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谋天下-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渊终于再也绷不住皇帝的架子,捂着脸闷声哭起来,十分伤心,足足哭了半个时辰,才再度抬头,嗓音嘶哑的说道:“紫烟,今日你必须答应朕一件事,那就是不要把真相告知世民。否则,朕会杀了你的父亲和兄长,以及所有和袁家有关的人。”
    这就是不加掩饰的威胁,袁紫烟不为所动,问道:“陛下,不告诉世民实情,他将终生背负难以释怀的罪恶感。难道你心里一点都不在乎这个儿子吗,恕我直言,在您所有的儿子当中,他是最优秀的。”
    “正因为他的出类拔萃,朕才要这样做。忍得了骂名方可锻炼人心,承受不住罪恶之感,才会发愤图强,用政绩来抹煞罪恶。世民旷世之才,朕十分欣慰,如此激将之下,大唐必定会迎来盛世。瑕不掩瑜,将来万民只会记住一位好皇帝,一位明君圣主,而非是弑兄杀弟的恶魔。”
    袁紫烟沉默了,半晌才说道:“可是这对于世民来说太过残忍。”
    “哼,世民锋芒太过,却不懂收敛,以至于建成惶恐,元吉不安。说到底,他们的死和世民有莫大的关系。既然可以坐拥一个天下,又何必在意这点骂名呢?即便朕在世人面前承担此事,街头巷尾,又有几人愿意相信呢?”
    不能不说,李渊的话很有道理,而且袁紫烟也不能不答应,因为全家人的性命都握在她的手中。最终袁紫烟点点头,李渊再度垂泪,顷刻间好似老了许多。


    第三卷 大唐盛世 

  第三一四章 李渊退位

    一个时辰之后,双手举着长剑的李世民低头跪着向李渊挪动。
    全身被雨水和血水打湿,头发散乱,双眼无神,神情哀伤,袁紫烟看到后将脸别到一旁,实在不忍再看。李渊也是心潮澎湃,极力忍住眼中的泪水,尽量用平静的表情看着被逼到崩溃边缘的儿子。
    “父皇,大哥四弟,皆死在世民手中,请父皇用此剑结束儿臣的性命吧!”李世民长伏在地,嚎啕大哭。
    “我儿平叛这两个逆贼,功大于天,何罪之有?”李渊冷声问道。
    “可他们却是我的手足兄弟,世民心中愧恨难安,求父皇责罚。”李世民哽咽道。
    “昔日你三弟夭折,你母后痛断肝肠,几欲哭瞎了双眼。朕已是花甲之年老叟,若是把你也杀了,半日功夫痛失三子,你想要了朕的老命吗?”李渊颤声问道。
    “父皇,儿臣……”李世民不知道该如何说,只是在地上砰砰磕头,很快额头便渗出鲜血,在地上染红一小片。
    “世民,来,到朕这里来。”李渊冲李世民招招手,李世民微微一怔,已经记不清多久没跟父亲靠太近,也许是十五年前,也许是二十年前。
    李世民放下刀,跪着移动过去,李渊悲从中来向儿子伸开双臂,李世民终于放声大哭,扑进父亲的臂腕之中,紧紧依靠着这个有些发凉的怀抱。
    父子俩人抱头痛哭,雨也越下越大,夹杂着骇人的电闪雷鸣,只听咔嚓一声,不远处的一棵树被雷击中。裂为两半。如此大的雨势,百年不遇,长安臣民都是人心惶惶,虽还不清楚发生了何事,但是他们都隐约察觉的出,是人间的罪孽太过深重,以至于老天动怒。
    李氏父子一直哭到黄昏时分。李渊甚至哭出了血泪。而李世民则是数度昏厥,依靠在父皇怀中,幽幽醒来又是一场痛哭。
    天色暗淡下来。暴雨也停了下来,两人都哭得声嘶力竭,文物群臣都在池边等着,实在是不放心。只得过来相劝,最后李渊以及李世民被分别抬了回去。
    客观来讲。李世民的悲痛当然比不过李渊,李世民休息两天之后便恢复如初,人显得更加成熟睿智,将那份哀伤隐藏在心中。不再提及。
    而李渊就不同了,大病一场,危急时刻人还陷入昏迷之中。满口说的都是胡话。宫中自然要以李世民为老大,李世民吩咐御医用尽一切办法。一定要医治好皇帝。
    御医们不敢怠慢,好在李渊身体底子强,两天之后终于睁开了双眼,还在发高烧,但是神智是清醒的。李渊醒来之后便发现伏在龙床旁边昏睡的儿子,心中又是一番感慨,看来儿子真的没有弑父之心。
    众望所归,李渊苏醒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册立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愧不敢当,跪在龙床之前表示自己无德无能,不配做太子,愿镇守边疆,以赎罪孽。
    然而李渊吩咐完之后,便头一歪又昏迷过去,御医们又是一通手忙脚乱。李世民一直这么跪着,期间不时有大臣们前来劝说,李世民表现的也很顽固,坚决不当太子。
    只不过,李渊这次昏迷时间很长,足有一个多月,醒来也是简单吃喝两口,然后又是昏睡。大臣们都跪求李世民,接受太子一职。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弃朝多日,民间各种传言不断,且宫中其余皇子年幼,难担重任。请秦王以天下百姓为先,成为大明宫第二任太子。
    因为太子、齐王被扣上了谋反的罪名,他们各有五个儿子被株连,尤其是李建成的年长的儿子,是在李世民的肩头长大的,李世民心里很难迈出这个坎。
    “世民,只有大唐繁荣昌盛,天下的悲剧才会减少。”袁紫烟坐在李世民身旁,低声说道。
    李世民每天就像是做功课一般,跪在父皇的病床之前,请求他收回皇命,只是李渊一直没有完全清醒。
    “紫烟,此时的我心如死水,若我做了太子,将来就是皇帝,那就坐实了弑兄杀弟的恶名。”李世民幽幽说道。
    “这是不能改变的事实,史官会如实记录下来,否则百姓们也会替史官记录这个历史事件。世民,你的想法不能说是错的,但是能躲得了一时清净,将来你哪位弟弟坐了皇帝,他们怎会对你放心?也许哪天找个借口,你也会沦落为建成元吉的下场,也包括你的孩子们。”
    “这些我早就想过,因为我死了那么多亲人,尤其是那些年幼的侄儿。我宁可搭上一家人的性命……”
    “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袁紫烟登时恼了,不悦的起身,说道:“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带着自己的使命。承乾这些孩子们虽然是你的骨肉,但你也绝对没有资格可以主宰他们的命运。虎毒不食子,玄武兵变那也是迫不得已!瞧你说的那叫一个轻松,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给孩子们下了定论,真是残忍!你只说建成元吉是你的亲人,那么别人的亲人呢,成千过万的死在你手中的冤魂,他们又该找谁讨命去!”
    李世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颓废的低下了头,袁紫烟接着说道:“要想让心中的罪恶感减轻一些,那就多积德行善!”
    李世民微微闭上眼睛,脸上表情很是痛苦,半响终于起身,“紫烟,我想一个人静一静。”
    说完,李世民步伐沉重的走出寝宫,袁紫烟注视着这个坚强的背影,其实内在也是和常人一样,都有颗柔软的心。
    “紫烟,谢谢你,世民会想通的。”
    身后突然传来李渊的声音,然后不用任何帮扶的,他自己坐了起来,伸展下胳膊腿,又独自喝了杯茶。
    袁紫烟惊得睁大了眼睛:“陛下,这么多天,您都是装的?”
    “朕确实病了,但却不愿意醒来。”李渊一声长叹。
    玄武门之变两个月后,这场流血政治斗争还被人们悄声热议,李渊不顾众人的苦苦哀求选择退位,李世民在万目注视之下,成为大唐第二位皇帝。
    弑兄杀弟,父亲退位,不管历史真相如何,一系列的变化似乎最终的受益人便是李世民,所以他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定是这些事情的幕后真凶。
    带着极为沉重的思想包袱,李世民励精图治,兢兢业业,最终开创辉煌的贞观之治。而在李世民以其他忠心耿耿的臣子带领之下,大唐进入了鼎盛时期,成为历史中没有任何异议的盛世之一。
    也因为有李世民的呕心沥血,不敢丝毫怠慢,奠定了大唐将来一百多年的繁荣昌盛。李世民最终成为后世家喻户晓的明君圣主,而那些不堪的往事最终被淡化,无人在意。
    “哥哥,请受妹妹一拜!”
    还在秦王府的长孙无垢激动的热泪盈眶,屈膝就要向长孙无忌行大礼。长孙无忌也是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连忙一把扶住妹妹,说道:“妹妹,你马上就要成为当朝皇后,母仪天下,以后哥哥见到你都得行礼,可不能乱了礼数啊!”
    “哥哥,我万没想到自己会成为皇后,多亏了哥哥指点,我才不会成为妒妇,失去世民的宠爱,否则此时多半是那袁紫烟或者是侧王妃掌管凤印。”长孙无垢握住哥哥的手,久久不肯松开,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想我长孙一门,竟然可以出一位皇后,祖宗保佑啊!”长孙无忌直擦眼泪。
    “有妹妹在,就一定让哥哥享尽荣华富贵。”长孙无垢郑重承诺。
    兄妹两人谈着知心话,长孙无忌很快便冷静下来,低声嘱咐道:“妹妹啊,登上皇后之位,紧紧是第一步。承乾还小,但我等一定会力劝世民将其立为太子,至于太子的教育,便劳烦妹妹费心,莫要忘了前车之鉴啊。”
    长孙无垢不由打了一个寒战,哥哥口中所说的当然是震惊全国的玄武门之变,兄弟相残,教育惨痛。
    “哥哥,承乾性子温顺,又十分照顾几位弟妹,应该十分妥当。”
    “妹妹啊,你还是太过善良。建成昔日对秦王等人也不薄,而且兄弟几人十分优秀,明显超越其他庶出之子。妹妹可别忘了,侧王妃所生李恪,俊朗无比,又颇有才气,且与承乾等人年纪相仿,怎能不妨?”
    “可是恪儿身上可有隋炀帝的血统啊!”长孙无垢不满的嘟囔道。
    “陛下之母与隋炀帝之母亦是亲姐妹啊,原本一家!”长孙无忌提醒道。
    长孙无垢心中的欣喜瞬间消失无影无踪,唉声叹气的坐下,忍不住埋怨:“哥哥,我这还没高兴一会儿,你便拿这冷水来打击我。”
    “妹妹,我这可是为了你好啊!”
    “哎,后廷不得干政,世民做事又霸道,我还能说些什么呢?唯有仰仗哥哥,对几位外甥多加提点。”长孙无垢真诚的说道。
    “这是自然,只要我有一口气在,就确保大唐第三位皇帝一定出自长孙一家!”长孙无忌眼中闪着坚毅的光芒。

  第三一五章 承接大统

    武德九年农历八月初八,李渊宣布退位,同时昭告天下,要效仿远古贤帝,禅位更有本事的儿子,太子李世民。
    八月初九清晨,朝霞万丈,天空碧蓝,徐徐微风,是个极为难得的好天气。
    在一大帮人的服侍之下,李世民穿戴整齐,一改前朝尚黑与红的习俗,唐朝服侍有了质的改变。龙袍为丝绸金线织就,其上绣有日月星龙山等精美图案,随着走动,活灵活现熠熠生辉,衮冕金饰,垂珠十二旒王冠戴上之后格外神气。
    李世民长相本就英俊高大,再这么一打扮,宛若天神下凡,不愧为真龙天子。此时此刻,李世民心头也是难掩激动之情,似乎经历了长期的压抑,而得到天下之时却又如此迅速,以至于他感觉自己都没有准备好。
    都说人成功之时,最想与喜欢的人一起分享,李世民穿戴利索之后,离正式登基时辰还早,竟然眼前浮现的全都是袁紫烟的笑脸。
    激动不已的李世民派人把袁紫烟叫来,袁紫烟虽然换了新衣服,但还是沿袭之前淡雅的风格,云鬓只是插了一根玉簪,亭亭玉立,如雨后小荷那般清新。
    “紫烟!”世民笑着冲袁紫烟招招手,袁紫烟脚步轻快的笑着走了过去,上下打量几眼,啧啧称赞道:“不错嘛,看上去威武霸气,不可一世啊!”
    “你们先都退下!”李世民冷声吩咐道。
    其余人显得有些犹豫,毕竟仪式马上就要开始,可容不得迟到半分啊。可是看李世民似乎有话要单独跟袁紫烟说,也只得退到门外,掐着时辰。到点了可不管那是袁紫烟还是方紫烟。
    而此时的长孙无垢也换好了行头,服装还被她进行了大胆改良,胸口开低,领口高竖,更显得玉颈修长白嫩,同时也增添皇后威仪。
    “咦,刘顺。你怎么在门外伺候。陛下呢?”长孙无垢不解的看着紧闭的殿门问道。
    “回禀太子妃,太子正与紫烟姑娘谈话。”刘顺不敢隐瞒,如实说道。
    登基大典还未进行。所以不能提前称呼长孙无垢为皇后。长孙无垢满脸不悦,身旁的长孙无忌则小声提醒道:“妹妹,太子登基之后,你大可为其充实后宫。这袁紫烟算起来年纪也二十有六。老大不小,再过几年人老珠黄。又无名分,除之甚易。”
    长孙无垢暗自点头,虽有不甘,但听从哥哥的劝阻。还是先退回等候。
    此时的李世民,正与袁紫烟谈论名分这个话题。
    “以前看父皇案牍劳形,便可想象我登基之后的繁忙。紫烟。我想立你为德贵妃,你意下如何?”问完话。李世民都有些无奈,换做其他女子,肯定要乐疯了,还用得着商量吗?
    “世民,我早便说过,我不属于这个世界。”袁紫烟垂下浓密睫毛,幽幽的说道:“不管封号高低,总免不了其他女子争风吃醋,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难道你想当皇后吗?”李世民说完,兀自叹息:“你也知晓,无垢对我一往情深,又生下三个孩儿,名正言顺……”
    “呵呵,想哪里去了,皇后之位我才不稀罕,不如现在,自由自在。”
    “紫烟,若没有名分,将来我无暇顾及,只怕你要受人陷害。”李世民担心不无道理,袁紫烟仇家不少,等后廷充盈起来,又不知多少人会妒忌她,暗中使绊子,栽赃陷害,这种事情在皇宫之中屡见不鲜。
    如果袁紫烟没有任何名分,谁都可以堂而皇之的将她控制起来。袁紫烟不是随身玉佩,李世民总会有疏忽的那天,届时后悔不晚了吗?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的话,我会从这皇宫之中飞走……”
    “不!”李世民用手堵住袁紫烟的手,深情说道:“我要你陪我一生,绝不可离开。我也会穷尽一生去保护你,不会让任何人任何事来伤害你。”
    得到当今世上最伟大男人的郑重承诺,袁紫烟的心是暖的,感动的几乎眼泪都要流出来。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轻轻把李世民推开,替他抚平衣服上的细微褶皱,埋怨道:“好好的衣服非要弄得皱巴巴的,小心臣民笑话你。”
    “他们敢!”李世民说着又环住袁紫烟的腰,袁紫烟轻笑着跳开,指指沙漏,说道:“时辰到了,你要不去,我可要去喽!”
    “哈哈,哪有女皇帝,简直是胡闹!”李世民大笑不已,心情好得不得了。
    之后便是冗长的登基大典,先是李渊宣读了退位诏书,然后又宣称禅位给太子李世民,李世民三跪九叩,承接大统,当即册封长孙氏为皇后,杨氏为淑妃。
    看着台下期许的目光,还有李渊之前的叮嘱,李世民沉默片刻,还是带着几分不情愿的册立李承乾为太子。
    众臣齐呼万岁圣明,李渊也终于暗自松了口气。李承乾是他最为钟爱的孙子,属于隔代指定,倒也弥补了过往一些遗憾。
    李渊推说身体不适,没有参加接下来祭司天地祖先等繁冗活动,将玉玺兵符全部交出之后,一身轻松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九年的皇帝,也许有人觉得李渊的短暂皇帝生涯没有太大建树,但是在笔者看来,正是李渊为李世民做出了艰辛铺垫,才能有大唐开国之时的良好开端。李渊做为唐朝的开国皇帝,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之后的李渊看透了世事,皇帝也当过了,亲生儿子也杀了,这世间最大的荣光最大的悲哀,他全都品尝过,还有什么值得去争呢?
    如果说李渊再当几年皇帝,也并非是绝无可能,但是他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二十八岁的儿子李世民,已经完全可以胜任这个角色。
    甚至李渊对于李世民主动请教的军国大事,也保持三缄其口,并非是消极对待,而是希望儿子在摸索中成长。时代在进步,谁也不是先知,没有人可以告知他一切。
    李世民对于太上皇老爹十分孝敬,还为他修建更适合养生居住的宫殿,李渊抛却一切烦恼,每日吃喝玩乐,令人羡慕。
    而李世民的政治生涯才刚刚进入鼎盛时期,登基当天便论功行赏,没有忘记一个功臣。
    房玄龄劳苦功高,玄武门之变计谋皆是出自他与杜如晦之手,被晋升为中书令;其次是杜如晦,封为蔡国公,赐封邑一千三百户;长孙无忌升任吏部尚书,封齐国公,勋臣加国戚身份,长孙无忌日渐得宠,甚至可以出入皇帝寝殿;尉迟恭加封吴国公,右武侯大将军,封邑一千三百户,绢万匹,由于其救主有功,且平定东宫叛乱,齐王府中所有财物全都赏赐给了他。秦琼封为左武侯大将军,拜太子右卫率,封邑七百户;高士廉,也就是长孙无忌兄妹的舅舅,升任侍中,封义兴郡公等等。
    第一批当然都是玄武门之变的功臣,然后便是常年追随李世民的文武大臣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封赏,最后便是故去的将士们,也都得到了追封,算是身后哀荣。
    光是这些封赏,就念了足足两个时辰,站得大家的腿都酸了,两个太监的嗓子也都喊哑了。等念完之后,众臣叩拜谢主隆恩,皆大欢喜。
    李世民示意众人平身,环顾下方,又说道:“朕初登大宝,心中常有忐忑,昨夕风云,犹在眼前,不敢有忘。幸得诸公扶持,方得有今日,诚惶诚恐,不知何去何从。”
    “臣等必定辅佐圣上,开创盛世!”众人齐声说道。
    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将目光看向其中一人,微笑道:“徐茂公上前听旨。”
    徐茂公一愣,玄武门他并没有出太多的力,而且之前因为袁紫烟,与李世民消极对抗,出言不逊不在话下。徐茂公不敢怠慢,连忙上前:“臣!”
    “徐茂公从平四方,数败突厥,功不可没,拜为并州都督,封邑九百户。”李世民说到这里,徐茂公刚要道谢,李世民又说道:“特赐李姓,今后与朕可兄弟相称。”
    满朝哗然,这可是难得的殊荣啊,跟皇帝一个姓,一家人!而且还是皇帝亲口封赏,并非是太监宣读,看似职务不是最高,但受到的待遇却是旁人不可比拟的。当然知情人心里也会打嘀咕,皇帝李世民抢了人家的媳妇,大有安抚之嫌。
    徐茂公自然是千恩万谢,但是从其平静的眼神可以看出,他的内心并没有因此起太大波澜。从此以后,徐茂公改名为李勣。
    “还有一人,朕却不知该如何封赏。”李世民笑呵呵的说道,众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到袁紫烟身上,除了她,谁还能让李世民的心情看上去那么愉悦?
    “陛下说的是魏征吧?”袁紫烟不等李世民开口,笑呵呵的问道。
    众人皆是一愣,包括李世民在内也不由微微皱起了眉头。此时的魏征已经快五十岁了,而且一直效命李建成,每天毫不掩饰的嚎啕大哭,十分讨人嫌!

  第三一六章 尚书左丞

    “魏征性子倔强,只怕是现在哭着闹着追随先主而去!”张亮不嫌乱的起哄,众臣哈哈大笑,这也就是今天都高兴,没人挑刺,否则张亮这句玩笑也够罚的。︾樂︾文︾小︾说|
    “世民……”
    “陛下已经登基,怎可直呼姓名,此为大不敬也!”长孙无忌立刻打断袁紫烟的话,阴沉着脸纠正道。
    袁紫烟的脸色也不好看,并非是因为当众被呵斥的缘故,而是她明显感觉到,随着长孙家族的崛起,长孙无忌对她的不满越来越多。首先一点,长孙无忌封建老思想,认为女人就该在家相夫教子,另外一点,这个袁紫烟夺了他妹妹的宠。
    “自是无妨,我等原本便是兄弟相称,不要因为朕成为皇帝便有了疏远。”李世民笑呵呵的替袁紫烟解围。
    不过却没有起到作用,因为李世民都已经自称朕了,别人还能喊他的名字吗?袁紫烟不等长孙无忌说出更难听的话来,施礼道:“紫烟大意,请陛下责罚。”
    “无伤大雅。”李世民不想继续这个话题,话锋一转,问道:“紫烟,那魏征年近不惑,虽也算得上是饱学之士,但其性子太过耿直,知己甚少。且又追随隋炀帝,先太子,如何能被用?”
    “陛下,请恕民女直言,魏征几经易主,非是其才华不够,而是时运不济,且正因其追随过李密、杨广以及李建成等落败之人,才更应该被大唐所用,而且是重用。”
    “愿闻其详。”
    “正所谓,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魏征亲眼见证三代领导人的落寞,想必积累了经验无数。且其人耿直,敢于直谏,如果陛下也犯了这等错误,魏征定然会挺身而出,当面指责,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袁紫烟脱口而出。
    说完就后悔了。其实这句听上去很富有哲理的话,还是出自人家李世民之口。
    “好一个以人为鉴!”李世民十分高兴,随即吩咐道:“传魏征!”
    魏征很快被带了上来。很气人的是,一身素服,显然是在为李建成服丧,头发凌乱。脸色苍白,双眼空洞。主子们的接连失败。对于魏征这样自命不凡的人打击也很大,怀才不遇,苦口婆心,却换来不被重用。
    好多人都对魏征这种打扮十分不满。本来喜气洋洋的好日子,你弄这一出,分明是哗众取宠。
    李世民也有些不太高兴。被封为中书令的宇文士及很会看脸色,不由呵斥道:“魏征。见了陛下,为何不拜?”
    “哼,玄武门争来的江山,魏征实在是不服!”魏征直着脖子说道。
    众人脸色一寒,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可是新皇最大的忌讳,这个魏征还真是个不怕死的。李世民嘴角抽动一下,沉默片刻,冷声问道:“魏征,你觉得朕与那李建成相比如何?”
    “泰斗比高山,宝马比良驹,前太子虽不及秦王,但也不失良善之辈。秦王再好,对魏征并无恩惠,太子碧玉微瑕,但却对臣十分恭敬。”魏征不卑不亢的说道,言外之意,你李世民再好,对我没什么照顾,我当然要说李建成的好话。
    李世民看了袁紫烟一眼,压下心头怒气,又问道:“昔日先生入宫,朕欲向父皇请示,将你请到秦王府,但建成有意争抢,故而之前与先生无缘。但若按此论,朕请先生为实心实意,而建成则是赌气而为之。你只说建成对你如何好,为何他事事不顾你的劝阻,反而与元吉走动颇近?若真的待先生为上宾,试问先生这几年在东宫有何建树,官职可曾得到晋升?”
    这?魏征有些语噎,不由重重叹了口气,李建成对待自己确实是大面上的问题,官职一直是太子洗马,还备受李元吉排挤。
    “我问心无愧!”
    “无所作为便是问心无愧吗?朕有所耳闻,先生计谋出众,想了不少对付朕的主意,为何屡次没有得手?”李世民带着几分嘲讽的口吻说道。
    “那是因为太子从不听我的话,否则此时登基的便不是秦王而是太子建成!”魏征直着脖子辩解道。
    呵呵,袁紫烟忍不住笑出了声,其余人也都跟着笑起来,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刚才还说太子对他很好,这会儿又说什么都不听他的。
    魏征自知无理,终于屈膝跪了下来,含泪说道:“秦王威名盖世,文武双全,魏征一直深感佩服。但当初各为其主,实为无奈之举。但求陛下开恩,能让魏征这不祥之人告老还乡,一亩薄田可使得生前果腹,死后埋身。”
    “既然先生无意留恋权势,朕还有一事,想要请教先生。”李世民微笑道。
    “不敢,请陛下言讲!”
    “朕本为行伍出身,只懂打仗,不懂为官,更不懂如何做一位皇帝。”李世民先是自谦了一句,又接着问道:“依先生之见,此时大唐首要之急当为何事呢?”
    “罪臣可否直言?”魏征抬头问道,程咬金等人一脸苦笑,知道他这么问肯定是又要语出惊人了。
    “自然!”李世民大方的抬手说道。
    “修订隋书!”
    满室哗然,褒贬不一,反对的声音更多一些,因为这个时候提这些事情实在是有些煞风景。
    “魏征,休要得寸进尺!那杨广本为荒淫无道之徒,隋不过二世便轰然倒塌,有何和修订之处?”长孙无忌不满的指责道。
    “哼,愚人之见!”魏征大无畏的仰脸说道。
    李世民气得不轻,一整天了,全都是恭维赞美之词,偶尔追忆美好往事,这个魏征真是过火,又是建成元吉,又是亡国皇帝的,真不是他做皇帝,不嫌晦气!
    李世民实在不想搭理这个人,反正人是袁紫烟引进过来的,不好当众发飙,于是不地道的把这个皮球踢给了袁紫烟。如果袁紫烟说不行,那魏征只有提前退休的份,而如果袁紫烟认可的话,那就让他俩理论吧,李世民实在不愿和这个人费口舌。
    “紫烟,你以为魏先生之言有理否?”
    我去!
    袁紫烟心里暗自嘟囔了一句,不满的抬眼看了李世民一眼,清清嗓子,不紧不慢的说道:“非常有道理!不仅要修,还得大修特修,广请饱学之士,客观公正的评价。”
    李世民一怔,没想到袁紫烟答应的这么痛快,不悦的问道:“前朝不过四十年便亡国,引发战乱无数,有何记载之处?”
    “陛下,隋朝和唐朝一脉相承,可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呢。”对此,袁紫烟没有明说,众人都了解,李家本就是国戚,而且现在的杨淑妃还是杨广的女儿,朝中许多大臣也是来自前朝,根本是傻傻分不清楚:“隋朝虽然短短三十八年,但不能否认的是,文帝和炀帝都是励精图治,兢兢业业的好皇帝,他们统一全国,废除了之前官员比百姓多的混乱局面,清退两万余冗官,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税赋。大运河更是千秋万代的壮举,中原连接江南,后又由中原开辟至涿郡,对于后世的影响是不可沽灭的。另外隋炀帝还重视文化,藏书堪称天下之最……”
    “那么,我大唐又有何可借鉴之处?”这些李世民都知道,不耐烦的摆摆手,他认为这纯属因为袁紫烟和杨广的私人交情好的缘故,所以才在此替他说好话,乍一听起来,跟万古贤皇似的,其实还不是亡国君?
    “不可否认的,大唐现在依然沿袭前朝较为完善的官制体系。也可以这么说,陛下今日的辉煌离不开两个人的支持,一个便是太上皇,另一个便是隋炀帝,陛下是在这两人的功劳簿上开创未来,也正是因为此二人,陛下从一开始,就处在一个较高的阶段,是旁人难以超越的。”袁紫烟说道。
    “紫烟姑娘所言,皆是我心中所想!”魏征含泪冲着袁紫烟深深作揖,袁紫烟装作上前搀扶,却小声说道:“魏大哥,当初咱们可是说好了,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