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难得岁月静好-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泰和吴氏的见面礼是两个红封和一对老玉镯子。
  这是更拉仇恨的一份见面礼,这回连关老太太的脸也跟着变了一变。
  上一世吴氏就是这样忽悠着什么都不懂的张静安成了她手里的一把枪。这对老玉镯子不知道比关老夫人的红宝首饰贵重多少倍,倒也不是因为玉有多好,而是这是吴氏嫁过来放在头一抬的陪嫁。乃是先朝文嘉太后赐给吴家的,在吴家传了六代人才陪嫁给吴氏出嫁。
  而长媳关氏嫁过来,因为要打老太太的脸,吴氏只给了一对钗子。
  上一世张静安激动得无以复加,接了以后,就一直珍藏着,不时还要戴出来气气长嫂关氏。
  可这一世,张静安看到就觉得心里憋气,皮笑面无表情地接过来了,就交给了翡翠帮她拿着。看都没看吴氏,就去给叔叔和婶婶敬茶磕头去了。吴氏更气得半死,翡翠跟着看过去,连手都是哆嗦的。
  见过了叔叔婶婶和兄弟姐妹。又去见了袁家的近支旁支的亲戚,一圈转下来,张静安觉得自己已经像踩在云朵里一样了,多亏翡翠和水晶都是特别机灵的人,不断提醒她袁家的这些亲戚关系,督促着张静安保持仪态和笑容,才总算在午饭之前见完了亲戚。
  中午匆匆一餐饭后,又去祠堂拜了袁家的先祖,可袁家草根出身,能记得住的先祖也没有几位,等拜祭完毕,张静安回到屋里倒头大睡,连晚饭都没吃。
  倒是袁恭想追着骂她来着,她都没给袁恭这个机会。
  上一世,她巴结讨好着,也不见得那些人对她有多好。这一世都已经这样了,活一天算一天,谁都别想好过了。
  等她醒来,已经是月上中天的时候。
  翡翠白着一张脸伺候她起身梳洗,又用了碗百合薏仁粥,这才告诉她,袁恭没回来吃晚饭,是因为方瑾在吴家上吊自杀了。
  张静安吐了一口气,觉得喝下去的粥在胃里粘成了一团,这一世方瑾还是闹了这一出,她不耐烦的说。“反正又没死成,管她呢!”转头冲到多宝格上娶了一本游记,坐在窗前的长榻前哗啦啦地翻得痛快。可又想到这张榻昨天袁恭睡过,便觉得十分别扭,起身又换到玫瑰椅上,翻着翻着就迷糊了过去。
  袁恭从方家回来,已经是深夜了。
  新房里静悄悄的,就在厅堂屋角给他留了一盏灯。
  那个叫玛瑙的丫头等在那里值夜,看见他回来就问要不要沐浴和宵夜。他心里憋闷得难受,哪里有情绪吃什么东西。鬼使神差地就走进卧室径直走到了张静安的床前。
  张静安支开丫头之后,就搬了一副被褥枕头给他放在窗下的榻上,填漆拔步床的门都关上了。
  可不知道为什么,袁恭就是觉得这女人根本没有睡着。他新婚那天晚上忍着张静安。其实也是知道,这事闹到如今这样,再闹下去根本没有任何好处,得过且过的又怎么不能过了?可张静安在认亲时候闹的那一出,还真是绝了他好生和她过日子的念想。
  想到方瑾那面如死灰的表情,再看关的死死的床门,他心里那股子火气,就怎么也压不下去。当初要不是为了救张静安,他怎么会出手?又怎么会招了人报复?表姐和他又怎么会落到如今的地步?都是因为张静安这个。。。。。。
  他哑着声音问她,“今天表姐寻死了。。。。。。”他才不信她不知道。
  张静安装睡不想搭理。
  可袁恭居然有些不依不饶,竟然伸手把床门给推开了,“我知道你没睡,我跟你说话呢!”
  张静安冷笑。坐起来,“知道又怎么样?难道我还能现在搬出去给她腾地方?”袁恭真是个贱骨头,又不是她非要嫁给他的,他恶心就自己恶心去,跟她说什么?
  袁恭语塞,他也知道如今木已成舟,其实没有什么好再说的。可是就是过不去心里那道坎。毕竟他一直觉得他和表姐是一对,多少年的念想,就这么几个月就全毁了。表姐那么温柔的一个人,竟然就被逼得活不下去,而张静安居然还能呼呼大睡。
  张静安觉得,这真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袁恭不愧是吴氏的儿子。就连这思维方式都是一样一样的。总归他们不舒服了,一定都是别人的错,不把别人也弄得不舒服,他们就活不下去。
  她不想理睬袁恭,可是她知道,袁恭这个人不仅脾气倔犟,而且还有几分火爆,你晾着他他说不定就能动起粗来。
  新婚之夜他扯掉了床上的帐子还不算什么,上一世他发起火来,抓住一个小杌子就砸她,玛瑙曾经为了护着她,被砸得头破血流。就那一回之后,袁恭就去了西北,一去两年,连一点音讯也没有。
  唉,嫁到袁家真是痛苦,尤其是一看到袁恭,就想到上一世的痛苦回忆,张静安觉得自己自从跟袁恭订下亲事之后就一直不时不时心悸气短,这样下去,她还不知道这辈子能不能活够五年呢。
  今晚势必不能睡了。
  她坐了起来,推开床门,打算像花氏说得那样,跟袁恭“讲道理”。
  外头月光下,袁恭因为方瑾的事情,脸色很难看,虽然看不清楚,可依稀感觉似乎是眼睛里也带着些许的红色。
  张静安觉得愈发透不过气来,捂着胸口道,“你既然如此想娶你表姐,为什么不去与你祖父父亲说清楚?袁家可以拒婚一次,难道不能拒婚第二次?”
  袁恭气晕了,觉得这个女人简直不可理喻,正要说话,张静安就打断他,“你肯定会觉得,你们是臣子,不好违抗君王的旨意。我是皇帝的外甥女,我可以。可我外祖母已经死了,爹爹已经娶了旁人,那旁人还看我不顺眼,恨不得把我推出马车去让流民掳走!我那一桩糟心的亲事,还是你替我给摆平了的!我有什么本事去为你们的情意去求皇上?可我难道不是皇上的臣子吗?我名声坏成那个样子,你有想过我将来会什么样吗?”
  袁恭低吼道,“那些谣言不是表姐传的,她不是那种人。”
  张静安恶狠狠地看着他,“难道是我自己传的?就为了嫁给你?”她都懒得和他说,其实她真的跑皇帝跟前拒过婚了,她那时候宁可和亲死在外头的心都有了,她算是对他仁至义尽了,他想要怎么想就怎么想吧。反正这一世,她张静安再不会像上一世那样蠢到一心寄望在这人身上了。
  袁恭接不上话,那些谣言当然也不是张静安传的,他其实不是个蠢人,张静安境遇并不是如表面看起来那么鲜花著锦就从她和赵十四的婚事就可以看得出来,可人痛苦的时候,似乎都需要找一个发泄。
  他始终觉得最冤枉的是他和方瑾,有人诋毁张静安,结果是他和表姐婚事被毁了,家里的名声荣誉也遭到了玷污。可为什么会有人诋毁张静安呢?他绝不相信这事是方瑾干的,这仇恨妥妥是因为张静安拉的,她怎么就那么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他胸中有一团火,烧得他几乎都要爆炸了。可好歹脑子里还有那么一丝的清明,不至于完全崩溃去掐死床上那个跋扈任性的女人。
  偏偏张静安还继续不怕死地刺激他,“难道我还愿意嫁个一心只想着表姐的男人?”
  袁恭还没回嘴,就听见外头有轻轻敲门的声音,“二爷,二爷,您的宵夜点心好了,您出来吃一口吧。”
  如果是旁人这个时候喊,袁恭肯定会冲出去一脚将他踹出去。
  可来喊人的却是他的乳母庞妈妈,他才三个月就被母亲送去了外祖家,庞妈妈是他乳母,从小将他奶大,这回是为了他成亲特别回府帮忙的。他对庞妈妈是再不能发任何脾气的。
  庞妈妈把袁恭给拉走了,张静安出了一口长气,可又开始发愁,袁恭今天气成这个样子,不知道明天回门,他还肯不肯跟自己回去?
  不过她其实自己也并不是太想回去,她对张家不仅没有亲情,还有着深深的厌恶和恐惧。如果不是还顾忌着在婆家的颜面,她自己也不想回去的。
  这一晚上自然还是睡不好的。


第33章 日子

  第二天醒来,她的精神状态更差了,两个?眼圈水晶用了厚厚的粉死活也盖不住。
  外头庞妈妈亲自伺候袁恭梳洗用早点。
  张静安回想上一世,庞妈妈似乎也就是在府里呆过了他们新婚就回家了。似乎是因为家里还有个瘫倒在床上的婆婆和两个七八岁的孩子。
  印象很模糊。
  可是这一世,张静安多了几分观察旁人的兴趣,她觉得从庞妈妈的眼神里,似乎体现着对袁恭真心的疼爱,不知道比袁恭的亲娘吴氏多到哪里去了。
  而且如果不是庞妈妈昨天晚上拉走了袁恭,她就算是学着花氏说的跟袁恭讲道理,可她和袁恭这事儿,本身就不是件能用道理说清楚的事情。她和袁恭都是倒霉蛋,两个倒霉蛋比倒霉,只能越说越晦气,最后将上一世在洞房的那场架推后一天打而已。
  她让翡翠拿了一个荷包,装了一张二十两的银票和一把如意安康的银锞子赏给庞妈妈。让她带回家给孩子玩。
  庞妈妈跪下给她磕头,她也让翡翠赶紧拦住了。庞妈妈似乎是想跟她说什么,不过最后也没说,谢了谢就退下了。
  吃完早饭,张静安强打着精神,跟袁恭一起去给家里的长辈告辞。大家大概都知道了昨天方瑾寻死,张静安和袁恭吵了一架的事情,看他们的眼神里自然都带了几分的不自在。
  张静安上一世就已经习惯了这种态度。
  她眯着眼睛昂着头,只当没有看见,按礼数拜别了长辈就去了张家。
  如果能不回门,张静安压根就不想回去。
  她回门,不过是为了走完整个婚礼的流程,免得引起旁人的侧目罢了。
  当然,是为了给皇帝舅舅颜面。
  跟张家一点关系都没有。
  相对于袁家来说,张家自然更腻歪人。
  她父亲张数还是那么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张静安觉得她上一世最恨的就是她爹,她爹辜负了她母亲。又不曾保护她这个女儿,实在是个冷情寡义的废物。不过这一世她对她爹的情绪要淡漠的多了,大约是这一世她就没指望她爹能为她做点什么。所以也就不那么在意了。
  好歹还看到张数把李氏揍得鼻青脸肿了一回,也算是可以了。
  她祖母继续装病,只让他们在院子外头行了个礼,就打发了他们。她继母李氏虚伪的面孔张静安根本不想看,只有脑子有问题的继妹张静姝含情脉脉眼泪汪汪地看着袁恭,差点把袁恭都看毛了。好在袁恭是男人,在内宅见过了妻子的亲眷就要去外院跟岳父小舅子说话的。只脸色扭曲地看了一眼张静姝就大踏步地出门去了。
  张静安又怎么会跟继母和张静姝有话可说?她其实连屋子都不想进,只想在院子里坐坐而已。
  她抬头看着头顶的四方天。突然觉得天气一下子寒冷了不少,天上浓云密布,依稀是要下雨的节奏。可让她进屋子要火盆,她又不肯,只坐在冰凉的青石条凳上等着在张家吃完午饭就回去。
  李氏扭曲着脸站在旁边陪着,也被她给赶走了。
  她觉得自己简直恨死了李氏和张静姝,可是她更恨自己,因为两世人过来,她依旧是废物一个,她既没有凭借上一世的记忆避开外祖母的去世,也没有避开和袁恭的亲事,还又被李氏坑了一把,如果不是袁恭凑巧救了她,她的境遇会比前世惨十倍。而她现在,看着李氏,除非是冲上去一簪子将李氏刺死拼个同归于尽,似乎也没有太多的作用。再说,何必呢?如果这一世她还和袁恭走到那一步,她一簪子扎死自己也绝不会再回到张家就是了。
  成亲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太多,似乎让她更加沮丧。更加绝望。也不知道怎么地,她突然觉得一阵的眩晕,就这么从石凳上翻滚下来晕倒在地上。
  袁恭闻讯的时候,正和岳父张数在书房干坐着。张数是个七品小官,在国子监教书。袁恭现如今在鸾衣卫也不过是个百户,但是袁恭和袁兆因为是双胞胎,安国公又是开国的元勋,因此出生就封了从三品的轻车都尉。
  总之两个人南辕北辙,根本没有任何共同语言。
  张数自然也知道袁恭不是自己女儿的良配,可是他也说不出什么能为女儿张目的话来。在女儿出嫁之前。他已经有十三年没见过女儿了,他也不敢去见,甚至于想要忘记自己还曾经有那么不堪的一段颓废,让他陷入泥沼当中,至今爬不起来。
  翁婿两个就这么干坐着,直到有仆妇匆匆跑过来,说张静安在后宅晕倒了。
  于是乎,饭也没吃,袁恭就将奄奄一息的张静安给带回了国公府。
  本来是要在张家先躺躺的,张数也让人赶紧去请大夫了。可张静安被掐醒了就不肯呆在张家,她怕像上一世那样,病弱地落入李氏母女的手里,最后弄了个不得好死。她拼命地要回袁家,仿佛在张家多呆一会儿就会要了她的命。没办法,袁恭只好赶紧将她抱上袁家的马车回家。张静安那个奇怪的妹妹还在旁边不停地说什么姐姐从小身子就不好,太医看过了多次,害怕养不大之类的。说得袁恭一个劲儿的火大,直到袁恭忍无可忍瞪了她一眼才闭嘴。
  说起来,两家议亲的过程,袁恭就没参与过,他这段时间过得浑浑噩噩的,都不知道该找谁生气的节奏。所以人家新女婿跑岳家跑的多勤快?他可从来没来过张家。经历了这么一回,以后你让他来,他也不想来了。
  回程的时候,走得飞快,压根恨不得没来过。
  总归回到袁家的时候,张静安发起热来,人都烧得有点迷迷糊糊的,但是还是那么古怪孤拐。
  不仅赶走了袁家有通家之好的白太医家的三爷,还非要让她的陪房去西礁胡同请了个山羊胡子的老大夫来看诊。
  最后也就是看出个受了风寒,过于疲累,虚不受补之类的废话来。
  白三爷差点气得拂袖而去。
  不乐意改那老山羊胡子的方子,后来还是看在老太太的面子上勉强给方子里加了一味无关紧要的党参就给走了。
  之后张静安用了药,退了烧,又一连躺在床上躺了十多天,才略略好了点。袁家的人来看她,没一个能跟她说得上话的。张静安认亲那天算是将袁家人都得罪了,人家也都不乐意搭理她。
  上一世张静安在这个阶段还有心讨好袁家的亲戚们。
  可这一世她无心这么做,这一闹也省心了,现如今全家上下都知道。二奶奶张氏性格古怪,脾气暴躁,在娘家不受待见,而且孤僻不爱理人了。
  张静安想想也觉得挺好的,至少这十几天她躺在床上挺清净,不用去给长辈晨昏定省,将来吴氏也不好用她贤良淑德的“品性”来压制大嫂关氏。你看,她这么嚣张跋扈,任性蛮横的全天下都知道了,你再说她贤良。说出来谁信啊!
  更好的事情似乎是,经过了这十几天的冷静,似乎袁恭已经失去了跟她这样“不讲理”的人讲道理的兴趣了,虽然新婚头一个月就生了重病不吉利,可新婚头一个月新房要是空了更不吉利,袁恭婚假销了之后就回去当值了,然后每天都是在外头混到挺晚才回来,回来就梳洗,梳洗完了自动自觉就自己抱被子到榻上去睡了。
  张静安觉得这样也挺好的,虽然躺在床上不能动也挺难受的,但是她打算就这么隔三岔五地病一下,省多少事儿啊。
  大约过了十多天,张静安在床上终于是躺不住了,跑去给长辈们请了个安。
  老太爷那边正是秋天难受的时候,咳得跟牛吼似的,老太太笑眯眯地接了她带过来的两瓶川贝枇杷霜就打发她回去了,然后跟她说,她身子不好,别再到老爷子这里过了病气,不用过来每天请安了。
  于是张静安又去了袁国公夫妻那里,袁泰一向不管内院的事情,压根不想见这个媳妇。上一世新婚的时候,吴氏曾经拉着她哭了一场,站在她吴氏的角度将这一番婚事的波折给解释了一番。让张静安后来再无法计较方瑾的事情,上一世吴氏就是这样把她忽悠成了一个蠢货,最后将人生从悲剧过成了惨剧。
  这一世吴氏却是做不出一模一样地伎俩了,因为认亲那一天闹了那一场。张静安摆明了是膈应她,不乐意拿她当婆婆,她也就无法再去摆婆婆的款。只能装模作样地拿出书香门第的太太的风度来,嘱咐张静安嫁过来给袁恭好好过日子,方瑾的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以后她会像疼爱亲生女儿一样疼爱张静安的。
  张静安忍着忍着,差点被心里的怒气给折磨得再晕过去一次。说出来谁信啊,吴氏拉着张静安坐在榻上说话的时候,她大嫂关氏捧着茶盅在旁边站着侯着,都侯了两盏茶的功夫了,吴氏连眼皮子掀都没有掀她一下。还当着她的面说什么“你大嫂顾着屋里的事也帮不了我什么忙,你过来给我搭把手,我年纪大了,以后都要靠你们才是。”
  把关氏刺激得脸上青一块红一块的。张静安木然地听着。明显感觉吴氏独角戏唱得很难受。张静安心里虽然因为上一世的回忆不好过,可看吴氏略有尴尬的表情,还是暗地里起了一丝的快意。
  她告诉吴氏,她从小病弱,太妃娘娘从来没教过她管家,书也没读过几本,数术更是没有学过,所以帮不了关氏,她打算等身体好了,先请个女师傅到屋里,将数术好好学学再说。
  吴氏那张脸上精彩的表情,实在是让张静安愉快了一把。
  离开吴氏的院子的时候,天上又开始下雨了。张静安最讨厌下雨,可下雨也没能拦住她的好心情。
  她这一世似乎还是有一点能力改变现实的。看,现如今恐怕全府上都要传她是个蠢货的事情了,看吴氏还有什么办法捧杀她。?
  果然府里就有些流言传出来了,比方说有人说,二奶奶还真是个天生的病秧子,难怪那身板儿,风都可吹去。一嫁进来就没断过药!
  还有人将她不识字不识数传得到处都是,有一天有人给府里送了南边来的柑橘,张静安吃着觉得不错,让翡翠赏了来人一把钱。结果被人传着说,二奶奶赏人钱都是一把一把抓,因为二奶奶不识数。
  水晶听说了,气得要跟人理论。
  张静安却拦住了她,这辈子她真的不在乎,草包就草包,本身她也不是多能的人,难道一来就要出个风头,拿自己的短处去显摆吗?
  上一世,她被吴氏忽悠着管家,得罪了关氏不说,吴氏一样暗地里给她下绊子,她弄得焦头烂额不说,还拿自己的陪嫁堵了不少公府里的窟窿,现如今想起来,还真的是不知道这些窟窿原先都是谁贪出来的呢。
  国公府现如今除了老太爷老太太还有四房老爷,七八个小爷。后头巷子里住着上百户的近亲族人,这么大一个摊子,虽然也知道关氏理不过来,她也才不要理呢。
  做草包有罪吗?得罪人做错事才有罪。
  这一世她才坚决不要那么蠢。
  可最要命的是,吴氏居然还不依不饶。据说抹着眼泪跟国公爷说,二郎媳妇这个样子也不是个事儿,我打算把她带在身边亲自教她,总要将做媳妇该做的都教会才是。
  这真是坚定地不放弃折腾她的心思啊。
  张静安果断地又“病”了一回。短暂的好心情就这么被吴氏轻描淡写地给打压了下去。
  崔嬷嬷跟她说,“姑娘,你也不能老装病啊,你要是这样一直病下去,夫人怕是就要……”
  病弱的主母无能,不能伺候丈夫,作为婆婆要怎么办哪?自然是要派人过来伺候了。当初张静安的母亲还是公主呢,那时候先皇还抬举着呢,还不是扛不住身体不好,生不出儿子的罪过?
  张静安也是带了七八个丫头,四五个陪房一起住进袁家的。虽然势力微小,可也渐渐跟袁家的下人们混的比较熟了。有的时候也能得到一些消息,比如说。就有人透露,吴氏跟前的金妈妈就去红果胡同胡家婆子那里问过了,说要找良家姑娘,年纪不要太小,还要身体强壮,性格柔顺的。可不是已经在给袁恭相看小妾了吗?
  崔嬷嬷这是在为她担心。
  可张静安却不担心,袁恭对方瑾一往情深,上一世就没纳妾,充其量也是出门跟狐朋狗友们在青楼里喝喝花酒什么的,大约这一世也不会有什么变化。再说了。这一世她皇帝舅舅还在呢,袁家要是因为她无子,不到一年就给袁恭纳妾,那根本是行不通的路,吴氏就算是蠢,也不至于那么蠢。就算是挑丫头,也不过是为了膈应自己,放在袁恭的书房里伺候罢了。
  所以虽然很恶心,她对这个消息也是懒得搭理。
  她只没有想到,婆婆吴氏还没给她这里插人,太婆婆关老太太却给送了个人过来。
  庞妈妈当年奶了袁恭,又陪着他在方家住到七岁才回京,又陪了袁恭三年,到袁恭十岁搬到外院去了才回的家。只可惜她的命也不好,回家生了两个儿子,丈夫就病死了,婆婆也瘫在了床上。她又当爹又当娘地拉扯着三个孩子还要照顾瘫痪的婆婆日子过得也很苦。
  这回是袁恭成亲,她听说了消息,特意拜托邻居照顾孩子,自己冒着秋雨从河南的庄子一路进京要求进府帮忙的。
  她本来以为。帮完了忙,就回去了。二爷的日子过得也难过,本来想求个恩典让自己的一个小儿子进来打杂的,也没好意思说。
  可临着要走,关老太太将她给叫去了。先是给了她二十两银子,让她回家雇人照顾婆婆,又让她将两个小儿女都带到府里来打个杂,她自己就去二爷的院子里帮着照管几年。
  毕竟她是家里的老人,还奶大了二爷,二爷长大了之后脾气越来越倔犟。希望她能在二爷犯倔的时候帮着劝劝二爷。
  庞妈妈是又想留又不想留。
  想留是因为府里毕竟吃穿不愁,就算两个孩子小,打杂一个月能能有几十个钱存下来将来陪嫁娶媳妇。可她也知道,府里的中馈是捏在大太太吴氏手里的,吴氏当初狠心将二爷送回娘家,二爷回来了之后,她又嫌弃二爷跟自己不亲,觉得都是庞妈妈这个做奶娘的将二爷养得只亲养娘不亲生母,当初回到京城就没少给她排头吃,后来二爷一搬到前院就打发她出府了。国公府在京城附近也不是没有庄子。偏生将她打发到河南那边去了,要不是远在河南求告无门,她男人也不会一病就这么死了。
  更何况,二奶奶身边那个崔嬷嬷一看就是个厉害的,她就呆了几天,就看到她将原来伺候二爷的几个丫头都给弄到书房去了,二奶奶屋里屋外都是陪嫁过来的人,自己这个身份过去了,不说二奶奶恶心自己,怕是下头人也不会给她好脸色看。
  可老太太的话也不错。二爷的脾气暴,二奶奶也不像是个好性儿的,再加上大太太吴氏那个性子,那是宁可孩子吃亏也要自己爽快的,不仅不会劝,恐怕还要挑。就目前看起来,是二奶奶老生病没闹起来,要将来闹起来了没个人劝着,就真能闹成怨偶了。
  她犹豫了又犹豫,觉得也许将来孩子生下来了,二爷和二奶奶才能定下来好好过日子,想到当初二爷生下来小小的一团,现如今都能娶亲生孩子了,自己将来说不定还能有机会给二爷带孩子,就觉得心里就那么一热,也就答应了下来。
  她来到张静安的院子里,态度摆得很低,一进门就给张静安跪下磕头请安。张静安上一世对她没有什么印象,不过她是老太太派来的,自己将来得罪吴氏是难免的,犯不着现如今就同时得罪了老太太。瞧着那天袁恭差点要揍自己,这个庞妈妈一开声,袁恭就出去了,可见至少是可以拉架的人。于是乎也就将她留下了。让她继续服侍袁恭就好了。
  崔嬷嬷想得更深远一点,等庞妈妈安顿下来就问她又进府来,家里是怎么安排的。听说老太太出钱安置了她婆婆,又将她一双子女给接进府来了。就不动声色地问了两个孩子都安置到哪里去了。听着都是很一般的差事,晚间的时候,就建议张静安将庞妈妈九岁的女儿兰花要到了自己的院子里来,由水晶和玛瑙带着教规矩。崔嬷嬷是怕老太太自己生了三房儿子,偏生爵位和家产什么的都在大房手里,对大房的爷们有什么不利,庞妈妈现如今有个女儿在袁恭的院子里,那就不怕她使坏了。
  庞妈妈想不到那么多,只觉得崔嬷嬷看着厉害,却是个非常好的人,她女儿在郡主出身的二奶奶院子里当差,可不比在厨房给人打杂有前途多了?还能母女天天相见!二奶奶看着厉害,实际上也就是个孤僻,兰花进来给她磕头,她顺手就赏了兰花一个牡丹花的银锞子,足足有八分,都可以打个小钗了。
  因此她来了之后,就只想着尽心服侍袁恭和张静安,不仅勤快,还非常安份,完全不去挑战崔嬷嬷的绝对领袖地位不说,也从不胡言乱语。跟其余的仆妇也相处得十分融洽。可以看得出来,安置庞妈妈让袁恭也是满意的,因为他每天回来,都要跟庞妈妈说两句话,庞妈妈也能跟他说得上话。
  崔嬷嬷这就建议张静安,不能老“病”着,借着庞妈妈,也可以去跟老太太那边走走关系。
  内宅的事情就是如此,和宫里也没什么区别,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来了袁家这段日子,崔嬷嬷也在留心打听这些事,袁家那些过往,模模糊糊也知道了一些。既然吴氏那边是好不了了的,那么和老太太走近一点准没错。
  张静安就懒得搭理。心想,我可是活了两世的,袁家是怎么一回事,我不比嬷嬷你清楚?老太太阿,最是一个靠不住的老泥鳅,油滑着呢。


第34章 宝珍

  张静安上一世就不是很喜欢老太太,觉得她精明得跟个老鬼似的,说到底如果不是她当初折腾着抱养了袁兆,又非要给袁兆娶了关氏,这家还未必会是这个样子。
  崔嬷嬷心里也觉得玉太妃老了之后,实在是有些精力不济,当初要是打听清楚了袁家面上风光,内里这么多麻烦的话,就不应该将张静安许配过来。可仔细又想想,跟玉太妃关系够铁的人家里头,别人还不如袁家呢。至少出了事,袁老太爷能不顾颜面,不顾反对,坚定地娶了张静安进门,给她一份庇护。
  不过张静安觉得讨好老太太,其实并不需要那么直白,她可以走一条并不为难自己的路。
  张静安病好了之后,在老太太和太太跟前继续装傻,终于有一天在老太太跟前遇上了袁梅。
  说起来袁家惨的时候还真是惨,最惨的就是袁梅了。
  袁梅是关老太太长女的女儿,关老太太带着袁家的老祖宗和一大家子人逃难。老祖宗半途上没了,关老太太身上没钱,又怕对不起老祖宗和袁才,咬了咬牙,将十二岁的女儿卖了给路上一户人家当童养媳,这才换了几个钱,找了处庙宇私下安葬了老祖宗。那户人家在战乱中也失去了音讯,时隔十几年找到了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