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胡善围-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景隆得知辽东失手的消息,顿时傻眼了:怎么办?本以为蚊子腿也是肉,却没有想到燕王老奸巨猾,连蚊子腿这点肉都藏着迷魂药!
  现在好了,一次胜仗都没有打赢,反而丢了辽东。
  怎么办?建文帝上一次听信了他南军不善冬季作战的理由,原谅了他,给他再来一次的机会,现在丢了辽东,找什么借口呢?
  李景隆不愧为是个“千古一帅”的传奇人物,他想到了一个骚操作:围魏救赵。
  燕军攻下辽东之后,立刻攻军事重地大同,大同是挺近中原的重要门户,其军事价值不亚于济南。
  李景隆决定出兵救援大同,如果成功保护大同,这也是大功一件,可以抵消失去辽东的罪过。
  此时已经是建文二年,一月份,南方柳树已经有了绿意,但是北方寒冷依然□□,经过一个寒冬的淬炼,加上补给足够,南军已经勉强适应了北方的寒冷。
  李景隆饱暖思战功,决定带着手下四十多万军队开拨,顶着冰天雪地的气候,去支援大同。
  这一次,李景隆吸取教训,带足了粮食,让战士们吃饱穿暖,士气高扬,浩浩荡荡直奔大同,准备袭击燕军大后方,一雪前耻。
  然而,李景隆四十多万援军在雪地里辛苦跋涉半个月,爬雪山,过冰河,到达大同,别说燕军了,连根毛都没有!
  燕军去哪儿?
  大同守军告诉李景隆,燕军退兵了。
  原来,就在李景隆出紫荆关的时候,燕军已经从居庸关返还北平城。
  两军完美错过了。
  四十多万南军无功而返,等于在冬天野外来了一场四十多万人的奔跑吧兄弟。
  奇耻大辱。
  李景隆灰溜溜的回到济南,召开会议:“我们中间出了叛徒,否则燕军怎么那么巧,和我军错开?”
  南军互相扯皮推诿,互相举报对方是奸细,李景隆需要一个替罪羊为这次开玩笑似的野外拉练负责。
  于是,李景隆将那个总是顶撞他的耿炳文旧部下推了出去,伪造和燕王来往的文书栽赃与他,命人绑到京城问罪。
  李景隆泣血上书建文帝:不是我军无能,而是出现了叛徒,泄露我军行军路线,导致两军交错而过,错失战机。叛徒已经找到了,押送京城,请皇上严惩。
  不过,燕军既然听闻我军支援大同,就立刻撤离,这说明燕军害怕我军啊,所以闻风丧胆而逃。
  北方的天气还很冷,冰河尚未融化,但是冬天已经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请皇上相信微臣,再给微臣一些兵马,等到了四月,微臣立刻率兵出发,平定北平。
  李景隆的上书一如既往的给建文帝画大饼,而建文帝也一如既往的吃这一套,相信了李景隆,还又给他补充了十几万军队,凑成刚开始的六十万人。
  这一次你一定要胜啊!
  乘着李景隆要钱要粮食要人的功夫,燕王也没闲着,他带兵去围保定府,保定府不战而降,归顺了
  燕王府。
  终于,到了四月,暖和天气,万物复苏,天气不冷不热,李景隆瞧着六十万军队操练的差不多了,下令再次攻打北平城。
  而这一次,燕王已经解决了西北、东北、还有前线的所有敌人,都归于燕王府,燕王不容许南军再对北平城造成任何威胁,没有在城中迎敌,而是带着十万燕王以及蒙古归顺的骑兵们主动迎战南军。
  两军在河北会战。燕军勇猛,且熟悉地形。南军人多,装备精良,甚至出现了火药厂最新研发出来的地雷,两军各有胜负。
  直到最后决战,不可思议的一幕来了。
  双方交战到高潮,都杀红了眼,突然,平地起了一阵类似龙卷风似的旋涡状怪风。
  而且,这风吹啊吹啊我的骄傲放纵,居然卷起了南军主帅李景隆的旗帜,怪风不仅骄傲放纵,而且力量惊人,居然将旗杆都吹倒了,咔嚓一声,象征主帅的旗杆轰然倒下。
  燕军乘机大呼:“李景隆死了!速速投降!”
  南军起初不相信,但是他们回头找李景隆,然而不仅没有找到李景隆,就连主帅的旗帜也没有再次树立起来,或者立一个备用的旗帜。
  要知道古代打仗,没有什么手机或者卫星定位,一切都靠鼓声,锣声,还有旗帜的语言来指挥作战。
  主帅旗帜犹如定海神针,帅旗一倒,表示主帅出事了,所以在战场上,抢夺一面旗帜比一个人头能够得到更多的战功。
  帅旗不见了,定海神针倒下,南军顿时大乱,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燕军乘胜追击。
  这一仗,十几万南军投降——投降的人数居然比对手燕军的总人数都多。
  南军所携带的粮草等物也全部被燕王缴获,李景隆简直就是燕王府的军队和物资运输大队队长。
  李景隆死了?
  当然没有,作为大型户外真人秀奔跑吧兄弟的常驻代表,李景隆只是正在做他的强项:逃跑。
  没错,主帅旗帜一倒,龙卷风卷到飞沙走石,李景隆还以为是燕军杀到了中军阵营,砍断了主帅旗帜,哦,变故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离不开暴风圈,来不及逃,李景隆心想我不能再想,我还是赶紧跑吧!
  于是李景隆吓破了胆子,都没有来得及去确认真假,想都没想,立马拔腿就跑!
  这一跑,本来有胜算的南军集体崩溃,无心战斗,都跑了。
  李景隆就近跑到德州,连口扒鸡都没吃上呢,燕军已经追过来了,李景隆要南军严防死守德州——然后自己从后门跑了。
  南军见主帅如此不负责任,一丝战意也无,心灰意冷,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会就投降了。
  燕军占领了德州。
  李景隆跑啊跑,跑到了济南。济南易守难攻,粮草充足,但是李景隆已经以惊人的速度把六十万大军给败光了,龟缩在济南不出。
  消息传到京城,朝野内外已经不能震惊来形容了:六十万都打不过十万?
  震惊到了极点,反而是一片诡异的平静。
  皇室成员屁股都在京城,但是心已经偏向燕王,这个在朝廷北伐之前就已经确定。
  出现最大心理变化的是朝廷官员,由于建文帝是正统继位,在北伐之前,官员基本都觉得燕王是逆贼,是造反,是欺负侄儿。但是在北伐连遭大败之后,朝廷官员意识到:
  一个无能的君王败起家当来是多么可怕,幸亏高祖皇帝先前数次北伐打到北元没有还手之力,否则大明危矣!
  北伐屡次失败,朝廷的风向暗中起了变化,不少官员暗自改变了立场,倾向于大明需要一个雄主,而不是把打仗当儿戏,不到一年就砸出去六十万大军的幼稚小皇帝。
  否则,高祖皇帝辛辛苦苦积攒了三十一年的家当,还能败几年?
  人就是那么奇怪,以前洪武朝,官员们都暗地里埋怨高祖皇帝太过苛刻,动不动就喊打喊杀,可是现在新君上位,连出昏招,败起家来眉头都不眨一下。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强势的帝王总比昏聩的帝王要好!
  而燕王朱棣所作所为,真的和高祖皇帝太相似了,一样的积极进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聪明,勇气,还有不可思议的运气,身边善战的年轻一辈将军尤其多……
  当然,官员们都不敢明说,只得用思恋高祖皇帝的幌子来掩盖内心的转变。
  建文帝也晓得自己让朝廷失望了,为了挽回尊严。建文帝不再听信李景隆的借口,下令立刻撤职查办,召回李景隆,派出了武将盛庸为平燕大元帅,接替李景隆。
  盛庸带了二十万南军,又一路收编散落的的残军,决心与燕王一战,挽回建文帝的尊严。
  李景隆灰溜溜的回京,大朝会上,不少人吵着要建文帝杀了李景隆,建文帝没有点头,但是也解除了他所有职位,就连曹国公的爵位都削了,不准他再上朝了,命他在家里闭门思过。
  李景隆在家里终日饮酒消愁,喝醉了耍酒疯,将酒坛子乱砸一气,“思过思过思个鸟过!都说老子是废物!你行你上啊!”
  话音刚落,一个声音响起,“曹国公说的对,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曹国公才华横溢,然而昏君有眼不识金镶玉,导致明珠蒙尘,黯淡无光,只要曹国公找对了明主,必定明珠生辉。”
  “是你!你果然跑去投靠了燕王!难怪都抓不到你。”看到此人,李景隆犹如白日见鬼,“老子已经不是什么曹国公了。”
  纪纲嫣然一笑,“等你作为内应,帮助燕王登基,立刻恢复你曹国公的爵位。”


第186章 以毒攻毒,以骚克骚。
  李景隆心想,国公的爵位没有了,皇上能够饶我一命已经是看在我削藩的功劳上,网开一面。
  横竖朝中都讽刺我是燕王的间谍,否则怎么会把六十万军队丢得干干净净,干脆,老子把间谍这事做实了,何必担一个虚名?
  李景隆说道:“好,我答应你。要是燕王打到北平城,我打开城门迎接他,如果他没当皇帝的命,就当我什么都没说。”
  李景隆留有一手,成了骑墙派,纪纲也没有逼他立刻表态,能够谈判就说明李景隆是可以争取的,目前燕王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抗建文帝。
  纪纲鼓掌:“曹国公真是个痛快人,我会把你的话转告给燕王殿下。”
  李景隆问:“这是我的宅邸,你是怎么进来的?”
  纪纲嘿嘿一笑,“曹国公真是健忘啊,忘记我以前是干什么的,只要我愿意,皇宫我都进得去。所以曹国公对今日之事务必保密,我的眼线,遍布京城。”
  李景隆觉得脖子后面汗毛直竖,问道:“既然纪大人出入皇宫如无人之境,为何不——”
  李景隆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意思是为何不直接刺杀建文帝。
  纪纲说道:“宫里有两岁太子,宫外还有皇上的两个亲弟弟,因要在吕太后那里尽孝道,一直没有去就藩,况且,如今京城有多个逃难到此的藩王?一个个都是老狐狸,换成谁上台,都没有当今圣上好对付,一个软柿子,才好拿捏。”
  简单地说,就是其他人当皇帝,没有建文帝败家败的快……
  李景隆想了想,嘿,还真的挺有道理!
  慈宁宫。
  胡善围和吕太后对弈。
  吕太后是打算等建文帝平定燕王叛乱后就和衡王逼宫的,本以为顶多三个月就能见到燕王的人头,可是三个月又三个月,再三个月,从建文一年八月,等到了建文二年八月,整整一年过去,燕王不仅没死,反而越来越强大。
  吕太后坐不住了,本打算吃现成的,现在看来,长子太无能,搞不好连江山丢了,到时候燕王打进来,衡王就没机会登基了。
  啪!
  一枚黑子落在棋盘上,吕太后说道:“我们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江山都被皇上给败干净了,衡王得到一个空架子帝位有何用?不如拼一把,换个皇帝,有我在背后垂帘听政,必定力挽狂澜,把大明从危机边缘救出来。”
  砸了六十万军都灭不了一个藩王,吕太后对建文帝绝望了。
  吕太后觉得,哪怕换成她这个妇人当家,都不至于一败涂地。
  吕太后胆大心黑,有今日冒险之举胡善围并不意外,太后能够侍妾入主慈宁宫,靠的就是敢想敢做以及说走咱就走啊可怕的行动力。
  啪!
  胡善围放下一枚白子,纵观棋局,白子已成合围之势,淡淡道:“落子无悔,太后可想清楚了?”
  吕太后目光一冷,“你准备一下,八月十五中秋节家宴上动手。”
  一颗石头终于落了地,胡善围说道:“好,微臣这就安排。”
  胡善围刚应下,怀庆大长公主借着探望马皇后进了宫——马皇后已经有了七个月的身孕。
  怀庆大长公主生育两儿子,且已经是当祖母的人,长媳去年生为她了个大胖孙子,因而说起育儿经头头是道。
  因北伐连连失利,马皇后日夜忧心,这一胎怀相有些不好,稍微应付了几句,便说乏了。
  怀庆大长公主连忙告退,反正她进宫也不是为了这个,胡善围听说怀庆进宫,对她的目的心知肚明,便自请去送公主。
  怀庆大长公主对胡善围说道:“燕王说,一定要让皇上活,皇宫不能乱。”
  胡善围简直无语了,“之前不是说好让他们自杀自,一箭双雕吗?”
  怀庆大长公主说道:“谁上台,都没有现在的皇上有利。如今京城各地藩王云集,皇宫一旦乱起来,藩王们坐收渔翁之利,燕王却在千里之外,岂不是为人家做嫁衣?”
  胡善围想了想,如今京城的混乱局面,谁都预料不到,保持原状的确是最稳妥、对燕王最有利的办法。
  胡善围说道:“可以,不过,太子和马皇后你们不能动,留他们母子一命,一来稚子无辜,而来马皇后为人尚可,且怀有身孕,她不能出事。”
  建文帝无论如何也意料不到,原来燕王才是他的守护天使!
  他最亲的亲人要杀他,他最大的敌人却想要保护他,这是个多么魔幻的现实!
  怀庆大长公主说道:“这个自然,燕王也不是什么魔鬼,他答应过的事情,一定会做到。何况,如果燕王也像现在的小皇帝一样毫无底线,我们岂不是跟错人了,不会伤到小孩和孕妇的。”
  胡善围得了准信,心下稍定,又问沐春和阿雷的近况。
  怀庆大长公主借着衣袖的掩饰,偷偷塞给她一封信。
  沐春在信中说,他带着燕王府的大孙子朱瞻基去云南了,终于见到了女儿,沐春用差不多五百字写了女儿如何可爱,如何像他,其赞美之词不要钱似的往女儿身上凑。
  唯一的缺点,就是女儿把岳父大人叫“爹”,把他叫“姐夫”,他没有纠正,如今动乱时节,女儿这样反而比较安全云云。
  胡善围很是高兴,她不能陪女儿,有沐春在也是好的。阿雷真是可怜,明明父母双全,却搞得像父母双亡似的。
  胡善围不舍的将信件烧掉,的亏她记性好,烧之前牢牢记住了沐春写的每一个字,在嘴里嚼碎了慢慢品味,回味,期待午夜梦回的时候,能够梦到女儿。
  就当吕太后和衡王磨刀霍霍向皇上时,建文帝第三次换帅终于有了成绩:
  七月,盛庸率领的南军在济南大败燕军,不仅保护了济南,还收复了德州等军事重地,燕王退兵,回到北平。
  盛庸是怎么打退燕王,保护济南,反败为胜的?
  说起来也很魔幻,盛庸来了一个骚到不行的操作:面对燕军的炮火和一轮轮强攻,盛庸在城门上悬了一块巨大的木牌,上书五个大字:“高皇帝神牌”。
  高皇帝就是高祖皇帝朱元璋。
  燕王朱棣无论如何也不敢朝着亲爹的神位大叫“把老子的佛郎机大炮”拿出来,朝着亲爹开炮。
  燕王没想到,他玩了一年的骚操作,把李景隆玩弄于股掌之上,然而报应来得如此之快,第三个主
  帅盛庸比他玩的更骚。以毒攻毒,以骚克骚。
  棋逢对手,对燕王而言,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没有办法,燕王只得熄火,撤了火炮,济南城就更难攻了,盛庸又派大将平安截断了燕军的粮草,总不能饿着肚子打仗,燕军只得彻底济南,退守北平。
  消息传来,朝廷一片欢呼。建文帝连忙封了主帅盛庸为历城侯,世袭罔替,赐金书铁卷,要盛庸再接再厉,平定燕地。
  此时,胡善围已经将八月十五的鸿门宴准备的差不多了,问吕太后,“北伐终于打赢了一场,要取消计划吗?”
  吕太后此时也有些懵,感觉老天爷总是和她对着干,每次她刚刚下定决心,总有事情发生,让她改变计划,一拖再拖。
  比如这次,她对建文帝的执政能力绝望透顶,北伐军却打了大胜仗,导致建文帝看起来似乎有翻盘的意思了。
  吕太后拿着白子,举棋不定,最后,她问胡善围:“胡尚宫,你觉得如何?”
  燕军大败,又是温暖的秋天,天时利地全都不沾边,这个时候,如果南军一鼓作气攻打北平,燕王可能会败。
  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皇宫出现动乱,攘外必先安内,建文帝必定会分心,注意力在肃清内部上,燕王那边的压力会小一点。
  如果是以前,胡善围觉得谁当皇帝都无所谓,可是现在,燕王府的大孙子朱瞻基就在云南,和女儿阿雷是玩伴,沐春和她已经站在燕王立场,不可能再骑墙了。
  唉,真是生米煮成熟饭,不吃也得吃。
  胡善围拿定了主意,说道:“微臣的意思一直都没有变,谁杀范尚宫,谁就要以血还血。”
  胡善围目光坚定,让又在摇摆的吕太后下定了决心,啪的一声落下棋子,“好!哀家相信胡尚宫,八月十五的计划照常进行,胜败在此一举。”
  胡善围抚掌赞道:“太后杀伐决断,实乃女中豪杰。”
  吕太后听了,很是受用,“哀家能有今天的地位,八成都靠着一身孤胆,敢想敢拼,哀家一直都相信自己的判断,至今为止,从未失手。”
  吕太后这话说的没错,可是她没有想到,这次她本意是想要继续观望,但是胡善围的表态,影响了她的真实判断。
  因南军取得了第一次大胜,朝野内外表面都是一片欢腾,建文帝心情大好,就连马皇后也振奋了精神,挺着肚子卖力的张罗中秋节家宴——当然,都是胡善围在办,马皇后只是问一问,定下家宴的各种菜式和歌舞等。
  胡善围看着马皇后的肚子,有些悬心,“家宴摆在外头,夜深露水重,皇后娘娘要小心身体。”
  马皇后摸了摸大肚皮,不以为意,“最近肚子比以前太平多了,没有总是在里头练习拳脚,吵得本宫都睡不好觉。本宫觉得最近精神好多了,可以撑到家宴结束。再说本宫也想借此机会,陪皇上太后赏月,以后身子重了,就不方便出去了。”
  马皇后提到胎动,瞬间勾起了胡善围的回忆,她想起怀阿雷的时候,频繁的胎动简直似千军万马,折腾得她彻夜难眠,直到最后两个月临盆时才消停。
  母性使然,胡善围不禁说道:“胎儿到了这个月份,身体长大了,把子宫撑到了极限,没有地方让她再挥舞拳脚,所以胎动就会变少,肚皮自然就天平了。”
  马皇后笑道,“没想到胡尚宫居然很懂女人怀孕之事。”
  胡善围连忙用笑容掩饰,“微臣在宫廷效力多年,见证许多皇子公主的出生,耳濡目染,自然能懂一些皮毛。”
  马皇后心思纯良,又对胡善围颇为依赖,故没有深想,一笑而过了。
  可是胡善围看着小心翼翼捧着肚皮散步的马皇后,暗中替皇后悬心,今晚中秋宴惊心动魄,虽说不会伤到马皇后和太子,但是马皇后这个状态,万一受到惊吓,也有一尸两命的危险。
  如何打了老鼠,还不伤了玉瓶?胡善围沉思,心生一计。


第187章 马皇后曾经是马皇后,马皇后也会成为马皇后
  胡善围在棋盘里模拟了中秋节家宴的座次和请君入瓮的反击推演过程,说道:“……皇上,如果没有别的问题,就按照计划进行了。”
  建文帝盯着棋盘,敌我两方分别用黑白棋代指,黑白分明,他沉默了很久,亲娘和亲弟弟都是黑子,他们要杀他,还要杀了他的儿子,因妻子怀孕,有可能是男胎,所以他们这次连妻子都不放过。
  如果不是胡善围暗中投诚,他们今晚一家四口,就要齐齐整整步入黄泉路。
  “一切按照计划进行。”建文帝眼眸结了霜,最后一点母子情也磨没了。
  胡善围嗫喏片刻,说道:“微臣斗胆进言,皇后身怀六甲,且一直蒙在鼓里,不知皇上的计划,今晚家宴上,虽有惊无险,然,刀剑无眼,万一……皇后身体不便,微臣担心有失,可否在家宴中途,找个借口让皇后现行离开?”
  建文帝没有深想,就立刻拒绝了,“不行,计划是家宴到一半,太子的汤里有少量通便的药材,他会轻微腹泻,提前回东宫休息。可是如果连皇后也提前走了,必然会引起太后和衡王的警觉。他们一旦收手,我们的计划就功亏一篑了。”
  太子是国储,为了以防万一,建文帝的计划是让太子以腹泻为由,中途离场,这样即使出现百密一疏的意外,至少可以保全太子。
  如今三岁的太子已经开蒙读书了,身边的伴读都是京城豪门弟子,建文帝当国储的时候太匆忙了,皇太孙宫的詹事府大多是平庸无能之辈,出身寒微,导致他现在执政时力不从心,一塌糊涂,吃一堑长一智,建文帝把最好的都给了儿子,以弥补当年的遗憾。
  这其中包括生的希望,建文帝要确保太子万无一失。
  毕竟,太子只有一个,妻子……还可以再娶,会有无数女人想要给皇帝生孩子。
  胡善围心寒,但尤不死心,再劝道:“既然太子身体不适,皇后身为人母,中途去看看太子也实属正常,只是说去看看太子就回,皇上放心,有微臣暗中斡旋,必定不会让太后怀疑的。”
  建文帝依然没有答应,说道:“朕意已决,朕会保护皇后,胡尚宫去安排吧。”
  马皇后参加家宴的作用,是给吕太后和衡王吃一颗定心丸。毕竟帝后小夫妻感情深厚,宫里唯二的两个嫔妃都只是摆设,马皇后独宠后宫,就像孝慈马皇后一样,地位无法撼动。
  建文帝坚持要身怀六甲的马皇后冒险,在胡善围的意料之外,也在她的意料之中。
  皇权最能腐蚀人心,全天下独一无二的权柄、绝对之上的权力实在太诱人了,一旦触碰,就不想失去,宁可舍弃所有的代价保护皇权。
  胡善围见惯了帝后风格的夫妻情深,当年高祖皇帝和孝慈皇后相识于微末之时,一个刚刚当和尚还俗的仪仗兵、一个农民起义军头目的养女,一起携手,互相扶持着走过多少风风雨雨,高祖皇帝敬她,爱她,可是到了最后,孝慈皇后依然选择把皇后当做一个职业来做,妻子和爱人的身份,已经随着岁月以及政治权柄等等的磨砺消磨殆尽。
  以前,胡善围不能理解孝慈皇后的淡然,到最后放弃生念,拒绝太医和女医的医治,坦然面对、甚至是充满的期待的迎接死亡。
  现在亲眼见到建文帝和马皇后从相识、结婚、相爱,生子,封后,从相濡以沫,到成为明知马皇后有危险,为了自己的皇权,还是要马皇后参加鸿门宴等一系列过程,胡善围终于懂了、理解了孝慈皇后的选择。
  孝慈皇后早就参透一切,她当年或许和现在的马皇后一样对丈夫有些期待吧?
  是一件件事情让她清醒、让她曾经觉得温暖的东西渐渐走向幻灭,反复去审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渐渐放弃了爱人和妻子的角色,只是选择当一个皇后。
  马皇后曾经是马皇后,马皇后也会成为马皇后,就这样无限循环下去。
  后宫女人的命运轨迹,殊途同归。
  八月十五中秋节,人月两团圆,北方还连续传来两个捷报,盛庸所帅的南军收复了定州和沧州两处军事重地,南军正在反败为胜。
  建文帝大喜,自是给盛庸丰厚的嘉奖,李景隆本来打算看盛庸笑话的,你行你上啊,可是盛庸一上,人家还真行,李景隆被打脸,加上中秋节皇室宴会,他身为建文帝亲表哥、削藩大功臣,居然没有得到邀请,建文元年最炙手可热的曹国公府一下子变得门庭冷落车马稀。
  李景隆原本是骑墙派的,现在被世态炎凉逼得倒向了燕王这边,日夜盼着南军败退,燕王进京。
  白天是皇室宴会,公主们、逃亡在京城的藩王们等皇室成员齐聚一堂,开了个大派对,人们热烈的讨论着南军得胜的消息,大赞主帅盛庸,心中却道:南军人数是人家数倍,打了一年多才赢几场,这也值得庆贺?
  胡善围暗中观察着藩王们,一个个都正值壮年,眼神犀利,他们一个个向建文帝敬酒,竟有些群狼环视的味道。
  燕王说的没错,如果建文帝一死,任何一个藩王上台,都没有建文帝好对付,所以要好好的保护他。
  一直到了黄昏,要关闭宫门,皇室成员相继西辞行离开,唯有衡王和徐王两个建文帝亲兄弟继续留在宫中,参加家宴。
  入夜,一盏盏灯笼将菊花台照得如同白昼,家宴开始。
  高祖皇帝的孝期已经过了,后宫姹紫嫣红的装扮起来,菊花台四周都是各种颜色的花灯拼凑的花开富贵,龙凤呈祥等图案,以花灯为笔,以夜空为纸,绘出完美画卷,人间富贵气象,非皇宫莫属。
  上午宴群臣,下午宴皇室,晚上还要陪家人,建文帝这一天喝了不少酒,似有些微醺,有宫人端上美酒,正要给他斟酒,建文帝左手抚额,好像有些头疼,伸出右掌,“朕已有醉意,不能再喝了——将这壶酒赏给二弟吧。”
  酒里有毒。
  两年前建文帝为了救母,不惜抗旨,拦截了高祖皇帝赐给吕太后的鸩酒,然而两年后,母亲不仅不
  知道感恩,反而用一壶鸩酒害他!
  兜兜转转,这壶鸩酒从被赐者,变成了赐酒者。从救人者,变成了被害人。从一荣俱荣的母子变成互相残杀的仇敌。
  衡王一听,连忙也跟着装醉,“皇上所赐,臣弟不能拒,不过听闻我军连连大胜,夺回失地,臣弟一时高兴,失了分寸,今日白天也喝多了,这会子也不舒服,不能再饮酒,这壶酒臣弟带回王府,待三军凯旋的时候,必定请出御赐美酒,开怀畅饮。”
  吕太后也忙着给二儿子圆场,“喝酒是为了高兴,伤身就不值得了,今晚家宴,都是自己家人,不用顾忌什么礼仪面子,能喝就喝,不能喝就喝点汤水,别伤着肠胃。”
  身边马皇后是个贤惠的,看丈夫应酬了一天,很是心疼,于是命人撤去酒壶,端起自己案上的水晶壶,里头是红艳艳的液体:
  “臣妾有孕,不能饮酒,这是胡尚宫特意下令尚食局为臣妾酿造的‘引口醪’,酸酸甜甜的,很是爽口,皇上和衡王要不要尝尝?”
  衡王赶紧顺坡下驴,“谢皇后赐‘引口醪’,此物只闻其名,臣弟还从未喝过。”
  “给朕也来一杯。”建文帝点点头,对胡善围说道:“胡尚宫有心了,朕终日忙于公务,胡尚宫把皇后照顾的很好。”
  胡善围说道:“这是微臣分内之事,何况这个‘引口醪’是洪武朝高祖皇帝为不善饮酒的端敬贵妃,命尚食局调出来的方子,都是现成的,微臣不过是借花献佛,要尚食局按照旧方子做出来。”
  吕太后赶紧顺着路子将话题转移,笑道:“胡尚宫这张嘴真是灵巧,心又细,要是陪哀家下棋的时候肯让一让哀家,让哀家赢几次,你这人就完美了。”
  胡善围也打趣道:“输给太后的人太多,微臣不想凑这个热闹,每次陪太后下棋,必全力以赴,故,赢的多,输得少。如此,方能让太后一直记住微臣,得了什么好东西,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