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嫡高一筹-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们还只是猜测,究竟皇帝把盛锦妍拘在身边为的是什么?还没有确切的证据。
得看出来点端倪,才能行动,陶贵人现在也是着事者迷,有些乱了方寸,认为皇上是看上了盛锦妍,她的计策就让她自己实施吧,也没有自己的事,等她计不成功,自己就进一步。
盛锦珠也在想小陶氏说的话,是有点儿道理,陶贵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她不会信她会杀墨眠,只会想她想做皇后,干扰她儿子的帝王之梦,陶贵人也不是手软的,自己性命真是堪忧,还是自己年轻,考虑不周,如果对陶贵人提出这事儿,陶贵人一定会记恨的,如果七皇子能够夺嫡,自己母女岂不会被陶贵人冷落?
只有耐心等,可是自己过年就是到了及笄的年龄,就得出嫁,嫁给穆谦虽然不错,可是自己又有了新的选择,嫁给墨眠有把握当皇后,嫁给穆谦,跟皇后就没有缘了。
盛锦珠咬牙,那个位子她志在必得,不知道怎么就冒上来一个墨眠,原先以为穆谦能争得储君之位,现在有了墨眠,穆谦是一点儿希望也没有了。
嫁给墨眠就得陶贵人出头,她绝对不会管的,她嫁给墨眠,墨眠又多了一个支柱,盛伟岸一定会支持墨眠的,有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支持就定了墨眠的储位,盛伟岸一支持墨眠,还有几家国公候爷会支持。
陶贵人不会算不过这个账的,她的儿子更没有了竞争力,陶贵人不知小陶氏母女的打算,还以为小陶氏是真心支持她的。
陶贵人被撤了妃位,一下子掉了好几级,她因为生了龙凤胎,为皇家开枝散叶立了功,一下子连升三级,成了正儿八经的皇妃,在昭阳郡主的嘴下她吃了大亏,被皇帝打回原形。
她确定的认为皇帝是看上了盛锦妍,才对她这个得宠的妃子下了手。
她第一就要把盛锦妍陷害进去,捎带墨眠一起死!墨眠以前在京城住在西大街,一个最偏僻的所在,如今盛锦妍进宫了,他也搬到皇宫里住,也没有搞什么认祖归宗的仪式,他身上有太皇太后的信物,是从小给他挂在胸前的一个椭圆形紫色的如意长寿坠儿,这是太祖皇帝的父亲的传家宝,相传已有十九代。
要是失落了此坠儿,他可就成不了皇家的人,另外他的模样还是和小时后有些相像,他在山里一住十几年,一慈道长不许皇家来人见墨眠。也不许墨眠随便下山,所以十几年没有见,太皇太后对这个重皇长孙时刻都没有忘过,天天思念,天天想,印象极深。
皇帝和墨眠的母亲分别时,留下三个以后用于相认的传家物件儿,几个都在墨眠身上。
墨眠本来就是皇家玉牒的皇长子,朝臣也知道有这么一个人,只是有人总妄想让墨眠在这个世界消失,一慈道长的山门去了多少杀手,可是一慈道长会布阵,竟然没人进得去他的阵里,所以墨眠一直都很安全。
这也是一慈道长不让墨眠下山的原因,也是不让皇家人去探看的原因,直到墨眠学成下山,出了阵就遇到了九波杀手,皇家的墨眠已经死掉了,这个墨眠是来自一个现代的灵魂。
他是国际刑警的特级侦查员,经验丰富武功绝伦,还继承了皇家墨眠十几年的所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他的对敌策略更高一筹,又有了皇家的大批暗卫,使得想杀他的人无从下手。
谁能知道墨眠是死而复生的?
只有自己亲自遭遇才会信,否则谁也想象不出来。
墨眠还没有封王,只有住在皇宫,唐元帝的儿子只有穆谦和二皇子穆炫被皇帝封王,他们都住在京城,没有去封地。
二皇子穆炫是定远王,她是贤妃的儿子。
贤妃为四妃之首,要是没有墨眠,穆炫最应该立储,可是上边有了一个皇长子,贤妃是个谨慎的,始终没有敢动声色。
定国公虞呈祥深知帝心,唐元帝和墨眠的生母墨玉如是青梅竹马,墨眠学艺在华云山,一慈道长是兵书战策,排兵布阵,行云布雨,样样都教他纯熟。
虞呈祥可不敢帮外甥和墨眠这样的人争,他往墨眠的跟前靠还恐怕靠不着,他觉得注定是失败的。
德妃诸葛云的儿子四皇子穆睿,五皇子穆璘,还都没有封王,她这两个儿子和陶贵人的七皇子穆辉年龄相仿。
淑妃杜湘荟的儿子六皇子穆璨比德妃的儿子小一岁。
贞妃程美华的两个儿子,八皇子穆瑗,九皇子穆瑍。八皇子、九皇子只差两岁,八皇子比六皇子小一岁。
都够了封王的年龄。
四贵妃没有陶贵人得帝~宠,结果陶贵人和荣妃这两个得宠的就蠢蠢欲动,起了谋夺储位的心思,穆谦的母亲荣妃自觉也比四贵妃在皇帝面前得脸,她的儿子比陶贵人的儿子年长,她对储位也很心急。
她没有陶贵人的行动迅速,她只是在给儿子拉拢助力,和盛锦妍定亲,就是为了盛伟岸和陶谦勋的二十万军权,那个助力不谓不威风,那才是实权的助力。
和盛锦妍退亲,也是因为助力,盛锦妍母兄失散,陶贵人是盛锦珠的亲姨,自然不会向着盛锦妍。
她还真不知陶贵人行动了那么多,她做得也不少,自己心知肚明。
慧妃只有一个女儿襄阳公主,她是不会争的,可是她也站队了,她站在了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一边,她看好皇长子。
所以襄阳公主和墨眠亲近,连着靠拢盛锦妍,襄阳公主很有心眼儿,她嗅出了墨眠喜欢盛锦妍的味道儿,站到盛锦妍一边是无疑的了。
陶贵人觉得自己失宠,得赶快取悦皇帝,用什么效速的招数挽回皇帝的心,她认为皇帝是看上了盛锦妍,男人喜新厌旧是常情,她也想过有这样的一天。
盛锦妍当然美貌,可是她瘦小惹不出男人的原始兽~欲,不会对她兴趣盎然,这个时代的女人是臀阔,胸高,脸蛋儿丰盈,眉眼儿飞扬,有勾~魂摄~魄的魔力,才是男人最喜欢的。
唐元帝三年一次的选秀还得半年,皇帝的女人没有新鲜的了,她打好了一个算盘,把自己的侄女弄进来,只要唐元帝看上了,就会对自己解除了不喜,只有这个办法恢复帝心。
对付男人只有用美女,她对自己的侄女有信心,她的眼睛会勾人,老牛都想吃嫩草。
陶贵人装起病,她的嫂子,就是陶谦韧的妻子曹氏带了女儿陶美娟进宫探病。
陶贵人不用装,确实也是瘦了,一下子降三级,能不上火吗,心里憋屈,天气再热,整个人瘦了一大圈儿。
曹氏也是有心眼儿的,小姑子失宠,丈夫的军权能不能保住?要是用女儿换了皇上的心,她觉得很值。
主动把陶美娟留下给陶贵人侍疾。
正中陶贵人的下怀。
她是忖透了这个嫂子的品性,十五的女儿还没有谈婚论嫁,就是给皇上留着,等着陶贵人给引见,早就惦记着皇上呢。
陶贵人认为皇帝一定会上钩儿。
可真是,陶贵人的侄女留在了宫~里,立刻就宣传开了,这样的美人儿能没有人议论吗?皇帝果然来探病,陶贵人佯装强爬起来,给皇上见礼。
委委屈屈地看着皇上,陶美娟给皇帝上茶,风摆杨柳的腰条儿,吸引男人眼球的颈下的两团,逗得唐元帝眼球随着她转动。
奇货可居,这个比盛锦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盛锦妍还像一个十岁没有发变的小丫头,她的美貌唐元帝不是没有动心,可对她的身段儿没有兴趣,陶美娟比陶贵人丰美得多,皇帝宠陶贵人只是她很会取皇帝的欢心。陶美娟却不同,是惹男人兽~欲的宠~物。
唐元帝好像一见钟情了陶美娟,心里的爱没法儿表达,说出来不好意思,皇帝的女人无数,可是他也会知道羞~臊,干的是实际事儿,就是闭口不谈,晚上他还没有定下临~幸哪个妃子,屁股坐定了就不再想挪窝了。
陶贵人暗喜,皇帝今晚是不能走了,她复宠了!
陶贵人吩咐摆下宴席,与皇帝共餐,有皇帝点的菜,皇帝还让陶美娟点菜,陶贵人还看不出来吗?皇上是盯上了陶美娟,这一会儿就得宠了,陶贵人有些心酸,她进宫的时候,还等了十几天才见到了皇上,自己难道没有美娟吸引男人吗?如果皇上独宠了她一人,自己还算什么?自己是不是引狼入室了?
☆、第116章 帝~宠
陶美娟的长相确实是让男人板不住性~欲的类型,这样的女人极少找,丰满而不臃肿,大眼传神,眼眸一飞,摄~魄勾~魂,臀阔腰细胸围丰满,天性风~流,五官皆是极美,整体的一个人就像仙姬下凡。
男人可搁不住妖冶的女人牵魂,打天下的皇帝自制力虽强,可他毕竟是男人,如果对美女不动心,就不是男人了,唐元帝就不是好~色的男人,经过了女人那么多,品性也就变了,天性使然,终于抗不过魂牵梦绕的惦记。
这一宿她宠~幸~了陶贵人多次,是满足陶贵人的复~宠之心,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皇帝想求人也得使手段,稳定人心,收买人心。
陶贵人也没有办法抗拒了,她就是求的复~宠,敢不答应皇上吗?走一步算一步,看皇上以后对自己的态度再谋划、
三天,唐元帝连宠~陶贵人,宫~里的风向大转,陶贵人再次的风光。
五天了皇帝还是去了陶贵人的寝宫,妃嫔们眼睛都红了,都呼:为什么?
第六日,皇帝册封了一个陶常在,恢复了陶贵人的妃位,还是宜妃娘娘,满宫哗然,恍然大悟,陶贵人使了美人计。
有几个皇帝常宠~幸的答应、昭仪妃子们,倍感失落,恨宜妃,更恨陶常在。
皇帝连宠~幸陶常在半个月,皇帝还在上朝,也是应付其事,连奏折都懒得批,每天和陶常在撕磨,乐此不疲,过了半个月,干脆就不上朝,一天一次的早朝,从三天一次起,就五天一次,最后十天,下个月一次不上。
这一下儿,朝堂纷乱起来,唐元帝委托大太监付六钱帮他批奏折,付六钱胆子小,怕被朝臣知道要他的命,朝臣岂容一个太监参与朝政!
奏折上不是皇帝的笔迹,朝臣看得出来,追问付六钱,付六钱不敢隐瞒,实话实说,这几天皇上是在装病跟陶常在混在后宫里。
朝臣一下子就怒了,就想把陶常在这个祸国殃民的妖狐置于死地,恨宜妃为了达到目的,不惜祸害皇上的身心。
朝臣聚会在议政大殿,纷纷议论皇上的行为。御史的参奏像雪片儿一样飞。
皇上就是不回头,他的兴致一点儿没有减退,这样的女人要是有个十个八个的他更来精神,宜妃一看陶常在惹的是非不小,如果让满朝文武恨上,她的儿子可就是没有一点儿希望做储君了。
自己为了复~宠,弄来这样一个祸害,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宜妃开始坐立难安,劝皇上,她不敢!
皇上不收敛,他们母子就是极危险的。
没想到唐元帝变得这样沉迷酒~色!
宜妃无计可施了!
她只有让曹氏进宫劝陶美娟,让她规劝皇上,避避风头。
曹氏是个贪婪的,得了皇帝几车的赏赐,,她怎么能让女儿往外推皇帝,她认为是宜妃忌妒她的女儿了,也只有这个解释才通让她信服,曹氏亲自去见了陶美娟,添油加醋地把宜妃踩一顿,说宜妃忌妒,专~宠成性,看不得侄女得好,想把侄女打进深渊,第一步就是让侄女失~宠。
才十五岁的陶美娟,在家是娇娇女,不谙世事,只知道得皇帝~宠是无穷的富贵,皇帝才不到四十,保养的是精力充足。
美女的刺激自然是情绪高涨,对这个美人儿,特别是这个身体一刻也不想离开,恨不得柔碎掺进自己的身体里,合二为一,这样痴迷的程度,别说陶美娟不会劝,劝也没用!
陶美娟正是需求旺盛的时候,对男人的渴望也是制止不了的。
他的的精力给了她极大的满足,她需要专~宠,她也离不开这个勇猛的皇帝,二人是顺水行舟一样欢畅随意,如鸳鸯一样不能离。
别人说什么,他们不理会,别人的忌妒他们也没有感觉。
我行我宿,创造了一个二人世界,皇帝不管政事了,满朝都乱套了。
朝臣主张立太子,让皇帝这样痴迷下去,会国破家亡。
朝臣分成四大派。
支持淑妃杜湘荟的儿子六皇子穆璨的朝臣有淑妃的哥哥威远候杜陵为首的一党。
支持贞妃程美华的儿子,八皇子穆瑗的,就是以贞妃的哥哥程晓燃为首的一党。
贞妃和淑妃向来是和贤妃、德妃作对的,她俩始终是往一个劲上摽,这次争储,俩人却掰了脸,互相敌视。
她俩就把皇宫闹得乌烟瘴气。
贤妃的儿子定远王穆炫也有心思争储,贤妃也不是甘心的。
可是有大皇子摆着,先皇后的儿子,太皇太后、皇太后是后盾,虞呈祥认为谁也争不到手,他压制了妹妹和外甥的欲~望,静观诸皇子妃嫔的争斗,虞呈祥不出头,贤妃不敢轻举妄动。
德妃诸葛云的儿子四皇子穆睿,也没有得到舅舅漠北侯诸葛瞻的支持,这俩人都是墨眠的人,德妃也不敢轻举妄动。
捧穆谦的就是荣妃的父亲西穆候陈宰,和荣妃的哥哥陈元。他想拉拢英国公周云辉,可是人家没有反应,英国公周云辉也是个能看透世态的人,他也算墨眠的人。
这二公一候都帮了墨眠的忙,冬葵、冬月、阡陌三个进宫就是从他们府里走的。
、阡陌在宫~中做了女官,主要就是探听那些嫔妃的秘密,最是盛锦妍和墨眠信得过的人,冬葵进了三皇子穆谦的府,已经成了穆谦的侍妾,已经怀孕几个月,她就是墨眠安排进安乐王府收拾盛锦珠的。
冬月进~宫,成了唐元帝的女人,被封常在,深得帝~宠。
宜妃被皇帝降等,就有冬月的因素,这一次陶贵人献了陶美娟,重新复位,可是真正的失了帝~宠,唐元帝有时候还能想起冬月,却不思念宜妃。
冬月更名常月仙,唐元帝也喜欢这个名,他随口说了几个月仙,让陶美娟心里不顺遛。唐元帝吃住都在她的寝宫里,确实是三千宠爱在一身。
冬月也算是完成了墨眠的任务,把宜妃踩下去一次,这次宜妃的复~宠也算在意料之中,宜妃不是简单的,她能没有下招儿吗?
果然,她的糖衣炮弹抛得好,皇帝混得浑浑噩噩的,陶常在不知深浅,一味地霸占皇上,群妃怒极都是她的敌人,也是宜妃的敌人。
墨眠也不参与争储,也不劝谏皇上,他就是等,皇帝不上朝,不批奏折,盛锦妍落得清闲,在皇宫想见就能见到墨眠。
她觉得皇帝荒唐,对墨眠没有害处。
漠北侯诸葛瞻,英国公周云辉,定国公虞呈祥三人不参加皇子们争储,盛伟岸和陶谦勋对此事不闻不问。
陶贵人阻止不了陶美娟惑乱君心,她赶紧组织给她儿子争储的队伍。
她的弟弟陶谦韧当然是她一党,小陶氏说服盛伟岸支持七皇子穆辉。宜妃抱了幻想让小陶氏劝大嫂魏氏说服陶谦勋助七皇子一臂之力。
宜妃简直是急糊涂了,她竟然忘了小陶氏坑害盛锦妍的事情,忘了他们不是一个母亲生的,早已经结下了深仇。
小陶氏费了很多心思,盛伟岸就是不表态,告诉她不要瞎掺和。
小陶氏怎么能唬住魏氏,这一对比蛇毒,,比狼狠的姐妹,魏氏是看得透的,宜妃的儿子成功上位之时,陶谦勋得不到好,盛伟岸也是照样得不到,知根知底的人哪是那么好唬的。
皇帝家乱了,大陶氏却要给儿子选媳妇,相中的就是诸葛千英。
皇帝沉湎酒~色,盛锦妍没有事干,三天就要回一趟家,看望母亲,她担心母亲被小陶氏和林姨娘算计,看看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好提醒母亲。
皇帝不上朝,朝臣是没有不到的,都关心朝堂立储的事,没有人敢不来,大部分人站了队,小部分人在观风。
漠北侯诸葛瞻,英国公周云辉,定国公虞呈祥,他们也不是没有站队,他们心里的储君就是皇长子墨眠,盛伟岸和陶谦勋也是如此想。
唐元帝宠~幸陶美娟三个月,肚子搞大了,兴趣也不那么盎然了。
在群臣和御史的催促下,开始上早朝,唐元帝每天看望一次陶美娟,冬月就复~宠了。
宜妃虽然升了品级,皇帝却不进她的寝宫了。冬月被宠的时间很长,让陶美娟心里不忿。
她得唐元帝极~宠,性子比在家的时候更霸气,她派了一个宫人去让宜妃把常月仙消灭掉。
宜妃感觉到了陶美娟的幼稚,皇帝现在复~宠常月仙,皇帝还没有新~宠,自然拿常月仙当宝,宜妃失宠的时候不敢害常月仙,在皇宫里害人就是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害人,是那么容易害的吗?
想害你自己去害,想挖坑给她跳,她可真是拿她当傻子了。
皇帝是马上皇帝,南征北战东征西讨,没有少为大夏朝的建立拼命,他喜欢陶美娟,就是想要放~纵一回,他是个勤政的皇帝,没有疯没有傻,他不会忘了社稷。
他把耽误的朝政拼命的补回来,起早贪黑的批奏折,他太累了,就让盛锦妍给他念一张张的奏折,这样他轻快了不少。
他也觉得自己是荒唐了一些,三个月没有上朝,免不了被群臣议论,这样赶了十来天,他就觉得身心俱疲,传旨墨眠进勤政殿,让墨眠帮他批奏折。
皇帝吩咐道:“从现在起,你就恢复真名实姓。”
墨眠在皇家玉牒的名字叫穆眠,字正阳。
恢复皇家的名字没什么说的,让他批奏折有些意外:“父皇,这样好吗?”穆正阳当然不是想放弃皇位,哪个皇子只要有机会,谁也不会放弃,否则随时可以成为阶下囚。
皇帝的身体突然不济,是出人意料的,皇帝病了,穆眠赶紧叫太医。
皇帝的病体是体虚精神不济,太医诊断是精气耗损极度,谁都明白皇帝是宠~幸陶常在所致,哪有那么黑天白日的胡乱扯的?
皇帝就把朝政交给穆眠,封穆眠为抚政王,朝堂的风向全都刮向了穆眠。皇帝是不是能死?抚政王是辅佐谁的?谁会被立为太子?
朝臣都在瞎猜,认为抚政王是辅佐别人的,都没人往辅佐皇帝上头想。
宜妃在猜想皇上会不会选自己的儿子做储君?
她赶紧催促陶美娟为她的儿子跟皇帝求情。
陶美娟想的更好,她认为皇帝是等她生了立太子,抚政王一定是辅佐她儿子的。
宜妃想跟她抢,是先下手为强,先把宜妃整下去,再让她的儿子死掉。
等皇帝来看她的时候,她就编了一套,说的皇帝打冷战,皇帝知道陶常在不会算计,她总是那样天真。
这样一个直率的女孩儿,怎么会说假话呢?
皇帝把她的话信以为真,心里十分的震怒,宜妃是想让他早死,大夏朝就是她的了。
皇帝就开始封王,三皇子穆谦恢复了安乐王,二皇子穆炫是安远王,其余十岁以上的皇子全都封王,八皇子穆瑗封安定王。
六皇子穆璨封安平王。七皇子穆辉封安昌王。四皇子穆睿封安东王,五皇子穆璘封安西王,因为皇子们都不大,皇帝也没有让他们去封地,皇帝也是有心把他们放在眼皮子底下看着,这些儿子要是离得远了就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造起反来,也够他操心的。
贤妃德妃倒是安静,没有起刺儿。
淑妃贞妃都拉起了队伍,要一争雌雄。
这些被封王的孩子全都搬出皇宫单独去住,由于陶美娟的踩踏,宜妃又被降到贵人。
陶贵人不知道怎么得罪了皇帝,心里这个沮丧。十一岁的儿子被撵出皇宫另开府,陶贵人怎么能放心,她的认知,她的儿子是最善良敦厚没有心眼的。
她做了很多亏心事,她担心她的儿子被人谋杀,皇帝再也不登她的门,让她无计可施,陶常在因为怀了龙种,被皇帝提为贵人,比她晚进宫十几年的侄女和她的位份一样平齐,真是让她郁闷,小陶氏找她研究整治大陶氏,她都是烂眼轰蝇子,自顾不暇,没好气地撵小陶氏走。
☆、第117章 几波算计
盛锦妍盼的消息终于传回来,福州的奏折到了,陶谦韧因为玩忽职守,不但丟了福州海港,本人被海盗掠走,盛锦妍听来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前世的大舅父是死于海盗之乱的,她就怀疑是陶谦韧搞了鬼。
陶谦韧这个废物,这一世还没有死,舅父怎么会死于海盗之手呢?肯定是在这个战役中陶谦韧动了手脚,舅父没有防备,是被陶谦韧的人杀死的。
就是为了夺舅舅的军权,前世她被封闭在安乐王府,消息蔽塞,不知道陶美娟进没进宫?十三岁她就被小陶氏安排嫁进安乐王府,小陶氏就是为了自己的女儿做王妃,急不可耐地让她出嫁。
可怜的自己胆小怯懦,失母失兄,父亲在边关回不来,老太太任由小陶氏作妖,糟贱她这个嫡女。
盛锦珠原是陪嫁媵妾,到她死的时候已经是侧妃了,小陶氏就是借了陶谦韧和宜妃的势力,一步步把她谋划死,给她的女儿铺路,
这一世她吸取前世的教训,去福州提醒舅舅小心陶谦韧,再让舅舅装病卸去军权,把这个海盗作乱的机会给了陶谦韧,陶谦韧哪里知道有什么海盗入侵之事。
得了军权的他正在得意,没有防范意识,被海盗打了个措手不及,真是罪有应得,他没有死更好,海盗一定会好好地折磨他。
这个贪生怕死龌龊的家伙,会不会投降海盗,把边关的布防献给人家,那样舅舅还有一场硬仗好打。
这样的猜疑有了端倪。
陶谦韧被掠走,陶贵人失去了这样大一个军权的助力,她的儿子夺嫡注定是不易了。
陶谦韧被海盗掠走,真好,他就是能活着回来,也不会被受到重用。
该舅舅出马了。
这一世的海盗入侵比上一世晚了两个月,盛锦妍以为她重生蝴蝶飞偏了,陶谦韧会不会捡一个大便宜,老天爷是睁眼的,终究他是报应了。
盛锦妍第一让陶美娟得到了消息,陶美娟都傻了,哭嚎地找皇帝,让陶谦勋去救陶谦韧。
皇帝真的是喜欢这个小女人,他一哭,他就心疼,可是陶谦勋还在生病,也是陶贵人指使的让陶谦勋去领兵。
陶贵人的计划是借此除掉陶谦勋,陶谦勋不是病着呢吗,一个病人怎么指挥大军,头脑一定是昏沉的,指挥不灵,让盗杀死他,才是陶贵人的心愿。
她放下身段祈求魏氏让陶谦勋支持七皇子,陶谦勋是给脸不要脸,既然他不能为自己用,也不能让别人用,铲除才是最好的妙计。
陶贵人教了陶美娟借刀杀人之计,陶美娟执意让陶谦勋去救她父亲,说别人不会尽心,救自己的兄弟陶谦勋一定会尽心的,她装了一大堆小女儿姿态,撒娇、亲昵、恭维、祈求。望眼欲穿的招数,逼得皇上不得不让病中的陶谦勋重赴福州。
穆眠得到了消息,给皇帝出了一个主意:“父皇,您就答应陶常在的要求也无所谓,就应她是陶谦勋去,您暗派了别人她也不知道,她消停,您也不烦心。
陶谦勋确实是病得不轻,派他去,会误国误民,不但救不回陶谦韧,恐怕连陶谦勋也搭上。”
皇上觉得很对,自己一个马上皇帝,怎么就听起一个女人的话来?被一个无知花瓶的女人指使,自己还算什么皇帝?
女人只是玩物,怎么能真心对待,她为了荣华富贵往皇家钻,宠她也不能随意应承什么,看来眠儿才有帝王之道,对那些取宠的女人,就要虚与委蛇。
什么君无戏言,对女人就得全是戏言。
他看重这个儿子,不只是和他的生母是青梅竹马感情深,原因是这个儿子是最适合接掌江山的人才,他文武全才,智谋过人。
胸有丘豁,胆量超群,眼光独到。
建国才有十年,江山还没有稳固,一个庸才是保不住天下的,那些个亡国的后裔蠢蠢欲动,都在待机而发。
把江山交给别的皇子,自己死了也不放心,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
玩~女人也不能玩得丧志。
开国之君终究是知道江山来之不易。
看着自己满意的儿子离去,他便进入沉思,与先皇后的感情,想起那时的美满,跟这些女人算什么。
为了江山,他抛下她母子,一走就是八年,等他去寻她们的时候,早已是香魂渺渺。
儿子不是自己养大的,自己也欠了墨家天大的人情,怎么还?等着儿子还吗?
不用等,还是自己还!
次日,唐元帝就颁旨,封穆眠的舅舅墨景渊为镇西候,赐镇西候府第。
墨景渊的母亲为一品诰命,墨景渊的夫人为二品诰命。
这一来,朝廷上下一片哗然,皇帝已经露出了立储的意向,现任皇帝登基已有四载,都没有封赏先皇后的母家,大家都在争储,皇帝这样做,是给大家看的吗?给你们摆出了谁是储君,你们就不要争了!
支持淑妃杜湘荟的儿子六皇子穆璨夺储的淑妃的哥哥威远候杜陵。
支持贞妃程美华的儿子八皇子穆瑗夺储的,贞妃的哥哥永宁候程晓燃。
这二人一同被派去福州,一个为副一个为正,这俩人都乐坏了,贞妃和淑妃更高兴,她们盼了多年的军权终于到手了,只可惜贞妃不太高兴,她的哥哥是副帅,被淑妃的哥哥压了一头,她咬牙恨恨地想:只要杜陵死了,她的哥哥一定会顶上去。
想想,心里也宽绰了些。
盛锦妍不明白皇帝怎么没有起用舅舅,她知道舅舅是装病,皇帝不知道,穆眠嘱咐她千万别说陶谦勋没病,让陶谦勋继续装病。千万不要接这个手。
接了这个就是大麻烦,救不回来陶谦韧,让陶常在天天在皇帝耳边进谗言,救回来也没好,救不回来也没好儿,总之是劳而无功。
让这两个夺嫡的健将去送死吧,救不回来陶谦韧被陶常在踩,救回来也没有功劳,到时候这两个野心家有勇无谋,还不知道能不能回来,就是不死,皇上也会收回兵权。
让这些人都去福州试试,让皇帝知道知道到底用什么人合适。让陶谦勋的病慢慢地好,最后去给他们收拾烂摊子,就显出谁是最有用的人。
盛锦妍才明白了穆眠的用意,穆眠的花花肠子怎么这样多?
她怎么知道穆眠是前身体与后灵魂的结合体,两个人的记忆,两个人的聪明,两个人的智谋一个人接收,有一个千年后的灵魂,多了千年的经验,他能不想的全吗?
盛锦妍很是佩服穆眠,以为他生来就是这样聪明,她觉得离这个人近了,就不用自己操心、担心有什么不测。
和这样的人作对,就是找死,活得腻味了。
穆眠并没有给皇帝替什么建议,皇帝的身份,是无限的皇权,谁要是比他聪明,皇帝是最忌惮的,说对了他的心是无碍,要是建议这俩人去福州,吃了败仗,什么过错就都是提建议的人了。
皇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