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继妻-狐天八月-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总管,陛下平日里与你相处时间最长,陛下可有说过,什么时候放九皇子出来啊?”
  “这……”何旦迟疑道:“回娘娘话,陛下没说呢。”
  “是吗……”贵妃轻叹一声,无奈道:“陛下呀,越发小孩子气了。九皇子有什么错,白白被关着。”
  何旦笑道:“娘娘也惯着陛下。”
  “不惯着他能怎么办?他是我的陛下啊。”
  贵妃笑了笑:“罢了,陛下说是有错,便是有错吧。”
  贵妃站起身:“陛下估计睡得香,让他多睡会儿吧,这段时间陛下都瘦了,我看着也难受。”
  “娘娘放宽心,陛下还要娘娘多宽慰呢。”
  何旦一边说着,一边让着贵妃出去。两人交谈的声音渐远,元武帝在床榻上缓缓睁开眼睛。
  门口有小太监值守着,元武帝没有出声唤人,自己盯着上方出神。
  贵妃是想要他放小九出来啊……
  元武帝心里思索着。
  放他出来,还是不放他出来呢?
  瑞王秘密回京,进宫那日太子正与他说燕北军将的处置之事。话才说到一半,就见瑞王大踏步进来,太子脱口便道:“瑞王?你不是死了吗?!我明明让人……”
  话未尽,意思却很清楚。
  瑞王在回京路上出事,是太子所为。
  瑞王拿下了太子,大势所趋,他不得不废了太子,以废他,换他一条命。
  当时那个情景,瑞王哪怕手一偏,太子的脖子就要被割了。
  不得不说,“废”这个字出口时,他心里是蓦地松了口气的。
  或许他这个念头早已经产生,只是一直压抑着,让他不断否定这个想法。
  而如今,不得不作出这个决定,却又令他无比轻松。
  废太子后,他思索着瑞王下一步会怎么动,没想到他倒是以不变应万变,大概是领军打仗了,学会了一招“敌不动我不动”的治军策略。
  除了整肃朝堂,旁的事儿瑞王还真没干。
  他不甘心,得知瑞王去了中官胡同,就等着瑞王来求他放人。
  瑞王的确来求了,他拒绝了,满以为瑞王会不顾他的反对将人放出来。
  没想到瑞王还真就没有造次,他不愿意放人,瑞王就没放人。
  瑞王这是听话吗?
  不,瑞王不过是不愿意让人拿住他的把柄罢了。
  当初他以“大不敬”之罪名将小九关到了中官胡同,如今瑞王要是不经他的同意将大不敬之人放出来,那瑞王,也有大不敬的罪过。
  瑞王偏偏不上当。
  元武帝想到这儿,不知道该欣赏他,还是该忌惮他。
  瑞王心里应该很清楚,当初小九被关,其实是他给他的警告。说穿了,这是小九在代瑞王受过。
  瑞王回来后还不把小九给放出来,够狠,够绝,不愧是皇家的人。
  元武帝心里清楚,瑞王是在熬,熬着他驾崩那天,名正言顺登基。
  真的名正言顺吗?
  元武帝心里冷笑。
  他一日不另立太子,一日不起草遗诏,他瑞王登基,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哦不,或许瑞王如今这般听话,就是在等着他立他当太子,或者,起草由他继位的遗诏?
  元武帝躺着,脑子里已经将近段时间的事情给回忆了个囫囵。
  脑中的画面又回到了贵妃之前说的那几句话上。
  “九皇子有什么错。”
  九皇子有什么错?他错大了!
  身为皇子,放在眼里心里第一位尊的,不是他这个君父,却是瑞王。
  这还不是大错?
  元武帝冷哼一声,值守的小太监耳尖,忙循声看过去,低声唤道:“陛下醒了?”
  元武帝不好再装睡,发出声音,让小太监来伺候。
  贵妃本以为元武帝听了她一番话后会对九皇子有所动作,却没想到元武帝没有任何诏令颁下。
  她暗地里叹了口气,只能再想别法。
  因为今年元武帝大寿,春闱多开了一科,京中人才攒动,有识之士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往年落第的学子纷纷赶来大考,瑞王这段时间忙得脚不沾地。
  学子的文章批阅之后,到了瑞王手里。
  瑞王捧给了元武帝看。
  今年三甲,需要元武帝给钦定。
  元武帝示意瑞王读给他听,瑞王便读了起来,整整读了一个下午,不知道灌了多少杯茶,喉咙估计也要冒烟了。
  元武帝听罢道:“得分,最高,状元。”
  何旦心里想,瑞王这一下午的文章读得,白读了。
  陛下这般为难瑞王,有意思吗?
  瑞王倒是一点儿恼怒之色都没露,起身告退。
  元武帝看上去便有些不舒坦了。
  “喜怒,不形,于色。”元武帝冷哼一声。
  何旦心想,喜怒不形于色才是帝王之威啊。
  嘴上他当然不敢这么说,只恭维着元武帝道:“陛下,今年科举,朝廷可又有诸多人才了啊。”
  元武帝点点头,显然也是满意的。
  学子的文章他也有听的,不过比起那些标新立异的,他更喜欢的还是中规中矩的文章。
  状元的文章便是骈赋绝佳,很得他心。
  金榜张贴出去后,中了进士的自然是奔走相告。
  紧接着的琼林宴,元武帝也参加了。
  金榜三甲出列前来拜见元武帝,三人都是青年模样,很得元武帝赞赏。
  “状元。”
  元武帝唤了一声,何旦便示意状元公向前一步。
  何旦代替元武帝问询状元生平,状元一板一眼地答了。
  何旦照着惯例,多问了一句:“状元可有什么想要与陛下说的吗?”
  ***小剧场时间***
  狐八月举着爪子,手捧着麦克风。
  【狐】:瑞王殿下,听说很多读者不喜欢你,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吗?(看我明亮的眼睛)
  【瑞】:(高冷地)古为皇者,何惧不喜?惧足以。
  【狐】:我来翻译一下哈,瑞王的意思是,做皇帝的人,怕什么没有人喜欢你哟,他们怕你就行了撒!(他说得真好我竟无言以对)

第二百九十九章 地动

  原本以为状元也没什么可说的了,可谁知道状元却颔首,出声道:“陛下!学生认为,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继。自废太子后,陛下合该再立承嗣之人,以保江山有继。”
  此言一出,周遭顿时静谧。
  这状元,脑子是有问题吗?!
  瑞王淡淡瞥了他一眼,眼里划过一丝讥诮。
  何旦去看元武帝的反应,元武帝的情绪没有明显的起伏。
  “陛下……”何旦凑近元武帝,过了会儿才将元武帝的意思问了出来。
  “状元属意谁为承嗣之人?”
  状元拱手道:“回禀陛下,学生不敢妄议。于学生而言,江山有继,便是好事。”
  “照你这么说,谁都可以做那承嗣之人了?”岑王撑着一边脸,另一边脸还有未消的鞭痕,显然最近他又和岑王妃干了一仗:“你既然都说了这话,你倒是提几个人选出来啊。譬如说,我怎么样?”
  状元忙道:“岑王殿下,学生不过提醒一句,并无代指,若是岑王殿下觉得……”
  “哟,我还以为在这宴上,能提出这种想法的状元,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倒没想到我还没做过自我介绍,你倒是知道我是岑王。”
  岑王呵呵阴笑两声:“显然你对京中王爷皇子们,都有些了解咯?那你倒是说说,你属意谁当太子啊?”
  状元面上发白,这会儿额头上已隐隐冒了汗渍。
  “就你这德性,还能被钦点状元?你的文章呢?我可想要拜读一下。”
  状元这会儿已经想好了应对之辞,顿时道:“岑王殿下,学生认识您,是因为您脸上……实在明显,殿下与王妃之间的……闲情逸致,学生在街头巷尾倒也听过那么一耳朵。”
  岑王被说中不堪之事,倒是一点儿没有恼怒之色,做思索状道:“这样啊……可你还是没说,你属意谁当太子啊。”
  “学生……”
  “你只是提醒皇室要未雨绸缪是吧?”岑王笑眯眯的,下一刻却蓦地厉声道:“大胆!陛下龙体康泰,刚废了太子,正是伤心时候,你却说什么以防万一,要陛下另立皇储,你安的什么心?!”
  “学生冤枉!学生不敢!”
  状元立马跪下,哭天抢地道:“陛下!学生对我大魏之心,天地可表,日月可鉴!陛下莫要误会学生一片赤诚之心啊!”
  元武帝闭了闭眼,何旦示意几个小黄门将状元给拉了下去。
  这等形象,真是玷污了状元这个头衔。
  一场闹剧之后,元武帝也乏了,回宫休息去了。
  本以为此事就此作罢,可谁知道,第二日早朝,得知了状元请立皇储的消息后,又有一批臣子跪地,请求元武帝立太子,稳国祚。
  元武帝神情更是阴冷,何旦咳了咳润嗓子,开口替元武帝道:“陛下请问各位奏请大臣,你们属意谁为太子啊?”
  下边儿有说瑞王的,有说南平王的,甚至还有说废太子的。
  当然,说瑞王的占多数。
  这淌水,他们是想搅混了不成?
  何旦看着下方跪着的臣子们,心里寻思着元武帝这会儿在想什么。
  “那朕,再立,慎,郡王,何如?”
  大殿上顿时鸦雀无声。
  元武帝再无表态,也不去看臣子们的反应,让何旦送他回寝宫。
  何旦匆忙间拉长嗓子喊了声“退朝”,群臣这才反应过来,不甚整齐地喊着“恭送陛下”。
  何旦心里惴惴,一路回到寝宫后,安置好元武帝,他才忧心道:“陛下方才是说真的吗?”
  元武帝冷笑一声。
  “看来,瑞王,钉子,没,拔干净。”
  元武帝偏过头,显然没了再说下去的兴致。
  因为元武帝撂下了要再立慎郡王的话,最近朝堂上大家说话都小心了不少。
  非瑞王一派的大臣老是会偷偷摸摸去瞧瑞王的脸,偏生瑞王还是一副波澜不惊的模样。
  简直越来越“铁面”。
  是啊,曾经瑞王办差办案铁面无私,得了个“铁面王爷”的称号。
  如今他整个人不用办事,站那儿就让人觉得“铁面”了。
  取这名儿的,还真是有先见之明啊。
  因为元武帝一直没说这是玩笑话还是真的心里就这般想,臣子们一时间都不敢妄动。
  就在大家猜测元武帝是不是真的起了要重立废太子为皇储的心时,与京城相隔一州的地方却发生了地动。
  京城也跟着晃了好一会儿。
  彼时,常润之正牵着刘景陵走路,刘景陵性子急,嚷嚷着要跑。
  常润之正觉被他闹得头疼,一下子觉得脑袋晕眩,还以为是头疼并发的晕眩,没想到魏紫却突然从厨房冲了出来,面色苍白道:“地龙、地龙翻身了!”
  常润之疑惑地站定,刘景陵已经抱住了她的腿,大声道:“摇摇!摇摇!地摇摇!”
  刘桐一手抱着刘景阳,一手抱着修明从屋里出来,面色凝重道:“地龙翻身。”
  地龙……地震?
  常润之道:“刚才地下在摇……地震了这是?”
  刘景阳接过话道:“地震,是娘说的,地壳运动吗?”
  常润之点点头。
  刘桐掠过妻儿的对话,神情略有不安。
  “地龙翻身,父皇需要祭天祈福了。”
  古人对一些自然灾害、自然现象不了解,所以将之神话化,什么天龙吐雾,地龙翻身,蛟龙嬉,黄龙蜕……
  地龙翻身,说的就是地震。
  人们认为地下埋着龙脉,是皇家象征。地龙一旦翻身,定然是皇族所做的某个决策惹恼了地龙,又或者是皇帝犯了大错,所以地龙翻身予以警告。
  常润之看向刘桐:“陛下的身体,能祭天吗?”
  “不能。”刘桐道:“父皇若是中风瘫痪的话,只能择皇子祭天。”
  顿了顿,刘桐道:“父皇若是没有废太子,祭天之事,便只能交给太子。”
  常润之若有所思:“这么说,哪位皇子代替陛下祭天,那就说明,他极有可能是陛下属意的皇位继承人。”
  刘桐点点头。
  常润之忽然道:“不知道这场地动,发生在哪儿。我们这儿应该是受到波及。这里不是震中。”
  刘桐忧心道:“希望地龙翻身没有殃及百姓性命,不然这场祭天,可说不好是好事还是坏事……”
  ***小剧场时间***
  狐八月举着爪子,麦克风被元武帝抢到了手里。
  【狐】:那个啥,陛下,很多读者说讨厌你,一直骂你昏君、蠢皇帝,你怎么想?
  【元】:尔等刁民!(愤怒脸)
  【狐】:陛下可要对这些刁民采取点儿措施?(狗腿地)
  【元】:阉了吧(淡淡地),像小狐子一样。
  【狐】:喳(泪流满面,何必提后一句)。

第三百章 善后

  地龙翻身的事,自然引发了民间百姓们的热议。
  有人说是瑞王在燕北杀了太多人,杀气重,回了京才会冲撞了龙脉。
  立刻便有人反驳,说瑞王回京这都多久了,龙脉要翻,早就翻了,还能等到现在?
  也有人说是最近的推军令造势太大,百姓们都多有抱怨,地龙翻身是为了警告推军令的施行。推军令是瑞王提出来的,这针对的不还是瑞王吗?
  还有人说,陛下登基这些年,一直就没发生过这样的事,这地动都动到京城来了,如今朝中隐隐都以瑞王为首,说不准是地龙在警告瑞王,让他不要滋生不该有的野心呢?
  散布流言的人想尽办法把流言往瑞王身上引,百姓们议论纷纷,但一时也不敢妄动,都在猜测着地龙到底是因为什么事翻的身。
  而元武帝,却是被这一次波及京城的地动给吓到了。
  旁人或许还对地龙翻身的原因有所猜疑,但他却是立刻就想到了之前说,要再立慎郡王为太子的事。
  地龙翻身,是因为他说了这个话吗?
  太子事关国祚,地龙早不翻身,晚不翻身,偏偏等到他说了要再立慎郡王为太子的话后,就翻身了。
  这不是对他的警示是什么?
  难道上天都觉得,慎郡王不堪为太子吗?
  元武帝惊疑不定,地龙翻身的隔天,他便病倒了。
  瑞王正在调人对百姓做安抚工作,知道灾情最严重的是在距离京城一个州的地方,伤亡人数还在统计。值得庆幸的是,数量应该不会太大。
  得知元武帝病倒,瑞王简略交代了善后事宜,便赶到元武帝跟前侍疾。
  元武帝没精打采的,贵妃候在他身边,端着药碗哄他喝药。
  元武帝不肯喝。
  瑞王低声道:“父皇,龙体要紧。”
  元武帝恹恹地闭上眼睛,贵妃又在一旁劝了会儿,元武帝方才示意他愿意喝药。
  喝完,元武帝便看向瑞王。
  瑞王知道他想了解什么,三言两语将事情给说了个囫囵,道:“地动程度不算太大,造成的损失应当不会太多。父皇不用忧心。”
  元武帝着实松了口气,开口道:“祭天……”
  “祭天之事也不急,先等受灾一带的百姓安顿好了,再商议不迟。”瑞王顿了顿,道:“这一次祭天,父皇打算去哪座山?”
  祭天都是要在山上进行的,越是高的山,越接近天,也就越能表达下界臣民们对上苍的敬畏。
  元武帝登基之后,也只在最初的时候去祭过天,等同于是向上天禀报自己登基为皇。
  这些年来,还从来没有一件让他产生需要去祭天以平息天怒的事。
  当真是晚节不保。
  元武帝面色很是难看,半晌后才回瑞王道:“秦,天山。”
  秦天山东临海洋,高度不出众,但香火旺盛,距离京城的路途也不远。
  瑞王觉得这个地方倒也合适。
  “父皇好好休息养病,过几日,此事应当就能平息了。”瑞王告退离开。
  花费了数日,地龙翻身之事总算是告一段落了。
  民间中还有些议论,但比之前的热议要好不少。
  瑞王在善后救援工作做得非常到位,民间没有因为此事而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
  何旦在元武帝跟前不动声色地说着瑞王的好话,元武帝虽不吭声,心里却还是认可瑞王的能力的。
  换做旁人,怕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瑞王呢,恩威并施,在解决地动产生的影响的同时,在民间也树立了不小的威望。
  实在不容小觑啊。
  知道事情善后处理得不错,元武帝的病情也好转了过来。
  这日早朝后,瑞王到了元武帝跟前询问祭天之事。
  “按照父皇的指定,京城到秦天山的路上已经派人开始清场了,秦天山上的寺庙,也已经让人前去和寺庙主持协调。安全上不用担心。”瑞王道:“父皇看,什么时候出发为好?儿臣觉得,还是不要太晚了,趁着现在百姓们虽议论却无太多恶意的时候,出发祭天,百姓心里想必会对父皇更加敬重。”
  元武帝眉头一皱:“朕,亲自,祭天?”
  瑞王道:“儿臣已经安排好了,父皇出行,一路上都不用担心。不过,若是父皇不愿亲自前去,那便只能指定人代替父皇去。”
  元武帝双眼一眯。
  “你,觉得,谁去?”
  瑞王道:“这得看父皇的意思。”
  “你想,去吗?”
  “父皇若下旨,儿臣莫敢不从。”
  元武帝冷笑一声。
  “燕北,你从了?”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瑞王从容答道。
  元武帝无言以对,闭了眼道:“朕,想想。”
  元武帝这一想,就想了三天。
  三天后,他召集四大臣,只说了一句话。
  “九皇子,刘桐,封,荣郡王,代朕,前往,秦天山,祭天。明日,出发。”
  四大臣不敢耽搁,立刻派人去中官胡同通知刘桐。
  短短一天时间里,要把刘桐及其亲眷从中官胡同里挪出来,还要赶着将郡王服做出来,时间太紧了。
  刘桐在中官胡同里领了圣旨,还没来得及问一句,便被人带走了。
  常润之等人也让人恭恭敬敬地迎了出来,坐上了回九皇子府的马车。
  常润之掀起车帘往中官胡同望去。
  灰扑扑的胡同院墙渐离渐远,在那里面待的日子,仿佛是一场一瞬则逝的梦。
  可当她摸着已不复从前那般滑腻细嫩的双手,当她摸着手掌中隐隐有些硬度的茧子,当她看着身边坐着的两个孩子……
  她知道这不是一场梦。
  被关着的日子,结束了。
  她心里本该是喜悦激动的,可恰恰相反,她的心情很平静。
  只是少了刘桐陪在身边,略微有些茫然罢了。
  陛下让阿桐去祭天,是希望借此挑拨瑞王和阿桐的关系吗?
  常润之想,身为帝王,元武帝已到了这个时候,应当不会再置江山百姓于不顾,就只考虑他那点儿面子吧。
  他让阿桐去祭天,或许是对瑞王的最后一道考验。
  要成为一个帝王,智谋、胆色、心性,缺一不可。
  智谋和胆色,瑞王称第二,恐怕没人敢称第一。
  那剩下的心性,便是最难过的一关。
  瑞王归京,没有对太子动手,没有对气数已尽的瑞王动手,但他会不会对站在己方、已然表现出对自己位置威胁的好兄弟动手呢?

第三百零一章 考验

  皇宫里,刘桐已经洗漱一新,换上了一身绫罗宫服。
  宫里织造司绣娘来给他量了尺寸,要赶工将郡王服给绣制完成。
  陪在刘桐身边的是何旦的干儿子何德芳,见刘桐皱着眉头,上前笑道:“荣郡王稍安勿躁,一会儿您便能去见陛下。”
  刘桐对“荣郡王”这个称呼还十分陌生,愣了下才反应过来何德芳说的是他。
  “父皇怎么突然把我给放出来了?”刘桐问道:“而且还封了我郡王爵位,让我代父皇祭天……是瑞王提议的吗?”
  何德芳垂眼笑道:“这个,奴才就不清楚了。殿下待会儿可以亲自问陛下。”
  刘桐眉头还是皱着没松:“我妻儿呢?”
  “回殿下话,九皇子妃和两位小公子应该已经回九皇子府了。”
  刘桐目光倏地盯在他脸上:“我既是荣郡王了,你如何还称呼我妻为九皇子妃?”
  “这……”何德芳为难道:“陛下旨意只封了殿下为荣郡王,并没有提及九皇子妃。这郡王妃爵位,许也要殿下您同陛下说一声补上。”
  刘桐心里微沉。
  何德芳预测得很准,没等多久,元武帝的人便来请他过去。
  刘桐和元武帝也有快三年未见了,这近三年时间中,刘桐无数次在梦里梦到元武帝,可就连梦中,元武帝的模样都开始模糊了。
  刘桐垂在两侧的手微微握紧了拳头。
  虽然知道元武帝中风瘫痪了,也在脑海里想象过无数次元武帝现在的模样,但等真正看到浑身像没有骨头一样只能躺着的元武帝时,刘桐还是有些吃惊。
  这是他头一次真切对感觉到,他记忆中意气风发,说一不二的父皇,已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子了。
  再精美的龙袍,再精致的妆容,再多的宫仆再大再辉煌的宫殿,都修饰不了他日渐苍老的形象。
  父皇他,老了。
  刘桐原本提着的心倏地就放了下来。
  “儿臣,见过父皇。”
  刘桐一板一眼地给元武帝行礼,规规矩矩,丝毫无错。
  候在元武帝一边儿的贵妃心情激动。
  九皇子,荣郡王,已过继到她名下的养子,她未来的依靠,就站在她面前。
  元武帝有气无力地叫了声“起吧”,宫人小心翼翼地将躺椅往上放了放,好让元武帝能够尽量坐起来。
  刘桐跪着,好半晌后元武帝才出声道:“明日,你去,祭天。”
  元武帝低咳了声:“朕要,仪式,完美……”
  刘桐不吭声,只听元武帝说话。
  元武帝又缓了会儿,才继续道:“朕,等你,回来。”
  刘桐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元武帝看重他,让他去祭天,按说他应该高兴的。
  可现在他只感觉麻木。
  他已经不相信父皇对他还有所谓的父子之情。
  不过又是一场试探与算计吧。刘桐想。
  “儿臣遵旨。”
  刘桐行了大礼,再没多看元武帝一眼,缓缓退出了内殿。
  贵妃低声与元武帝说了两句,朝着刘桐追了过去。
  “荣郡王。”贵妃轻唤他,刘桐止住脚步,回身给贵妃行了个礼。
  “好好,不用多礼。”贵妃现在是怎么看刘桐怎么顺眼,眼里满满都是看儿子的慈爱眼光。
  贵妃轻声道:“荣郡王刚从中官胡同出来,做事务必小心谨慎,到了秦天山,一切按照章程来办,不出错,平安去平安回,就是陛下说的仪式完美了。”
  刘桐点点头,知道贵妃这是在提点他。
  见刘桐态度和善,贵妃心里更是高兴,又道:“还有,我听说郡王爵位,只封给了你一个,顺带的应该封赏的郡王妃,陛下却没有提及。这会儿你是不好提此事的,只有等你去秦天山祭天回来,这差事办得妥帖,你才有资本在陛下跟前求封郡王妃,知道吗?”
  贵妃语调温和,刘桐闻言却略睁大眼睛:“父皇何必多此一举?他不封我妻,就是防着我祭天不尽心不成?”
  贵妃低声道:“陛下对她有些意见你又不是不知,这也算是提醒你,君恩可给,也可收回。”
  贵妃不再多说,只道:“好了,你现在赶紧出宫回九皇子府吧,明日就要走,好些事情你还要与九皇子妃交代一番才是。”
  刘桐沉沉应了一声,知道时间耽误不起,便与贵妃作别,匆匆离开了皇宫。
  九皇子府里,瑞王妃领着一干人正在洒扫庭院和房屋。
  常润之带着两个儿子赶紧上前与她见礼。
  瑞王妃忙拉她起来,仔细看看她,方才笑道:“真好,真好,总算是苦尽甘来了……”
  常润之笑笑,招呼两个儿子让他们唤姨母,瑞王妃连连夸了几句,对常润之道:“知道你会回来住,府里的下人你之前遣得差不多了,府里怕是没有得用的人,我就叫上些人,先把你住的地方给打扫出来。”
  瑞王妃道:“等明日九弟走了,你再叫人来,将整个府邸给彻底清扫一番,该添置的东西都给添置妥当。”
  常润之点点头,瑞王妃自己说着倒是笑了:“等九弟回来,估计就要搬大宅子了。你们这院儿,也太小了些。”
  “再大的地方,睡觉不就只占那么一点儿吗?”常润之笑了笑,迟疑了下方才问道:“大姐,让阿桐去祭天的事儿……是瑞王提议的吗?”
  瑞王妃道:“当然不是,是陛下自己个儿决定的,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考虑的,下这道旨之前,足足想了三天。”
  瑞王妃无奈地摇头:“我问我家王爷,陛下这是何意,王爷说,陛下这是在考验他呢。”
  常润之心里一沉。
  “别担心。”瑞王妃拍了拍常润之的肩膀:“我家王爷和九弟,不是陛下这点儿小伎俩就能给挑拨的。”
  常润之自然知道刘桐不会对瑞王起什么歹心。
  但瑞王对刘桐如何,她是不敢百分百肯定的。
  瑞王妃在府里待了会儿,等刘桐回来后方才告辞。
  常润之给他收拾路上要穿的常服,刘桐轻轻握住她圆润的肩头,低声同她道歉:“润之,对不起……父皇摆了我一道,封我为郡王,却把你给落下了。”
  常润之一愣,刘桐不说,她还真没注意到这点儿。
  “没事儿。”常润之笑道:“我和你可是患难夫妻,哪怕没有郡王妃这个头衔,旁人也不敢把我不当郡王妃看。”

第三百零二章 祭天

  留给他们夫妻说话的时间只剩下一个晚上。
  常润之哄睡了小儿子,轻声对刘桐道:“行李都收拾好了,如今天热,包袱倒是轻便。听大姐姐说,路上瑞王都安排妥当了,随行的会有礼部官员,一路上该怎么做,礼部官员会提醒你,你照做就行。”
  常润之看向他:“来回加上祭天耗费的时间,不耽误的话差不多一个月你就能回来了。趁这段时间,我会把府里给打点好。之前放出去的人,听到消息应该会回来些许,伺候的人应该不缺。”
  刘桐边听边点头,想了想道:“这趟回来,我估摸着宫里应该赏一套宅子下来,门匾也得换成郡王府门匾才行,九皇子府的大小实在不合规制。”
  “那些都另说,咱们住哪儿,就得住得舒心才是。”
  常润之顿了顿,轻声道:“我今儿问阳阳,对这儿可有印象,阳阳只记得正堂那儿有个大水缸,说里面还有鱼……说着说着,倒是问我是不是以后不回家里住的小院子了,说舍不得院子里种的菜养的鸡,也舍不得你给他造的那些跷跷板、秋千,还有转盘,他还盼着陵儿也能玩儿呢……”
  刘桐听得心里柔软,揽过常润之说道:“他要是喜欢,就再给他做一个。”
  常润之依偎进他怀里,应了一声,又问他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