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美人犹记-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元蝶笑盈盈的,一脸的天真纯洁,站起来道:“若是什么时候我无意中得罪了程大太太,程大太太且信我定然是无意的,只不管如何,我这里先给您赔罪了,您大人大量,不要与我计较。还求今后不要在外头人跟前这样说我,就好了。”
    她天真纯洁的说:“要不然,外头传个一声半声的,知道程大太太还恼着我,我就只能求了祖母、母亲,亲自上门给程大太太赔罪去。”
    程大太太目瞪口呆,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连沈繁繁也一脸懵起来,圆圆这是怎么回事,突然之间就属刺猬了?她这是跟程大太太有仇吗?
    
    第94章
    
    韩元蝶说了这么一通,这心里头一直抵在嗓子眼儿那股子气才算是往下压了一压,她以前嫁在程家,程大太太是正经婆婆,便是再委屈的事儿,她当然也不能这样说话,哪有这会让自在随便呢。
    程大太太还真是愣了一愣才回过神来,她与韩元蝶说那样的话,一则是看她还是姑娘,当然生嫩些,二则韩元蝶虽还没嫁过来,可小定下了,程安澜也安然回来了,那多半今后是要嫁过来的,那么自己虽是继母,那也是她正经婆婆,她怎么着也不至于在这种时候,轻易的就得罪未来婆婆吧?
    不然,今后她的日子还要不要过了?
    还有一点便是程安澜这宅子,韩元蝶光明正大像主母般在这里分派,叫程大太太不太舒服,也就忍不住要说她两句,到底还没嫁呢,就跟夫妻似的了,她的话自然意有所指了。
    不过没想到韩元蝶这样了不得的样子,于是程大太太心中也有气,就越发把话说在明处了:“我瞧着韩姑娘这都在替我们家澜哥儿理着家务了,自然就当是自己一家人了,如今澜哥儿心中有些气恼,这也怨不得他,不过他既然听韩姑娘的话,韩姑娘劝一劝,那也是为一家子着想呢。”
    沈繁繁慢悠悠的说:“也不知大太太哪里看见韩姑娘替小程将军理着家务了?今儿韩姑娘明明是陪着我来逛逛的,倒是我,才是小程将军托我替他买几个人使,莫非我帮个忙,就跟他也是一家人了不成?”
    沈繁繁笑道:“瞧大太太这话说的,咱们白帮一帮忙,就是一家子了,这一家子倒是来的容易,连族谱都不用了呢。”
    韩元蝶扑哧一声笑出来,沈繁繁说话是慢,可是再慢也是刀子呢。
    程大太太脸色就不好看起来,可是她想拿住韩元蝶的话破绽太多,这会儿叫沈繁繁抓住了,竟然也反驳不了,想了想才道:“倒也奇怪,澜哥儿有祖母有母亲,有那样一大家子人在那里,要人使难道还办不了,还巴巴儿的要来托邓太太?邓太太跟谁好,谁还不明白么?这会儿这样遮遮掩掩的,何苦来呢?”
    总之这位程大太太就是抓住韩元蝶出现在这个宅子里的事不放,要当个把柄,沈繁繁心里动怒,韩元蝶在一边却笑道:“大太太也一样是外人,不是也想着要帮忙吗?”
    “你!”程大太太没料到韩元蝶这样刁钻,半点体面也不留,还说她是外人,她恼怒道:“原来澜哥儿就是你挑唆的!”
    韩元蝶冷冷一笑,她死在程家,对程家没有半分好感,这个时候也拿不出半点儿好情绪来,沈繁繁觉得她情绪不对,十分勉为其难的提高了自己的速度,终于抢着说了一回话:“大太太是说韩姑娘挑唆着你们家把小程将军除族的吗?大太太实在太高看韩姑娘了,她哪里说得上话呢。”
    程大太太实在被气的不善,且沈繁繁牙尖嘴利也还罢了,关键是韩元蝶态度十分的不好,她实在是坐不下去,冷哼了一声:“说破天,澜哥儿也是程家的子孙,我就不信他真敢不认!”
    然后就领着人转身走了。
    韩元蝶眼望着她走出去,心中情绪万千,也终于还是动也没动。
    沈繁繁是深觉得韩元蝶情绪不对的,她们相识多年,尤其是沈繁繁还是算得上看着韩元蝶长大的,对韩元蝶的脾性自然有几分了解,她从来没见过韩元蝶这样炸毛的猫一般的表现。
    程大太太虽然不是什么好鸟,见面就在言语里给韩元蝶下套,可是这种程度的挑衅,真用不着这样严阵以待,把脸都拉下来,倒把自己气的这样。
    叫人看着,哪里像是言语官司,简直就是有深仇大恨一般。
    她以前怎么没觉得圆圆这样一点就着呢?竟然是个炮仗脾气。
    沈繁繁亲自端了茶递给韩元蝶:“圆圆喝口水。这样的事,哪里值得你气成这样?若是这样你就气的这样儿,今后难免遇到些更可气的事,可怎么得了?”
    韩元蝶低了头,接过沈繁繁递过来的茶盅子,扁了扁嘴,没有说话。
    沈繁繁只得又劝道:“你在你们家那样的人家长大,从小儿没什么烦恼事,哪里知道有些人家呢,你也大了,想必是明白的,程将军虽好,到底姓程,便是除了族,终究还是脱不了这个姓氏,便是他不肯回去,别人也是要上门的,你这会儿为了这一两句话就气的这样,今后还有那些事,你哪里气的完呢!”
    沈繁繁自觉自己说的话已经十分温柔平和了,却不知道到底哪句话触动了韩元蝶,她端着茶盅子,眼泪扑簌簌的就直往下掉,落进茶盅子里,激起小小的涟漪来。
    “圆圆……”沈繁繁真是傻了眼,饶是她自觉十分了解韩元蝶,她也没想明白韩元蝶怎么就哭成了这样。
    韩元蝶那真是情绪一时失控,到底是生死之事,便是重生,又如何能释怀呢?她但凡一见大太太,就确实难以控制情绪,第一次直接就病了好几天,这一次虽然没有病,可是哭了一场,回家还是蔫蔫的。
    对那个有点古怪的下人她也完全没有了盘问的兴致。
    不过这叫不了解韩元蝶的黄鹂认为,韩元蝶是被程大太太给骂哭的,于是向来认真而恪尽职守的黄鹂也是这样对程安澜说的。
    程安澜的眉毛皱成了一块儿:“大太太怎么骂的?”
    黄鹂道:“我没在前头,没有听到,钟蓉儿在那里守着茶水,听到了些,大太太好似说不管怎么着,大爷都是姓程的,韩姑娘挑唆着大爷不回家也没用,今后总还是要回去的。”
    程安澜向来不谙后宅这些言语把戏,但这威胁意味听的倒是很明白的,看起来就是说韩元蝶嫁给程安澜,就是儿媳妇,总得受她辖制的意思。
    程安澜想了想,看来这事儿真得早些解决下来才好。
    这程家这样除族未除族的摸凌两可的样子,还得有个决断才对。程安澜摸了摸头,没有说什么,却又转身出去了。
    韩元蝶连着两天都恹恹的不出门,也不大跟妹妹们玩儿,就在自己屋里,她觉得自己丢脸,一点儿也克制不住,明明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就哭的收都收不住。
    唉,都是那事儿,给自己的刺激实在太大了,看到程大太太那张枯槁的脸,她就有点血气波动似的,压都压不住。
    说话做事都不像自己了。
    韩元蝶歪在炕上,手里把玩着以前程安澜送她的黄金小剑,这看起来就像是个玩器,她把玩的多了,小剑光滑润泽,她平日里就放在妆奁里,有时候还拿着压压绣样。
    她正歪着无聊,碧霞进来道:“常姑娘来给太太诊脉,这会儿开了药了,过来看看姑娘。”
    韩元蝶坐起来,又把那黄金小剑随手搁在墙边的小几上,吩咐碧霞:“请常姑娘进来。”
    韩元蝶见常小柏利利索索的走进来,便起身见礼,又请她在炕上坐。王慧兰身子一向不好,如今又添了个症候,胸乳疼痛,有时候还牵扯到腋下背后,只是这样的地方,她又不愿意请大夫来瞧,倒是常小柏有一回到韩家来,王慧兰出来说了一回话,叫她看见了一些举动,便悄悄儿的问了韩元蝶,韩元蝶又与王慧兰说了,才请了常小柏去给她看看。
    到底是女人,虽然还是姑娘家,王慧兰觉得有些话都不好说,可总比男人强,论医术,常小柏还是颇有些门道的,如今王慧兰就吃着常小柏配的药丸子,说是好些了。
    常小柏也跟韩元蝶道:“韩姑娘常劝着些伯母,心胸放开了,这些病症就自然好的多,这病的根子还是从肝郁上来的。”
    可是王慧兰早年在许夫人的眼里就看的明白,贤惠温婉是有的,可是到底心软,心思又细,想的又多,如今虽说有了儿子,要少一桩心事,可娘家那边隔三差五的来个事儿,都指着王慧兰或出银子或出力,总之是不清净的。
    韩元蝶也明白,虽说劝,也知道没多大效用。
    这会儿韩元蝶笑道:“劳动常姐姐了,我瞧着娘这些日子强多了,常姐姐今日看着如何?”
    常小柏笑道:“我上门来看看伯母也是应该的,说不上劳动,我瞧着脉象也好些,我今日开了方子,再瞧瞧这一轮药的效用罢了。”
    她笑着说:“而且,我还要多谢韩姑娘替我想的那样周到。”
    常小柏说的自然是韩元蝶上回与程安澜说的那个话,事情还是洛三去办的,他本来就是京城禁卫军里的人,不过半年时间,已经混成了个地头蛇,接了程安澜这活儿,就点了几个兄弟,去常小柏的还没开张的铺子走了两回。
    这脸面给的不小,禁卫军身份超然,道上的都不敢不给面子,这样一来,常小柏这铺子就安稳许多了,而且这还不是常小柏请托的,而是韩元蝶替她想的。
    韩元蝶体贴周到的性子可见一般,常小柏自然很感激。
    碧霞倒了茶进来,常小柏很客气,站起来接了那茶,无意中一眼看到墙边几上,不由的动作一滞,茶水泼在了她手上。
    
    第95章
    
    韩元蝶倒是没发现常小柏的异样,她吓了一跳:“怎么这样不小心?常姐姐可烫着了没有?”
    碧霞也吓一跳,连忙退了一步:“奴婢鲁莽了……”
    常小柏叫茶水一烫,也跟着回过神来,忙笑道:“不干碧霞姐姐的事,是我手伸的猛了,不要紧,倒也不是很烫。”
    那茶壶虽然用茶寮子保着温的,到底搁了一会儿了,确实不很烫,常小柏细白的手上红了一些,便再没有其他痕迹了,韩元蝶嗔着碧霞道:“还不快去拿药膏子来给常姐姐用,幸而还不是很烫,若是烫的厉害了,可怎么好。”
    常小柏连忙笑着直打圆场,常小柏没有随身带这类的药膏,碧霞忙忙的去取了韩家常备的药膏来,伺候常小柏抹上了,又重新奉了茶来。韩元蝶问起常小柏的药铺子预备的如何了,笑道:“我跟那边儿说了,有什么事,你叫人给洛三哥送信,他自会替你解决的。若是你觉得不好,打发人来跟我说,也是一样的。”
    “多谢韩姑娘想着。”常小柏自忖身份不一样,虽然韩元蝶叫她常姐姐,她却向来是叫她韩姑娘的,从不逾矩。
    也就是这一点分寸,让她在各处人家出入,结交女眷们,都不卑不亢,也不逢迎,横竖她有真本事。
    好些人家都对她另眼相看。
    常小柏有些心不在焉的跟韩元蝶说着话,眼睛总是忍不住的往那边看,韩元蝶开始还没注意,只是跟她说些日常闲话,说到燕王老太妃这些日子身子不大好,燕王侧妃把常小柏带进去看了一回,常小柏道:“老太妃只是夏季用冰不仔细,寒毒存在了心里罢了,并不要紧。”
    她走下地来,走到一边看水仙,笑道:“这个天气,韩姑娘这屋里的水仙开的倒好,在这屋里久了不觉得,先前我进来,一掀帘子,好一股子香扑出来呢。
    墙边小几上搁着一盆黄水仙,亭亭玉立的开了两朵,确实幽香扑鼻,韩元蝶笑道:“这大约是最后两朵了,也是这屋里暖熏出来的,前儿就说换花儿,我倒说,待这两朵开过了再换罢。”
    “是啊,也是春天了。”常小柏笑道,接着她说:“咦,这小金剑是韩姑娘的吗?倒也做的精致。”
    韩元蝶笑道:“嗯,小时候的玩器,就是看着精致可玩,才收着的。”
    常小柏随手拿起来把玩了一下:“也不知是买的还是自己打的。”她掂了掂,笑道:“只看着不像是给小姑娘玩的呢。”
    因这是程安澜小时候送的,韩元蝶不欲说,便含糊道:“本来也不是给我的,原是一位世伯给表哥的,我那时候年纪小,没见过,只觉得好玩,表哥便给了我。”
    常小柏又看了看,然后搁回小几上:“也不知是哪家银楼打的,手艺不错,韩姑娘跟我说一说,我也去打几样东西。”
    韩元蝶不知道这小剑是怎么个出处,程安澜从来没有说过,她也没想起来问,便只是随口答了一句:“这个倒是不知道。”
    常小柏欲言又止,好似还有一点儿失望的样子。
    韩元蝶看在眼里,虽然没往心里去,还是道:“回头我问问,若是还记得,就打发人跟常姐姐说罢。”
    常小柏犹豫了一下,似乎想要推辞,但终于还是笑了笑:“那可有劳韩姑娘了。”
    常小柏在这坐了一会儿,喝了两盅茶,眼看天近晌午了,便告辞走了,韩元蝶送她到了门口,回来在屋里站了一站,慢吞吞的走过去拿起那小剑,翻来覆去的看了一通,她觉得常小柏这动静,有些不大对劲。
    为人处世上,常小柏是非常有分寸的,韩元蝶很清楚,可是在这把剑上,她问了又问,甚至连自己表示去问别人,她都顺水推舟,这就显得很没有分寸了,这意味着反常,好似她很想搞清楚这把剑的来历似的,急的让她显得反常了起来。
    韩元蝶又想了一想,还是觉得常小柏确实有反常,于是她打算问一问程安澜,不管常小柏到底是什么缘故急切的要打探这把剑的来历,自己帮她一把也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常小柏救了沈繁繁,韩元蝶愿意报答她。
    不过韩元蝶连着两天没见着程安澜,却听见说程家因不满程安澜回京后肯回家,命人去把走马胡同程安澜的私宅的大门给砸了个稀巴烂。
    韩元蝶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个想法是,不对头吧?
    别人不知道,她可是心中清楚的,程安澜那私宅虽然只有两个年龄略大的门子做门房,没有什么护院家丁之类,可那宅子里还住着不少程安澜的兄弟呢,如今只有洛三洛五两兄弟找到了个不错的宅子买下来,搬了出去,其他小川,小虎,孟七孟九,还有雷鹏等七八个跟他一起在西北军里拼过命的兄弟还在里头住着呢。
    韩元蝶都见过,除了小川小虎是斥候出身,个子小些,其他几个个个虎背熊腰,如狼似虎的,一般的人,别说动手,单走出来的样子,吓都能把人给吓到。
    韩元蝶去的时候,那几个就怕吓到了未来嫂子,都站的远了些儿呢。
    有这些人在那里,程家有什么本事去砸了走马胡同的宅子?
    不仅是韩元蝶不信,齐王殿下更不信,这会儿,齐王殿下就在自己齐王府的书房里,把程安澜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
    “我看你是狂妄的过了头了!”平日里嘻嘻哈哈的齐王殿下十分罕见的阴着一张俊脸,脸如锅底一般黑:“搞个这样的障眼法,你瞒得了谁?”
    程安澜立在当地,低着头一声不吭,齐王殿下一看这样子,就知道这个混蛋心里梗着不服气呢。
    “御史台是风闻奏事不假,可御史台也不是听风就是雨的蠢货,赵富贵那是何等的人物,佃农之子出身,又只一个二甲进士而已,刚四十就成了正三品御史大夫,经史子集算不得精通,世情帝心才是他的强项,你笨的就跟圆圆差不多,还想弄个鬼拿御史台出头儿呢?”齐王殿下给这小混蛋气的不善。
    “你别以为御史台上回帮了一把手,就是自己人了。”齐王殿下气的呼和呼和的,坐下来,程安澜还是知道倒杯茶奉过去,齐王殿下接过来喝两口,喘匀了气接着骂:“那是事情属实,又是御史台的职责所在,赵富贵顺手卖我个人情而已!人家精的鬼一样,岂是你那点儿小把戏糊弄得住的!”
    程安澜还是没说话。
    齐王殿下骂了一通,把气出的差不多了,才算语气平静点儿:“你那点儿心思我知道,你无非就是不想回程家去,那家子也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蠢的……你都显得没那么蠢了!可不管如何,你终究是姓程的,又是正经长房嫡孙,你便是占尽了天地大义,人人都知道你委屈,也没人认为你就该破家出来。”
    孝之一道,人间大义,便是君王也不敢担一个不孝的议论,何况程安澜。这是一个父要子亡便不得不亡的时代,也就是除族这样的大事,才能叫围观群众认为程安澜确实委屈,若是换一件普通事,那即便是觉得有些亏待,也说不上委屈这样的话。
    齐王殿下道:“若是你是旁枝偏房,除族便除族了,带着一家子另立门户也就是了,可这是嫡亲祖父祖母,你能往哪里去?你几日不回去,因着委屈,你还能占着大头,待你祖父亲自上门了,人家的话就不是这样的了。”
    “你这蠢货,不说想法子顺势接管了程家,倒搞出这样儿戏的玩意儿来。”齐王殿下骂骂咧咧:“这不孝的名声是那么好担的?有了这个名声,皇上敢用你?如今你因着冤枉的名声除了族,就是祖父亲自来求,你也不理睬,那今后皇上若是冤枉你一回,是不是也怨望起来?”
    齐王殿下简直恨不得噼噼啪啪在程安澜脑袋上拍个数十掌,把他这个榆木脑袋给打醒,大好形势,也不知他怎么就歪到天边去了。
    程安澜解释道:“微臣不敢怨望皇上,就是祖父祖母也没有,只是……前儿大太太到我宅子里,碰见圆圆,就摆出未来婆母的谱儿来,把圆圆给骂哭了,我……我想着,若是另立了门户,圆圆就不会受这样的委屈了。”
    齐王殿下翻个白眼,色令智昏的东西!
    “怎么就能蠢的这样!”齐王殿下道:“非要自立门户出来圆圆才能做当家主母不成?你以前在程家怎么干的?谁敢把你怎么样?但凡有点脑子的都知道,妻以夫贵,你给圆圆一个伯夫人的诰命,她还有什么委屈的?要是这样还要受委屈,那你就是给圆圆自立门户,那也没用!”
    程安澜被齐王殿下这样劈头盖脸一顿臭骂,也就蔫了,心里想着,齐王殿下说的也对,真自立门户了,程家还有那么一大家子在眼前呢,别人议论起来,自己不怕,圆圆出门做客,别人要怎么指指点点呢?
    真不如把程家这个伯爵拿到手,今后圆圆嫁进来也不怕了,程安澜便特别认真的道:“那要怎么弄这个伯爵呢?”
    齐王殿下露出一抹清浅的笑来:“这个就不难了嘛。”
    
    第96章
    
    连程安澜这样的人,看到齐王殿下这样一笑,都很识趣的没敢再多问了。
    齐王殿下说了那样一句之后,也没在多说,反是问起更要紧的事来:“说说正事,那边怎么样了?”
    这终究还是齐王殿下看重程安澜的缘故,办事情,程安澜确实是非常得力的,这一次江南之行,齐王殿下没有料到安王殿下如此胆大心黑,明明父皇有眼睛看着,他都敢动手。
    而且安王殿下在江南的布局又如此深远有力,刚刚一到江南,就有一种陷入泥潭的感觉,安王殿下在江南经营日久,果然不容小觑。
    可就是经营的久了,一旦出事,便再无幸理。
    齐王殿下深谙此理,是以便是在江南很难打开局面,他也决定按照原计划动手,只是没料到,这一头刚一动手,安王殿下就把他给黑了。
    若不是程安澜也同样胆大心黑,只查到一点儿蛛丝马迹就敢当着钦差大人东安郡王的面直接说江苏巡抚勾结海匪,只怕这件事到现在还胶着呢。
    有时候,非常局面要用非常之人,这个世道,明哲保身之人多,要找像程安澜这样胆大心黑,敢出头儿的属下,也不容易呢。
    程安澜道:“方鸿与等人现在关在大理寺,我尊王爷谕令监控,但没有接触,安王殿下和宁国公府尝试接触了两回,都无功而返。现在审成什么样了,大约没人知道。”
    “左梅生也不好打交道的。”齐王殿下想了想:“大理寺还有别的动静吗?”
    “没有。”程安澜说:“大理寺暂时没有提审别的官员。”
    齐王殿下又想了想,突然露出个笑容:“你看宁国公府着急不?”
    “宁国公府也没有什么动静。”程安澜回道:“只是方鸿与的夫人携其子女回帝都后就住进了宁国公府,也没见出来过。”
    方鸿与只是涉嫌有罪,但还没有定罪,按照朝廷的规矩,原本是家眷就地看管的,不过方鸿与此次押解回帝都,皇上大约是看方贤妃的面子,同意家属随行回帝都,暂时入住本家看管。
    也就是这一点,让众人猜测,大概方大人的罪并不重,没有多大关系。
    这也让齐王殿下有点琢磨不透,方鸿与的案子,主要主事者还是东安郡王殿下,东安郡王在出帝都前后对齐王殿下的态度有一点微妙的转变,当然,东安郡王也是个老狐狸无疑,他的态度的转变实在很难捉摸,远不如他儿子萧文梁。
    齐王殿下觉得东安郡王是老狐狸,他自己在萧文梁跟前,也差不多算是老狐狸了,他多和萧文梁打过交道便发觉了,东安郡王只怕在江南很查到些东西,捏在手里,以前比较看好安王殿下的东安郡王,如今态度确实是改变了。
    这些折射到了萧文梁那里,让齐王殿下看的比较清楚。
    既然如此,那父皇到底又是怎么想呢?齐王殿下觉得圣心真是难测,那样的莫测高深!
    安王殿下大约也是作此想,他作为实际的皇长子,经营多年,从表面看起来,不管是人力物力都比齐王殿下占优势,此时他身在安王府面湖的暖房里,身着月白锦袍,腰围玉带,长身玉立站在窗前,看着不再冰封的湖面,俊美如玉的脸上带着一点儿淡然的微笑,看起来颇有点高深莫测的样子。
    好一会儿他才道:“看起来,舅舅什么也没说。”
    在他身后,几个幕僚都坐着喝茶,听了这话,幕僚黄密便道:“圣心难测,殿下还要谨慎才是,依我看,此事已经不在方大人身上,而是殿下了,皇上若是依旧属意殿下,方大人此事就不足为惧。”
    可是皇帝到底属意不属意安王殿下,他们讨论过无数次都不敢确定,若是属意安王殿下,一则很可能立方贤妃会后,以正安王嫡子之位,二则便该在齐王殿下赐婚时将安王封为太子,兄弟既然已经成年,便该明辨君臣。
    可皇帝一直按兵不动,所以最终确定的结果便是皇上纵然属意安王,那也要多考察,到底是一国储位,不是那么轻易的。
    卢岳道:“黄大人说的不错,我倒觉得,此事正好是个好机会,圣上平日里不动声色,对几位皇子都没什么动静,其实也看不出个什么来,反是这事,正好可见圣心所属,殿下必要看仔细才是。”
    自从方鸿与被钦差以玩忽职守,治匪无力之责就地免职,押解帝都问责以来,不仅是官场震动,安王殿下这小书房里也翻来覆去,事无巨细的讨论了不知道多少次,皇上的每一句有关的话,都被揉碎了掰开了一点一点仔细的讨论过,琢磨过皇上的意思,任何和这件事有关的人的动静,说话,也都随时汇总到这小书房里,用以揣摩着这件事的可能走向。
    现在看起来,虽说方鸿与被送进大理寺后就再没有消息,可对于安王殿下来说,没有新的消息就是好消息,皇上应该还是回护安王的。
    黄密道:“此事一日没有尘埃落定,一日便不能松懈,殿下还是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才是,万不可叫人有可乘之机。”
    当时,在江南的方鸿与甫一出事,甚至更早一点安王殿下暗中吩咐对齐王殿下动手的时候,这边已经有了完全的准备,事件一旦严重起来,对安王殿下不利,便要决然动手逼宫,这件事非同凡响,绝非临时起意可以成功的,自然准备了很久,这些幕僚也全部都心知肚明。
    安王殿下胆大心黑,那是实实在在的,可不只是齐王殿下这样想而已。
    安王殿下道:“我明白,此事本就早预备着了,前日母妃请父皇为妹妹赐婚,父皇也没有驳回,一旦赐婚旨意明发,宫禁卫就是我们的人了,越发十拿九稳了!”
    这话一说,黄密卢岳等人顿时面露喜色,纷纷道:“殿下英明!”
    终于下决心了以驸马之位来诏安江家了!
    安王殿下密谋的这件事,最大的软肋就是兵力,虽然九门提督和禁卫军里都有安王殿下的人,可终究不是一把手,军方则更难以捉摸,姚家嫡长女虽为安王正妃,可姚家行事,却叫人失望,反不如安王殿下纳的侧妃张氏家族肯出力。
    不过,若是宫禁卫在手,此事就更添几分拿手了。如今宫禁卫统领江別晗在安王殿下的笼络下一直是摇摆不定,若即若离的,是以黄密才给安王出了这个主意,赐婚四公主与江別晗嫡长子江烨。这与姚家不同,嫡长子和嫡长女完全没有可比性,如此,江別晗自然就要偏向安王殿下了。
    只是江烨出息明显不如程安澜,安王殿下一直下不了决心把妹妹嫁给江烨。如今既然下了决心,众人便觉得,此事更添几分成算了!
    至于军方,此事在行事的时候原本就不需军方掺和,真正棘手的是事成之后军方的态度,但安王与众人再三参详,虽说在夺嫡的时候,姚家不肯出力,那是不愿意掺和不肯定的事。但若是一旦事成,登基在即,姚家总不至于再特意反对,执意与安王殿下作对才是。
    是以安王这些日子来,更致力于宫禁卫、帝都禁卫军以及九门提督府的渗透收买,只要帝都在握,待驻外兵马得了消息,进帝都勤王那也晚了,皇长子继位,名正言顺,一道诏旨下去,难道还敢抗命不成?
    这里正商议着,安王府书房专司伺候文书的小厮悄悄进来,把抄好的奏折条陈搁到书案上,黄密踱过去随意拿起一封看起来,不禁就咦了一声。
    屋里数人都一齐转头看向他。
    黄密快速的浏览了一遍,便奉与安王殿下:“这可真是心狠手辣之辈啊,可惜啊可惜。”
    他摇头叹息的是程安澜这样心狠手辣,又有军功之徒,竟然不为安王所用,投身齐王殿下麾下,可惜,实在太可惜了。
    奏折是御史台左都御史万哲上书弹劾寿安伯程若清仗其伯爵权势,霸占民财、盘剥佃户逼人致死、纵容其子收罪臣之女为外室等七罪,持身不正,道德败坏,不堪有朝廷之爵,一族之长等。
    这奏折秘辛不少,事事都有名有姓,尤其是程若清第三子收罪臣之女为外室,养在红袖胡同,已经育有一子等,有鼻子有眼的,哪里仅仅是风闻呢?估计已经有了确凿的人证物证了。
    可御史台摆明是风闻奏事,朝廷见了奏折大怒,命详查,程家再次不清净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