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胡善围-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将士们吃不饱,轻则败退,重则哗变,人都是要吃饭的。
于是附和者甚众,要李景隆等粮草到了再去攻打北平。
但是李景隆着急立功,说道:“你想的到,燕王也能想得到,所以燕王才会肆无忌惮的把大军拖去支援永平,不用担心我军去攻打他的老巢北平。”
“用兵之道,在于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燕王以为我们不敢动,我们就偏要动,偏要去攻北平,虽然粮食还不够吃,但是北平储粮丰富啊,我们只要攻下北平,就有粮食吃了。”
“我军五十万,北平只有一万守军,这一仗必定能赢。”
李景隆的话也有一定道理,尤其是最后一句,五十万对阵一万,相当于五十个人打一个,人数太悬殊了。
各位看官你们想想,就连叶问都只能一次打十个,北平城一万守军难道是一万个甄子丹?这不科学。
刚才提出异议的将军还是保持质疑的态度:“那一万是守军,而且北平乃是前朝大元的都城,城池城墙修建的比南京城还要高大坚固,这些年燕王都在修墙,城池坚不可催,易守难攻,我军五十万未必能一举拿下北平城。”
嗯,好像也有道理。
就在胶着之时,李景隆的幕僚指着质疑的将军骂道:“呸,你这个缩头乌龟,三十万军被燕军十万军队打得满地找牙,你们是被燕王打破了胆子吧,五十万军攻一个城池都不敢!”
将军大怒,“我呸!我是龟你是鳖!打仗又不是动嘴皮子,要死人的,你攻下一个北平城有什么用?也就是报战功能好看一些,燕军主力在永平,只要燕军不灭,老巢没有了,燕王找个地方再建一个便是,有种你去永平打燕王啊。”
这一下打了李景隆的脸,因为李景隆确实就是这么想的,燕军虽小,但是善战,耿炳文都不行,他有些打怵,所以明知燕军主力在永平,也不敢直接对上去。
北平就不一样了,防守薄弱,燕王世子一个大白胖子有个屁用,五十万军就像一条蟒蛇似的,缠也能把北平给缠死。
一旦攻下北平城,就是北伐以来第一场大捷!朝廷还有建文帝太需要一次大捷鼓舞人心了。
于是李景隆拍案而起,“全军速速拔营,往北平进发,不得有误,若有拖延者——”
李景隆目光一冷:“违抗军令者斩!”
李景隆刚刚下令,立刻有锦衣卫暗探将军报飞鸽传书到北平城。
李景隆对北平城明显缺乏了解,他单知道北平城是燕王世子这个大白胖子,但是却忽略北平城另一个隐藏人物——燕王妃。
燕王妃徐氏,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嫡长女,北平这座城本来就是她父亲徐达打下来的,现在她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女主人,深受燕地百姓爱戴。
徐氏将门虎女,据说从小就练得一身武艺,被徐达当做男孩子养的,且喜欢读书,足智多谋,“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
燕王妃十四岁嫁给燕王,如今燕王府三子四女,全部是燕王妃所生。燕王出征,北平城其实是燕王妃和燕王世子一起镇守。
燕王府收到李景隆要攻城的消息,燕王妃从情报中得知五十万北伐军粮草短缺,立刻下令“坚壁清野”,把秋粮提前收到城里,郊外的百姓、牲畜全部搬到城里,房子烧掉,不给李景隆留一根草,一片瓦,一口粮食。
随后燕王妃用紧急军令,将镇守在山海关防止北元入侵的沐春给召回来了。
沐春以为燕王妃要他帮忙守城,但是燕王妃拍了拍手,说道:“媳妇,把基儿交给沐大人。”
世子妃张氏牵着一个一岁多的男童从屏风后走出来,男童应该刚刚学会走路,就像小肥鸭似摇摇晃晃,姿态和他胖子爹很像。
燕王世子朱高炽喜欢安静,性格沉稳,而且体型偏胖,不善打斗,他又是燕王世子,将来要继承家业,所以负责留守北平,坐镇大后方。
朱高炽的世子妃张氏也是胡善围当年“联姻平民,选秀畎亩”中脱颖而出的,张氏的父亲只是河南永城一个小旗,八品小武官。张氏选秀时因拿起一根烧火棍打死毒蛇而出名,胡善围很是欣赏这个打蛇少女的果敢,觉得她的性格和稍温吞的燕王世子很是相配,一动一静,在高祖皇帝给孙子们“分配”老婆时稍提了一句,高祖皇帝还是比较相信胡善围的眼光,最后将张氏赐婚给了燕王世子。
这个小胖子就是就是燕王府目前唯一的孙辈朱瞻基,世子和世子妃张氏所生,和沐春的女儿阿雷一样,都是洪武三十一年二月春天的时候生的,沐春看到蹒跚学步的朱瞻基,就立刻想起了自己的宝贝闺女,目光不仅柔软起来。
燕王妃和世子妃婆媳对着沐春深深一拜,“如今北平危机,朝不保夕,即便这次勉强守住,将来也必定战乱不断,我决定把燕王府嫡子嫡孙交给沐大人,求沐大人从海津(现在的天津)走海路去中原,然后将他秘密送到云南保护起来,待将来靖难之役胜利,燕王府再派人将基儿接回来。”
在她们眼里,沐春简直是个宝藏男人,冯胜全家、纪纲、还有常家最后一个孙辈常继祖以及数不清的、为了逃避高祖皇帝灭族的旧勋贵家族都选择藏在云南,且都藏的很好,没有一个出事的。
沐春:得,我大云南快成了难民营了,怎么谁都往云南藏。
可是这个小胖子是个烫手山芋,不好接受啊,沐春正要拒绝,世子妃张氏将小胖子轻轻一推,说道:“娘教你很多遍了,把沐大人叫什么?叫对了给你糖吃。”
小胖子天资聪颖,说话早,听到有糖吃,连忙跑过去抱住沐春的大腿,“干爹。”
沐春听了,差点当场落泪:他当爹以来,还没听自家亲闺女叫一声爹呢,现在被这个小胖子叫干爹,四舍五入就是一声爹了。
燕王妃和世子妃这对婆媳简直拿准了沐春的七寸!
沐春没法办法拒绝,抱起了小胖子,“两位放心,在云南没有我藏不住的人。”
没有了后顾之忧,燕王妃立刻变脸,刚才目送大孙子的慈爱不舍之色全消,杀气腾腾,她轻轻舒展双臂,说道:“为我着甲,我来会会这个李景隆。”
世子妃张氏,还有世子侧妃郭氏一起为婆婆系上战甲,郭氏就是武定侯府的郭二姑娘了,出身显赫,如果不是当年高祖皇帝非要“联姻平民,选秀畎亩”,她都有资格当皇太孙妃的。
不过建文帝上台后疏远郭家,高祖皇帝留下了的五环之一的郭家干脆投入了燕王怀抱,郭氏在燕王府虽位侧妃,但地位待遇和平妻差不多,世子妃张氏也十分尊重她,以姐妹相称。
张氏是小军官家庭,郭氏是将门虎女,对兵器战甲十分熟悉,两人配合默契,很快就将战甲一块块绑在婆婆身上,不仅如此,两人也穿上了软甲,做男子打扮,背上弓箭,拿着刀枪,一左一右跟着婆婆登上城楼,驾轻就熟的样子,显然经常这么做,拿起武器保护家园,也是她们的使命。
第184章 奔跑吧,兄弟
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北伐军往北平城进发,此时正值十月,南方才穿上夹衣,但是北方已经穿棉袄了。
第一任北伐军主帅耿炳文是八月份带着南军来的,那时候都以为三十万南军肯定能取得胜利,估摸还能赶得上回家过九九重阳节,南军如此轻敌,于是行军时并没有准备过冬的棉衣。
由于李景隆急于攻城,不等粮草棉衣等补给送到,就匆匆继续北上,高级的军官有棉衣御寒,但是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取暖基本靠行走,或者用战马吃的草料缝在单衣里头御寒。
白天还好,到了晚上,地上都结了白霜,战士们手脚活活冻出了冻疮,又要节约粮食,等候补给,故,行军路上怨声载道。
军心不振,在李景隆看来,这都不是事,只需要一场胜利,富饶的北平城就是最大的补给站。
有手下报告说晚上实在太冷了,许多战士们都冻病了。
李景隆说道:“晚上冷……就干脆不要睡觉了嘛,日夜行军,等攻下北平城,就什么都有了。”
李景隆这种何不食肉糜的言论,让战士们十分寒心。
李景隆有华丽的马车,他可以在马车里枕着温暖的裘皮睡觉,不耽误赶路,可是战士们全靠两条腿啊。
战士们纷纷念着前任主帅耿炳文的好处,人家耿元帅一把年纪了,从来不搞特殊,和战士们同吃同睡,不解甲衣,和衣而眠,何等的气概?
唉,真是一任不如一任。
南军行至北平重要的门户卢沟桥时,李景隆都准备打一场夺桥的战役,可是前方探子来报,说卢沟桥没有任何燕军把守,空无一人。
李景隆大喜:“燕王世子那个大胖子果然是个废物,都不敢一战,龟缩在城里。继续前进,说不定今晚就能攻破北平城,大家睡个好觉。”
南军兵临城下,一个个鼻涕都冻住了,眼睛饿得发绿,恨不得立刻攻破城楼,好抢一身棉袄穿。
李景隆看着我方士气高涨,很是得意,愈发认为北平城已是囊中之物,正要下令攻城,一支去了箭头的箭矢从城楼上射下来,绑着一封信。
李景隆打开一看,是燕王世子要求和谈的信,在信中口口声声称呼他为大表哥。
按照辈分,李景隆也确实是燕王世子的表哥。朱高炽在信中说,我们都是一家人,要和平,不要战争,有什么要求亲戚之间可以坐下来好好谈嘛。
李景隆有些犹豫,遂召开紧急会议,把燕王世子的和谈信交给诸位将军传看。
有人主战:“裤子都脱了,他给我们看这个?不要怂,就是干。”
有人主和谈:“兵法上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真本事,当年开平王徐达不也是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这座城池吗?开平王可以,曹国公也可以。”
这马屁拍得李景隆十分受用,毕竟和开国第一功臣相提并论是十分荣耀的事情了。
如果真的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北平城,我李景隆也能封王!
于是李景隆写了回信,商议两军和谈。
北平城,燕王世子朱高炽将李景隆的回信拿给母亲燕王妃。
燕王妃看完回信,一笑,“李景隆果然是沽名钓誉之人,想要像我父亲当年一样,不费一兵一卒就攻克北平。也不拿镜子照照,他配和我父亲相比吗。如今你父王还在支援永平,无力分兵来救,我们拖得一日是一日,等待援军。”
燕王妃有勇有谋,她做好了背水一战的准备,甚至连唯一的孙子朱瞻基也交给沐春带到云南保护起来,但是她也尽力为取得胜利而努力,想尽一切办法。
朱高炽说道:“是,儿子这就回信,慢慢和李景隆商议和谈的时间和地点,起码能拖到明天早上,那些南军都没有棉衣,身上披着稻草编织的草席取暖,简直就像一群乞丐,就这样熬一晚上,第二天必定冻病倒一大片。”
当晚,南军和燕军“鸿雁传书”,商议和谈。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南军初来乍到,恨不得立刻进攻去抢粮食抢棉袄,可是主帅李景隆却要和谈!
五十万打一万,还要和谈?
十月的北平,寒风呼啸,南军身上冷,心也寒,挤在一起,冻得睡不着觉,取暖基本靠抖了。
由于燕王妃下令“坚壁清野”,一根稻草、一粒粮食、一片瓦都不留,连树木都砍了,拖到城里,南军连生火的木头都没有,无法点燃火堆取暖。
好容易熬到天亮,很多人都没有力气起床,冻到得了伤寒。
燕军要求南军退到离城门两里的地方扎营,然后在离城门一里的地方设一个帐篷,双方各派十名代表,放下兵器,去帐篷里和谈。
这个要求似乎不过分,李景隆遂退兵二里扎营,派代表和谈。
南军要求:放下兵器,弃城投降,北平由南军接管,燕王府所有人都跟着李景隆回到京城,然而由燕王妃和燕王世子都要亲自动手给燕王写劝降信。
燕军要求:劝降信是可以写的,但是北平是高祖皇帝封给燕王的,李景隆无权夺城。另外,要保证燕王府家眷的安全和应有的尊严。
关键点是北平城的归属,双方谈了一天,没能达成一致意见,然而天确又要黑了,寒冷漫长的黑夜又要到来。
谈判谈到满脑子怒火,肚子又饿,南军大部分军官都向李景隆请命,请求攻城:
还有人一语道破天际:“元帅!燕王世子那个大胖子坏滴很!燕军就是故意拖延时间,等待援军,我们千万不要中了缓兵之计!”
“是啊!我军再不攻城,冻死病死的战士就要比战死的都多了。”
谈了一天毫无结果,李景隆也有恼火,正要下令攻城,突然闻到一股馋死人的烤肉香!
原来燕王妃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命人送了一百只烤羊、一百坛好酒,还有一千件棉衣出城了。
有吃有喝有穿,看来燕军真的有诚意。
于是李景隆又软了下来,将酒肉和棉衣都分了,要大家稍安勿躁,还是以和谈为主。
不过,李景隆还是留了个心眼,要求熬夜和谈,不要等明天,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前达成一致。
燕王妃送的东西虽多,但是南军五十万将士,根本不够分,燕王妃分明是“二桃杀三士”之计,于是为了抢夺酒肉和棉衣,南军内部分歧严重,差点内讧哗变,这一夜南军军营一片混乱,谈判的帐篷里唾沫横飞,很是热闹。
李景隆听着帐篷里车轱辘般你来我往的官方语言,到了下半夜,实在熬不住了,把身上的狐裘紧了紧,睡着了。
到了天亮,依然没有结果,却听到了喊打喊杀之声,李景隆猛地惊醒,“燕军居然敢出尔反尔,出城攻打我军,实在——”
“元帅,是我军因抢棉袄而发生了斗殴火拼,您快去管管他们!”
李景隆出帐篷一看,南军就像一群叫花子似的抢已经冷透的烤羊肉,一件件厚实的棉袄被“分尸”了,天空中满是飞出来的棉絮。
还没开始,自家就乱了阵脚,到了这个地步,李景隆就是傻子也明白了燕军的狼子野心,这那是谈判,分明把老子当猴耍!
为了转移南军的火气,将内部矛盾转移,李景隆只得下令立刻攻城。
由于事发仓促,南军攻城毫无章法,只用人海战术,一波波往前冲。
五十万军队犹如潮水般席卷而来,震天动地,偌大的北平城犹如巨浪里的一艘小船,即将迎来一波波的惊人巨浪拍打攻击。
城楼上,燕王妃命令燕军不要乱射,待第一波南军到了射程,才举起旗帜。
万箭齐发!
箭矢如此密集,遮蔽了清晨的阳光,霎时天都黑了,面对如此密集的箭阵,南军连忙用盾牌组成围墙,头顶也用盾牌相连,放缓的速度,像乌龟似的,继续向前冲击。
一个个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乌龟正阵,霎时,火炮齐鸣。
盾牌就像龟壳似的,一片片在炮火下炸开,里面藏的人暴露在箭阵之下。
在火炮和箭阵下,南军一波波倒地,但是军令如山,只能前进,不能后退,长江后浪推前浪,将前浪拍死在战场上,几轮射击之后,北平城外尸首堆积如山。
李景隆热血沸腾,“给我冲!燕军主力在永平,北平城的火炮和箭很快就用完了!”
李景隆估计的没错,到了中午,城楼的火炮声和箭阵明显变得稀疏起来,到了下午,稀疏得就像中年油腻男人的发际线,北平城火力快要耗尽了。
李景隆大喜,“难怪燕王世子一开始就要和谈,原来是拖延时间,要真打起来北平城一天都守不住,冲!给我继续冲!”
饿得快要发疯的南军继续往前冲,箭矢快用完了,而且北平有九个城门,一万守军如何够用?
燕王世子妃下令北平城健壮的妇人们登上城楼,往城下投掷石块,燕王世子侧妃郭氏又命老弱烧一锅锅开水,抬到城楼,往下浇滚水,妻妾两人配合默契,共同御敌。贤妻贤妾,朱高炽的运气就像他身上的脂肪一样多。
烫伤比箭伤还可怕,南军烫得惨叫。
北平城顽强抵抗,到了夜晚,南军依然没能攻下任何一个城门,而此时的南军已经精疲力竭,无力再战了。
李景隆这才意识到对手的可怕,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倘若五十万打一万都打不过,将来面对燕王十万主力,还怎么胜?
必须要赢!
李景隆咬咬牙,“宰马吃肉,吃饱了休整一夜,明天继续打!”
幕僚说道:“元帅,宰杀战马,会动摇军心啊。”
李景隆骂道:“如果打不赢,咱们都得死,从老子的坐骑开始宰,我就不信了,连个胖子都打不过。”
城下,一片战马的悲号之声,马都没有了,自然不需要粮草,南军用锅煮着马吃的豆饼和马肉一起煮,用马的草料生火做饭,很是凄凉。
偏偏这时候燕军在城头唱起了一首古老的歌,是曹植的那首著名的《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用马草煮马的口粮豆饼和马肉,此情此景,和“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差不多,更添凄凉,有人甚至因痛失爱马,当场崩溃。
所以杀马伤士气,绝对不是道听途说。李景隆听了,大骂燕王世子,“你这个死胖子,有本事出来和我打一场!玩这种阴损的手段,你到底是不是个男人?”
朱高炽依然是那副胖嘟嘟老好人的模样,慈眉善目,就像庙里的大胖菩萨,看起来十分可靠。
朱高炽回道:“表哥!你是我亲表哥啊,我们身上都流着朱家的血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都是黄子澄、方孝孺那些朝廷奸臣挑唆着侄儿和亲叔叔失和,我们表兄弟之间也动刀动枪,互相残杀,所以我父王才会起兵勤王,除奸臣!”
“各位大明将士,我父王绝对没有谋反的意思,他只是按照《皇明祖训》里行事,若有奸臣,蒙蔽君王,祸国殃民,便有责任举兵勤王,除掉奸臣,匡扶正义,我父王想要的始终都是和平!表哥,我愿意休战,再和表哥谈判!”
南军士气大伤,听朱高炽言辞诚恳,许多人都开始摇摆,削藩削藩削个鸟藩,以前洪武朝的时候都一致对外打北元去了,怎会在内战上死这么多人?明明都是大明军队,为什么自己打自己?
就是战死,也死的窝囊,不如打北元痛快。
李景隆呸了一声,“和谈是假,拖延是真,真当我是傻子吗?要是攻不下北平,我把李字倒过来写!”
和平没有了希望,还是要自杀自,将士们吃着马肉,心里着实不是滋味。
天刚亮,李景隆下令稍作休整的南军再次发动猛攻,就这样一波波又一波,北平城石块都要扔尽了,城下尸横遍野,渐渐挪成一座座小山,加上之前投掷的石块,垫起了地平线,高大的城墙似乎变矮了。
这是后方支援的粮草棉衣终于到了一部分,南军总算能够勉强穿暖,不用再宰杀战马了。
得到了补给的南军士气得到鼓舞,踏着同伴的尸首前进,终于打开了好几道城门的缺口,甚至一度攻破了西直门,燕军反攻,西直门几经易手,最后在燕王妃亲自带兵的鼓舞下,燕军士气大振,跟随燕王妃勉强守住了西直门。
这一天,已是十月底,北平到了滴水成冰的季节,飘起了雪花。
燕王妃伸出手,接住了一片大雪花,由于天气实在太冷,雪花落在手上都没有立刻融化。
燕王妃大喜,遂下令:“用稻草填补城墙缺口,再用凉水浇灌,把北平的城墙变成一道坚不可摧的冰墙!”
南军再攻,燕军一边守城,一边用冰水修补城墙,燕王妃张氏和侧妃郭氏也登上城墙动手修墙,两个女人养尊处优的玉手都生了冻疮,随着天气变得寒冷刺骨,城墙上的妇人早就用冷水代替开水了,南军好不容易穿上的棉袄被凉水浇透之后,再被北风吹得硬邦邦的,成了冰盔甲。
南军本来就是不抗寒冷,这一下便是一腔热血,也被困住了手脚,脑子只剩下一个字——冷!
一夜之间,北平城的城墙被冰雪覆盖,用稻草堆浇灌冷水的方式,城墙在一夜之间“长高”了,居然成了一道道绝境长城!
冰雪长城极其艰苦,南军一刀砍上去,只有一道白印子,而且攻城爬墙的时候滑溜溜的,根本爬不上去。
李景隆原本打算用人海战术,就像蟒蛇一样把北平给缠死,然而他却忘记了,蛇都是要冬眠的,再长的蛇,也害怕寒冷,别说缠别人了,就连自保都难。
“王妃!北平保住了!”燕王世子妃张氏鬓发都结成一道道冰溜,但是眉眼满是喜悦。
世子侧妃郭氏跑上城楼,“王妃!接到飞鸽传书,援军已到!公公的军队已经渡过白河,马上就要杀到南军的大后方!”
“所以我总是对你们说,我们女人遇事先想法子自救,不要等着男人来救。”燕王妃欣慰的看着两个儿媳,“传令下去,继续守城,不要掉以轻心。”
特殊时期,儿媳也能当战士用。在婆婆的带动下,这对妻妾有着不同寻常妇人的坚强,她们越发相信自己只要足够努力,就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而这,也决定了她们未来的命运。
且说李景隆对冰山绝境长城无可奈何,后方探子来报,说燕王带兵来支援,马上就要到北平了。
李景隆不相信:“白河乃进京必经之路,十万燕军,单是渡河就得半天,怎么可能来的那么快?”
探子说道:“北方寒冷,白河结了厚冰,足可冰上跑马,故燕军来的极快。”
攻城无望,后方又来敌人,李景隆赶紧先跑——跑的时候都忘记下令正在攻城的南军撤退了,这些南军见主帅仓皇逃命,顿时崩溃了,遂扔下武器投降。
李景隆为了快点跑,不仅扔了士兵,就连剩余的粮草也不管了,只管逃跑,全都便宜了燕王府。
燕军将阻截南军,南军全线溃退,五十万军犹如一盘散沙,李景隆跑到德州,燕军追到德州,李景隆又跑到了济南,燕军如此强悍,居然就是抓不到李景隆!
就连燕王也不得感叹,“原来没有什么人会一无是处,就连李景隆这种废物,逃跑的技能本王自叹不如。”
李景隆为了逃命,在河北山东两地奔波,其逃跑过程之精彩曲折惊险刺激,简直就是在上演大型青春励志偶像户外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
第185章 龙卷风
以李景隆为首的跑男团疲于奔命,最终找到了济南这个古城,得了片刻喘息之机,召集残部,这时南方大批的粮草终于到了,也有了棉衣,李景隆重振旗鼓,数了数手下的士兵,他来的时候是带着五十万南军来的,加上前任耿炳文留下十万军队,一共六十万。
现在还剩多少?四十多万。
前任丢了十万,李景隆丢了十几万,人数是前任的两倍,丢人不止前任的两倍,李景隆连耿炳文这个老将都不如。
怎么办?出征之前李景隆写了军令状,夸下海口,秋天结束战斗,班师凯旋,现在都入冬了,南军一次胜仗都打过,六十万南军被十万燕军追着打,丢人啊!
李景隆心想,不管怎么样,都得掰回一局,否则战报不好看。
于是李景隆下令坚守济南,写了折子,说北方十月就下雪结冰,南军因不适应这里寒冷的天气,病倒冻死一大片,燕王这个贼王乘人之危,偷袭我军大后方,导致我军损失惨重。
曾经有个机会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如果皇上愿意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取得胜利。
目前我军在济南粮草充足,我军正在守护济南,以防止燕军乘胜追击,南下滋扰百姓。所以,再次求皇上再给我一次机会,等到春暖花开,天气转暖,北平城的冰墙融化了,我就立刻带着南军讨伐燕王……
南军再次惨败,三十万打十万输了,六十万打十万也输了。
消息传到京城,朝野哗然,准备好的庆功宴迟迟不能开始,眼看着变得遥遥无期了。
众人取笑李景隆,六十万军队被十万军队追着打,如丧家之犬到处跑说他应该改名叫做“李跑跑”才对。
大朝会上,黄子澄,方孝孺等弹劾李景隆,要建文帝解除其北伐大元帅之职——这两位顾命大臣假装忘记当初是自己极力举荐的李景隆。
但也有大臣们上书,为李景隆求情,说李景隆是皇亲国戚,又是将门之后,削藩的大功臣,应该再给他机会。
建文帝心想,倘若连续两次临阵换帅,岂不是动摇军心?何况目前也找不到比李景隆更适合的人当主帅了。
更何况,有李景隆守在济南,阻拦燕军南下,把“祸水”始终都困在北方,这也是功劳一件,否则燕军直捣中原,就更麻烦了。
所以,建文帝力排众议,让李景隆戴罪立功,坚守济南,并且送了一大批补给过去,要李景隆务必守好门户,待春暖花开,立刻发动第二次攻击。
李景隆接到圣旨,放下心来,跪地说道:“罪臣李景隆必肝脑涂地,以谢皇恩!”
且说燕军追到济南,济南这个城市易守难攻,燕军没有恋战,转而去收拾燕地腹部的东北驻军。
驻军的首领是吴高,将门之后,胆子小但做事缜密,简称有谋无勇。副统领叫杨寿,胆子大但头脑简单,简称有勇无谋,两人正好互补,配合默契,和燕军几次交锋,燕军都没有得到什么好处。
道衍禅师献上反间计。首先要燕王写信给留守北平城的燕王世子,说吴高是个将才,有心将吴高劝说到燕军阵营,目前已经有进展了云云。然后,要探子送秘信的时候,故意被南军发现,捉住探子,搜到信件。
李景隆看到燕王所书,高兴坏了,没有打胜仗,揪出一个叛逃的大奸细也是好的,蚊子腿也是肉嘛。
于是,李景隆添油加醋上书建文帝,说吴高要投降燕王,献出辽东。
建文帝一看,怒气攻心,中了燕王的反间计,当即下令解除吴高统领之职,贬斥到千里之外的广西当个小军官了,命杨寿接任统领之职。
吴高接到任免书,简直比岳飞还冤,当即痛骂李景隆是秦桧在世,冤枉忠臣。
但是前面也说过了,吴高谋略有余,胆量不足,他不敢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由抗旨,于是吴高含泪离开。
守门的牧羊犬吴高一走,燕王这头狡猾的狼来了,立刻攻辽东,扬寿以前都听上司吴高的话行事,指哪打哪,没有领兵的能力,燕军一来,辽东军立刻兵败如山。燕王这头狼就这样叼走了辽东。
辽东从此归于燕地,再也不用担心腹部受敌。
所以,燕王得辽东,第一功臣是李景隆,建文帝居功第二……
李景隆得知辽东失手的消息,顿时傻眼了:怎么办?本以为蚊子腿也是肉,却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