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公主要下嫁-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个宫女出身,是毫无外戚支持的。而七皇子的生母则是尚书之女,多少来说,七皇子还有个尚书帮衬。而且,七皇子也是来了我这府邸好几次了。就算本宫不考虑大皇子和太子殿下,五皇子如何觉得自己能够赢过七皇子?”

    “我这不是在努力争取吗?但愿我与长公主有缘。”姜元曜答道,不卑不亢,也无任何急躁之色。

    赵承玉没有立即下决策,而是拿了方才姜元曜拿出来的那个陀螺,把玩了会儿,笑着道:“本宫是今日才认识五皇子,婚姻这等大事,自然要心里喜欢了,才能决定。不过,为了感谢你送给本宫这一箱子的玩意儿,本宫给你个回礼。”

    说罢,喊了瑾儿将那几位选出来的美人带了上来。

    “这几位美人是我让人精心挑选出来的,南帝刚到长安不久,定还没怎么见过长安的美人儿,后宫里一直都是颜妃在伺候南帝,颜妃也着实辛苦。五皇子可知道该如何办了?”赵承玉目光含笑道,看着姜元曜的脸色。

    姜元曜略显犹豫,这几位美人的确是美,但是往后宫里送女人,他身为儿子这样做不妥,还有,这人是赵承玉选出来的,更加不妥送去后宫里。

    “这……我身为儿子,给父亲送女人,这着实也太……”迟疑许久之后,姜元曜还是为难的拒绝了。

    “五皇子,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看来,本宫还是考虑七皇子为好。”赵承玉不悦道,起身来就要喊瑾儿送客。

    见赵承玉生怒,姜元曜忙硬着头皮应了下来:“多谢长公主,这几位美人我收下了,也定然给送到父皇那儿。”

    本来他就什么都没有,给父皇送几个美人说不定还能博父皇个好呢,若是一开始就将赵承玉拒绝了,那他就半点机会都没有了。

    姜元曜刚走一会儿,松儿就喜着脸色过来禀道:“公主,七皇子来了,也带了一箱子的礼。与五皇子错开了,两人没碰上面,想来那七皇子也是通情理的很,知晓这样遇上太尴尬。”

    “请人进来吧。”赵承玉道,让瑾儿又重新去泡了一壶茶过来。

    这七皇子姜元景略比姜元曜照耀一些,穿的是一身月白锦袍,腰间系着块白玉,比那五皇子更显得飘逸俊朗,举手投足之间,更多了丝贵气。

    这几位皇子里,除了大皇子姜元昊之外,南帝就更喜欢七皇子姜元景一些,也是姜元景聪慧机灵,很是懂得讨南帝的喜欢,平日里又是一副从不谈朝堂大事的模样,只谈父子情。

    “长公主先前宫墙上一跃,我就对长公主甚是爱慕,如此有气节,世间少见。我倒很是羡慕太子殿下曾与长公主有过那么一段感情!”姜元景一进来就爽朗的跟赵承玉道,丝毫不见外。

    确实,姜元景这人,容易让人生出些亲近来,与之交往会让人觉得很舒服自在,很投性子,能有话聊得下去。

    “看来,七皇子是个性情中人。”赵承玉含笑道,脸上也一直挂着明朗的笑容。

    “若非是后来的这些变故,我应该要唤长公主一声嫂嫂了。太子殿下这般背弃长公主,我着实替长公主不值得很,也气愤得很。”姜元景气愤道,眼中真有怒火。

    “生在皇家,本就是利用来利用去的,有利用价值才能活着,活得好。这些,本宫早就适应了,七皇子不必觉得气愤,也不必替本宫难过。不过,七皇子的这份心,本宫十分感激。”赵承玉略显露出几分落寞哀愁的脸色来。

    “来见长公主,自然要送些见面礼,希望能博得长公主一笑。”姜元景道,命人将箱子打开。

    姜元景过来,随行的下人可是抬了三个大木箱子进来,比五皇子要阔绰的多了。箱子一打开,便见三个箱子里满是各种金银珠宝,珍奇字画这类的东西。

    瑾儿见此,捂嘴噗嗤的笑了声:“公主先前还说,金银珠宝这些东西太俗了!七皇子在性情上倒是很对我家公主的性子,不过,这送的东西却有些反其道而为了。”

    也不是瑾儿大胆,赵承玉早料想了姜元景送的会是这些东西,瑾儿这话,自然也是她示意的。

    瑾儿的话落下,姜元景就一脸尴尬之色,不过,他反应极快,笑了笑道:“俗物是俗物,但我听闻长公主是个爱民如子的人,刚经历过战乱不久,想来很多地方的百姓都失去了家园,我就想着不如给长公主送些银子,如此一来,长公主便能救助一些百姓。”

    “还是七皇子想的周到,听七皇子这么一说,本宫觉得这些金银珠宝,倒是可爱得紧。”赵承玉笑道,这姜元景果然是个反应机敏的人,也是难怪南帝会喜欢他。“如今主天下的是姜氏皇族,这百姓自然有姜氏皇族的人去关心,不如,这些东西我收下,我会安排人在徐州等地设立粥棚,不过,会以七皇子的名义来做这件事。”

    “这……长公主可是太帮着我了!”姜元景高兴道,与赵承玉行了个大礼,“原本是我送给长公主的礼物,却没想到长公主出了力,好处还全落在我的头上。我还真有些不好意思。”

    “本宫的心意是帮助百姓,七皇子出了这么多银子,肯定能帮助很多百姓免受灾苦,本宫已经很感激了。”赵承玉道。

    东宫,长风将近来京中发生的一些事情禀告卫谏:“昭仁长公主收了七皇子的金银,之后在京城、徐州等地设立粥棚救助受灾的百姓,此事还是以七皇子的名义在办,一下子七皇子在民间的声望涨了不少。还有,长公主那边还给五皇子送了几个美人,五皇子转送给了皇上,皇上对此很喜欢,对五皇子还赏赐了一番。”

    卫谏凝眉思索着,忧心道:“她素来就很关心百姓的生活,此番大战还是因我引起,受灾的百姓太多,就七皇子送出来的那点银子不过是车水杯薪,长风,你立即差人从府库里调出八十万两银子,在起过战乱的各个城里设立粥棚,不管怎么样,先解决掉百姓目前的困境,多少让他们能够吃上一口东西。”

    “八十万两?”长风惊愣道,“殿下,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他们在北朝蛰伏经营了那么多年,总共攒下的银子也就几百万两,一下子拿出八十万两来,长风倒也不是心疼这八十万两,而是他太明白卫谏的心思,今日是拿出八十万两,明日估计又得一百万两银子,好不容易攒下这些银子,估摸会一下子全在赈灾这事上花光。

    “去办吧。一切以百姓为先。”

    “是。”长风应下。

    在长风出去之前,卫谏又叫住他:“等等,你先去给各位大人通个口信,明日朝上让各位大人上折子劝皇上减免百姓一年赋税,大赦天下。”

    皇上得了五皇子献上去的美人,又有七皇子救助百姓得了美名,皇上明日必定龙心大悦,让大臣们上折子减免百姓一年赋税的事,应当会立即允下来。

    果然,第二日朝上南帝对五皇子和七皇子十分赞赏,当场就应下了减免赋税之事。

    这两桩事都是赵承玉出的主意,五皇子和七皇子对赵承玉自然十分感激,又是偕礼登门拜访感谢。赵承玉又与这二人出了主意,让五皇子去领了个官职,去给南帝督办京城西郊园林的事,而七皇子则是随赫连南骏出征藏地。

    赫连南骏此战必定会胜,七皇子只是随着去领个军功罢了,甚至连赫连南骏的功劳都会大半落在七皇子的身上。

    赵承玉在京中的这一番动作,倒是叫许多人看不明白了。

    卫谏的一众心腹与他在书房中议论此时。

    “这长公主既帮着五皇子,又帮着七皇子,她到底想要帮谁?可不管她帮着谁,北朝旧族的势力不可小觑,她又对殿下恨之入骨,殿下不得不防啊……”蒋御史忧心道。

    连长风也道:“殿下,她会不会是想培养几股势力,好让朝廷内战越发激烈,自古以来因为内斗而使得江山大伤元气的事常有发生。”

    “我看,这长公主还是尽早除去!一群亡国之人,还想掀起什么风浪来?”萧大将军大声道,丝毫没将赵承玉这些人放在眼里。

    “她的心思难猜,五弟和七弟不足为惧,暂且不用管他们。说来,五弟送了几位美人进宫,父皇去颜妃那儿的次数就少了许多,此事,于我们并无害处。至于七弟救助百姓这事,他那点儿银子,赚的声名也算不得什么,不过是在京城周边,父皇和朝中大臣听得到声音罢了。”卫谏冷静思索之后,嘴角勾起一抹笑容来道。

    他花了八十万两银子,赚的声名可比七皇子要多得多,只不过离京城远,那些声名没传过来罢了。

 第82章太子妃

    月影其实是南朝宋太傅府的庶女,自小便喜欢卫谏,后来卫谏被送去北朝为质子的时候,需要挑选些宫女相随,月影求了她父亲,才暗中陪着卫谏一同去了北朝,还进宫当了宫女。

    如今南朝大局定下来,卫谏将月影送回了宋太傅府,亲自与宋太傅说北朝时月影嫁给他,只是权宜之计,他与月影并无夫妻之事。

    只不过这宋太傅却是大皇子一党的人,也想跟太子党这边的关系断个干净,故而卫谏将月影送回去时,他倒也没什么话,将月影留了下来。

    宋太傅寻思了一番后,打算将月影送去给姜元昊府上当个姬妾。

    “月影,你模样身段都不错,又在太子殿下身边待了那么多年,他应当对你很是信任,想来你知道太子殿下的不少事情。父亲想将你送去给大皇子,你可有什么想法?”书房中,宋太傅与月影问道。

    “父亲觉得大皇子真能夺得帝位?”月影凝着脸色问道。

    “大皇子在南朝经营多年,本就得皇上喜欢,况且后宫中又有颜妃娘娘在。还有,皇上暗中与为父商讨过要立大皇子为太子一事。若无皇上首肯,为父怎么会站在大皇子这边?”宋太傅答道。

    月影低头略想了会儿,点头答应下来:“既然父亲选择了大皇子,那女儿愿意帮助父亲和家族。”

    原先宋太傅是皇上的心腹,也是最近这几年才转而投向大皇子阵营,原来是得了皇上的首肯,要他去辅佐帮助姜元昊。

    南帝可真够偏心啊!

    月影暗中将此事告知卫谏。

    送月影回宋府,本来就是卫谏安排的一步棋子。月影虽说是庶女,但宋太傅偏偏就只有这么一个女儿,他既然选择了要帮助姜元昊登基,那自然也会为家族荣辱考虑,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姜元昊的嫔妃,如此一来,与姜元昊的关系亲近了些,姜元昊自然也就对他更加信任些。

    而月影则是留在姜元昊身边探听情报。

    东宫目前还算是平静无波,没有任何的争斗。

    卫谏只有萧清柠这么一个太子妃,就无其他嫔妃了。

    萧清柠天生愚钝,性情像是十来岁的小孩,生的不貌美,平日里的爱好就是吃吃喝喝,再有人陪她玩便好。自她嫁入东宫之后,与卫谏面都没见过几回。

    先前卫谏还在北朝当着权倾朝野的大太监时,那回了南朝的替身就已经换成了卫谏的面皮,因那替身甚少在人前露面,故而在南朝那般久,也无人知晓在北朝有个极有名的人与南朝太子长得一模一样。

    卫谏在院中看书,那处的凉亭是赵承玉十分喜欢的,天气好时,赵承玉会常在这儿坐一坐。

    这个地方能够看得好远,远处的假山,近处的池塘,府中许多好景致在这儿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

    他刚坐下一会儿,萧清柠就捧着一碟子的糕点过来,在他面前坐下,递给卫谏一块糕点:“殿下吃,这里的糕点真好吃,比我以前吃的好吃。”

    卫谏笑了,接过她手里的糕点,咬了一口。

    卫府里的糕点师傅是宫中的御厨,原先赵承桓送来卫府的,因为这个御厨做出来的糕点,赵承玉十分喜欢吃。

    “嘻嘻……殿下吃了我的糕点,那要跟我生娃娃……”萧清柠笑嘻嘻的看着卫谏说,“殿下真好看。”

    “你还是小孩子,不会生娃娃。”卫谏笑着说,也不恼她,定是萧大将军私下教她说的这些话。

    萧清柠着了急,摇着头说:“爹说了,我嫁给了殿下,我是太子妃,我是大人了,可以生娃娃。殿下这么好看,生下来的娃娃肯定也好看。”

    “生娃娃会肚子痛,而且,再也不能吃东西了,你还要生吗?”卫谏吓唬她问道。

    听此,萧清柠吓得连忙摇头,忙把装着糕点的碟子抱紧:“不要,我不要生娃娃了!”

    然后就赶紧跑掉了。

    卫谏看着她这幅模样,笑了笑,他宁愿赵承玉是这样的,傻傻的,笨笨的,没那么聪明,不会想要去背负什么,每天只知道吃吃喝喝,过得逍遥自在。

    “殿下,李大姑娘递了帖子来,想拜访您。”长风过来禀道。

    “李徽婷?”卫谏问,随即冷了脸色:“我没空见她,以后她再来直接赶走,不必来回我。”

    “是。”

    李徽婷已经来东宫好几回了,先前都让人挡了,这次她花了好些银子恳求门房,才得到个下人去报信的机会,可她没想到卫谏当真不见她。

    如今,她知晓了卫谏并非是太监,非但如此,而且他还是南朝太子,往后是要登基当皇帝的,她就更加放不下卫谏了。若非是北朝覆灭,依着她的身份嫁给南朝太子也是门当户对的,可如今,北朝覆灭,她的父亲虽说在南朝仍旧为官,但只是个三品闲官。

    她想见卫谏一面,都如此之难。

    被门房小厮赶走之后,李徽婷恹恹回了府,哭了许久,她听说了卫谏仍旧对赵承玉十分好,甚至因为赵承玉,还害得他受了南帝不少责骂,连攻下北朝的功劳都悉数叫大皇子抢了去。再加上如今京中不少人在说,赵承玉在五皇子和七皇子二人之间周旋,似乎要扶持这二人来与卫谏作对。

    她对赵承玉就又嫉妒,又憎恨。

    眼下京中各股势力纷争暗涌,但北朝旧无疑是最大的一股势力。

    北朝之所以被灭国了,还能有如此之大的势力,最大的原因,就是这儿是北朝的故土,若说卫谏在这块地方经营了十多年,那北朝的人在此就经营了几十几百年。

    颜妃下了帖子,邀请赵承玉等北朝旧族的女眷入宫参加宴席。

    一群女人的宴席无非是相互攀比,说来说去无非就是姻缘、夫家、琴棋书画,赵承玉素来不喜这些,况且,这颜妃是大皇子姜元昊的母妃,又不是后宫之主。

    说到底,是个妾罢了。

    赵承玉未曾去。

    颜妃这宴席主要还是为了赵承玉才摆下的,她也想着帮自己的儿子拉拢到赵承玉,这次宴席,她还特意选了她一个十分出色受皇上重用的侄儿,有意要促成赵承玉和她的侄儿。

    奈何想,赵承玉竟这般放肆,连去都没去。

    李徽蓁参加了宴席回来,正好她大哥和二哥都在公主府里,她便来了公主府。

    见了赵承玉后,她明朗的笑着道:“多亏了长公主没去,今日那宴席,着实无趣的很。我早听说皇上宠爱了那颜妃多年,还以为那颜妃娘娘定然是个十分了不得的大美人,谁知道今日一见,比我母亲都要老上许多,脸上都有好些皱纹了,生得也不美貌……”

    突然提及到她的母亲,李徽蓁眼中含了悲伤的泪光,若说恼恨南朝人,除了赵承玉之外,那便就是李徽蓁了。若非南朝突然攻打京城,她的母亲也不会跳了宫墙来殉国。

    也因为在国破之后,赵承玉以一个女子之躯,扛起了整个国家的大任,带领着将士们厮杀保卫家国,李徽蓁对赵承玉没有了往日的成见,反而对赵承玉十分信赖和敬佩。

    “以色侍君,色衰而爱驰。颜妃能得皇上独宠多年,想来她十分有手段。”赵承玉道。

    李徽蓁略想了想说:“她确实是个十分有手段的人,今日宴席上,倒是将许多北朝女眷哄得很高兴,只是我不喜欢这种长袖善舞的人,天底下哪里有人人都喜欢的人,这样的人,要么是仙女。要么就是活得太假的人。”

    李徽蓁略细细的跟赵承玉说了些宴席上的事,宴席上的都是些女子,喜欢的自然也是首饰胭脂水粉这类的东西,她给每人都送了盒上好的胭脂还有一样首饰。

    最最紧要的,宴席上还请了几个后宫嫔妃在,那几个嫔妃是处处酸着北朝旧族的这些女眷呢,一再提及北朝覆灭了,她们只是一群亡了国的女人,身份可比不得先前了。而颜妃却是处处显得对北朝旧族的这些女眷们十分亲近、亲厚,丝毫不介意北朝亡国之事。

    如此一来,她们自然就对颜妃心生好感。

    瞧李徽蓁有几分醉意,想来是在酒席上与她们没什么话可说,就自顾多喝酒了。赵承玉唤了瑾儿去给李徽蓁端了一碗醒酒汤过来。

    李徽蓁喝了醒酒汤之后,就在一旁翻看赵承玉放在书案上的书卷。

    赵承玉和李徽敬兄弟二人在说着京中南朝官员的一些关系,经历了这么一场战乱,赵承玉宫中、京中的消息网被破坏许多,如今,正在加紧修复好她的消息网。

    她要做的事情,就必定要做到万无一失。李徽敬和赫连南丞十分相似,都是有才学之人,且察事细微敏锐,修复消息网这事,主要还是交给了他二人做。李徽宗虽然行事莽撞了许多,但他的性情十分好,十分能与人投缘,这才多久,他就与南朝的不少权贵子弟有了交情。

    夜色渐晚,他们正说得认真专心时,李徽蓁突然开口说了句话:“对了,我姐姐应当要嫁给太子殿下了!”

 第83章卫谏成亲

    李徽婷在京中走了昌平公主的门路,那昌平公主是颜妃的女儿,与大皇子姜元昊一母同胞。诸多公主当中,她最得南帝喜欢。

    这昌平公主倒也不是十分有才能的人,模样还好,才情一般,因为是公主身份,自然常被人奉承着。

    李徽婷本来是北朝的才女,有一日昌平公主想显摆才情,在京城一处茶楼里与几个北朝的书生才女们较量,却是被人欺负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就她做的诗词,别人看了就嘲笑她。那时李徽婷出面给她解围,李徽婷得了她喜欢,便带了李徽婷回宫教她诗词。

    待李徽婷与她熟悉之后,李徽婷就求了她,说自己想进东宫的事,昌平公主立即就拉着李徽婷去见了南帝。

    卫谏身为太子,如今东宫里也只有一个太子妃,李徽婷出身也算高贵,自然配得起卫谏,南帝立刻允了此事。

    昨日颜妃的宴席上,颜妃透露了两句李徽婷要嫁入东宫的话,李徽蓁这才晓得此事。

    将北朝大长公主和北朝丞相的嫡长女赐婚给太子,足以表露出对北朝旧族的体恤关爱,不过,大长公主已死,丞相如今也无权无势,此举看似是在帮卫谏拉拢北朝旧族势力,实则,不过是娶了个无权无势的女人。

    南帝若真有心要扶持卫谏,应当是将有大权和兵力在手的赵承玉赐婚给卫谏才是。

    颜妃设宴后的第二日,赐婚的圣旨就下来了。

    封李徽婷为太子侧妃,于下月初五成婚。

    “大哥,有一事我要与你商量。”领了圣旨之后,李徽婷满心欢喜,李徽宗却面露忧色,叫住了李徽敬。

    到了李徽敬的院子里后,李徽宗脸色凝重道:“妹妹若是嫁去了东宫,那她与长公主之间必定会有争斗的,此后,我们该帮谁?”

    “妹妹是后院女子,长公主的眼界在家国天下的大事上,但我们的目的都一样,是为了北朝旧族谋生存,婷妹妹那儿,你先去与她说一说这事,叫她万不可跟长公主相斗,定要与长公主同气连枝,一同为北朝谋求最大的势力,否则,若没有北朝的势力护佑着,她也活不长。”李徽敬道,虽他眼下思绪清楚,但是,李徽婷嫁进东宫,着实让他有些难以高兴。

    一来,当真不希望自己的妹妹嫁进那样的地方,卷入那些腥风血雨的争斗里。

    二来,是卫谏灭了北朝,北朝的人,大多是有些恨他的。

    “大哥,若是往后呢?东宫太子登基为帝,长公主和妹妹皆生下皇子,我们又该站在什么位置?”李徽宗认真严肃的问。

    李徽敬轻笑了声:“那得多少年之后的事了,世事无常,那时我们是否还活着,北朝旧族如何了,都无法预测。二弟,你想得太远了,眼下,我们的重任是辅佐长公主,帮助东宫太子荣登大宝,保证北朝旧族的势力。”

    说罢,他拍了拍李徽宗的肩膀。

    李徽宗解了惑,便也心中豁然,高高兴兴的离开了。

    而李徽敬的目光愈加的深邃,藏着化不开的愁虑,他觉得等赵承玉和自家妹妹都嫁去东宫之后,会生出很多的事端来,而他们会处在两难之间。

    卫谏和李徽婷的婚事,这是南朝侵占北朝江山之后的第一桩联姻,南帝似乎十分喜欢赐婚,也想将北朝旧族的势力分散,随后又给北朝旧族的几位郡主赐婚给了南朝的权贵子弟。

    五月初,在卫谏和李徽婷成亲的前一天,南帝下旨召了赵承玉入宫见驾。

    赵承玉跪在章德殿内,伏身磕头,十分的恭敬。

    南帝看着北朝最骄傲、最有权势的女人跪在他的面前,心中甚是得意。

    他故意装作在认真看折子,许久之后,才放下了折子来,示意赵承玉起身来,才道:“朕给诸多北朝旧族的贵女们赐婚给了朝中权贵子弟,如此,也彰显得朕对前朝旧族的宽容厚爱。说来,朕更应该给你赐一门好婚事才是。”

    听此,赵承玉又跪了下去,回道:“皇上体恤,承玉感激涕零,但,承玉目前还不愿成婚,也不愿被随意的赐婚。”

    “你……大胆!”南帝怒声站了起来,他还未曾想过赵承玉竟然敢这般顶撞他。

    赵承玉忙又磕了个头,解释道:“皇上宽容厚待北朝旧族,想来给承玉赐婚也是一番好心。若承玉有自己想嫁的人了,定会进宫来求皇上下旨赐婚,岂不两全其美?”

    赵承玉是给了南帝台阶下,可南帝又怎受得了赵承玉讨价还价,更觉得自己的威严受到了挑衅。

    他本来就是想要杀一下赵承玉的锐气,又怎会退让?

    “赵承玉!你不过是个亡国公主,竟然顶撞忤逆朕!”南帝怒道。

    “回皇上,我赵承玉向来是个受不得委屈的性子,若我今日真忍气吞声的应了皇上的赐婚,怕是皇上还要猜忌我是不是有什么谋逆心思。故而,便直来直去了。”赵承玉的声音越发洪亮大声起来,底气十分足。

    南帝被气得暴跳如雷,火冒三丈:“别以为朕不敢杀你!”

    “我若是怕死的人,就不会连番几次的跳城楼,上战场杀敌了。”赵承玉理直气壮的道。

    “好!好!好!”南帝连道三声好,赵承玉是不怕死,可他却是不敢杀赵承玉。

    他自然知道北朝的根基何其深厚,至少这十年内,北朝旧族的这些人都动不得,不然,他又怎会这般厚待北朝旧族。

    “若无别的事,承玉就不打扰皇上忙碌国事了。”赵承玉说罢,起身来朝南帝躬身行了个礼,就退出了大殿。

    刚出大殿,就遇上了匆忙赶过来的卫谏,他一身玄色金龙蟒袍,见到赵承玉,方停下脚步来,担忧看向她。

    “你父皇怕是在气头上,你素来又不得他喜欢,我劝你,此时还是别去承了他的怒火。”赵承玉冷冷的开口道。

    “父皇近来喜欢给北朝旧族的贵女赐婚,我听闻他召见你,想来是要给你赐婚的,我便赶紧过来阻止。”卫谏开口道,紧张的看向赵承玉:“他可是给你赐婚了?赐给了谁?”

    “不知晓,他还没说,就让我给顶撞了回去,不然,他能那般怒气吗?”赵承玉道,又故意说笑起来,“听,里头还有动静呢,想来摔了不少茶杯了。”

    卫谏叹了口气,忧色看向赵承玉:“父皇向来性情狠戾,北朝旧族现今处境本来就尴尬,若是再叫父皇彻底嫉恨上,怕是会对你们不利。”

    赵承玉淡然道:“卫谏你糊涂,若是贤明君王,自然不会因为我这一番顶撞而恼怒嫉恨我,若是心胸狭隘的君王,我不去得罪他,他也定然处处找我麻烦,随后再借口除掉我。明知这南帝是个性情狠戾的人,我又何必要去受着他的气?总之,不管如何,只要我没有谋逆的心思,没有触及到他的逆鳞,他不敢对我怎么样。”

    就算她对南帝恭恭敬敬,一旦他真要除掉北朝旧族的时候,绝不会因为她的恭敬而放过北朝旧族。他不敢除掉北朝旧族的时候,也不会因为她的顶撞嚣张而为难北朝旧族。

    赵承玉这一番话,卫谏倒也释然,她的确说得很对。

    到如今,他越发觉得赵承玉聪慧无双,还是个极有胆魄的人。

    “南朝的人进入京城之后,我倒渐渐觉得你们南朝的人,其实并不聪明,反而更加觉得北朝人才济济。”与卫谏一路往宫外走的时候,赵承玉突然感慨的说,意味深长的目光看向卫谏,“也就只有你,算是个聪明的人,你的父皇、兄弟姐妹,着实蠢笨的厉害。”

    “那是因为你,太过聪慧了。”卫谏笑着道,今日赵承玉与她说了许多话,他心情十分好。

    赵承玉说了句俏皮话:“想来,你是在北朝长大的,北朝的水土养人,才将你养得聪明些吧。”

    “是、是、是……”卫谏连连点头。

    不过是一番说笑话,卫谏这般配合,也惹得赵承玉心中畅快,露出了些笑容来。

    不过,在出了宫门之后,赵承玉上了马车,不忘恭喜卫谏一句:“明日你就要当新郎官了,恭喜。”

    说罢,车帘子放下,车夫赶着马车疾驰离开。

    卫谏顿时心里苦涩不已,他想娶的是赵承玉,可偏偏赐婚给他的人是李徽婷。

    他也曾暗中吩咐了心腹大臣私下与皇上进言,将赵承玉赐婚给他,奈何他的父皇担心他拥有北朝旧族势力的支持,借口说他在北朝潜伏多年,又背弃过赵承玉,夺下过北朝江山,赵承玉那些北朝旧族的人太过嫉恨他,赐婚不妥。

    赵承玉才回到公主府,侍女就送了一封信过来:“公主,承萱公主来信了。”

    接过信看了之后,承萱在信中说起南朝和陈国联合夺下了北朝之事,此番陈国和南朝打算暂时和平相处,过几日她就会随陈国三皇子一同来京城,三皇子虽没什么朝廷势力,但好在这两年陈国皇上突然喜欢这个儿子,三皇子在民间也颇有好评,所以,她在陈国的日子过得还好。另外,三皇子也没有因为北朝被灭,而嫌弃她这个没有了母国的公主,待她仍旧十分好。此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