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嫡高一筹-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朕也想把祖制改善一下儿,只是不易。”
陶贵人说道:“从我这里改善一下行吗?她伸出手说道,我还是个残废,还惦记儿子,住在这里,我也伤心,也想出去透透空气。”
穆眠在迟疑,……盛锦妍给陶贵人帮忙了:“皇上,您家既然有改变祖制的心意,现在就改吧,太妃们都跟儿子去了,儿子养老也是应该的,哪位太妃走,就把俸禄免了,就交给王爷们赡养,这样朝臣和御史们就不会强管了。
如果太妃同意,皇上可以跟群臣试试。”穆眠的眼睛一亮。
这都是做给陶贵人看的。
陶贵人眼里闪过喜色,她怎么会在乎那些俸禄,只要儿子得了天下,什么不都是她的,不舍得那点儿俸禄?怎么会丢了西瓜捡芝麻?
“皇后说的有道理,群臣和御史不看到,利益怎么会改变观念。”陶贵人赶忙赞成。
次日穆眠果然在早朝提出陶贵人要跟儿子去封地的事,朝臣自然有陶贵人的人,马上就出来帮腔,有的御史提出反驳,穆眠已经授意虞呈祥和诸葛瞻跟群臣讲道理。
穆眠又说了太上皇允许的话。
最后敲定太妃们可以跟儿子去封地。
这一下儿就热闹了,徳太妃首先要跑,穆眠不会拦她,她也不想用徳太妃要挟四皇子,五皇子。
穆眠批准了她,又批了陶贵人,贞太妃看到陶贵人成功了,她怎么还坐得住,要带着九皇子跟八皇子走,穆眠却没有批准她,穆眠不想让她害了八皇子九皇子,太上皇的儿子要是死的只剩了他,太上皇能不难过吗?虽然他对太上皇不是骨肉亲情的心,虽然太上皇传位的心是给前穆眠的,总之是他得了天下,他就该回报太上皇亲情,
虽然皇家亲情淡薄,可是那些个儿子要是都死了,也是人生一个大劫,他跟太上皇还是处出了感情,太上皇人不错。
这次就是故意放陶贵人走,不包括其他人,徳太妃借机逃走,她的下场是注定了两个儿子都让她鼓捣的谋反,她也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贞太妃被穆眠扣下,想走也得到了来年。
贞太妃气得挠墙,愤恨恨地天天骂人,八皇子、九皇子哪个也没有到岁数,贞太妃跳脚也没有招儿,硬跑,也不是可以跑的。
只有等来年八皇子和七皇子一样的岁数,再走了。
八皇子和九皇子还小,穆眠要看看二人有没有能力,贞太妃老鼓捣儿子谋反,看看他俩是什么样的心态,要是他们的野心没有贞太妃那样狂妄,能不能培养出自己的助手,还不一定,穆眠是希望皇家的人能帮他一臂之力。
他这一生决定了一双人,就是盛锦妍生不出皇子,他也不会纳妃,如果出来一个好兄弟,他就会早早地把皇位让给他,他就和心爱的人,天高水阔了。
陶贵人走了,把多年的积蓄分毫不落的卷走,临走=去了两宫太后的住处几次,不知道她们都谋划了什么?
盛锦妍猜两宫太后会把银钱支持她的儿子,两宫太后很有钱,这就是陶贵人紧贴两宫太后的意图,可以给她当旗帜,打着拯救两宫太后的大旗,讨伐穆眠,为儿子夺皇位。
这样的状况不管是哪个皇帝都不会放陶贵人走,穆眠却不同,一个现代人要是对付不了谋逆者,就是一个活废物了。
穆眠已经给他们挖好了大坑。
☆、第207章去接太上皇
岳阳王走了,盛锦凤母女天天往大陶氏这里跑,盛锦凤也消瘦了不少,古姨娘更是消瘦,她担心岳阳王在封地找到了心仪的人,和盛锦凤退婚。
“夫人,能不能让皇上把守孝的期限降到一年,好让她们早点儿完婚。”古姨娘愁苦满面的问道。
大陶氏的心再软,也不能把人伦大理都放弃,你想占住富贵窝儿,就让皇上干不仁不义的事情,皇帝是听你们的,一个贱妾也会得寸进尺,这样无理的要求,是让皇上留下不孝的骂名,这跟皇子早一年去封地,和太妃们跟去封地是两码事。
在这个时代孝当先,君王以孝治天下,太妃跟儿子走是儿子可以尽孝是说得过去的,皇子封地早走一年也不是什么大事。
取消守孝期可是对先人大不敬的举措,皇帝不想干,大陶氏都不会同意,你一个妾侍还想操控皇上,真是不知进退了。
岳阳王要是看不上你的女儿,有了别的心仪之人,怎么还不能弄死你的女儿?人家还不能达到心愿吗?就你聪明你心眼全?
大陶氏在心里鄙夷一顿古姨娘,盛锦凤才虚十四,虚十七成亲也不算晚,她急的原因大陶氏也是明白的,就怕这门亲事有变故,缘分是天定的,成就一双人也是天意。
大陶氏真是烦了,地起就不该给贤太妃搭这个桥儿,如果不是岳阳王回来说亲的事,墨十娘也不会回来,贤太妃就不会死,看来盛锦凤对贤太妃就算一个克星,真是因为她的缘故,贤太妃才送了命。
大陶氏为贤太妃默哀,贤太妃才死几天,尸骨未寒,古姨娘就一个劲儿地惦记岳阳王了,为了你女儿打破几千年的孝道思想,谁有那样大的威力?皇帝也是办不到的,人怎么就痴心妄想呢?
妄想一步爬高,成龙成凤!
大陶氏把古姨娘的话告诉盛锦妍,盛锦妍跟穆眠一学,穆眠就笑起来:“这些妾侍怎么都这样有野心?”
“嘴上挂着不贪慕虚荣,宁找平民也不攀富贵,嘴上说的好听,抓住富贵就不放手,为了占住富贵,把几千年的孝道都毁灭,还让皇上担骂名,真是不知自己有多大的分量,你给她脸,她就登鼻子上!”盛锦妍很气愤,她给盛锦凤一万两,自己的母亲还嫌少,她宁可把银子建一个福利院,也不会再给盛锦凤。
岳阳王不是个懂孝道的,对于生母的杀身之仇,他都不报,保护杀母仇人这样的人,还理他干什么,盛锦凤愿意嫁,就嫁吧,岳阳王愿意娶就娶,再不会给古姨娘蹬鼻子上脸的机会,不要把她当一个人看就对了。
她只是一个和母亲抢丈夫的妾,对自己没有一分的好处,帮小陶氏和林姨娘散布母亲克公公的谣言,也是间接害她们母子的凶手,有钱抛到水沟,也不会让她得到,还许自己的银子会成为他们推翻穆眠的助力,自己不要那么傻了,以德报怨的事还是少干。
自己也不会破坏她们的婚姻,岳阳王愿娶,盛锦凤愿嫁,就随他们了。
盛锦妍把这事儿扔到脑后,还有三年,现在就不要的烦恼了。
盛锦妍安慰母亲:“娘亲,您只要保重身体,照顾好嫂子,让父亲经常震慑一下儿家宅,省得有心人妄动,先把嫂子的孩子护住,别的都不重要,您要是不想见古姨娘,就免了她请安,来了不见!称病或是不舒服拖词,免得您生气,保养好自己最重要。”大陶氏就觉得女儿最疼她,女儿最贴心,没有女儿这辈子她就会困死北国,大陶氏感叹了一阵,自己真的没有为女儿操过心,女儿是好命,那是老天爷给的,女儿心好,就得得好。
盛锦妍再安慰大陶氏,大陶氏就不生气了,欢欢喜喜的回了家。
穆眠下朝就回了琨瑜殿,和盛锦妍一起用膳,穆眠是现代人,没有皇帝排谱儿的习惯,盛锦妍是受了多年罪的人,更是个节俭的性子,陪嫁的钗缳首饰很多,她看到再喜欢的也不会添置,两人的膳食没有超过六个菜的时候,他俩只能吃完两个菜,其余的上桌时就赏给了侍卫和丫环,从来不把吃剩的给下人。
所以盛锦妍的几个丫环最是对她敬佩,穆眠的侍卫更是对穆眠忠心。
穆眠对盛锦妍的关心总是体现在日常的事物上,他提的要求他会一丝不苟的做到。
他会体会她的心思,不让她受惊或是伤心。
两人在夫妻生活上也是很默契,她不能伺候丈夫的时候,他也不会升起旖旎之心,皇宫的宫女因为穆眠没有三宫六院是少了不少,可是也是处处可见的,太上皇的嫔妃太多,伺候的人也是不少,年轻漂亮的宫女没有让穆眠乱了心智,从来不动邪念。
盛锦妍感到穆眠就是一个圣人,坐怀不乱的柳下惠。
这一生她是真的知足,嫁给穆眠她真的是幸福的,前世的悲苦被这世的幸福密封,每天甜甜蜜蜜的生活。
父母安泰,兄嫂和睦孝顺,不用她操心,小陶氏盛锦玉跑了,国公府更加安宁,小陶氏跑了,不用担心母亲和嫂子的安危。
她提醒了母亲注意古姨娘,母亲没有答应她的要求,她不至于现在就报复母亲吧?随便让皇上干什么,她可真的敢说出口。
这件婚事不黄,古姨娘不至于报复吧,盛锦妍最担心的是母亲,母亲不会提防人,容易被人算计,古姨娘到底三个什么东西,盛锦妍还是看不太透,小陶氏也是让她败坏夫人,有老太太给林姨娘和小陶氏撑腰,古姨娘也是不敢违抗小陶氏和林姨娘的命令,也许她是被逼的。
盛锦妍这样分析,不愿把人往坏处想,往好里想着古姨娘,但愿他老老实实地过日子,也是敢害她的母亲,她是不会客气的。
穆眠接到了信鸽传信,是太上皇的,告诉穆眠他的病好得差不多,想回来看看,她是不知道贤太妃的死信儿,没人敢告诉他。
太上皇要是回来,穆眠得派人去接,盛伟岸已经好了,就决定派盛伟岸去。
来回得两个月,盛伟岸开始准备,盛瑶卿决定提父亲去办差,自己还知道地方,他不愿意父亲去受罪,要为父接下这个担子。
大陶氏认为诸葛千英很快要生育盛瑶卿做丈夫的应该留下照顾妻子。
盛瑶卿跟诸葛千英商量这事儿,诸葛千英倒是随盛瑶卿的意,他愿意去就去,她没有说头,大陶氏坚决让盛伟岸去,让盛瑶卿留下,最后还是决定盛瑶卿去,他年轻,熟悉路途,儿子能替代的,就不劳父亲辛苦,母亲这辈子也没有和父亲在一起过几天,她们年纪大了,应该让她们在一起好好地生活,不要让他们再离开了。
大陶氏觉得儿子过孝,也不能不关心媳妇,诸葛千英笑道:“媳妇就是生产,也不让男人进产房,他也不会伺候月子,还是让他替父亲去,子孝何须夫向前。”
诸葛千英真是一个孝道的媳妇,大陶氏的心满满的知足,感叹自己的老命不错,盛伟岸也是很感动,盛锦妍一心给哥哥找了诸葛千英做媳妇,证明女儿是个有眼光的,要不女儿就选定了穆眠,她是知道有眼光。
盛锦妍也是感动了一把,哪个女人生产不想让丈夫在身边?诸葛千英这样心善孝道,真是国公府的万幸,也是父母哥哥的福分,也让自己省心,幸好没有让阡陌给哥哥做妾,否则自己就太对不起嫂子,那个女人愿意丈夫纳妾,自己只是为了阡陌,认为自己把她拖拉大了很对不起她,幸好没有提出来,嫂子才成亲几个月,正在热恋之时,自己要是个莽撞的,得人嫂子多么伤心,自己是考虑了自己的感受,将心比心,才不止顾阡陌了,幸好对得起嫂子。
现在阡陌嫁的也不错,是个丫环嫁了三个侍卫,她们三对都是很满意的,看那个和睦样儿,就很幸福,做事真得三思,幸好没有执着,也算对得起嫂子,没有妾侍,一家人这样顺遂和睦,天伦之乐让父母享尽,才是儿女的孝道。
盛锦妍跟穆眠说了兄长替父去白云山的事,穆眠笑道:“国公府将来是父慈子孝,媳妇贤惠,让我的娘子多省心,也算对我的安慰。”
“一夫一妻,没有妾侍,是多么美好的时代,”盛锦妍感叹一声。
“我这个皇帝要是能长久,我一定要改变一妻多妾制,最起码的人心是香火谁也不想断子绝孙,对这样的人家就不好改变,一夫一妻制,没有儿子的可以纳妾一人,多了不许。”
“纳了妾也不一定生出儿子,以后怎么办,这样的人家还是不服。”盛锦妍感到这样也不实际,有的人家连纳九妾,都没有生出儿子。
“法律就这样规定,再生不出来也没有办法。”穆眠笑道现代人为了生儿子,有把媳妇打走的,有把女孩儿卖掉的,规定的女人没有自食其力的机会,媳妇没有儿子就被休掉,也是一种悲惨的命运。
现代女子有自食其力的机会,能外出工作赚钱经商,什么工作都可以干,古代女子不同,特别是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辈子嫁人后只靠夫子,把=她们休弃,就是给她们一条死路,是极其的不人道的。
也只有许可纳妾生子,才能保住那些没有生出来儿子的女人的饭碗。
“人就是有钱撑得,穷苦百姓有多少绝户?她们怎么就不纳妾呢?就是养不起,娶个媳妇就比登天还难,就是有纳妾的心,也没有那个力!”盛锦妍笑道:“养女人是有钱人的福利,穷人就别想了。”
穆眠笑道:“改变人的观念,不是一时一刻可以办到的,也得慢慢来,咱们改变一点儿,等到我们的儿子继续改变,人的意识不能短时期变化太大,就得慢慢来。
有钱人,没有儿子,你硬不让他纳妾,他也会偷着养女人生,怎么能咱们=一说就变桄。”慢慢是想改变一妻多妾制,只是人的思想根深蒂固,得一点一点的铲除,操之过急,就是必败的。
盛锦妍感到穆眠的思想真是跟普通的男人不一样,自己这一世怎么这样幸运,遇上了一个是坚决一夫一妻的皇上,哪有这样的皇上,天下稀奇,自己何其的幸运?
穆眠说道:“太上皇的病已经好了,我想把皇位再让给太上皇,阿妍啊!你看如何?”
盛锦妍笑道:“我当然不愿意你做这个皇上,让给太上皇乐意接手,就如果他罢了,他还不老,还能干上二十年,等咱们的儿子接这个班儿。”
“太上皇如果在位,我们的生存不会有危险,现在就改皇子都在谋反,你要是都把他们杀了,会有人说你残害兄弟,真不如人太上皇来面对他这些谋反的儿子们,我不是让你推卸责任,原因是这个责任不好扛,麻烦有太大。”盛锦妍是和穆眠想到一起的。
穆眠叹一声:“我看想谋反的王子太多了我一个哥哥都缴杀了,会落不仁不义的名。如果他们夺太上皇的皇位,才真是大逆不道的让人痛恨。”
说到此,盛锦妍突然想到燕王招兵买马的大事,太上皇回来的路途正国燕地,燕王会不会扣押太上皇要挟穆眠,自己的哥哥盛瑶卿可是跟随太上皇的人,如果被燕王扣住,自己的嫂子还不得惦记死?
盛锦妍赶紧提出疑问:“太上皇路过燕地会不会被燕王扣留?”
穆眠的心里一咯噔:“这事儿还真是个问题,我还没想到这些。”穆眠露出担忧的神色,这是大事,如果燕王扣住太上皇,让他写禅位诏给他,这可不行,燕王成事,自己和自己的人,谁也活不了。
虽然燕王只招兵一万,这就证明他有反心,兵多了他是养不起,他要是有钱,也会大批招兵。
不让他扣住皇上得怎么办才好?穆眠想了半天也没有好计策。
他看向盛锦妍,盛锦妍凑到他耳边,这般如此如此这般,穆眠大笑:“好极了!”
☆、第208章 婚变
盛锦妍这般如此,如此这般,对穆眠一阵低语,穆眠大喜:“是得即刻防范。”
三天后,盛瑶卿带了兵三万,到了燕地的范阳,就是现在的北京地带,那时的燕京还叫范阳,简称燕地。
盛瑶卿留下一万兵,驻扎范阳城西,这就是虚张声势了,盛瑶卿带了一万走,那一万住在城东,也是打马虎眼的。
北梁已经归了大夏,盛瑶卿也不是去外国干事儿,不需要那么多的兵将。
只带了一万去了白云山,盛锦妍给燕王挖了一个大坑。这些个队伍离范阳城很远,范阳是看不到的。
这里埋伏下队伍不提,再说,小陶氏到了东海,已经给南诏的盛锦珠送信,让盛锦珠和南诏皇帝联合发兵救二皇子褚东篱,盛锦珠当然是亟不可待的,二皇子还要做三国的皇帝,她还要做绝代的皇后。
为了搭救二皇子,盛锦珠踏上了皇宫,见到了南诏皇帝,南诏皇帝褚东辉,是个吃喝玩乐迷醉酒~色的庸才,只因为他是长子,才做了皇帝,褚东篱不服也没有办法。
他武功高强,谋略胜人,英武盖世,这是他自以为是的,谋略胜人,怎么会上了穆眠的当?
他是很厉害,武功是很好,可是自负太高,目中无人,这是他吃亏的特点。
盛锦珠为了坐上皇后的位子,紧着跟皇帝褚东辉搭搁,褚东辉长得也不错,盛锦珠在二皇子府征北王王府受排挤。
听听这个王府的名字,就证明了南诏皇帝的野心,征北,就是征服大夏,好厉害的王爷,就是为了得到大夏,就把自己送进了牢笼,他的智慧照穆眠差远了,
敢深入虎穴,得看你有没有擒虎的本事,否则就是送死。
二皇子被扣住,盛锦珠已经乱了心智,和南诏皇帝褚东辉勾搭成~姦。为了蛊惑褚东辉救征北王,如果救不回来征北王,褚东辉就会纳盛锦珠为妃。
盛锦珠在北王府没有立足之地,褚东篱的正妃东郭珊,和另一个侧妃南门华,都是母夜叉,母老虎级的,盛锦珠搞阴谋暗下手那一套在这里吃不开。
人家全是阳谋明着来,人家在王府多年的势力,轮不到她施展阴损,她们母女那一套也就是对付大陶氏,对付前世的盛锦妍,这一世的盛锦妍她都对付不了。
她只有依靠南诏皇帝撑腰,这个皇帝褚东辉,虽然是个纨绔,可是心眼不少,褚东篱自觉胜褚东辉八筹,他可没有褚东辉的心眼儿,褚东辉是暗算,褚东篱是张狂武断。
他们不是一个生母,更不是一心,褚东辉是不敢和大夏开战的,他才不愿意损兵折将,他的国家只有褚东篱好战,没了褚东篱,他也不想进取,让他为了褚东篱去冒险,他才不干呢,褚东篱被擒,他看是救不回来,褚东篱都被擒,谁有他高?谁能救回他来。
他不想惹怒大夏皇帝,他是犯怵大夏皇帝,大夏皇帝就是那个单身打入梁国,计制梁国的神人,梁国因为惹怒了大夏,被倾覆,自己的国家还没有梁国的实力强,征北的大帅都被人囚禁了,赔损了二十万大军,自己的国家还有什么能力跟大夏抗衡。
自己诱~姦~了盛锦珠,还不就是为了求生存,盛伟岸执掌大夏兵权,总不会灭了他女婿的天下吧?
盛锦珠被褚东辉蛊惑加承诺,心动了,她也知道救回褚东篱不是吹灯灰,做了皇上的妃子,比王爷的妃子高的很多。
盛锦珠终于被褚东辉的花言巧语陷进去了,北王府她也是真的待不了,褚东篱不在府里,东郭珊、南门华会要了她的命,她只有躲在皇宫~里才有安全感。
很快褚东辉就册封盛锦珠为他的妃子,赐号:华妃。
盛锦珠再次过起了富贵的生活,成了帝~宠。南诏皇帝隆兴帝对盛锦珠另眼相看,昭告天下,华妃成了天下闻名的贵人,这样的消息传到了大夏,随后褚东辉就给大夏皇帝和靖国公府报喜,他以为这是拉拢靖国公府,其实是打了靖国公府的脸,盛伟岸很愤怒。
盛锦珠先嫁兄弟,再嫁兄长,这是什么光彩的事?
盛伟岸想锤死褚东辉,掐死盛锦珠,还来攀什么亲:啊呸!……狗~屁亲,谁认?
大陶氏也很愤怒,盛锦珠丢尽了靖国公府的脸!这都是老太太娇惯出来的好孙女。
小陶氏也丢尽了陶家的脸,将来还是反叛,不牵连陶家就不错。
小陶氏的谋划,不但没有谋动褚东辉,倒搭进了盛锦珠,褚东辉怎么会上当,他就是上当,也不敢出兵。
小陶氏想的助力没有实现,不禁沮丧暴怒,盛锦玉更加暴躁,催促东海王快速的招兵,
徳太妃到了东海了,她懂得什么是军队,什么是战争?也是一味的催促东海王。
东海王是个缺心眼的,更是个蛮干的主,
连抓带抢的凑了五万兵,都是些地痞流~氓无业游民,抓了大部的渔民,谁想去打仗,训练部队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打胜仗的,就这些个大杂烩,乌合之众,想打胜仗都难。
谁会为他真心去送死,谋反的队伍都是东拼西凑的,有几个造反成功的?
小陶氏知道了盛锦珠跟了褚东辉,还给她办不成事,小陶氏哭天抢地的悲伤一回。
盛锦玉骂骂咧咧诅咒一回,恨这个只顾享乐忘了本的东西,把盛锦珠翻了八辈祖宗。
盛锦玉更是个牲口的,连小陶氏都骂了。
小陶氏憋憋屈屈的瞪了盛锦玉一眼“你真是个混~蛋,连你的生母都骂在里边。”小陶氏感觉到身心俱疲,保东海王夺天下,也看出了没有希望。
盛锦玉这个二的,真的不配做国母,无德无才,没有谋略,只有阴狠是掌不住天下的,自己这些年到底是做的什么,吧两个女儿都送进了火坑。
抢夺穆谦她觉得是错了,穆谦无情无义心黑手狠,怎么就不给盛锦妍留着?
谁想到南诏二皇子那样没有出息,二十万大军搭到了大夏,坑了自己的女儿,便宜了盛锦妍,才是自己后悔的,穆谦原本是盛锦妍的,自己为什么要抢那个玩意儿?
南诏的皇帝就是一个熊包,一点儿力也借不到。
小陶氏天天生气,自己要是不害大陶氏,甘心的做个媵妾能否有个好结局?
做媵妾,她怎么会忍辱,自己处处比大陶氏精明,她就是占了一个嫡女的位置,她就能做正妻,自己只有做个妾,这就是天道不公,自己怎么忍受得了?
她越想觉得自己越对,自己没有做错,自己不亏欠谁的,都是别人欠她的!
她要继续讨债,绝不放弃直到把自己恨的人全部杀光。
她恨恨地起誓,不杀掉所有的人,她不甘心!
古姨娘天天来,不是哭丧脸,就是哭啼,盛锦凤是神不守舍的,眼神越来越没了柔和,大陶氏真烦,免了她们请安,她们还是来,一副怨妇的姿态给谁看?
大陶氏真是郁闷……
穆眠批准了盛锦妍在京郊建设福利院的请求,投资二十万两,占地三百亩,盛锦妍想要是遇到灾年,让难民在这里避难真是不错。
这里可以供应饭食。
穆眠打消了她收留难民的想法儿:“我们是皇帝皇后,我们有责任让天下人安居乐业。我们不会让百姓不成难民吗?”
盛锦妍当然想过这样的事,可是怎么能办到呢?
“谁愿意有难民?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盛锦妍跟穆眠讨教。
“很简单,商行天下。”穆眠笑道。
盛锦妍讶然:“商行天下?天下皆商!”
“对对对!你这话最确切。”穆眠笑道。
“市农工商,商人最贱。”盛锦妍说道。
“皇后带头经商,天下人就会对商人大改观。”穆眠说道。
“士商工农!”盛锦妍说道。
“真对,商排在二,其实真是这样,当官的搂得最多,商人赚钱最多,一个打工的丫环也比农民富裕得多,什么大掌柜小掌柜,哪个都比农民有钱,数农民是最穷的,国家商业务必发达,有钱可以购进外国的米粮,农业也可以大发展,发展养殖业,增加肥料的来源,土地增产,人民的生活才有保障。”穆眠的话说到了盛锦妍的心里。
“天灾太多,黄河泛滥,屡治不能稳固。”盛锦妍提出天灾最大的灾难。
“治理湖泊河海,这是当务之急,可是得有钱,所以必须天下皆商。”穆眠正在组织人研究治理黄河的大计。
组织大批的官员宣传经商,发动有钱人经商,北地的物资可以运到南方,南方的物资往北运,等收服了南诏,打通南诏的商路,整个大国的物资交流,会生出极大的财富。
南方乃富庶之地,北方缺粮从南方运,,有钱多多囤积粮。
“土地要是能高产,存起来就能躲灾年。”盛锦妍说道。
“想高产,必须有水有肥。”想到后世的高产粮食,都是喂了猪牛,人类的口腹之欲让人胆寒,要是放到古代得救多少人命?
古代,想要化肥是不可能的,只有养殖业上去,才能多打粮食,只有这个辛苦的招儿。
盛锦妍提了不少别的建议,穆眠就组织人起草兴国大计划。
立即就要施行。
起草法律修订婚姻法,通知单这一条是朝臣最不能接受的,朝臣都是妻妾成群,养着一帮寄生虫,有易来的钱,就挥霍享受,谁管百姓死活,当官就是剥削百姓的。
盛锦妍感觉穆眠就是一个好君主,为民着想为民谋福利,才够一个皇帝的资格。
再说,岳阳王回到了封地,失去了墨十娘,他整日的郁郁寡欢,开始酗酒,耍酒疯。
就从民间招纳美女,滋补心灵的空虚,先后纳了,俩侧妃一个正妃,都是封地官员之女,他就是为了报复穆眠,坚决不要盛锦凤,可是他也不退婚,就是为了坑盛锦凤,这个消息传到了京城,盛锦凤是不会得不到的,盛锦妍不会瞒着盛锦凤。
盛锦凤母女得知,哭天抢地要去岳阳王的封地,大陶氏劝她们千万别去,嫁给这样的人,不抵嫁平民。
现在盛锦凤母女再也不提嫁平民的话了。
纠缠着大陶氏让她们母女去封地和岳阳王完婚,岳阳王已经纳了三妃,不退亲就是悔婚。你去有什么用,也不是没有见过盛锦凤,人家就是不要你,只当没有这个人。连退亲都不搭理你,是有多么看不起你?你还舔脸干什么去?
这门亲事,盛锦妍真的后悔给搭桥了,岳阳王跟贤太妃的思想不一样,可能还是嫌弃盛锦凤是庶女,他纳的这三个妃子都是嫡女,给他庶女认为的是瞧不起他了。
既然这样,还往前凑什么,被人去打脸吗?他那里搞了,你这里已经知道了,就该放下,塌下自己的心,来处理自己的婚姻,选合适的对象,要面对现实,贤太妃死了,她也给你做不了主了,纠缠什么都没有意义,他看不起你,你也应该看不起他,想抓着富贵不放,不是什么好事。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大陶氏劝了母女一阵子,二人不语,只有哭,大陶氏说:“在太医院当差的古郎中,是个可以托付终身的好人。”
母女连连的摇头,她们都到了富贵的边缘,怎么认可嫁一个太医,就是太医院的院正,她们也不认可,古郎中都二十岁了,比盛锦凤大了六岁,这就是她们的借口,大陶氏真是无语了,你想找年貌相当的,哪里给你预备了一个王爷。
她们母女这样执拗,大陶氏看出是恨她给盛锦凤找不到皇子。
现在只有贞太妃一个八皇子十四岁,贞太妃可不是贤太妃,她是给儿子寻助力的决心比天大,他怎么会要盛锦凤,就是要盛锦凤,盛伟岸也不会答应,贞太妃母子是抱着夺位的决心的,盛伟岸不会成为八皇子的助力,盛伟岸可是忠于皇上和太上皇的,怎么会为了盛锦凤违背本心。
☆、第209章,强扭的瓜不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