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继妻-狐天八月-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百九十四章 汲营(60月票加更)

  南平王对刘桐夫妇解释道:“贵妃娘娘寻到瑞王,说希望能将九哥记在她的名下。瑞王本出言拒绝了,贵妃娘娘说,希望能在询问过九哥之后,再让瑞王给她答案。”
  刘桐眉头紧锁,常润之依偎着他,问南平王道:“贵妃娘娘可还说了什么?”
  “贵妃娘娘让我转告九哥,说希望九哥还能记得你在她跟前求婚旨请她帮忙时,说过的话。”
  刘桐陷入沉思。
  南平王心里通透:“九哥一早知道太子安排莫家易女而嫁的事儿,也知道贵妃娘娘在当中起的作用,当初是拿了这事儿威胁贵妃娘娘帮忙吗?”
  刘桐点了点头:“当初想要请婚,怕父皇不应,所以求了贵妃帮忙说项。”
  南平王便明白了,颔首道:“九哥只管思考,我等你的答复。”
  刘桐没好气看他一眼:“你一天天的,没事儿做吗?”
  “九哥是嫌我来这儿来得勤?”南平王笑道:“我有好好做事儿,可毕竟不是什么事儿都要我亲力亲为不是?那我不得累出毛病来。”
  南平王客气地问常润之要了杯茶喝,施施然地又逗弄起了走路开始走得似模似样的刘景陵来。
  刘桐拉了常润之到一边儿去,常润之问他道:“当初你和贵妃娘娘说婚事,这当中还有一段渊源?”
  “嗯。”刘桐道:“贵妃娘娘那时候不得不帮我,毕竟我表达了,若是她不帮忙,我就把太子和莫家的事捅出去的意思。那时父皇不可能让这样的事动摇太子的地位,事情一旦捅出,太子最终会安稳无恙,贵妃娘娘就说不定了。所以贵妃娘娘不得不帮我这个忙。只是,她也不乐意被我如此威胁,所以私下和我约定了,若有一日|她对我有所求,我若能帮忙,也要不吝代价帮她。”
  刘桐叹了声:“我到底也念着贵妃娘娘帮我这个忙的情,所以那一次和岑王在父皇面前演戏,揭露太子和莫家这段往事时,也算是给贵妃娘娘提了个醒。她也聪明,知道先脱簪请罪。”
  “那时候贵妃娘娘没有拿你们曾有过的私下约定,来求你帮忙……”常润之若有所思道:“贵妃娘娘也是不到万不得已,不动用护身底牌的人。”
  “我没想到她会拿这事儿,让我帮忙。”
  刘桐有些迷茫:“依她在后宫中的地位,认我这个还被禁在中官胡同里的皇子为养子,是对她的帮助吗?我倒觉得更像是她在帮我。”
  常润之莞尔一笑:“表面上看的确是你在拉她后腿,哪儿还能说得上是帮她。可长远看来,你总有脱险的一天,而她呢,陛下一旦……她一个无**妃,能有什么结局?”
  “进家庙,或者……留在宫里做太妃。”
  刘桐接过话,想了想道:“你意思是,她将来想借着我这个养子,出宫进府生活?”
  “嗯。”常润之点点头:“太妃也是有区别的。将来你多半是要封王的,贵妃娘娘若成了你养母,自然可以在之后随你在府里生活,还能被人尊一声老太妃,膝下也有孙儿逗趣儿陪伴,比在宫里孤独老死的太妃,显然要好多了。”
  常润之说到这儿,难免叹了口气:“贵妃娘娘若是有子,倒也不用这般汲汲营营。”
  刘桐心有戚戚,一时之间又拿不定主意。
  “润之你觉得呢?”刘桐看向妻子,询问她的意见。
  常润之笑问道:“你没有立刻答应,是有什么考量吗?”
  刘桐轻声道:“不,我既答应了她会帮忙,自然不好出尔反尔。何况府里多个长辈,我也并不排斥,对贵妃娘娘,我也没有什么恶感,她对我除了隐瞒太子和莫家策划之事,倒也未曾做过其他恶事。只不过……一则是觉得对不起母妃,二则,也怕她将来变脸,为难于你。”
  常润之好笑摇头:“第二点你大可放心,贵妃娘娘做了这么些年的高位嫔妃,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她心里清楚。她要是在我面前摆婆婆谱,惹了我不高兴,难道你会为了她为难我吗?她不可能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
  “那第一点呢……”刘桐犹豫道。
  常润之顿了顿,看向刘桐道:“阿桐,母妃在你心里,没有人可以取代。”
  刘桐抿了抿唇,再次问常润之道:“那你是赞同我答应了?”
  常润之柔声道:“这要问你自己,这该是你自己决定。”
  刘桐自己又思索了半个时辰,方才下定决心,找到南平王回复他道:“你转告五哥,我没有意见。”
  南平王眉头一挑:“九哥愿意做贵妃的养子?”
  刘桐点了点头。
  南平王笑了笑,带了刘桐的答复回去告诉瑞王。
  于是瑞王便没有直接拒绝贵妃,但还是把认养的难题交到了贵妃手上。
  “九弟不反对,娘娘若能说得动父皇下旨,那我自然也不会反对。”瑞王这般说道。
  贵妃心腹瞧见瑞王走远,方才嘀咕道:“瑞王真冷情,也不说帮忙在陛下跟前说上一说。”
  “瑞王在陛下面前一说,这事儿指定没后文。”贵妃叹了声:“还是我自己去说吧。”
  心腹迟疑道:“娘娘打算怎么说服陛下?”
  贵妃摇头:“暂时先动之以情吧,这也要循序渐进来,所幸时间充裕,倒也不急。”
  贵妃心腹叹气:“瑞王若是愿意,代替陛下下一道圣旨不就行了吗,还非要娘娘为此苦心孤诣的想辙……要不,咱们去同贤妃娘娘说说,让她在瑞王面前提一提此事?”
  “不妥。”贵妃摇头:“贤妃虽然性子好,但瑞王不会乐意看到我拿这件事去打扰她。”
  “也是,贤妃娘娘也是个静性子。”
  贵妃笑了笑:“走吧,以后咱们每日都去陛下跟前走一走,以后在陛下面前,也更能说得上话些。”
  贵妃下了决心,果真从这日起,天天都会往元武帝跟前晃荡一下。今日送个糕点,明日送个茶水,后日炖个汤品。
  眼瞧着元武帝精神一日好过一日,也期待着贵妃每日去瞧他,贵妃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这日|她喂元武帝喝汤,聊着元武帝的皇孙们,不由就说到她自己身上。
  “也是臣妾没福气,不能为陛下诞育皇嗣。”贵妃叹息一声:“若是臣妾有子,想必如今,臣妾也有人围着唤祖母了。”

第二百九十五章 火候

  元武帝也跟着叹了口气。
  贵妃没有生育,他自然也是遗憾的。
  贵妃说了那话,便沉默了起来,喂元武帝喝汤的动作也慢下来了。
  元武帝看向她,想了想轻声道:“认养……一个?”
  贵妃眼睛顿时一亮,激动地道:“陛下愿意让臣妾认养一个孩子在膝下?”
  元武帝见她笑得灿烂,便也跟着笑点点头:“小的,不错。”
  贵妃面上笑容一顿,迟疑片刻后问元武帝:“陛下是说……让臣妾领养个小皇子?”
  贵妃若有所思:“陛下膝下年龄最小的皇子,也有三四岁了。”
  元武帝巡幸后宫,子孙繁盛,哪怕到了这个年纪,后宫嫔妃有孕的也不少。
  只是,能成功生下来的不多,成功生下来了还能养活的,就更少了。
  元武帝以他如此年纪还能有子,觉得是他老当益壮的证明。殊不知这些皇子,对将来的皇帝而言,也是个不小的负担。
  元武帝点点头,问贵妃道:“如何?”
  元武帝的意思,便是让贵妃从年纪尚幼的小皇子里认养一个在她膝下。
  贵妃苦涩地摇了摇头:“陛下,臣妾年纪不轻了,小皇子年纪幼小,臣妾哪有那个精力陪着他玩耍。”
  元武帝道:“有,宫人。”
  “臣妾若是有子,有哪儿放得下心让宫人陪着他。”贵妃叹了一声,十足萧索:“还是算了吧,臣妾这样……也没什么不好的。”
  元武帝瞧着心软,动了动嘴,贵妃搁下汤碗给他擦了擦嘴角,温和地道:“陛下歇着吧。”
  元武帝叫住她:“贵妃。”
  贵妃温和道:“臣妾在。”
  “你想,谁,养子?”
  贵妃摇了摇头:“臣妾哪有什么想法,能有个儿子在臣妾名下,不至于将来臣妾身故没人记得给臣妾上一炷香,臣妾就要谢天拜佛了。”
  “那小,皇子,你,不要?”
  “小皇子都有生母陪着呢,夺人之子的事儿,臣妾不想做,怕损了阴德,下辈子投不了个好胎。”贵妃笑笑,给元武帝掖了掖被角:“陛下还是别操心了,这事儿就当陛下没提过。”
  贵妃告辞走了,元武帝歇了一觉起来,招来何旦问:“皇子,无母,有谁?”
  “这……”
  何旦自然知道贵妃的意思,明里暗里暗示元武帝不要小皇子,不要有母在世的皇子,这不是就往九皇子身上引吗?
  何旦便道:“这头一个便是废太子。”
  元武帝的脸色顿时不虞。
  何旦当自己没注意,继续道:“照着顺序下来,第二个便是岑王。”
  元武帝皱眉。
  岑王身份够,可岑王妃那泼辣劲儿,怕是对贵妃不会孝顺。
  他摇了摇头,示意何旦继续说:“第三个嘛……奴才想想,哦,应当就是九皇子了。”
  元武帝的脸色又冷了下来,刚要示意何旦继续说,突然又想起,曾经提起九皇子妃,似乎贵妃还挺喜欢她的。
  可要是将小九记在贵妃名下,这不是提他的身份吗?
  元武帝面色难看,让何旦继续往下说。
  何旦一连又说了好几个,元武帝都不甚满意。再往下的皇子,岁数又渐小了。
  元武帝烦恼地叹了一声,不再说这事儿。
  贵妃每日都来,再没提过认养养子的事情,反而是元武帝,每见到贵妃,都会想起养子的事情。
  他整日没事干,也只能干琢磨这些事儿了。
  元武帝的神情变化,贵妃看在眼里。贵妃觉得火候差不多了,这日便又说起岑王妃最近惹的一桩事儿上来。
  自从岑王帮着刘桐在大殿上揭露太子与莫家易女而嫁之事后,岑王的行事越发乖张,男女通吃的爱好已是人尽皆知,宫里派人申饬他不下十次,岑王至今还是我行我素的。
  之前岑王宠幸了府里的一个奴婢,那奴婢怀了身孕,一直瞒着,直到前段时间生产才被岑王妃所知。
  虽然生下里的孩子没两天便夭折了,但这也触动了岑王妃,在岑王府里头一次和岑王打起了架,那鞭子舞得呼呼的,岑王脸上挂了彩,岑王妃身上也没讨着好。
  这是最近街头巷陌最为劲爆的事了,人人都在谈论。
  贵妃说给元武帝听,叹道:“岑王好不容易有个孩子,可惜了。”
  元武帝听后只怒着说岑王妃:“妒妇,泼妇。”
  贵妃道:“岑王的孩子夭折,倒是与岑王妃不相干。”
  元武帝不以为然。若是岑王妃贤惠,那奴婢有孕也不用瞒着她,自个儿提心吊胆地瞒到生产之日。孩子夭折,不就是因为身子骨弱吗?起因不还是岑王妃不贤惠,善妒霸道。
  贵妃笑道:“岑王妃好歹也是陛下的亲外甥女,哪有这样说自己外甥女的。”
  元武帝冷哼一声,贵妃接着便叹道:“说起妒妇,臣妾倒是想起九皇子妃来。”
  元武帝眼珠子顿时转来看向她。
  贵妃轻声道:“九皇子也是独霸着九皇子好些年了,要说她善妒吧,偏生九皇子还挺敬重她。之前听说她怀着身孕,带着孩子执意要去中官胡同陪九皇子,臣妾还觉得她这决定错得离谱,如今看来,倒觉得他们夫妻感情真实,让人欣羡。”
  元武帝顿时皱眉。
  贵妃仍在说着:“瑞王派人去瞧过,听说九皇子妃教养得两个孩子很好,知礼懂节的,平时九皇子妃还会亲自下厨,九皇子被关在那地方,非但没瘦削下去,反而还胖了些,面色红润,可见是没吃大苦。”
  元武帝又是冷哼一声,这下贵妃总算是住了嘴,看向元武帝笑道:“臣妾只是羡慕他们即便落到难处,生活清苦,却也夫妻扶持,过得安逸,是真正活得通透的人……是臣妾多嘴了,陛下别生气。”
  元武帝意味不明地看向贵妃:“你,喜欢,小九?”
  “臣妾没脸说自个儿喜欢九皇子那孩子。”贵妃羞愧道:“臣妾不过欣赏他们罢了,也想着,若是有机会,可以给予他们些许补偿。”
  贵妃羞愧的原因元武帝心里清楚,涉及到废太子,他顿时也不想吭声了。
  贵妃点到即止,再没有在元武帝面前提起九皇子,但也不再说其他皇子。
  元武帝似无意般提起将刘桐记在她名下,贵妃闻言眼睛一亮,又苦涩地低头,轻声说:“九皇子多半不愿。”
  元武帝自己默默想了几天,这日招来瑞王,硬邦邦下旨,要将九皇子记在贵妃名下。

第二百九十六章 热情(80月票加更)

  瑞王闻言,知道定是贵妃用了计谋了,面上便是一顿,问元武帝道:“父皇不先问过贵妃娘娘及九弟的意见?”
  元武帝冷哼一声,明摆着告诉瑞王,朕下的旨,谁敢有意见?
  瑞王便也不再问,招来中书令让他拟旨,何旦依着元武帝的意思,抱了玉玺盖了章。
  圣旨传到中官胡同,本来以为这事儿一直没有回复,多半是不成了的刘桐,反倒是有些被吓一跳。
  刘桐接了旨,传旨公公笑眯眯地道:“恭喜九殿下了,有贵妃娘娘这个养母,从中官胡同出去的日子指日可待。”
  刘桐谢过他,递上了红包,传旨公公高高兴兴地接了。
  直到摸着实实在在的圣旨,刘桐心里才确确实实产生了真实感。
  刘景阳探过头来问:“爹爹,这是什么?”
  “圣旨。”
  “圣旨……是皇上下的旨吗?”刘景阳问道。
  常润之在一边纠正他:“阳阳,你要唤皇爷爷。”
  “爷爷是爹爹的父亲。”
  “嗯。”
  “可是华泽叔说,我们在这儿待着出去,就是爷爷下的令。”刘景阳有些不乐意:“哪有爷爷把孙子关着的。我不愿意叫他爷爷。”
  “呃……”常润之一时无言以对,伸手拧了下刘桐。
  刘桐嗫嚅了下嘴,方才教育刘景阳道:“那是因为皇爷爷不同于普通爷爷,普通爷爷就是爷爷,可皇爷爷还是皇上呢,天地君亲师,君得排在亲前面。所以对阳阳来说,他先是皇上,再是爷爷。”
  “那我唤他皇上没有错啊。”刘景阳道:“爹爹不是说,君排在亲前面吗?”
  刘桐顿时也无言以对。
  常润之“噗嗤”一声笑起来:“咱们阳阳这反证,可学得真好。走,娘亲今个儿给你炖鱼汤喝。”
  刘景阳顿时点点头:“炖白点儿,加豆腐,弟弟也喝。”
  “好,让弟弟也喝。”
  常润之牵着刘景阳走了,刘桐在原地笑了一会儿,视线触及手上的圣旨,笑容又淡了下来。
  做了那么多年无母的孩子,突然又冒出来一个养母,这感觉还真是有些新颖。
  元武帝的圣旨刘桐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可从第二天起,宫里贵妃就开始往他们这小院儿送东西了。
  吃的,穿的,用的,尽是往好的送。哪怕是瑞王回来后,做得也从不会这么明显。
  常润之有些惴惴,问刘桐道:“贵妃娘娘这是做什么呢,生怕不在陛下跟前打眼吗?”
  刘桐也这样认为,但实际上,元武帝对此还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因为贵妃给刘桐送的每一样东西,贵妃都在元武帝跟前说过。
  在元武帝看来,贵妃就像是突然得了个儿子的欣喜若狂的母亲,什么都想要塞给儿子,而且要塞最好的给儿子。贵妃如今在元武帝面前日|日唠叨,送的哪件东西她觉得很好很适合,送的哪件东西她觉得不那么好将就给人送去,以后再补上更好的云云。
  元武帝心里虽然别扭,但到底什么都没说。
  因为他一直记得,贵妃之前说过觉得愧对小九的话,并称有机会会给予他们一些补偿。
  如今贵妃这样的态势,不就是在给予他们补偿吗?
  但元武帝还是有些别扭的,好在贵妃也知道分寸,一段时间后这种热情便冷却了下来,可脸上的笑还是挂着的。
  这让元武帝的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
  转眼又到年关。
  这是瑞王回京后第一个年关,兼之燕北鲜卑王被俘,与大魏征战几年后,鲜卑也大伤元气,现在更是有一蹶不振的态势,宫宴自然办得热闹。
  元武帝即便瘫着,也身居高座,维持着他身为帝王的尊严。
  宫宴上载歌载舞,大家推杯问盏,面上都是一片祥和。
  元武帝因身体状况,不能饮酒,此时瘫坐着,人十分清醒。
  他默默环视一周,宫妃、皇子、臣工,大家似乎都忘记了一年前此时,宫宴上还有太子的存在。
  贵妃和贤妃坐在元武帝两侧,两人小声交谈着。
  自从元武帝下旨将九皇子记在贵妃名下后,贤妃与贵妃的往来便多了起来。
  贵妃自然乐意和贤妃进一步交好。
  这会儿他们两人正在说的是瑞王的长子刘景阡。
  “阡儿也是大孩子了,为人稳重得很。”贤妃说起孙儿,笑得欢畅:“瑞王就三个儿子,平时也不见他怎么管教孩儿,都多亏了瑞王妃,三个孩子教养得好,我瞧着都是好孩子。”
  “什么时候让瑞王妃带进宫来瞧瞧。”贵妃笑道:“宫里孩子少,冷清得很,也让他们到陛下面前同陛下凑凑趣儿。”
  贤妃便看向元武帝,柔声问道:“陛下意下如何?”
  元武帝“嗯”了声算作应答。
  贵妃和贤妃对视一眼,眼中都存留笑意。
  大年过后,紧接着就是元武帝的寿辰。今年比较特殊,因为是元武帝的整十寿。
  瑞王从大年前两个月便开始安排给元武帝祝寿事宜。
  元武帝乐得瞧他忙活,心里倒也高兴。
  古来帝王虽说被称为“万岁”,但实际高龄寿终的还真没有几个。元武帝觉得自己五十岁年纪,已算是十分难得了。
  年前便已有外邦使臣陆陆续续赶往京城,京城的繁荣比往年更胜一筹。
  大年初五这天,元武帝身着隆重朝服,由人担着,接受万臣朝拜。
  臣子们高昂的贺寿声响彻宫殿上空,惊起飞鸟无数。
  目视着下方跪拜的人,元武帝的心里无限满足。
  他还是帝王,所有人都还是要看他脸色行事。
  即便是瑞王,奉承讨好他,也得等到他闭眼那天,这皇位他才会让出去。
  他还没闭眼,将来会如何,谁知道?
  元武帝的身体不能劳累,接受完朝拜后他便被抬回了寝宫,换上了舒适的常服。
  帝王大寿,本该大赦天下,瑞王却请旨,希望元武帝莫要宽恕服刑之人。欲赦天下,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开放科举,便是对百姓们最好的答复。
  臣子们附议,元武帝心里觉得瑞王是在意有所指,虽不情愿,却还是没在大寿这天拂了瑞王的意。
  但元武帝也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能够让废太子携太子妃与显郡王进宫,给他祝寿。
  何旦胆战心惊地当着群臣的面,转达出了元武帝的要求,甚至不敢去看瑞王的脸色。
  瑞王却淡淡笑道:“既是父皇之令,自然没有不妥。”
  立刻便有人前往被圈禁了的太子府,通知太子、太子妃和显郡王进宫。

第二百九十七章 慎字

  废太子的进宫没能激起一点儿水花。
  显郡王病了,太子妃贴身照顾他,走不开。废太子原本想带良娣李氏、宋氏和两人所出之子进宫,却被拒绝了。
  废太子孤零零进了宫,几乎没人与他打招呼。
  南平王倒是上前来与他见礼,废太子却当南平王是来看他笑话的,当即冷哼一声,对他不予理睬。
  南平王便也不上赶着去自讨没趣。
  直到到了元武帝面前,废太子才露出几分凄惶神色,恭恭敬敬地下跪磕头,声声唤着“父皇”,那声音,可真是让人闻者伤心,听者流泪。
  新任太医令眼瞧着元武帝眼中也渐起水雾,忙上前提醒道:“大皇子,陛下身体不宜情绪起伏太大,今儿是陛下的大寿之日,还请大皇子莫要露出伤心之态。”
  废太子被废后没有称号,所以大家只能称呼他一声“大皇子”。
  岂不知废太子对这个称呼,更为恼怒。
  贵妃宽慰了元武帝几句,转而对废太子道:“大皇子,今儿是陛下寿辰,该是个高兴的日子,怎么哭啼上了。快,该给陛下贺寿了。”
  废太子忍着心里的不快,端出笑脸来给元武帝贺了寿,视线一转,却看到了另外一边正与十四皇子交谈的瑞王。
  废太子的心里顿时火起。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他眼中血丝立马弥漫,恨不得下一刻就扑上前去拧断瑞王的脖子。
  若非瑞王诈死,他能那么轻忽了京城城防,放进瑞王吗?
  都是他大意,都是瑞王狡诈!
  废太子的目光如有实质,瑞王当然感受得到。
  他身形微顿,目光转移,正好对上废太子仇视的眼神。
  瑞王淡淡地平静回视他,没有任何表示,又收回了视线,仿佛刚才看到的不过是一团空气。
  这让废太子更加难以接受。
  贵妃已经开始出声安排废太子的座次。
  知道元武帝想和废太子一起吃会儿饭,又考虑到元武帝的安危,贵妃将废太子安置在这一桌与元武帝相对的地方。元武帝随时都可以看到他,却又与他保持一段距离。
  没一会儿,瑞王也行了过来,正坐在贤妃的身边。
  废太子冷笑了声,率先出言讥讽道:“瑞王瞧着春风满面的,最近好事儿多吧?”
  瑞王不咸不淡地回他说:“承蒙大哥关注,臣弟觉得尚可。”
  “在燕北打了胜仗,瑞王声望空前吧。”废太子也不吃喝桌上的御膳,盯着面前的酒杯笑着说道:“这番回京怎么这么老实,实在让我惊讶啊。”
  瑞王淡淡看了他一眼:“大哥若有话,饭后再与臣弟说也不迟。莫要扰了父皇的兴致。”
  废太子冷哼一声,面对着桌上的各类菜色丝毫不动。站在他身后的布菜内官始终得不到他的眼神示意,一直僵站着。
  见废太子这般,元武帝也没了用膳的兴致,喝了几口粥,便说乏了。
  贵妃忙令人抬了御辇,废太子心里着慌,猛地站起身唤:“父皇!”
  元武帝淡淡看了他一眼,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儿,到底什么都没说,由着人将他送回了寝宫。
  瑞王恭送他走后,看向废太子道:“父皇走了,大哥别拘束,这宫里的佳肴味道还是不错的,比臣弟在燕北的伙食好多了。”
  说着做了个“请”的手势。
  废太子对瑞王怒目而视,逼近两步对他道:“你觉得你赢了?”
  “臣弟没这么觉得。”瑞王直视着他,语气仍旧淡淡的:“可是臣弟知道,大哥想要再被父皇立为太子,应是不可能了。”
  “未来的事,谁知道。”废太子冷声道:“你别得意太早。”
  瑞王颔首:“多谢大哥提醒,臣弟记下了。”
  废太子只觉得瑞王简直油盐不进,他说的话,好的坏的瑞王都照单全收。
  简直让他怒气无从发泄。
  最终,宴席过后,废太子被带离了皇宫,太子府依旧被管得如同一座铁牢。
  元武帝在此之后却又生了场病,把刚刚养起来些的肉,又给瘦了回去。
  病好后,元武帝叫来中书令,拟了道旨封大皇子为慎郡王。
  “慎”这个字,可要由人仔细揣摩。
  这算是给废太子最后的警告吗?还是在提醒他,要谨言慎行?
  接到圣旨的废太子如何想无人知道,贵妃听了这旨意,却不免嘀咕。
  “陛下对慎郡王都能这么宽容,到了还赏了个封号给他,即便是被圈禁着,想必他将来只要安分,结局也不会太差。可对九皇子呢……宫宴上提也没提他一句。”
  贤妃轻声道:“陛下想必没想那么多吧,毕竟他出来露脸也就那么一会儿。”
  贵妃心里不忿,嘴上却也不好再说。
  虽说现在她和贤妃、瑞王已算是站在了一条线上,但有些话还是不要那么直白吐露为好。藏点儿**儿的,让贤妃知道她的意思便差不多了。
  “陛下下这道旨的时候,有些冲动了。”贵妃揭过抱怨元武帝的话,道:“慎郡王为父,显郡王为子,父子二人都被封为郡王,慎郡王的脸上难免无光。”
  贤妃倒没觉得。
  “一门两郡王,这也算是陛下的恩典了。”
  “慎郡王可能不这么想。”
  贵妃点到为止,不再多说。
  她想了想,道:“我还是多下点儿功夫,好让九皇子能早日从中官胡同里出来吧。那地方哪能住人呢……也不知道九皇子他们在那儿住的这两三年,到底是怎么过来的。”
  贤妃闻言也一脸忧心。
  元武帝自从病过那一场,精神就有些萎靡了起来。
  太医令拿着没办法,毕竟病人的心情不是他一个太医可以左右的。
  贵妃也好,贤妃也好,宽慰元武帝再多,也对现状没多少帮助。
  贵妃隐隐觉得,或许是陛下气数将近了。
  她暗暗观察,瑞王倒是没有一点儿急迫的意思。对元武帝的病情,他很关心也很上心。
  是啊,早晚都是他的,何必那么急呢?
  这日贵妃侍疾,瞧见元武帝睡着,便坐在他一边儿喃喃自语。
  “陛下到底有什么想不开的,是因为大寿那日被慎郡王一番话伤了心?这又何必呢,那孩子不着调,您也不是头一次知道了。”
  贵妃伸手给元武帝掖被子,轻声叹息:“您要是能想得开些,如今这局面,有什么不好的。总归都是您儿子,都是您的种。”
  贵妃说着,见元武帝眼皮底下似乎有动静,顿时收了声。

第二百九十八章 大错

  等了会儿,却见元武帝似乎没打算醒过来。
  是想继续听她说些寻常听不到的话?
  贵妃这般想着,嘴上便说道:“依我看啊,您就是平时太宠着偏着慎郡王了,这才把他惯得无法无天的。就他那性子,即便将来安安稳稳登基了,估计也做不了什么政绩,岂不是糟蹋了您一番苦心,您说是不是?”
  贵妃自己个儿说着,自己便笑了:“瞧我,您睡着呢,同您说的这什么话。”
  贵妃轻柔地按压着元武帝的腿给他活络筋骨,一边道:“旁的人我也懒得理会,总归我现在也是有儿子养老送终的人了。就盼着陛下您什么时候心里不别扭了,好把九皇子给放出来,让我也过过含饴弄孙的生活。我可羡慕德妃他们好些年了,如今有了儿子,还得干看着羡慕。”
  元武帝手指动了动,贵妃还是当做没看见,起身轻唤道:“何总管。”
  “娘娘。”何旦见贵妃冲他使眼色,心领神会道:“娘娘有何吩咐?”
  “何总管,陛下平日里与你相处时间最长,陛下可有说过,什么时候放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