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素手染春秋-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有人告,就得派人查,结果这一查,屁股还真的不干净,就此被罢官免职。御使台在三法司较量中一落千丈的声名为此小有回升。
    当初遥儿与崔良玉相争时。夏如坐山观虎斗,想让两虎同归与尽,谁知这两头猛虎如今却一个鼻孔儿出气,夏侍郎偷鸡不成,后悔不迭。
    内部有夏如掣肘,遥儿此时也没有余力向那些暂时藏起爪牙,甚至开始扮乖宝宝的酷吏们开战,她只能抓紧时间消化吸收寇卿宫的力量,以期与夏如一决高下,与此同时。她开始寻找沈人醉。
    结果,当然一无所获。
    ……
    遥儿无视田承乾事先打的招呼,在田承乾看来,这是遥儿明确表态要站到田三思一边的一个举动,仅止如此,他也要还以利害,更何况他麾下大将接连因此落马,田承乾更是恨极了遥儿。
    然而田承乾也不至于蠢到马上对遥儿还以颜色,遥儿经此一案风头正劲,而且很明显的是。大王也是庇护她的,此时反击得不偿失,田承乾只得压下心头怒火,暂把遥儿抛在一边。继续安排他的邀宠计划。
    这个计划早在王储公子苏失宠的时候,他和风阁舍人蔡庸迪就开始谋划了。他想向田七娘邀宠并不容易,女王已富有天下,还有什么能打动女大王的心呢?田承乾思来想去,觉得只能从“名”上着手。
    当初为了给田七娘登基制造声势,田承乾曾经伪造过一块“瑞石”。在上面刻了“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先丢进洛水,再叫人打捞出来献给田七娘。田七娘果然大喜,封洛河为神水,禁止渔钓,并给自己加了尊号“圣母神皇”。
    这是田承乾第一次尝试在“名”上大做文章,也因此大获利益。田承乾和田三思之所以在田氏众多子侄中脱颖而出,成为王储竞争最有力的人选,也正是因为在田七娘登基过程中,这两个人出力最大。
    如今为了谋夺王储之位,田承乾故技重施。在桂花盛开,满城飘香的季节里,持临安五千民众的签名请愿书,恭请大王加“金轮”尊号。
    田七娘自登基以后,就从圣母神皇变成了圣神大王。如今田承乾假民意恭请大王在圣神大王四字前面再加上金轮两字。田七娘欣然接受,于是给自己加尊号,变成了“金轮圣神大王!”
    田三思见状不敢怠慢,在王储失宠之后,他定下的策略就是固宠,这件事他也一直在筹备当中,一见田承乾抢了先。田三思马上抓紧安排。很快,此前他就已经开始联络的四夷酋长们纷纷赶到了京城,其中还包括那位西狄人继往绝可汗阿史那护骨瑟罗。
    田三思率领四夷酋长大张旗鼓地朝见天子,请求大王允许他们在端门外建造一尊铜铁制成的巨柱,名叫“天枢”。以此称颂女大王的丰功伟绩。田七娘一向好大喜功,自然满口答应,就把此事交给了田三思负责。
    田承乾一见田三思捞的好处比自己还多,哪肯善罢甘休,他马上纠集临安民众数千人。再次赴则天门请愿,请求大王在“金轮圣神大王”的尊号上再加上“越古”二字,称为“越古金轮圣神大王!”
    尊号这东西,那是多多益善,田七娘龙颜大悦。再度从善如流。田三思见此情景,忙与手下商量了一下,再次上奏请求大王允许在嵩山建三阳宫,在万寿山建兴泰宫,以供女王巡游时使用。田七娘颔首答应,这两件工程也一并交给了田三思。
    遥儿与崔良玉在寇卿宫司里争权夺利的战斗,只限于两人间的明争暗斗。三法司想争个高下,也不过是利用案件做做文章,田承乾和田三思这个层面的战斗就不同了。这厢一挥手,大王的尊号就变了,那边一顿足,一座宏伟建筑便平地而起,那是大神通。
    田承乾给大王上了两个尊号。田三思则争取到了三个重大工程。上尊号容易一些,大王只要搞个仪式,给自己加个尊号就成了,可是那巨柱和宫殿却不然。那是旷日持久的大工程,靡费甚巨。
    田七娘对于建筑一向喜欢高大华丽的感觉。她建“女娲宫”,莫不体现了她的这种喜好。田三思要建巨柱和宫殿,当然要迎合田七娘的这种喜好。
    按照他的设计,这根名曰“天枢”的铜柱,直径十尺,高一百零五尺,刻蟠龙麒麟于其上,再将歌颂女大王功德的文章镌刻其上,并刻上文武百官及四方国君的姓名。这样一根铜柱,消耗的铜铁量实在是太大了。
    田三思从四夷酋长和胡商巨贾那儿软硬兼施,弄来捐款高达亿万,可是这么多的钱也买不到足够的铜铁,而且铜铁的产量也供应不上,田三思无奈之下开始在民间强行搜刮,把农民的农具和器皿都无偿征用,害得许多百姓家里除了一口铁锅再也看不见任何铜铁器物。
    至于三阳宫和兴泰宫的兴建,也要征调大量的民夫民役,消耗自然不可计数,以致百姓愁叹,民怨沸腾。然而,民间这些事是传不到田七娘耳朵里去的,没有谁敢冒着得罪田三思甚至得罪这位女王的风险弹劾此事。
    眼见田三思干的热火朝天,田承乾有些坐不住了。他的尊号献上去之后就没有他的事了,可是田三思做的事却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完成的,女王天天看在眼里,会不会觉得田三思比他更有孝心?
    田承乾思来想去,又想出一个办法,他决定把田七娘当初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一件事尽力帮她促成,以此邀欢于田七娘,这件事就是:把禅宗的慧可大师邀来京城,长居于此。
    田七娘虽然性格强直,霸道无双,却也并非心无敬畏。她信轮回、敬佛教。当初她登基时就曾力邀慧可大师参加她的登基大典,慧可大师没有来,谢绝了田七娘的邀请。
    慧可之所以不来,都是因为田七娘以女子之身而成大王,这是旷古未有之事,其中蕴含着极大的风险。虽然田七娘崇信佛教,这对自姜齐以来一直道教与佛教都争斗不断,他们担心佛教一旦成为女王政争的武器,女王失败的话会给佛教带来沉重打击,因此不愿涉入过深。
    田承乾琢磨,如今天下已定,女王的江山坐的稳稳的,道教已经将禅宗压得喘不过气来,想必这位佛教大德会回心转意,只要能把他请来临安居住,女王日日礼佛,请教佛法。自然不会忘了这是他的功劳,于是马上筹措起来。
    为了不让他们把王储争到手,穆夫人也是煞费苦心。田七娘那两个侄子一个献名望,一个献宅子,穆夫人就只剩下一个手段可用了:献美人儿!L

☆、第316章 替母选妃

晚秋里是临安城里距王宫最近的一个坊;与王宫隔着洛水相望,这里不但紧靠着洛水,风景秀丽,而且紧邻着王宫内苑,所以是临安的富豪和官员们最佳的居所选择之地。
    七夕那天,穆夫人和沈人醉在定鼎大街上所看到的那三个姿色殊丽尤胜女子的残忍美食家就住在晚秋里。
    那三个人按照年纪,分别叫郑安怡,郑安易,郑安意。在郑氏排行里,郑安怡行三,郑安易行四,郑安意行五,他们都是齐初元老后人,自然是世家子弟。
    当日沈人醉的猜测对了一半,这郑安易确是一个绝美男子,但其余两人则是女扮男装。
    如今郑安怡已年满十八,待嫁之龄,听说已经许了人家。郑安易因为还不到十八岁,所以目前还没有官做。郑安意则是哥哥姐姐的跟屁虫。
    这一代的郑氏子孙并没有什么有实权的人物,郑氏子弟平时来往结交的虽然也有许多世家子弟,但是在高官如云的晚秋里里,他们家远远谈不上显赫。
    穆夫人在打听到他们的身份来历之后,心中颇有些为难。
    当日在看到这三人,尤其是郑安易殊丽尤胜蛾眉的美色之后,穆夫人就动了心思。眼下王储之位行将不保,她那位王储哥哥却无计可施,剩下那么一点儿心眼,全用在保命上了。
    还有一位与自己关系最好的哥哥在遥远的燕国,不知道这辈子是否还有相见机会。姜齐宗室最后的一点薪火即将灭亡,两个哥哥却指望不上,她一个女儿家,却只能把这件事挑起来。
    她虽对眼下局势忧心如焚,但是在她那位强势霸道的母亲面前,却也无计可施。直到看到郑安易这个妖孽,她才想到一个主意:如果能把这郑安易引为臂助,把他献给阿母,能否对阿母产生影响呢?
    她是女儿。却要为母亲选面首,心中难免不堪,可是田七娘早就有了穆上玄和弥太医这两个面首,还差一个郑安易么?穆夫人如今循正常途径已无法让姜齐最后的血脉有条活路。在江山社稷和香火传承面前,这点小节又算什么。
    可是在打听清楚这个人的身份之后,穆夫人觉得自己的计划施行起来有些困难,郑安易是名门之后,锦衣玉食。生活无忧,再加上容颜俏美,风华正茂,叫他去侍奉一位鸡皮鹤发的老妇人,他愿意么?
    当然,巴结女王,能得到无上的权势和富贵,有些男人是不会在乎她的年纪的。这郑安易会为了得到权势,以少男之身侍奉女王么?即便他贪图权势,愿意侍奉女王。可是他愿意为已经没落了的姜齐效力,与田氏为敌么?
    姜成当初献穆上玄于田七娘,穆上玄得势之后,却马上摆脱了姜成,姜成根本指使不动他,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啊。
    想到这里,穆夫人没有贸然行事,她要先确保这个人能为她所用。经过一番调查,她发现与张氏大宅毗邻的几户人家中。有一户人家乃是凤阳伯田凤栖,于是计上心来。
    ……
    春秋战国时期,吴楚两国边境上有一座不算高的界山。山这边有个小村姑,是吴国人。山那边有个小村姑,是楚国人。有一天,她们上山采桑叶,为了争夺一棵桑树争吵起来,吴国小妞在楚国小妞脸上挠了两道,楚国小妞给了吴国小妞一个嘴巴。
    两个小姑娘回到家。哭哭啼啼的把这事告诉了父兄,父兄听罢抄起棍棒就上了山,两家打了一架。村子里的人世代居此,非亲即故,哪能坐视呢,于是两个村子里的人就发生了械斗。械斗很快就变成了两座边城之间的战斗,于是,两国开战了……
    穆夫人所用的法子大抵如此,她略施小计,便成功地挑起了郑府和田府两家家人之间的争端,既而变成了郑府主人与田府主人之间的争斗,如今的田家气焰何等嚣张,吃亏的自然是郑家。
    田家得理不饶人,欺上门去,把郑家的女主人莫氏骂了个狗血喷头,气得莫氏一连两天吃不下饭,说是丈夫死的早,儿子没出息,寻死妥活的要上吊。莫氏的儿子郑安易是个大孝子,看在眼里,恨在心头,偏生无力为母亲出气。
    这时候,穆夫人“偶然”听说了此事,而她恰恰是极敬重曾经辅佐过她祖父和父亲的郑氏祖爷的,于是,由她出面调和,平息了此事。
    郑安易感激涕零,与母亲莫氏携了礼物登门拜望。两下里言谈甚欢,就此走动频繁起来。莫氏有心让穆夫人提携儿子,常常带儿子去公主府作客,有一天穆夫人要进宫蹴鞠,听说郑安易也懂蹴鞠,便邀他一同进宫。
    郑安易作为一个世家子,从小到大都没遇到过什么困难,只有这一次与田家争斗,开始让他意识到只凭祖宗余荫已不足以保护家族,出于这种危机感他才主动巴结穆夫人,对于她的邀请自然满口答应。于是,他就随穆夫人入宫了。
    入宫之后,穆夫人自然有办法让女王见到他,之后就不是她的事了,田七娘在朝臣面前从不愿意露出老态,在儿女面前也从不愿意表现的不像一位尊长,穆夫人当然知道该怎么维护田七娘人母的尊严。她只是想办法让阿母看到了郑安易,然后就跟裴纨聊天去了。
    姜成当初想引荐遥儿为穆夫人面首,还要培训一下他在贵人面前该有的举止和礼仪,以免离姜嫌弃。而郑安易是不需要这些准备的,他本就出身名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很多时候,越是年老的男人越是喜欢天真无邪的少女,因为她们身上有着最让他动心的青春活力。对于梦想永葆青春的田七娘来说,大概也是这样,这个唇红齿白、风度翩翩的美少年,在入眼的一刹那,就像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了她……
    尽管田七娘年轻大了些,尽管她虽然谈不上是鸡皮鹤发,精心保养下的肌肤也起了皱纹、松驰不堪,可是她拥有这天下间其他所有女子都不具备的一种强大魅力:那就是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至高无上的地位。
    对于已经意识到权势是何等重要的郑安易来说,女王的权势和地位就是一副最强烈的春 药,几乎是毫不犹豫的,他便投进了田七娘的怀抱……L

☆、第317章 再遇离姜

当穆夫人踏出她试图影响内宫的第一步时。在寇卿宫刚刚站稳脚跟的遥儿正在苦苦的寻觅着。
    临安城东,三里庵。
    庵里香火本就不旺,今天突然有一群人闯进三里庵,没多久,庵里的老尼姑就出面将为数不多的香客劝走,然后关了山门,门前挂了一块牌子:“放香!”
    寺庙关门谢客,有三种说法。第一种叫“止单”,意思是停止接待四方的云游僧人来寺里“挂单”,第二种叫“封山”,意思是停止接待一切外人,包括游客、香客、四方挂单僧人。第三种就是“放香”了。
    放香日,僧侣自修自度,自行安排自己当天的活动和作息,有点儿世俗人休假的意思,只是这三里庵半道儿“放香”,不知为了什么。
    庵里,可以出入的门禁处都站了一些魁伟强壮的大汉,他们穿的都是寻常衣服,但是腰里鼓鼓囊囊的似乎都藏了兵器,看他们的神情尤其是站立的姿势,但凡有点见识的,都能忖测出他们应该是公门中人。
    昨日,长乐侯遇刺,全城通缉排查,遥儿自告奋勇负责全城寺庙道观的排查,同时也在暗暗寻找沈人醉。
    堂上,两排尼姑两排和尚合什而立,主持手里数着一盘念珠站在他们侧面。
    一个头戴逍遥巾,身穿皂青色袍服的英俊年轻人背着双手,从那些尼姑们、和尚们面前依次走过,她看的很仔细,几乎对任何一个都要认真打量半天,不管是年老还是年幼,肥胖或是枯瘦。
    这英俊年轻人就是女扮男装的遥儿了。
    每当看到那些身材窈窕、姿容清秀的小尼姑小和尚们,更是站住脚步,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看个不停,有时还要绕着个转上一圈儿,惹得某些小尼姑满脸羞红,浑身不自在。只好垂眉敛眉,佛经呢喃不停,以定一颗禅心。
    谁叫女扮男装的遥儿也是一个俊俏的小郎君。
    要找沈人醉,不容易啊!
    在遥儿所知的人中。沈人醉是最擅于化装的一个,他可以扮女人的声音扮得惟妙惟肖,还可以化作一个千娇百媚的少女,化妆成一位满脸皱纹的苦行僧,此人神通如此广大。遥儿安能不加仔细?
    遥儿认真地看到最后一人,没有一个可能是沈人醉。
    沈人醉的化妆术出神入化,但是遥儿相信在她用心察看下,沈人醉不可能骗过她的眼睛。
    这时,唐纵从后堂匆匆走了出来,身后还带着几个掣刀在手的便衣大汉,一见遥儿,唐纵便摇了摇头。
    遥儿道:“举凡寺庙道观,常有些暗门秘道,用以防兵灾、藏经书。你……”
    唐纵点点头道:“长史放心,这些地方唐某自然是查过的。只要这庵里的那样的地方,就瞒不过我的眼睛。”
    唐纵执掌临安府法司多年,办案经验十分丰富,如果真有什么隐秘的所在是他都发现不了的,换了遥儿去一定更难发觉。在唐纵看来,刺客行凶这件事是真的,所以他想抓到凶手的心情比遥儿还要迫切,是不会糊弄一番的。
    因此,遥儿便道:“这座尼庵没有问题。我们离开吧!”
    “好!”
    唐纵答应一声,对那主持说道:“打扰主持及庵里诸位师傅清修了,我等在办一桩大案,此事还请主持代为保密。以免惊动那个潜藏在庙宇中的贼人。”
    三里庵庵主合什道:“阿弥陀佛,贫尼自当从命。”
    遥儿是寇卿宫官员,临安的刑事和民事案件的正常侦查处理都归临安府,除非大王有特旨,否则遥儿是没有权力直接插手这种案件的,自然也就不可能走遍临安大小寺庙道观。
    更何况这些寺庙道观大多都有世俗中护法。都是非富即贵的人家,如果遥儿没有个充份的理由,就在各处出家人修行之地进进出出,这事闹开来犯了众怒,就连大王都不会保她,所以她遥趁着此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定要找到该死的醉人。
    至于寇卿宫那边,她每天去点个卯就好,也不用太担心。她的志向从来都不在寇卿宫里头,崔良玉也是一个极聪明的人,一旦发现了这一点,马上就从遥儿最强有力的竞争者变成了她的支持者,寇卿宫司里有崔良玉这个根基雄厚的老将无怨无悔地帮她做事。她只负责顶住来自夏如施加给寇卿宫司的压力,让崔良玉放手施为,两人合作十分愉快。
    很快,遥儿和唐纵等人又来到了上真观。
    上真观比三里庵更加幽静,墙里篁竹。曲径幽深,恍若神仙之境。一进观中,远远便听到幽幽洞箫之声。这观里连一个香客都没有,香火虽不盛,观中却是富丽堂皇。就连应门的那个清秀小道姑,看她雪白的**里衬都是绮罗丝绸制成。
    观主年纪不大,才二十四岁,道号媚真子。这位观主杏眼桃腮,延颈秀项,肩若削成,腰如约素,袅袅娜娜间,自有一种风流味道沁人心脾。那妖娆劲儿藏都藏不住,实在不像一个出家人。
    遥儿一瞧这观中情形,就觉得不是好路数,再看这观主,就更知道不是善地了。沈人醉情伤心碎欲待出家,绝不可能寄托于这种地方,她本待扭头就走,不过越是这种地方,越容易藏污纳垢,她打的幌子可是抓女刺客,就此离开势必惹得唐纵生疑。
    因此她依旧让唐纵带人在观中搜索,自己这边却只草草看了一遍那些观中的女道士,便自去园中小亭歇下。那媚真子观主见这位年轻英俊的长史不查了,便叫弟子们都退下去,然后便媚眼流波,娇躯款摆,围着遥儿大献殷勤。
    遥儿一开始还随意应付,可这位女道长得寸进尺,挑逗的愈发过份,遥儿有些吃不消了,便蹙起眉头道:“今日打扰各位清修,实有抱歉,观主不必陪伴了。待唐少府查过,我们就会离开,”
    媚真子那娇艳欲滴的小嘴一掩,吃吃冶笑道:“长史好生客气。这算什么打扰啊。若非郎中你来,贫道还不晓得寇卿宫出了这么一位年少有为、形容英俊的官儿呢,贫道是出家人,重一个缘字,这……也算是你我之间的缘份吧。”
    自己也是女人。这媚真子真是叫人吃不消,遥儿慌不迭的逃离开去。
    这一带是临安的东南角,本就人口稀少,相对僻静,这桥自然也不太大,桥非石制,而是一座上了年头的木桥。桥下伊水潺潺,仿如玉带,桥上牵骡挑担、三五士民,远近林木层染。如诗如画。
    遥儿等人从上真观里出来的时候,已是夕阳斜照,将近黄昏。
    遥儿的家距这里比较近,完全没有过家门而不入,先回寇卿宫再绕回来的道理,他便站住脚步,对唐纵道:“唐少府,你率人回去吧,明天一早咱们再继续!”
    “好!如此,唐某先行一步。长史,告辞!”
    唐纵对遥儿很客气。
    这件刑事案子是临安府的事,自从遥儿主动牵头以来,唐纵他还没有受到一点来自白马观或者长乐侯府的压力。重大案件朝廷都是限期破案的。到期没有破案负责官员就要受到责罚,同样因为遥儿的缘故,这方面他也没有压力,所以唐纵对遥儿很是感激。他却不知,这件事根本就是他在帮遥儿找情郎。
    唐纵等人离去后,遥儿独自一人上了桥头。秋阳照在他的身上,有种静谧的暖意。遥儿刚刚踏上桥头,迎面忽然走来一人,恰恰堵在他的前面,这人头戴一顶竹笠,只能看见尖尖的下巴。
    遥儿心生警惕,却听他道:“长史止步,我家主人有请!”
    “竟然有人在这里等着自己,看来自己的行踪早就落在对方眼中了。”遥儿心中忖度着,问道:“你家主人是谁?”
    那人一手扶着竹笠,抬头向他一笑,遥儿一见,弓弦般崩起的双腿肌肉顿时松驰下来,原来此人竟是穆夫人身边的那位车夫德妾。
    德妾又向遥儿启齿一笑,转身便向桥侧行去,遥儿一言不发,举步跟在他的身后。
    林中,天空幽蓝却只露出一角,一抹白云在林梢上轻轻飘过。满地的落叶堆积出金黄的颜色,不同种类的树木错落交映出红、黄、绿的层次感。
    一个人静静地站在林中,身穿淡青色圆领窄袖长袍,腰间松松地系着一条玉带,头戴皂罗折上巾,一手负在身后,一手端起在胸前,正望着树林深处,似乎静静地想着什么。
    这人是一身男儿装扮,不过腰身微微扭转,体态婀娜多姿,整个身段呈现出完美的s形曲线,纵然是一身男装,也掩不住她那骨子里散发出来的万种风情,这分明是一位身着男装的妙龄女子了。
    遥儿看到她的身影,步伐先顿了顿,然后才加快了脚步,本来走在他身前的德妾早已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走在他的身后,这时悄然向外退开,同时摆了摆手,四下林中隐隐活动着的几道人影也悄然散去。
    “殿下!”
    穆夫人缓缓转过身来,弯弯两道细眉,五官依旧柔美……
    她轻轻侧了身子,黛眉轻轻颦了一下,才道:“你这些天……出入各处寺庙道观,想要干什么?”
    遥儿微微挑起了眉头,道:“殿下对这件事很好奇?”
    “我对抓贼没兴趣!我想知道的是……你是寇卿宫长史,怎么突然纡尊降贵,办起了查案缉凶的差使?”
    遥儿皱了皱眉,道:“这和殿下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
    穆夫人质问道:“阿母现在很信任你,你知不知道?”
    “那又如何?”
    “你说那又如何?”
    穆夫人激动起来:“你知道当初俊下臣有多大的权势吗?你知道田承乾当初为什么要费尽心机地去抓兵权吗?因为凭他的权势和地位,再加上俊下臣为虎作伥,他在朝廷中已经没有威胁,欠缺的只是兵权!
    你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完全有可能掌握俊下臣最风光时才拥有的权力,可你居然……,我不管因为什么,你堂堂寇卿宫长史会去查案缉凶!自三法司一案了结之后,你声名大炽,此时正是你近一步攫取权力的时候,你怎么能……”
    遥儿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她缓缓踱了几步,在满是金黄落叶的草地上坐下来,背倚着阑干,双手抱住膝盖,沉思片刻,对穆夫人道:“我的想法和你有些不一样,尽管我们的目的相同,我不可能做第二个俊下臣,我也不愿意做第二个俊下臣。”
    穆夫人走过来,道:“我并没有叫你做第二个俊下臣,更没有想过要你构陷无辜大臣,如果有什么人需要让你铲除,你以为他就一定干净?”
    遥儿哼道:“用这个法子,就能掌握足够的力量?”
    穆夫人道:“至少,这是保全忠于姜氏力量的最好办法!”
    遥儿盘膝坐定,说道:“保姜,很多人的手段是不一样的。琅琊王用的是武力;管公想的是保全忠于姜氏的力量,让他们蜇伏起来,等到我们这位女王大王百年之后再做打算……”
    穆夫人冷冷地打断他的话道:“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在确保王嗣是姜氏的情况下才可行。”
    遥儿道:“那又如何?我听说。大王现在有了一位新宠,视若掌上明珠?”
    穆夫人心中一跳,道:“你已经知道了?”L

☆、第318章 众里寻他

遥儿叹气道:“这种事总是传的特别快的,大王瞒也只能瞒上玄观主和他身边那班道士。我虽也是上玄观主弟子,可我身在官场,别人又怎么可能瞒得住我?”
    遥儿说到这里,忽然微笑了一下,睨着穆夫人道:“坊间还传说,这位郑安易郑大美人与你……”
    穆夫人的脸腾地一下胀红了。
    遥儿急咳两声,赶紧把话题绕回来:“如今你要做的就是确保王嗣不要落入田氏之手,而郑安易就是你预下的一步棋,对么?”
    穆夫人道:“不错,但是他的作用在宫里,外面呢?阿母在世一日,我就不便出面,只要我不出面,在暗中吸纳的力量终究有限,而大王择选王储,外臣的意见向来都是极重要的一个方面……”
    遥儿道:“这一点我也想过,不过我的考虑和你不一样。”
    穆夫人道:“你怎么想?”
    遥儿道:“我和管公的看法差不多,大势不可逆,所以现在只能于顺水推舟中行些小动作。一切,还是等女王百年之后再有所行动为妥。除非……女王已经老糊涂了,对朝廷完全失去了掌控。现在我们该做的是休养生息,保护和壮大忠于姜齐宗室的大臣,可是……”
    遥儿转头看向穆夫人,道:“这些大臣。恰恰是田三思和田承乾想要铲除的,他们软硬兼施,威逼利诱,招揽百官为己所用,一旦不肯服从,就假手酷吏将他们铲除!你也清楚,女王……是偏袒田氏的。”
    穆夫人默默地点了点头,遥儿道:“所以,如果我效仿,能成功么?田承乾和田三思这么做,大王可以容忍,如果我们这么做。只怕女王金口一开,我们好不容易掌握的力量就全部灰飞烟灭了!”
    遥儿微微仰起头,目光微微闪烁着,此时夕阳已经黯淡了。黯淡的阳光映在他的脸上,让他那张深思着的面孔隐隐透出些成熟的味道:“我们不能直接跟田氏叫板,至少……不能让大王察觉我们是代表姜家在跟田氏作对。
    所以,我最多就是依附在田三思门下,以他的门下身份去与田承乾斗。那样的话,我们就算成功了,斗垮的也只是田承乾一派的力量,那不是为田三思作嫁衣么?现在还是让田承乾和田三思僵持着好,只要他们绝不会合作,我们就有机可乘!”
    “所以,会有长乐侯的遇刺?”这个念头只是在离姜心中一闪,她并没有说出来,只是皱了皱眉,道:“那么你想怎么样?”
    遥儿道:“我想绕过田承乾和田三思。直接同那些酷吏作对!前些天三法司那桩案子本是意外之事,却成全了我,不但帮我迅速在寇卿宫站稳了脚,而且让我和御使台与上卿院有了过节,那么接下来我与他们争斗也就顺理成章了。”
    穆夫人疑惑地道:“你想直接对付三法司的那些酷吏?”
    遥儿道:“不错,失去这些酷吏,田承乾和田三思至多也就是对忠臣们进行排挤,或者贬官,却不至于动不动就大兴牢狱,一杀就是千百人家!这样。我们不就间接保下了忠于姜齐的力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