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食锦绣-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温蓝这才看清这道姑已上了一些年纪,约摸四十来岁的样子,她挽着道髻插着一根木簪,内着一件灰色的道服,两鬓的头发已有一些泛了白。
  “仙姑您为何这么晚还在赶路?”温蓝好奇地问道。
  “我想快点回到观中,但没想到这雪下的这么大。”道姑看了看庙外的夜色,那北风将那飞雪吹进了庙宇之内,在门口已经形成了厚厚的一层。
  “您的道观在什么地方?”温蓝又问。
  “在普华山。”
  普华山?温蓝从怀里取出地图,地图上标明普华山距离上京只有十来里路,除此之外它还是进京的必须之路。
  “仙姑,我们同路耶。”温蓝收好地图一脸惊喜,这么险恶的环境,她又人生地不熟,能遇到一个同路之人真是太好了。
  “是呀,我们同路。”那道姑脸上却露出为难之色,“不过我要着急赶回去,所以不会在路上多做停留,姑娘想与我同行不知道脚力吃不吃得消。”
  “我脚力没问题的。”开玩笑她可是户外运动的爱好者。
  “那好吧。”道姑笑了笑。
  温蓝连忙又感谢,“谢谢仙姑,谢谢仙姑。”
  “姑娘,你可叫我的法号元真。”
  “元真仙姑!”
  “你这孩子。”元真再次笑了笑,不再纠正。
  温蓝也是乖巧,她想到这道姑着急赶路肯定来不及吃晚饭,于是她又从车里取出她事先准备以对不时之需的小吊罐,去旁边河里砸了冰取了水,然后回到庙宇里架起锅为道姑熬了一点小米粥。
  “元真仙姑,你喝点粥暖和暖和。”
  元真接过粥,很是惊叹,“没想到你都备了这些东西?”
  “我是做了长久的打算,所以带的东西比较多。”温蓝指了指车上子的物件,“我还带了一些萝卜与干货,调料品也有一些,不出意外我车上的东西可以对付十天半个月。”
  “你经常出远门?”
  “没有,这是第一次。”林芙蓉的第一次,当然她温蓝倒是经常出远门。
  穷家富路,这是基本常识。不过幸好她没有将这些东西全数丢到曾紫黛的外婆家,要不然今天就只能啃干馒头了。
  元真道姑却很佩服,“你第一次出门就能考虑的很多周全,真是一个不简单的姑娘。”
  “也不是,我是一个厨子,这些东西算是我谋生的家业。”
  “厨子?这南朝很少有女子当厨子。”
  “总有一二。”
  “你以前在哪里当厨子?”元真一边喝粥一边问。
  温蓝想了想,回答道,“我以前在给有钱人家当厨子。”那猎户就是有钱人家。
  “为什么又不做了?”
  “我是短期合同,呃,就是别人请我去他家做菜,我做完了就走了,工钱日结的那种。”
  “哦,我明白了,这也是你为何去上京的原因,这上京富人居多,到时候你凭自己的手艺给这些富人家做些宴席对不对?”
  “是的,是的。”温蓝连连点头,其它她之前并不知道自己进上京能做什么。
  开酒楼只是她伟大的一个梦想,但开一家酒楼谈何容易,就她手上的那点钱根本就不够。
  今天听这道姑一说,她豁然开朗。
  对呀,她进上京后可以先到大户人家去当厨子,等口碑做出来了,她就出来单干,然后接一些私单,等本钱挣到了她才开酒楼。
  没错,这就是她的职业规划。
  温蓝想到这,再看那道姑时,顿时觉得她就是那点化世人的观世音菩萨。
  嗯,一定是观世音菩萨!
  花影子 说:
  今天码字时困得不行,但是想到温蓝接下来的生活,我又兴奋的不行,我家女主终生要遇到人生真正意义上的贵人,只不过这贵人最后会变成她的罪名,要想知道故事如何发展,一定要每天追这本作者本人都觉得好看的《食…锦…绣》
  还有一点,大家看书时不要错过任何一条线索,这些都会是后面的引子。


第六十六章 兄妹俩
  因为元真道姑答应同行,温蓝对此是十分感激,所以她照顾道姑就更加的殷勤了。
  再说她又是她的救命恩人,两者相加怎么能让温蓝不感激。
  天微亮,她就起了床,添柴又煮了一些粥,然后泡上带来的馒头又取出自己制作的酱菜,招呼着道姑起来吃。
  道姑对此也是十分的感激,连连夸温蓝是一个贴心又懂事的孩子。
  “你跟我的徒儿善心一般大,但她远不及你聪明乖巧。”元真道姑说到这里默默地拭了一下眼泪。
  温蓝蹲在一边连忙问怎么啦。
  “我徒儿善心前不久葬入火海,不幸离世。”
  被大火烧死了?
  温蓝表示同情,她上前拍了拍道姑的背,安慰道,“人死不能复生,您要节哀。”
  “不坊的,我上清门徒并不惧死,善心也是死得其所。”元真道姑说到这里不再多说,她吃完早饭,起身准备上路。
  温蓝连忙收拾行李,踩灭火了火堆,但为了更好地跟道姑同行不被人指点,她换回了女装,推着小车带着铁大统领紧跟着道姑身后。
  这一天依然是风雪兼程,温蓝虽说玩过徒步,但这南朝的棉布鞋怎么可能跟现代的防水保暖鞋比,走了一天,她的鞋子全数打湿,穿在脚上是又重又冻。
  温蓝两只脚都冻麻了。
  铁大统领也有一些吃不消。
  到了傍晚,温蓝看到前面不远有一户人家,就跟道姑提议先到这户人家躲一躲风雪,吃点东西把鞋子烤干了再走。
  要不然这样走下去,脚会冻烂。
  道姑的鞋也全湿了,听了温蓝的话她思索了一下点头同意,于是一道姑一村姑就去了路边孤伶伶的这户人家。
  这户人家的房屋情况并不比那座庙宇好多少,要不是院子里放着一些日常生活的用品,温蓝都怀疑这是房子没人住。
  她敲了敲门,不一会儿一个虚弱的声音问道,“谁呀?”
  “您好,我们是过路的旅人,想在您这里借个地方避避风雪。”温蓝朝门里喊道。
  门里安静了一会儿,不一会儿大门拉开,一个脸色呈青黄的妇人出现在温蓝面前。
  她看了一眼温蓝,又看了一眼元真道姑,脸上马上露出笑意来。
  “不知道是仙姑到来,怠慢了,怠慢了。”她说着拉开了大门把温蓝与道姑请了进去。
  温蓝内心一阵欢喜,她想跟着道姑同行是跟对了,这里的村民似乎信道,对道人天生有一种敬畏。
  两人进了屋,发现屋里并没有点灯,黑漆漆的,眼睛要适应半天才能看到了一点光亮。
  “您屋里为什么不点灯?”温蓝问。
  妇人看了一眼温蓝,极其不好意思地说道,“我们家没钱买灯油。”
  说着,她舔了舔干枯的嘴唇,努力地咽着口水。
  温蓝知道这妇女定是饿坏了,只能用咽口水来缓解饥饿。
  于是,她从自己包袱里拿出两个馒头问妇人,“您要吃吗?”
  啊,妇人不解,看向温蓝。
  温蓝解释,“我们借用您的屋子,没什么当见面礼,这些您吃吗,如果不嫌弃请您收下。”
  “这……这?”妇人再次舔了舔干枯的嘴唇,目光落到馒头上时已经有些湿润,她接过馒头跟温蓝施礼,那样子似乎都要跪下了。
  “谢谢,谢谢!”她道了谢,并没有吃它,而是转身朝屋里喊到,“三儿,暖儿,我们有吃的了。”
  听到有吃的,屋内一阵骚头,不一会儿奔出两个半大的孩子来。
  一男一女,瘦的像麻杆似的,也是一脸菜青色。
  他们两人见到馒头马上开心地奔过来,一人拿过一个,狼吞虎咽起来。
  吃了一半,两个孩子同时意识到什么,纷纷把手里的馒头递给他们的娘。
  “娘,你也吃!”
  “娘不饿。”那妇人伸手摸着两个孩子的头,笑着摇摇头。
  温蓝见壮,连忙从包袱里又摸出两个递了过去。
  “我这里还有很多。”她对妇人讲。
  “谢谢,谢谢!”妇人接过来对那两个半大的孩子说道,“还不谢谢这位恩人。”
  “谢谢恩人,谢向恩人。”两个孩子一边吃一边道谢。
  温蓝不知为何心里堵得慌,她想到了林荷花与林木头,春上林芙蓉的父亲生病时,林家卖了家里的良田,后来就靠帮人摘桑摘蚕为生,青黄不接的时候她们三姐弟也是有一顿没一顿。
  记得有一天,孟千城从家里拿了两个馒头过来,林芙蓉带回去给弟弟妹妹吃,他们吃馒头时的样子跟面前的这两个孩子一模一样。
  也许就是那个时候,林芙蓉才想到要跟孟千城好,她内心深处一定是在想如果她嫁好了,她的弟弟妹妹就不会饿肚子了。
  但是事无愿违。
  妇人见孩子们吃得这么狼狈,鼻子一酸落下两滴泪来,但又想到这给予他们食物的恩人还站在屋里,连忙张罗着要去升火给她们取暖。
  温蓝见那妇人饿得走路都困难,连忙自己去柴房找柴火。
  去了柴房才知道,这户人家是真穷,柴房里除了两捆柴火外是空空如也。
  一般来说,这大冬天的,每家每户都会囤积很多的木柴,以备好过冬,这户人家什么都没有,这是准备冻死在家里吗?
  温蓝升好火,问妇人,“这两孩子的爹呢?”
  妇人一听又流了眼泪,她一边抹眼泪一边把两个孩子聚到怀里说道,“孩子他爹上山砍柴的时候不小心摔到山沟里摔死了。”
  “啊,什么时候的事?”温蓝很是关心。
  “入夏的时候,当时下了几场雨,那山坡太滑。”妇人说到这里叹了口气,“我们一家人生活在这里,没地没田的,就靠孩子他爹上山砍柴维持生计,他一走我们连给他打副薄棺的钱都没有,于是我们把家里能卖的东西全卖了,还欠了棺材铺一大笔钱。”
  “是呀,那棺材铺的老板每天催着我们还钱,我跟哥哥上山捡的柴火换了钱都不够。”依偎在母亲怀里的小姑娘对温蓝说道。
  她大约十一二岁的样子,因为营养不良长得是又瘦又小,不过一双大大的眼睛倒是透着一股机灵劲。
  温蓝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小姑娘,她伸出手拉了拉她的手。
  她的手指冰凉。
  温蓝再看看她的身上,这么冷的天,她居然只穿了一件麻布做的厚衣,并没有穿棉袄。
  “你冷吗?”她问她。
  小姑娘点点头,“冷,娘怕我们冷就让我们早早地睡下了,可是被子里也不暖和。”
  怪不得才到傍晚这家人就进了里屋,除了没钱点油灯外,她们就靠睡觉来对付饥饿与寒冷。
  真是可怜!
  温蓝心疼这对兄妹,她起身从自己的车上翻出两件棉衣,这两件棉衣是她离开鸡鸣镇时候在镇上买的成衣,还没有穿过。
  她把衣服递给妹妹,“穿上吧,这是姐姐的,还没穿过。”
  “不要,我们不能再拿姐姐的东西了。”小姑娘十分懂事地把衣服推还给温蓝。
  温蓝看她这样更心疼了。
  “穿上吧,姐姐还有很多衣服。”
  小姑娘还是摇头,“不用了,明天娘打算带我们到西集口,到时候我就有新衣服穿了。”
  “西集口?”这时,一直没有吭声的元真开了口,她看向妇人一脸惊讶,“你怎么能把女儿卖去妓院?”
  此时的妇人听到元真这么问,捂住脸羞愧地哭出声来。
  “……我也是没有办法,我养不活他们,把暖儿卖到西集口起码她还能活下来。”
  “这……”元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她扭头不去看这家人。
  温蓝听说西集口是妓院,她也很震惊,她想象不到一个母亲准备把女儿卖到妓院时的心情。
  但是她能理解这家人的无奈。
  “我把她买下,我把她买下。”她情急地喊出了声,“多少钱?”
  “啊?”妇人忘了哭,抬起一双泪眼看着温蓝。
  “我不是人贩子。”温蓝连忙解释,“我是一个厨子,准备到上京去谋生,如果您信得过我,就把这小孩子买给我,给我当个下手切个菜什么的。”
  温蓝想,把这个孩子交给她,她一定不会让她饿死。
  虽然跟她也不一定能享什么福,但总比卖到妓院被男人当玩物的强。
  温蓝怕妇人不肯,连忙从怀里掏出那锭防身用的银子,“我身上就这么多现钱,您看可以吗?”
  她把银子递给妇人。
  妇人一看更是惊讶,这些钱可远比她把女儿卖到妓院的钱多。
  看来面前这个小姑娘是个有钱人。
  妇人正在犹豫,小姑娘却站了出来,她拉着温蓝的手对母亲说道,“娘,我愿意跟这位姐姐走,您拿着这些钱还了债,以后就跟哥哥好好生活。”
  “暖儿!”
  “娘。”
  母女俩是抱头痛哭。
  元真道姑也流下了眼泪,她转过身有些欣赏地看了一眼温蓝。
  这姑娘不仅勤快,心底还善良。
  要不是她一心想要去闯世界,她真想收她为徒弟。
  温蓝最见不得这种悲伤的剧情,她上前宽慰妇人,“大娘,您不必伤心,暖儿跟我去了上京我会待她像亲妹妹一样,只要有我一口吃的我绝对不会饿着她,到时候你们的日子过好了,把她要回来也可以。”
  “不,恩人,您既然买下了暖儿,她以后就是您的丫鬟,你该使唤的还得使唤。”说到这里,那妇人把银子又塞回了温蓝的手中,“恩人,要不你让三儿也跟着您吧,这钱我不要了,您也带三儿走吧!”
  啊?
  温蓝看了一眼站在妇人旁边跟暖儿有几分相似的小男孩,她猜想这对兄妹应该是一对双胞胎。
  其实她也理解妇人的做法,这一锭银子虽然可以解燃眉之急,但是一个妇人与一个半大的孩子,这以后的生活肯定也苦。
  再说,这个地方地处偏僻,他们一家除了砍柴还真没有什么好的营生。
  妇人把孩子交给她,也算是为了孩子以后能有口饭吃。
  可怜天下父母心。
  温蓝盘算着自己身上的钱,两锭金子如果省吃俭用吃上个大几年是没有问题的,还有几张银票,对付在上京的花俏也够。
  最主要是租房问题。
  温蓝想起还给余怀远的那袋金珠,如果不跟曾紫黛同行,她也不会损失那一笔钱。
  幸好黑衣使者还补充了一点她的亏空。
  “好吧,我把三儿也带走。”温蓝又把银子推还给了妇人,“大娘,这些钱您一定要拿着,要不然暖儿与三儿跟我走的也不安心,您在这里好好照顾自己,等三儿与暖儿跟我学了本事,我让他们回来孝敬您。”
  “谢谢,谢谢!”那妇人拉着一双儿女是跪地磕谢。
  急得温蓝连忙去扶。
  元真道姑也上前去扶,“无量天尊,失主能遇到温姑娘这样的善心人也是前世积得善德,请不必多礼,快起来。”
  她说完,也从身上也拿出一些钱来递给妇人,“您可要保重身体,到时候这双儿女回来就可以再享天伦。”
  妇人这下子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她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个大雪交加的夜晚,会有两个大善人将临到她们家,给予她们活下去的希望。
  决定了去向,两个孩子听话地穿上了温蓝给的棉衣。
  温蓝个子虽小,但她买的棉衣穿在两个孩子身上却显大,好在温蓝有办法,她分别在两个孩子腰间束了一根带子,又被袖口挽起来。
  这才看上去合身了那么一点。
  但就算是这样,那个小叫三儿的男孩子还是有点害羞,因为他穿的是女装。
  “不碍事的,我出门还经常穿男装呢。”温蓝拍着他的头安慰,“等到了上京,姐给你买身新衣服。”
  “不用,这身挺好。”男孩懂事地回答道。
  半路收了两个小跟班,温蓝虽然压力很大但是心情还是愉悦的,她进了妇人的厨房,用自己带来的萝卜与干货炖了一锅汤,因为道姑只吃素,她又为道姑单独做了一碗。
  干货,是猎户打回来的猎物,温蓝做成的腊制品,她只带了一小块,也不多,但她今天全数给炖了。
  腊肉与萝卜的香味很快就勾起了两个小家伙的馋虫,他们站在锅灶前是不停地抹口水。
  特别是三儿,他还跟暖儿抱怨刚才不应该吃馒头。
  “哥!”暖儿推了哥哥一把,示意他不要没了规矩。
  而她的那双大眼睛却也是盯着锅里的肉不放。
  温蓝想,这两孩子是多久没吃肉了,到了上京她一定先给他们买只烧鸡吃。
  很快,肉汤炖好了,温蓝盛了四碗,又为道姑做了一道素汤,她把素汤端到桌边时,却见那娘三都垂手立在桌前。
  “怎么不吃呀!”她问他们。
  “这本应该由我做的,姑娘您是客人,还要您辛苦。”
  “别这么说,大娘,快坐下吧。”温蓝把妇人按到桌前坐下,然后说道,“我是厨子,这做饭的事情自然是我来。”
  她说着,又请元真道姑坐下。
  众人坐下后,温蓝拿起筷子让大家吃。
  两个孩子一听,马上开动,边吃边惊叹,“这肉汤好好喝。”
  “太好喝了。”
  元真道姑拿起筷子尝了一口她的素汤,这是用冬菇做的素汤,里面似乎还放了些山里的食材,有冬笋还有木耳。
  “这些都是你随身带来的?”她问温蓝。
  “对呀,这了找这些食材我费了好大的劲,后来想着要出远门,放在家里可惜,就全数带到了身上。”
  温蓝指了指她的一车行李,要不是带了这些,她也不至于用车驮。
  元真道姑点点头,之前她还怀疑过温蓝是不是如她所说是一个厨子,必定她们之间萍水相逢,为了保护自己很多人不一定会说实话,但是现在她看到温蓝准备的这些东西是彻底的相信了她。
  而且她做的食物确实很美味,那怕是一碗素汤。
  喝完汤,妇人起身为温蓝与道姑铺床,这家人太穷了,那有什么像样的褥子,温蓝拿过自己的被子与道姑随便凑合了一晚上。
  第二天一早,温蓝带着两个孩子要远行,妇人难免又要叮嘱一番,什么在路上要好生照顾主子,要勤快不能偷懒之类的。
  温蓝呢,则把自己车上剩下的萝卜干货全数给了妇人,这么大的风雪,这里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她担心妇人就算有钱也不能饱腹。
  未了,她还趁大家不注意,把被子里缝着的银票拿了出来,然后又把自己那床被子送给了妇人。
  因为昨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元真道姑提出要让温蓝到普华山去歇一晚,有了休息的地方,这床被子自然是派不上用场,再说她现在把钱送给了妇人,身上就一些零钱,及时拿出银票也是很有必要的。
  安排好了一切,四人一狗再次朝上京出发。
  这一切温蓝可比之前轻松了许多,因为两个孩子都争着要为她推车。
  她索性就依了他们。
  要不然两个孩子会不安。
  走走停停,到了下午她们才看到群山的影子。
  元真道姑指着其中最高的一座山对温蓝说着,这就是普华山,约摸一个时辰就到山脚。
  有了目标,走起来就快了,不多时他们就到了山脚。
  此时的山脚下,哗拉拉地站的一行人,她们正焦急地张望,温蓝一看就知道这些人是在等元真道姑,因为她们也穿着跟元真道姑一样的道袍。
  “师父,师父!”那群人一见到元真道姑,立马就朝她们奔来。
  她们先是帮道姑拿下行李,然后又询问小师妹的事情。
  “回去再说吧。”元真道姑脸色阴沉一脸悲哀,她转身为自己的几个徒弟介绍温蓝,“这是我在咱上认识的一位道友,清风、清华,帮她们把行李拿上,我们一起上山。”
  那两名弟子一听,连忙上前帮温蓝他们分担行李。
  温蓝也知道,这上山的路不好走,推车是不太可能的,她把车里的东西全数拿出来,然后将自己花了二十来个铜板买的车推到一处山沟里藏好。
  以便自己下车时再用。
  普华山的台阶虽不及明月山庄的繁华,但也修建的十分牢固,温蓝带着两个孩子跟一条狗随着一群道姑上了山,进了观。
  这道姑所在的素清观一看就是一个大观,香火旺不旺温蓝并不知道,但是从她们观中的摆设可以看出,这家观并不缺钱。
  观中,地面全数用青石铺成,大殿也是用上好的木材搭建,先不说别的,就这观中的道姑数量之多也不是其它地方可以媲美的。
  元真道姑一进观,那些小道姑们不是喊师父就是二师父,从这些人的称呼中,温蓝就能得知这观中像元真道姑这样的级别不止她一人。
  果然,听闻元真道姑回观,正殿里急匆匆地走出三个年长道姑,元真迎上去,喊了为首的一个年纪要比她大的道姑一声师姐,又喊了另外两个为师妹。
  那三个道姑见元真一个人回来,什么话都没有问,默默地低下了头。
  温蓝想,她们肯定知道了元真带出去的徒弟遇了难。
  但是怎么知道温蓝不知,她想是不是元真提前写了信回来。
  可是写了信,为什么刚才在山下的那些道姑又在问。
  哎,不知,不知,这是别人观中之事,跟她无关,还是不要理会为妙。
  元真也为自己的三个同门介绍了温蓝,然后唤来她的一个大弟子,让她带着温蓝去后面的客房放行李。
  于是温蓝就随着这个大弟子去了后面的厢房,她们三个刚放下行李,又有一个道姑端来一盆热水,让温蓝先洗个热水脸解解乏。
  温蓝心想这里的道姑果然都是一些行善之人,考虑问题这么周到。
  她愉快地接受了。
  而此时,在观中的会客室里,三位道姑听元真道姑讲一些事情。
  “我到了明月山庄,让善心暗中调查真正的乌山金头是什么地方,但没想到她刚到藏宝阁就遇到有人纵火,她没能逃出来……”元真道姑说到这里叹了口气。
  “有人纵火?”师姐有些纳闷,“难道除了我们在暗中调查外,还有人在调查。”
  “一定是,这乌山金头里藏着的可是我们济源国的宝藏,当今那个所谓的圣上可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肯定也在打这笔宝藏的主意。”
  师姐点了点头,“我们查了这么久,现在明月山庄突然对外宣布他们找到了乌山金头,还举行这个乌山金头大会,我想他们的用意恐怕也是当今圣上的主意,他们除了想找到乌山金头的宝藏外,还想找到公主殿下的下落。”
  “师姐的意思是这次的乌山金头大会有可能是一个幌子?”
  “不排除这个可能。”师姐站起来在房中来回地走动,她想了想说道,“清务这一死想必会加大了那个狗皇帝的疑心,以后我们素清观行事就更加要小心。”
  她说到这叹了口气,“哎,之前派到上京当眼线的苏姑身份暴露了,我们现在无法了解上京的一些动向,以后想要打探乌山金头的消息恐怕是更难了。”
  “师姐,我为你找了一个人。”元真道姑连忙说道。
  “谁?”
  “刚才随我上山的那个温蓝姑娘,她是一个厨子,这种身份很容易在上京隐藏。”
  “可是她愿意做我们的线人吗?”
  “我们不跟她明说,”元真也叹了口气,“苏姑的事情就是因为她知道的太多,这次让这个小姑娘当我们的线人,我们可以什么都不告诉她,在不知不觉中拿到我们想要的消息。”
  “可行吗?”
  “可行的,她是一个热心肠,如果我们先施恩于她,到时候问她一些事情她定会全力帮忙打听。”
  “施恩,如何施恩?”
  “上京亲王府附近我们不是有一所宅子吗?”
  花影子 说:
  读者问:温蓝现在是帮手也有了,宅子的事情也解决了,那么我们的猎户是不是该回来了呢?
  作者答:当然!
  读者又问:能透露一下如何相遇?
  作者答:不好意思,不能剧透,不过你们可以开脑洞地想一想他们相遇的方式,写信告诉我。


第六十七章 慕亲王
  温蓝这一晚睡得是相当的踏实,这不仅归功于观里的棉被很厚很软,还归功于她晚上洗了一个热水澡。
  要知道这几天在路上风雪兼程,她别说洗澡了连洗个脸都困难。
  泡了澡搓了泥又洗了一个头发,温蓝瞬间就觉得自己得到了重生。
  然后她又让两个小家伙也在屋里洗了澡。
  观里的道姑们很是贴心,还帮她们三人准备了贴身的换洗衣服,两个小家伙有了新衣服穿,开心的不得了。
  温蓝见他们开心,她也很开心。
  用了晚饭,两个孩子就困了,温蓝给铁大统领喂了食与清水,跟道观里的道姑们说了一声晚安,就带着两个孩子睡了。
  一夜无梦。
  第二天醒来,温蓝就收拾行李准备离开。
  元真道姑进来,让她们暂时不要走。
  “这两天,我们道观要开斋授课,山下的居士道友会在观里待几日,我们观中人手不够,特别是做斋饭的,我们观中就一个五十多岁的厨娘,所以我还想请温姑娘帮个忙。”
  温蓝一听自然是同意,元真道姑可是她的救命恩人,再说她带着两个孩子到这山上又是吃的又是住的,能帮她一点忙,她内心也能过意得去。
  “好,没问题,做饭我拿手。”
  温蓝答应,元真连忙请来自己的三位同门师姐妹,这三个进来跟温蓝说了一些感激的话,然后拉着温蓝的手又问了一些她的实际困难。
  “你们过冬的衣服可有?”
  “有……的。”温蓝看了看两个孩子,他们贴身衣服虽是新的,但外面穿得还是她昨天给他们的那套。
  “这两个孩子穿得可不合身,这样吧,我让清风下山到市集上买两套棉衣给孩子们。”
  “谢谢,谢谢。”温蓝站起来连忙从身上掏钱。
  那师姐上前一把握住了她的手,“姑娘,你能帮我们道观施斋就是我素清观的道友,能到帮你们也是我天师的无量功德,姑娘不必多礼。”
  “那我就不客气了。”温蓝是豪率之人,也就不再拘礼。
  接下来的时间,温蓝就扎身于厨房,写菜单点素食然后就是切菜配菜。
  元真道姑说的没错,这么大的道观就一个五十多岁的厨娘,这厨娘不是道姑,从穿衣打扮来看好像是山下的村民。
  年纪不仅大耳朵还有一些聋。
  不过人很和善,知道温蓝是来主厨的,她二话不说就把厨子的位置让了出来,她则在下面打下手,温蓝说什么,她就做什么,只是交流起来有些困难。
  两个孩子也很努力,帮忙抱柴的抱柴,升火的升火。
  厨房虽不大,但四个干的却很开心。
  因为是斋饭,制作的全是素菜,但是素菜并不代表就是炒几棵大白菜,炖一锅萝卜。
  温蓝从进进去去的道姑口中得知,今天来山上听道观里道姑宣讲道法的居士道友都是上京里有头有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