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家甜点香满园-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了柱子这话,裴华哪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无非就是嫂子将给自己的鸡蛋克扣了。
对嫂子的心寒不及侄子给自己万分之一的温暖,裴家不是隔壁杜家,即便家里的柴火堆足够用两三个月了,可去湿炉子顶天也就两日里生一次,晚上冻得人脚指头疼,柱子已经洗漱完了,穿着睡觉的贴身小袄子,一摸他端着碗的手,冰凉。
“好,谢谢柱子,你快回屋,别冻着了。”
裴华接了那个小碗,催促柱子。
可是柱子仍站着不走,只抬头盯着裴华瞧,裴华以为他是要监督自己将那颗鸡蛋吃完,觉得这孩子真是逗趣,从小碗里拿起鸡蛋就整个塞进了嘴里,想着赶紧吃完让柱子放心,好回去睡觉。
没成想,柱子下面一句话让裴华呛到流眼泪。
“小叔,明儿中午你去芊芊姨那儿吧!”
“咳咳咳咳……”
裴华一阵急促的咳嗽,脸上的可疑红晕,不知是因为呛到了、还是因为心里话猛然被小侄子不妨头说了出来。
好容易将那噎在嗓子的鸡蛋咽下,裴华有些惊讶地问:“柱子,你方才说什么?”
柱子人小鬼大地叹了一口气,自己这个平日里又敬又怕的小叔怎么也和自己一样,吃个鸡蛋还能被呛着,又将自己刚才说的重复了一遍:“小叔,你明儿个中午去找芊芊姨吧?”
裴华有些惊疑:“为什么这么说?”
立刻,柱子拉住了裴华的衣服袖子,用哀求的语气:“小叔,明儿中午散了学你带我一起去,我想去芊芊姨家玩儿去,可奶奶和娘都看着我不让我去。”
原来是这样!裴华松了一口气,随即哂笑,自己也是关心则乱,柱子一个孩子哪里懂那许多?
见小叔只顾莫名其妙在那儿发笑,柱子有点着急,又使劲儿拉了拉裴华的袖子:“叔,成不?”
而门外李菊花见柱子许久没回屋子已经去厨房寻人了,一见厨房没人,登时着急起来,在外面叫嚷开:“柱子!柱子!”
在裴华门里的柱子更加着急了,拽着裴华的袖子就不松手了,连蹦带跳的,又不敢说话,怕自己娘听见寻了来。
见柱子一脸着急,裴华忙点头答应他,郑重地点了点头,“叔答应你,明儿中午吃了午饭,就带你去找芊芊姨。”
柱子由着急的跳脚变成兴奋的蹦跳,此时门外李菊花叫唤的声音已经带了点哭腔了:“柱子,你跑哪儿去了?”
裴大娘屋子里也有了动静。
“柱子他娘,是怎么了?”
这么倒腾下去全家人非得都被叫醒不可,裴华不顾柱子手忙脚乱指着盛蛋小碗,拉开了屋门,朗声对外面的李菊花道:“嫂子,莫急,柱子在我屋里呢!”
李菊花听了一颗“突突”提到嗓子眼儿的心才算回到了腔子里。
第176章 一颗鸡蛋和一小袋风栗子
彭大娘听到了裴华的回答,放下心来,仍旧躺下歇息不提。而李菊花则狐疑地走向裴华的屋,想着柱子这大晚上的跑到他小叔房里头做什么。
几大步快速到了裴华屋门口的时候,李菊花正好瞅见柱子那小鬼机灵正在慌乱地藏他端来的那个小碗。
当下李菊花就冷下脸来,过去拉了柱子的手:“跑出屋门就不见人影儿了,倒叫我好找!下次再这样,看我不把你的皮给揭了!”
边说边恶狠狠地用右手食指尖点着柱子的小脑门儿,把个柱子点得都有些踉踉跄跄站不稳,手里捏着刚才来不及藏好的小碗。
李菊花看着那空空的小碗,更来了气,从柱子手里一把拿了过来,“你把个空碗拿在手里做什么?”
柱子哪里敢回答,只心虚地低着头。裴华看着自己嫂子不过因为柱子送了颗鸡蛋给自己,就站在这里拿柱子撒气,作筏子给自己看。
这妇人们的小计俩,裴华怎么会不明白,只是平日里不往心里去、也懒得理会,可这是在自己屋子里,柱子为了自己这个小叔无辜被训,裴华怎么能坐视不理?
“嫂子,柱子送了个鸡蛋给我,别骂孩子了。”
裴华这么一实诚,李菊花倒没法儿再继续骂下去了,总不能对着裴华说,谁让你吃鸡蛋了?
勉强弯了弯嘴角,笑意压根爬不上眼梢,李菊花假意道:“原来是给你送鸡蛋了?这孩子,你看看,今天一天跟掉了魂似的,我刚刚问了他都不知道说,这不是找骂吗?”
说了才是找骂吧?柱子抬头瞅了瞅自己娘的脸色。
“华子,那你睡吧,也不早了。”说完,李菊花一手拿着碗一手拉了柱子走了,步伐迈得又大又急,柱子几乎是被拖着往外。
柱子也不恼,被他娘拖着倒也省了走路的劲儿了,扭过头来,没声儿笑着举起右手,弯了小指头,在空中对着裴华虚虚地勾了勾,意思是提醒小叔刚刚答应他的事儿。
裴华也对着他笑着点了点头,这高兴的数值俩同黑着脸拉了柱子的李菊花形成鲜明的对比,三个人都没吱声,表情却迥然各异,犹如一出幽默的哑剧。
到了自己屋里,关上门,李菊花又点了点柱子的头:“你个小没良心的,娘都没舍得吃,省给了你,你倒好,转脸送给别人了。”
柱子的脑儿门上已经被李菊花点红了好几处,李菊花看了又心疼起来,轻轻给他揉着,问:“疼不疼啊?”
“小叔也没吃,爹说了要给小叔留一个。”柱子摇着头,回应李菊花问的前一句。
李菊花翻了翻白眼,得,这爷俩,一个比一个气人。
刚刚李菊花在院子里头叫柱子的时候,裴勇已经有些被吵醒了,可是睡得死,只半梦半醒的,李菊花没叫两声就停了,裴勇也就继续睡了,这会子娘俩在屋子里头窸窸窣窣的,裴勇又迷迷瞪瞪地睁了眼。
“干啥呢?”
看裴勇累得眼睛要睁不睁的,李菊花给他掖了掖被角:“没啥,我在同柱子说话。你快睡吧。”
“都什么时辰了,有啥话明儿再说,快睡吧。”
带着那一个鸡蛋最后被裴华吃了的遗憾,李菊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早,杜芊芊又和栗子较上了劲。连着做了几次栗子核桃饭团也腻味了,换点新鲜花样,今儿个杜大山要去邻村给人修床去,做些方便带着的给他带着吃。杜大山老实,肚子饿了也不好意思问主家要东西吃,修床也是个累人的差事,给他备着些准没错。
从杂物房的木屑堆里取出些栗苞子。
那些个棕色的栗子在栗“斗”里头一颗一颗紧紧依偎着,很是团结,最当中有一颗是扁的,庄稼汉都叫它“肚脐栗子”,这“肚脐栗子”同其他栗子味道别无二致。
大部分坚果的外面都有保护层,像松子有鳞瓣,而白果和核桃都有一层口感极苦极涩的外皮,这些防御机制倒像是商量好了为了对付松鼠而设的。
吉安村后山上结的栗子个头虽不算大,但外壳儿很薄,杜芊芊将栗子放在竹篮子里,靠近堂屋的去湿炉子放着,这炉子内火力正旺,炉外壁的温度很快将这些栗子中的水分加温、蒸发,这就成了“风栗子”了。若没有这去湿炉子,得挂在屋檐下吹上几日才能得。
与没有蒸干水分的栗子比起来,风栗子肉微有皱纹,口感微软甜糯,更加细腻有韧性,不会像吃生栗子时弄得满嘴都是烦絮的碎屑。
季桂月按照杜芊芊说的,生起了家里的铜火盆,这东西往年冬日里可是家里离不开的物件,可自打有了这去湿炉子,它就彻底失了宠,季桂月将它从杂物房里拿出来的时候,都卧了一层灰。
炭火生得通红通红,将风栗子丢进去,不一会儿,如同变戏法一样,“砰”的一声,板着脸的生栗子就成了裂了嘴笑的熟栗子,安安在旁边看得手舞足蹈。
这下子,丢栗子进炭火盆的任务就被安安包圆了,谁丢他和谁急,必得将风栗子交给他,他再亲自丢进去才罢,“砰”炸开一个,他就乐得“啊”地笑上一声。
丢进去的多了,接连“砰砰砰”之声响起,把这个臭小子乐得笑个不停。
季桂月拿起一个烤熟了、已经裂了口的,太烫,先在手里来回倒换个几次,连连吹着气帮助其冷却,等不那么烫手了,剥了壳,送进安安嘴里,香甜无比,安安吃了仍要,季桂月剥一个,他吃一个,一连吃了七八个才停。
这边又是烤栗子又是吃的热闹着,杜大山走进来同媳妇儿还有妹子打招呼:“我去了,今儿中午前就能赶回来。”
积年的规矩,木匠这些手艺人到哪家做工,哪家就得供应伙食,若是不在那儿吃,那工钱就加上个二三文也可。
杜芊芊忙拉住他,将烤好的风栗子装了二三十个递了过去:“哥,你带着,路上吃。”
看着杜芊芊举着的小布袋杜大山就笑了:“妹子,哥又不是小孩子,还随身带着零嘴儿。”
可是口嫌体直,嘴里这般说着,仍旧伸了手接了过去。
第177章 物尽其用
杜家这个火盆子算得上是杜大山和季桂月成婚时候特意打的,杜大山挖了黑泥,立时还不能用,要将这些黑泥放在阴凉的地方放上几日,过过土的“性气”,寻了两条乱麻旧绳,细细拆了,剁得碎碎的,搀在黑泥里头做“麻道”,用那瓦盆作“模子”,盆儿口朝下轻轻扣在平地上,再在盆儿外头厚厚地敷上一层草木灰,阴干后再收口、加底、拍平和擀光。
那时候家里穷,一到严冬,烤手、暖屋子靠它;偶尔馋了,烤土豆、凉薯也靠它;阴雨天里衣服总也不得干,干了也是一股子潮气,烘衣服也要靠它,真真儿的一盆多用,因此杜大山特意将这火盆子做的大了些。
几十个栗子烤完,火盆里的炭火还旺得很,堂屋里本就生了去湿炉子,一个火盆子一个大肚炉子,让季桂月、杜芊芊还有安安三个人生生在这寒冬里热出一声的汗,脸蛋都红扑扑的,杜芊芊估摸着堂屋里头要比外头高了有十几度。
怕出去温度变化太大着了凉,杜芊芊掀开了堂屋门口的挡风帘子,这才好了些。
可火盆子里那些柴火烧得“劈啪作响”,就这么空放着太可惜了。
厨房有个装了炒米的坛子,里头只剩下一点儿,只够盖住那坛子底的。杜芊芊用来舀炒米的东西也很别致,法子还是同张二娘学的,熟透的胡柑别忙着切开,从顶上钻一个小洞,将里面的瓤尽数掏出来,再向肚中空空的胡柑塞上米糠,搁在墙根儿底下风干了,就从一颗水灵灵的果子变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这时候用刀将其一分为二,倒出里头的米糠,两个舀子就制成了,结实度不熟葫芦瓢,额外还多了橘柑类果子的清香。
吉安村的人基本家家户户都会备上点炒米,倒不是有多爱吃或者这东西有多好吃,不过取其方便。“暖穿皮子,饱吃糜子”,饿了,舀了些,开水一泡,立马就可以吃,热乎乎的能将肚子填个半饱,碰上些什么大年小节的,来了客人,端上一碗来,倒也能算作点心。
若主人家觉着就用一碗开水泡炒米来招待客人,有些拿不出手,这泡炒米还有个豪华版的吃法。少许猪油煎上一个嫩荷包蛋,抓上一把炒米和在一起,端出来,那客人保准脸上乐开了花,夸上一句“大方、讲究”。
既然那火盆子里的柴火还旺着,杜芊芊就决定做些炒米来。胡柑壳舀了几舀子糜子米,在火盆子上支起炒锅,炒熟后冷却,外壳儿去掉,炒米便成了,色黄而不焦,米坚而不硬,晶莹明亮,用茉莉羊乳泡了酥香可口,比之用开水泡出来的口感,简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这也就是为什么杜家的炒米吃得那么快的原因。
炒米炒好后,火盆子的柴火也熄了火苗,但是杜芊芊仍要让它站好最后一班岗,厨房里提溜出来俩小个地瓜,埋在灰烬里头,没多时,几股灰柱从火盆中腾起,那是地瓜“吐气”了,赶紧将圆头圆脑的地瓜在灰烬里翻个个儿,等再一次“吐气”,这地瓜便也烤熟了。
不到一个时辰,杜家堂屋的桌子上就多了三样吃食――裂了嘴的烤栗子,金黄的炒米还有喷香的烤地瓜。
季桂月举着个小地瓜,香味扑鼻,食之甜软,烫手也舍不得扔,左右手轮流换着拿地瓜,摸耳朵,夸道:“这盆子柴火算是没白烧,妹子,你这手艺,等你出嫁了,我该多舍不得呦。”
最近季桂月经常在杜芊芊耳旁提起“成亲”这件事,杜芊芊马上就十四了,杜大山和季桂月就商量着也该替妹子留神这件事儿了,可俩人琢磨来琢磨去,硬是想不出自己认识的人里有哪个能配得上自己这个妹子的。
杜大山还想着让裴华给杜芊芊留意留意,他认识的人多,城里那些大户他也都有往来,虽然不算熟人,但到底也有个见面三分情的交情,比上整天在村子里转的杜大山夫妻俩,那可要强多了。
结果杜大山说完,季桂月就笑个不停,把杜大山笑得发蒙,问自己媳妇儿,也不说,只顾着笑,季桂月笑完,想了一想,发现这还真是个路子,又笑了一下,“也行,哪天得空,你就同华子兄弟说说看。”
这两次笑,意思可不一样,第一次是笑自己男人的木讷和心大,第二次是笑,杜大山这主意倒也歪打正着,走了一个就得赔回来一个。
杜大山几乎回到家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些过了饭点,但他临走时说了赶回来吃饭,季桂月和杜芊芊特意等了他。
赶了一路,杜大山饿倒真不饿,杜芊芊塞给他的那一小袋子烤风栗子,被他边走边剥吃了个精光,可过了馋瘾,喉咙就渴的不行,烤栗子又干又甜,一路上杜大山吃了二十来个炒栗子又一口水没喝,能不渴吗?
因此到了家开了饭,米饭肉菜荤腥杜大山一概不碰,只额外拿了个空碗,倒了满满一碗的咸菜汤,“咕咚咕咚”,喉结上下滑动,几大口解决了一碗,放下碗,浑身毛孔都如同被滋润舒展了开来,“痛快!”
今儿的咸菜汤,杜芊芊是用黄芽菜做的。这时节的黄芽菜正是肥嫩的时候,洗净晾去了水汽,下钢,一层菜、一层盐,用量拿捏得极好,算不得咸,刚腌好了四五天,“细、嫩、脆、甜”,是旁的咸菜难可比拟的。
拿来做汤,虽不明贵,但胜在清爽不油腻,大鱼大肉后来上这么一碗,舒泰极了。
这里杜家饭桌上吃得正热闹,裴华和柱子已经在院门口敲门了。
那柱子可是一散了学,一溜儿小跑回的家,到了家就眼巴巴地拉着裴华的袖子。
“先吃饭,吃了饭,小叔就带你去。”
李菊花正在忙着摆饭,听见叔侄俩的动静,惊讶地问道:“你们吃了饭要去哪儿?”
第178章 小小读书郎
“小叔答应我,吃完饭带我去芊芊姨家!”
柱子一改昨儿个的垂头丧气蔫吧样,神采飞扬,上课时候都比平日里更积极上几分。“点书”过后,就到了“读书”环节,也就是苏先生范读,孩子们在地下跟着读,一句一句地模仿,通常来讲,教书先生领着读三遍或者六遍,苏岳的习惯是每句话领着读两遍,然后一段话到底再通篇领读一遍。
“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苏岳读完这一句,孩子们都跟着读。结果柱子实在心情好,劲儿头足,那么多孩子,就数他嗓门最大最洪亮,特别是读到最后几个字,简直声情并茂、用尽全力,小孩子音色本就比成人更高上一些,柱子“吐万丈长虹”这几个尤其响亮拖长,压过了所有人,整个屋子里就听他一个人真如顶天立地男子汉般直抒胸臆。
“哈哈哈哈哈……”
周围的孩子都笑起来,苏岳也微微笑了笑,小孩子的脸真是说变就变,昨儿个和今天就判若两人了。
被其他小伙伴笑话,柱子也不恼,只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喂,柱子,你做啥咧?喊这么大声!”
虎子就坐在柱子左边的课桌上,用书挡住头,笑嘻嘻地问柱子。
“虎子,今儿我也能……”
还没等柱子炫耀,苏岳就示意了孩子们安静下来,继续上课。
“孩子们,刚刚我说了这皤是什么颜色?”
苏岳在孩子们心目中极有声望和威信,虎子和柱子连忙停下私下的嘀咕,大声回答道:“白色。”
“不错,那这里的绿色其实是指哪种颜色?”
“黑色!”
……
李菊花听见柱子说吃完饭裴华要带他去隔壁杜家,讶异地挑了挑眉,又暗自撇了撇嘴,这华子不是最不喜欢自家人去占杜家便宜的么?怎么今儿改性儿了?
手下接着忙着摆筷子,头却打量裴华去瞧他的反应,发现裴华笑着摸了摸柱子的头,问柱子:“今儿在学堂里认真读书了不曾?”
柱子使劲儿地点了点头,急切地想要得到小叔的表扬:“认真!苏先生还夸我了!”
这下子一家子人都来了兴致,裴大娘嗓门最大最急切:“苏先生还夸你了?都夸你啥了?快和奶娘说说!”
“先生夸我书读地好!读得清楚,句读也都对了!”
“你读啥了?读给我们听听!”
见大家伙儿都这么捧场,柱子愈发得了意,先煞有介事地咳了一声,重现了今早的名场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其实柱子将这两句中间的许多句读省了,有些是没背上,有些是记不太清了,这两句是备的最熟的。站得笔挺,声音洪亮,情绪饱满,肚子跟着气息一鼓一鼓的,读得确实很不错。
裴大娘和李菊花几乎激动地要哭出来,“好!咱们柱子出息了!读得真好!”
婆媳俩仿佛已经能想见将来柱子鲤鱼跃了龙门中举的情形了。
可是下一句话,柱子就破了功,“小叔,我读得好吧?你答应了带我去芊芊姨家,虎子说那个饭团可好吃了!”
“啐!”李菊花含笑白了柱子一眼,“我说你小子也就这么大出息啊?背着书呢,脑子里也只有个吃。”
话尽管如此说着,但是婆媳俩没有任何一个人阻拦柱子,按理说,这婆媳俩和季桂月姑嫂俩已经闹得很难看了,不该同意柱子取的,可是也不看看是谁带去的?
说句不好听的,杜家就算拿出五十两给华子也不算过分,没有华子的帮忙,杜家现下指不定穷到怎么个境地呢。
旁人领了去去了,不给正常,裴华领了去,不可能不给面子,何况这次裴华也不错,居然同意了柱子,往常可都是要皱了眉、板了脸训人“人家赚钱不容易,别总去占人家的便宜”。
当然了,以李菊花的小人之心,她表面对着裴华笑嘻嘻,心中想的却是,这样看来,昨儿那个鸡蛋没白给,要不说她这个人心眼儿只有针鼻儿那么大呢,也就只能整天琢磨这些针头线脑的事儿了。
一顿饭,裴家一大家子都吃得很开心,柱子吃得尤其快,吃完还一个劲儿地催促裴华:“小叔,快吃呀,小叔,你今儿吃饭可真慢呀!”
裴大娘婆媳俩笑眯眯地看着柱子,心里想着这次去不知道要拿回来多少东西,这孩子没白养,也只有裴勇,停了筷子,“柱子,别催,让你小叔好好儿吃完了再去。”
柱子被他爹骂了一句,安分了些。李菊花对着自己男人暗自翻了个白眼,而彭大娘终于想起来了昨儿个裴华一回来就想嘱咐他的话,昨儿那么多活儿,忙得混忘了。
“华子啊。”
裴华其实早上起来心里就有些打鼓,不知道这次去会是怎么样,会不会又被拒之门外,吃饭吃得有些心不在焉,被裴大娘猛然一叫,“啊?娘,什么事?”
“我昨儿个就忘记嘱咐你了,上次你被南子叫了去,都几日没回来了?小曼姑娘可来找了你好几次了,今儿领着柱子去完了杜家,就快着些回来,我让你嫂子去村长家叫了小曼姑娘来,都好几次了,让人家白等……”
本来忐忑又有些雀跃的心情,听到自己娘的这一番话,一下子又沉了下去,裴华打断了裴大娘:“娘,我都说了几次了?我和小曼姑娘不可能,别再白费心了。”
“你又来,你可知道娶了小曼姑娘,多少的好处,就算不为了咱们这个家,就为了你自己个儿……”
“娘!”裴华加重了些语气,“还要我说几次?这些个我都不在意。”
“你翅膀再硬还能飞得过栾县丞?你怎么就这么榆木脑袋不开窍呢?”裴大娘心急如焚,上次村长问她们能不能做得了裴华的主,她们可是拍了胸脯保证了的,何况,婆媳俩已经将这两个孩子明年定下来的消息都散开了去的。
第179章 终于敲开了门
原本欢快的吃饭气氛一下子又紧张了起来,裴勇在这件事情上一直是站在裴华这边的,“娘,既然华子不愿意,你们又何必牛不喝水强按头?”
李菊花见裴华仍是这态度,怒从心中起,自己男人也在一旁凑热闹,裴家这俩男人,指望他们顶门立户可算是没指望了,一点儿算计都没有,这么好的机会,过了这个村可就没那个店,还有什么可考虑的?祖坟上冒青烟的好事还拿乔,真是!
“你吃你的饭吧,裴家门楣的事情我和娘倒比你们兄弟俩更上心了,两头上赶着受气,何苦来?”
先是怂了一句自己男人,李菊花第二句就冲着裴华去了。
“华子,你既如此说,最近小曼姑娘来了,听她的口气,倒是你俩和好的意思,难不成人家姑娘家家的倒在这事儿上混说?”
刚刚裴大娘那一套,别说裴华了,就是其他人都已经听得耳朵起茧子了,李菊花这一句才是正中要害的。
裴勇一听,倒也是,裴华那边不提,这月余回来次数都少得可怜,就是小曼妹子那儿近几次来,听话里话外的意思,倒像是俩人缓和了。
于是,一家几口人的眼睛都盯着裴华,包括柱子在内,不过柱子对于这个话题并不是很能听得明白,也盯着小叔纯属凑热闹。
裴华没了声儿,怎么说?总不能将旱莲池边的事儿说出来,那三个“不能”事关姑娘的声誉,答应了不说,岂能食言而肥?
只是这约定的五个月怎么那么漫长?
“过阵子这事儿自然就有了说法,攀高枝儿的事儿就别想了,绝无可能。”裴华撂下这么一句,碗里的米饭瞬间几大口扒拉完,一口菜也没吃。
牵了一旁懵懂看热闹的柱子:“你不是要小叔带你去隔壁吗?走。”
柱子正等着呢,听见裴华一声“走”,乐得要命,拖着裴华的手就往外奔,刚才的什么八卦,他又听不懂,才不感兴趣呢。
留下在饭桌上面面相觑的裴大娘和李菊花,刚才裴华的话啥个意思?见叔侄俩一溜烟走出了堂屋门,裴大娘跟在后头骂:“真是烧香没有作孽多的冤家对头呦!若等你将来错了这门亲,再懊悔都找不着坟头哭!”
可此时裴华已经领了柱子到了杜家院门口了,刚一出了自家院子,裴华就觉着肩上都松泛了许多,可旧愁去了,新忧又来了,条件反射般瞅了瞅小径旁光秃秃的树枝上有没有停了乌鸦。
“小叔,你怎么不敲门呐?”
柱子见裴华到了杜家院门口倒踟躇了起来,手抬起又放了下去,着急道,也不等自己小叔了,自己抡起拳头就敲开了,虽然个小,但敲门的力道却不小。
“砰!砰!砰!”
这声音似乎一下下统统砸在裴华的胸口,让他本来就忐忑的情绪更加翻涌起来,又似乎本来就是他自己的心跳,犹如谜底揭晓前的不安等待,门内人应门的时间也过得也分外得长。
随着杜大山那一声“谁啊,来啦”,裴华的心才稍稍落了地。
柱子只敢敲门,不敢应声,求救般地拉了拉裴华的手,而裴华听了是杜大山,清了清嗓子,“大山哥,是我。”
这叔侄俩,一个不敢敲门,一个不敢应声,也是没谁了。
“哎呦,华子啊?”杜大山的声音透着高兴,脚步声快速地由远及近,开了门,“快进来!又是好几日没见你了,衙门里忙?”
“嗯,也是昨儿个才能回来歇上两天。”
“快进来,快进来!今儿我去邻村给人修床去了,回来得晚,芊芊她们非等我,饭还没吃完,你吃了没有?一起吃点。”
杜大山见了裴华很亲切,从院门口到堂屋这么一点子距离,就同裴华亲热得絮叨了许多,裴华瞧着就更放心了下来,那日定是都出门了或者其他什么缘故,断不可能故意不给自己开门。
跨进堂屋,裴华第一眼就去瞧杜芊芊,神色也无异常,笑眯眯地同自己打了招呼,又张罗着去给自己倒茶。
“华子,你和柱子吃了没?同我们一起再吃点?”
季桂月招呼着,顺便给裴华搬凳子。
“嫂子,不用忙,都吃过了。”
几日没来,杜家条桌上已经换了几轮早不是茶香了,绿梅也几日前撤了去,如今那白色觚形瓷瓶里供着的是两三枝洒金梅。
听着这名儿好听富贵吧?村里却很常见,在村里人口中也十分接地气,大家伙儿都叫它“狗舍腾”。
叶片细小的卵形,先端尾尖,叶边是饱和度较低的灰绿色,衬着绛紫色的花萼、纯白色的复瓣花瓣,雅而不俗,正应了那句“紫蒂白照水”,香味较之绿梅浓郁奔放许多,倒将冬日的寒冷萧索硬是逼退了几分。
旁边的九九消寒图,九九八十一朵小花,已经用素墨细细地勾去了几朵,笔墨边缘整齐,看得出勾勒之人的生活情趣,裴华几乎可以重现杜芊芊举了毛笔,蘸上素墨,上翘着嘴角在梅香环绕里给小小梅花上墨的情形。
“裴华哥,喝茶。”
杜芊芊已经端了茶过来,一人一杯。是柱子梦里都想喝的茉莉羊乳。
“谢谢姨。”柱子从杜芊芊手里接过来,盯着杜芊芊,好些日子都没机会同眼前这个长得漂亮、做东西又好吃的芊芊姨说话了,口气都十分小心翼翼。
季桂月倒是有些惊讶,“果然上了学堂就是不一样了,柱子都变得乖多了。”
这本是季桂月无心的感叹之词,但细一想,裴家婆媳和自家关系摆在这里,倒像是暗指柱子以前多猴儿多淘气一样。
“你看这话唠的,柱子本来就挺乖的,如今读了书,明了理,自然更懂事了。”杜大山怕裴华尴尬,打了个圆场。
而柱子早已经大口喝了起来,上嘴唇一圈儿奶渍,伸着舌头舔。
从进门到现在,裴华没觉出同往常有什么不一样,就好像自己之前几次被杜芊芊冷落都是自己的错觉。
但人生总是这样,怕什么就来什么。
第180章 晴天霹雳
“裴华哥,你和柱子先坐着,我得去张二娘家买果子,快年底了,钱掌柜那里经常加量,就连麦芽糖都要比平时多备上些。”
说完,也不等裴华回答,起身就去厨房拿篮子预备出门了。
果然,虽然杜芊芊的理由很充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