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朝纪事-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婚的女儿女婿之间,有苏卿染这么个人,已经足够始平王翻脸,萧阮不能否认她的存在,也不能肯定来的就不是她;而昭熙失踪这个事实,也让两人一时无从分辨人头的真假。再加上萧阮的身份。因每件事都半真半假,萧阮无从辩驳,不得不背上全部的嫌疑,才让元昭叙有了可乘之机。
    即便如此,元昭叙也多少还仗了运气。这等天时地利人和,并非人所能预见。
    周乐抚她的发道:“我从前在王爷帐下,安平从洛阳过来,我心急想知道你的消息,被王爷看穿……”
    嘉语“啊”了一声,他居然没被她爹打死,真是命大。
    周乐微微一笑:“……我瞧着横竖是已经被知道了,索性就与王爷说了。”
    嘉语一惊抬头。
    周乐瞧着她脸上尤有泪痕,低头要吻她,嘉语略略侧过脸去。便知道她又怕了。一时失笑,拿手巾给她擦了,说道:“起初王爷说我日后定然会待你不好……后来王爷要去洛阳,我那时候受了伤,王爷来看我……”
    “从前我爹也很重用你……”嘉语道。
    “王爷说,会给我说门好亲。”
    嘉语:……
    忽亲兵远远通报道:“将军,二郎君求见。”
    周乐这里缺人缺得厉害,周琛既然来了,自然是要干活的。周乐让他给李愔当副手。李愔过来,他也就跟着过来了。周乐估计他是听说自己醒了,于情于理,做弟弟的,总要来探望一番。
    于是说道:“叫他进来。”
    那少年进来时候,瞧见他兄长坐在梨花树下,身边少女白衣乌发,通身再无半点妆饰,就仿佛是梨花的精魂,浸在月色里。
    那是四月,花开得正好。
    。。。。。。。。。。。。。。。。。。。。。。。。。。。。。。。。。。
    德阳殿里,元祎修的脸阴沉得能滴下水来。
    倾国之兵,打出这么个结果,是他完全不能接受。天命呢?他从豫州一路杀到洛阳,畅通无阻的天命呢?上天不眷顾他了吗?他这时候想起安业,未尝没有懊悔——可惜了安业是吴人。要是燕人——
    他手里就没有一个两个能用的!都是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他忿忿地想,指甲掐进美人皮肉里,美人吃痛,却不敢叫。眼睁睁瞧着天子披衣起身,扬长而去。
    德阳殿中,召了三五亲信来见。都听说了相州的消息,德阳殿里气氛低落。要论来,二十万对上三万,原本并无败理,偏生一败再败。究其因,一来是六镇降军原本悍勇,如今是死里求生,都知道再无退路,战斗力不比寻常;二来陆俨临阵退兵,绍宗反戈一击,于士气的打击不可谓不大。
    要说以少胜多,古来也是有的。牧野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只是想不到会落到自己头上来罢了。
    之前广阿战败,他还能暴跳如雷,痛斥众将不能同心协力,是因为斯时虽败,实力尤在。韩陵再败,他却说不得这话了:陆俨退了,绍宗叛了,元昭叙被活剐了,倒是元祎炬领着残军败将,虽然仓皇,好歹全须全尾回来了。
    要是连他都不回来,难道让羽林卫和内卫上战场?元祎修心里恨得要命,姚氏死了就死了,却留了这么个烂摊子给他,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洛阳高门让她得罪得这么干净,宗室里战将凋零,连个六镇的破落户都打不过。
    可恨!
    华阳也是可恨,她是他元家的公主,他也没亏待她,食邑,封号,从前怎样,如今还怎样,给她找的夫婿,人家如今已经金陵登基,她就是现成的皇后,结果怎么着,她不要!天底下有这样的道理没有!
    难不成她那个死鬼爹,还能给她找到更好的?
    就别提她那个死鬼哥哥了,他才不相信他能从他眼皮子底下出洛阳,到邺城去登基呢。那更可恨,原本以为不过是个草台班子,结果传回来的消息,服饰、流程,竟然比他在洛阳登基还来得规矩。
    后来听说了是郑隆投奔了相城。吓!郑家,可恨!自洛阳城破,洛阳城里就再找不到郑家人,哪怕是一个呢!他就知道是他不看好他,宁肯投奔一个流匪,也看不上他正儿八经的宗室!天理呢?
    元祎修觉得自个儿太阳穴都在突突突地直跳,去了郑家,还有李家。李家在姚氏手里就灭了门,谁想最近传回来消息,那个被华阳兄妹送出洛阳的李愔竟然还活着,竟然也投了周乐手下!
    他倒是好气度,未婚妻拱手让给主子。元祎修恨得牙痒,华阳前后找了三任驸马,就没一个省油的!你要说她红颜祸水——这话安她家六娘子身上还差不多。就那么个不假辞色的寡淡人儿。
    王政道:“宇文将军认为,洛阳无险可守,建议西迁。”
    “别提他!”元祎修怒气冲冲地道。韩陵战败,宇文泰家也不回,一路往西去了。他留在京里的,统共就只有妻子——还是他元氏的公主。公主倒在其次,冯翊她爹是他的大金主,他总不能这么点面子都不给。
    冯翊早就进宫哭过了,说婚事是天子所赐,如今驸马跑了,她这里六神无主不知道怎么办。
    他能怎么办,他也很绝望好吗!
    西迁,说得好听,其实就是跑路。周军韩陵大胜之后,趁势拿下晋阳,一路州县望风而伏,叛的叛,降的降,如今就指着司州能抵挡一二,不然虎牢关一破,洛阳就完了。
    “高祖千辛万苦营建洛阳,以为百年基业,朕要是丢了洛阳,他日有何颜面去见高祖于地下!”
    王政心道如今是虎牢未破,要虎牢破了,华阳兄妹进到洛阳,还有什么他日不他日,即日就要去见高祖了好吗!因苦苦劝道:“宇文忠贞之士,经营关中也是为了对抗六镇贼人,陛下不可苛责过甚。”
    元祎修道:“陆四也进了关中。”
    宇文泰领兵进关中是一时起意还是早有预谋如今还看不清楚,但是陆四定然是打算好了的。他去陆府拿人的时候,已经不剩什么了。就剩了个南阳王妃,面色惨淡——显然是未曾预料这个结果。
    然而她是已经出嫁的女儿,也不算是陆家人。何况总还看着元祎炬的面子。元祎修觉得自己憋了好几口血在心头,硬生生吐不出来。
    王政没有作声。
    当初陆四连夜进京,元祎修喜得以为天降祥瑞。他当时就想,这人原是奉命镇守青州,却能统领河南道十三州联军,恐怕不是什么善茬。奈何元祎修信他。当然事到如今,他总不好说“……看,我早说过吧。”
    只能劝慰皇帝道:“陆将军怯战,陛下可以大义责他。”定性为怯战而不是叛逃,免得彻底把人推到对立面去了。
    元祎修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却也只能叹一口气,说道:“国事多艰,朕如今能倚靠的,不过诸君,诸君莫要负我。”
    王政、穆钊几位皆躬身道:“不敢有负陛下。”
    又商议了守司州的细节,明确职责,方才散了。
    。。。。。。。。。。。。。。。。。。。。。。。。。
    穆钊出了宫,一路只觉得可笑。岂不是可笑。自正始末年到永安二年,总共不过两年光景,这德阳殿里换了多少人。他当初是心炙富贵,站过先帝,站过始平王,后来他决定不选了,谁在德阳殿,他就站谁。
    天子赐了乳母与他做妻。
    他后来再听到冯翊,就觉得刺心;如今听到宇文也刺——他又好到哪里去了,他还不是丢了她跑了——然而他总疑心宇文泰的这次入关,冯翊心里是有数的。不过有没有又有什么区别了。
    他打生下来就是公主府的宝贝公子,他母亲是高祖之女,虽然不及彭城长公主受宠,也是一等一的爵位。然而权贵两个字,从来权都在贵之前,没有权,贵就是无本之木。人只羡慕他鲜衣怒马,不知道他虎视眈眈。
    然而他就是生了七八个心窍,也猜不到这洛阳的风云变幻。费心费劲地往上爬,到头来都像是笑话。
    笑话。穆钊浑浑噩噩地回了家,郭氏迎出来,柔声说道:“郎君辛苦。”
    他看了她一眼,没有理会,径直走了过去。从前她可没这么柔顺。一进府就把他的姬妾打发了个干净。那个腰软如柳、跳得好春莺的阿曼更是生生被打杀了。她死的时候还牵着他的衣襟苦苦哀求:“郎君救我——”
    大夫说:“已经救不得了。”
    他给她家里塞了些银钱,好生发送了。逢年过节,也给她烧纸。当然都背着郭氏。母亲那时候安慰他说,就算娶的是冯翊,这些个妖妖娆娆的,也一样会被打发掉。那或许是真的。他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但是冯翊……再怎么着,冯翊也是公主,也是个貌美如花的小娘子。郭氏呢。他简直不能直视她的脸。
    连身边婢子都通通被换成粗粗笨笨的。一个伶俐看得过眼的都没有。穆绍喝着酒,心里头着实不是滋味。如果不是当初始平王意外身死,何至于此。好容易他得了元十九的信任,如今又落了空。
    “国难当头,郎君倒在这里饮酒作乐!”郭氏闯进来,她当然知道她是凭什么得到这样俊美风流的郎君,凭什么过上这样锦衣玉食的生活——没有元祎修,她就是八辈子也想不到能有这样的福气。她对于城破的惶恐,更甚于元祎修。
    穆钊醉眼迷离,看住她只是冷笑。
    “郎君——”郭氏一把推开美婢,也是奇怪了,这府里能看的婢子不都打发出去了吗,又哪里冒出来这些?然而这时候她却没了当初喊打喊杀的底气,只狠狠剜了这些小蹄子一眼,“郎君醒醒——”
    “我告诉你,”穆钊笑吟吟捏住她的下巴,郭氏喊疼,他像是全然没有听到,“我告诉你,你怕城破,我不怕……他元十九怕华阳,我不怕!你当秋娘怎么没的,我穆家对华阳有恩,她进洛阳,我穆钊好着呢……”
    “你——”郭氏张嘴,咕咚咕咚被灌了好大一口冷酒,呛得连声咳了起来,“你就不怕、不怕我告诉十九郎——”
    “你倒是去告啊,”穆钊笑得更狂,“去啊,谋逆是什么罪名,你好好想清楚,十恶不赦,九族连诛,你是我的娘子……啊哈,我死了,你以为你能逃得过?我就是死了,也要拉你这个贱人去下地狱!”
    郭氏一阵战栗,她丝毫不怀疑,她这个俊美的郎君做得出来。他不会放过她,他恨毒了她,也恨毒了她的十九郎。一旦那个什么华阳进了洛阳,她的下场……郭氏呆呆地想,她的下场,还不如去死。
    永安二年九月,郭氏出首告夫,元祎修赐穆钊鸩酒,白绫。
    穆钊饮酒伏罪。
    郭氏自尽,与穆钊合葬。
    冯翊听到这个消息,一个人坐了许久,她想不到他会是这样一个结局。她不知道他后来是不是后悔了,他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但是并没有太久。金玉一样的公子,她记得他们重逢的那天,是正始五年春,春光如烟柳,他踏青归来,纵马绕着她转。她掀起帷幕笑了一声,她认出他来了。
    他们幼时相识,重逢正好,却最终错过。
    。。。。。。。。。。。。。。。。。。。。。。。。。。
    李十娘心里头恐惧,已经不是一天两天。论理,她是再没什么可怕的。凭谁来不是来,服侍谁不是服侍。
    更何况是始平王世子兄妹。华阳当初能送她堂兄出城,庇护她堂姐,就是还念着旧情。虽然在那之后,她和宋王成了亲,如今又和姓周的订了亲,再提从前,薄如蛛丝。但也好过没有。
    至于始平王世子……她想起正始五年夏天的宝光寺。
    那时候她才回洛阳,始平王妃是顶顶满意她。最后没能成,他自个儿中意了世子妃——那没什么可说的,有时候人没有缘分。然而谢氏如今已经改嫁了广阳王——那真是个没福气的女人,她想。
    她是先帝嫔妃,虽然后来落在元祎修手里,但是这个身份是抹不掉的。她生下过先帝唯一的子嗣,虽然如今也不知道落在了哪里。始平王世子兄妹与先帝关系匪浅,兴许能因此网开一面,善待于她。
    然而这些天里,李十娘咂摸元祎修的眼神,总觉得如果城破,他多半不会容后宫里的女人活下去。何况元嘉颖之后,他还很宠过她一阵子——就更不会放过她了。李十娘辗转反侧,想要找条活命的路。
    这日元祎修突然过来,看她的眼神就越发不对劲了。像潜伏在草地里的乌梢蛇,只看一眼,便让她觉得冷。
    他这是要杀她了吗?她战战地想。
    “朕记得你有天说,梦见你十二兄了。”
    元祎修盯住她看了许久,猛地冒出这么句话,李十娘心里打了个突,娇笑道:“妾身却记不得了。”
    “我只问你是不是?”元祎修面上一点笑意都没有。
    李十娘不敢再撒娇弄痴——梦里有没有她记不得,但是这句话,她确实是说过。因蹙眉,像是极力思索了片刻,方才软声道:“确是有过,那还是去年,九十月之间……”她李家灭门,在九月中旬,“许是十二兄托梦……”
    “我问你,你和你十二兄,关系如何?”
    李十娘何等机敏,听得这一句,已经知道堂兄多半是没死。非但没死,恐怕还闯出了名堂。当然以她十二兄的才干,合该如此。一瞬间心里响如擂鼓。知道一个答得不好,死期就在眼前。
    但是闯过去,她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天可怜见,她娘家还有人。她原以为是没有了。
    李十娘眼圈一红,登时就掉下眼泪来:“我李家当时……就剩了我们兄妹两个。”
    元祎修森然道:“你李家却出了这等乱臣贼子。”
    李十娘想也不想,双膝软倒,求道:“陛下饶命!”
    “我饶你,谁饶得我来!”元祎修冷笑一声,“我先前只道你李家冤枉,甫一登基,忙不迭给你家平反,追谥你祖父,你们李家人怎么报答我的——放着大好前程不要,跑去相州从贼……”
    其实他当时是想拉拢人心。不过人做了一件事,与人有些好处,便当时并非为此,时过境迁,便觉得自己功德无量了。
    “我十二兄他——”李十娘自然不理会他给自己脸上贴金,只假作到这时候方才听明白怎么回事,登时就哭道,“我十二兄怎的这么糊涂!”
    “也不糊涂了,”元祎修冷冷道,“待打进洛阳城,便是从龙之功,岂不比父祖、家族清名要紧。”
    “不、不是这样的。”李十娘抽泣道,“我十二兄不是贪慕富贵的人。他定然是当初出了洛阳城,就被贼人卷了去,不得已方才——他一个书生,从前在家里,动辄仆役婢子成群,哪里吃过这样的苦头……”
    “那就是摇尾乞怜,屈身事贼了。”
    到这会儿,李十娘差不多知道他要的是什么了。却踌躇,掩面哭个不停。元祎修等来等去,等不到她自告奋勇,心里又恼了起来,阴阳怪气道:“待新君登基,你又一般服侍去,少不得照旧一个贵嫔。”
    李十娘叫屈道:“这话却从何说起,我自服侍陛下以来,何曾有过别的念头。我如今是怨恨兄长走了邪路,又舍不得陛下。恨不得一个身子劈开两半,一半留在宫里陪着陛下,一半去质问兄长为何不顾我李家清白——”
    元祎修听了这话,方才转怒为喜,眼见得美人眉尖若蹙,泪珠儿不断,倒又生了怜香惜玉之心。一时双手扶起,安抚道:“我自然知道你。”
    又说道:“你十二兄如今在那贼人手下,以军司马身份随他征战。都说是言听计从。”他是一向都不肯承认昭熙还活着的,更不承认他已经登基称帝,索性就当没这么个人、没这么回事。只提周乐。
    李十娘道:“是我阿兄糊涂,这等伪官,如何做得——难道就没有听说前儿葛贼手下百万大军,一朝灰飞烟灭了,什么王侯国公,哪里有个下场。”
    她幽幽然叹了口气,愁肠百转:“我十二兄做下这等事,我、我如何还能安坐宫中。”
    元祎修这会儿反而和气了,说道:“他在外头做了什么,你在宫里,哪里能够知道——总是我一时气恼,口不择言……”
    话没有说完,就被柔荑掩了嘴。
    “陛下圣明。”李十娘说。
    元祎修却长叹一声:“圣明却有什么用。”
    李十娘又跪下道:“有件事,求陛下答应我。”
    “何事?”
    “诚然陛下圣明,然而我李家愧对陛下是实,”李十娘垂泪道,“十娘、十娘实在再没有颜面留在陛下身边,求陛下许我出家,长伴佛前,为陛下祈福,也希望能消弭我兄长罪孽。”
    元祎修:……
    元祎修怎么也想不到,素来心思玲珑、善解人意的李十娘这会儿怎么都领会不了他的意思,反而想得偏了。出家?放着这么个娇滴滴的美人儿去出家,剪了这青丝三千丈……他哪里舍得。
    更何况——如果李愔在周军中果然有传说中这么大的影响力的话,事情还大有可为。因又抱住十娘好生劝抚了一番,方才打消她出家的心思。又尽量把话挑明了说。他就是指着她能够说服她堂兄归顺朝廷。
    起初李十娘一脸不情愿,口口声声舍不得他,后来好说歹说,方才扭扭捏捏应了。
    是夜温存,到天明才离去。
    李十娘长长松了口气,陪他做了这整晚的戏,实在也是不容易。当然她并不觉得出了城就万事大吉了。恐怕元祎修还会派人盯着,但是无论如何、无论如何——总算是找到了一条生路,她想。
    。。。。。。。。。。。。。。。。
    宫里镇日惶惶,连自城破之后就缩成了鹌鹑的永泰、阳平两位公主都有所察觉。
    转眼五年过去,永泰公主今年已经十三岁,阳平也年满十二。原本以她们的身份,只要燕朝国祚不堕,无论哪位堂兄弟上位,都不至于亏待了她们。
    但自从元祎修进宫,明月就如临大敌,每每有需要出面做吉祥物的场合,都特意过来与她们装扮,把脸扮黄,眼睛画小,唇也不点,眉也不画,又做出些缩肩佝背的丑态,再配上颜色鲜妍的婢子随侍。
    久而久之,宫中便有传闻,说姚氏坏了心思,连养在宫里的几位公主也都长残了。
    起初永泰与阳平不懂,后来懂了:随她们出席的侍女通常都会被要了去,当然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平原公主。她是始平王府的二娘子,她们的族姐——虽然是出了五服。她被留在宫里。
    先帝留下的李贵嫔,更远,她们父亲留下的袁太妃……都没能幸免。
    她们的这个堂兄,是个不顾纲礼伦常的。
    起初她们小,也无人留意,又可以以守孝为名不戴珠饰,不事妆扮,但是一年小,二年大。尤其明月,原本就比她们大上两岁,眼看就到笄年——她外头还有兄长,自然是要出去的。她们母女这些年,已经很是依赖这个堂姐。
    就在永泰和阳平格外发愁的时候,明月带回来最新消息:天子战败了,始平王世子正往洛阳进发。永泰和阳平闻言,齐齐松了口气。这几年可是不易。始平王世子她们虽然也没见过几次,嘉言却是常见的。
    如果新天子是她的兄长,那自然再好不过。
    却见明月仍然眉头深锁,永泰问:“二十五娘如何还是郁郁不乐?”
    明月叹了口气:“这次被派去镇守司州的不是别人,正是我哥哥。”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那章有六千字是明月的前世回忆录,不想看配角前世的麻烦跳过。
    金庸老爷子笔下的慕容家确实能折腾,太能折腾了望天,我记得慕容复是慕容垂的后人,那个确实有点久。其实到南北朝慕容家的劲儿也差不多了………他家主要在五胡十六国折腾……
    老复国老亡国也很伤元气的TAT……
    昨天写作话写到千古风流雨打风吹去的时候,刷出来金庸过世,哎……九十四,喜丧了。看金庸长大的作者君……还是有点难过。
    谢谢卡卡君投雷^_^
    
………………………………
309。明月入怀
    明月不知道事情该是怎么个了局。
    自她兄长丢了羽林卫之职; 便不能再常常往宫里来。宫里没有太后、皇后; 元祎修又那么个名声,她嫂子不方便进宫。渐渐就绝了外头的消息。宫里流言蜚语是不少; 然而那些自小长在宫里的宫人、阉人并没有太多见识; 传出来的话破绽百出。
    她阿兄明明为天子所厌弃,不知怎的又得了圣心,领兵出征。谁知道是战败。明月到这会儿才知道始平王世子在邺城登基了。元祎修与始平王世子之间,她不知道兄长怎么会选元祎修。他从前不是和世子顶好么?——她到底年幼; 也想不明白。
    后来宫里封锁了消息,要打听点什么就难了。到过了九月; 形势急转直下; 惶惶不安的氛围如密云不雨,她才又听说了一二:始平王世子已经打到司州; 两军对峙; 要过了司州,就是兵临城下。
    和始平王世子对峙的不是别个,正是她哥哥。
    她宁肯她兄长像前两年一样,空有爵位,无官无职。也不想到如今。她人在深宫里,并不能知道元祎修治国如何; 天下民生。但是就个人品行; 她当然情愿坐在那个位置上的是始平王世子。
    这数年来; 宫里宫外; 她和兄长终究是生疏了。兄长总当她小; 取笑她“一个小娘子问这么多做什么”。是啊,她问这么多做什么,她不过想好好活着,她和兄长幼时吃过的苦,可以有所补偿。
    然而兄长并不领情。
    明月瞪着眼睛看帐顶,宫里说到那支直奔洛阳而来的军队,一时说是世子,一时又有说是华阳公主,她也分辨不出哪个话真,哪个话假。但总归是他们兄妹。当初洛阳城破,始平王府被围,她兄长就不该袖手旁观。
    或许是更早的时候,她兄长就对世子有了心结?譬如羽林卫最终落到世子手里,再譬如世子背后有始平王,所以羽林郎对世子与对她兄长终究不同,又或者——明月想得头疼,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无论如何,这人心涣散的当口,哥哥怎么都不该去给十九兄拼命……最后闪过的念头。
    她堕入了梦乡。
    她梦见自己回到正始四年的那个初夏。那时候她和哥哥已经被从宗寺里放出来大半年了。终于不必再看那些人的嘴脸,吃粗糙发臭的食物了。然而日子实在也说不上好过——家产和爵位都没了。
    首先宅子就要不回来。
    她父亲是世宗的亲弟弟,也得宠过,京兆王的府邸自然是好的,当初周肇占了,辗转过了几手,他们兄妹又没有通天的本事,哪里要得回来。爵位就更不用想了,她爹当初是谋逆伏诛。
    说来可笑,王子皇孙,哪个靠自己双手吃饭了?
    人被逼到这份上,无非是不要了脸面。京里宗室众多,似她家这等近支其实不多,有些家中豪富、门第不高的人家愿意请了去做宾客。宾客是好听的说法,其实就是帮闲,陪人打猎,游冶,斗鸡走狗。
    这样的机会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介绍这个活的堂叔笑嘻嘻抽了大笔的成。时隔多年,明月已经想不起是哪位堂叔,只记得脸上有很大一颗黑痣。
    日子这么过下去,昔日京兆王的千金,也少不得亲手洗衣、烧饭,缝缝补补。
    而兄长觉得屈辱。洛阳就这么大,富贵人家游乐的场所就这么多,劈面碰见,躲也躲不开。同是高祖子孙,境遇上的云泥之别,有人嘴贱,有人只能忍气吞声。
    冬天比夏天难过。冬天没有厚的袄子,更别说裘衣,皮靴,脚趾冻得发肿,肿破了流脓。好在渐渐开了春,入了夏,兄长心疼她总也长不高。
    太后生辰,兄长原不想去自取其辱。她劝兄长还是去走一趟。横竖太后不会稀罕他们送礼。私心里想着总要露个面,让叔伯兄弟知道他们兄妹的存在,指不定谁发了善心,能拉他们一把。
    然而并没有——在梦里没有。
    借来的马车半路上就坏了,吃了好些嘲笑与白眼,还有挡路的谩骂。宫门都没进得去:去得迟了,宫人不肯通融。
    兄妹俩守着坏掉的车子,哭也哭不出来。
    后来境遇渐渐好了些,手上有了闲钱,拿去送礼,得了稀罕的小玩意儿,送给这个堂叔,那个堂姐。久而久之,总算有人记住了他们,兄长封了邵县侯,入宫当值。开支用度渐渐就不愁了,正始六年,兄长娶亲,她出阁。
    兄长娶的是伏氏娘子。
    伏氏先祖号称青海王,后来归顺燕朝,曾得封西平公,族中女子嫁入皇室者甚多。她父亲是兖州刺史。人生得秀美,讷言,生性节俭,以他们兄妹的际遇,兄长能娶到这样的娘子,已经是极大的运气。
    她丈夫姓侯,门第不是太显贵。族中也出过高祖的妃子,后来渐渐败落。她在梦里看不清楚他的脸,大约是不太中意。虽然他待她也不是不好,像是很亲密,但是并没有多久,他就因病过世了。
    她是没有娘家的人,虽然兄嫂都好,但是已经出阁的小姑子,一个寡妇,怎么好长居兄嫂家中。但是也由不得她,侯家欺她孤苦无依,上门来讨房产。他们都说,她没有孩子,总是要改嫁的,怎么能赖着不走。
    那时候她兄长还很得天子信任,带了宫里侍卫来给她解围。侯家也没敢太过分。但是那年秋天,她兄长与天子密谋,要诛杀郑侍中与随舍人,以清君侧。事泄免官。侯家因此越发肆无忌惮。
    兄长让她搬回家中,然而她不想连累兄嫂。
    侯家扰得四邻不安,渐渐地流言也出来了,处境越发不好。她坐在屋里,听到外头不断有石子丢进来,她那时候想,她出世的时候父亲已经没了,母亲被问罪,何苦还挣扎着生下她这么个厌物累人累己。
    她在这时候听到了敲门声。
    那个问她需不需要帮忙的年轻人说他姓封,单名一个陇字,是冀州人,来洛阳游历,新租在她家隔壁。
    这个人,她便是在梦里也看得清清楚楚。
    封陇赶走了侯家人。他不在乎什么流言蜚语,甚至还大大咧咧放出话去:“我是新丧了娘子,我就是歆慕元娘子贤惠,想要求娶,你待怎样?”明月笑出眼泪来:哪里来这么混不吝的人。
    转头却与她道歉:“……是权宜之计,娘子莫要生恼。侯氏无赖,娘子居于此处,终不能长久,不如我帮娘子把这处宅院卖了,另置新宅?”明月自负容色,这人却是纯粹的打抱不平,她反而生了心思。只是不好出口。又担忧侯氏无赖,远近闻名,哪里还有人肯买她的宅院。
    封陇虽是外乡人,效率却是极高,过得三五七日,果然找到了买家,是个粗髯大汉,江湖豪客,一看就不好惹。明月这才放了心,也还将先前纠葛与他细说了,那大汉说:“娘子心善,我都知道了。”
    她搬了家,封陇又挨着她新家租赁了院子,住了半年,侯家再没有来闹事,方才放心离去。后来明月总记得那半年,一墙之隔,春天里花树抽芽,那人在院子里练剑,从墙头看过去,剑光如雪。
    婢子在下面急得直喊:“娘子,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