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皇书II-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根基深厚,却被富养在京,族兵早已懈怠,无征战之勇。不过花上数年,八王五侯之势可解。待嘉宁帝驾崩,放眼大靖,唯晋南帝家称雄。”
洛铭西眼微沉,目光一移,望向帝梓元瞳中,“梓元,你是打算永居摄政王位,还是打算改朝换代,帝氏替韩?”
这一问,不是洛铭西私心而问。十二年筹谋,追随帝氏之人遍布天下。如今帝烬言身份明朗后,更换门庭改投在靖安侯府门下的文武朝官勋爵世家,哪个打的不是从龙之功的主意。若是帝家从头到尾要的只是短短十年的摄政之权,往后又有谁敢会效忠帝氏?
洛铭西这一句,是为了帝家身后立着的王侯氏族朝官布衣而问。
擦拭长剑的手顿住,帝梓元眼底褪了轻慢和心不在焉,将软剑入腰收好。她端起茶壶,满上一杯温茶,递到洛铭西面前,“京城处北,向来天寒,你身体一向不好,洛伯母前几日还来信,让我叮嘱你吃药静养,少耗心神。这两年我领兵在外,京城诸事多亏有你在。”
帝梓元一向不正经懒散惯了,难得有这种温言持重的时候,她眼底的感激真挚郑重。洛铭西愣了愣,接过她递到面前的茶,杯身温润,格外暖人心脾。
因着这杯茶,洛铭西略微苍白的脸色都显得红润起来。“帝伯父辞世前把你交给我,这些不算什么。”他如儿时一般,拍拍帝梓元的头。
帝梓元摇头,沉声道:“我父亲的托付太重,他托付的不只是我,还有整个帝家。”
洛铭西摩挲茶杯的手一顿,抬头。只一句话,他便明白了帝梓元话中之意。
“父亲用命换来的帝家,我一定会守住,无论在西北发生过什么,无论我将来做什么,铭西,我以青南山下八万亡骨的冤魂向你起誓,绝不会让帝家重蹈十二年前的覆辙。”
帝梓元抬手把洛铭西肩头的枯叶拂去,将手伸到他面前,“以后帝家和晋南要走的路还很长,我希望你能和我一起走下去。”
就如过往十数年,你照拂我长大,陪我开始征程,以后帝家漫长的道路,我仍希望你留在我身边,始终如一的相信我。
帝梓元从不求人,从不示弱,唯有洛铭西,她敬如长兄,值得她俯身请求。
洛铭西墨黑的瞳中隐藏至深的温情淡淡淌过,他唇角勾起,似春风拂过,和伸到面前的手击掌而过,在帝梓元额上敲了敲,一仰身倒回了他的美人榻。
“小兔崽子,我不过问上一句,闹这么郑重做什么。”他闭上眼,摇着蒲扇,“劳碌了十几年,好不容易如今东家发达了,怎么,你想撵我走?门儿都没有。你要是不保我这辈子飞黄腾达富贵无忧,我老洛家往上数三代的祖宗都不放过你。”
洛铭西聒噪得起劲,一副受了大委屈的样子。帝梓元见他说得越来越没边,忍无可忍地打断他,“你迟早是要娶妻成家的,老是赖着我是哪来的道理?我这侯府大门敞开才一个来月,上门游说我做媒想把闺女嫁给你的一等侯爵没有十个也有八个。这些年你为了帝家没心思想也就算了,如今大事初定,你赶紧着挑一个,别让我愧对洛伯母,躲她跟躲猴似的。”
洛铭西闭着眼打哈欠,朝帝梓元摆摆手,“我好歹也是晋南第一公子哥,晋南的姑娘不挑,在这帝都选什么,日后我回了晋南,帝北城还不得泪流成河。”
“这么说你是喜欢咱们晋南的姑娘?京城的闺女就这么瞧不上?”帝梓元挑挑眉。
摇着蒲扇的手早就歇下了,帝梓元半晌都没等到洛铭西的回答,不远处帝烬言从回廊处走来。
“是,我喜欢咱们晋南的姑娘。”
她转首看向帝烬言的瞬间,洛铭西正好睁眼朝她望来,瞳中万千温情,惊鸿而过。
“嗯?你说什么?”帝梓元回过头,洛铭西已闭上眼,仿佛刚才一幕从未发生。
“我说你太聒噪了,早些离去,免得叨扰到我。”
懒懒的声音自美人榻中传来,帝梓元眉角抽了抽,实在懒得理他,拂袖而起,和帝烬言相携而去。
亭中,洛铭西睁开眼,望向两人离去的方向。他的目光落在帝梓元半白的发和腰中软剑上。
无论将来做什么,都不会让帝家重蹈十二年前的覆辙吗?
梓元,你可知道,你选择的这条路,比当年在九华山上对帝前辈的承诺更难百倍?
我不知道,让你入京,让你们重逢,竟会让他成为你这一生的劫数。
沉沉的叹息声在亭中响起,风吹过,再无痕迹。
北秦,王城。
三国之战结束已有四个月,这场战争几乎耗空半个北秦。德王一派以此战不利为借口动摇臣心,在朝堂上势力大涨。若不是莫天宣布迎娶朗城西家嫡女西云焕为后,借助西家的兵力和声望,一时还难以压住德王的气焰。
西家女进宫大婚定在了一个月后。皇宫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新主子入宫,满宫上下都格外上心,唯有那个即将迎娶新皇后的北秦王每日在上书房处理政事,极少过问封后大典的进程。
自莫霜大公主亡故、三国大战后,北秦宫里很久没有这样的喜事。吴赢瞅着宫里这么愁云惨淡的也不行,这一日一大早就领着小太监们捧着备好的皇后额冠进了上书房。
“陛下,这些都是王城最好的匠师打造的,您挑一顶,到时皇后知道是您亲自选的,必定喜欢。”吴赢朝小太监们手里端着的额冠努努嘴,又道:“听说西小姐继承了西将军的脾性,性格飒爽,一定和陛下您合得来。”
莫天批阅奏折的手一顿,记忆中帝梓元那张睥睨天下傲慢得不行的脸一闪而过。他顺着吴赢的目光瞥了一眼,随意朝中间一指,“就这顶吧。”说完摆摆手,“都退下。”
内侍官忙活了一大早没得到半句夸奖,垂头丧气领着小太监朝外退去。
“吴赢。”莫天想起一事,问:“阿清这几日如何?”
数月前,连澜清醒了过来,然一身内功尽失,身体虚弱,莫天准了他从崇善殿搬出,回连府休养。
“奴才昨日才登府看望过连将军,将军这半月好了些,勉强能下床走动。不过……”吴赢叹了口气,“大夫说将军耗损过重,这一身功力怕是找不回来了。”
莫天眉头高高皱起,身为武将,不能再征战沙场,便失了立足朝堂的机会。就算他百般提携,连澜清也只能止步在二等勋爵上。
“陛下,将军还说……”吴赢朝莫天看了一眼,见他面色尚还和缓才道:“他如今功力全失,不能再入主朝堂,养病时日不知深浅,怕是会耽误苒芷郡主,请陛下您做主退了这门婚事,让郡主另觅佳婿。”
莫天一怔,苒芷是手握重兵的夏王嫡女,若是娶了她,连澜清就算不入朝堂,连家在京城也可以挺直了腰杆子过日子。
怕是为了那个君家小姐吧,一代悍将,终是走不过情关。莫天摇摇头,“算了,替朕拟旨,取消这门亲事,郡主的郡马让德王自己去挑。”
吴赢颔首。
“国师呢?朕有些时日没看到他了。”
国师净善道长长居崇善殿,轻易不出殿门,但隔上一两月,总会来英武殿为莫天拿脉问诊,算算时间,莫天足有四月未见过他。
“崇善殿的小道士前两日来传了话,说是国师前几月在连将军醒后就云游四海去了,要隔上些时日才回来,请陛下不用担心,国师会在陛下每半年一次的问诊调养时及时赶回。”
净善道长是北秦第一高手,早二十年前就已跨入宗师之列。当年云夏百姓最敬畏的不是三国君主,而是另有三人,佛宗之祖净闲大师、武达天下的帝家家主、还有医术神鬼莫测的净善道长。
莫家子嗣大多早夭,静善在北秦地位超然,从不介入朝堂争斗,唯一所做之事就是护卫王君,为每一任北秦王调理身体。
莫天点头,他知道静善说到做到,不再过问他云游之事,抬手让吴赢退了下去。

第五十三章

北秦境内中部,怀城。
北秦境内民风彪悍,百姓大多悍勇,唯有怀城地处北秦内陆,少涉战争,民风淳朴百姓慈和,在北秦境内素有宽宥之城的美名。十九年前先代北秦王将此城送给了刚出世的嫡长公主莫霜为封地。
约一年半前莫霜公主亡于大靖后,此城便由北秦王莫天做主,交给了公主在宫中时的贴身丫鬟翎羽打理。
翎羽一年前入城,秉承宫中规矩,遮面示人。她武艺高强、通达豪爽,御下的手段更是一流,这一年多在怀城内威望极高,几乎代替了当年的长公主莫霜。城中百姓敬重于她,又听说她和莫霜公主情同姐妹,便尊称她一声“二小姐”。
怀城在翎羽的治理下井井有条,安宁平和,丝毫未受战争祸乱的影响。三国之战结束后为严防大靖探子入城,怀城的守卫严密了起来。城中百姓也不觉不便,他们的莫霜长公主死在了大靖,现在好不容易盼来了这个造福百姓的翎羽城主,倒也希望她的安危能保。
只是,本应在城主府的翎羽却出现在城外一座竹林里。
北秦地寒,这十里的竹林是方圆百里内有名的盛景,却因属长公主所有,鲜有人来,倒也人迹罕至。
莫霜幼年时曾居怀城,特意在竹林深处修了三座竹坊用来休憩。
此时,竹坊外立着两人。一仙风道骨,一素衣蒙面。
正是北秦国师净善道长和传闻中早亡但以翎羽身份掌城的长公主莫霜。
“国师,他还是上个月睁过一次眼,这个月一直没有醒来,不会……?”
“说不好,他这种状况老道也是头一次遇见,我虽尽了全力,但也不能确保他安然无忧,有性命活下来。”
净善道长摸摸胡须,朝莫霜看了一眼,道:“老道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老道的续命丹药只够他再服两个月,如果这段时间内他还醒不过来,也是他的缘法了。”
净善道长看了一眼天空,北秦帝星昏暗,国道衰落。他叹了口气,北秦的存亡,全看坊中之人能不能活下来了。
莫霜点头,眼底满是担忧,却也只能听净善之言安心等待。她透过竹窗望向里面昏睡的人,怎么也没想到短短几个月竟是这般光景。
四个月前,在韩烨亡于云景山的消息传遍三国时,净善道长带着重伤的韩烨突临怀城,那时距云景城大战已有十日。莫霜虽惊慌诧异,却果断地把他们安置在城外竹坊里。刚到时韩烨满身箭伤,毫无气息,休养的四个月中才睁过一次眼,之后便一直沉睡。
传闻韩烨在云景山上身中三箭,一箭入膝、一箭入腹、一箭入心,净善道长究竟是用什么方法救的韩烨?还有……身为北秦国师,他为什么要救大靖太子?
“国师?您当初为什么去云景山?”迟疑半晌,莫霜开口问。
净善摸着长须笑道:“长公主是想问老道为何会救大靖太子吧?怎么?公主不愿老道救他?”
莫霜面容一红,好在遮在面纱下瞧不太清。
净善未再取笑莫霜,继续道:“数月前老道夜观天象,算出大靖储君的帝星将在云景山陨落。”
净善道长医术超绝,但一身星术除了北秦皇室,鲜少为人所知。
“老道便知韩烨云景山之行凶多吉少,是以老夫在大战前便守在了云景山下,并在西山山谷里设了一个草庐。韩烨跳崖后老道在北河中将他救起,然后后将其带到草庐疗伤。老道虽能算出韩烨此战危险至极,却未料到他竟受一箭穿心之伤,回天乏术!”
“那国师您如何救的他?”莫霜着实好奇。
净善叹了口气,“我早年间得了一本古书,上面记载着一些罕有的医术,只是太过霸道诡谲,我从未尝试。韩烨危在旦夕,并无其他方法可救,我只能在他身上冒险一试。”
“到底何种医术?竟让国师您都不敢尝试。”
净善眼底一抹哀恸拂过,沉默半晌,才吐出两个字:“换心。”
莫霜睁大眼,眼底露出匪夷所思之色,“换心?这怎么可能做到?”
“古书只有记载,从未有人尝试,老道本已放弃,却未想到老道的药童灵枢甘愿放弃性命,剖心换命,救了韩烨。”
听见此言莫霜这才想起凡净善出宫,身边总会跟着的小药童灵枢这次没见到踪影,却没想到个中竟有这般缘由。
“公主是否想问大靖太子的陨落和我这个北秦国师有何干系?竟会愿意让嫡传弟子以心换命?”瞧见莫霜眼底的狐疑,净善望向天空,神情莫测,沉声开口:“老道那夜观出韩烨帝星陨落的同时,西北之上另有帝星升空,随着这颗帝星的出现,其他三国皇城的帝星,同时走向了衰落。”
此言犹若惊雷,莫霜神情一滞,猛地转头朝净善看去,连声音都变了调,“国师,您是说……”
净善看着她道:“就连当年的韩子安和帝盛天双星彗空之时,也没有此星耀眼。”
西北之上唯一人有帝星之势,她的崛起居然能让三国帝君帝运衰退,那将来云夏必有一统之局。若是如此,北秦岂不是有亡国之势?
“国师,此帝星可有解法?”莫霜急声问。她虽和莫天置气,反对他兴兵而起,但身为北秦长公主,也绝不愿看到北秦亡国。
“里面的人,或许是唯一的变数。”净善望向竹坊内,神情平静,目光深邃,“若是两个月内他还不醒,老道再无回天乏术之能,将来的一切就只能看天意了。”
莫霜一怔,看向竹坊的眼底露出复杂之意。
京城,皇家西郊别苑。
谨妃,噢,不对,如今应该是谨贵妃才对。韩云被立为太子的那日,谨妃擢升为谨贵妃,和原本的贤贵妃共同执掌后宫。
谨贵妃牵着韩云的手被赵福一路引进了别苑的华宁阁。虽成了皇贵妃,又是太子亲母,但她脸上不见一丝骄纵之色,仍是温婉宁和。
韩云被立为太子后,嘉宁帝便入了皇家别苑休养,内宫总管赵福一并离宫。前朝归帝家把持,她和贤贵妃早两个月也曾召过命妇入宫品茶,不论是她,还是那些命妇,都是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连着几次后她和贤贵妃觉得无趣憋屈,便只管安静地呆在各自的寝宫里。
赵福瞧了懵懂的小太子一眼,脸上露出一抹宽慰,有个懂事又聪慧的母妃,也算是小太子的福气。赵福在宫里呆了一辈子,伺候过几代君王,又岂会相信谨妃是个无知平凡胆小懦弱的人,若真是如此,韩云早就死在宫廷阴谋倾轧里,何能成为大靖的太子。嘉宁帝离宫别居,还敢把唯一的子嗣放在谨贵妃身边养着,便是相信她能护住自己的儿子。
“娘娘,陛下就在里面。”华宁阁下赵福推开门,将两人引进了阁。
阁内弥漫着浓浓的药味,软榻上躺着的人形若枯槁,头发花白,宽大的帝王龙袍穿在他身上,仿佛一阵风就能把他吹走。
谨贵妃看见嘉宁帝这模样,眼一红扑到软榻前,握住嘉宁帝的手眼泪直流,“陛下!您怎么病成这般样子了!”
嘉宁帝神情平静,拍拍她的手,“不必如此,人寿有时尽,一切早有定数。”
“陛下,您说什么胡话!臣妾、臣妾和云儿还日夜期盼着您早日回宫,您可不能有事,没了您,我要这贵妃之位何用,云儿没了父亲,没有您看着他长大,那他做这个太子还有什么意义?”

第五十四章

谨贵妃真真是个妙人,说出来的话即便是赵福这个老江湖都不免动容三分,更何况是不久于人世、唯一的子嗣又只有三岁稚龄的嘉宁帝了。
嘉宁帝朝谨贵妃身边懵懵懂懂的韩云看了一眼,眼眶不免有了湿意,他花了二十年时间精心打磨嫡子,却没想到垂暮之年接连丧子,到最后身边活着的儿子只有这个三岁的孩子。
他做了一辈子皇帝,却护不住自己的儿女。
“放心,韩云是朕唯一的子嗣,朕的天下还等着他来坐,韩家的江山要靠他延续下去。纵然朕不在了,这天下也无人敢欺他辱他。”他握紧谨贵妃的手,将手上扳指取下放在她手心,瞳中猛地燃起一片宏光,“朕的天下只能由朕的儿子来坐。”
谨妃怔怔看着嘉宁帝,碧绿的扳指温润冰凉,却在一瞬仿佛灼烧了她的手心。
嘉宁帝抚摸着韩云的头,眼底濡沫之情淡淡浮现,他重重看了韩云几眼,朝谨贵妃摆摆手,“回宫吧,无朕召见不必再来别苑,右相乃股肱之臣,有他教养辅佐太子,你可安心。”
右相和摄政王交好满朝皆知,右相也从不避讳。因为如此,虽嘉宁帝封右相为太子太傅,近一个月来谨贵妃却一直以太子尚幼无需启蒙为由推辞了右相的入宫教导。如今嘉宁帝这话,显然是为了给她一颗定心丸。
谨贵妃颔首,“是,臣妾听陛下的。”
嘉宁帝神情疲惫,闭上眼,朝她摆摆手,不欲再言。谨贵妃牵着韩云躬身行了一礼,小心翼翼地退了出去。
两人离去时赵福并未相送,退出华宁阁,谨贵妃没了阁内时的悲凉感伤,她握紧掌心的扳指,露出一张坚毅的脸,挺直腰牵着韩云一步步朝外走去。
为母则强,从今天开始,她的人生只剩下一件事——护着她唯一的儿子,拥他成皇。
嘉宁帝入别苑养病后从不接见臣子求见,皇权交得彻底。谨贵妃奉召进别苑起先还让一众观望的大臣卯足了劲看热闹,岂料身为太子亲母,她回宫后仍本分安静,不见半点动作。
靖安侯君更直接,摄政之日起便在上书阁处理政事,繁忙时休憩在当年嘉宁帝为太子准备的华宇殿,对嘉宁帝的两宫贵妃不拜见不打压,底气十足地选择了无视,正大光明地把禁宫南边归成了她自个儿的地方。
云夏史上少有女君摄政,她又是个泼天了的性子,霸占皇宫霸占得理所当然,帝家正是鼎盛之势,她又是个女子,明明是件忤逆十足的事,偏偏满朝文武没一个人劝谏半句,是以帝梓元长居皇宫便成了惯例。
也自她入主华宇殿开始,整个皇城便无人再称她一声靖安侯君,从此以后,大靖帝都只有摄政王帝梓元。
四五月雨季一晃而过,这一日帝梓元上朝时有些心不在焉,在摄政王椅上晃了好几次神,七老八十的右相特不满意地咳嗽了几声提醒她,她反而一摆手,打着哈欠直接散了朝。
这事有些稀罕,还是任安乐时的帝梓元性格懒散是满皇城都知道的事,但自她摄政以来,处理政事虽不若嘉宁帝兢业认真雷厉风行,却会听取每位臣子的建议,并善纳谏言,这般敷衍的早朝还真是头一遭。
奇怪的是从不缺席早朝的靖安侯世子帝烬言这一日也不见踪影。
瞧着拂袖而去的摄政王,有些思旧的大臣想起了今天这日子的深意,回过神来有几分理解,悄悄叹着出了大殿。
嘉宁帝看重嫡子,往年的这日东宫必张灯结彩,群臣相贺。
帝梓元出了大殿在宫里乱晃了小半个时辰,走走停停没个章法。吉利跟在她身后,不敢相劝,只得想法子替她解闷儿。
“殿下,今日十五,皇城里摆了灯会,反正也无事,您不如和苑琴姑娘出去瞧瞧,就当解解闷了。”
帝梓元正无聊得紧,一听吉利的建议便点了点头,“也好,备马车,去侯府接上她,到皇城里逛逛乐子。”
她说着转身朝重阳门的方向走,吉利转身朝身后跟着小太监交代让他们备马,也就是这一口气的功夫,帝梓元行的急,心不在焉地撞上了几个搬着物什的小太监。
帝梓元虽说生了场大病又散了不少功力,可终究是战场里走出来的,下盘稳得很,小太监们被撞得东倒西歪,抱着的东西散了一地,她却立得笔笔直直。
小太监们瞧见撞着的人,骇得脸色惨白伏倒在地。
吉利见状忙小跑过来,他先是围着帝梓元紧紧张张看了三圈,见她没伤着才板着脸朝地上的小太监喝道,“莽莽撞撞成什么体统,哪个宫里的人?”
小太监们哆哆嗦嗦,数不清楚话,帝梓元却突然开口:“你们是东宫里的人?”
小太监懵懵懂懂点头,脸上满是惊讶和受宠若惊。
吉利一愣,他都不能完全识得东宫里的下人,摄政王怎么会认出来?
“他十几年前有一次随姑祖母去晋南,说咱们晋南的长思花清雅隽丽,花开之时盛若繁星,花香十里,他那时候还少年心性,找我母亲讨要了些回来。后来他写信告诉母亲在东宫栽了满园,那时候我还没有入京,不过才几岁,连听母亲念信的耐心都没有。只是后来听说他种的长思这些年从来没有在东宫开过。”
帝梓元从地上的花篓里拾起一株长思,喃喃开口:“想不到,这花今年竟开了。”
吉利想起这桩往事,眼眶一红,忘了安慰帝梓元。
太子殿下少时随帝家主游历,有一次从晋南带了长思的种子回来,起先只是喜欢这花,闹着好玩。帝家出事后,殿下每年都亲自培种,但北地天寒,长思不耐京城的气候,从未开过花,就连吉利也不知道地上这些湛蓝若繁星瑰丽半透的花束就是晋南有名的长思。
长思长思,长思不易长相思。
殿下当年从晋南带回长思的时候,怕是从未料到这一生竟会和摄政王有这样的羁绊和渊源。
“他把长思种在了东宫何处?”
吉利躬身,半晌才回:“当年先帝为殿下和您赐婚,让太子殿下自行择一处为您在东宫修建寝宫,殿下怕您久离晋南思念故地,便把北阙阁建在了长思花之处。”
帝梓元一怔,喃喃道:“北阙阁?”
“殿下您两年前入东宫北阙阁时,长思还未花开。”
“吉利,备马,去东宫。”
吉利还未回过神,帝梓元已经抱着一大束长思朝宫门处走去。他看着帝梓元越走越远的背影,叹了口气。
他终究没有完成苑琴姑娘的嘱托。苑琴姑娘说过,摄政王在西北伤势过重,伤了心脉,少忆往事方能养身,否则郁结于心,心脉耗损,迟早会有早夭之兆。
他还是拦不住摄政王,今日是太子殿下的生辰,她还是去了东宫。
嘉宁帝看重嫡子,帝都内除了禁宫巍峨壮丽,第二便数太子东宫古朴大气。即便是太子北征的这一年,东宫依旧华贵。但失了主人的殿宇就算照顾得再好,也难免生机不复。
今日虽是太子生忌,但陛下重病,朝政又是摄政王把持。东宫总管想着就算有人记得也不会在这日入东宫祭奠太子触帝家霉头。他一清早便召集内侍宫女打扫殿宇,本想安安静静自个儿给太子过个忌辰,却没想到早上东宫宫门尚未开启,靖安侯府的世子就杵在了门外,祭奠太子的强硬态度不言而喻。
靖安侯世子在东宫长大,念这份旧情也让东宫总管唏嘘不已,便恭恭敬敬地把世子请进了宫。哪知靖安侯世子一入宫便自个儿在净池内打了一桶水直奔东宫后院打扫书房,总管骇得脸色发青,战战兢兢一路跟着小心伺候,生怕哪天让摄政王知道世子做了这等下人事,祸连整个东宫。
但今天注定不太平,总管在书房外苦着脸候着帝烬言的时候,摄政王亲入东宫直奔北阙阁的消息插着翅膀飞到了他面前。瞅瞅书房里的靖安侯世子,东宫总管苦着脸一路小跑着朝北阙阁而去。
未近北阙阁,他便被摄政王身边的内侍总管吉利给拦了下来。
“老总管。”吉利朝他行了一礼,朝远远入北阙阁而去的帝梓元看了看,“摄政王今日入宫只是来凭吊太子殿下,不想惊动他人,免了总管迎接。还请总管吩咐下去,今日北阙阁里外,一应不准打扰。”
吉利出身东宫,和东宫总管有些交情,便直接说明来意。
东宫总管只瞥见玄黄的朝服在北阙阁外一闪而过,那凌厉的背影早不复两年前的懒散,连忙点头,领着一众侍从悄无声息地退了下去。
太子东宫形方正,原本是八座殿宇环绕东宫拱卫太子麒麟殿,当年修建北阙阁时,太子做主把北阙阁南方的两座宫殿齐皆拆掉,至今都未有人知晓当年太子如此做的意图。北阙阁以八角玲珑之局修建,古朴宏伟,为其余六殿巍峨之首,比起太子的麒麟殿亦不遑多让。帝梓元立在北阙阁外,第一次正儿八经地打量这座为她修建的殿宇,才知道韩烨当年竟为她造了一座宫殿出来。
深吸一口气,稳住有些颤抖的手,她猛地推开北阙阁大门,朝里望去。
北阙阁内后窗未关,大片的长思花透过窗栏吹进,阁内一片蓝色花瓣浮影。逆光下阁内南海红木上的凤凰浮雕栩栩如生,西域进贡的琳琅毯铺陈在地,旋转木阶上的琉璃灯映出淡淡的光芒,数十颗深海明珠拾阶而上。
这只是一座太子妃殿而已,北阙阁自建成之日起便被太子严令不准外人进入,就连嘉宁帝都不知道当年不过十二岁的嫡子竟然在东宫内建出了一座比皇后寝宫更珍稀的殿宇。
帝梓元走进阁内,北阙阁大门在她身后缓缓关闭,她行了几步,立在窗栏前朝外看去。
十里长思,盛开在整座北阙阁后。
当年被太子拆毁的两座宫殿之处,全成了长思栽种之地。
湛蓝的花海,一眼望不到头。
花海的尽头是南方,帝北城的方向。
北阙阁,竟是这般的模样。
她不知道,当年那纸她弃若敝屣的婚约,韩烨却努力了半生。
他日你嫁我为妻,世间你所思所念所想,我穷尽毕生,必为你做到。
十六年后,帝梓元站在韩烨为她修建的北阙阁内,终于听到了当年那个少年想对她说的话。
韩烨,这些年,你究竟为我做过多少?
我帝梓元不惧天,不畏地,不敬鬼神。但往后余生,却害怕再听到这世间有人再对我提及你的名字。
从你在云景山上跳下去的那一日起,你一世深情,我再也还不起。
帝梓元眨眨眼,一滴眼泪从眼角划过,落在地上,卷起尘埃。
十数年后,她恍然回首,望向漫天湛蓝花海,十里长思中,韩烨正缓缓朝她走来。
就如那一年晋南城里,冬日暖阳,隽雅的少年一身白衣,抱着满怀盛开的长思花立在她面前,扬起眉角,笑容温暖清澈。
如此之景,恍若一梦,再难复还。
与此同时,北秦怀城外的竹坊里,昏睡了半年的人终于睁开了眼,望向这世间。

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年寒冬。
淅沥沥的大雨下了三日,帝都笼罩在一片雾朦之中。
上书房里生了火炭,倒也温暖舒适。
这一日例行朝会后帝梓元召了右相魏谏和礼部尚书龚季柘入上书房议事。
这两年吏治清明,两位老臣子身子骨愈加硬朗,越干越起劲儿。
帝梓元早两年撤了嘉宁帝的龙椅,把自个儿侯府里的藤木椅搬进了上书房。她坐在藤木椅上翻着御案上的折子,道:“春闱还有两个月就又要开始了吧?”
大靖科举,选天下才,三年一次。
右相摸了摸花白的胡子,点头,“明年开春就是春闱,各地士子要入京赶考了。”他神情颇为感慨,朝帝梓元看去,“三年前的恩科让殿下在大靖朝堂上一鸣惊人,这转眼都过去三年了。”
三年前大靖科考舞弊案震惊天下,女土匪任安乐也是因为这桩案子得了文官和士子的敬服,正式踏进了大靖朝堂。
“老相爷,龚大人,本王想让二位做这次科举的主考。”帝梓元合上奏折,泯了口茶道。
右相若有所思,龚季柘却面有犹疑,道:“殿下,历届恩科都会选出一位崇文阁大学士为主考官,臣……”
帝梓元摆手,道:“龚大人历经两朝,耿直清廉,做恩科主考再合适不过了。”
帝梓元显然已经有了决定,龚季柘便不再推诿,颔首应是。
三人唠嗑了些闲话,魏谏和龚季柘相携退出了上书房。
“相爷,这次科举不同往常,殿下怎会安排下官来做这个主考?”一出上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