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皇书II-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烨眼底隐有波动,他的目光落在山下已经毁于一旦的云景城和战火弥漫的邺城平原下,摇头,“孤毁了云景城,就是为了邺城能保,孤若走了,这八千人必会下山支援鲜于焕,孤不能走。”
他看向大帐中死伤殆尽的准宗师,缓缓道:“龙老,你带着另外两位准宗师下山吧。”
龙老神情一怔,还未等他回答,韩烨已回转身朝重新冲上来的北秦士兵迎去,他冷沉的话语从铿锵的剑戟声中传来,落在众人耳中。
“你放心,无论孤能否活着走出云景山,你们十族孤都保下了!”
储君之言,一诺千金,韩烨既然开了口,那他们十族必然得保,他们四人确实没有留下来白白丧命的必要,两位准宗师留在原地,相视一眼,未再冲上前。
韩烨的八名护卫见这四位准宗师不再御敌,也未有所恐惧,他们冲进北秦的包围圈,紧紧护在韩烨身侧。
不过一会儿,韩烨周身方寸之地就被淹没在汪洋一般的北秦士兵中。
不远处的达赤见那四位准宗师不再援手,面色狂喜,手中旗帜高举,怒吼:“吹响号角,进攻,全力进攻,给本将活捉韩烨,以祭我北秦战亡将士亡……”
最后一个“魂”字还未来得及吐出,他面色惊恐,高举的大刀从手中脱落,不敢置信地看着面前的人。
龙老神情沉郁,脸色潮红,显然强行催动真力瞬行百米也让他真气大损。他坚硬的铁手抓在达赤脖颈处,冷冷开口:“祭你北秦人亡魂?那我大靖子民的亡魂谁来祭奠!我大靖的太子,岂是你等蛮夷可以侵犯!今日纵使我等身死于此,也决不让尔等动我储君分毫!”
他话音落定,手中内力大增,在达赤惊恐的眼神中一把捏断了他的喉咙。
韩烨远远看见这一幕,冷凝的神情微动,眼底现出一抹温色。
杀声震天,剑戟声不绝于耳,可他却在这千分一秒的空隙中回头望了山下一眼。
梓元,若这云景山是我的绝地,那我们的死局,可否能解?
若这一世我还有什么遗憾,大抵便是永远都听不到你的答案了吧。
因为主帅惨死,北秦营中陷入了短暂的恐慌,奈何达赤死前进攻号角已经吹响,他的惨死更是激起了北秦士兵的复仇血性,剩下的北秦士兵不顾生死的朝韩烨的方向涌去,把剩下的四位准宗师吞没在茫茫兵海中。
云景山顶这一战,剩下的胜负未定,还活着的人生死亦不知。
第四十七章
一日后,邺城平原上的交战已经进入最后关头,反复交锋上百次的大靖和北秦都只剩下一万残兵。
夺城之战,迫在眉睫。
又是一轮短暂休战,北秦中军大帐内,鲜于焕一身戎装,盔甲上拼杀的血迹亦未干。他麾下的十员大将经此一战,仍能安然坐在帐中的,只剩三人。
鲜于焕神情早已不见平日的沉稳,眼底隐有焦躁,短短几日时间,头发已近花白。
北秦最精锐的十二万大军几乎尽数折于云景城,饶是他这个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也觉得心有戚戚,被苑书用相同的兵力始终拦在邺城外,更让他挫败无比。如今他所期望的便是达赤能将云景山上的韩烨活捉回城,否则他亦无颜再回北秦王城。
可三日时间已过,三万铁兵至今毫无消息,云景山上发生的事他一无所知。以鲜于焕的心智,已经猜到韩烨独守云景山是为了引他大军上山以牵制山下之战。只是无论他如何作想,也猜不出韩烨如何凭区区数人之力来拦住他的三万大军?
帐外大靖的战鼓重新擂起,鲜于焕神情一正,下令升起大旗,走出大帐准备迎战。
“元帅!”恰在此时,一匹快马从营地外冲进,朝鲜于焕而来。
鲜于焕面容一肃,停住了脚步。马上之人是随达赤入云景山的副将洪显。
见他一人归来,鲜于焕面沉似水。
洪显跌跌撞撞从马上落下,满脸是血跪在鲜于焕面前。
鲜于焕蹲下抓住他的肩膀,“洪显,达赤呢?云景山上如何了?怎么只有你一个人回来?”
“元帅。”洪显抬起头,声音都带着颤抖。这时众人才从那满是血迹的脸上看到他眼底深深的恐惧。
“达赤将军死了,都死了……元帅,都死了。”
听见洪显的话,所有人面上都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都死了是什么意思?大靖太子不过区区百人,他们三万大军上山,居然只一个人活着下来?
鲜于焕抓住洪显肩膀的手猛地用力,怒吼道:“什么叫都死了,本帅三万铁军交给达赤,他这个蠢货,还捉不回一个韩烨?”
洪显像是丝毫感觉不到肩膀上的疼痛,只一个劲地摇头,他抬手朝百米外的云景山顶指去,“不只是大靖太子,那山上有七位大靖的准宗师!”
此言一出,满场俱惊。即便是北秦一国也难寻出七位准宗师,一个小小的云景山,怎么会出现七位?可除了武力强横的准宗师,又有什么可以留得住北秦三万铁军?
“达赤将军就是死在他们的准宗师手里。”洪显声音嘶哑,满是悲意,“准宗师太可怕了,我们几万将士都死绝了,才诛杀了五位,重伤其他两人,整个云景山顶上,大靖那一方,只剩下一个重伤的大靖太子……元帅,三万人啊,到最后只剩下我们一百个,到处都是咱们将士的尸骨。”
“那大靖太子呢?”鲜于焕声音拔高,问出了所有人关心的问题。
折了三万人在云景山上,大靖的准宗师都快死绝了,那个大靖的太子难道还不能活捉?为什么只有洪显一个人下山?那最后的一百个大靖士兵又去了哪?
洪显被问得一怔,他神情虚无,像是回忆起了山上的惨状,猛地一抖,声音都颤了起来。
“元帅……”他眼底露出丝丝恐惧,缓缓回答:“大靖太子韩烨,死了。”
两个时辰前,云景山顶。
又激战了一日,七位准宗师接连折损了两位,如今只剩下龙老和朱老身受重伤躺在大帐旁,若不是韩烨让身边仅剩的两名亲卫护在他们身旁,这唯二剩下的两位准宗师早已成了北秦士兵的刀下亡魂。
韩烨的长剑早已断裂丢在一旁,他如今手中所持的不过随手从尸骨里捡起的一把长戟。
而北秦八千将士,亦只剩下最后一百之数。
云景山巅一帐一枯树。深冬,山巅的枯树纵十丈之高,却繁叶落尽,尽显凋凉之势。
此时,韩烨退战到枯树旁,他脸色苍白,银白的盔甲几乎尽数破碎,难见一处完好,十来道刀剑伤痕在他身上隐隐可见,甚有几处深可见骨。他嘴角溢出鲜血,手中长戟杵地,虽重伤,却始终不倒。
他身后,是万丈悬崖,他对面,五米之远的地方,洪显领着最后一百北秦军,将他的生路死死堵住。
中军大帐在两方身侧十来米远,韩烨下了死命让两名亲卫守在两位准宗师旁,两位准宗师内力散尽,只能眼睁睁看着韩烨被堵在了万丈悬崖前。
况且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洪显身后的这一百人是北秦大军里最精锐的长弩营将士,此时,十支长弩对着韩烨,冰冷的长箭泛着森寒的光芒。
若不是要活捉韩烨,这一百人也不会等到现在才将长弩抬出。
“太子,你没有退路了,跟我们下山,你还有一条活路!”达赤死了,洪显就是这只北秦军的将领,尽管这一战早已不是他能承受,但他别无选择。
“孤要走,还用等到此时?”韩烨冷冷扫了洪显一眼,他即便被逼进了死地,身受重伤,但神情依然淡然清冽,凛不可犯。
“别不知好歹,你活着跟我们下山,我们北秦还会将你奉为上宾,你若死在这里,谁还管你是不是大靖太子,到时候,本将必将你悬尸城下,给天下人看看你这个大靖太子死后落得个什么田地!”
活的捉不到,死的毫无作用,洪显也是被逼得没有办法,对着韩烨口不择言。
“混帐东西!居然敢口出狂言,侮辱我们殿下!”不远处的龙老神情激愤,起身就要飞来,却一个踉跄喷出一口鲜血,显然他早已是强弩之末,再也不能运功。
“郑云、赵重,护着两位前辈!孤说过,无论发生何事,都不准离两位前辈左右!”韩烨怒喊一声,喝住了要冲上前的两名亲卫。
这一运功怒喊,韩烨身上的伤口流血更甚,他沉沉吸了口气,以内力点在周身大穴处,强行止住流血的伤口。
他转身,朝龙老和朱老的方向轻轻颔首,竟行了晚辈之礼。
“十位前辈入西北,是受君命而来,终究错不在诸位,因孤已亡八位在这西北之境上,孤,有愧!”韩烨的目光在其他几位准宗师的尸首上掠过,现出一抹沉痛,“诸位前辈,你们该做的已经做完了,无论孤是生是死,绝不会牵连到诸位前辈的氏族。”
龙老和朱老面色一变,心底猛地生出不安。
韩烨说完朝洪显的方向看去,凛冽之声响彻山巅。
“孤的命,岂是你能取,孤的尸骨,又岂是你能动!我云夏韩氏一族,纵死,不败,纵亡,不输!”
他话音落地,长戟猛然从手中脱落,带着不可阻挡的杀意直直朝洪显而去!
洪显面色大变,被韩烨的杀意牢牢锁住,骇得顿在原地忘了动弹。
“将军!小心!”他身旁的士兵一把将他推到在地,却被韩烨的长戟穿胸而过,口吐鲜血惨死当场!
“呼延浩!”洪显睁大眼,看着惨死的将士,眼底亦泛出血红之色,他失了理智朝韩烨指去,“给本将军杀了他,射箭,给我射箭!”
同袍的惨死刺激了还活着北秦士兵,随着洪显一声令下,十支长弩尽数开启,数十支长箭以不可阻挡之势朝韩烨射去!
“殿下!”千钧一发之际,龙老和朱老同时从地上跃起朝韩烨护去。
只可惜,终究是迟了。
两人尚还跃在半空,长箭射进身体的声音无比清晰地响起,整个云景山顶,突然安静了下来。
就连下达射箭命令的洪显和那尚存的百名秦军都愣愣的睁大了眼。
云景山颠,枯树下,十来支箭矢被扫落在地,但那仍不屈站着的人身上,依旧中了三箭。
一箭右膝,直断筋骨,一箭入腹,重创内腑,一箭左心,直毙心脉。
回天乏术,几乎所有人在看到这三箭的时候,都只想到这个词。
洪显神情复杂又惊慌,回过神来的他显然已经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三万人上云景山上就是为了活着的大靖太子,韩烨如死了,他们的牺牲又有什么意义?
龙老和朱老一落地就朝韩烨扑来,却被他一个眼神止在了原地。
“不用过来。”大口大口的鲜血从韩烨嘴中喷出,他脸上苍白得已经没有一点血色,“孤的情况,孤知道。”
“殿下,老朽带您回大靖。”龙老神情悲愤,眼底竟有了一点湿意。
“不用了。”韩烨摇头,“孤……不愿她看见孤这个样子。”
韩烨这话说得极低,却不知为何龙老竟在这一瞬明白了韩烨所说的她究竟是谁。
能做到这个地步,他们的太子殿下对帝家女的是何种感情,已无需再言。
重于国君,重于江山,重于性命。
韩烨每说一句话,嘴中的鲜血都大口涌出,龙老不再顾及韩烨的命令,就要走过来扶他。
韩烨朝他摇头,他望向山下的方向,瞳中的神采一点点消逝,终是开口:“他们不会放过孤的尸体,孤是大靖的储君,就算是死,也不能折了大靖的颜面。龙老前辈,若是她来,烦请前辈为孤带句话……”
龙老一怔,喃喃道:“殿下!”
韩烨抬头,望向中原的方向。
“孤毕生心愿就是大靖安宁百姓和乐,你告诉她,这万里江山,孤拜托给她了。”
清冷的声音戛然而止,还未等众人回过神,韩烨猛地抽出右膝中的长箭用尽全力插在了不远处的枯树上,然后转身朝身后的悬崖跳去。
“殿下!”龙老和朱老目眦欲裂,伸手去拦,却只来得及撕下韩烨衣角的布衫。
不过一瞬,韩烨的身影消失在万丈悬崖中,再也寻不到片缕。
云景山顶死一般的沉默和安静。
第四十八章
两个时辰后,邺城平原的北秦大帐外,洪显回忆起山上的一幕,仍旧忍不住颤抖。
“韩烨中箭跳崖后,那两个准宗师和亲卫跟疯了一样朝我们冲过来,要不是他们护着我,我也死在云景山上了。”洪显神情恍惚,头上的鲜血滴下,落进眼底一片模糊,他抓住鲜于焕的腿,“元帅,只有我一个人逃出来,我连一个将士都没能活着带下山……”
云景山上的惨烈超出所有人预料,大帐外站着的人沉默难安。大靖太子死在了云景山,无论这场仗他们是输是赢,北秦和大靖两国从此势必结下死仇,非灭国不能解!
恰在此时,休战的大靖战鼓在南方重新燃起,更猛更裂,仔细一听,完全不同于前几日。
这个方向……鲜于焕神情一凛,起身朝南方望去,面色大变。
不远处,一支军队朝邺城平原疾奔而来,殷红的旌旗上厚重的“帝”字迎风而展,凛冽而霸道!
“元帅,帝家军驰援了!”鲜于焕身后的副将面容惊恐,他一把冲到鲜于焕面前,跪倒在地,“元帅,您撤走吧!”
“混帐东西,你说什么!”鲜于焕大怒。
“元帅,帝家军驰援,邺城这场仗咱们赢不了了,我们已经折了十二万人在这里,您不能出事。咱们和大靖结下了死仇,您要是不在了,以后谁还能挡住大靖的军队!”
营帐外的北秦副将跪了满地,鲜于焕的目光在他们身上扫过,沉沉一声叹息,“本帅带十二万大军出征,却尽数折在云景城下,本帅有何面目回王城面对陛下和北秦子民!”
他的声音猛地一沉,望向帝家军奔来的方向,“本帅一生戎马,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即使战死沙场,也决不做那临阵脱逃之人!传本帅令,敲响战鼓,出营迎战!”
北秦大营的战鼓被重新敲响,鲜于焕领军冲出营地,和苑书及前来驰援的帝家军决战在邺城平原下。
几乎没有人注意到,领着帝家军前来驰援的统帅并未在邺城下停留,而是直接弃马奔上了大雪覆盖的云景山之巅。
这一日奔波帝梓元未曾休息,不过换了一件黑色晋衣,堪堪隐去了她尚在淌血的肩上触目惊心的伤势。温朔和吉利跟在她身后,半句亦不敢言。
三人朝云景山颠极速而去,却在半山腰时生生止住。
尸骨,漫山遍野的尸骨。
鲜血,染遍半座山头的鲜血。
往日仙雾缭绕美丽似景的云景山,在他们眼前活生生变成了一座炼狱。
帝梓元唇角紧抿,朝山顶望了一眼,不顾伤势用比刚才快两倍的速度朝山巅掠去。
半个时辰后,帝梓元终于踏上了云景山顶。
没有兵戈之声,不见激烈的交战,此时的云景山顶安静得毫无声息。
整个云景山顶,落入眼底的,只有一帐一枯树。
北秦士兵的尸体几乎堆满了山巅,但中军大帐周围十米,却没有一个死去的北秦士兵。
帝梓元立在不远处,目光在帐中已经死去的六位准宗师尸体上掠过,然后落在了帐外枯树下半靠着的几乎毫无声息的最后一位准宗师身上。他身旁,还剩最后一个精疲力竭的东宫亲卫赵重。
没有韩烨,整个云景山山头,都没有她心心念念的那个人。
压下心底的焦躁和不知名的惶恐,帝梓元连一步都不敢挪动。
她死死盯着枯树下的准宗师,隔了许久,帝梓元终于走上了前。
尚有五步之远,半靠着的准宗师突然睁开眼朝帝梓元看来。两人沉默对视许久,他缓缓开口,“靖安侯君,你终于来了。老朽姓龙,乃晋北龙氏之人。”
晋北龙氏,大靖王朝开国元勋,十大氏族之一。
帝梓元恍若未闻,终于说出了离开君献城后的第一句话:“韩烨呢?”
她的声音嘶哑无比,若仔细听,甚至会听到声带破碎的痕迹。
龙老沉默着没有回答,直到帝梓元按捺不住要上前喝问,他才抬起手朝身后的悬崖指去,“侯君,殿下跳下了悬崖。”
温朔和吉利神情大变。
帝梓元整个人因为龙老的这句话顿在了原地,她眼底染上血红之意,猛地逼到龙老面前,低低嘶吼,“不可能,我不信!这天下谁能取他韩烨之命!”
“是啊!谁能取我大靖太子之命?”龙老面带悲意,看着帝梓元眼底露出一抹沉重和苦涩,“靖安侯君,太子走到今天这一步,你当真不知缘由?世上是无人可取他性命,但他若自己不想活,这天下又有谁可以留住他?”
活了一世,龙老何等通透。像韩烨这种人物,恐怕连他自己死在这云景山上,也是早就算好的事。
“我能!”帝梓元迎上龙老的眼,眼底已成了血红之色,“他凭什么死,他韩家欠我帝家一百多条人命,冤枉我帝家十年叛国之罪,这些他都没有还,他凭什么死!”
帝梓元猛地起身朝悬崖边走去,“谁说他死了,不就是万丈深渊吗?我没有允首,谁都不能要他的命,他也不行!我说他能活,他就能活!”
不过一瞬,帝梓元已经近到了悬崖边,几乎只要她再行一步,便会落得和韩烨一样个米分身碎骨的下场。
“侯君!”
“姐!”
吉利和温朔发现她的异状,急急地朝她跑来。
“靖安侯君!”龙老在赵重的搀扶下猛地起身,朝帝梓元吼去,“太子跳下山崖前已身重数箭,一箭直入心脉,回天乏术!”
听见这一句,帝梓元顿住了脚步,回转头。
“太子知道自己活不了了,他跳下悬崖,只是不想让尸骨落在北秦人手里,侯君,殿下他……”龙老声音哽咽,好不容易才对帝梓元说出最后两个字:“死了。”
这两个字不仅击溃了帝梓元,也让一路跟来的吉利和温朔面上毫无血色,两人眼底俱是不可置信的悲意。
帝梓元愣愣抬首,目光在枯树上的铁箭上凝住。
身重数箭,直入心脉,回天乏术。
韩烨,你疼吗?
这世上,我怎么会允许有人这样对你?我怎么能允许有人把你逼进这样的死地?我怎么能迟到这么久,不仅没能救下你,就连你的尸骨也护不住。
“侯君,殿下托我给您留句话。”
龙老的声音在一片死寂中响起,帝梓元朝他看去,神情茫然而空洞。
“殿下说他毕生的心愿就是大靖安宁百姓和乐,他让我告诉您,大靖的这万里江山,就拜托给您了。”
龙老话音落定,帝梓元眼底的神采一点点回拢,出乎所有人意料,帝梓元嘶哑的笑声突兀地响了起来,这笑声响彻山巅,带着难以自抑的狂乱。
帝梓元转过身,望向万丈悬崖的方向,“江山?你临到死,还把大靖的江山托给我,你都死了,我要那江山还有何用?我帝家的仇,谁来还?我安下的山河、护住的子民,谁来看?”
她喃喃开口:“韩烨,你欠我的……”
“侯君!”吉利的声音在帝梓元身后突然响起,“殿下他能做的,都做了。您只是不知道,您只是不知道……”
不管其他人的反应,吉利从雪地上爬起,跪在了帝梓元的身后。
“殿下曾说这世上最了解陛下的是他。他知道这场仗无论是胜是败,陛下都不会让您活着回京。帝家这几年虽然在晋南只手遮天,但到底在帝都的情报和势力越不过皇家和东宫。十位准宗师被陛下派往西北的第三日,殿下就知道了这个消息。”
“君献城被围,殿下不是为了擒北秦王,而是为了逼十位准宗师现面,否则他根本无法在他们身边安插人手。之后的,您都知道了,殿下知道云景山是陛下最后为您准备的死地,所以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让您留下。即便您不在虎啸山受伤昏迷,殿下也会想其他的方法让您离开,今日的结局不会有任何改变。”
“侯君。”吉利以头磕地,声音哽咽,却又坚定无比,“我们家殿下用他自己的命来换了您的,他能做的,真的都做了。他只是想让您活下去……”
帝梓元许久未有言语,当所有人都以为她接受了韩烨已经离去的现实时,她冰冷淡漠的声音却缓缓响起。
“谬论,人死了,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他做的再多又如何,我帝梓元不承他的情,我帝梓元不需要他来护,我帝家的怨仇,也无需他来施舍?”
“我要去问问他,我帝家枉死的人,凭他区区一人之命,如何来换!”帝梓元仿若没有听到吉利的劝诫,她神情空洞,眼底的狂乱未减分毫,抬步朝悬崖走去。
“侯君!”
“靖安侯君!”
吉利和龙老面色大变,就要伸手去拦,却见一道青色的人影猛地冲上前,死死地抱住了就要落下悬崖的帝梓元,两人滚落在地。
温朔一把扶起帝梓元,两人跪倒在雪地上。
“姐,我是烬言!殿下已经走了,你别做傻事。姐,我是烬言!”温朔抱着帝梓元一遍又一遍地喊,直到帝梓元愣愣地抬首看向他。
“温朔……”
“姐,我不是温朔。我是帝烬言,我是你弟弟,帝烬言!”
帝梓元不敢置信地看着面前的少年,嘴张了张,吐出两个字,“烬言?”
温朔使劲点头,眼眶泛红,强忍住眼泪没有落下,“姐,我是烬言。”
帝梓元抬手在温朔眉间眼角拂过,到最后,手一点点颤抖起来,轻轻开口:“是韩烨救了你,是他救了你。”
这句几乎不是疑问,当年帝烬言重病亡于东宫,若温朔就是烬言,那这世上能偷龙转凤做下这一切的,唯有韩烨。
温朔点头,“殿下把我悄悄带出了东宫,后来又安排右相收我为弟子,殿下他一手把我养大,姐,做错的是陛下,殿下他没有错。我们帝家的仇怨,不该算在他身上。”
帝梓元看着温朔,眼底苦涩难言。她几乎做梦都想看到当年那个惨死在京城的小弟,但她永远都没想到,对烬言失而复得的这一天竟然会是韩烨离去的日子。
长久的沉默,突然,云景山顶冽冽寒风骤起,已经停了一日的大雪突然又重新落下。
“我知道,他没有错,从头到尾,他都没有做错任何事。”疲惫不堪的声音在雪中响起,帝梓元闭上眼,道:“烬言,带龙老下山,你们走吧。”
“姐,你……”温朔神情一急。
帝梓元摆摆手,望向悬崖的方向,“你们走吧,我陪陪他。”
帝梓元向来一诺千金,见她恢复了冷静。温朔吉利不敢再言半句,他们对望了一眼,抬起龙老缓缓朝山下走去。
云景山顶,转瞬间只剩下帝梓元一个活人。
她缓缓起身,朝悬崖的方向走去,堪堪停在了悬崖边上。
她垂眼,悬崖下深不见底,沉黑一片,似能吞噬万物。
“这世上,真的有我做不到的事。为什么不等我来……”帝梓元闭上眼,大滴大滴的眼泪从眼中滑落,滴在雪地上,溅出纷繁之景。
“为什么不等我来,我都听见了,韩烨,你对我说的话我都听见了,为什么不等我告诉你,我不怪你了,我们之间不是死局了,为什么不等等我……”
帝梓元这一生,永远都会记得两句话。
当年的临西河畔,韩烨曾对任安乐说——
我对一个叫任安乐的女子动过心,但我这一世都会护着帝梓元,任安乐,这句话,你永远都要记住。
很久以后的漠北邺城,韩烨对着重伤昏迷的帝梓元说——
梓元,这辈子,我最感谢的就是皇爷爷那道赐婚圣旨,你是我韩烨昭告天下、世人皆知的东宫太子妃,这一世,我没什么好遗憾的了。
韩烨这一生想说的话,终究说出了口,可他却永远都不知道。
那个他守候等待了一生的人,早已爱上了他,原谅了他。
他到死都以为他们是死局,却不知,他早就亲手解开了他们之间的这场十年死局。
这世上唯有生死能化解生死。
但,也唯有生死让人穷极一生都无法跨越。
帝梓元,终究错过了一生所爱。
这世上,再也没有韩烨。
嘉宁十八年。
大靖太子韩烨亡于云景山。
第四十九章
嘉宁十八年春,北秦东骞举国来犯的西北之战终于画上了终点。
云景城一战后,北秦铁骑耗十之六七,三年内无再战之力,与此同时,施峥言统御的东军驱东骞军于大靖国土外,奠定了东境国界线的胜利。
但于大靖而言,这是一场惨胜。二十万将士八万百姓亡于此战,数十座城池沦于战火,非数年之力不可恢复。戍守边疆二十年的老帅施元朗护军献而亡,大公主安宁守青南而死,太子韩烨夺云景而殇。
这是一场大靖震慑云夏大陆的大战,也是大靖立国以来最惨烈的一场战争。
兵乱之灾,无论输赢,这场战争三国之中没有胜者。
云景之战后北秦东骞送来降书,愿割城以平息战火。春末,三国在大靖军献城议和,施峥言受令接两国降书,并以这场战争的胜利重新划分了三国的国界线。
而此时,因西北之战名震云夏的大靖靖安侯君早已返回了中原。
战争的结局和储君战亡的消息是同时被送回帝都的,自那天起,整个王朝似乎都陷入了一场静默。
大靖王朝的继承人没有了,以太子韩烨在百姓心中的威望和皇室子嗣凋零的现状,这个现实的隐忧堪比两国入侵江山倾颓。
大雨倾盆不灭整整三个月,覆了整个帝都。
大靖王朝建朝以来最大的一场胜利和储君的丧礼都是在这场仿佛下不完的大雨中度过。
出乎所有人意料,储君的丧礼由宗室中最德高望重的齐王一手操办,却缺了最该出席的两个人。
天子嘉宁帝,靖安侯君帝梓元。
靖安侯君自班师回朝的那日起便以久历战场顽疾发作为由休养在侯府,不入朝,不参拜,不迎客,不出府,太子丧礼依然。
至于天子,太子战亡的消息送来的那日,天子哀恸过度昏于后宫,太医院忙活了三日才把嘉宁帝救了回来。自那日起天子卧病乾坤殿,连三日一次的朝会也是右相主持。
天子病重,储君战亡,皇室内只剩一个无外戚支持刚满三岁的十三皇子韩云,对手握权势的勋贵外戚而言,这时的从龙之功简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本该风起云涌的大靖朝堂却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平和与安静。
无他尔,入西北之前帝梓元已拥文臣赞颂,一场西北之战后救国救民的帝家军更是得三军拥护,如今满朝文武提起不计前嫌派兵御敌的靖安侯皆赞不绝口崇敬有加。若不是太子韩烨忠烈护国,怕是帝家声势早已越过皇家。
更何况西北之战后戍守边疆的将士战亡二十万有余,边塞不少城池缺兵防守,帝家二十万大军除十万回守晋南外,剩余十万尽数留在了西北各城。帝梓元回朝前在军献城颁下了这道军令,此举无异于将大靖西北诸城的兵权独揽于手,消息传回帝都时嘉宁帝已卧病在床,纵满朝哗然,却无人敢在这件事上触靖安侯威势,况天子对此事始终未有半句指责,甚至在养病之中还颁下了唯一的一道圣旨。
靖安侯君忠心护国,功在社稷,赐食邑万户,黄金万两,可见皇族而不跪。
帝家已是一等侯爵,在权位上已封无可封,这最后一道谕令便格外令人遐想。
大靖王朝立国史上,有此等殊荣的不过两人。二十年前和太祖创立大靖的帝盛天,二十年后战退北秦守住边疆的帝梓元。
云夏帝制等级森严,君臣有别,见皇族而不跪,分明是等于告诉群臣,对韩家皇室而言,靖安侯君已不再是普通的朝臣。
独占晋南,把持西北军权,得文臣武将拜服,虽如今的帝家早已无需嘉宁帝承认,但天子的这道圣旨还是将帝家的声势推至了顶峰。
在皇室势微帝家如日中天的现在,虽帝梓元称病休养在府,但她若无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