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皇书II-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连澜清沉着眼,一声未吭,半晌冷冷下令:“屠山,救回陛下后,去你兄长处自领三十军棍。”
连洪立在连澜清身旁,舒了口气。屠海屠峰屠山三兄弟是北秦朝内有名的将门屠家的子孙,三人因仰慕连澜清而归于他麾下,屠家是如今连氏崛起的最大助力,如此处罚,虽重却不伤命,也算没寒了屠家的心。
他朝安静得诡异的阁内看了一眼,俯下身低声进言:“将军,咱们为何不令高手从地道而入潜进阁内,杀他个措手不及,若是他们从地道内逃走,那陛下和西小姐……?”
屠海领了两个侍卫入地道截杀韩烨,不仅没寻到韩烨的踪迹,反而深中数箭被亲卫给抬了回来。连澜清接到消息后没有搜府,而是在第一时间就下令调集所有铁甲军围了梧桐阁。
实事证明连澜清的猜测是对的,阁外数千铁卫围诛杀气震天,阁内却连一点动静都没有,显然是出了事。
连澜清摇头,“你看见屠海的伤势了,地道内机关丛生,以他的功力闯进去也是九死一生才逃出来,其他人又能如何。地道的出口已经被封住,有陛下为质,他们会用最正大光明的方法出来,至于那位西小姐……”连澜清眼一眯,声音沉了几分,“陛下警觉心非常,功力又不在我之下,能在阁外侍卫毫无所觉下制住陛下,你以为一个韩烨就能做到?她的丫鬟莫名其妙失踪又如何解释?桑岩从不离陛下身边,这次却不知所踪,也很是蹊跷。”
连洪一听此话,神情讶异,“将军是说西小姐有问题?”
连澜清颔首,“那个自称朗城西云焕的女子,恐怕不简单。”
那般气韵神采,还敢单枪匹马闯进龙潭虎穴,绝非常人。
连澜清话音未落,吱呀声响,梧桐阁正房的木门被推开。
漫天红光下,三道人影从里面缓缓走出。莫天脚步虚浮,额角血迹未干,神情苍白却不带半点狼狈。在他身后,韩烨和帝梓元并行而出,神色沉静,仿佛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
三人脸上对阁外连澜清领重兵所围的现状未有半点意外,想来早已猜出阁外局势。
看见三人走出,连澜清轻舒口气,站起了身。他向莫天遥行了一礼,“陛下……”
莫天打断他,朗声道,“连澜清,朕受制于人,从现在起朕赐你调令城内军队以及营救之权,必要之时,可以不用顾忌朕的性命。”
连澜清神色一重,颔首回:“是,臣遵命。”他说完抬眼朝莫天身后的韩烨看去,顿了顿,笑道:“想不到太子殿下如此能屈能伸,为达目的,竟不惜向连某这个敌国臣子卑躬屈膝、委屈示好,为了今日之计,殿下用心良苦,瞒尽世人,真是好心计,好手段。”
韩烨仿佛没听懂连澜清话中的嘲讽,淡声回:“比不得连将军用老师骸骨引孤回城的高义,北秦破城屠民弑师之恩,孤必不敢忘,他日……他朝莫天微一抬眼,颔了颔下巴,“定加倍奉还于将军。”
漫天火光下,韩烨擎身而立,他的目光清冷而睥睨,对着围诛他的连澜清和数千铁甲军,如是开口。
阁内阁外,都因这分外冷沉的目光和话语而心底一寒。未来大靖帝君的绝杀之言,绝对重若泰山,言出必践。
连澜清负于身后的手猛地一握,又缓缓松开。
不愧是施元朗用心教导拿命来尽忠的大靖太子,得此一言,施元朗泉下有知,也算能瞑目了。
帝梓元扫了韩烨一眼,眼底微弱的情绪一闪而过后只剩淡漠。
她从不怀疑韩烨的卫国尊师,可却再也不敢忘……他的野心和忠君。
“殿下好气魄,深陷我大军围诛也敢说出此等狂言,好,殿下今日如能逃脱,他日连某恭候陛下复仇之师。”
连澜清大笑,转头望向帝梓元的方向,狭长的凤眼微扬,突然开口:“如果连某猜得不错,阁下该是那位名震天下的前大靖太子妃、如今的靖安侯君吧?”
第二十七章
“晋南帝梓元。”
帝梓元朝连澜清颔首,只淡淡这么一句。既不应连澜清前大靖太子妃称号的挑衅,也未应嘉宁帝所赐的靖安侯君之位。
莫天听见此话,神情一松,嘴角勾起嘲讽的弧度朝韩烨看去。韩烨神情未变,瞳中却拂过一抹极淡的异色,又转瞬不见。
连澜清若有所思地看向帝梓元,恍然大悟般开口:“瞧我这记性,帝家主见谅,连某这一年征战沙场,身有旧疾,脑子犯了糊涂,有些事儿一时没记起来。连某只记得大靖的皇帝陛下让帝家主承袭了靖安侯位,倒忘了帝家一门百多口人命和那八万帝家军是死在大靖慧安太后的手上……”
他笑了笑,俊美的脸上实在瞧不出善意,“只是连某实在想不通,帝家坐拥晋南数城,帝家主雄才伟略,一声高呼足以自立为王,何必为了灭门仇人卖命?若三国大战后大靖皇帝效仿其母过河拆桥,帝家主岂不是落得个和令尊一样的下场?”
一年内连澜清在北秦朝堂连跃数级,于武将中只位于鲜于焕之下,除无可撼动的军功外,其心智权谋之术亦不可小觑,他三两句话便将韩帝两家血淋淋的嫌隙和血仇摆在了台面上。韩烨当即神色更沉,眼底的冰霜之意让院里的温度都冷了几分。
这话杀伤力实在太强,就连一向沉稳的莫天在为自家狡猾的心腹大将赞了句好后也忍不住朝帝梓元瞧去。
几万条人命堆砌起来的两家仇怨,帝梓元怎么会甘心为了韩家皇朝在漠北边境里出生入死,毫无怨言?
梧桐阁内一时安静下来,帝梓元眼底有一瞬间的晃神,她突然想起父亲生辰那年她从千里之外的京城赶回晋南时,枫叶燃遍的九华山上靖安侯立在山巅对她说的话。
君重不如国,国重不如民。梓元,此话,你当谨记。
十几年过去,这句靖安侯留下的遗言,帝梓元从不曾忘。
“当年种种是非孰对孰错,韩帝两家恩怨几何,我帝家自有决断,还轮不到你来置喙。君重不如国,国重不如民,帝家庇佑的是整个大靖,我帝梓元保护的也不是韩家,而是在我身后这方国土上的大靖百姓。”帝梓元轻扬眼角,负手于身后,瑰丽的脸庞上袭着睥睨天下的不羁,“昨日你屠我同胞,破我城池,今日你就是我帝梓元必诸之人。连澜清,我大靖的国事,连北秦王都无资格插手,遑论于你?”
我没有忘记家仇,却永远不会将氏族权谋之争置于国家百姓之上。
谁都没有想到帝梓元会说出这样的话,但偏偏她说出来,却仿佛生而为此。一生践诺。
帝梓元的回答让韩烨紧绷的身体一点点放松下来。
莫天的目光落在帝梓元身上,全新而审视,从今以后,帝梓元于他,已不再是敌国属臣如此简单。
她身上有着不逊于一国皇帝的胸襟和智慧。莫天怎么都没料到,那个有着大宗师实力却龟缩在晋南一隅的前帝家家主帝盛天居然花十年时间造就了一个帝王之才。
帝家有此二人在,百年兴盛已成定局。
梧桐阁院落里静默半晌,连澜清收了脸上的挑衅嘲讽,略微怅然笑道:“侯君好气魄,连某汲汲小计,看来是入不得侯君之眼。”
他此时已知帝梓元心智之坚远胜常人,寻常的挑拨离间在帝梓元身上没有半点作用,反而会落个自讨没趣的下场。
不过连澜清是何等心性,他脸上不见半分尴尬,朝帝梓元拱手道:“可惜连某和侯君各为阵营,虽连某仰慕侯君高义,今日也要留下侯君和殿下,请两位去我北秦王宫做客。”
随着连澜清话音落地,四周院墙上身负羽箭的铁甲军跃然而起,他们手握长弓,齐齐将森冷的箭矢对准了韩烨和帝梓元。
前路被封,空中被围,任谁看来韩烨和帝梓元都已是瓮中之鳖,只能任人鱼肉。
“连将军,别忘了,莫天陛下的性命也在孤的手中。”韩烨向前移一步,抵在莫天腰间的匕首更进一寸。他所立的位置,不偏不倚正好将帝梓元护于箭矢所射的死角中。
帝梓元瞳中极快划过一抹情绪,又归于沉静,但到底沉于眼底的郁色淡了些许。
“若不是顾及我王安危,这些利箭早已射在殿下和靖安侯君的身上了。大靖失了统帅,边关千里之里守不过三个月,这场仗打下去我不会输,又何需一个活着的殿下和贵国皇帝谈判。”
韩烨只要被留在军献城里,是死是活,对连澜清而言根本就不重要。
“若是殿下审时度势,放了我王,连某保证不伤殿下和侯君的性命,还奉两位为上宾。殿下是大靖正统的继承人,贵国皇帝必会不计代价救您回朝,殿下何必争一时义气,毁了将来君临天下的机会。”
韩烨嘴角上扬,半点不为连澜清的话所动,“好一个舌灿莲花的连将军。孤不过太子之位,朝堂有帝君,边关有守将,就算孤死在军献城,大靖也不会乱。不过若是莫天陛下死在军献城里头,怕是北秦国内再无宁日,将军能否继续领兵都是未知之数,又如何赢这场战争?”
他朝一直神情淡定的莫天看去,“有莫天陛下相陪,军献城为孤埋骨之地,又有何妨?”
连澜清被反将一军,凤眼微眯,挥了挥手,他身后的铁甲军让出一条路来。
一个身着布衣的老汉被侍卫用刀架着踉跄着走出,这人头发花白,满是皱纹,老朽的眼底带着一丝寻常百姓没有的坚毅。他看见韩烨,眼眶一红,本来执拗又沉默的神情一变,顿时激动起来,但他口不能言,努力昂着被侍卫长刀压着的脖子看着韩烨,胡乱地用手比划,看上去狼狈又心酸。
见老人这副模样,韩烨脸上的冷静裂开,神色明显有了怒意。
“这是施府的老仆人,听说殿下曾在军献城驻守过三年。想必还记得此人吧?”连澜清抬手指了指地上跪着的老人,却又只匆匆扫了一眼。
“李叔……”韩烨低声唤道,神情自责。
李忠懂唇语,看见韩烨唤他,敛了激动的情绪,执拗的老人默默跪在地上,朝后缩了缩,极恐自己会成为韩烨的掣肘。
“一介老仆,手无缚鸡之力,不能损将军分毫,想不到也会成为连将军用来威胁孤的筹码?”韩烨冷冷看向连澜清。
“施老元帅曾经最信赖的近身侍卫,当年冠勇三军的先锋,即便是老了,本将也轻视不得,如没有这位潜伏在府内,殿下又怎会对将府内的布兵了如指掌,提早知晓施元帅骸骨早埋园陵之中。”
当年李忠追随施元朗征战天下,为施家军里头最悍勇的先锋,以他的军功封将亦有可能。只可惜一次追敌途中他遭受埋伏,被敌军重伤头部,虽然捡回了一条命,却再也口不能言,耳不能听。施元朗有心送他回乡颐养,却被他拒绝,执意留在施家。
自此以后当年的先锋李忠成了施家的忠仆李叔,一晃就是二十五年。施元朗早已将施府的暗桩交给李忠掌管,在外人看来,李忠不过是施家伙房里一个不起眼的聋哑老头,没有半分威胁。
韩烨皱眉,眼底极快拂过一抹疑惑。这些年知晓李忠身份的不过一掌之数,连澜清又是如何得知?若不是极笃定李忠的身份不会被人知悉,他绝不会让这个在施家尽了一辈子忠的长者做接应如此危险的事。
李忠在看见连澜清说出这番话后脸上同样露出了犹疑之色,他紧紧盯着连澜清,陷入了沉思。
随着连澜清的话落下,压在李忠脖子上的刀又近了几分,他脖子上落下鲜红的刀印。
“你想如何?”韩烨眼中神情一沉,朝连澜清看去。
韩烨少年时戍守军献城住在施府时便是李忠负责他的饮食起居,每每夜里和施元朗推演兵法时,也总有李忠挑灯照料相陪。一年前施府里的人在守城之战里死了个干净,如今剩下的不过这么一个李忠。
帝梓元意外于韩烨对李忠的看重,却没有对他欲救下这个老仆出声反对。
“只要太子殿下和侯君束手就擒,放了我王,连某绝不伤……”李忠……连澜清话音一顿,滑到嘴边的“李忠”两字生生咽回了口中,“这位老仆一分一毫。”
他停得极快,却没有被一直紧盯着他又善读唇语的李忠错过,在清晰地看见连澜清嘴中出现自己的名字时,跪在地上的李忠神情大变,猛地起身朝连澜清撞来。
押住他的侍卫一时不察,竟让李忠冲到了连澜清身前三步远之处。
屠山从连澜清身后跃出,手中刀柄扫出击在李忠肩上,本就狼狈的李忠连退几步,一口血吐出,肩上骨头碎裂的声音在梧桐阁内格外的真切,但他死死望着连澜清,像是没感觉到疼痛一般重新不要命地扑了上来。
此时李忠眼底除了滔天的怒火和愤恨,别无所有。
就算连澜清能查出他暗桩头子的身份,可自二十五年前他入施府开始就抛却了自己的姓名,这些年来,除了施家父子和太子,他的本名只写给一个人看过……那个十岁就养在施家,他和老元帅用尽心血教导、报以最殷切希望却背叛了军献城的弟子!
他活着,他居然还活着!在害得施家满门尽丧、一城百姓被屠后,他居然还活着!
李忠眼底的疯狂让所有人震惊,屠山神色一正,手上长刀未停,直直朝李忠而去,眼见着就要卸掉他两条胳膊。
韩烨神情大变,就要出手相救,却有人比他动作更快。
一双修长的手稳稳地托住了屠山手中的长刀,挡在了两人之间。
第二十八章
屠山乃北秦军中赫赫有名的猛将,他这么一劈力若千钧,但凌厉凶猛的刀刃却被人用手生生截住。
连澜清神情冷然,挡在了愤怒癫狂的李忠身前。
屠山看清拦刀的人,神情错愕,他朝刀刃上一瞥,急忙松开手,后退一步有些不知所措。
鲜血顺着刀刃滴落在地,那柄华丽银白的长刀仍被连澜清握在掌心,他低垂着眼,眼中的情绪被尽数藏住。
隽清的身影立在李忠面前,恍惚间竟有种守护的意味。梧桐阁内外一阵沉默,除了北秦王莫天,所有人面上都浮过显而易见的疑惑。
莫天眯着眼远远凝视连澜清,眼底讳莫如深的情绪一闪而逝。
终究是被大靖养了十年,人心这个东西,最是难测。
清冽一声响,连澜清把刀扔到屠山面前,淡淡开口:“屠山,你难道忘了我军中禁令?无论北秦大靖百姓,凡我军中,不得伤老弱妇孺性命。”
屠山连忙跪倒在地,丈高的汉子面上涌着委屈,“将军,末将是看这人要伤你,这才、才……”
十一年前云景城被破,连氏一族老少被劫杀于无名谷,连澜清执掌帅印后颁下的第一道军令便是不得伤两国妇孺老幼。
“他伤不了我,起来吧。”连澜清开口打断屠山的话,转身看向被侍卫压在地上的李忠。
身形佝偻的老人四肢伏倒在地,头发散乱,衣袍沾满尘土,口中鲜血喷涌在脸上,整个人狼狈不堪。
连澜清迎上李忠癫狂的眼,声音清冷,“你杀不了我,何必螳臂当车,自毁性命。”
连澜清这句话犹若丢进沸水里的冰石,一下子让疯狂的李忠安静下来。他死死看着连澜清,一点点垂下头,眼中愤怒的神采消失,悲寂的眼底只剩死寂。
见李忠不再自残性命来反抗,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太子殿下,连某还是刚才那句话,只要你和侯君束手就擒,连某定将两位奉为上宾,也会留这位李老将军一条命。”
连澜清看向韩烨,朝一旁摆摆手,示意侍卫将李忠架起来面向韩烨。
看着半跪在地上的李忠,韩烨唇角轻抿,向来果敢的眼底露出一抹凝重迟疑。
于他而言,天下战局绝对重于一人生死,可若连李忠也保不住,偌大的施家就只剩诤言一人,一年前他没能保住安宁……
“韩烨,罢了。”帝梓元的声音响起,透着一股难言的萧索,“人死了,一切成空,有些事不必成日后遗憾。即便被擒,我们只要活着,就还有机会。”
帝梓元的话让韩烨的神色愈加松动,莫天和连澜清同时松了口气,想不到一直不肯退让半步的两人最终竟会为了一个老奴甘愿被擒。
韩烨深吸一口气,心底有了决断。他看向连澜清,推着莫天向前一步,“连澜清,孤答应……”
韩烨话音还未落定,一直望着地面的李忠突然伸出手抓住抵在自己脖上的长刀,刀刃入掌,鲜血直淋,压着他的侍卫被他的动作静的一怔,下意识松了松手里的长刀。
李忠抓住机会用头狠狠撞向仍握着刀柄的侍卫,未等众人回过神,他已经硬生生以血肉之手将刀夺下脱离了北秦侍卫的压制、踉跄着站在对峙的两方人马之间拿刀指向了北秦王。
一切变故只在一瞬之间,连澜清几乎是反射性挥手,屋顶上成百上千支森冷的箭矢立时齐齐指向李忠。
阁内的形势因为李忠的夺刀瞬间逆转,连澜清失了威胁韩烨的棋子,但李忠身负重伤,韩烨想要带着他逃出城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箭矢齐发,但连澜清的手停在半空,却始终没有挥下。
李忠仿若未注意到箭矢齐围的胁迫,只是将目光放在了大靖太子身上。
他一身是伤,肩骨碎裂,却握着带血的长刀立得笔直。他眼中的戾气和愤怒不知从何时起尽数化去,只剩下遗憾和平静。
死有何惧,数十年后,谁人不过一抔黄土。
韩烨突然明白了这一眼的含义,这个守护了军献城一生的老将怎么能容忍自己成为这一城百姓的拖累?
韩烨沉默地看着李忠,他神情中看不出一点异样,眼底却掀起能席卷一切的悲恸。
帝梓元几乎是立时间就感受到了韩烨的情绪,她看了李忠一眼,心里划过一抹了然。
李忠以手抚肩行下臣礼,对着韩烨的方向无声地动了动嘴唇。
“殿下,保重。”
您保重性命,也请保重这一城百姓的性命。
万千箭矢数千铁甲军下,这一句,非沉埋施府二十年的老奴对曾在这座府里受过他三年照拂之恩的韩烨开口,而是二十年前的虎贲之将对大靖太子的恳求。
突然,李忠脸上浮过一抹决绝,握刀的手猛地向上一抬。
这一切不过瞬息之间,连澜清神色一变,立时抓起一旁小几上的茶杯朝李忠握刀的手腕击去。
这一击,甚至带上了微不可见的急切。
恰在此时,一直若隐若现的爆炸声和刀剑相碰声在施府门外骤然而起,屠峰率领的铁甲军终于杀到了府门前,同时他也遇到了这一战里最为惨烈地阻挠。
漫天火光,刀戟铿锵,却没有长刀划过脖颈鲜血涌向半空的惨烈直触人心。
连澜清扔出的茶杯终究迟了半步,没能阻住李忠的必死之志。
从半空跌落砸成碎片的杯盏染上汹涌而出溅落在地的鲜血,一地血红。
李忠最后朝连澜清望了一眼,回转头用最后一口气把手中的刀无声地在半空挽过一个刀式。
砰一声响,李忠直直朝着韩烨的方向跪下,他手中长刀杵地,支撑着身体。他始终不曾闭眼,也始终未曾倒下,却已没了声息。
这个老将,到最后也没有放弃守护这座城池。
这场景太决绝、太惨烈,梧桐阁内外唯剩死一样的沉默。
连澜清亦是,他仿佛没有回过神,死死望着李忠跪在地上的背影,脸上现出不正常的苍白。
过往十年,这个身影曾视他如亲子,一手照拂他长大。
没有人看见,他掩在袖袍中的手难以自抑地颤抖。
“尔等记住,他叫李忠,嘉宁帝十七年受封于孤,是我大靖王朝的二等虎贲将军,不是无名无姓的聋哑老奴。”
冰冷又威严的声音突兀响起,韩烨朝满园北秦士兵望去,凡他目光逡巡之处,北秦士兵无不呼吸一滞躲开了眼,最后,韩烨的目光停在了连澜清身上。
“连澜清,你与孤的血仇又增一桩,他日,孤必加倍奉还。今日就算孤死在军献城,也绝不如你所愿。”他话音落定,放在莫天腰间的手猛地划向脖颈,在莫天颈间留下一道血口。
“你想要孤的命,就用北秦王的性命来陪。如果你不想让北秦王死,就退兵出府容孤出城,五里亭里孤自会放北秦王归来。”韩烨每说一个字,莫天颈间的血口便越深,鲜血自他颈间留下,竟和刚才李忠自尽的伤口极尽相似。
李忠的死让北秦一方失了压制韩烨的筹码,连澜清神情冷凝,难以决断。
“没有朕的谕令,铁甲军不准退出施府。”连澜清踟蹰间,莫天的声音淡淡响起,他面上因失血过多而愈加惨白,却不见一点慌乱。
“朕两万铁甲军围诛你二人,若因受制于你让你和帝梓元毫发无伤地走出军献城,朕岂不成三国笑柄。韩烨,你不怕死,难道朕会怕。”
莫天转头迎向韩烨,任由匕首在颈间的伤口加深。
“朕若不顾忌性命,你又能耐朕何?朕登位数载,从不受制于人,今日亦是。韩烨,朕给你两个选择,一是和朕一同血洒施府,此后云夏之战、天下疆土,皆与我二人无关,朕只当天命亡于此,皇图霸业随朕一起长埋地底。”
莫天好整以暇顿了顿,“当然,既然朕不能活,只得可惜靖安侯君这条性命了,她为你而来,倒让朕在黄泉路上多了个伴,倒也不算寂寞。”
韩烨神情一冷,开口:“陛下不惜以性命相胁,好气魄,孤想听听第二个选择是什么?”
“第二个选择……只要你答应朕一件事,朕不仅不取你性命,更会立即下令打开城门亲自送你出城。”
韩烨眉眼一扬,“你要孤应允何事?”
莫天朝帝梓元的方向看了一眼,俊美的脸上露出一抹意味不明的笑意。
“韩烨,朕要你大靖的靖安侯君帝梓元。”
第二十九章
“韩烨,朕要你大靖的靖安侯君帝梓元。”
莫天的话一出,梧桐阁内的气氛一时莫名凝滞下来,就连连澜清眼底也拂过讶异之色。
帝梓元在大靖虽位高权重,亦是用兵奇才,但绝对比不上大靖太子对西北局势的重要。用一城兵力围诛二人,结果弃韩烨而留帝梓元,岂不荒唐?
莫天像是没看到韩烨陡然沉下如有实质的冰冷目光,转头去瞧帝梓元的反应,神情却一怔——帝梓元一双墨黑的眸子放在韩烨身上,显然正在等他的答案。
随着韩烨沉默的时间越久,帝梓元眼底泛上了淡淡的自嘲。
韩烨虽重江山,却或许未想过取她性命,但倘若自己被北秦所俘,国内局势便会瞬间扭转,洛铭西和帝家属臣受掣肘,断不敢再在朝堂上制衡嘉宁帝,也无力再颠覆韩氏江山,对韩烨这个大靖太子而言恐怕是最好的结局。
一腔情谊奔赴军献城,却落了这么个答案,尽管帝梓元心性非常人,终是意难平。她垂眼,胸中浊气难吐,疲惫地叹了口气。
满园静谧,施府外却是火光震天,战斗持续了半宿,白昼将至。将府大门口的撞击声和打杀声愈加激烈,仿佛顷刻间这座府邸便会被战火所席卷吞没,君家的暗卫死伤殆尽,将前来和连澜清汇合的北秦骑兵始终阻在了门外。
没有人注意到,一道不起眼的火箭从府偏门方向的上空射出,消散在漫天火光和厮杀声中。
除了一个人,韩烨。
突然,毫无预兆般,韩烨在满园之人的等待下,迎上莫天的挑衅,终于开了口:“莫天陛下可听过我朝太祖的遗旨?”
帝梓元的叹气在韩烨的话语中悄然停下,她抬首朝韩烨看去,那道遗旨……?
“韩太祖的遗旨?”莫天一愣,忆起十几年前那道曾天下闻名的谕旨……
“上承于天,斯得重任。”未等莫天回答,韩烨清冷的声音已响彻在梧桐阁内,“我朝太祖传诏遗旨中曾为靖安侯留下此言,陛下当知靖安侯于我大靖之重与我父皇继承韩家天下一般郑重。”
他对着莫天,一字一句矜然开口,带着睥睨天下的理所应当和霸气:“我大靖的靖安侯君,莫天陛下,你,要不起。”
你,要不起。
天下间居然有人敢对他堂堂北秦帝王说出这种话!莫天神情一冷,眼底生出冰冷的杀意和怒气。
如此情景,如此话语,偏生是为了夺帝梓元,也偏生这四个字出自韩烨之口,于莫天而言,恐怕数前往后这一辈子,再难对一个人生出如此凌冽的杀心。
帝梓元负于身后一直紧握的手微微松开,她静静看着韩烨如刀削一般的侧颜,始终未曾言语。
上承于天,斯得重任。
那个长者曾赐她一世荣耀的话语,也是她过往十年从不愿提及的过往,她从未想过,这八个字,于韩烨而言,受此重,是此意。
可就算如此,又如何呢?
她和韩烨终究隔了一朝天下,两族血仇,在被这么算计一次之后,哪怕是在这生死与共的沙场,也再难托付信任和情谊。
“吉利!”
满园士兵还未从韩烨霸道的话语中回过神,随着韩烨一声冷喝,十来道剑光突然升腾在梧桐阁上空化成剑阵,无可比拟的剑气从半空落下朝梧桐阁屋檐上围诛的羽卫军而去。
轰然声响,碎石漫天,这一剑之下,梧桐阁右侧的半座屋檐竟然倒了一半,连哀嚎声都来不及响起,那些身着盔甲手握重弓的羽卫军就已血肉模糊,死伤无数,惨烈无比。
这一击太过震撼,剩下的羽卫军无需莫天开口便将手中的百支森冷铁箭指向了空中,园中的铁甲军迅速化成方阵,以盾护身,刀戟朝天。就连连澜清也抽出了腰中软剑,冷沉地望向半空。
不过一击,整个施府内便化成了战火核心,两方人马枕戈待旦,杀气四溢。
尘土散去,梧桐阁上空的光景现于众人眼前。
十道蒙面身影如幽灵般伫立半空,这些人赤衣裹身,眼神冰冷孤傲。在他们前面,一道瘦高的人影远远朝韩烨的方向行了一礼,显然便是韩烨所唤之人。
虽只有区区十人,但这些赤衣人身上的威压竟毫不逊于两万执戟而待从战火中浴血而出的铁甲军。
“你们这些混蛋!还我弟兄们的命来!给我射!”赤衣人完全现于空中的那瞬间,被属下惨死所刺激的羽卫军首领红着眼就要下令百箭齐发。
“住手,给朕停下!”莫天一声冷喝,打断了箭在弦上的攻击。
他和连澜清脸上的神色在这些人出现的时候,完全沉了下来,甚至隐隐有些苍白。他们不是普通的士兵,自身武艺本就不凡,但这些人出现前他们丝毫没有察觉,而且他们手中无剑,可刚才那十道剑光化成的绝杀剑阵明明出自这十人之手……
以气御剑,准宗师,十位准宗师。
区区一个军献城内,居然出现了十位准宗师!
莫天长吐一口气,压下眼底的震撼。
云夏大陆从几百年前开始就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凡入大宗师之列者,超脱世人,天下纷争皆不可插手,宗师和准宗师却不受此例约束。二十几年前云夏大乱时,韩子安能在十年内平定北方,也和其准宗师的武力脱不开干系,更何况他还得到了当时已入宗师之列的帝盛天的鼎力相助。可天下间宗师和准宗师屈指可数,倾他北秦之力召集十位准宗师都是难事,但在如此一座边境之城里,韩烨竟能轻易为之,简直匪夷所思。难怪韩烨身为一国太子三军统帅竟会亲自涉险,原来是有此依仗。
十位准宗师,除非两万铁甲军死伤殆尽,否则绝对留不下韩烨和帝梓元。他和韩烨手中的底牌都已亮出,他五万军队围城,终究也没占了半点上风。
好一个大靖太子!
“陛下惜命,孤也非不将自己和靖安侯的性命放于眼中之人,刚才孤所提议的五里亭之约,不知陛下此时可有决议?”
韩烨将匕首从莫天颈间拿下,负手于身后,道。
此时两方人马实力相衡,莫天内力被禁,他无需再以匕首相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