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宝茹传-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郑卓听了宝茹的话也不反驳,只是轻轻点了点头,算是应承下来,把小册子又收入了怀里。然后从荷包里倒出一张折叠地小小的纸,小心展开——上头画着一副简易的地图,应该是从《商路志》上拓下来的。
宝茹一看就笑了,道:“这个法子好!下一回咱们去书局里买几张大些的商路图来,咱们要是在哪里有了‘甘味园’下家就可以标下记号。商场如战场,这倒是是有了行军打仗占领地盘的意思,很是应景呢!”
这张图上不是别的,正是用朱红标记了如今‘甘味园’在哪地有销售。这之前宝茹只看过文字版,没想到郑卓给自己做了一个图版的,这倒是一目了然了——这时候销售的地方越来越多,这般看起来确实直观清楚的多。
宝茹拿了那图在手上,长江以北没什么好看的,就是‘日昌隆’的那些铺子罢了。往南却很有说法了,随着郑卓每一回出门再回来,总会多上几家。而且这些合作的百货铺子宝茹几乎都能叫得上名号,不提最开始的几家宝茹还参与了协商,后头的也是每回能在账单上见到的,宝茹日日看账册,就等于日日与他们打交道了。
这时候的销售方不再是苏杭一带可怜的几家了,顺着东南沿海往南走,又走了一小截。这一截内已经有了好些标红了,这说明了‘甘味园’已经进一步南下。按着宝茹所想,就这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到达泉州广州也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宝茹拿着那张图研究了一下,又抑制不住心中的畅想,想起将来的蓝图来,真是格外让人心生激动。不过蓝图、梦想什么的都是一样的,只是想想一点用也没有,非得去做不可。所以宝茹很快从思绪中醒来,又重新投放了注意力到眼前的小图上。
宝茹再三研究,又重新去找账本等,飞快计算了一回,最后道:“苏杭一带‘甘味园’已经很有些名气,而且如今苏杭南北都是咱们的囊中之物,我倒是觉得咱们可以在苏州或者杭州开上一家‘甘味园’,不,别说‘甘味园’的铺子了,就是作坊也可以计划了。”
外地开店其实是宝茹和郑卓早就计划的,不过是之前时机不成熟才没有付诸于行动罢了。毕竟那时候‘甘味园’在湖州以外没有名气,在外开着铺子可不比在老家,成本就要高得多,风险也是,初生的‘甘味园’可不能冒险。
但此一时彼一时,当初不行不代表现在依旧不行。这时候‘甘味园’已经在苏杭也有名气了,这时候去开铺子自然没有亏本的。再有,也就能顺势推出那些不能运输出去只在湖州发卖的点心了,既赚钱,也能增加‘甘味园’招牌的名气。
而作坊的话,就有一个天大的好处——降低了运费成本。无论是苏杭本地的销售,还是往南走各家铺子的供货,从苏杭去自然都便宜的多!即使这会带来配方泄露的风险,但是是值得的。
事实上就是在自家地头的湖州,‘甘味园’已经泄露过几种点心的配方了。不过影响还不算大,一个是上告行会,开除了泄露人,还拿到了一笔赔偿,算是震慑住了一些雇佣来的白案师傅和女工。毕竟,要是好处费还比不上赔偿的话,那可就得不偿失了——而且以后还在行内混不下去。
另外就是‘甘味园’已经站住脚了,那些拿了点心配方的糕饼铺子就算做出了一样的,人家已经认准了‘甘味园’自然是不会理会的。或许真分流了一些顾客吧,但绝对不多就是了。
再加上宝茹‘创造’新方子的速度,只怕他们学了一种走,还没学会,这边就有新东西了。若不是时代不对,没人听得懂,宝茹都能吹嘘自家‘甘味园’是‘一直被挑战,从未被超越’了。
郑卓也在看他自己画的小图,又按着宝茹说的看了看过去一年的各样账单——只是结果而已,宝茹已经把各样都计算出来了。虽然郑卓不擅这个,但是来看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很快他也得出了和宝茹一样的结论。即是无论是金钱、名气还是人脉,这时候在苏杭开铺子和作坊都是时机成熟了。
于是郑卓只是稍微思索了一下就道:“这样也好,只是不能贸贸然去。好多事情还要商议。”
宝茹冲他笑着眨了眨眼睛,这是一种心领神会的意思,表示郑卓的意思她是知道了,立刻道:“这是当然的,这又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想起一出是一出。动辄就是成百上千的银子,一个不好什么都收不回来了,可不是要十二分的小心。我不过就是先有这个主意,剩下的咱们再慢慢商量。”
“只商量也不行,还要你亲自去苏州和杭州看看,最好能找到关系,经人介绍到那儿。这般有人带着才不至于有什么别的意外,省去好多麻烦。到时候你要看有没有合适的铺子和地皮,更要看各样原料如何拿货,这才是最重要的。”
到了苏杭,若真是开铺子建作坊,那就几乎是甩开湖州单干了。想也知道,绝大多数湖州作坊用的原料渠道苏杭那边都是不能用了。既然这般,就要郑卓再一样一样地去跑,这可是十分重要的事情。事关成本,怎样慎重都是应当的。
郑卓点点头自然答应下来,这时候两人才算是说完正事。宝茹把那张小图重新叠了起来,给放回郑卓的荷包,道:“今日就先这般,实在是有些累了,整日和账目打交道,再不然也是生意上的事情。就是这些数儿代表的都是家里钱财增多,也有些不想再看了。”
说真的,看账本,特别是一本结转下来盈利巨大的账本,并且还是自家产业的账本,这确实是一种享受,毕竟利润真是叫人振奋。但是当次数多了以后精神上的作用就没那么强了,至少宝茹不像刚刚开始赚钱时一样了,就是点灯做也不嫌累。现在往往做半日,心里就格外怠惰了,满脑子只有:想玩。
宝茹说完话就飞快地丢下了账本,然后和郑卓一起收拾一桌的凌乱——这些东西两人都是习惯自己收拾的。只因为这些东西实在不敢马虎,倒不是怕会有人夹带出去,毕竟这也不是什么商业秘密。只是这些东西重要,连续性又强,别人收拾,下一回用宝茹就怕不顺手,东西寻起来可不麻烦!
宝茹一面收拾,一面忍不住与郑卓畅想未来:“你觉得‘甘味园’将来能做到什么样子?我心里如今是格外有希望的,只觉得将来这个绝不会比‘日昌隆’这样的南北货铺子差呢!经营起来,不只是赚多少钱,还要像那些大店,说起来有一种尊重。不过人家大都是百年老店才能这般,真希望在咱们两个手里就能见到。”
郑卓正在洗两支毛笔,这会儿听宝茹的话自然地停下了手上的事儿,格外认真地道:“会的,一定会的。”
这样简短,又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的回答,别人说给宝茹,宝茹只以为是敷衍应答。但是郑卓又不同了,宝茹听来就只有满满的认真了。郑卓就是这样的人啊,常常说不来几句话,但是对宝茹的每一个字都是真心且认真的。
宝茹只听了他六个字就十分心满意足:“是的,一定会的。要知一开始我只是为了打发时光,又因着不愿意像娘一般终日只是与邻里妇人喝茶说话,看着家里孩子换牙之类的事情,这才找了事情做。说实话,当初从没想过不赚钱,但是能做到今日这般就已经始料未及了。”
“但是做到了如今,更大的野心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一开始或许不过就是想着赚些零花钱,到了如今偌大的场面,就想着更多——要让大江南北都卖咱们的点心,要让各处都晓得咱们‘甘味园’的招牌。”
“不过之前可以做到这些,并不是我做的好,是咱们一起做的很好——我们以后还要一起做的很好,对不对?”
“对。”
第126章 天子南巡
两年后湖州
又是一年春日; 这时候石狮子街姚宅,又有人来送礼。大概是一个管家模样的人; 衣服样子低调; 但是眼睛毒的一眼就能看出是极好的料子。这样的人一般都是主家的心腹; 就是派出来做事; 也是顶重要的事儿。
这一回这人却是客客气气地先给门口的几个小幺儿问好,一个人给封了一个红包,这才道:“烦请小哥给郑老板说一声; 是宁波府‘福德隆’号张元道来拜访,这是薄礼; 也请一并送过去。”
门口几个小幺儿也是有眼色的,见状就道:“张老爷且等着; 我去和管事说,这都是平常事情,没的说的。”
那张元道自然晓得是没得说的; 毕竟这是送礼来的; 姚家也不是什么高门大户; 难道拜这座庙还会找不到庙门。只是他得早早见一回郑卓; 这才见了门口小幺儿都要送钱; 不然哪里用得着这样放低身段。
所以等到管着门口的春礼来了后,他立刻拱手,又送上了一封红包。面对管事级别的人; 这一封红包可比刚才小幺儿那些厚的多,开门见山道:“烦请管事通融通融; 先把我家礼物送上去。我是主家安排从宁波府来的湖州,路程远,实在怕耽搁了,只想与郑老板早早商定下生意。”
春礼倒是沉吟了半晌,实在是这几日见了好几个这样的人了,就是他只是模糊知道和自家‘甘味园’的生意有关,也晓得肯定不是小事了。这样的事情自家小姐和姑爷自然心里有底,他们下头的人可不敢自作主张。
于是春礼没收红包,只是客气道:“哪里的话,先生是客,又是从宁波府远道而来的。我不过是个门房,递东西给主家也是职责所在。至于见我家姑爷,这本来也是应当,只是这两日拜访的人多,这时候姑爷还在待上一班客呢!实在不敢和先生夸海口。不然您先回客店,最迟不过后日也能见着我家姑爷。”
张元道自然不愿意——这争的就是这一两日的功夫,迟了可就什么都没有。但是人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他也说不出什么了。来回踱步,最后依旧奉上了那封红包,打听道:“还有一件事想要与管事打听,这几日来的客里可有宁波府的。”
这一回春礼没再把红包推回去——看到这一幕张元道就放心了,他就说这世上哪有门房不拿好处的。春礼收钱办事,也不犹豫就道:“宁波府的就只有一个,说是什么‘提篮号’的,姓李,昨日才到,如今还没见到姑爷呢。”
春礼一说,张元道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当下心里越焦急——当然是焦急自己可能无法完成主家的叮嘱了。这个张元道是宁波府张家的管事,如今来湖州只是为了一样东西,那就是‘甘味园’的代理权。
‘甘味园’这两年发展得格外迅速火热,基本上完成了宝茹和郑卓既定的计划,在大江南北都是有了些名气,如今已经贩卖到了泉州。东西虽然已经卖到了泉州,但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分店和作坊却不多。除了湖州,只有苏州、扬州、杭州同样有作坊和铺子。
至于其他地方,一开始确实是郑卓一家一家百货铺子跑下来的,譬如这张元道主家的‘福德隆’就是曾经有合作的一家百货铺子,至于那‘提篮号’也是一样的。但是从今年起,宝茹和郑卓打算用新的销货法子,就是‘代理’。
他们估计以后业务越来越多,实在不能与一家一家的百货铺子联系了,于是想出了‘代理’的主意。除了已经开办了铺子和作坊的州府,其余的‘甘味园’已经打响了招牌的地方都是要找一个‘总经销商’。
从此‘甘味园’只与这位‘总经销商’放货做生意,至于他们地方之类,货如何出就是‘总经销商’的事儿了。显而易见的,‘总经销商’ 能赚钱的,且不说分配的权利能带来的好处,就说‘甘味园’自己说的,给‘总经销商’的货价只会更低,这就足够让人趋之若鹜了。
这一进一出的,就算自家不做,从中得个差价也是净赚了。所以消息出来,凡是看好‘甘味园’的利润的都派了自家得用的跑一趟湖州,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拿下这‘代理权’。
张元道也是被主家派来的,路上也没有松懈,紧赶慢赶,本以为该是来的早的了。没想到这一打听,竟然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心里懊恼就不用提了。不过他也不是完全放弃了,毕竟先到也不定就能成,人家‘甘味园’自然也是找条件更好的。
确实,宝茹就是这样打算的,甚至一开始她打算的是招标的方式。不过后来郑卓提醒了她——如今‘甘味园’虽然有了一些名气,但是离着受尽追捧还远着呢。所以到时候虽然肯定会有人来,但要说如何竞争激烈却是白想了。
既然是这样,用招标的法子反而显得小题大做、贻笑大方了,干脆就改用了面谈的法子。宝茹和郑卓自然有要求,譬如每年要包销多少‘甘味园’的产品,又譬如只能在自己本地出售。还有最重要的价格,虽然答应了比之前卖到店铺更低廉,但是可以的话自然还是价格尽可能高些更符合宝茹和郑卓的利益。
各地来谈的人都有,为了这个郑卓今年春日还没出门呢。实际上,以后不是‘甘味园’再有需求,他应该不会为了跑商的事儿再出门了。当初他跑商一个是为了帮姚员外的忙,看着船上账目。另一个就是他自己也要上进赚钱。
但是现在,家里可用的人多了,得用的小厮越来越多,‘春’字辈的也成长起来,要督账找人也是容易。而且‘甘味园’如今多忙碌!郑卓有了‘甘味园’,哪里还能兼顾跑商。自然而然的,郑卓从今岁起就不再跑商了。
说来郑卓不再出门跑商的这个决定,最高兴的还不是宝茹——虽然宝茹也很高兴不用常常和郑卓两地分居了,但是明显的姚太太更高兴。在她看来,家里的钱尽够了,就算要赚钱,也应该是舒舒服服安安稳稳地在湖州做生意就是了,何苦还要出门冒险。再有郑卓可是宝茹的丈夫,就是没得风险,夫妻两个总是聚少离多又是怎么回事。
郑卓不再出门,这时候就同宝茹一起招待各位有意于‘代理权’的话事人。正在谈的是一位来自福州的客人,不同于别家大多是派了心腹,他是自己来的。光是这一份诚意就与别个不同,足够让宝茹和郑卓动容,因此与他商谈也格外用心。
这位老板也没有让宝茹和郑卓的期待白费,实在是格外有诚意。中间各项条款虽然依旧免不了讨价还价,但是并没有不合时宜的意思,大多都在合理范围内。几番往来,只一个下午,宝茹和郑卓已经不打算再见别的福州商人了,干脆定下。
事不宜迟,既然已经说定,自然快事快办,宝茹就道:“咱们先签订一个意向的文契,等到明日再到商会去,找商会作保见证,把契约正式定下来。”
要签订意向的文契,那老板自然是求之不得,当即就拿起白纸草拟出一份文契来——他们是常年和文契等打交道的,熟悉的很,三两下就写的清清楚楚。宝茹和郑卓再看了一回那文契,确认无误后,就一同签字用章。
谈生意事忙,整个春日里宝茹和郑卓都在忙这件事,但是事情解决后就十分容易了,反而比以前更加清闲。话又说回来了,这种富贵闲人的模样,才是这时候坐商们的常态。郑卓一直跑商,倒是没得到过着待遇。
忙起来的时候每日都有不同事要忙,等到清闲,宝茹只觉得日日都是一样的了。这样的日子只让她和郑卓在家消磨时光,实在受不住,非得每一日生出一些趣味来不可。这一日又不肯在家老实,撺掇郑卓就驾着马车不带安哥儿,只带她出门踏青去了。等到晚间还到外头的酒楼吃了饭,正是一点也不像这时候的夫妻——忒活泼了。
等到回来的时候,天色自然不早。宝茹和郑卓两个是从侧门进去的,却不想看到几个丫鬟和年轻媳妇在门口围成了一圈。宝茹还在她们中看见了小吉祥和小兰,其余的都不是宝茹院子里的了。
宝茹和郑卓一近前,她们自然都看见了,可是唬了一跳。立刻一个个垂首立在了墙边,只有小吉祥最自如,笑吟吟地去映宝茹和郑卓:“姐儿来看呀!这是个卜龟儿卦的老奶奶,已经算了几个了,挺灵验的,姐儿也试一试吧!”
宝茹这才看见中间是一个乡里卜龟儿卦儿的老婆子,穿着水合袄、蓝布裙子,勒黑包头,背着褡裢。这老奶奶一见宝茹的打扮就知道这是当家太太,于是赶紧给磕头。宝茹可吓了一大跳,因为家里仆人一般都不会行大礼的,更何况是一个这般年纪的老奶奶,赶紧让人扶她。
这时候宝茹也知道了,这就是一个苦命人,挣一些活命钱罢了。所以虽然宝茹不信这些,但还是没说什么,反而顺着小吉祥的话道:“既然是这般,奶奶你只管铺下卦帖来,先给我家这几个卜卜,我先看一回。”
那奶奶以为宝茹是要看她准不准,才决定要不要算一回,于是打点起精神,问起面前的一个媳妇子:“请问姑娘今年多大年纪?”
那媳妇道:“你卜个属羊的女命,是七月初一亥时生的。”
那老奶奶心里估摸出她的年纪,点点头把灵龟一掷,转了一遭儿住了,揭起头一张卦帖儿。上面画着一个独个娘子,没有别的,只有这娘子身上虽穿着绫罗衣裳,但却围着一只围裙。
老奶奶道:“这位看生辰便有些克夫,本来日子不好过,但是因着心底仁善,这才有了转机。平常里最是好人缘的一个,但是既是这样的性子就少不得被人常常拿去顶缸。至于其余的,也就是寻常命格了,不过一点好,是长寿的命格,能活到七八十岁!”
之后那老奶奶又接连看了好几个,竟然是无有不准的样子,这倒是让宝茹有了兴致。她还是不信这个的,但是她自觉这个老奶奶是有些本事的,可别大街上那些神仙有道行,学艺精通的多,只是不知怎得混成如今这落魄样子。
不管宝茹心里有什么疑惑,这会儿也是对这个卜龟儿卦有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最后也说了自己的生肖生日之类,只等着听这老奶奶说些什么。
只见那老奶奶新撇了卦帖,把灵龟一卜,转到命宫上住了。揭起一张卦帖来,上面画着一个女人,配着四个男子一个女子,四个男子有老有少,头一个似乎有些年纪,是个商旅打扮。第二个也是商旅,与女子差不多年纪,只是显得比头一个有身份。后头两个则是少年样子,一个拿了算盘,一个拿了书本。后头则是画了一座金山。
那婆子看了卦帖就道:“这位奶奶,看生辰应该是一生荣华富贵,吃也有,穿也有,成亲后更是节节高。为人心地有仁义,金银财帛不计较。其余的也好,竟是个万事顺心的命格,只有一点,奶奶只怕性子有时犯拧,受不得委屈,又太过聪明。奶奶,你休怪我说:你尽好匹红罗,只可惜尺头短了些,气恼上要忍耐些,所谓忍得一时,得过一世。”
宝茹听过后心里微微一动——不管是真是假,总归真有些说到心里去了。只是宝茹面上并没有表露出来,只是问郑卓:“你要不要卜卜?”
这些卜龟儿卦的大多是做妇女生意,又有郑卓不大信这些,只是摇摇头。见他是这样,宝茹也不勉强。当下就从荷包中拿出一块银子,没看是多少,总有两三钱,就给了那老奶奶。那老奶奶见宝茹这般大方,立刻又要磕头,宝茹受不过赶紧避过,又让人去拉着。
宝茹既然给了钱,其余卜了卦的也跟着出卦资,每人也拿出了二三十个大钱。
门口这一回事也不过是个小插曲,经过就经过了。既然遇到了小吉祥和小兰两个,自然就带着人往两人的院子里回去了。却说宝茹郑卓自出了门,他们院子里就不算安静了——几个大丫头还好,都是老成稳重的。
偏偏新来的小丫头格外越性,索性她们还有些眉眼高低,只是活泼一些,也没误国宝茹的事儿。宝茹也不是严厉人,也就由着她们去了。所以宝茹郑卓这一回出门,安哥儿也在正院里,这一群丫鬟们除了不进宝茹的正屋,就在厢房里越性恣意的顽笑,也有赶围棋的,也有掷骰抹牌的,磕了一地瓜子皮。
宝茹到了院子只管让小吉祥敲门,还好虽然一个个丫鬟都是在取乐,但还知道等门,立刻就有人开门。宝茹一进院子就是看到这幅样子,直笑着摇头:“只从我和你们姑爷出去了,原来你们就是这个样子的?越发没个样儿了。罢了罢了,太太不知说过我多少回了,我是不会□□丫鬟的,只让小吉祥与你们说吧!”
小吉祥不说别的,先说道:“姐儿可错了!如今怎么还叫我小吉祥,不是该叫来兴家的?”
然后就与一众小丫鬟们道:“今日你们也忒放肆了,竟然是这般样子,可没规矩。菡萏和木樨呢?也不管着你们!你们这群小妮子,也就是打量着姐儿姑爷都是好性儿,菡萏和木樨也是软和人,竟然是没人给你们紧着皮了!怎得还愣着,快快收拾院子厢房,姐儿和姑爷都没得一个下脚地了!”
说话间菡萏和木樨已经从正房里出来,一见外头的景象立刻知道不好。其实她们两个也是觉得不妥的,但是她们从不会与人相争。从前只服侍宝茹还好,如今作为大丫头还要管束下面的小丫鬟就不行了。就算是两人能说几句,叫那些小丫鬟讽刺几句‘拿着鸡毛当令箭’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宝茹神色倒是还好,她早就知道自己是不会管着这些丫鬟的了,毕竟她又不是真古人。所以只是期盼着能有个能干的大丫鬟帮着自己处理这些事,但是菡萏和木樨是指望不上了,她们比宝茹还不会这些,就连威信都没有。
至于小吉祥,刚才倒有些唬人的意思了,但是其实也就是个样子而已。她本就是宝茹的丫鬟出身,当初姚家还没发迹呢,她又能有什么本事调。教丫鬟。
宝茹朝着菡萏和木樨招了招手,道:“你们跟着小吉祥先盯着她们把院子收拾了,这一回可不许再自己做,只看着她们就是了,也不许心软,不过就是收拾收拾屋子罢了!”
说完就和郑卓进了屋子,正房外的小花厅里坐着小梅、小雪和小霜,本来是在做针线活,这时候也站了起来。给宝茹郑卓解外套,又去倒茶水,最后等宝茹郑卓坐到桌边的时候,身上已经无一处不妥帖了。
宝茹喝了一口清茶,苦笑道:“原来我身边的丫鬟都随我,我是头一个不会管束的,到你们依旧没一个能做这个的。难道我真要去母亲那里要一个嬷嬷过来,到时候她来管着,只怕就好了。”
小梅几个你看我我看你,却不知说什么好。不过宝茹本就没有要说什么的意思,她其实一直不想说这个,今日算是被迫提了一下,就又轻轻放下了,反而问起别的:“你们今日在家就只是做针线?这可是没意思,怎坐的住的!”
小雪胆子大一些,最先笑着道:“并不是,只不过刚才做了一会儿。早先正院的田妈妈来过一回,在房里坐了一会儿,与咱们说了好一会儿话,倒是说了好些新闻。其中有一件事,姐儿一定想听。”
这田妈妈也是姚宅里的老人了,宝茹记得当初她就是家里最爱说这些新闻的,没想到如今还能特意跑到她的院子里,就是为了和小丫头们说一回新闻。不过小雪这般说,也确实激起宝茹一些好奇,仔细想过最近似乎没什么大新闻,就更疑惑了。
于是宝茹也不猜测,直接问道:“是什么新闻,值得这样眼巴巴地特意来我院子说?该不会是上一回就说过的那些事儿吧?鸡毛蒜皮,只有她们才能依旧说的津津有味了,也不知见天打听这些,她们那里来的时光做事。”
小雪摇了摇头道:“并不是那些,是真有一件大事——这也是田妈妈刚刚听老爷说的,只是姐儿和姑爷今日出门了,这才没听老爷说罢了。听说是今岁圣人要南巡呢!一路上要到咱们江南各处看,勾定好的几处,其中就有咱们湖州。”
宝茹和郑卓对视一眼——这可真是大事了!不像电视剧里那样,皇帝动辄微服私访,现实中皇帝最多再京城里微服私访。至于江南,那就只有南巡了。但是南巡可不容易。天子的排场摆起来,一趟下来银子就像淌水一样。
虽说天子富有四海,但是花钱的地方也多。至于朝廷,从来只有哭穷的时候,指望他们为天子南巡花钱?先进谏阻止皇帝满世界乱逛再说——一个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出门在外,天子之躯,若有个万一怎么办?另一个是花钱问题,俗套点说,就是劝皇帝不要耽于享乐,浪费民脂民膏。
不过既然是姚员外带来的消息,那可能是从商会里听来的吧。如今随着姚家水涨船高,姚员外在湖州商会的地位也越来越核心,提前知道一些消息并不奇怪。所以说,皇帝南巡,很有可能是个真消息!
宝茹首先想到的就是热闹,毕竟来了一回古代,却连这时候的皇家排场都没有见过,也是遗憾。而且想到自己一辈子估计就是在湖州不动了,这也很可能是唯一的一次机会了,想到这个宝茹就越发激动。
然后宝茹就想到了商机——可能是做商人久了,敏感性也有了一些。想想就知道,到时候湖州会有多热闹,而热闹就是商机诞生的地方,那时候可是什么生意都好做!
郑卓在这一点上应该是想到一起去了,两人立刻对视了一眼:天子南巡,这可要赶紧准备起来了!
第127章 发财机会
天子南巡; 确实是一场大富贵。这就好比一锅极其浓厚的牛肉汤,里头尽是肥厚的肉块足够各家来吃。就是姚家这样的中等门户; 吃不到肉; 总也能喝些汤; 这一锅汤的油水都要比一般的厚呢!
宝茹这会儿也不管出门玩耍后的疲惫了; 赶紧让人准备笔墨纸砚,然后道:“咱们记下来,算一算到时候那些玩意儿的价儿涨得快!”
郑卓也点了点头; 先道:“砖石木材漆料等见天要涨。”
郑卓说的就是最明显的一处了,天子南巡那自然是要修筑行宫的。这不是铺张浪费; 而是必然的排场,这就是‘礼’了。国人从来讲究礼仪; 《论语》中就有‘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句子。
意思很简单; 即所谓按照当时‘礼’规定; 演奏乐舞的行列; 天子可以用八佾; 即八行八列; 共六十四人所组成的乐舞队进行演奏和舞蹈。诸侯则用六佾,共三十六人。卿大夫用四佾,共十六人。士则只能用二佾; 即只有四人。
下位者不能超出自己的阶级,不然就是僭越。同样的上位者也不能低于自己的阶级; 不然也是失礼。所以天子南巡,即使朝中大臣进谏一百遍劳民伤财,但是事情一旦决定下来。让他们替皇家俭省那又是不可能了——这不叫节俭,而叫失了皇家体统。
不要以为这是小事,皇家的威信从何而来。在这个封建时代,一方面是因为君权神授的封建迷信,另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