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夫君他是科举大佬-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叶溪这样照顾她,让他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生病的那两年,每天顾母都要摸一摸他的眉头,看看发热没有,随时给他备好各种药材。
眼前的溪溪,娇娇嫩嫩的,如今十八岁,整个人如同清艳的桃花一样,完全绽放开来。
花一般的年纪,在上京城的这几年,却将他们三个大男人的衣食住行照顾的很妥帖,同时也不忘充实自己、继续学习。
现在她成为了自己的夫人,努力的照顾着自己,明明还比顾驰小一岁,可却时刻担忧着自己。
如若有了小孩子,有小姑娘这样的娘亲,小孩子应该也会生活的很幸福吧!
坐在租好的马车中,顾驰握上她的手,摇了摇,“辛苦了,夫人。”
叶溪娇俏的笑了笑,“现在是特殊时刻,等到考试完,我就不照顾你了,换你来关心我,到时候就轮到你辛苦了。”
顾驰勾唇笑了笑,突然想到什么,有些玩味的看着叶溪,“夫君不怕辛苦,倒是每天晚上都累着夫人了。”
叶溪杏眼瞪圆,这人怎么这么坏,天天脑子里都想着这一回事。
葱白的指尖点了点顾驰的前胸,叶溪小脸儿绷着,为自己找回场子,“别说大话,咱们成亲两年多,你让我累过几次啊?”
除了在阳山村那两个月,新婚蜜月,都是年轻人,顾驰缠她缠的紧。来到上京城后,顾驰忙于学业,两人亲热的次数并不太频繁,加上这大半年来,顾驰更是努力冲刺,只差挑灯夜读了,每天读书都累的够呛,哪有精力想别的事情。
叶溪总觉得,和顾驰关系最紧密的,不是他爹娘,也不是自己,而是那一屋子书本。
顾驰脸上的笑容一滞,随即笑的更欢乐,有些慵懒的靠在车壁上,“看来还是夫君不够努力,原来夫人心里这么多怨言啊!”
叶溪小嘴鼓鼓的,又在打趣自己,轻轻拍了下他的衣袖,“和你开玩笑呢!我可不像你一样,整天都想着这回事。”
不过还有闲心开玩笑,看来夫君考的还不错。叶溪拍了拍腿,“看你精神不太好,躺在我腿上眯一会儿吧。”
她虽没参加过考试,可也知道连续几天封闭的考场,不是好熬的,有些人第一场考试考完,心态就崩了,或是精神疲惫乏力。
顾驰确实是有些熬不住,主要是疲惫,好好休息一下就好了。
离家还有一段距离,他躺在叶溪的腿上慢慢眯了眼,小姑娘身上香香软软的,气息好闻的紧,他身心放松下来,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叶溪低头凝视着他,眉目清和,五官轮廓深邃,山根俊挺,睫毛长长的,像小扇子一样,在眼帘处打下一层阴影,和自己的睫毛长短差不多,不过她曾经摸过,夫君的睫毛是硬的,不如她的眼睫毛柔软。
虽面色有些疲惫,但难掩起绰绰风姿,长的真俊啊,越看越养眼,叶溪脸上不禁挂着笑。
李晟出了考场,进到马车的那一刻,就看到这一副场景,他动作悄悄的,和叶溪打过招呼,靠在车壁上补眠。
啧,李晟总觉得,连续考试几天,都没有表妹和好友这么恩爱给人的打击大,他也想念自己的未婚妻了,等会试结束,不管结果如何,都要将自己的媳妇娶回家。
到家里,叶溪炉子上早就煨好白粥和鱼汤,让他们每人喝一碗,洗漱之后,上床好好补眠。
每场考试之后,有一天的休息时间,养好精神以后,就又开始接下来两场考试。
阳山村这边,顾父、顾母也挂念着顾驰,正是会试的日子,也不知道儿子衣服穿的厚不厚、冷不冷、发挥的如何。。。。。。
虽远隔万里,可他们的心,时刻都挂念着顾驰。
顾家不仅有顾驰参加考试,今年顾大宝,也就是顾问昭,也在参加三月份的县试,如果顺利的话,等到八月份时,可以和顾大郎、顾二郎一起参加院试考秀才。
他们兄弟俩心里挺不得劲的,之前要和老父亲一起考试,现在又要和自己儿子/侄子一起考试,唔,要是再考不过,不会等到小儿子长大了,继续和他一起考试吧!
想想就可怕,他们兄弟俩更加用功,争取早日考上秀才。
顾驰这几年多锻炼,身子骨还不错,可也不是每个考生都有一副好身体。再次进考场的时候,贡院里时不时的响起咳嗽、流鼻涕的声音。
顾驰再次感叹,幸亏自己在第一排最边上,不至于受到那些人的传染,不过他也更加注意自己的身体。
九天时间,多少年的寒窗苦读,就要在这九天时间里验证,有些残酷,竞争也很激烈,可顾驰也清楚的明白,好好读书,才是他们这种底层人士晋升最快、最公平、也最公平的途径。
家世不可选择,智商不可选择,唯有努力拼搏,是每个人可以把控的。
最后一场考试交完卷,出贡院大门的那一刻,金黄色的阳光从云层里探出头,照拂在身上,暖洋洋的。
这么多天下来,大家的精神可都不太好,顾驰看见了国子监甲班的几位同窗,大家互相点头示意。
又赶巧了,萧柯还在他的后面,不少人都蔫蔫的,像背风吹的凌乱的小草,可顾驰还是那么耀眼,好像旺盛茁壮成长的大树,轻而易举的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不知怎的,萧柯总有种感觉,怕是一辈子,他只能就这么在后面望着顾驰的身影,看着他走向阳光处,被他越落越远,两人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顾驰回头看了一眼偌大的贡院,这里承载了古今多少人的希冀和志向,有人一朝高中,跻身官场,有人浮浮沉沉,始终过不了这一槛。
他吐出一口气,不管怎么样,自己已经尽了全力,成功或是失败,都问心无愧,他还年轻,有的是机会,再说了,科考不是人生的全部,即便一直考不中,凭着他解元的身份,也可以给家人一个还不错的生活。
考试结束后,好好休息几天,顾驰将自己的答案思路向温元之复述了一遍。
温元之抚着胡子,边听边点头,“你的水平摆在这儿,考过会试问题不大,就看具体名次是多少。最重要的,还是殿试这一环节,来,我现在就告诉你殿试的情况。”
顾驰有些好笑,老师真的是很相信自己啊!成绩还没出来,就开始教授殿试的经验。
其余时候,他带着学生补习,每月也能挣十来两银子。
顾驰自是也没忘当日在马车里说过的话,身体力行,努力耕耘,和叶溪胡闹了好几夜。
叶溪揉着酸软的腰肢,每天早上身子又酸又软,起不来床,夫君真是小狗,连两团圆润的桃子也不放过。
不过顾驰倒是神清气爽,心里满意的很,小桃子多好吃啊!
诸位考官们紧赶慢赶的批阅试卷,所有的卷子都糊名、重新誊写,多人改卷打分,整个过程还是挺公平的。
过了二十来天,到了揭榜的日子。
顾驰和李晟都是考生,不过相比于他们两个的淡定,叶溪和李宏倒是紧张的多,一想起成绩就心肝乱颤,手还有些发抖。
至于顾驰他们二人,也不是不紧张,只不过是没有表露出来,再者,他们也早就做好了多考几次的打算。
揭榜的那一天,围满了看热闹的人,对于上京城的百姓来说,会试是大家都关注的事情。
还有一些榜下捉婿的人,专门挑选上榜了、但是名次不靠前的这种贡士,只要殿试表现的不是太差,大小都能当个官,这种可是潜力股,早早和自家闺女订下来才安心。
至于那些名次靠前的,也轮不到他们这些人,人家都是世家大族子弟,前途无量,哪能看得上他们这些小家小户。
不过今年,这些榜下捉婿的人傻了眼,第一名竟然是寒门子弟,这可是潜力股,上好的潜力股,也不知道有没有成亲!
顾驰、李晟在家中等候,李宏和温府的小厮一起去看结果。
如若榜上有名,是会有人上门报喜的,所以顾驰二人必须待在家里,不然的话,他们也想亲自去看结果,尽快知道考试的名次。
“退之,退之,你太厉害了!” 李宏挤在榜单前,看完结果马上赶回来,头发凌乱,衣衫也裂缝了,都是因为人挤人,看榜单的人太多了。
李宏眼里闪着光,笑容都快咧到耳根子旁,摇晃着顾驰的肩膀,“退之,你考了第一名,是第一名啊,你是本科考试的会元,你连中五元啊!”
顾驰听到李宏的话,一瞬间有些懵懵的,真是难以置信。
他知道此次考过会试很有希望,可没想到是第一名。夜深人静的时候,也想过成为会元的情形,但也只是想想而已,全大周朝人才济济,能人辈出,第一名又谈何容易!
叶溪脸上的笑容也很灿烂,摇晃着顾驰的胳膊,吧唧一口亲上去,“夫君,你真厉害!”
李晟感觉有些孤独,他这个亲弟弟,是不是忘记自己大哥的成绩了!
顾驰脸上也挂着笑,给李宏和小厮端来茶水,让他们喝几口,歇一歇,“你哥名次多少?”
李宏连灌几口茶,一拍脑袋,“我忘记了,看到你的成绩太兴奋了,就忘记继续看下去了。”
李晟的脸色黑黑的,强忍着把他丢出去的念头,这是自己亲弟弟吗?
看着自己大哥黑着脸,李宏调皮的摇摇头,“骗你的,大哥也考中了,一百五十五名。”
李晟这才放心下来,只要考上就是胜利,名次不太靠前也没问题。
不多时,报喜的人赶来,敲锣打鼓,热热闹闹,叶溪准备好赏钱。
这么一通动静,住在巷子里的人家,都知道这家出了两位贡士,纷纷赶来道贺。
顾驰考上第一名,最高兴的除了他本人,此外就是温元之了,这两天神清气爽,嘴上的笑就没有停下来过。
不少人等着看他的笑话,成绩未出时,天天故意询问顾驰考了第几名,然后再暗暗地冷嘲热讽一番。
可惜啊,可惜,真是要让他们失望了,他的学生是最厉害的第一名,连中五元,整个大周朝也没几人可以做到。
他到现在还记得,会试名次传到办公的地方,那些同僚们呆愣着张大嘴巴的样子,一个个惊讶极了,真的打脸打得爽。
不过没走到最后一步,一切都还不好说,会试考了第一名,殿试却名次靠后的有大把人,顾驰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准备几天后文正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作者有话要说: 祝小仙女们端午安康,快快乐乐,也祝高考的学子们,考上心仪的大学,心想事成!么么哒,^0^
第80章 殿试
上京城的小报动作很迅速,第二日占据几页版幅来介绍有关今科贡士的情况; 籍贯年龄、是否婚配、家世如何以及对其学业水平的评价等; 详细的很; 媒婆说媒也就差不多这样了; 这些人的消息可真灵通。
顾驰仔细看着小报;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总共录取三百名; 其中仍以世家子弟为主,大部分人的家世都不差; 在当地也是名门望族,真正寒门的子弟,只有一小部分。
小报着重介绍了前二十名的情况,都挺出色的; 各有各的闪光点。
有一个共同点是; 前面的贡士都挺年轻的; 和顾驰年龄相当的也挺多,自从文正帝执政,大力推进全民读书,如今学子是越来越年轻化了!
对待顾驰这个第一名,更是花费不少笔墨; 标题又大又黑,明晃晃的惹人眼,“震惊全大周朝的一件事,第一名竟然是他”、“世家子弟都要哭了; 就因为这几点与会元失之交臂”、“寒门子弟的逆袭之路”、“河省的崛起和希望之光”等。
将顾驰夸的是天上有、地下无的那种,犹如文曲星转世一样,顾驰看了,都有些不太好意思,写这篇文章的小编,可真是个人才。
叶溪专门买了好几份小报,仔仔细细看了一遍,眉眼弯成好看的月牙,脸上的两个小酒窝就没有下去过。
她将这些小报妥帖的放起来,“等到时候回家了,带回去给爹和娘看,他们肯定很开心、很骄傲。”
做父母的,谁不愿看到自己孩子出息的那一刻?公公婆婆远在家乡,难以及时分享到这份喜悦,有这些报纸的描绘,到时候也可以让他们不太遗憾。
夫君这么厉害,叶溪恨不得全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好,要不是这些纸质的东西难以保存,她还准备把这些东西当成传家宝传承下去呢!
能在这么多人中摘夺桂冠,也挺出乎顾驰的意料,一想起这件事,嘴角就忍不住扬起。说起来还有些好笑,昨晚他还失眠了,激动的一夜未睡着,今个也不觉得困,只觉得格外有劲。
叶溪看到他这幅样子,其实她自己也挺激动的,夫君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和艰辛,如今终于有了回报,这一步步走的并不容易。
夫君平日看着稳重,其实根子里还是个不及弱冠的少年,会紧张、会激动,以往他的负担太重,到如今,终于可以暂时歇一歇了。
考试这种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就拿前二十名来说,大家的水平其实差不多,谁当第一都有可能,就看哪一个更能获得阅卷考官的青睐。
不过令顾驰有些惊讶的是,萧柯竟然还没有李晟考的好,吊车腿那种,名次挺靠后的。
两年前,萧柯意气风发,看起来温文尔雅,实则骨子里的疏离藏都藏不住。如若不知情的人,很容易被他的伪装所蛊惑,认为他是一个温文尔雅又和善好相处的人。
可如今的萧柯,一眼看过去,就能感受他那股阴鸷,真是相由心生,总是做坏事,这不就抱负到自己头上了,成绩一落千丈,被远远的落在后面。
走完九十九步,还有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殿试这一关。顾驰状态调整的很快,有萧柯这种人的前车之鉴,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很快投入到殿试的准备当中。
温元之为官几十年,不管是行走宫廷的礼节、还是面圣该如何相处,都颇有经验,他也不藏私,一一教授给顾驰和李晟二人。
殿试前几天,上京城却沸沸扬扬的流传着这样的消息,第一名的名次有猫腻,凭什么后面那么多世家子弟被他一个寒门子弟压一头。
传流言的人,直白的很,赶在这么紧要的关头,直指顾驰,冲着他来,目的就是要损害他的名声。
流言猛于虎,张口难辨,若是传入文正帝耳中,信了谣言,自然会对顾驰没有好印象,甚至会厌弃他,那殿试的时候,顾驰被皇帝不喜,还有好前途吗?严重的剥夺了功名也是有可能的。
即便后来查明是谣言,但早已尘埃落定,无可挽回的余地。
这人倒是挺有心机,故意在读书人间煽动。考上的是少数,落榜的是多数,好多人心里都存着一口气呢,最容易头脑不清,被人牵着鼻子走。
当然不乏一些浑水摸鱼的人,把顾驰拉下去,就轮到后面的人上位。
再严重一些,谣言愈传愈烈,三年一次的科考被人质疑其公允性,如若为了安抚人心,废除此次会试,那他们那些没考上的人,就又有一次机会。
自己不好过,别人也别想好过,能拉下水一个是一个,世家子弟不好惹,可顾驰没什么靠山,枪打出头鸟,首当其冲的就是他。
背后搞小动作的人,也是深深抓住了这些人的心理,虽他们出发点不同,可最终的目标却是一致的。
太优秀的人总是遭人嫉妒,顾驰并没有受到这些谣言的影响。
他要是有这个能力,让几位主考官都包庇自己,那也不用辛辛苦苦读这么多年书了。
再者出来这件事,最恐慌的倒不是他,而是几位阅卷的主考官,出现这样的谣言,不就是暗指他们有问题吗?
有这几位在上面顶着,顾驰并不担心,用不着他出手。
为了自保,这几人自愿辞去官职,以正清白,还特意找到上京城小报的小编,花了不少笔墨,将顾驰从小到大所有的荣誉和事迹写出来。
什么生着重病一边喝药、一边读书;别的小孩子在玩泥巴,他在干农活,嘴里还背着书,时刻手不离书;懂事又有礼貌,全村的人都喜欢他这个孩子;没钱买笔墨,就用清水练字,经年累月,练字的墙壁都掉了一层颜色,笔头秃了还不舍得扔,凑合着继续用;没钱买书,就一本本的抄书;重情重义、和夫人青梅竹马,立志要为河省正名等等。
将顾驰塑造成一个逆风翻盘、向阳而生、坚强不屈、悲惨却不断强大自己的形象。
不仅如此,各大酒楼说书的,也开始为顾驰说好话。
反正一夜之间,顾驰的形象就反转了,大婶、大爷们听着顾驰的事迹,眼泪都要流下来了,这个孩子这么惨,多不容易啊!这些黑心肝的还敢造谣,看不起贫家子,就是和他们老百姓作对。
顾驰看到小报上的内容,这说得真的是自己吗?别人他不知道,村里张婆子挺不喜欢自己的,他真的不是人见人爱的孩子啊!
竟然还有不少国子监的学子,跑到顾驰家里,向他道歉。
顾驰这么惨,笔头用秃了还舍不得扔掉,却从来不卖惨,当初他们那么欺负顾驰,可真是太没良心了。
一个送给他一根笔,一个送给他一锭墨,反正送啥的都有,“顾驰,我们向你道歉,你小时候没有用过的东西,我们都给你补上。”
顾驰苦笑不得,“我没有那么惨,爹娘对我都挺好的,好吃好喝的,都给了我这个小儿子。用清水练字,一方面是有省钱的打算,但另一方也是为了锻炼臂力,我对自己的生活挺满意的。”
两三岁时,别的孩子在玩泥巴,他也在玩泥巴啊!笔头秃了舍不得扔的绝对不是他,要一堆破烂的东西干吗?忆苦思甜吗?他真的没有这个特殊的癖好。
听到顾驰这样说,那群人更愧疚了,顾驰过的是这样的生活,竟然还觉得很幸福,没有一丝抱怨,乐观的对待每一天,这样的人不考第一,谁能考第一啊!
有他们这群人,谁敢质疑顾驰一句话,他们就会上前反驳回去,没过多久,有关顾驰的谣言很快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上京城的百姓们,可太喜欢顾驰这个孩子,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再看看自家的熊孩子,纷纷看好他在殿试中继续考第一名。
就这么,不知不觉间,顾驰获得了一批老母亲般的关爱和支持!
文正帝自然也听到这些流言,几个主考官愿意摘去乌纱帽自证清白,被他拦住了。
这几个主考官是文正帝亲自点名的,人品行事他的信得过,最重要的,从确定人选、到出题、到最后的批阅试卷,他们都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不与外人有往来,吃饭、睡觉都有衙役监管,即便是一只鸟,想有飞进来都不太容易,更何况是包庇作弊。
这种流言说高明,一点都不高明,稍微懂得会试流程的人,都不会相信。要说不高明吧,最容易扰乱舆论,百姓被牵着鼻子走。
文正帝派人详查,务必要抓出背后传播谣言的那人,这人真是没安好心。会试三年一次,是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被他这么胡乱一搞,差一点就影响了会试的威信,如若得逞了,大家伙对选出来的人才如何信服?会试的存在还有必要吗?
不过经过这么一遭,文正帝倒是对顾驰挺满意的,谣言传的那么激烈,也没有扒出来什么黑点,说明这个学子本身行得端、坐的正,不仅学问好,人品德行都值得信赖,这才是朝廷所需要的官员啊!
他召来温元之,“你的学生最近风头正盛,就没有什么想说的?”
温元之行过礼,“臣的学生,随了老臣,陛下英明,自是不会相信那些惑众的流言。”
这话说的挺狂,文正帝笑了笑,“若是顾驰殿试表现的不如预期,爱卿又当如何?”
温元之老神在在,语气坚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相信这孩子不会让老臣失望的。”
他选出来的学生,能是一般人吗?
文正帝修长的丹凤眼含着笑意,“那朕就等着看他的表现!”
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那可是一丝都马虎不得,就连纸墨都有要求。
这可造福了那些商家,什么“七层纸”、“五层纸”,还有卖的各种笔墨,号称和殿试时差不多,不少学子都会花钱买回来。
顾驰自然也不例外,买了一些回来感受其有什么不同。
更甚者,还有什么“及第汤”、“进士粥”、“状元饼”“等,五花八门,卖的还挺好,不少人大老远也要跑来喝一口。
真是学子的钱最好赚啊!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学子本身的水平,经历几天的准备,到了四月二十一日那天,就是殿试的日子。
出门前照例是“吧唧”一口爱的鼓励,叶溪眉眼如画,笑的好看,“夫君,别紧张,反正不管怎么样,最次一个同进士是跑不掉的,保持平常的状态就好了。”
顾驰拉着她热乎乎、软软的小手,应了一声,“夫君知道了,在家等着我回来。”
溪溪说的没错,不管怎么样,结果都不会太差,他已经比很多人优秀了。
顾驰精力满满,和李晟一起去到宫门外等候。
所有的应试者排好队,即便还没有进入宫门,就可以感受到一股莫名的庄重,没有一个人敢吭声,也没有一个人敢四处张望。
大家举止得当,仪容仪表整洁,连手指甲都干干净净的,把自己打扮的是越俊越好,有些年龄大的、或是那些少白头的,想了不少法子,什么吃黑芝麻、黑豆的,用特殊的药材洗头啊,用尽各种方法,从头到脚全方位打扮。
黎明的曙光照耀,宫门打开,宫城的全貌,慢慢在众人面前展现,大气又磅礴。
所有人排好队依次进入,走在宽阔的青石道上,好似一眼望不到尽头,总感觉连空气都和外面不太一样。
一墙之隔,却是截然不同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天子脚下,庄严肃穆又厚重,即便还未见到陛下本人,也忍不住让人臣服。
时不时的会有宫女、太监的路过,但即便是伺候人的,也是仪容得当、面色沉稳,不慌也不忙,在主子面前伺候,如何处事最为重要。
若是他们这些应试者太过紧张,说话说不出来,最基本的心态都不行,从某一方面来说,怕是连这些宫女、太监都不如。
又经过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一系列礼节,然后颁发策题。
文正帝在上面高座,顾驰虽没敢看他的容貌,可方才行礼时听他的声音,也是非常年轻的,无形中有一股气势,不愧是皇帝,一句话就可以让人腿软。
与以往其他考试相比,殿试是不同的体验,这么多人直盯盯的注视着应试的新科贡士,更别提还有天子,整个太和殿只有写字的沙沙声,连呼吸似乎都要轻几分,威严、安静中,又带着绝对的压迫,让人忍不住手腿发抖,连笔都快握不住了。
顾驰深吸几口气,又缓缓吐出来,尽快的平稳好心态,将所有的紧张和杂念挤出脑海,将所有的注意移到考题上。
这次殿试的题目,是一道完全的时政题,有关边疆屯田。
挺棘手的,谈诗作赋他们拿手,可要说到政事上面,他们还未踏入官场,如何懂得这些事情!
不过文正帝将边疆屯田出成考题,自是代表着他有这方面的打算,可能接下来就有动作了。
皇帝人家已经想好怎么做了,就是看看这群贡士有没有特别好的想法可以采取,或是这群贡士的想法是否和文正帝本人一致,说到他心头上了,那自是脱颖而出。
可怎么才能合皇帝的胃口呢,这是关键,也是最难做到的。
温元之经常会向顾驰讲述朝廷的大事,他也读过不少史书。
边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可惜缺乏人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片的土地被搁置,而屯田,是一个英明的决策。
屯垦戍边,那么多士兵驻扎在边疆,保家卫国,可和平时期又当如何度过?随行的孩子妻女又当如何安置?
将一部分的士兵力量发挥出来,同时以民众的力量占据主导地位,军屯和民屯一起,兵民并济,发展边疆经济,自给自足,可以自己提供粮食,不仅降低了朝廷的花销,节省兵粮运费,还发展了边疆的经济往来,吸引人流,长期驻扎在那里,充分利用各种人力,让其他人不至于无所事事。
大片的土地,可以种植棉花、甘甜的各类水果、粮食等,与朝廷和边疆其他国家、省城进行贸易往来,加强了联系沟通,也可以更好的维持边疆的稳定。
一方面解决军队补给问题,巩固边疆的稳定,发展军事力量,平息祸乱。另一方面发展经济,充分利用资源,加强控制与管理。
不仅如此,屯田带来的还有水利的建设、内外商贸的发展,更是文化的传输,将大周朝的文化传播到其他地区,在边疆设置书院,让边疆的百姓和军队随行的孩子都可以接受教育。
当然,仅仅依靠这些人是不行的,朝廷要大力鼓励边疆的发展,商人去边疆做生意可以降低税收;罪犯流放到边疆,给他们分配土地和钱财,发挥他们的力量;其他地区的百姓愿意去到边疆,则给予他们更多的土地、住宿,三年免赋税。
朝廷大力支持各类人马去到边疆,不仅是口头上的命令,更要有实际行动多少支持,只有给予老百姓切身的利益,政策才能通行。
顾驰大脑转的飞快,他出身农家,更是明白土地的重要性,小至一个家庭、一个村子,大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牢牢抓住土地的命脉,才会心中不慌。
能提出屯田这一政策,文正帝真是一个明帝,顾驰越来越佩服文正帝,有这样的天子,大周朝定会繁荣昌盛,四海安定。
他沉浸在思考之中,心中激荡,既佩服文正帝,也希冀日后百姓的安稳生活。有这么一位好皇帝,日后踏足官场,他一定也要成为一位好臣子。
行云流水,思路一气呵成,他开始动笔在草纸上写下。他并没有关注其他学子的动作,全身心投入其中,传入耳中的只有写字的沙沙声。
“屯田一事,实为安边、便民、足食、足兵之良法。且有军屯、民屯、遣屯、旗屯、回屯等多种形式,以民屯为主。授田数亩、或有征银、或有佃粮,降低税收,给予切实的支持。
设置校尉、节度使等,进行统一有力的管理。
兴修水利、兴办学校,诵经读书,参加科考,给予政策上的加分优惠,培育人才,传播文化、发展经济。
。。。。。。
屯田乃千古之策,兴则边疆兴,废则边疆废。数年之后,农桑辐辏,阡陌成群,内外商民鳞集星萃,人摩肩,车击毂,货如云屯。”
顾驰写的专心,文正帝早已注意到他,从进门的那一刻,就在打量着顾驰。
顾驰这名字,在还没有见到他之前,文正帝就已听过两次,不仅是他,怕是上京城不少人听过顾驰的名字,他早就对这个学子有些好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