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秦宠婢-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政方才的话在她耳中不断重复着。
    “若是梁儿,便不会如你这般目光短浅。”
    ……
    这么多年了,她这才明白,为何大王会只倾心梁儿一人……

  ☆、第一百五十三章 白雪皑皑

?    李信领兵东出入楚,首战便攻下了平與。
    正当所有人对伐楚之事信心倍增之时,咸阳却收到了韩国旧贵族在曾经的韩国都城新郑造反叛秦的消息。
    昌平君和昌文君在冀阙上自请前去镇压,赵政便给了他们五万兵,命他二人即刻启程赶往新郑。
    然而没过几天,秦境之内,地处南郡的原楚地鄢城和郢城也再次发生了叛乱。
    昭阳殿内,赵政微蹙着俊眉,唇角紧绷,垂眸道:
    “现下国内局势这般混乱,我已不能贸然出兵攻魏……”
    梁儿亦是蹙紧了眉头,如今的形势确实不妙。
    “且不说攻魏……鄢城和郢城的位置刚好处在由秦入楚的路径之上,这两地若是被那些原住楚人掌控,由李信将军带领深入楚地的秦军就等于被切断了退路,加上东边还有楚将项燕率领的楚国主力军要应对……如此东西夹击,便有全军覆没之危,是兵家大忌。”
    赵政神色严峻,可语气却已基本归于平稳:
    “除去李信攻楚的二十万兵和昌平君平新郑的五万兵,我手里还有三十五万兵,眼下秦统治之下的韩、楚旧地都发生了叛乱,我担心原赵境和燕境也将不稳。赵、燕面积甚广,东边又有赵代王嘉和燕王喜的残兵尚存……这三十五万兵我始终觉得还是能不调用就不调用,以防赵、燕异动。”
    “可南郡之乱关系着伐楚的成败,总是要慎重处置的。”
    梁儿看向赵政,觉得他应是已经想出了应对之法。
    赵政轻轻颔首,一对黑眸已然幽淡如常。
    “没错……身在郢城的南郡太守李瑶是李信的父亲。时隔两年,南郡再次叛乱,此刻他也必定担心李瑶的安危,无法完全专注攻楚。不如索性就让他自楚地折返,去往鄢城和郢城助他父亲平叛。至于楚国境内,则由蒙武继续围攻寝城,拖住楚国的视线。”
    李信是个极孝顺的,听闻父亲所在的南郡又发生了叛乱,心下愈发不安。当接到了赵政让他去南郡协助李瑶平叛的命令,他便即刻动身,火速奔去了父亲的身边。
    接下来的一个月,李瑶李信父子配合十分默契,很快就顺利收腹了鄢城和郢城。
    此时已近年节。
    李信终于放下心来,与父亲道别后,又立即动身赶去楚国境内的城父,与刚刚攻下寝城的蒙武汇合,准备一举拿下楚都寿春,完成灭亡楚国的大计。
    这几日秦国持续大雪,到年节这一天,地上的积雪已达二尺五寸,若换算成现代的尺度,大概要有将近六十厘米了。
    去年的冬天,梁儿还在燕国,如今看到秦国的雪,她倒是觉得心里莫名有些暖意,竟难得的起了一些玩心,尤其是由于赵政让她乖乖养伤的命令,她已好几个月都没有踏出望夷宫了。
    年节各宫的宫人们都要大清扫,还要备夜宴,一个个全都忙得很,梁儿身边也因此清净了许多。
    趁着赵政在昭阳殿处理政务,她便偷偷溜出了寝殿,径直走出了望夷宫。
    刚一出宫门,梁儿便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整个咸阳宫里,平日繁杂多样的处处景致,现在都全都覆上了一片刺眼的莹白,已经全然分不清哪里是甬道,哪里是草地。
    梁儿觉得自己被刺得有些睁不开眼,只得眯着眼睛,高抬着步子,一点一点在厚实的积雪中挪动着。
    “啊!……”
    那雪实在太厚,忽然她脚下一个不稳,便向雪地中栽去。
    好在,有两只大手及时扶住了她的双肩,才让她终于又重新站稳。
    “赵大人?”
    梁儿抬眼时,便见到了赵高的脸,她正了正身,徐徐一礼,道:
    “多谢赵大人。”
    赵高问向梁儿,语带关切,却又不失礼数。
    “冰天雪地,梁儿姑娘身体尚未恢复,怎得独自一人在外行走?”
    数月前在辽东,梁儿险些丧命。
    那一刻,赵高觉得他的整个世界都要崩塌了。
    那时他才终于知道,梁儿在他心中的地位早已超出了他心中所想。
    这些日子梁儿一直在殿内养伤,赵高几乎毫无机会能见得到她。今日终于再见,看她一个人形单影只艰难的走在茫茫积雪中,赵高只觉更加心疼于她……
    梁儿隐隐见赵高看向自己的眼神有些反常,在那一双含水的眸中盈盈而动的,竟是丝丝掩匿不住的爱慕与疼惜……
    梁儿心下一颤。
    她已有了赵政,不想再跟其他男子有所牵扯,尤其是赵高。
    她忙敛头道:
    “奴婢在殿中待久了,有些闷得慌,便偷跑出来透透气。眼下也该回去了,不然被大王发现了,定是又要埋怨奴婢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寡人已经发现了。”
    赵政饱含磁性的声音自身侧不远处响起,赵高和梁儿都吓了一跳,连忙转身施礼。
    “赵高拜见大王。”
    “奴婢拜见大王。”
    赵政的目光始终落在梁儿身上,未看赵高一眼,只淡淡道:
    “赵高,你退下。”
    “诺。”
    赵高恭敬的躬身退去。
    赵政利落的将自己的斗篷解下,严严实实的裹在了梁儿身上,将她包得像颗粽子,却是冷着脸嗔道:
    “谁给你的胆子,竟敢背着我偷溜出来。”
    “我……我见雪下的很厚,就想出来踩踩雪玩……你看,这雪这么厚,多好玩……”
    梁儿见他面上严肃,心里便有些虚,就如同一个瞒着家长跑出来玩的孩子,指着地上的雪,千方百计的想要跟他证实自己只是一时贪玩,有情可原。
    可赵政的一只大手却突然蒙住了她的眼睛。
    “别看。”
    “政……?”
    梁儿被他突如其来的举动惊的一懵。
    “你不知道,这样白的雪看久了,会伤到眼睛吗?”
    赵政温热的气息在她耳垂处萦绕,那声音更是好听得令人百听不厌。
    梁儿心中一暖,细白的小手轻轻掰开了蒙在自己眼上的大手,转身仰面望向赵政俊如雕刻的面庞。
    她一双杏眼大大的,水水的,就那般看入了赵政深邃如潭的瞳中。
    她有些怯怯的,似乎又有些俏皮和羞赧,轻声道:
    “那……我不看雪,看你,可好?”
    赵政冷峻的脸上不禁唇角一动,轻轻失笑。
    “一犯了错误,你这张小嘴说起话来就变得这般甜,就是不知……若品尝起来,又是一番怎样可口的滋味?”
    这情话让人毫无防备,梁儿腾的涨红了脸。
    赵政目中含笑,侧头看她,欣赏着她娇羞可爱的样子。
    梁儿被看得有些慌,下意识的低下了头,口中喃喃道:
    “你……别这样看我……”
    “为何?”
    “因……因为……我……”
    见赵政有意欺负于她,梁儿越发支吾。
    赵政则笑意更浓,双眸饱含着柔腻的情愫,终是俯下身去捉住了那只慌乱诱人的小小樱唇。
    梁儿水嫩的唇瓣被赵政轻柔的衘在口中,反复的轻舔着,扰得她的心酥酥麻麻的,一双小手不自觉的就攀上了赵政坚实宽阔的胸膛。
    “梁儿,你好甜……”
    赵政的气音轻柔非常,极是魅惑。
    梁儿面上又是一热,竟连耳朵也一起烧成了粉红色。
    赵政最是喜欢她这粉粉嫩嫩的模样,宽大的手掌温柔的捞过她柔弱无骨的纤腰,再次低下头去,深深吻下……
    霸气张扬的龙涎香缠绕包裹着清清甜甜的素雅芬芳,在这片皑皑白雪中不断升腾,越发浓郁,仿佛是要将他们浓浓的爱恋深深镌刻在天地之间,纵使跨越千年,不毁、亦不灭……
    此时,远处一抹孤寂的身影悄然消逝于林中,只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了一串坚定而又忧伤的脚印。
    梁儿姑娘,大王有“绕梁”之意,赵高又何尝不是?
    往后,
    只要他带你如一,我便忠他如一;
    无论何时,
    只要你好,我便心安……

  ☆、第一百五十四章 李信兵败

?    秦王政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楚王负刍三年。
    新郑的叛乱被昌平君和昌文君平息。
    为了永绝后患,不让曾经的韩国贵族再奢望复国,赵政终是下令赐死了软禁中的前韩王韩安。
    此举也将其余几国的国君吓了个半死,全都害怕起被秦灭国后自己的下场。
    而南郡鄢和郢二城的叛乱也已被李瑶李信父子镇压了下去,秦再无后顾之忧,攻楚的形势似乎终于明朗化了。
    赵政便如早前计划的那般,令王贲率领十万大军开始大举进攻魏国。
    可灭魏之战开启之时,已在新郑完成平叛任务的昌平君和昌文君却并未返回咸阳复命,而是挥军南下直接去了郢城。
    “你说什么?昌平君反了?”
    赵政倏的站起身来。
    一旁的梁儿却是瞬时暗了眸色。
    按照历史记载,昌平君反了,秦军就要迎来统一战中唯一的一场败仗了……
    “回大王,是!昌平君领兵突袭郢城,南郡郡守李瑶防备不急,与之大战两个日夜,终是……”
    “李瑶死了?”
    不及殿中之人说完,赵政就急急问向关键之处。
    那人本能的望了赵政一眼,却被赵政急怒的双眸震得一凛,又低下头去懦懦道:
    “死……死了……”
    “封锁消息,此事绝不能让李信知道!”
    赵政圆瞠着双目,语速很快,梁儿极少见他如此有失沉稳。
    “大王,恐怕……已经来不及了……”
    “何出此言?”
    “据说李家军中连续几代都有自己独有的传讯方式,恐怕李瑶被昌平君斩首之时,李信将军就已经知道了……”
    赵政凝眉,一双深深的眸子中迸射出凛冽的寒光,大声令道:
    “立即传令于李信,让他不可妄动,若有违王命,寡人定不姑息!”
    “诺!”
    那人疾步退出。
    赵政广袖下的双拳紧紧握起,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恨,满目赤红,咬牙怒道:
    “熊启!你生于秦国,长于秦国,那楚国可有一日记得你?好一个大秦左相!枉寡人那么信你!你竟真的反了!”
    “政……”
    梁儿站起身来想要安抚他,却正赶上他将桌上的杯盏甩袖摔出,那肌肉紧实的臂膀刚好撞到了梁儿的身上。
    “啊!”
    赵政听到梁儿的惊呼,猛然回神,回头看时,竟见梁儿的手捂在伤口的位置倒在了地上。
    梁儿的伤还未彻底痊愈,身体也极是虚弱,被他这样大力一撞,面色霎时变得惨白,唇也了失了大半的血色。
    “梁儿!……我……我是无心的……我……我……夏无且!快传夏无且!……”
    赵政仓皇失措,立即俯身将梁儿抱回了寝殿。
    榻前,夏无且轻轻为梁儿盖好了被子,转身对着赵政恭敬一礼。
    “大王,梁儿姑娘无事了,休息一两个时辰便可恢复。”
    赵政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轻挥了一下衣袖。
    “下去吧。”
    夏无且应“诺”退下。
    赵政万般自责的坐到榻边,小心翼翼的执起梁儿苍白冰凉的手。
    “梁儿……我……”
    梁儿望着他婉婉一笑,虽然无力,却甚是温柔。
    赵政虽然在内政上一直都防着昌平君,但于外敌,他却始终愿意相信昌平君对秦国的感情会多少胜过楚国。
    而昌平君会选在这么关键的时候叛国,可谓是算准了时机和李信的感情用事。
    对外征战,原本昌平君和李信都是赵政颇为信赖的臂助,可如今,昌平君反,李信再抗命的话,就是要一失两将了。
    而伐楚若败,对秦整个的统一大计都是一计重创。
    赵政的心里怎会好过?
    梁儿反手将赵政的手轻轻握住,语声极是柔和。
    “政,别担心,我没事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是如此,李信亦是如此……”
    “什么?”
    赵政未料到梁儿会突然提及李信。
    梁儿眼眸越发清澈,清浅的盛着一丝疲惫,缓缓解释:
    “李家父子感情深厚,咸阳城内孰人不知?若是此次李信因为急于替父报仇而闯出祸事,梁儿只求,你能留他一命,也不枉李家为秦几代操劳……”
    赵政咬牙,眉心蹙起。
    处置李信,他又何尝忍心?
    但是……
    “你可知若他此番失了理智,不管不顾的带兵赶去郢城,会是怎样的后果?”
    后果……那后果明晃晃的记于史书之上,梁儿又怎会不知……
    她睫毛轻动,轻声反问:
    “那你可曾想过,若是将李信军法处置,会寒了多少世代事秦的外来世族的心?”
    “他若因个人感情累得他麾下几万甚至十几万秦军命丧楚国,难道寡人还不该杀他吗?”
    赵政不知一贯明理的梁儿怎得莫名生出这般慈悲的心肠。他不过是杀一个该杀之人,那些外来世族也好,客卿也罢,谁又能来说三道四?
    梁儿浅笑,依旧耐心劝道:
    “自是该杀的,可若本是该杀之人,你却将其放过,如此,又会有多少人对你感恩戴德,心怀崇敬呢?”
    闻言,赵政略有一怔,他从未从这个角度考虑过问题。
    梁儿继续道:
    “秦国现有的武将世家之中,李信所在的李家祖上本是魏国人,而蒙武所在的蒙家祖上是齐国人。咸阳之内,如他们两家这般,接连几代忠心事秦的外来世族并不在少数。李信或许误了国之大事,但李瑶却是忠君而亡的。若你放过李信,为李家留得一些颜面,想来那其余几家外来世族,也定会为你此举而动容,更加忠于秦国。”
    梁儿言毕,赵政缓缓点头,轻叹道:
    “你说的有理……我饶他一命便是……”
    梁儿牵起了唇角,回了赵政一个不小的微笑,却是好似耗费了很大的力气。
    赵政看得心里一酸,思及方才是自己鲁莽才将梁儿弄成了这副样子,他便又生苦意,坐靠在床柱边上,让梁儿躺在自己的腿上,骨节分明的手指轻柔的抚摸那细软的丝丝墨发。
    万般歉意,都化作无尽的柔情,默默围绕在梁儿的身边。
    不一会,梁儿又低低开了口,声音之中似乎夹杂着诸多不忍。
    “攻楚的那些秦军……当真救不了了吗?……”
    赵政轻抚长发的手一顿,幽幽叹道:
    “李信尚未到达城父与蒙武汇兵,而楚将项燕始终盯着身为秦军主将的李信。李信若与项燕对战之时调头赶往郢城,项燕与熊启必会联合夹击。那项燕并非平庸之人,熊启就更是谋略惊人。他二人合攻,李信的十万秦军必亡……眼下就只看蒙武走的够不够快,能不能保得住剩下那十万秦军了,郢城虽被熊启占据,至少从鄢城还可返回秦境……”
    梁儿咬唇,又问:
    “那昌平君……就那般放着他在郢城吗?”
    赵政的手再次抚上梁儿的发丝,动作轻缓依旧。
    “只能暂且如此。王贲已领兵十万攻往魏国,我手中的兵力若再分去与熊启周旋,如果赵地与燕地异动,秦则危矣……如今仅是丢了一个郢城,伐楚之计中断。可实际算来,秦并无甚大的损失。恐怕熊启也是一早便算准了我不能动他,才敢以区区五万兵就大胆反秦吧……”
    此战的结果果然如赵政与梁儿所料,李信还未到城父,就听说李瑶被昌平君所杀,瞬间失去了理智,独断独行调头折返,欲要杀回郢城。
    蒙武还算机灵,他见李信乱了阵脚,他自己孤立无援,不能一直在城父等死,便快速由鄢城返回了秦国。
    项燕本是领兵出来拦截李信大军的,却见李信还未开打就直奔来时的路往回跑。
    正一头雾水之时,他收到了昌平君的书信。得知昌平君的计划后大喜,领军偷偷跟在李信大军的后面三天三夜。
    李信行至郢城附近时,昌平君突然带兵而出,与藏匿于他后方的项燕一同夹击。
    他见自己中了计,立即领兵奔逃,却仍是几乎损失掉了三分之二的兵力,还被敌军斩杀了足足七个都尉。
    李信逃回咸阳,他身为主将,竟然因私人感情至使整个秦军大败,赵政盛怒,本应将他军法处死,但考虑到他身负丧父之痛,其父李瑶又是为国捐躯,李家更是在大秦几代忠良,功劳显赫,便只剥夺了他的将职,勒令他回家好好反省一段时间。
    然而李信此番为将,意志不坚,轻重不分,如此作为,失去了军中将士们的信任,就算此人还可用,往后也再难作为主将了。

  ☆、第一百五十五章 魏都之难

?    三月,寒意渐渐退去,天气暖和了些许,赵政便时常会与梁儿出去走走。
    林间,泥土松软,踩上去很是舒服,可赵政的心情却不甚明朗。
    “彼时,我弃王翦而用李信,结果李信又闹得这般,就等于是宣告我用错了人。如今为了挽回我大秦将士的信心,已是不用王翦都不行了。何况现在昌平君坐镇郢城,与项燕东西呼应。二人都不是泛泛之辈,若要拿下楚国,还真是非六十万兵不可……”
    梁儿缓步走在赵政的身边,开口接道:
    “可六十万是秦的全部兵力,如今已派出十万兵去攻魏,凑不出六十万了,只得先灭了魏,才能再召王翦攻楚。”
    只不过……
    梁儿垂眸。
    王贲作为王翦的儿子,仅用十万兵就很快攻至了魏都大梁,这一点确实厉害。
    但也仅仅是到此为止……
    赵政用力一叹,俊挺的浓眉紧紧蹙起。
    “王贲已在大梁围了数月,却始终难以攻下……”
    梁儿亦是叹息:
    “自信陵君过世,魏国便一落千丈。现下魏已无险可守,全体军民都在死守大梁。加上大梁城外有汴河护城,城高池深,坚固非常,易守难攻。如此形势,我秦纵使增兵,恐怕也用处不大,不过是徒耗兵力罢了。”
    赵政忽然顿住脚步,一拳打在了树上,幽暗的眸中阴云一片,咬牙道:
    “为何楚魏的攻伐全都这般不顺?”
    梁儿抬眼望向树干上赵政那紧握成拳的手,不知向来谋虑周全的他在统一战的问题上为何突然变得这般急躁。
    若是当初能稳扎稳打,集全国兵力专攻一国,而非分兵同时进攻楚魏两国,恐怕就不会有现在这么多的问题了。
    不过不管怎样,这都是赵政的选择,亦是历史的轨迹。无论他是胜了还是败了,她都会陪在他的身边,尽自己的能力为他排忧解难。
    梁儿凑上前去,轻轻将手覆在赵政的微微颤抖的拳上。
    一股温柔的暖流自手背传至赵政心头,他回眸看向梁儿。
    发黑如墨锦,肤白如脂玉,唇朱如樱桃,眉弯如柳月……
    这样令他想要倾心相护的女子,那一双晶亮如水的眼中此刻却是写满了关切与担忧。
    他心中一紧,展臂将她抱住。
    怎么办?
    他已时日无多,若是在临终前夺不了天下,作为大秦之王,他又有何颜面让梁儿嫁于他?
    梁儿感觉赵政抱着自己的力度越来越大,她感受到了他心里的郁结与执着,还有对这场胜利的急切与渴望。
    梁儿只觉得自己很是心疼他,就算他注定是那个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帝,就算他注定要背负太多的责任与重担,她也依旧不想让他活得这般累。
    “政……”
    梁儿犹豫着。
    历史上王贲破大梁,是用了一个特殊的方法。
    然而对于灭魏的过程,史书记载的不十分详细,她并不知晓王贲究竟何时才能想到那个法子,可这段时间她眼见赵政这般不开心,却也真是看不下去了。
    “我想……去一趟大梁,秦魏阵前,可好?”
    赵政怀中,梁儿的声音不大,却是令赵政一滞,将她松开,急问:
    “去做何?”
    两军阵前何其危险,他怎能放心让她去?
    “我要去看看……或许……能想到破城之法也说不定。”
    梁儿只想要赵政的心情能尽快好起来。
    那攻破大梁的一计,若是王贲拖这么久还是想不出,那她便去提点他一下,令他能快些灭了魏国。
    赵政双手抚于梁儿肩上,神色肃然。
    “你若去,我便与你同去。”
    梁儿徐徐微笑,纤白柔嫩的指尖盈盈抚平赵政微蹙的眉心,气若幽兰:
    “魏存不了多久的,你不要太过忧心。”
    赵政抬手,轻柔的捉住梁儿挡在他脸前的小手。
    是他太急于求成了,才至使这诸多不顺。
    好在,他还有梁儿。
    他眸光清幽,饱含歉意。
    “是我不好,这些日子让你担心了。”
    梁儿莞尔,轻轻摇头。
    “能为你分担悠苦,我甘之如饴。”
    赵政心中一颤,伸长手臂将她揽入怀中,低头间,吻,在两人唇上化开……
    “政……”
    赵政停下,不知她要说什么。
    梁儿满面含羞,水汪汪的杏眸闪烁,敛头低喃:
    “一年了……我觉得……我应是恢复得差不多了……”
    因为她重伤需要静养,赵政担心她身体虚弱,已经一年没敢碰她。
    “当真?”
    赵政似是很开心,两眼瞬时亮了又亮。
    梁儿点了点头,脸红得像颗柿子。
    “嗯。”
    “我们这就回寝殿!”
    赵政大喜,倏的双手将她抱起,竟是一刻也等不及了。
    天色未暗。
    寝殿的床榻上,布幔不住的摇晃着,赵政疯狂的宣泄着对身下女子浓浓的痴恋。
    如今那后宫于他而言已无半分意义,天下之大,他有她一人就已足够。
    “梁儿,你可知这一年,我有多想念你的身子?”
    “政……我也……好想你……”
    面对赵政如火的热情,梁儿亦是红着脸表白。
    这一年来,赵政没有碰她,竟也没有去后宫找其他女人。
    一个帝王能待她如此,她真的很感动。
    现在,她只想将自己的全部都交还给他,用尽全力让他开心快活,帮他释放所有的压力。
    梁儿的话让赵政的血脉更加喷张,强健的双臂紧紧将她揉入自己怀里,一波接着一波将自己炽烈的爱意推入她的体内……
    不久之后,秦魏前线,秦军大营前的丘陵上立有一男一女,正齐齐望向东边魏都大梁的方向。
    男子而立之年,一身玄衣,身躯凛凛,高大健硕,五官虽然生得精致,但他周身散发出的帝王之气却令人有望而生畏之感。
    少女年过及笄,一袭素白,纤腰玉面,雅致清新。她相貌并不惊艳,却也独有一分说不出的秀丽芳韵,使人倍感亲和,不觉间就会想要多看她几眼。
    “梁儿,此处风大,不宜站得过久,你还是先回去休息,明日再出来吧。”
    初春的风不冷,却大得很,眼见梁儿一头垂顺的青丝被狂风吹得乱舞,赵政便不禁走去她的身后,伸手将她的墨发缕好,小心的呵护在掌中。
    可梁儿手中握着地图,似乎正在专注的思考着什么,并未注意到赵政这番细腻的举动。
    《史记》有记:“王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秦灭其他任何一国都未曾施屠城之举,而从史书上的字面来看,攻陷大梁,秦用的是却水攻之法。
    倘若水淹大梁,那就不只魏兵会全军覆没,就连大梁城内的百姓也会死伤惨重。
    若此计当真由她提示给王贲,届时魏都之内生灵涂炭,这份罪责她又怎能背负得起?
    有没有一个办法,让结果即能符合历史所记,又能减少无辜的死伤呢?……
    “梁儿?”
    赵政见梁儿好似没有听到,就又轻唤了一声。
    迎着风,梁儿眼眸微眯,神情凝重,轻声道:
    “政,可否将王贲将军唤来?”
    赵政一怔,喜道:
    “你有破城之计了?”
    梁儿缓缓点头。
    “有一计,或许可行。”

  ☆、第一百五十六章 献计破城

?    “臣王贲拜见大王。”
    很快,王贲便一身软甲,恭敬的出现于两人身后。
    赵政转身,神色淡然,直言道:
    “攻陷大梁,梁儿已有计策。”
    “梁儿姑娘?”
    王贲满面讶异,他只知道梁儿是得大王专宠的侍婢,却不知她竟还有出谋划策的能力。
    赵政转眸望向梁儿,面上显出一抹欣赏的笑意,示意她可以直抒己见。
    梁儿双眸清亮,已不似平日那般柔弱,她淡声问向王贲:
    “将军可还记得,昭襄王在位时,将军白起是如何攻破楚国鄢城,进而攻占了当时的楚都郢城,迫使楚王迁都的?”
    当年白起奉命大举进攻楚国,打到鄢城时,城池坚固,军民一心,使他屡攻不克,而秦乃是孤军深入,此战不宜持久。
    白起当机立断停止了无谓的进攻,并且纵观地势,在鄢城边的夷河之上筑堤蓄水,又开凿河道将其引至鄢城,而后开渠灌城。
    最终鄢城被洪水冲破,秦军大胜。
    王贲一震。
    “姑娘之意……”
    他忙转头看向大梁的方向。
    那大梁城被河流环抱,似乎的确有实施水攻的可行性。
    赵政闻言,亦是勾唇浅笑。
    “梁儿之意,大梁城的城基高出周遭的卞河很多,城垣更是高耸而置,因此才会令它那般易守难攻。但它所在的地界却由于被丘陵环绕,整体地势都非常低矮,城西的黄河堤防更是远远高出了大梁城的城墙。倘若我军效仿白起,将黄河之水灌入大梁,城墙就会被冲垮,大梁城也就不攻自破了。”
    “可黄河距离大梁百里之遥,要开凿河道将之引至大梁,怕是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日……”
    王贲神情毅然,微微蹙眉,对于引流黄河一事不甚苟同。
    梁儿淡笑,出言解释:
    “将军误会了,并非直接将黄河之水引入大梁。”
    她将手中的地图展开呈于王贲面前,一双大大的杏眼已是熠熠生辉,尽显智慧。
    “将军请看,在大梁附近共有三条河。一条是发源于荥阳的卞河,它水量适中,由西向东绕大梁而走,是为大梁的护城河。第二条是西边的黄河,水流湍急,可冲毁城墙与房屋,虽然距大梁稍微远了些,但它却有一条支流几乎直通卞河西口。这条支流便是大梁附近的第三条河,名为鸿沟河。只不过它常年淤泥堆积,导致水量甚微,故而时常被人忽略。将军可先在鸿沟河的上游修葺水坝大量蓄水,再将河内的淤泥清出,疏通河道,而后在其末端延长水道至卞河河口,使鸿沟河与卞河相通。如此,水坝开闸之际,黄河水延鸿沟河直冲而下汇入卞河,届时洪水泛滥,大梁城必破。”
    王贲猛的抬眼,一惊而悟,拱手大赞:
    “妙极!妙极啊!梁儿姑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