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毒妇重生向善记-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自去年入冬以来,大雪连绵数月不止,眼看已是初春时节,却依旧是极寒天气,丝毫不见回暖,本就缺衣少粮,如今又要突然开战,若是久攻不下,只怕将士们没被战死就先冻死饿死了。可,若是周国城破……
  流风挠了挠头发,显然不想继续这个话题,但见花吟死死盯着他不放,又抿着唇使劲想了会道:“我过来的时候听说金王的二十万大军已至大燕关。”
  大燕关与何谷渡本都是周国的腹地,亦是军事要塞,后来因为耶律瑾设计,一同被割去给金国了,虽然如今周国局势已稳,又立了废太子之子为幼帝,凤君默任皇叔摄政王,但凤君默生性稳重,并未腾出手来收复失地,况,要收回失地,免不了一场恶战,到时俩国百姓又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急不得,只能徐徐图之。但没了大燕关与何谷渡这俩个天然屏障,金国若要攻打周国,简直就是一马平川,凤君莫也是考虑到了这点,后撤二十里,又新建了军事驻地,由周国与陈国大战中扬名的郑西岭驻守。
  如今周国守城将领是谁?周国又做了哪些防卫,这些花吟并不清楚。虽然她与耶律瑾好的时候,他时常带着她在德政殿批阅奏章,那一封封秘奏也都在她触手可及的地方,她却从未偷看过一角。但是她却知道,如今托了这极寒天气的福,何谷渡肯定结了钢铁般厚实的冰层,这倒是方便了金国的大军了,大燕关门户大开,何谷渡又无需乘船耽搁,那二十万大军不消几日便能兵临城下了。
  难怪……
  难怪他震怒之后,只是将她软禁在这拓跋府,禁止任何人员出入,原来都不过是为了封锁消息,只怕现在外头早就传的满城风雨了吧,也只有这拓跋府众人还活在世外桃源之中,不知外头快要变天了。
  花吟只觉得喉头发苦,几欲晕厥,原来兜兜转转那么些年,最终都逃不开既定的命数,如果说耶律瑾注定是要造下深重的杀孽,她这重活一生可就真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即使她现在只想带着一家人逃离,她心里也清楚,逃不开的……
  天下虽大,而今展目四顾,却无她容身之地!
  流风再是迟钝也察觉到她不对劲了,迟疑道:“你不想跟我走?”他面上的失望显而易见,眉头动了动,也不说告别的话,就要飞身离开,花吟却一把握住他的小臂,煞白了脸,神情肃穆,“走!你带我走!带我去找耶律瑾!”
  流风低头想了想,幽冥子确实说过要他将花吟带过去的话,但也是在周国国破后,流风乍听此言,高兴非常,一时忍耐不住,就偷跑了来,他一身绝顶轻功,来去自如,这点小事,于他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因此点了点头,应了声“好。”
  **
  大燕关外,春寒料峭,纷飞的大雪铺天盖地,耶律瑾自王帐内掀了一角朝外看去,漫天漫地的白,仿似戴了孝一般,他不由的想到即将到来的大战,心内叹了口气。叹完后,他也很吃惊,自古男儿在战场厮杀本就是理所当然,他何时竟也生出这妇人之仁了?不其然的又想到她,心内也跟着一痛,捏住毡帐的手也不自觉紧握成拳,骨节分明。
  “陛下……”王泰鸿裹了一身厚实的动物皮毛,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头雪地里蹒跚而行的黑熊。
  耶律瑾后撤一步,将他让进帐内,也不落座,张口便问,“陈王那里可回话了?”
  王泰鸿面有难色,道:“两国交战在即,陛下突然提出与陈王易质子,事出突然,就算给陈王时间思量,也来不及了啊。”陈国的军队已经在西边和周国打起来了,而金国的军队却只是停在周国东北边的城门外按兵不动,摆起了谱,耶律瑾临时起意,突然从陈国索要质子,名为稳固军心,陈王就这么生生的被耶律瑾摆了一道,可不叫他急火攻心!若不是他身子还算强健,只怕是一口老血喷出,就此命送黄泉了。但战事已起,总不能半点好处没捞到,白白损兵折将,为赌一口气就此罢手了!陈王忍了又忍,终将一口老血咬牙憋住,忙派使节千里加急修书一封,先是套了近乎,说俩国本就是结了秦晋之好,情谊非比寻常,又陈述此一战利害关系,言辞恳切,希望金王及早出兵,莫要延误战机。
  “他诓孤以倾巢之力与孤联盟攻周,却只出了陈国不到三分之一的兵力,他这是打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算盘呢,孤的大军驻扎在此,一日不撤,周国便不敢集中兵力与陈国迎战,就凭这点,陈王那老匹夫也该对孤磕三个响头了。”
  那您也打着二十万大军的幌子,却只带了不到八万人虚张声势啊,王泰鸿心内腹诽道,他忽然有种深深的无力感,总觉得陛下之前气势摆得足,誓要谋夺天下,而今看来,仿似仍在犹豫,顾虑重重。
  再说这俩国易质子,世人皆知老陈王只有嫡子一名,却被耶律瑾斩杀于赤鹿原,继王后嫁与陈王多年无所出,庶子倒是有十几个,但那好歹也都是亲生儿子啊。哪像金王一个儿子都没,却说出要易质子这样的话。这分明就是想拿个假王子换他的真王子,坐地起价,简直是厚颜无耻之极!
  自然,以上都是陈王的谩骂,耶律瑾心中却另有所想,金国虽然也遭受严重雪灾,但百姓大略是之前被慧娴妖后摧残的很了,早就麻木不堪了,如今耶律瑾登基,屡施仁政,百姓无不感恩戴德,山呼“吾王英明”,无不安分度日,由此国内矛盾并不如陈国那般激烈。况,围绕在金国周边的小部族一直如跗骨之蛆般,时不时的暴动,引得金国局势动荡,一直是耶律瑾的心头大患,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内患不除,安能谋天下?还有,花吟曾再三念叨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如今积雪深厚,待春暖花开,冰雪消融,只怕会有洪灾,洪灾过后必有瘟疫,需得及早做好完全准备,防患于未然。一旦两国交战,只怕也没得心神分出来加固堤防,治理洪涝了。他陈国是破罐子破摔了,若是抱着“先破而后立”的想法,他可不愿被他也拽入这泥沼之中,沾染一身污垢!
  二人正说着话,一红色披风黑甲兵口内唱和着“报!”,远远的托着尾音,手执战报就急急跑了过来。
  耶律瑾单手接过,快速扫了一眼,嘴角轻蔑一笑,丢给王泰鸿。
  王泰鸿一目十行,原来是陈王与周国战事吃紧,陈王不堪周国的疯狂反扑,进退维谷。又言质子已在送来的途中,此番无论如何请求金王先攻城,缓一缓他的压力。
  目下,与陈国作战的领兵元帅是凤君默。
  耶律瑾暗笑,“看着他温温吞吞,却不想是块打仗的料。”心思一转,又暗恨如今守着蓟门关的不是凤君默,若是他的话,耶律瑾转了转玉扳指,眸中寒光毕现。
  王泰鸿不敢妄自揣度圣心,正要相问。
  耶律瑾却揽了揽滚金边的黑袍,“也罢,既然陈王都做到这份上了,孤也得做个样子,他要是那么快就被打垮了,这戏也没法唱下去了。”
  
  ☆、第265章
  
  郑西岭站在数丈高的城楼上,极目远眺,刺目的白让他睁不开眼,他心内焦灼难安,却又不能在面上表现出来,如今他是一城守将,若是连他都沉不住气,那底下的将士岂不是要心浮气躁的乱了章法!
  此次金陈两国突然攻周,周国并不是一点风声都没有的,在这之前陈王遣了使臣意欲游说周国联合攻打金国,但凤君默觉得金国地处北地,民风彪悍,土地广袤贫瘠,就算是攻下了,也没有那精力去治理,更何况凤君默对开疆扩土战场厮杀无甚兴趣,他一贯秉持君子之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由安身立命之宗旨延伸至治国方针,这几年来除了扫平国内动乱,只一门心思的钻研富国强民之策,为民造福。
  虽然周国数年动荡皆是耶律瑾一手所为,凤君默对他不可谓不恨之入骨,但自古国与国之间的斗争从无正义可言,他权衡利弊,认为周国完全没有现下就联合陈国攻金的必要。若是因为陈国三言两语,巧舌如簧,就陷家国于战火,那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凤君默并未多想就断然回绝了。当时陈国使臣也说了,若是周国无意攻金,那陈王恐怕就要联合金国攻周了,到时候周国百姓一样避免不了一场血雨腥风,与其做待宰的羔羊,不若当豺狼饿虎!但凤君默当时只道使臣是危言耸听,且不说陈王与金王有弑子之仇,就是以金国如今的国力,也该当休养生息,而不是再起战乱致民怨沸腾。凤君默觉得耶律瑾虽然冷酷无情,但也不是看不透,昔年他不择手段是为了王权,如今王权在手,他何至于冒这么大风险,陪着陈王蹚这趟浑水。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耶律瑾不仅欣然应允了,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点兵二十万御驾亲征!
  凤君默失算了,他来不及去揣摩耶律瑾心中到底是何算计,陈国的大军已经压境了,凤君默不得不打叠精神,召集兵马赶赴边境,又给郑西岭下了死命令,与金国不可硬拼,全在一个“拖”字。
  郑西岭烦闷就在这个“拖”字诀上,他倒是很想痛痛快快打一仗,可是他也知道,两面受敌,不仅国内兵力不支,一旦城破,周国危矣。况,他此刻也是在虚张声势,明面上他这座蓟门城因为地势平坦,不易守城,派了重兵把守。实则早在之前陈国刚有异动,凤君默就将大军调走了,如今守城的不过两万余人。
  凤君默的战略很冒险,既然这场大战是陈国挑起来的,那就先集中兵力打退陈国,陈国败了,那原本就与陈国有嫌隙的金国也会自动退兵。凤君默需要时间,就算金王不愿退兵,他也有足够的底气与他谈判,乃至兵戎相见。
  然,金国的先遣大军早就在四日前就过了何谷渡,郑西岭本以为金军会直接攻城,却不想大军在二十里外何谷渡边直接安营扎寨了,但见炊烟袅袅,竟是生火做饭了。
  郑西岭与一众大将都道这金人是要吃一顿饱饭,要一鼓作气攻下蓟门关,众将士无不胆寒,以二万对抗二十万,可想而知,他们这些守城将领唯有死路一条,索性也学那金人,开灶做饭,填饱了肚子,就算是输了人数也不能输了气势!
  郑西岭更是灌了一坛烈酒,想到家中娇妻稚子,虽有视死如归的决心,但也暗暗告诫自己,只要拖住金军,援军就会到,他绝不能死在这里,就算爬也要爬回去!
  本以为吃饱喝足就会有一场恶战,却不想风停了,雪也小了,金国的大军却迟迟没有动静,而周国将士脑子里的那根弦无不绷的紧紧的。
  一日过去了……
  两日过去了……
  郑西岭忽然回过味来,莫不是这金王在跟自己玩心理战?亦或者,金王也在观望?也是,金国与陈国有宿仇,虽说联军,又能有几分诚意?郑西岭心内千回百转,一面告诫自己不能放松警惕,一面却传话下去,让将士们分批休息,养足精神,别仗还没打就自己先把自己给熬死了。
  果不其然,又过了漫长的一日,金国那边仍旧毫无动静,但越是这样,周国的将士越觉着自己像是待宰的羔羊,这样半死不活的被人吊着可比豁出去把命一搏要憋屈多了。却又想,摄政王给他们的军令状不就是拖得了一日是一日么,如此,倒还正中下怀了。
  到了第四日,西边战报频传,那边凤君默与陈王的军队正处于白热化,郑西岭站在城墙上,心里琢磨着金王一直按兵不动到底意欲何为?难道是想看着陈国与周国两败俱伤,再收割成果?他暗笑,陈王那只老狐狸平素不是诡诈多变么,怎么这会儿金王明显的是在坑他,他还是执迷不悟,非与周国死磕到底!难不成死了儿子,脑子也跟着坏掉了?
  郑西岭正胡思乱想着,黑压压的一片突然出现在天际尽头,郑西岭起先还当自己产生了幻觉,待有人高呼一声,“黑甲兵!金国的黑甲兵!”
  郑西岭先是血液沸腾了一下,旋即又迅速冷却,他手上不足两万,金王却带了二十万大军,巧妇还难为无米之炊呢,他就算想创造个以少胜多的兵家奇迹,也要对方的军事首脑是个狗头猪脑啊!
  守城的哨兵吹起了号角,原本还懒懒散散的守兵,无不抖落了一身积雪,绷紧了后脊,但随着那密密麻麻的黑甲兵几乎将雪白的大地染成了黑色,原本都快冻成冰坨的守城兵手心竟也出了汗。
  郑西岭眯了眯眼,头皮也有些发麻,暗叹了句,“该来的总会来。”他手握钢弓,浓黑的眉毛拧成疙瘩,眸色如刀。
  **
  耶律瑾的先遣大军在数千米开外停止了前进的步伐,他坐在宽敞冷硬的战车之上,身子向右边斜去,一只手杵在扶手上抵住下颌,神态看似随意轻慢,实则透着叫人胆寒的凌厉。
  战鼓起,金国的将领单枪匹马上前骂战。
  古来战场之上亦有礼数,先是一方将领邀战,若是一方应了,二人便在阵前一较生死,若是不应,三鼓过后,即可大军压境,直接强攻,是为君子之礼也。这样的战术,当择一员猛将,痛杀敌将,一为涨己方气势,二为探敌方虚实。自然,也有直接强攻的,全看攻方主将心情了。
  周国将士有懂金语的亦有不懂的,但不管懂与不懂,单看那金国大将的嚣张气焰,无不自告奋勇,要去杀一杀金人的威风。
  郑西岭最后点了一名身高九尺的壮汉应战,但心中仍有几分疑惑。
  二人在城门下,你来我往,流星锤,关公刀,只震的大地都颤抖了。奈何二人皆是身手不凡的彪形壮汉,足足打了小半个时辰也没有分出个胜负,眼看着二人都快力竭了,只怕再打下去,不是战死也要体力耗尽而亡。郑西岭等一众周国将领无不捏了一把汗,却又不敢休战,叫金人看轻了。不成想金国的牛角号突然响了起来,那是召回大将的号声。
  那金人倒也不恋战,掉转马头奔回金国大军的怀抱。
  如此,那便算是周国大将胜了。
  城门楼上响起周人将士热烈的欢呼声,众兵将士气大涨。
  郑西岭尚未来得及松一口气,暗叹保住了一员猛将,哪料对面积雪飞扬,原是金人的大军开始攻城了。
  众人目瞪口呆,一校尉叫道:“这什么情况?不是三个回合么,怎么才打了一次就直接攻城了?”
  “金人蛮子!哪懂什么礼数!本想学着咱周人,眼看着打不过,就学成了四不像。”
  郑西岭暗叹,这金国的王昔年可是周国的丞相,对周人的礼仪莫不是耳熟能详,但真正的战场,眨眼间便能了结无数人命,生死关头还讲什么礼仪那不是要叫人笑掉大牙!
  这一仗打了小半天,金人一会猛攻,一会后撤,只打的周人晕头转向。
  周人都尉说:“金人定是当我们这尚有重兵把守,不敢强攻!”
  另一人也道:“我看着也像,打仗哪有像他们这样打的,都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他们这样打下去,别说城攻不下,就是气势也弱了一半不止。”
  这一仗终究没有分出个胜负,耶律瑾抬头看了看天,弹了弹衣袖的积雪道:“不知不觉间腹中竟有些饥饿难耐了。”
  王泰鸿大睁着眼回看他。
  耶律瑾扯了个极淡的微笑,“收兵,造饭!”
  号角响彻天地,攻城的黑甲兵如潮水般又退了回去,亦如来时那般,渐渐消失在天际尽头。
  周国的将士无不欢呼雀跃,金国退兵了,退兵了……他们将金国无坚不摧的黑甲兵打退了……
  一年轻的将领正要拥住郑西岭欢呼,却被他隔开,他神思凝重,半晌道了句,“坏了!”端看那黑甲兵撤兵也撤的有条不紊,步伐稳健。这哪里像是吃了败仗的,分明是胸有成竹,目的达成的样子。
  且说耶律瑾刚入了王帐,王泰鸿就急急跟了进来,也忘记行礼了,张口便道:“陛下缘何退兵了?我们这一来一去难道就是白跑一趟?那蓟门关虽然看上去屯兵雄厚,实则恐怕早已是一座空城,陛下何不一举攻下?这一耽搁又是一夜,只怕陈国再打下去眼看无望,就要撤兵了。”
  “哦,先生如何看出蓟门兵力不足?”耶律瑾避重就轻道。
  “两军交战,千兵易得,一将难求,那周国主将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猛将战死在眼皮底下,也不肯招他回去,可见其底气不足,十分需要这一战的胜利鼓舞士气,此其一。还有那守城将士热烈的欢呼声,我远远听着,却只觉那呼声有些儿飘,并不显得人多。只怕那远远看去守在城墙上的卫兵也有可能多数是稻草人扎的,此其二。我们数战数退,他要真有雄兵把守,又岂会连城门都不敢出,还不是怕露了马脚……”王先生还要再分析下去,耶律瑾却抬手制止了他,道:“经此一战,先生看出蓟门兵力不足,那你还要说我们这一来一去是白跑了一趟吗?”
  王泰鸿噎住。
  “先生莫要忘了,蓟门再是兵力不足,若要拖延我军,二三万也该有的,但孤也不过带了不足八万的兵力。”
  王泰鸿又痛又悔,只恨当时自己没有痛下决心,力荐君王实打实的多带人马,而不是对耶律瑾和陈王玩心眼睁只眼闭只眼,反将金国大军置于被动了。
  耶律瑾却抽出匕首切了一大块熟肉递给王泰鸿,“先生先吃饱了肚子,再痛悔也来得及。”
  王泰鸿却走向巨幅的地图前看了一会儿,道:“以陛下目前的兵力攻入周国都城怕是难了,但是要拿下南通这七八座城池,却是问题不大。”
  “不,”耶律瑾自他身后伸出胳膊,食指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圈,“我要的是南通十八郡。”
  王泰鸿吃惊回望。
  耶律瑾淡笑,“多了我也吞不下了。”
  这么多你也吞不下啊!王泰鸿腹诽了句,却见耶律瑾一脸胸有成竹的样子,暗道:“难不成陛下之前早做了安排?还有援军?”
  耶律瑾但笑不语,只一个劲的催促他填饱肚子。
  王泰鸿突然觉得自己这个军师可以撂挑子不干了!太他妈没意思了!
  
  ☆、第266章 谋算
  
  次日,卯初,王帐外传来细碎的说话声,耶律瑾早半个时辰前就醒了,想睡又睡不着,就睁着眼盯着乌漆麻黑的帐顶发呆,心内空的发慌,以往每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他只要将那人往怀里一搂,任何的不适与恐慌都会随之消匿无踪。就是现在,只要他想,亦可以派人将她送来,但是……又有什么意思呢?他再也不能毫无芥蒂的拥她入怀,他甚至怀疑她的笑靥如花不过是一张假面,撕开了后是他不能接受的残酷真相。
  或许,她从来都没有爱过自己,一切的相思刻骨,爱恨缠绵都不过是他的一厢情愿。
  她,不过是迫于无奈的被动承受……
  耶律瑾想到这儿,陡然睁大眼,心口仿似被挖开了一道口子,鲜血淋漓,疼得他闷哼出声。
  “主子?”暗夜中有人低唤了声。
  自从乌丸猛出任大将军后,六叶便接替了他的位置,作为耶律瑾的贴身护卫,如影随形。
  耶律瑾的身子猛然绷紧,原本蜷缩在一起的四肢也不着痕迹的舒展开来,“无事,下去歇着吧。”
  六叶略一停顿,片刻后响起一声微不可查的异动,耶律瑾心知他离开了,勉强躺了会,仍旧忍不住的胡思乱想,只能起身点了灯,伺候在外的侍从看到王帐亮了灯,少不得问了声,“陛下,可有吩咐?”
  耶律瑾正心烦气躁,止不住的怒火熊熊,沉声骂了句,“滚!”
  侍从吓白了脸,再不敢多言,老老实实的守在王帐外。
  恰在此时,外头响起了细细碎碎的说话声,耶律瑾只觉得那些声响仿若苍蝇般嗡嗡嗡吵得他头疼欲裂,莫名的竟生出一股嗜血的冲动,待他回过神来,已经取了案上的长剑,怒气冲冲的出了王帐。
  帐外的人悉数跪趴在地,瑟瑟发抖,口内不停的告饶,“陛下饶命!陛下息怒!”
  耶律瑾看了看手中的剑又看看地上跪趴的人,面上闪过一丝茫然,自己在干什么?自己又想做什么?只是,那一刻,血液沸腾燃烧,一股暴戾之气在体内横冲直撞,眸中只剩一片血红。
  他揉了揉额角,脸色难看异常。
  王泰鸿拢着衣袖,脚步匆匆而来,刻意往人群中扫了一眼,这才朝耶律瑾作揖道:“陛下,可是陈王十六王子到了?”
  耶律瑾皱了眉头,他竟忘了这茬,冷声问道:“谁是十六王子?”
  这时人群中小小的一团被人扶了起来,他穿着宽大又厚实的披风,那罩帽很大,将他的头脸都盖在了里头,随行的陈国人将那罩帽拿开,众人这才看清不过是个五六岁的小娃子。
  小孩儿非常的瘦弱,灯火下,看上去又瘦又黄,似乎只要一阵风就能刮飞掉似的。
  耶律瑾有些难以置信,旋即反应过来,他难为陈王送质子,陈王若想继续联军,不得不送,要说搞个假王子糊弄他,也是不敢的,毕竟这造假可比直接拒绝严重多了,如此看来,恐怕是个不受宠的王子,更甚者是个连陈王都不知道的王子,只是因为涉及到质子,就被某些人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里找出来了,毕竟陈王滥情到处播种是众所周知的事。
  “进来。”耶律瑾冲王泰鸿说了句,转身进了王帐。
  王泰鸿随即跟了进去,被他一起拉进来的还有那个十六王子。
  耶律瑾一转身又看到那个小孩儿,愣了下。
  小王子也不知是吓的还是冻的,一直在发抖。
  “你带他进来做什么?”他一指那孩子,却见他宛若惊弓之鸟连退了好几步。
  王泰鸿说:“陛下难道不查验一下王子真假?”
  耶律瑾从鼻孔里冷哼一声,“我曾和陈国的翼王有过一面之缘,端看这孩子的面相眉目间倒还有几分段家人的样貌,虽然身上穿的是绫罗绸缎,包的跟福禄娃娃般,可你见过哪个王子像他这般瘦的跟皮猴一样?陈王既要作假又岂会没注意这点?可见,不过是个不受宠的王子罢了。”随即伸手一拽,拉住小孩的胳膊,果见他手上遍布冻伤,却又在手腕处蔓延来一道鞭痕,耶律瑾微诧,袖子往上一撸,但见得细细的仿若微微用力就能折断的小胳膊遍布伤痕。
  饶是王泰鸿见多识广,也止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又道:“他真的是陈王十六王子?”
  耶律瑾拧了眉头,那小孩浑身抖的厉害,筛糠一般。耶律瑾心内叹了口气,放开他,问,“你叫什么?”
  小孩儿紧抿着唇,瞪着一双凝满恐惧的眼,舌头像是被冻住了似的,怎么也张不了口。
  耶律瑾自然不会为难一个小孩子,挥挥手,正要叫人将他带下去,岂止那孩子突然朝他冲来,毫不迟疑的,却在将将靠近他的瞬间,又慢了下来,直到耶律瑾慢悠悠的捏住他的手腕,“啪”一声,一块尖锐的瓷片掉了下来。
  耶律瑾瞧了眼又摔成几片的茶盏碎片,挑了一边眉头,朗声笑了起来,“你这孩子是准备用这个行刺孤?”
  十六王子仿似在一瞬间浑身充满了力量,站起身,小脊背挺的笔直,明明害怕的要死,垂在袖子底下的手抖的都攥不紧,却咬着牙大声叫道:“我是陈王叫我来杀你的!我就是来杀你的!”五岁的孩子,能有多少心眼?能想到用刺杀金王这招来挑起金国与陈国的矛盾,恐怕已经是他这颗小小脑瓜的极限了。
  王泰鸿目瞪口呆,耶律瑾却越笑越大声,大掌抚上他的背,“好小子,你和你亲爹王有仇?”
  十六王子脸色煞白,呛声道:“我和……我爹没仇。”爹这一个字于他来说似乎极为陌生,他说出这个词的时候,声音都硬了。
  这时侍从进来,附在耶律瑾耳边说了一句话。
  耶律瑾的手顺着小孩儿的后背到脑门,揉了把,将他推到侍从跟前,说:“这孩子交给你了,至于那些跟来的陈国随行官,全砍了。”
  小孩儿回头看了他一眼,眸中毫不掩饰的恨意,不过耶律瑾看的出来那抹恨意不是冲着自己的,那是一种快意恩仇的痛快!耶律瑾略一想就明白了,这孩子恨那些陈国随行官。
  侍从领着孩子离开了,派出去调查质子身份的探子快步走了进来,简明扼要的将调查结果一一说了出来,原来这十六王子的母亲是他哈族的族长之女,名叫古尼拉。他哈族介于陈国与金国之间,与金国是同一个语系,六年前,陈王因为听说他哈族族长之女是个绝世大美女,派使节讨要,却不想被族长狠狠羞辱了一番,陈王一怒之下灭了他哈族,又将古尼拉掳回王宫日夜奸淫,也就不过半月光景,陈王很快厌倦,弃之不顾,任其自生自灭,乃至后来古尼拉在冷宫之中发现身怀有孕,陈王听过后,就说了一句,“她父亲当年瞧不上寡人,寡人也没这义务管他的女儿。”后来这尼古拉便一直在陈王宫苟延残喘,就连生子也都是自己给自己接生的,这之后的年月里,母子二人一直都活的低贱屈辱,受尽苛待打骂,直到出了“易质子”这事,后宫嫔妃互相倾轧,都想害了于自己孩子有威胁的王子,博弈之中,十六王子这个再合适不过的炮灰终于被人想了起来,而尼古拉也在与宫人争抢孩子的时候被活活打死了。
  听完探子的回报后,王泰鸿瞧着耶律瑾神色微变,随即联想到他幼年的遭遇,心内了然,正不安于这诡异的寂静,外头又有兵士高呼紧急军情。
  所谓的紧急军情竟是陈王突然疯狂反扑,周国兵力不济,被打的连连败退,眼瞅着陈国的军队就攻下了周国的边境城防郾城。
  王泰鸿吃了大惊,正要呵斥怎么可能!一眼瞧到耶律瑾嘴角挂着一抹诡异的笑容,心思一转,陡然就想到了什么,忍不住询问道:“难不成凤君默是假意落败?”
  “哦?先生何出此言?”
  二人又移至巨幅地图跟前。
  王泰鸿道:“蓟门关连通中原腹地,无天险可依,是个顶顶要命的关隘,可凤君默却留了不过区区两万余人驻守,可见大军都被他派去对抗陈国了。然,陈王这次派遣的人数不足本国兵力的三分之一,凤君默就算领兵再是不济,也不可能被陈国打的落荒而逃,更何况郾城是出了名的易守难攻,但在陛下打过蓟门关就落败实在是太巧了些……”王泰鸿皱着眉头寻思片刻,灵光一闪,直直望向耶律瑾,声音都有些颤抖了,“陛下,难不成您也是故意落败?”
  耶律瑾笑了,提笔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再画了道直线。
  王泰鸿怔愣片刻,想明白其中关节,震惊不已,整个人激动的都有些呼吸急促了。
  那个圈,圈住的是周国的西苑狩猎场,猎场以西穿过一片布满毒虫瘴气的森林,直通陈国都城。如果说凤君默有这个能力和决心穿过这片死亡之林,要一举拿下陈国简直不费吹灰之力,正所谓擒贼先擒王。陈国都城若是沦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