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一品皇家媳-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唐氏是沂嗣王的表妹,又刚被册封长公主,还能畏惧谁。
    贾太后心中陡然一闪。
    正这时,却听一阵嘈杂传进来,有人惊慌跑进来禀报:“太皇太后,不好了,慎仪长公主出事了!”
    “怎么了?”马氏惊问。
    “马嬷嬷走没多久,慎仪长公主……她悬梁了!”
    贾太后连忙带着马氏、朱顺去往配殿,刚一进卧室,只见悬梁上挂着个空荡荡的绳子,唐无忧被人抱在了床上,已被抢救下来,虽有些虚弱,却好歹没事,只挣脱显春的手臂,大哭:“你拦我做什么,倒不如让我干干净净死了算了……”
    “长公主不要啊,太皇太后是个通情达理的,绝不会叫您死得这么冤枉的啊……”显春哭着抱住主子的腰身。
    室内衣衫轻薄,加上唐无忧的挣扎,脱落小半,贾太后和马氏看见原本纤细的少女圆润不少,眼光往下一滑,腰身粗了一围。
    贾太后惊坐实了心头的怀疑,惊愕过后,斥道:“这到底怎么回事!无忧,你给哀家说明白!你是不是有了身子?内宫禁地,岂能容你造次,竟还怀上了孽种,你那相好到底是谁!”
    床榻上少女见太皇太后闯入,一惊,捂住脸,跪了下来,却披头散发,不发一语。
    贾太后气急,上前捏住唐无忧下巴:“沂嗣王便养出你这么个淫luan宫闱的表妹么,亏哀家还册封你为长公主,好,你不说那奸夫是谁,哀家便一个个地去查!”
    显春却泪涟涟爬过去,抱了太皇太后的腿踝:“太皇太后,长公主这肚子里不是孽种,是贵种啊!太皇太后可要为长公主做主啊!”
    贵种。贾太后与马氏对视一眼,心中隐隐的猜测更明显。
    此话一出,唐无忧哭着捂了婢女的嘴:“够了,你还嫌我不够丢脸吗?!别说了,叫我死了算了——”说罢,又以头抢柱,拼死了要自尽,幸亏被显春抱得牢牢:“主子这么冤枉死了,沂嗣王都多伤心啊,车到山山前必有路,太皇太后一定会为您做主的,什么事儿都能解决的啊,主子——”
    屋子里一片哭声。
    贾太后被吵得心慌意乱,半晌,瞥了眼寻死觅活的主仆二人,冷静下来,令朱顺去喊个太医来,斟酌片刻片刻,又道:“去将皇上和沂嗣王请过来。”
    @
    慈宁宫,花厅。
    夏侯世廷和贾太后坐在上座,沂嗣王坐在左方下首。
    被召进宫前,沂嗣王就听说了唐无忧那边的事儿,没料她当了太皇太后义女,却还是死活不甘心,就是钻牛角尖要做这后宫妃嫔,如今还破釜沉舟,使法子亲近了皇上,怀上龙胎。
    只有这样,方才能毁了那太皇太后义女的身份。
    当年这胞妹贬为庶民,风餐雨露,千里迢迢跑去江北城投奔他时,第一句话便是,劳烦哥哥替我寻名医,我要弄去面上刺青,彻底改头换面,有朝一日,我想回京,我非要当他身畔的人。
    他不知道为什么这胞妹就是铁了心想要跟他,那夏侯世廷,不过是个身份尴尬的王爷罢了,当时只当妹妹发了痴,并不以为然,唐无忧却斩钉截铁,说得很有信心:“他绝不是池中之物,日后定会节节高升,哥哥也尽量与他搞好关系。”
    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唐无忧的潜在影响,在隆昌帝登基后,夏侯世廷携兵将阖府来了陕西郡后,沂嗣王暗中观察对方行事作风,果真如妹妹所说,这秦王确实有些不一般,于是,在北地与他共同抗敌,甚至还为他的返回京城密谋计划。
    不得不说,唐无忧最终猜对了,夏侯世廷果真一朝登了龙庭。
    这时,已经洗赶紧脸,绾好头发的少女披着个斗篷,由显春搀扶着,走进了花厅,对着上座的人柔柔跪下行礼,眼圈又红了。
    贾太后望了一眼皇上,试探:“方才哀家叫太医为慎仪长公主把了脉,三个多月的胎了。”
    夏侯世廷瞥一眼下方女子被斗篷遮住的小腹,语气悠悠:“慎仪长公主是太皇太后新收养的义女,在宫里犯戒,这事情由太皇太后做主处理,朕已经十分放心了。”
    贾太后见皇上好像并不知情,语气也不像是做了不认账,犹豫了起来。
    皇帝此话一出,唐无忧哽咽出声,似是受了千般的委屈。
    沂嗣王慢道:“长公主这些年一直跟在臣身边,臣也算是熟悉她脾性,自贞自爱,绝不会做出这种失格的事,长公主也没相好,况且现在在宫里,哪有机会接触到男子?还请皇上和太皇太后多听表妹解释几句。”又扭过头去:“长公主是不是被谁糟蹋了?今日本王在此,又有太皇太后和皇上在场,都是明察秋毫的人,你不可有半句隐瞒,照实说。”
    唐无忧余光偷瞟一眼座上的男子,抽泣着开口:“五月初六那夜,妾身夜间失眠,睡不安生,见天气好,带着显春在后宫闲晃,无意路过福清宫旁边的文晖斋,得知皇上在里面办公,妾身想要顺便进去请个安,没料……没料皇上早已歇下,正欲退出,皇上却——”再说不下去,羞得泣不成声。
    大半夜的自己逛就逛,见着皇上,还特意进去请安,不懂男女授受不亲,不懂两个人的关系么?这不是有图谋是什么?齐怀恩眉一皱:“皇上那段日子确实是在福清宫旁边的文晖斋办公歇息,可奴才和几个宫人天天伺候着,没有一天见过长公主来探视过。”
    唐无忧晶莹泪水潺潺滑下:“那夜恰逢宫人换岗,天井没人,才能让妾身不小心冒失误闯进屋,且那夜,妾身遇见那福清宫的外殿婢子曼容,就是她告诉妾身皇上在文晖斋里办公,她还亲眼看见妾身进去,可以作证……。”
    显春在一边道:“还有件事儿长公主不好意思说,那日回去后,长公主的肚兜如何都找不到了,只怕是不小心落在了文晖斋那边,太皇太后大可去……去皇上歇息的床榻边一找,便知道长公主没曾扯谎了。”
    沂嗣王望了一眼皇上。
    贾太后脸肌一紧,派人去福清宫将曼容喊来,又令朱顺过去文晖斋翻查,顺带将起居注搬过来。
    不一小会儿,朱顺果真烫红着一张老脸,捧回个女子的丝绸肚兜,道:“是在文晖斋床榻缝角下找着的,叫人查过,果真是长公主的私人用物。”
    贾太后又翻了翻起居注,唐无忧那晚去文晖斋时,皇上当夜也确实在那儿歇息,那么,基本能坐实这事了,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子,因为宠妃有孕,本就空旷了许久,刚巧碰上个半夜三更有心来探的美人,顺便收用了,也不奇怪。
    唐氏虽封了长公主,可毕竟只是个皇家认下的义女,若是真的与皇上春风一度,怀了龙嗣,这封号便也只能撤了,毕竟皇嗣为大,怎可由着外流,况且还是沂嗣王家中的女子。
    隔了半天,贾太后转向皇上,试探:“皇上打算做何安排?”
    夏侯世廷面上古井无波,似在听一桩外人的事,此刻听了太皇太后的问话,语气略带谑意:“朕与人一夜春风,原来自己还不知道啊。”
    唐无忧见他到现在还不承认,咬了咬唇,泫然欲泣,那媚香虽厉害,却也不至于让人丢失记忆,那日他帐中癫狂勇猛,弄得她回去后好阵子身上都是青一块紫一块,事到如今,竟好像什么事儿都没发生过。
    沂嗣王见皇上赖账,忍不住,语气虽然恭敬,目中却添了三分不悦:“并非臣非要将长公主栽进皇上后宫,只是,若长公主腹中真是皇家血脉,总不能委屈了,得个名分也是天经地义。之前长公主心系皇上,皇上置若罔闻倒也罢了,如今既因缘际会,怀有龙子,难道皇上还准备看不见?皇上和太皇太后是不是觉得我夏侯轸家中的女眷,配不起做后宫的妃嫔,若真是的,还请皇上明说,臣以后再不会厚着脸皮了。”
    一字一句,虽压抑得紧紧,却又包含了深刻的怨念。
    贾太后见沂嗣王不快,只怕坏了君臣关系,想皇上这般赖账,也怪不得功臣不爽,望了一眼唐无忧,轻声劝解:“皇上……”
    夏侯世廷知道贾太后要说什么,淡道:“待曼容来了,再说吧。”
    贾太后见他执意,安抚了几句沂嗣王:“沂嗣王不要心急,你跟了皇上这么久,皇上也不是个绝情寡义的,必定会给你个交代。”
    正在这时,只听花厅外传来禀报:“皇贵妃携曼容驾到。”
    云菀沁领着曼容和初夏进了花厅,福了福身。
    唐无忧已被贾太后免了礼,被显春扶到一边坐下,此刻见她一袭披风遮不住隆起的尖尖肚皮,目色一黯,手搭在自己小腹上,又无形中生了些底气,挺了挺玉背,有些分庭抗礼的意味。
    贾太后见云菀沁过来,忙叫人赐椅:“哀家叫曼容来,你大腹便便的,走路都不方便了,过来干什么?”
    云菀沁无视唐无忧摸着肚腹的得意,恭敬道:“曼容是福清宫的人,太皇太后既召见妾身的宫人,妾身又怎能不来?”目光落到唐无忧身上,“何况还是关于慎仪长公主的大事。”
    贾太后望向曼容:“五月的一夜,文晖斋外,你偶遇慎仪长公主,是你告诉长公主皇上在文晖斋办公,然后看着长公主进去请安的?”
    曼容跪在地上,怯怯道:“是的,奴婢那夜是看着长公主进去文晖斋的。”
    唐无忧心头一喜,又忍不住瞥一眼对面的云氏,亲自来督促着又怎样,悦意还没散去,曼容瘦巴巴的脸又突然有些惊慌:“不过,奴婢可没跟长公主说皇上那夜在文晖斋啊!”
    唐无忧一滞,心头不妙。
    贾太后讶然:“你什么意思?起居注上分明写着,皇上那夜是在文晖斋歇息的。”
    这次轮到初夏开声了:“回太皇太后的话,那夜皇上本来确实如起居注所记,在文晖斋办公歇息,可那天晚上娘娘因为有孕,脚抽筋得厉害,疼得睡不着,奴婢去派人跟皇上说了一声,没料皇上竟偷偷跑来了,这一跑来,再没离开了,直到天亮快上朝了,才回了文晖斋。”
    唐无忧脸色煞白,不可能,那文晖斋里的人是谁……
    贾太后也惊觉:“五月初六那夜皇上既然不在文晖斋,那无忧这胎儿是哪里来的!”
    沂嗣王亦是双眸发冷,望向妹子。
    唐无忧冷汗直冒,心头冤得要死,匍匐在地:“妾身真的是在文晖斋与皇上——文晖斋的卧室,除了皇上,又怎会还有其他男人——”
    那人衣裳上的古龙水香味……怎会还有别人!
    正这时,只听宫人慌里慌张来禀报:“启禀皇上,太皇太后,有名外城门的小官员嚷着求见天颜,说是关于慎仪长公主的,沈大人生怕有什么内情,怕他在外面嚷着损了皇家颜面,将他单独带来了。”
    唐无忧心头就像百足之虫在乱爬,慌得不行,到底怎么回事——
    “区区一个外城门的小官员长公主怎么会认识?还敢求见皇上和太皇太后,活腻了吧。”沂嗣王一斥。
    贾太后却是一摆手:“叫沈大人将他带进来。”
    唐无忧的不安上升到极点,半会儿功夫,只听背后脚步逼近,一扭头,看清楚沈肇后面的来人,年纪不轻了,粗武夫的打扮,一看就低阶官员,有几分眼熟,却又死活想不起来。
    待那人走近,看清楚他左脸上一道看起来很新鲜的疤痕,唐无忧才猛然记起,是那个被自己甩了一巴掌、当众辱骂过的守城老兵!
    显春也惊呆。
    沈肇抱手:“启禀太皇太后,启禀圣上,这宋老旺是西南门的守门兵将,在皇城守门二十年,算是八品官阶。”又勒令那守城老兵跪下:“有什么话,还不跟太皇太后禀报!”
    宋老旺噗咚一下跪了,黝黑脸上汗如雨下,瞥了一眼唐无忧。
    唐无忧被他看得冷汗都出来了,似是有些预感,却又不敢置信,只听宋老旺黄板牙一咬:“慎仪长公主肚里娃是臣的!”
    简直如晴天霹雳,在场的人除了唐无忧险些瘫痪,全都愣住,云菀沁冷笑一声,开口:“莫不是说笑吧。”
    贾太后也是怒容一显:“你小小个守城兵,怎可能有机会与长公主认识?竟敢随便侮蔑长公主的清誉!来人啊——”
    “不,臣没侮蔑长公主,”宋老旺急了,“臣跟长公主绝对是认识的,而且还是不打不相识,”说罢,一张褶子黑脸竟是红了,“正阳门的一群同僚都看到了,不信太皇太后和皇上随便找个人出来问!哦对,当时皇贵妃正好进宫门,也在场呢!”
    云菀沁面色一怔,望了一眼初夏,初夏面上恍然大悟,提醒了几句。
    云菀沁这才忽的一拍脑袋,蓦然开声:“本宫记起来了,那日进城门,便是你生怕雨水弄湿了长公主的鞋裙,给长公主递手帕,长公主还与你发了场脾气,也算是说过几句话。”
    “是,自那日起,臣与长公主算是不打不相识了。”宋老旺褶子脸一动,黄牙微露,含情脉脉看了眼旁边雪玉一般的少女。
    唐无忧哪里受得住这平白掉下的冤枉,这老家伙,黑脸丑貌,只要眼睛没瞎的人都看得出来自己怎么可能瞧得起他,尖叫一声:“你胡说!”
    贾太后也不信,唐无忧是个何等心高的,一心只巴着皇上,怎会看上个年纪大、相貌丑的守城老兵,眼眸中更加严厉。
    宋老旺知道一行人不信,掏出个玉佩,亮在了众人眼前:“这个是长公主的贴身信物,也是长公主给臣的定情信物,五月初六那日,臣在城门当值,长公主便是叫臣凭着这个进来,在文晖斋附近私会。”
    那玉佩是曼容特意要去的打赏!唐无忧眼瞳睁大,忽的明白,这分明是一场局!她趴伏下来:“妾身真的没有跟这人有过什么,那玉佩是……”却也总不能说是贿赂曼容替自己找机会勾引皇上的报酬,“妾身早就不见了这个玉佩,谁知道是不是被他捡了!求太皇太后明察啊!”
    宋老旺却是急了:“长公主胸肋骨下方两寸有一颗痣,左臀有一处鲜红似的火焰的胎记!”虽当天夜里这长公主一进来就将灯给熄了,可这娇娃一夜热情,缠着人没完,让他老房子着了火,一夜几乎就没停下过,她身子从上到下,哪里他都瞧到了。
    女子贴身信物都给了这宋老旺,且身上私密处宋老旺也一清二楚,还能说连两个人没见不得的关系?
    众人震惊,就算不信也得信了。
    唐无忧就像被雷劈了一道,那晚上与自己缠绵数度的人,竟是这守城门的被自己虐打辱骂过的低阶老官,镇定下来后,整个人发麻,继而全身发冷,自知证据齐了,不好辩解,眼珠儿一转,珠泪洒下,不住地磕头:“就算那晚真是这人,妾身也一定被人下了套子,被人陷害了,妾身怎可能与他相好?是被他糟蹋了啊!皇上,太皇太后,你们将这人好生地严刑拷打,背后一定有人指使他玷污妾身——”说罢悔不当初,怒极攻心,双眸一移,正落在上方皇贵妃的身上。
    宋老旺见状,竟是眼圈红了,朝向唐无忧:“臣知道自己高攀不上长公主,长公主也瞧不起臣,与臣只是露水情缘,没曾想过与臣天长地久,臣本来不敢也从没想过将这事儿掀开……”
    “滚滚!谁跟你露水情缘了!闭嘴!”唐无忧顾不得身子,扑上去,一巴掌甩向宋老旺的脸,因为惯性连退几步,差点儿摔倒,幸亏被显春扶住。
    啪一声,极响亮,宋老旺挨了一耳光,整个魁厚的人朝后倾倒几步,却不顾脸上疼痛,一颗心只悬在她肚子上:“公主别动气!别误了娃——”活脱脱就是个紧张儿子的准父亲。
    这话一出,唐无忧更是脸色都紫了,喘了几口气,瘫软在显春怀里。
    贾太后头都疼了,心却还是冷静的,对着宋老旺道:“你既不敢。也没想过将你跟公主的私情公开,那为什么独独现在又要抖出来?莫不是真如长公主说的,是受了谁的指示吧?”
    宋老旺朝向贾太后磕了几个头:“说来也是快心病,贵人们听了别笑话,臣几代单传,人长得粗丑,家境一般,当完兵回来都三十多了,现在年近不惑,没哪家姑娘瞧得起臣,到现在还没娶妻,家里七十的老父母都快急死了,眼看就得断在臣这一代,得知长公主有孕了,臣一下子既惊又喜,生怕她受罚,一时情急,才忍不住以性命来承认,只求不要伤害长公主和这孩子!”
    唐无忧听得都快晕厥了,这摆明了就是有人唆使他的,不然他怎会有这么大的胆子!
    还有这宋老旺一套又一套的漂亮话,他自己能说得出来么?
    这话实在太露骨,令在座的贵人们都喧哗起来。
    贾太后面红耳赤,张口结舌,好半天才一甩袖,再管不得这事儿了:“皇上来拿主意吧!”
    沂嗣王冰了一张脸,凝住妹子,给皇上下套子不成,反掉到别人陷阱,简直是颜面丢尽。
    夏侯世廷从头至尾只当是公务之余看好戏,悠哉乐哉,听太皇太后发话,支了身子,玩味道:“若是旁人,将后宫殿室当做寻欢偷情地,总逃不过个死罪,可长公主与这守将也算是两情相悦,连孩子都有了,刚刚这宋守将不是说还没娶亲么,且看在阿轸的面上,便撤了长公主的封号,再将这守将低降一级,小惩大诫,赐两人结缡吧。”
    “皇上,就算无忧撤了长公主的封号,也不至于嫁这么个粗丑之人,且两人年纪也匹配不起啊——”沂嗣王起身制止。
    “阿轸这话,说得实在不像你的豁达性情了,”夏侯世廷打断她话,“就算是名正言顺的公主,也并不是配的个个都是华庭贵邸,何况唐氏不过你一远亲罢了,大宣开国初期,为巩固河山,与各方小国和亲,多少皇上亲生女儿都下嫁到各地偏僻的蛮夷之地,怎么轮到你一个表妹,就金贵了?唐氏无亲无故,不过是你娘家一名家业凋零的表妹,说个难听话,——能有什么家世?若不是你这当远房亲戚的收留,还不知道流落到哪里去了。这位宋将士,为皇城守门数十年,还算是个本地京官,至少比远嫁到那些偏地好吧!虽年纪成熟了些,可年纪大会疼人啊!怎么匹配不起了?况且唐氏已经怀了人家的子嗣,今儿这事闹出去,还有哪个正经门户敢要她做妻?”
    沂嗣王心头郁卒,正要再说话,却见皇上压沉了俊眉,倾身几寸,声音低敛:“将表妹下嫁京中士兵,也能给你在军中树立平易近人,不嫌贫爱富的名声。沂嗣王,这买卖,有什么不划算吗。”
    沂嗣王见皇上直呼自己封号,知道他的耐性到了顶,话语卡在喉咙里。
    唐无忧见表哥都不说话了,脑壳儿一炸,瞟向那相貌丑黑的粗老汉,登时眼前黑掉,如何也没想到自己最后落个这样的归宿,一瞬间,这些年的夙愿、奢望、期盼就像肥皂泡,一个个碎光。
    难道自己这穿越一场,就是为了嫁个这般货色,她实在受不住打击,身子频频打晃。
    宋老旺那头却是大喜过望,没料天上掉这么个馅饼下来,今后这娇娇贵女真成了自己媳妇,自己指东,她不敢朝西?
    老男人咧开黄牙,笑得合不拢嘴,咚咚咚,快把额头磕破了:“皇上圣明啊,多谢皇上,多谢太皇太后!”
    却听啪一声肉撞地的声音,伴着显春一阵惊叫:“主子晕了!”
    贾太后眉一皱:“先送回配殿!”
    显春忙和另个嬷嬷抱住昏死过去的唐无忧匆匆离开。
    贾太后经此风波,叹气摇摇手:“这事要办就快点办了,丑事一桩,也别声张了。”
    夏侯世廷见她脸色不好,起身道:“一切遵太皇太后的意思。”说着,先搀了皇祖母回殿去休息。
    云菀沁和沂嗣王分别跟在后面出了花厅。
    经过庭院,沂嗣王见皇上扶着太皇太后走进寝殿,仍是不甘,这会儿再不说再没机会了,几步上前,想拦住皇上再劝,还没喊出口,却听身后传来轻盈脚步,回头望过去,只见云菀沁在宫人的搀扶下,走过来,笑涡乍现地微微一福身:“沂嗣王有礼。”
    无忧这事,不用说,全是眼前女子铺排的。福清宫的曼容当反间谍,守城门的宋老旺,甚至皇上突然不去福清宫夜宿,开始在文晖斋歇息,半夜托辞将皇上从文晖斋喊去,再将这宋老旺安排进去……一切的一切,只怕都是她掌控调度。
    沂嗣王望住面前的女子,半生从戎,却亲眼看着个好容易打造出来的妹子还没摸着龙袍就被她毁了,心头不窝火是不可能的,良久以后,才闷闷回应:“皇贵妃。”
    “沂嗣王是要找皇上?”云菀沁依旧盈盈而笑,仿似谈家常。
    沂嗣王没说话。
    云菀沁慢慢经过他身边,檀口中字句飘出,提醒:“如果我是沂嗣王,就会到此为止。一个唐氏而已,能抵得过沂嗣王与皇上的君臣关系么。别说是个表妹,就算是亲妹妹……又怎样?”
    亲妹妹,三字尤其深意重。沂嗣王瞳仁微紧,她在暗示自己,她知道无忧真实身份的。
    “娘娘什么意思,臣不明白。”沂嗣王语气从容,目色中却微不可查地闪出一丝厉。
    “唐氏原先是什么人……我都知道,沂嗣王当皇上会不知道么,”云菀沁笑叹一声,开门见山,“将一个被先帝贬为庶民、下降民间的女子改名换籍,重新送进宫,沂嗣王该当知道,是欺君之罪,可沂嗣王却穷追猛打,仍是想要将唐氏送进后宫。沂嗣王是国之栋梁,皇上并不愿意同您伤了和气,若直接掀开这事,沂嗣王岂不是也要被唐氏牵连,跟着名誉受损?只好由我来安排下去,通过今天这件事来委婉地告诉您。事到如今,沂嗣王可明白了?”
    沂嗣王喉结一动,沉默下来,眼神明显涣散了几分,原来这妹子的下场,早在进慈宁宫时,便已经注定下来,被皇上和皇贵妃安排好了。
    “那唐氏为求上位不折手段,可沂嗣王却不需要为她葬送和皇上的良好关系。”女子言语宛如和煦春风。
    沂嗣王捏紧的拳慢慢松弛下来,这女人,到底是天子身畔的人,今天又亲眼目睹其人心思绝不浅薄。
    与她破坏关系,极不合算。
    今天与自己一番话下来,看得出来,她分明是皇上的代言人,她的话,也就是皇上的意思。
    皇上大可直接拒绝自己,今儿只将唐氏下嫁于一个守城老兵来暗示自己,证明待自己不薄,那他又何必喋喋不休,非要去搔皇上的不快?
    如她所说的,一个妹妹而已,当舍则舍。
    夜降临,苍穹巍峨,月光清辉洒在慈宁宫寝殿前的庭院前,沂嗣王脸色已经恢复平静:“皇贵妃提点得对,本王受教。先行告辞了。”
    这世上,到底还是聪明人多。云菀沁看着沂嗣王离开慈宁宫的背影,唇角勾出微微一笑,心胸一畅,舒了口气。
    唐氏一事安排得很迅速,因毕竟是皇宫里发生的丑事,没声张对外,不到半个月,以侮慢了太皇太后的错处借口,撤销了慎仪长公主的封号,恢复白身平民的身份,然后送出宫去,连嗣王府都没回在,直接便抬去了宋家在京城西南城角的小宅子。
    前段日子才被太皇太后收为义女的唐氏,不消几个月又被撤了身份,还下嫁给个四十多岁的八品守城小将士,虽没明着说,但京人们心里哪里会不清楚,只怕是这唐氏与那老兵有染,瞒不住,曝了光。
    云菀沁那日去了慈宁宫后,因为肚子渐大,走路不方便,加上这几天天气不大好,阴雨路滑,也没怎么出福清宫,更没管这事儿了,只听说那唐无忧昏厥醒来后,数次要自尽,次次被人拦下来了。到后来贾太后怕她死在慈宁宫不吉利,让沂嗣王也不高兴,干脆让两个五大三粗的嬷嬷日夜不分地守在她身边,方才守到了她出嫁的那日。
    慈宁宫送人出宫当日,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珍珠和晴雪举着伞,偷偷去宫门外看了看,回来后,初夏将两人叫到里面问了几句。
    云菀沁正坐在床榻边亲手缝制婴儿的虎头帽,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只听唐无忧是被绑着上了轿子。
    “是从角门出去的,宋老旺今儿老树开花,高兴得不得了,休沐一天,特意来亲自接人,”珍珠啧啧感叹,“别说,那老家伙还挺厉害,见那唐氏不依不挠,被塞住口,绑了手脚还挣扎个没完,趁人不注意,两巴掌甩过去将唐氏甩得晕头转向,又将她扛起来,丢进了轿子,粗鲁得很,若不是见她怀孕,只怕连脚都踹上去了,吓得唐氏连声儿都不敢出了……还没拜堂就使起夫纲,今后日子长了怎么得了,唐氏素来心比天高,粉砌玉雕的人儿,还不知受不受得起折腾。”
    珍珠不以为然:“哎,男人么,不都是这样?像奴婢原先家乡乡下的男人,新娶的老婆一进门,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三天,打得女人怕了,以后就听话了,柔顺了。”
    云菀沁笑着开口:“你放心,你到时嫁人,我一定给你挑个不打你的。”珍珠脸一红,几人咯咯笑起来。
    正在说笑间,窗外雷声轰隆一声,天际划过银白闪电,雨水更大。
    晴雪怕风刮进来,跑去关紧窗户,不经意地嘟囔着:“都几天了,还下个没完。”
    云菀沁听到心里去了,针活一停,脱口而出:“这雨水,都只怕下了上十来天了吧。”
    “是啊,那天从慈宁宫回来后,就差不多开始下了,日日不停。”初夏接口。
    她蓦然心中咯噔一下,站起身。
    “娘娘怎么了?”初夏和珍珠轻问,却见她脸色还算平缓:“没事,你们都下去吧,我有些困,先打个小盹。”
    三人拉好帘子,退下去了。
    室内安静下来,云菀沁打开一座壁柜,里面是三爷登基、自己封了位份后,高总管派人从秦王府送进宫的私物,都是自己的私人物品,包括一些小嫁妆。
    她拿出个多宝阁,拿出一把小银钥打开,许久没翻过的褐色小册子映入眼帘,是慕容泰留下的宏嘉纪事。
    之前翻看时,似是无意看过宏嘉某一年,江南清河流过的沿河地带,也是今生这个月份,因暴雨连绵不断地侵袭近二十日,一夜起了飓风,夹带着雨水,将某处年久失修的河堤冲垮。
    江南是富饶地带,尤其清河沿岸是鱼米之乡,群居此处的百姓几十万,一夜之间,数十万百姓受灾,死伤人数巨大,丧失家园亲人的更是无数,素来天灾过后免不了*,最后跟当初的晏阳一样,引起江南民变和暴动。
    纤指频频翻动,她一页一页地往下看,停到一页,是的,没记错。
    笔记上记录的前世这场天灾是宏嘉三年的事,今年才是宏嘉二年。
    可,因为这一世多加了夏侯世谆短暂的一年短寿朝代,年份刚好是吻合的。
    也就是说,今年的这场暴雨,其实就是前世宏嘉三年那场殃及百姓和朝廷的灾祸。
    慕容泰当时记录时,抱着日后能以此提醒朝廷和官府,来邀功请赏的目的,所以笔记上这事儿记得很详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