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谋天下-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紫烟姑娘所言,皆是我心中所想!”魏征含泪冲着袁紫烟深深作揖,袁紫烟装作上前搀扶,却小声说道:“魏大哥,当初咱们可是说好了,若是建成下台,你得跟着世民。”
魏征一愣,确实在攻打刘黑闼之时,袁紫烟送给他一个破敌计谋,同时提出了这个要求。只不过当时魏征不以为然,没想到今日却让他陷入两难之际。
“魏大哥,大唐必定会开创盛世,世民和你等都会被载入史册,你真的甘心回家种田,错过这些精彩吗?”袁紫烟说完又对李世民说道:“陛下,民女有个提议,既然魏征深知前朝始末,不如以他为首,召集天下饱学之士,负责编纂包括隋朝在内的前史。”
“这,罪臣怕是有辱使命。”魏征推辞道,但口气已经不像是刚才那么强硬。
哈哈哈,李世民十分高兴,点头许可,笑道:“魏征,你那几亩薄田朕替你留着,还是暂且留在宫中,帮扶朕做一个好皇帝吧。魏征上前听封,自今日起,拜为尚书左丞,负责史书修订编纂。”
“罪臣万死!”魏征终于被打动了,长揖在地,久久不肯起来。
李世民十分满意,众臣归心,唯独袁紫烟还是没有任何名分,于是又将目光落在她的身上。
第三一七章 房谋杜断
知道提前商量会被推辞,李世民想了想直接开口说道:“大唐自建朝以来,军政多与民生,许多官职也是形同虚设,还得逐一完善起来。比如,司天监,可占卜预测,夜观天象,祈祷上苍,以朕看,不如更名为太史局,至于这太史令一职嘛,可由袁紫烟担任。”
“陛下,民女可担当不了这个重任啊!”袁紫烟苦着脸直摆手,同时拼命给李世民使眼色,但是李世民就是装作看不见的样子。
“袁紫烟为袁天师爱女,又曾在前朝掌管太史令。太上皇在位之时,亦使其享有三品大员俸禄,担任此职再合适不过。”李世民看着袁紫烟急火火的样子,又看似安慰的说道:“紫烟无需每日守在太史局,平素交由李淳风掌管即可。”
又是一阵唏嘘之声,胳膊扭不过大腿,不同意的也不敢当众反驳,何况袁紫烟还有不少支持之声,也包括魏征。
“恭喜袁大人,贺喜袁大人!”
众人齐声道贺,铁板钉钉的事儿了,袁紫烟只得苦笑道:“多谢陛下,多谢各位同僚。”
登基大典终于结束了,武德年号在九年之后被贞观取代,李世民正式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时期。
晚上则是盛宴,灯火通明,举国欢庆,李世民本就不胜酒力,最后喝的是烂醉如泥,苦等着他的长孙无垢一直没有卸妆,她想让丈夫看看自己今日有多美,然而令人失望的是,丈夫是被人抬着送回来的,醉的不省人事。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清楚。
袁紫烟也是彻夜未眠,反而觉得不像以前那么自由,楚灵儿一直陪伴杨淑妃,俨然忘了自己也曾经是为受宠的美人,心甘情愿的去服侍她。
虽然姐妹之间的情谊还在,但是不常联络,难免也会疏远许多。好在身旁一直还有雨竹陪伴。这是个没心没肺的人。倚在小亭柱子上睡着了。
“师姐!”
一个声音传来,袁紫烟微笑着转过头去,正是自己的小师弟李淳风。算起来这小子也得二十三岁了。长得是白白净净,一表人才,尤其是那份超凡脱俗的淡定从容,是很难从别的男人身上发现的。
“臭小子。最近猫哪里去了,也不向师姐来请安!”等李淳风靠近。袁紫烟不客气的伸手在这张白嫩的小脸上摸了一把,嘿嘿,感觉还真好,丝般柔滑。
“哎呀!”李淳风惊叫着往后跳了几步。不满的嘟囔道:“师姐,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那你就是内心肮脏,我是你师姐。摸摸脸有何不可?”
袁紫烟根本不讲道理,李淳风哭笑不得。最后坐在她身旁,美滋滋的说道:“师姐,恭喜你成为大唐太史令,还可以经常留在陛下身边。”
“哎,这有什么好高兴的,伴君如伴虎,世民是个霸道人,我俩又脾气不和,以前吵闹两句就能过去,而现在不同了。”袁紫烟微微叹息。
“有何不同?”
“大不同啊!世民现在成了皇帝,高高在上,手中握着没人可以管辖的权利,说不定哪天恼了,就会要了我的命。”
“嘿嘿,师姐真是会说笑。谁人都看得出,陛下对你十分用心。”
“也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受到朝廷重臣和后廷这些娘娘们的双面夹击。你想啊,我是女的,在朝中本就是异类,哪怕是当个七品芝麻官,也会受到最大的关注,何况现在还是官居三品?另外,后廷的娘娘们妒忌我可以经常在他们丈夫身边,都恨不得我消失才好。哎,我怎么就是消失不了呢?”
李淳风到底还是被袁紫烟逗乐了,哪有盼着自己消失的人!
“淳风,你以前了解过遁走术吗?”袁紫烟找不到父亲,但是这个小师弟才识过人,说不定也同样可以帮助自己。
“就是师姐平日使用的法术吗?”
“对!”
“只是在野史传说之中见到过,师姐可称得上是独创第一人!”
啪!袁紫烟不客气的打了一下李淳风竖起的大拇指,托着下巴想心事,这个咒语当然是自己的太爷爷教的。至于太爷爷从何处学来,当然就是袁家的祖先呗,追根究底,那不就是袁天罡,嗯,他不会,那就是袁天罡之女嘛!
我倒,我是我祖宗!
袁紫烟懊恼的使劲拍了两下脑门,饶了一大圈,又回到自己身上,真是解不开的谜啊。而且袁紫烟也确定自己不是在做梦,为何老天把自己孤苦伶仃的扔在这里,实在是想不通?
“师姐,你这么多年,好像一点都没变啊!”李淳风不经意的回头一看,诧异的说道。
“这有什么稀奇,在未来世界,四十岁的女人看上去就跟小姑娘一样,我才二十多好不好,正当年。”袁紫烟不屑道。
“那不一样,有些女子不过是皮肤保养细腻而已,但神情已显老态。比如长孙皇后,看上去好像比陛下都大呢!”李淳风说话颇有孩子气。
“你懂什么,皇后这么年轻就生下三个孩子,操心受累,我无依无靠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李淳风有些沉默了,看了一眼还在熟睡的雨竹,试探的问道:“师姐,难道你就从未考虑过自己的终身大事吗?”
“对了,前段时间看见灵儿,说是向你问好!”
“那个,师姐,我还有事,不奉陪了!”李淳风提到楚灵儿就头大,讪笑着起身匆匆告辞,惹得袁紫烟咯咯直笑。
雨竹也被笑醒,揉着眼睛不解的问道:“小姐,刚才你跟李公子在谈什么这么高兴?”
“说是宫外有个员外看上你了,要把迎娶过门当续弦呢!”
“哎呀,小姐,总是拿我说笑!”雨竹气得直跺脚,袁紫烟咯咯笑个不停,笑声还传到了李世民的梦里,睡梦之中也不禁露出了笑脸。
贞观之后,李渊极少公开露面,包括许多重大节庆日也一并交由儿子处理。有人说他沉迷声色歌舞,也有人说他无法从建成元吉之死中解脱出来,李渊逐渐淡出众人的视线。
不过,长孙无垢做的确实不错,依旧每日请安,隔三差五还带着两个孙子一个孙女到李渊那里热闹一天。
没有老人不喜欢孩子的,尤其是李承乾,最受李渊的宠爱。李渊得闲便亲自给这个大孙子讲治国之道,小承乾倒也听得十分入迷,小小年纪颇有见地,乐得李渊难得露出笑脸。
长孙无垢总算是松了口气,有皇帝老师,还怕交不出好皇帝吗?而且李承乾无论是长相气度还是才识,皆有过人之处,将来一定不会再发生类似玄武门这样的惨剧。
在长孙无垢的极力劝说之下,李世民又新纳了几位嫔妃,个个长相出众,家世不俗。杨淑妃自然也没闲着,暗中派人寻找生子秘方,因为上次生了李恪之后,杨淑妃虽然被临幸次数不少,但总也没有如愿以偿的怀孕,御医说是气血中虚之故。
此时的突厥并没有给李世民太多喘息机会,登基大典之后没多久,突厥方面却趁着李世民根基未稳,百废待兴之际,突然兴兵二十万来犯。
来势汹汹,已然进入泾州、武功一带,离长安越来越近。李世民心中十分懊恼,这些时大唐内乱不休,又盲目自大,认为天下叛乱已大致平叛,殊不知突厥方面却是异军突起,举重兵来犯。
“突厥颉利可汗背信弃义,业已逼近长安不足百里,诸位有谁愿前往征讨?”李世民开口问道。
“臣愿往!”
“臣愿往!”
昔日秦王府的勇将们纷纷出列请命,李世民赞许的点点头,又满怀忧虑的说道:“天下初定,分配各地不少兵力,以至于长安空虚,兵力不足十五万,难以与之抗衡。此行任务艰巨,不求击败突厥,但势必要为长安各路援军争取时日,不得有任何延误。”
“陛下,臣愿带兵五万,与那颉利可汗比试一番!”尉迟恭声如洪钟的站出列说道。
“听闻夫人刚刚诞下麟儿,不如在家多多陪伴。”李世民客气的说道。
“突厥重兵逼近,若是国破,家必亡!臣视此子为掌上明珠,如此更得保家卫国,死有何憾!”尉迟恭真诚的说道。
“如此,敬德便带兵十万,直奔高陵!”李世民下达了命令。
“陛下,十万亦不能阻挡突厥铁骑步伐,若是被其从中突围,只怕是长安空虚,动摇根本!”杜如晦第一个站出来反对。
“哼,怎么杜大人还信不过我吗?”尉迟恭十分不悦的反问道。
“尉迟将军此言差矣,杜大人深谋远虑,实则是为大唐着想。”房玄龄说话和气些,过来帮腔。
“谁不知房谋杜断,你二人自恃才高,在陛下面前讲讲治国之道便可,至于带兵打仗,还是休要多说了吧!”尉迟恭毫不客气的叉腰道。
袁紫烟一阵皱眉,不由看了一眼李世民,李世民也是有些不悦。龙椅还没有坐热,先是北面突厥趁机来犯,原本人才济济相处和睦的内部成员也开始互相不服气起来,当皇帝,确实不易啊!
第三一八章 当头棒喝
“大敌当前,应以战事为主。就依敬德之言,调取十万兵马,千万阻击突厥。”李世民最终在关键时刻选择偏袒尉迟恭。
这种做法没什么错,尉迟恭是根直肠子,一时半会儿跟他将不明白道理。而杜如晦、房玄龄两人都是学士出身,相对涵养也会高些。再说了,京城都要不保了,多留五万少留五万兵马并没有太大差别。
“臣谢主隆恩!”尉迟恭眼中感动的泪花闪闪,对于李世民的信任感激不已,得此明主,不仅可以畅快杀敌,也不需小心度日,老天对自己不薄啊!
事后,李世民又将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留下,把自己的苦衷说出,希望两人能够理解。房杜二人当然表示不在意,但是杜如晦还是提出,对于这批勇将,还是要提高文化层次方面的修为。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突厥接连攻克大唐的城池,已经泾阳,距离长安不足四十里。颉利可汗激动不已,暗自嘲讽汉人的阴险狡诈,父子兄弟相残,勾心斗角,殊不知外面已经变了天地。
然而,就在此时,颉利可汗听闻一支唐军正在火速赶来,领头之人则是大唐名将尉迟恭。
听说对方只有十万兵马,颉利可汗并没有在意,连日的胜利已经让他冲昏了头脑。而且他自认为比较了解这些汉将,尉迟恭为铁匠出身,使得一把好长槊,但是性子急躁,标准的武夫。
所以颉利可汗命令大军原地扎营休息,他则想着尉迟恭的大军赶来,怎么也得明日中午。等到凌晨时分,可以设下埋伏,诱敌深入,若是能全歼这支队伍,便可直攻长安。
颉利可汗想的是不错,也知道尉迟恭是个急性子,但是他却万万没有想到。对方的性子竟然这么急。半夜时分。突厥兵正睡得香甜,突然听到杀声遍野。
颉利可汗连忙披衣外出,却差点惊掉了下巴。因为尉迟恭的大军已经赶到了,而且是没有任何征兆的对突厥大营进行了袭击。
这怎么可能!唯有铁骑才能达到这种速度,尉迟恭起兵不过两万,其余皆为步卒。他们难道都不怕死吗?
身边惨叫之声不绝于耳,很多突厥兵都还没有拿到自己的武器。即便找到了,也没有时间穿铠甲,面对全副武装的唐军显得十分慌乱。
在尉迟恭的带领之下,唐军与突厥兵展开了殊死搏斗。唐军神兵天降。突厥兵措手不及,在将近一个时辰之内,都是唐军占据很大的优势。突厥兵死伤过万。
然而,唐军一路奔袭。又是连夜作战,肚子是空的,四肢是酸的,很快便体力不支。而突厥兵也从惊恐之中回过神来,相互帮衬着终于找到了铠甲战马,而且人数又有绝对的优势,在颉利可汗的指挥之下,突厥军边战边形成扇形队列,大有包抄唐军的架势。
颉利可汗激动不已,损失的兵马并不足以让其伤筋动骨,所以当即否决了开始诱敌深入的想法,而是改为全力进攻。
不过,颉利可汗也太小瞧汉人高级将领了。他们所谓的出身寒微已经成为过去,而这些将领们整日追随大唐最优秀的君主李世民征战四方,作战经验十分丰富,闲暇之时,也会去弘文馆旁听,而且还有房玄龄和杜如晦这样的高参,耳濡目染,现在的尉迟恭不见得来个华丽转身,成为杰出军事家,但是独当一面的能力还是有的。
尉迟恭一看情况不妙,不由冷笑一声,立即下达命令,收兵!
来势汹汹的唐军又如同退潮一般退了下去,颉利可汗见对方不中计,十分恼羞,命令大军穷追不舍。
很快,颉利可汗便看出了端倪,因为这个尉迟恭逃走的方向根本不是长安,由此也可以证明一点,尉迟恭害怕长安受到威胁,如果没有推算错的话,长安现在的兵力也不过几万而已。
颉利可汗得意洋洋的再度让大军安顿休息,吃饱喝饱睡足之后,一鼓作气,夺下长安!而尉迟恭见敌军并没有追赶上来,没有再继续跑,也是吩咐唐军原地休整,密切关注突厥动向,不得有任何闪失。
前方战况送到李世民手中的时候,他却是一脸忧虑之色,众臣都提心吊胆,以为是吃了败仗。
“尉迟敬德不负皇恩,在泾阳大败突厥,斩首万人有余,并擒获突厥数名官员。”
李世民说完,大家交头接耳,这不是打胜仗了吗,怎么还不高兴呢?朝堂之上为首几人都很清楚,房玄龄上前说道:“陛下,虽然尉迟将军此战并未伤及突厥元气,但却给其当头棒喝,在气势之上更胜一筹。”
“陛下,此战可拖延突厥一时,等其试探一二,必知究竟,不能不防啊。”魏征也上前说道,房玄龄直皱眉,这个道理他也懂,话要一口口说,不能上来就全盘否定,让人心里不痛快。
“那依诸爱卿之言,又当如何是好?”李世民环顾四方。
立刻,朝堂之上响起了热烈的讨论之声,而且是争得面红耳赤。一方面是持积极态度的,认为尉迟恭定能拖延突厥,等待各地援军,即便是进犯长安,长安易守难攻,再有尉迟恭回头来打,双面夹击,也一定可以打突厥一个落花流水。
李世民频频点头,他也是这么认为的,甚至在想,如果突厥真的胆敢兵犯长安,他还真是技痒,说不定会御驾亲征。
另外一方,则是保守派,以宇文士及为主。他们认为长安岌岌可危,与其留在此地冒险,不如暂时先退避洛阳,众所周知,洛阳的防御工事远强于长安。
保守派明显气势不高,一是李世民登基,万众归心,正是士气昂扬之际,怎能还未打就言败?另外一点,长安到洛阳也有几日路程,携家带口,十分不便,万一突厥在中途设防,岂不是自投罗网?
但是保守派也不乏忠臣,李世民不好驳了他们的面子,示意众人安静,又说道:“之前朕四处征战,多带着一位军师。”
众人的眼光齐刷刷落在袁紫烟的身上,李世民的意思很明显,还是希望军师能拿个主意。人家可是太史令,不管打仗的好不好?
袁紫烟暗叹一声,说道:“陛下,双方大人们所讲皆有道理。暂避洛阳,途中虽有危险,但亦有当地州县兵力护驾,可保无碍。而留在此处也有道理,让突厥不敢小大唐。”
还是等于什么都没说,李世民微微皱眉,他现在可不需要和稀泥的老好人,而是给出明确答复的军师。
“紫烟,直言即可。”
“是,陛下。”袁紫烟微微欠身施礼,又接着说道:“如果按照我个人的观点,那就应该留在长安,除了刚才大家所说的理由之外,也可以起到震慑突厥的作用,不要让他们以为咱们怕了。”
正是,正是,众人纷纷点头,长孙无忌本来也是主张继续留在长安,但还是站出列反驳道:“袁大人,长安岌岌可危,本就没有多少兵马,还要再分出三万,人多眼杂,若是走漏消息,那么长安岂不是令人唾手可得?”
“既然是演戏,当然就要演的像一点,只要能瞒哄住对方十天左右的时间,咱们真正的援军赶到了,那么危机才能真正化解。反倒是此时去了洛阳,各路援军又不能及时得到消息,那样才会乱套。”袁紫烟认真的说道。
“好,暂时就按紫烟之计,李勣将军,你可全面负责此事。”李世民说道。
李勣连忙上前领命,心里是五味杂陈,两人是情敌关系不假,现在还是君臣,尤其李世民还给徐茂公赐了李姓,成为一家人。
“臣定当不辱使命!”李勣心中的感激成分还是多些的,临危受命,足可见这是李世民对他的信任。
李世民当然也不是拿着所有人的身家性命来卖个人情,而是认定李勣此人心思缜密做事周全,在将军圈里,称得上是最佳人选。
这一招无疑是管用的,不断有探子向颉利可汗汇报,一会儿说是东边来了一支援军,两万人的架势,紧接着又是南边一万人,然后就是东南方向三万人,还有西北的一万,西南的两万。
颉利可汗扒拉着手指头算,加吧加吧,一天不到的时间,长安就汇集了九万兵力,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颉利可汗更是不敢轻举妄动,大唐人口众多,马上募集士兵也并非是难事,九万士兵其实不多。正当颉利可汗思索着是先攻打尉迟恭还是直攻长安之际,第二天又是三万,两万,一万这样的援军到达长安。
不对啊,颉利可汗眼珠一转察觉出异常来。首先一点,那就是这些队伍没有超过三万的;另外一点,每次都是一个支援队伍,从没有各个方向同时汇集的现象。
难道说,长安真的空虚,李世民这是在故弄玄虚?想到这一点,颉利可汗笑的眼泪都出来了,自己真是太聪明了!当然,颉利可汗也不能确定,大唐具体的派兵情况,属于国家军事机密,他也是了解的模棱两可,没有十足的把握,也许真的就是零星的往这赶来呢!
第三一九章 愿做说客
尉迟恭率领大军也有向突厥发兵的架势,颉利可汗再度变得不太自信,为了确保无误,他打算还是再观察上一天,看看这些援军到底是真是假。
现在的战争就是和时间赛跑,颉利可汗的错误判断为大唐的救援工作争取到了宝贵时间。
但是大唐这方面的救援进展工作并不是十分顺利,连年征战致使国库空虚,之前伤亡数字又大,若是全数支援长安,只怕是其余险要城池又要受到地方军阀的攻击,顾此失彼,必定会天下大乱。
“陛下,刚接到的军情,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联合起来,总兵力超过三十万,正在向泾阳汇集!”朝堂之上,宇文士及带着哭腔的汇报了这个骇人的消息。
朝野震动,李世民的脸色也变得十分不好看,主张留守长安的人都不再说话,因为长安的救援数量远不如突厥,到现在才不过是增兵五万,从南方以及洛阳的大部队要是赶来,日夜兼程也得是月底。
那些主张暂时赶往洛阳的人又开始积极起来,极力劝说不要留在长安坐以待毙。以房玄龄为首的人,则认为恰恰此时还真不能去洛阳,突厥兵力增多,沿途设埋伏的可能性非常大。
对方则认为正是这些人才贻误了战机,如果出了任何差错就由这些人承担。言外之意,罪魁祸首就是袁紫烟,谁让她主张留在这里呢,非但没有等到有效援军,反而人家突厥的兵力聚集了不少,真是笑谈。
袁紫烟一直没有开口,等大家稍微安静一些。突然冒了一句:“这个突利可汗是谁啊?”
朝臣们哭笑不得,有这么当军师的吗,竟然连对方的情况都不知道。魏征并没有嘲笑,而是给袁紫烟一个台阶下,说道:“突厥近些年十分不太平,袁大人不知情也实属正常。那突利可汗为始毕可汗的儿子,始毕可汗当年暴卒。突利年幼。王位便有其弟处罗可汗继承,没想到处罗可汗也是个短寿的,继位后一年便得了重病也去世了。”
“难道这个处罗可汗没有儿子吗?”袁紫烟想当然的问道。因为父位子承,这是定律,兄弟继位的多半都是夺权而来。
“处罗可汗有两个儿子,据闻是义成公主不喜儿子。因其貌丑体弱,而是最终选择了颉利可汗。”魏征说道。
袁紫烟汗了一个。这个义成公主还真是任性。不过一个隋朝王室之女,在娘家没落之后,而且还接来一大帮子娘家人,难免在突厥受气。如果不扶持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小叔子继位。将来再嫁给年幼的丑侄子,不用几年便会被冷落到一旁去。
弄清楚始末,袁紫烟又问道:“这个突利怎么也自称可汗了呢?”
众人又是一通鄙夷。魏征耐着性子解释说道:“突利可汗为阿史那氏,名叫什钵苾。这些年已经长成,对两位叔父接连继位十分不满,所以召集已故始毕可汗的旧部,在东突厥自立为王,并得到了不少人的拥护。”
“那么,此时颉利可汗和突利可汗联手,应该是共同利益驱使了?”袁紫烟问道,魏征则点点头,袁紫烟又问:“那么,当初与王世充走动颇近的可汗是不是就是这个东突厥的小可汗?”
“正是。”
“突利可汗今年多大了?”
“应该不过十四岁。”魏征想了想说道。
袁紫烟由衷的冲魏征竖起一根大拇指,其余人也都纷纷点头赞许,虽然对于突厥他们大致了解一些,但是做到像魏征这样了如指掌的人实在少见。
李世民也终于露出点笑脸来,袁紫烟慧眼识英雄,果然给自己推荐了一位有用重臣啊。
“陛下,经过魏大人的提醒,我,那个,微臣有个大胆的想法。”袁紫烟说道。
“紫烟快讲!”李世民面露喜色。
“这个突利可汗小人鬼大,当初与王世充暗中来往,实则是在与汉人示好。不管是想借汉军之手帮他复位,还是想依附中原富庶,都可以说明他本人对自己的叔叔,也就是颉利可汗十分排斥的。”袁紫烟说道。
“袁大人,打仗靠着真刀真枪,怎可在此毫无依据的揣测人的心理?”长孙无忌不客气的打击一句,随即说道:“陛下,臣现在也主张迁往洛阳,来日方长。”
“长孙大人,想必你也知道我的意思,既然知道对方心不齐,那为什么不趁机拉拢突利可汗呢?如果成功,那么大唐就等于是多了十万支援,颉利可汗定然不提防,方寸大乱。”袁紫烟气恼的说道。
“敢问袁大人,若是失败了呢?”
“这……”袁紫烟涨红了脸,相比这些老狐狸,自己还真是显得嫩了些,“我愿做说客!如果不成功,甘心被突厥人杀掉!”
“哼,袁大人义薄云天,令某佩服。但是袁大人的命可没珍贵到让大唐与你儿戏!”
“你?!”
“陛下,老臣有一个两全之策。”此时,屈突通站了出来,李世民正不耐烦,随口说道:“讲!”
“陛下,老臣在军中之时,早就见识过袁大人多谋善断,堪比伏龙凤雏!”屈突通不怕得罪长孙无忌,先是盛赞了袁紫烟一句,然后又说道:“不过为保陛下万全,臣愿带领一千兵马赶往洛阳,一则是替陛下探查沿途是否有突厥兵力埋伏,再则与洛阳做好接应,万一有任何不测,老臣定会拼死保得陛下进入洛阳。”
众人都不再争执了,这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进退两全。但是一千兵马太少了,中途稍有冲突便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陛下,臣认为一千兵马数量太少,屈老将军的安全很没有保障。”袁紫烟说道。
“多谢袁大人,但是长安兵力本就不足,一千足矣!”屈突通不以为然的说道。
“老大人,您这份忠心天地可鉴,但是您想过没有,中途若是遇到埋伏,也许他们惧怕打草惊蛇,真就顺利的把你们放过去,那样岂不是白走一趟?”袁紫烟问道。
“这……”屈突通迟疑片刻,认为这话有道理,于是又拱手道:“陛下,老臣请求征兵,三千即可。”
李世民摆摆手,动情说道:“老将军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不如这样,就带一万兵马吧!”
“怎能用得了这许多,万一沿途果真没有埋伏,反而拖累长安!”屈突通猛然跪地,坚持最多只要三千。
君臣两人讨价还价,都有要发火的架势,但是旁观者却都是看得眼圈通红,互相为对方考虑,君臣一家。
“这样吧,折中一下,就带五千兵马。老将军,陛下挂念你,千万不要辜负了陛下的盛情啊。”
李世民把屈突通搀扶了起来,屈突通流着泪一再谢恩,然后整顿五千唐兵,趁着夜色悄悄出关而去。
“如此也是无奈之举。”长孙无忌也知道屈突通此行十分冒险,还是给自己找了个台阶。
“依我看,是多余之举!”袁紫烟哼了一声,说道:“陛下,臣请求带十名玄甲军,偷偷潜入突厥大营,劝他归顺大唐!”
“陛下,臣愿与袁大人一同前往!”李勣也上前说道。
李世民的脸色老大不情愿,以前护花使者这种事儿都是他来做,但是现在成了皇帝,行动受到限制,再不像以前那么自由。此行十分危险,除了袁紫烟有隐身之术,其余人很难做到这一点,而且李勣确实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袁紫烟。
“也好,速去速回。”李世民说完,又补充了一句:“若是不得靠近,即刻回来。”
“臣领旨!”袁紫烟和李勣齐齐说道。
退朝之后,李世民还是将袁紫烟单独留下,同时将自己随身佩带的一把短刀放在袁紫烟手中,忧心忡忡的说道:“紫烟,这把刀虽然不起眼,但确实世间难得的宝刀,可以削铁如泥,若是遇到危险,但求自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