
燕儿道:“禀夫人,是莫家四郎主的嫡三子,在莫家此辈公子里头行五,今年十岁。”
因医族的到来,再有医族收弟子,此事传出,永乐邑的世家很是激动。
外头有侍女神色欢喜地进来,她身份低微,不能进入花厅,燕儿奔了过去。
燕儿喜道:“夫人,悟缘大师收了陈家三公子为俗世弟子。”
悟缘大师收陈闯为弟子,这真真是奇闻。
白染近来与空灵、悟非、悟缘都走得近,白染甚至能直进兰园不受阻拦,虽然他极少出现在永乐城,有医族圣医出现的消息还是传了出去。
秀君从外头进来,福身道:“禀夫人,盟主的家书到。”
陈蘅接过书信,上面的笔迹熟络,是慕容懀У谋始#鹂樾牛饺輵'催她快些回去,说颖川一带接下来会不大安全,恐她在外遇险。
元芸捧着点心,笑微微地道:“厨娘新做的,夫人尝尝。”
陈蘅道:“盟主催我回去,说帝月山庄事务繁杂,后宅连个打理的人都没有。”
“行云夫人现下有孕,山庄事务多是行云护法在打理。”
转眼间,她离开燕京已有几月,得回去了。
这次回北国,医族会带走陈闹、陈阅、莫楷。
陈蘅吐了口气,“且问问元大师兄可选定了日子。”
陈薇巴巴地看着陈蘅手里的点心。
“阿薇,这是药膳点心,是专给有身子的养胎吃的,你可不能吃。”
陈薇尴尬一笑。“姐姐与医族的人交好,能不能说说,从我们苏家挑一个子侄做弟子。”
她原是庶女,苏家早前是商贾,为了在永乐邑站稳脚跟,这才求娶陈氏庶女为儿妇。陈薇的丈夫苏绩仪表堂堂、玉树临风,又颇有才华,很得陈薇倾慕。
陈薇一心想帮衬婆家,好得婆家高看。
李氏虽在莫氏面前帮忙求情,可莫氏已经推了。
陈蘅面有难色。
第七百四十八章 措施(二更)
陈蘅面有难色。
“姐姐,杨录事走了,她的职缺……”
不能让苏家弟子去医族学艺,好歹给丈夫谋个一官半职。
陈蘅对燕儿道:“我写一封举荐信,告诉钱县令、莫县丞,就说录事一职由苏绩接任。”
“谢姐姐!”
陈薇福身行礼,连连道谢。
衙门有人好做事,彼此是同僚,行事也方便些。
作为道谢的礼物,陈薇浅呷了一口茶,道:“姐姐,我听说王家要变卖家业。”
陈蘅面容微沉,“王家要变卖家业?”
苏大少夫人道:“王家现在变卖可比当年翻了一番的价格。我听人说,他们变卖了家业后,准备举族回太原。”
他们住了几年,临走还大赚一笔。
太医现下是北燕的地盘,由太原郡改成了太原府。
陈蘅道:“太原府知府是北燕名门的公子,府丞大人王远与他们这支甚近,定是听闻那边太平,这才举族回返。”
陈薇气哼哼地道:“姐姐当初为了建城,与姐夫可投了不少银钱进来,王家倒白白捡了个大便宜。”
陈蘅问:“钱县令、莫县丞都知道了?”
陈薇与苏大少夫人一脸茫然。
她们都是听其他贵妇们私下闲聊时说的。
王家的夫人私下打听,问各家有没有要添置家业的。
年节前,曾有一队王家公子带着仆从离开,走的却不是以前的道儿,据说是自家的护院。年节后,便有人说,王家在转卖家业。
陈蘅对燕儿道:“你去请钱县令、莫县丞来元宅一趟。”
苏绩成功接行录事一职。
陈蘅给陈薇送了一套头面首饰,又有一些北燕的土仪吃食,陈薇谢过,坐了一阵知她有事,告辞而去。
钱县令、莫县丞到时,陈蘅正坐在花厅看书。
二人见罢了礼。
陈蘅道:“听说王家在变卖家业,准备离开永乐邑。”
钱武事多,忙得跟陀螺似的,还真不知这消息。
莫九郎揖手道:“下官听到过传言,我与王五郎在八方馆碰面,可他一口否认。”
陈蘅心下一沉,“空穴未来风,若王家要走,我们不必留,只是想将家业变卖出好价,只要有人卖,你们也不必阻。
这两年,每月都有名士、乡绅进入永乐邑,对有些人,这里是避难之所;对有些人,这里则是家园。
有来的,自然就有离开的。几年、十年、百年之后,但愿各自不悔。”
钱武揖手道:“禀郡主,我钱家人都在永乐邑,结的儿女亲事也在永乐邑,永乐邑就是我们的家,下官生是永乐邑的人,死是永乐邑的鬼。”
“莫说这等生死之话,不大吉利。”陈蘅捧着肚腹,“杨瑜走了,她的录事一职就由苏绩顶上罢。有朝一日,若苏家要离开,你们也不必阻止。要走的人,终究是留不住的,但是规矩不能坏,一旦离开永乐邑,从户籍卷宗除名,收回户籍文书,从此不再是永乐邑的人。”
钱武应答一声“是”。
户籍管理自有司户房负责。
陈蘅道:“为防他日有人冒名顶替,人名不符,必须核查,我们得维护真正的永乐人利益。”
这话何解?
钱武心下一阵转桓。
莫九郎也感觉到异样。
陈蘅道:“若是县衙抽得出人手,派官吏进行核查户头,若有不符者、冒名顶替者,必须驱离永乐邑,让各镇的里长带人襄助,我想知道永乐邑现在的准确人口数。”
她抬了抬手,示意左右退去,既然相信他们,就不妨与他们二人透过底。
身边只得元芸、白雯二人。
陈蘅沉声道:“北燕大军很快就要攻打颖川。”
二人皆有慌容,只片刻,两个人都露出了平静之色。
他们慌什么?陈蘅的丈夫是帝月盟主,而帝月盟的圣女是北燕太子妃。
她们定有往来,有陈蘅在,永乐邑必然无事。
陈蘅又补充道:“我会在北燕那边为永乐邑的文士、读书人争取最大的利益,看能否将永乐邑建造成奉天府、顺天府这样的直隶地。若是不成,取消颖川郡建制,建永乐府,将周围数县归于永乐府所辖。
昔日,盟主助我在此收拢天下奇人异士,就是为了一统天下后有贤臣、能臣可用,而那些离开了却手持永乐邑的读书人,想占这里的科举入仕名额,便万万不能。
核查户籍人口刻不容缓,必须核查人口。对那些视这里为避难之地的大族、世家,你们不必留人。今日我与你们说的话,你们不得再传出去。
不出三载,我就会让那些视这里为避难所的人后悔莫已。”
二人听得一阵激动。
若永乐邑改为永乐府,那就是一地首府,县令变知府,是正五品的官,府丞也是从五品,若他们干得好,陈蘅还会引荐给朝臣,入燕京为官已不再是梦。
南晋都没了,他们可没在乎做哪朝的官。
莫九郎以前是看重南晋的,但自从莫静之令莫氏分支,莫三舅一家艰难来到永乐邑,心也寒了。
陈蘅低声道:“其二,教化百姓,教书育人,朝廷急需人才,而不是仅仅是会打仗的将军,北燕一统天下之势,已不可挡,各地的知州、知府、知县,不会再沿袭过往的世家权贵举荐入仕制度,而是科举入仕。无论是名门、书快论坛,还是寒门士子,人人都有机会。”
这话又是什么意思?
钱武微锁眉头,她是盟主夫人,她似在为朝廷用人谋划。
陈蘅给袁东珠、杨瑜谋了一营主将的实缺,她能插手军中,她到底还有多大的能力?
莫九郎更是想得深,莫不是她说错了话。
如果陈蘅能在北燕朝堂说话,她所嫁的男人就绝不是帝月盟盟主那么简单。
陈蘅又道:“其三,邑内的能工巧匠必须拢住,你们尽量为我留住,若是几劝留不住的,也不能强迫。但我们的底牌,不能轻易被人揭晓。”
“其四,一旦有战事,必要时下令锁关,实行只出不进之策。不是防北燕人,而是防流寇。北燕将领中会有袁东珠,领兵的文官里有杨瑜,她们的家人俱在永乐邑,你们大可放心。战事起时,我只要你们齐心保护好永乐邑的百姓平安。”
“其五,为配合北燕朝政大局,从即日起,永乐邑的粮食一律不得卖出本县境内,你们暗自预备粮草,若持我亲笔信函,可将粮草交付。”
第七百四十九章 锁关
(续上章)“……若持我亲笔信函,可将粮草交付。”
“其六,永乐邑钱庄存有数百万两银钱,你们可用这批银钱蓄备粮草。”
钱武听得热血沸腾。
莫九郎则在暗自琢磨陈蘅的丈夫在北燕到底有怎样的份量。
一营主将可不是寻常人能谋来的,那是少则五千兵马,多则几万人马,一营主将更是正五品的武官。
莫九郎道:“郡主,这元盟主的身份……”
“他日,你们自会明白,永乐邑是我的封邑,也有我守护的子民。他瞧着我的面子,也会善待这里的百姓。这里的官吏,只要你们不行大恶之事,会有一个大好的前程。”
这算是一种承诺,也给钱武吃了一枚定心丸。
钱武起身一揖,“下官多谢郡主赏识,这王家的事,下官得去问问。”
莫九郎见他离开,低声道:“你我二人是表兄妹,阿蘅,你与我说句实话,元盟主是……”
“不是我不信九表兄,只是有些事,现下说来为时过早,我虽不会玩弄权势,可为陈家、莫家铺就前程还是有几分份量。”
有几分份量,那就是承认在北燕权贵中说得上好。
元盟主的师妹可是北燕太子妃,只要陈蘅与太子妃交好,在太子妃那儿讨一个面子还是能成的。
莫九郎沉吟道:“你走的是帝月盟圣女的路子?”
“天圣女与我的关系很好,感情也好。”
原就是一个人,能不好么。
莫九郎道:“我听说北燕太子极是看重天圣女,至今身边也无一个姬妾,北燕皇帝更是对这嫡皇孙寄予厚望。还听说,医族习俗古怪,认为男女都当守节,男子若婚前不洁,就会失去遴选圣女夫婿的资格?”
陈蘅道:“正因医族有此习俗,医族的男女方个个才貌兼备,行事得体。”
真是奇怪的古族。
莫九郎是无法理解了。
“十弟一心想做官,我回头鼓励他读书,若是北燕科考,他许能考取名次,入仕为官。”
陈蘅笑微微地道:“今日之言,九表兄听罢就好,莫与外人道。”
“我知分寸。”
钱武出了元宅,往王家离去。
太原王氏自称名门,连这种钱财都要赚,着实不该。
郡主是赚了钱,可这些钱不是征求税赋来的,而是自己干干净净赚来的。
王家门丁见钱武到了,远远儿就道:“钱县令求见我家老太公的。”
钱武笑微微地道:“在前领路。”
看他不忽悠死王家。
在背后玩花样,当他不知道,他不好背后捅刀子,没在郡主面前露底,要离开,好啊,快点滚蛋!占了永乐邑文人、读书人入仕的名额,仅王家这一门的读书人就不少啊。
以前,他想留人,现在嘛,他是想赶人。
但赶,也不能赶,而是要有技巧地用出来。
钱武进了王家的主院。
王老太公正在练大字。
“王老太公!”
钱武揖手,脸上依旧是他千年不变的笑脸。
他早前就是生意人,有今天也是会识人,更是行事忠厚,对得住自己的良心。
“今儿什么风把钱县令吹来了?”
“没有风。”钱武笑着,立在案前看王老太公写大字,“刚从元宅出来,郡主又发了话,说有人要离开永乐邑,拿当年置下的家业变卖,这价儿可是涨了一倍。她很生气,下令锁关。”
王老太公心下一惊,“锁关?”
“只进不出,将更多的人锁在本邑。”
“一直锁关?”
若是此令一下,他们还如何回太原。
置的家业原就不同,带来的主子下人勉强度日,过得苦巴巴的,他这才想到临走时卖个好价,这来永乐邑的富贾、世家不少,为了生存下去,舍得出高价。
“让我核查境内人口,说接到了百姓举报,有冒名顶替的,前一户早已搬走,后头来的没入户,明明一家只得五口人,偏偏又有亲戚来,这亲戚哪有住上十天半月尚可理解,可一住大半载、几年的可少见。若超过一月者,得照着规矩补办户籍,该处罚金的要罚,要严惩的要严惩。”
王老太公昔日来还了不少人,可后来因永乐邑内太平,又悄悄让家奴、随从接入不少王氏族人,这若细查,且不是要露馅。
钱武自是知晓这里的门道,他知道,恐怕郡主也知道,只未细说罢了。
“不知这处罚是如何的罚法?”
“若是良民,不得文书进入,一个罚三百两银子;若是奴婢,一人罚主家一百两银子。”
王家的主子奴婢这么多,整个家当罚进去也未能够啊。
王老太公心下犯嘀咕。
钱武道:“本官过来转转,还得去苏家走走,与他们传达一下郡主令,明日就得张帖告示。”
王老太公走神沉思,若是查核出来,罚银事小,丢人事大,尤其是八方馆那些各派文士的嘴,那可是能骂死人的,说话尖酸又刻薄。
钱武心下轻笑,想赚永乐邑的钱,说什么要在这里落脚,还不是为了避战祸保命,而今太原平安了,又想回去。
王老太公回过神时,钱武已经走了。
钱武出了王家大门,立在门外望着那块匾额,冷笑了两声,蓦地见有人在门外偷窥,“本官也难啊!郡主下令,不得不照办,我已经提前通晓了,他日你们要举族离开,可别说我不放人。”
门丁听到这话,飞一般地与王老太公禀报。
王五郎刚到,听罢了这话,“锁关令?”
王老太公道:“又有数千亩山地垦出来,永乐以为还能养活一批人,所以下了只进不出的锁关令。”
王五郎道:“祖父如何决断?”
“在锁关令下达前,必须离开永乐邑。她是怎么想到要查核邑内人口身份的,若是这一查,王家可要丢大面子。”
钱武此刻摇摇晃晃地去苏家。
苏坊主与苏纶正在忙碌,揖手道:“先恭喜二公子接任录事一职。”
苏家已经知道这消息了。
苏坊主谢过。“钱县令一到,蓬荜生辉,不知钱县令今日到苏家所为何事?”
大家都曾是商人,最厌恶的就是说话兜几圈。
钱武道:“王家要离开永乐邑,郡主恼了,下令锁关、核实人口,这各家玩了什么花样,钱某心里也是有数的。要是核实的人口与司户房的出入太大,本官也不好交代呀。”
第七百五十章 罚金(二更)
(续上章)“要是核实的人口与司户房的出入太大,本官也不好交代呀。”
他压低了嗓门。“为了不让本官难做,苏坊主是不是把其他人的户籍给上了,若是不上,往后再想上,恐怕就不易了。”
不易,怎么不易?
不就是上户籍,还会有不容易的。
钱武又道:“司户房的人要带人去各镇核查人口,这第一处核查的就是永乐城,就连各房都得抽调官吏配合。”
苏纶觉得很怪,难不成又有什么人在郡主那儿说了什么,这好好的,怎就要核查人口,还要锁关。
苏坊主想着自家嫡次子做了录事,也算是公门中人,虽说是小吏,好歹是件好事,“还请钱县令行个方便。”
钱武道:“明日让苏二公子带人去司户房,把你家的人都给上了户籍,以免大家脸上难看。”他又低声道:“王家的猫腻太多,现在正怕这锁关令,你去王家谈判,将他家的家业给接过来,不必给高价,就照他们买进时的八成价格。”
苏坊主错愕,“以前十两银子的,现在可是二十两,你要我用八两买……”
钱武笑得意味深长,“苏家是要长住永乐府,王家会吗?王家是拿此地当成避难场,现在官府要核查人口,他们最怕被困住,八文钱都是钱,何况这是八两银子。哈哈……”
钱武迈着方步,在笑声里离了苏府。
苏坊主与苏纶交换了眼神。
苏纶道:“父亲,要不让我去。”
“分开行事,官府要核查人口,我让苏绩明日给大家上户,大不了再花些钱。”
这些都是他从江南寻来的能人,有湘郡的、亦有姑苏的,不是精通苏绣,就是精通织染,全都是人才。
但凡族里人多的,哪家没有猫腻。
一时间,城里到处有谣传,说官衙要核查人口,一旦发现在本邑住了一月以上未上户的,良民罚三百两,奴婢罚一百两银子。
这可是天价,惹得百姓们有亲戚在,又想在这里定居的,纷纷去官衙打探虚实。
结果就是司户房遭遇了数年以来从未有过的热闹,外头排起了长龙似的队伍,仅是苏家的主子下人就有几百个,一个个地核对,一个个地登记入簿。
苏家与陈家是姻亲,这消息定是属实。
王家那边则是急白了头,生怕锁关令。
怆惶之下,王老太公以八成的价儿将所有家业尽数盘给了苏家。
两日后,林西镇的莫四舅母也被这消息吓了一跳。
莫四舅母的娘家兄嫂、侄儿都住在这儿,且已住了大半年。
莫家太上夫人不见莫四舅母,她亦不敢去城里拜见,只得远远地避开莫三舅一家。
“姐姐,要我说,不如我们去太原,而今太原府是北燕的地方,已经太平了,到了那里,置一份家业,不比在这小镇上快活。”说话的是莫三舅母娘家的弟弟。
莫家四房有钱,但莫四舅母一直在莫三舅一家人面前叫穷。
如今要核查人口,这一旦查下来,光是他们这儿就是被罚多少银两。
奴婢一百两,这得买多少个奴婢了。
莫五郎道:“如果核查出来,可得一笔不小的银钱,当初接舅父一家进来,是拿我们家的户籍帖用。主子三百两,奴婢一百两的罚金,没有近万两银子可下不来。”
他们拿着自家户籍帖用,用的可不是一回两回,而是好几回,甚至还用这法子将一些莫五郎的岳家、莫七郎的岳家也给接进来了,这几家人也未办户籍帖。
这户籍帖上户,需得手持盖有郡主大印的文书,否则官府不给上户。
莫七郎道:“要不,我们把镇上的家业还与三叔父子,择日离开永乐邑,去了太原,再另置一份。城里的人都在议论,说王家已变卖了家业,以八成的价转卖,可是亏了大本。”
就算是折了本,也被官府核实后罚一大笔银子的好。
莫四舅母迟疑道:“莫不是王家也有鬼?”
只能如此解释,才能说得通他们贱卖家业的行为。
莫五郎道:“怕是王家没有户籍帖的人极多,多到胜过了这批家业,否则,他们为何要出此下策。”
莫七郎道:“我们把房契、地契送回三房。”
莫四舅母未吱声,莫七郎的舅父怒喝一声:“你傻的,就算是贱卖,好歹也能得些银子,你们送回去能有甚好的?还是卖了吧。”
永乐城在给一批百姓补办了户籍帖后,各房都抽调官吏、差捕开始了迅速的核查人口行动,城里更是查出了不少没有户籍的百姓,尽数关押入大牢,又主家处以三百罚金。
消息传出,但凡家里收留了太多亲友的人家都乱了。
而此时,王老太公则令王家人分成三批出城,每一批都用了一样的户籍帖。
关隘的守将却不同意了,非要严惩王家,让他们交纳违例罚金。
“多……多少?”
守将道:“主子三百文,奴婢一百文。”
王老太公惊道:“不是三百两银子?”
“谁说是三百两,就是三百文、一百文,交不交?交了就放行。你们也是堂堂太原王氏,竟也能干出违返永乐邑律之事,你们要不要脸面?不就是几百文入户籍的事,这些钱还不是用在建设永乐邑上,你们也要偷着不交……”
几名守关的勇士将王家人给说了一顿,惹得王家的主子们面红耳赤,觉得很是丢脸。
王家的人交纳的罚金,放行出关。
而莫四舅母这边,偷偷地贱卖了林西镇的家业、宅子,带着人拿着同样一份户籍帖出关,遇到了王家的境遇。
一听说是三百文与一百文,当即肠子都悔断了。
这去太原,哪有在永乐邑太平。
也不晓得哪个传话的,乱说错话。
莫三舅听莫九郎说莫四舅母带着一家走了,给他们家置的家业也贱卖了。
莫三舅生了一场闷气。
太上夫人听到后,冷哼道:“我就猜到他们会如此,罢了,罢了,已经贱卖了,往后你们一家人太太平平地度日罢。老四不在,他那个妇人可越发行事小家子气了。”她顿了片刻,“若说她不成器,但待十二郎倒是真心的好,听说将那孩子也养得不错。”
第七百五十一章 怀疑
“若说她不成器,但待十二郎倒是真心的好,听说将那孩子也养得不错。”
“见人就夸,直说是南晋公主与她嫡幼子的遗脉,捧成宝贝一般,就怕将孩子给惯坏了。”
惯不惯坏,太上夫人也不想管了。
他们离开,没来见莫三舅,就是不对。
有困难时就求上门,而今走也是偷偷摸摸的。
夜里,莫十郎与莫九郎聚在一处,兄弟俩数着房契、地契。
“九兄,父亲不会知道吧?”
“这事我瞒着他呢,快数数,这次我们赚了多少。”
原来,莫四舅母卖出的房契、地契,是莫九郎让莫十郎安排他们不认识的管事去办的,以八成的价儿买回来,照着现下的价格,他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