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难得岁月静好-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重生这一世,虽然艰辛险难,可是她还不想死。
  她不肯相信,温和活泼的刘璞居然会拿毒药给她吃。这是什么情况?他为什么要她做他的人?她能干什么?她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现如今在宫里都不住了,他这是想干什么?
  她尖叫了起来,可尖叫声那么大,居然四周仍是静悄悄的。没有任何人进来。
  刘璞??地看着她,“我将心里话都与你说了,你难道真的想去皇祖父那里告状,要了我的命吗?”
  她??地盯着那瓶子,真的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又陷入另外一个噩梦。她伸出手去。想要摸摸那个瓶子,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
  当她的手刚触到那个冰冷的瓶子的时候,突然刘璞一把伸出手猛然连瓶子带她的手一起捏在了手里。
  张静安大骇,挣脱着,“阿璞。你要干什么?”
  刘璞紧紧拉紧她的手,紧得两个人几乎就贴到了一起,他的呼吸和他的目光一起,仿佛成了一张网,整个将她给网住了。他喃喃道,“安姐儿,你宁可死也不肯选做我的人么?”
  张静安不明就里,只觉得害怕,她脑子里只一团的浆糊,惊骇地看着他,“你要我干什么?”
  刘璞死死握着她的手,“安姐儿,你难道不明白吗?你跟我走,到蜀地去,从此改名换姓重新做人,你不再是我表姑,你是我……”
  刘璞的面孔一下子就变得陌生而模糊,可改名换姓四个字一下子刺激了她,她眼前似乎又出现了方瑾挺着大肚子站在她面前说她叫文娟的时候的样子。
  她恶心得想吐,人也一下子清醒了过来。刘璞以为她是什么?拿什么天下大业来忽悠,自己要做乱臣贼子,居然还堂而皇之地扯她一起!按辈分,张静安可是他表姑,张静安跟他,势必为世人所不容。张静安现如今虽然境况艰难,旦还不至于沦落到和方瑾那样不要脸的地步。
  她猛然甩开了刘璞的手,冷冷地看着他,“我宁可去嫁给袁恭。”
  刘璞的面孔突然又变得清晰了起来,还是那个清瘦斯文的温和少年表侄,只是眼睛里一闪而过有那么一丝的惊讶和伤感。
  张静安冷冷地看着他,“你爱如何就去如何,我是不可能跟你在一起的,你的大业成也好,不成也罢,我今儿就把话放在这里,从今往后,我再也不愿意看到你。”
  刘璞站在那里,面孔扭曲,“我们十几年的情分,你不过是看我现如今倒霉了,所以宁可嫁给个不喜欢你的人,也不肯跟我走罢了。”
  张静安气得咬牙切齿,谁跟他十几年的情分?她要知道这小子如此不堪,她连看都不会看他一眼,谁和他有情分了,两世人,张静安眼里就一个袁恭,袁恭不待见她就不待见,也不至于她张静安就要自甘堕落跟他去隐姓埋名走那不伦之路。
  两个人互相瞪了一息的功夫,刘璞终于垂下了眼,?不作声地走了。
  张静安迅速爬回床上,躲进了被窝里,死活不肯出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天色渐渐泛白,依稀就听见了梆子的声音。脚踏上水晶也开始翻动了身体。
  张静安这一口气才长长呼了出去。
  难怪何氏会来诱导她去和亲,她两世人第一次知道,刘璞对她居然有这样的心思。
  想想,脊背都是凉的。
  待会还有一半


第31章 筹备

  张静安吃了这一吓,可真吓得不轻。
  她淋了雨,本就不是个强健的身子,再加上心理郁闷,这就一病不起了。
  她不敢在张家生病,虽然身边都是自己的人,可她还是很害怕她已经把底牌亮给了张家婆媳,李氏那样心狠手辣的人,会趁着自己病要了自己的命。上一世她被袁家休了,也是又病又伤心地回到了张家,可就在她病弱期间,崔嬷嬷死了,水晶背叛了她,她怒与李氏对峙,结果被张静姝推倒在地毁了容貌,从此性情大变,被人说是疯子,关在了家里。不过几年就死了。
  她强撑着嘱咐崔嬷嬷收拾东西,搬到乡下的田庄去。一方面是为了避开张家人,另外一方面,是避开刘璞。她从来不知道刘璞居然对她有这样的心思,而且甚至于渗透到她身边来了。她思前想后,将前世的事情想了几遍。高度怀疑玛瑙就是那个人,因此离开的时候,将玛瑙留在了张家。
  玉太妃出身农家,对土地最是依恋,在京城四郊置办了好几个田庄。其中有一个叫绿柳庄的就在大兴,玉太妃还亲自去看过,说那里遍地都是柳树,是难得的北方水网密布的地方,特别像玉太妃的家乡,因此还曾经给过周边村镇的百姓恩典,住在这里虽然简陋,却非常的安全。
  张静安足足躺了七八日。才算是缓过神来,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她的心情不好,好得就愈发慢了。
  她这边病着,可那边婚事依旧紧锣密鼓地筹备着。
  有钱没钱娶个媳妇好过年。这不论是草根小民还是富豪贵戚都是同样的道理,再加上袁家这回丢脸也丢够了,更加希望能早早了结这桩事情。请了祈天监看了?历,这后半年有几个好日子,袁老太爷毫不犹豫地选了最早的那个,十月初三!
  既然决定嫁到袁家去,那么事情办起来似乎又回到了上一世的轨迹。
  这一世她的媒人请的是广平王和英国公老夫人,广平王是宗室之首,英国公老夫人的曾祖做过前朝太师,祖父入过内阁,父亲弃笔从容在西北抵抗鞑靼人十数年,起兵兴乱的时候还曾带兵回京勤王。只没有想到前朝亡得太快,等他到了京,朝廷已经换了天下。同时鞑靼又趁着天朝内乱入侵。她父亲老人家带军转回边疆,将鞑靼人重新驱逐出境后自尽以殉国。
  有这两位媒人,张静安的面子是很足了。
  袁家的媒人更厉害,皇帝打算亲自做媒,实际上做媒的人变成了太子刘易。当然他主要是给袁兆的面子,同时他也并不把一个小小的张静安放在眼里,他现如今太子监国,肆意妄为的同时也跟朝臣产生了许多矛盾,根本没有情绪去搭理小时候看不顺眼的张静安。
  本来再让太子妃徐氏来帮忙,男方的媒人就齐全了,可皇帝对廖贵妃和徐氏这对婆媳已经不满了。这就请了礼部尚书赵俊的夫人傅氏做了媒人。赵家和袁家也是世交,再合适没有了。
  吃刘璞那一吓,张静安已经决定尽快出嫁了,袁家又有意愿,商量起来就很容易。
  婚事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张静安一直闷在屋里。
  为了颜面。张数把李氏从内宅放了出来。李氏被赶出门,说是去了乡下,其实是无处可去,只能回了娘家。李家嫁姑娘向来有讲究,那就是你嫁出去给娘家长脸,回家那就跟贵宾似的,哥哥嫂嫂叔叔婶婶都将你捧在手心里,你要是不长脸,那可就对不起了。能搭理你的也就是你爹妈,恐怕还希望你赶紧回去别给家里丢脸。至于像李氏这样犯了大错的,怕是不等婆家追究,娘家人自己就能把你给收拾了。
  所以李氏回到娘家十分的低调,见了爹妈就躲了起来。回到张家,赶上传闻张静安可能被送去和亲,她又忍不住高调了一回,只没想到,最后张静安居然火速得了一个亲事,还是嫁在了京城。这就又让她如同受了惊的老鼠,躲在屋里根本不敢出来见人了。
  英国公老夫人也是很明白的人,对傅夫人商量迎娶陪嫁事宜的时候,直接就说李氏病得起不来身,老太太身子也不好,这就全交给自己代办。傅氏虽然是礼部尚书的夫人,自己也出身规矩极大的山南傅氏。可是也是个精明的人。反正明珠郡主和张家的关系早十几年就名存实亡了,要不是玉太妃过世早,怕是就是从宫里出嫁了。继母什么的,不出来就不出来吧,有眼色总比没眼色好。
  不过从外头出嫁也好,没宫里那么多规矩限制。
  永嘉公主去世之后,张数另娶,公主府收回了内务府,玉太妃将永嘉公主的陪嫁也给全收了回去。
  现如今张静安出嫁,因为有着郡主的名头,皇帝的关照,内务府给出了郡主规制里的陪嫁。连带着将玉太妃这些年存着的永嘉公主的陪嫁和给外孙女另外准备的陪嫁齐齐整整的嫁几回公主都够了。
  袁家那边也方便,比照着袁恭他哥的规格,在府里又重新划了一片宅子改建。不过袁兆是世子,所以院子跟着国公爷的后头,在东溜的中轴线上,袁恭是次子,这就往袁兆侧后方排了一下。不过大小都是差不多的,袁恭他们这边还更靠着内花园,老国公亲自监督的收拾得体面堂皇。
  最给面子的是,皇帝赐婚了之后,似乎是想起来张静安的抱怨了,这就又下了一道旨意。给袁国公去世的二子,也就是张静安名义上的公公袁景和他成了阴婚的老婆也都加了爵位,袁恭顺势而下,从从三品的轻车都尉升了正三品的上轻车都尉。这样一来,众人这才想起来,对哦,袁家的二爷其实是已经过继给了死去的袁家二老爷的,现如今的安国公算起来是他大伯,国公夫人是他大伯母啊。
  听到这个旨意的张静安只躺在床上冷笑。
  对啊,她蠢了一世,怎么可能还要蠢第二世呢?
  她这一世是再不对袁恭有多少寄望的,就算是不得不再嫁他一次。她也不会再像上一世一样对他万般讨好。既然如此。那么她何必再去讨好吴氏,更何况,吴氏又不是她正经婆婆,她是“大伯母呢”。她心里的阴云一下子散了不少,甚至于有些幸灾乐祸,想看吴氏被她称呼“大伯母”时候的扭曲表情。
  成亲的那一天。贺喜的人群几乎挤爆了张家住的月桂胡同。
  主要都是给皇帝面子,皇帝是很念旧情的人,早早就嘱咐身边的大伴太监罗山嘱咐内务府细心置办张静安的亲事,还特别将她母亲永嘉公主的公主府作为皇帝的私产赠送给外甥女儿做陪嫁。这可是稀有的恩宠。
  他这么给面子,别人肯定也要捧着。张静安头一抬嫁妆,全是皇室御赐的宝物,后头几台,都是宗室送的,他们最近被皇帝收拾得好惨,不得不抬举张静安来逢迎皇帝,再后来才是张静安陪嫁的箱笼。因为郡主的陪嫁是有规制的六十四抬,张静安准备的陪嫁装不下。特意还定制了六尺宽,三尺高的大箱笼,用了六人扛的抬杠才将必须的陪嫁都给抬到了袁家。放不下的一律收拾到御赐的宅地里头去了。
  张数一个七品的小官,只在国子监里呆着,可还是有不少三品四品的堂官送了礼,到他家吃酒。眼红得张静姝连体面都不要了。姐姐出嫁,她一直在屋里哭,哭得人都站不起来。
  袁家这边就更不用说了,袁老国公觉得自己还了玉太妃的恩情,了了一桩心事。自然心情大畅,也是摆了一百多桌。除了京城里的显贵人家,就连老部属老朋友也给请了过来,那阵势比当初世子袁兆娶亲也不差什么。由于张静安的身份更显贵,英国公太夫人那边也有心抬举,很多不怎么出门的老人家也都来捧场。整体阵势也是非常强大。
  袁恭虽然心情很差,但是扛不住他爷爷严令下也得准备的周正齐全。跟他一起去迎亲的,京城八大国公府的世子爷,除了年纪大了不好跟小伙子为伍的,八个里头来了四个,另外四个,也是体面人家的出色儿郎,都穿着官服簇拥着袁恭一路张扬将张静安从月桂胡同连着嫁妆给抬到了袁家。
  男人们在外头坐席寒暄,女眷们纷纷去看新房和新娘的嫁妆。整个婚礼由内务府协办,规矩大,场面大,而且热热闹闹的十分体面。
  可这些都是表面上的东西,上一世,张静安的婚礼也很体面。
  可袁恭因为心情不好,喝得酩酊大醉,回到新房又得了张静安的埋怨,结果打砸了新房,然后被他爷爷给打了一顿,闹得第二天认亲都十分的尴尬。
  这一世,张静安觉得也不会有太多的变化。
  说起来,袁恭和张静安一样,都是牛心左性的人,让他就此放下方瑾跟张静安好好过日子,那比让日头从西边出来还没可能。
  陪张静安出嫁的全福人,就是英国公府的二夫人。花氏的娘家早没落了,父亲不过是个屡试不第的老举人,如果不是跟英国公府订下的娃娃亲,家里的日子都不知道过不过得下去。当年花氏嫁给英国公府二老爷的时候,二老爷也就是个纨绔子弟,对举业没什么信心,对旁的也没什么兴趣,就对屋里的几个丫头有意思。可花氏以一个丧母长女嫁过来做一个庶子媳妇,却能一点点地将脾气暴躁差点废掉的丈夫给掰过来,现如今虽然二老爷举业没成,但是打理英国公府的庶务却是有条有理,开国二十多年,开国的那些国公侯府很多都因为经营不善寅吃卯粮,入不敷出,可英国公府上个月嫁姑娘还能置办得起大兴五百亩的田庄,西大街三开间的铺子,喜娘唱喜的时候,几个嫂子打赏喜婆都是二两一个的银锞子。要知道,英国公府可是人丁兴旺,光是姑娘排名都排到十四了。
  更让人佩服的是,就是两个在外领兵做官的嫡出老爷的夫人对她都十分的亲热客气。
  可见花氏不仅能干,还十分会做人。
  英国公老夫人跟玉太妃有旧交,特意嘱咐了这个二儿媳妇过来帮忙打点张静安的亲事。
  张静安只念着花氏的教导,今儿个任凭袁恭发酒疯,自己也不会与他吵闹。不耐烦地不知道等了多久,袁恭才由他哥袁兆亲自给扶回了新房。


第32章 新婚

  袁兆因为是大伯子不好进新房的门,这就在门口将袁恭交给了仆妇们扶回了新房。这一世好在袁家似乎也是怕袁恭脾气起来做什么蠢事,隔着老远,张静安都能闻到袁恭身上那又酸又涩的醒酒汤的味道。
  袁恭不太醉,这是好事,张静安上一世打架吵闹都累了烦了,这一世可再不会有挑事吵架的心思了。按照喜娘的指导,袁恭用鎏金银称挑了她的盖头,又别别扭扭地喝了红绸拴着的交杯酒,由着喜娘各自剪了他们一缕头发塞到一个荷包里放到枕头底下算是将所有的礼数都给做完了。
  等喜娘一走,张静安一句话都没跟袁恭说,径自招呼了翡翠和玛瑙伺候她到净房沐浴换了寝衣打算上床睡觉。至于袁恭要怎么样,只要闹事的不是她,他发酒疯也是他的事情。
  可没想到,她裹着被子都上了床,突然就发现袁恭不知道去哪里也洗了澡回来,穿着寝衣黑着脸犹犹豫豫地站在床前,一副不情愿睡上来的样子。
  前一世的屈辱又涌上了心头,张静安觉得,如果自己不说点什么,大约这一晚也是睡不着的。她坐起身来瞪着袁恭,“袁二爷干嘛呢?”
  袁恭心里正别扭着,没想到这傲慢刻薄的丫头居然还敢跟他叫板,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回瞪她不说话。
  张静安指着床对面的长榻对他说,“我看你这个样子,大约想着你表姐吧,既然如此贞烈,就别委屈自己,你睡那边!”
  袁恭气得发抖,他别扭是真的,可是被这死丫头这样讥讽,还是觉得浑身的血都涌到了脸上。
  他一怒之下掀开硝纱的帐子就往床上跨,他这么一动作,反倒是张静安有些又怕又怒,抓起一个枕头朝他扔了过去,“走开,走开,你不恶心。我还恶心呢!你给我滚!”
  袁恭这辈子虽然爹不亲娘不爱的,可是也没受过这样的屈辱,要是平日里,绝对摔东西骂娘,将对面那人扯下来痛揍一顿了。
  可是对面的张静安瘦得跟只毛没长齐的小鸡似的,一边骂他还一边满脸流泪,他觉得自己满腔的气焰根本被压制得无法发泄,一把撕下了喜床上的帐子,然后转身走了。出了新房的门,发现外头一干丫头婆子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其中就有他的奶妈,早就回家荣养,这回他成亲回来帮忙的庞妈妈。
  别人不敢说话。可庞妈妈心疼地看着他劝,“二爷,成亲可是一辈子的大事,这洞房可不能出。”
  袁恭深吸了一口气,折返到了新房里。
  张静安还缩在帐子少了半拉的床上,裹着被子瑟瑟发抖。
  他看得就一肚子的气,走过去,扯了床上一床被,一个枕头,跑到窗前的榻上躺下睡了。
  张静安躲在黑暗里,看着袁恭背对着她的脊背,怔怔地看了很久。上一世的事情那么遥远,偏偏又那么清晰,上一世也是这样,他们夫妻几年,一直是她睡床,他睡榻。全府的人都知道他们夫妻不谐,可上一世,她用尽了办法想要跟他亲近却不被搭理,可这一世,居然是她将他给赶到了榻上缩着。她觉得很好笑,忍不住就无声地笑了起来。笑着笑着眼泪就模糊了视线,噗啦噗啦地往下落,笑着笑着,也就睡着了。
  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还是守在外头心惊胆战一晚上的下人们轻轻敲门惊醒了在榻上睡得很不舒服的袁恭,袁恭起身的动静惊醒了她。
  张静安觉得自己晕晕乎乎的,明明也睡了好几个时辰,可是还是觉得精神十分不济。
  要让她伺候袁恭更衣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可是论规矩,她嫁了过来,原来伺候袁恭的那些丫头没有她的允许是不能进卧室的。
  张静安昏昏沉沉地想了一会,勉强爬了起来,披着头发拉开了柜子的门,问袁恭,“你要穿哪件衣服?”
  袁恭对穿什么是不太讲究的,不过鉴于他要成亲,家里还是做了好几套色彩艳丽的新衣服给他,他根本无心搭理。将张静安从柜子前扒拉开,随便扯了一件出来披上,便去净房去了。
  张静安松了一口气,叫了翡翠过来,给自己穿上早准备好的银红色百花不落地的月华裙,套上粉色的缠枝纹宽袖夹袄,又梳了一个蝴蝶髻,带了小一套的红宝头面,坐到外间桌子跟前吃早点。
  袁恭虽然出生就是国公府的小公子,可是袁家军旅出身,儿郎能拿得住刀,就会送到军营里去历练,因此自己照顾自己十分的?利,穿个衣服,梳洗什么的事情那也是闲轻驾熟,坐在桌子前头等张静安吃饭早就不耐烦了。
  可张静安从小养在深宫里娇生惯养,她梳一个头,小半个时辰是小事,就因为不善于自理,所以上一世才会死那么快。
  袁恭上桌,水晶就把早点给摆了出来,可等到包子热气都没了,张静安才从屋里姗姗出来。
  她肠胃弱,早上本来就吃不了多少东西,偏生袁家小厨房上的是酱肉包子,和点着红点的糯米团子和枣沫糊。
  不说早点凉了,就是热腾腾的她也吃不下。
  不过有了上一世的经历,张静安最怕挨饿,虽然这些完全不合胃口,可还是勉强拿起碗来喝了半碗枣沫糊,吃了一半,还是翡翠又端出一小碟热腾腾的米发糕让她压了胃。
  翡翠向袁恭解释,“二奶奶胃弱,早晨吃不了荤腥粘腻的东西。”
  袁恭咬着有点凉了的包子,一口气吃了四个,心想真是矫情,不乐意跟下人多说话,只哼了一声,一口气又喝了两碗枣沫糊就坐在那里看张静安小口小口地吃那白白喧喧的米糕。实在有点不耐烦了才说,“祖父爹娘还有长辈们都在等着呢,你不能吃快点吗?”
  崔嬷嬷和翡翠脸都白了,张静安长这么大,还真没谁这么粗鲁地催促过她,生怕张静安翻脸,可没想到,张静安慢条斯理地吞下口里的米糕,只抬眼冷冷地瞥了袁恭一眼,“我看着时辰呢!”说完又夹了一块米糕,细嚼慢咽地吃着。
  袁恭立刻觉得自己刚吃下去的四个包子直顶着自己的胃,要多不舒服,有多不舒服。
  好容易等到张静安吃完了,又用菊花薄荷茶漱了漱口。才又在小袄外头套了件薄如蝉翼的半挂,慢悠悠地往袁家正堂去了。
  和上一世一样,袁家近支远支将整个大堂挤得满满当当的。袁家老太爷也从病榻上爬起来,穿着一身黑底红色宝相花的贡缎袍子坐在正当中,关氏老太太陪坐在他旁边,身边依次坐着的是国公爷袁泰和妻子吴氏,袁家三老爷袁平夫妻,四老爷袁方夫妻,五老爷袁和夫妻以及他们的子女。大约一个两个都知道了张静安和袁恭昨晚压根没有圆房的事情,所以各自表情都有点怪异。上一世张静安羞恼难耐,这一世虽然事情一样,她却镇静的多了。
  虽然历经波折,气掉了半条老命。老袁国公气的也只是自己当初没娶个好媳妇,自己的儿子是个趴耳朵,对于张静安,他倒是没有多少埋怨。在他看来,张静安如果没点脾气,那就压根不是玉太妃的外孙女儿了。在上一世,张静安干了很多蠢事,老国公骂过她,可是也一直护着她,如果不是老国公爷在背后撑着,大约张静安都没有办法在袁家作死那么久就被婆婆吴氏给玩死了。
  张静安看到老袁国公突然就觉得鼻子有点酸。看到他满脸的皱褶就觉得很亲切。说起来老袁国公骤死也是件很蹊跷的事情,上一世老国公虽然有喘症,可是只是春秋会犯,平日里躺在屋里咳得是地动山摇可也中气十足,好几次张静安和袁恭吵架,他老人家都能从寿安堂一口气穿七八道门跑到宝树院来揍袁恭。
  当真不知道上一世最后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事情,老国公骤亡,袁家一下子就散了。
  这一世张静安默默发誓,自己不能跟袁恭做恩爱夫妻,但是至少要做老国公的孝顺晚辈,自己已经错失了孝顺外祖母的机会,可不要再错失孝敬这个唯一对自己怀有善意的的老人的机会了。
  这天一早,老国公看见他们小夫妻进来,第一件事就是瞪了孙子袁恭一眼,就差没指着鼻子骂他了。不过看到张静安的眼神却挺慈祥的,脸上都笑成了一朵花。张静安和袁恭给他磕了头,他就叫张静安走近了说话,“没有你外祖母,我老头早就吹牛吹死了,之前那些?烦事咱就不再提了,好在现如今事情都过去了,你也嫁到了我们家。以后就跟二郎好好过日子,他要是欺负你,你就直接到爷爷跟前说,爷爷揍不死他!”说着狠狠地瞪了袁恭一眼,又示意关氏老夫人给她见面礼。关老太太就笑眯眯地让丫头捧出一副头面和两个红封出来。
  张静安不自主地就瞥了一眼大嫂关氏,果然看到关氏捏着帕子的手紧了紧。红封还罢了,主要是那副头面是一套鸽血红的红宝头面,据说比当初关氏嫁过来的时候,老太太给她的好。她和关氏的梁子大约就是这个时候结下的,关氏本来也不是那么不大度的人,只是在袁家这个环境里,两头受气久了也没人撒气,这就将仇恨转到了她的身上。
  这一世,张静安绝不会蠢到被吴氏怂恿着要跟关氏撕破脸的节奏。所以只是本能地关注了一下关氏就没注意了。
  再下来是袁恭的亲生父母,袁泰和吴氏。张静安的心这就骤然冷了下来,她实在是想不明白,吴氏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母亲才能为了自己心里的怨气挑拨两个她不喜欢的儿媳妇斗得你死我活?
  她更不明白袁泰,明明袁兆和袁恭是他的长子和次子,就算是袁恭过继给了他死去的弟弟,可是毕竟也是他的儿子。更不要说袁恭从头到尾都是那么一个孝顺的儿子。他身为国公府的掌门人,怎么就能弄得他们本来嫡亲的同胞兄弟最后反目成仇。让袁兆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兄弟?
  要张静安给这么一对夫妻磕头,她心里一万个不愿意。
  虽然疯狂地压制心里的愤怒,张静安心里依旧揪痛得几乎不能呼吸,甚至偷偷地看了袁恭一眼。她前世死的时候听到消息传来,说袁恭死在了他亲哥哥袁兆的手里,也许就是这个消息最后要了她的命,那这一世她重生,又嫁入了袁家,难道还会看到袁恭再次死在他哥哥的手里吗?如果自己不去跟关氏作对,是不是他们兄弟的矛盾会小一点呢?前世她和袁恭成亲的时候,袁兆袁恭兄弟俩的关系还是非常亲密的。
  她皮笑肉不笑地看着眼前的垫子,诧异地问身边的崔嬷嬷,“嬷嬷,给老太爷太夫人行大礼,对伯伯伯母也要行大礼吗?”
  崔嬷嬷眼里闪过一丝的惊诧和慌乱,不过好在是宫里出来的人,多年来练的就是泰山崩于顶,脸皮不变色,她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张静安这几日虽然不乐意,但是一直都不吭不哈的,突然到了这个时候给安国公夫妻两个没脸。要知道,安国公夫妻的脸可是代表一家子的脸面,再说了,他们将次子过继给早逝的弟弟,那可是大义善举,张静安别说不算正经的宗室郡主。就算真是,这夫妻两个受张静安一个头也是应该的。
  但是她是张静安的嬷嬷,她最重要的是给张静安长脸,她只撇了一眼那两个垫子就开口说道,“郡主,安国公和夫人乃是郡马的生身父母,您与他们行礼,也是一份恭敬。”
  张静安还故意装糊涂,“不要先去给公公婆婆行礼,再见过伯伯叔叔们吗?”
  崔嬷嬷这才晓得张静安这是要故意捣乱就是不愿意行礼了,也只能劝道,“是老奴没与郡主说清楚,今早先与家里人见过了,下晌再去祠堂拜祭袁家先祖和公公。”
  张静安这才罢了,袅袅婷婷地跪下,漫不经心地给安国公夫妻两个磕了一个头。
  吴氏在张静安开始发难的时候就气得差点晕了过去。她本来身体就不好,今天出来见亲,本来就画了浓浓的妆容掩盖病容,这一气,就算是厚厚的脂粉也盖不住脸上的惨白来。
  偏偏张静安起身了之后,还佯装天真地来了一句,“大伯母是不是因为方家表小姐的事情讨厌我?为什么脸色如此难看?”
  此话一出,吴氏差点都要晕了过去。
  袁恭本来跪在一边已经是气得脸色发青,听到张静安没完没了在父母跟前作妖,此时再也忍无可忍,不由怒道。“张氏,你给我闭嘴。”
  张静安心里被他一刺,就觉得嗓子里痒痒的,不吐不快地吐槽,“我不过是实话实说而已,如果不是因为方家表姐,相公和大伯母如何是如今这副脸色?”
  袁恭这就无话可说,因为张静安说得确实是实话,他和母亲都是因为方瑾的事情不乐意这桩亲事,可是明明可以不拿到明面上的事情,偏生被张静安这样不堪地提出了。张静安这是要干什么?
  老太爷拄着拐杖坐在上首,定定地看着张静安,觉得张静安这个性子就和玉太妃早年的时候很像了,可是……看到自己儿子和孙子被呛成这个样子,又觉得,这个媳妇莫不是他娶错了?这才成亲第一天,就闹得家宅不安,连公公婆婆丈夫的脸面谁都不给,这就有点不讲道理了。
  他就不禁咳嗽了一声,“过去的事情都不要说了。”
  张静安立刻躬身答是,态度到是很谦恭,“就知道祖父疼我。”噎得老太爷也说不出话了,不过他也乐得不说话。
  袁泰和吴氏的见面礼是两个红封和一对老玉镯子。
  这是更拉仇恨的一份见面礼,这回连关老太太的脸也跟着变了一变。
  上一世吴氏就是这样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